導航:首頁 > 產品平台 > 部分保險產品收益率呈現上升趨勢

部分保險產品收益率呈現上升趨勢

發布時間:2021-08-20 16:39:41

❶ 利率變動對理財產收益的影響

影響如下:
影響一:寶寶類產品收益率將下行
貨幣基金收益率與資金面緊密相關,錢荒時貨幣基金收益大升。降息釋放資金量時,市面上的錢變多,寶寶類產品收益率下行。
影響二: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將下行
除去資金面寬松之外,許多銀行理財產品設置了收益率浮動條款,收益率據央行基準利率而調整。央行基準利率的大幅下降,一些新發的(部分已發行的)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也可能下降。

❷ 保監會收益率2019

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央行兩次降息。一年期定期存款基準利率降為3%,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降為4.5%。同時,CPI指數持續下滑,進入較為強烈的「通縮」預期。在此背景下,不少人開始琢磨,利率降低對保險是好是壞?此時應該選擇哪些險種更「合時宜」?
·
·
降息環境下不能降保障
首先要強調的是,降息不能降保障。不應該把投保看作一種簡單的投資行為,簡單地用投資的思維去計算回報率。人生風險不會因降息而消失或減弱,在經濟形勢不好的情況下,保險越發突出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具體來說,經濟下行周期,因意外等情況發生更容易使家庭陷入窘境。因此,降息周期可先購買意外保險,其次是壽險、重大疾病保險,然後再考慮及帶功能的保險。
建議消費者在做出投保決策之際,不僅要看保險產品本身內含的預定收益率(傳統儲蓄類長期壽險),要判斷保險產品未來可能的收益水平(如分紅產品的實際紅利水平、萬能險的實際結算利率和投連險的實際收益率),更要看懂其中的保障內容,看重其中的經濟補償功能。
如果能接受「不能返錢」的消費型產品,最好先購買保障類產品;如不能接受「不能返錢」的消費型保險,則可購買傳統分紅險,在此基礎上對、經濟走勢有較好的把握和領悟能力,再選擇萬能和投連產品不遲。
投連險:賬戶類型不同影響不同
很多時候,大家對於投連險的認識總是與聯系在一起。其實,每個公司的投連險產品一般都會設置幾個風格迥異的賬戶,供不同風險偏好的客戶選擇。而這些賬戶主要是根據其投資方向不同來區分的。
貨幣型、偏債型的賬戶受貨幣和債券市場利率的影響較大,降息後此類賬戶收益會降低。
而直接投資於股票市場、偏股型基金的賬戶單位價格波動主要受股票市場影響,由於投連險「上不封頂下不保底」,完全取決於投資收益情況,而且盈虧完全由客戶自擔,保戶承擔的風險較高。可能享有較高的回報,也可能承擔較大風險,可以說「玩的就是心跳」,保戶的心情都得隨著賬戶價格「笨豬跳」。
因此,個人投資者在選擇投連險時,一定要認清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然後去選擇適合自己風格的賬戶。一旦選擇錯誤,要及時調整,比如通過同一產品內部不同風格賬戶的轉換等方式進行彌補。
萬能險:降息通道下收益有限
2012年上半年以來,各家保險公司的萬能險結算利率普遍保持「低位運行」狀態,主要壽險公司萬能險結算利率近一年內基本保持在4%(年化)左右的水平,且幾乎每月都呈現下降趨勢。
根據保監會規定,萬能險必須有保證承諾的保底收益,其下限是1.75%,上限是2.5%。在目前環境下,萬能險的結算利率可能進一步下滑,因為萬能險資金主要投資於各類債券和現金,降息之後,萬能險的收益率也會有所下滑。
同時,投保人一定要留意的是,由於萬能險的結算收益率都是指扣除初始費用後進入個人投資賬戶部分的資金收益率,因此摺合為當年投入所有資金的實際收益率後,實際收益率比公告的結算利率還要低一些。一般而言,只有當萬能險產品的投資賬戶收益率達到4.5%~5%後,其長期實際收益率才能比定期儲蓄、貨幣市場基金等其他理財方式要高。
當然,萬能險的靈活優勢在經濟不景氣時可以顯現出來。作為可以任意支付保險費以及任意調整死亡保險金給付金額的人壽保險,投保人可以根據人生不同階段的保障需求和財力狀況,調整保額、保費及繳費期,確定保障與投資的最佳比例,對保險保障額度和儲蓄投資額度進行調節,讓有限的資金發揮最大的作用。但是,保險公司往往會對持續投入者進行一定的獎勵,如果中途不持續繳費,這些獎勵就拿不到。
分紅險:分紅不穩定可按需購買
分紅險是保險公司在每個會計年度結束後,將上一會計年度該類分紅保險的可分配盈餘,按一定比例、以現金紅利或增值紅利的方式,分配給客戶的一種人壽保險,但每年的分紅具有不確定性,紅利部分沒有收益保證。
與傳統壽險相比,分紅險不僅同樣有傳統險種的特點,而且增加了誘人的分紅功能。由於分紅險本身的保障部分已經內含了一定的收益率,大約在2%~2.3%左右,若分紅部分能達到2%左右,年收益約能超過4%左右。當然,如果消費者過於看重紅利部分,那麼在如今這樣一個低利率環境下,而且股票市場也相當疲軟,此時分紅險並不是最好的選擇,因為在目前情況下保險公司的總體投資收益率也不盡如人意,年度分紅水平也不會太理想。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❸ 最近有很多萬能險,收益率。那麼這個萬能保險的收益率是真的嗎如果有波動,那一般波動時多少呢

上海保監局關於購買萬能險的警示不絕於耳:不能將萬能保險產品視作銀行儲蓄的替代品,消費者所繳的保費並非全部用於投資增值。
挾「保底收益+保險保障」的概念,萬能險風生水起,一躍成為國內保險市場的新寵。沖著「收益率高於儲蓄利率」的誘惑,很多市民毫不猶豫地購買了萬能險。但是,真正了解這個產品特點的市民又有多少?上海保監局經調查發現,部分消費者由於保險基礎知識的缺乏和風險意識的淡薄,存在著盲目購買萬能險的非理性行為。
監管層發出的萬能險購買提醒,並非表示萬能險這個產品有問題。其實,就產品的特點而言,其險種本身並沒有問題。只要消費者在購買時,切勿偏信代理人對於萬能險高收益率的誘導,仔細看清產品保障說明,了解萬能險的保障范圍是否能滿足你的需要即可。
收益與一般理財產品相當
萬能險是介於分紅險和投資連接險之間的一種投資型壽險,它的主要特點就是既有投資收益又享有保障。
「萬能險」熱銷的主要原因,是由於一段時期以來,股市低迷、房市微妙,市民投資理財渠道狹窄,而「萬能險」以四平八穩的保底收益加上可能的高收益,贏得了市場的認可。
一般來說,萬能險產品都有保障收益。萬能險設有投資和保障兩個賬戶,保戶繳納的保費一部分進入保障賬戶、一部分進入投資賬戶,至於保險賬戶和投資賬戶的額度分配,則完全取決於投保人。投保人可以根據不同時期的保障需求和財力狀況對二者進行調節,確定保障與投資的最佳比例,讓有限的資金發揮最大的作用。
而萬能險的年收益率,是指投資賬戶中資金的年收益率,而非全部所繳保費的收益率。這也是消費者購買萬能險時存在的最大誤區,往往以為自己繳納的全部保費是投資的基數。
對於其中的投資賬戶資金而言,萬能險的收益與一般理財產品相當。萬能險因為有保底收益,所以其投資風險相對較低。如果再加上復利計息和免徵利息稅,收益率將會更高。如平安保險、友邦保險的保底利率為1.75%,安聯大眾、海康保險的保底利率為2.5%,但實際收益率一般會高於保底利率,各保險公司每月都會公布當月實際收益率,其高低取決於各公司的投資能力。
銀保版不同個險版
同樣是萬能產品,銷售的渠道不同,保底收益也不同。一般而言,通過個人代理人銷售的萬能產品保底收益低於銀行渠道銷售的萬能產品。
今年保險公司相繼推出了專門針對銀行銷售開發的簡易萬能保險,如太平人壽的「盈利多」、平安壽險的「穩贏一生」,這些「銀保版」萬能險與過去通過代理人銷售的「萬能險」,即「個險版」萬能險相比是有區別的。
兩者的區別主要表現在「銀保版」萬能險保額相對固定,投保手續更簡便,產品通俗易懂,易於銀行櫃員講解和消費者理解,通常投保人只需到銀行填妥保單,並一次性繳納保險費即可,無需核保、體檢等復雜過程。
同時,銀保萬能險的保障功能會相應減少,更突出其投資功能。而個險萬能險通常還擁有意外醫療費補償、意外傷殘、意外身故等多個保障項目。
據了解,「個險版」萬能險在繳納保費時,投保人每年是否繳保費、繳多少保費都是不固定的,而不少「銀保版」萬能險卻要求保費一次性繳清(稱「躉繳」)。一般而言,「個險版」萬能險的保障功能相對突出,可以附加意外醫療費用補償、住院醫療等多個保障項目。但最近新推的「銀保版」也多了保障功能,如太平人壽「盈利多」,50歲以下客戶可以選擇附加重大疾病保險,無須體檢即可享受10年18種大病保障及大病住院醫療費用報銷等超值保障。
繳費方式靈活
萬能險保戶施女士告訴記者,她家是做服裝生意的,每年的收入不是很穩定。之所以購買萬能險,是因為保險代理人介紹,這個險種允許在資金充足的情況下,多存入保費,而在資金緊張時,可以少繳甚至暫時不繳保費。這對於收入不是很穩定的投保人來說,可以更好地支配現有現金。
與傳統壽險相比,除收益穩定外,萬能壽險的突出特點是繳費和領取方式靈活。投保人在繳納一定量的首期保費後,一般可以按自己的實際情況,靈活繳納保費。只要保單的現金價值足以支付保單的相關費用,客戶可以不再繳費,並且保單繼續有效。而且萬能險的投保人可以在具備可保性的前提下提高保額,或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降低保額。
代理人誇大收益率
為什麼萬能險本身沒有問題,監管層還站出來發出投保提醒呢?與早先投資連接險風波類似,問題就在代理人身上。
據記者了解,無論是「銀行版」還是「個險版」萬能險,代理人不實告知的老問題,仍然是萬能險發展路上的「荊棘」。代理人或因專業能力不足,或因追求業績、獲取高額傭金,在銷售萬能險時有意無意地誤導投保人。
通常,代理人都會避重就輕地將萬能險的保底加浮動兩種收益與銀行的儲蓄利率做片面的對比,代理人會按照中等收益或者高收益演算最終的收益,演示的數字結果非常可觀。但是,在演示過程中,代理人很少提及或者根本迴避萬能險兩個賬戶及手續費的問題。投資者在沒有深究的情況下,被表面的數字所誘導,從而掏錢買了萬能險。
專家分析說,萬能險一般是長期繳納,收益率雖然保底,卻面臨利率將來上調的風險。一位保險公司精算部人士測算過:以初始費用為7.5%的產品為例,對投資者來說,扣除相關費用後,這個產品的年結算利率至少要達到3.4%,才能得到與5年期定期儲蓄同樣的回報。而目前公布的萬能險賬戶的年投資收益率一般在3.3%左右。此外,作為收益另一部分的浮動收益,不確定的因素很多。
除了代理人的誤導,一些保險公司印發的宣傳資料中也涉嫌誤導。
細數萬能險三大不足
收益率大打折扣
日前,李先生到銀行存款時,被一份寫著「××萬能險上月收益率3.25%」的宣傳文字所吸引。可當他到保險公司咨詢的時候,才發現購買萬能險需要支付一連串的「費用」,宣傳單上的高收益僅僅是就「個人賬戶」資金而言的。只有當保險公司將各種費用(包括支付代理人的傭金和保險公司的運營成本等)一一扣除後,剩下的保費才能進入她的「個人賬戶」。
以李先生購買某款熱賣的萬能產品1萬元為例,5000元以下部分,第一年初始費用為60%,剩餘40%進入投資賬戶;超過5000元部分在第一年扣除初始費用10%後,全部進入投資賬戶。實際上,第一年進入個人投資賬戶的資金為6500元,保險公司還會根據客戶的保險金額,定期從投資賬戶中扣除一定的保障成本,可見其收益率是打了折扣的。
相比之下,消費者在銀行的投資賬戶,能拿到全部錢的回報率,例如,把1萬元的錢放進銀行,其利率就是這1萬元的回報率,無論何時,都不是在本金扣除了部分費用後而產生的利率。
在一個扣除了大量費用而另一個沒有扣除費用的金融產品之間,簡單地把它們的收益率放在一起呈現給消費者,就會給人以混淆視聽的感覺,讓消費者誤以為全部保險費能直接產生高於銀行的回報率。
提錢要付手續費
與一般保險產品相比,流動性強、可變現是被屢屢強調為萬能險的一大優勢,但變現是需要支付手續費的。通常,保險公司都會允許萬能險保戶從投資賬戶里支取現金,但必須保留約定的最低金額。客戶可以按照一定的程序,從個人投資賬戶中提取部分資金,而並不影響賬戶剩餘部分資金的實際收益。但是從投資賬戶支出現金時,投保人通常也要向保險公司支付一定的手續費。據了解,不同的保險公司有不同的收費政策和收費標准。
如平安人壽萬能險客戶每年前兩次部分支取,不收手續費;以後每次支取,需付20元手續費;友邦保險每次支取收手續費25元;中宏人壽萬能壽險可免手續費隨時支取現金;安聯大眾相對復雜:前5年,每年可以免費提取保單賬戶價值的15%,超過15%的部分按一定的標准收費;第6年起提取不收費。
如果中途退保,只能得到現金價值,特別是前四五年退保,連保費總額也拿不回來。
不適合老人投資
由於萬能險前期繳納的費用比重比較大,甚至是躉繳,因此很適合那些收入不穩定的人。但50歲以上的老年人並不宜購買萬能險。原因在於萬能險是一個只有長期投資才能見效益的險種,短期投資很難見到收益。所以,50歲以上的老年人盡量不要購買萬能險,甚至也不鼓勵40歲以上的人購買萬能險,60歲以上的人更加不提倡了。因為這類人買其他品種的保險反而更合適。
由於保險公司在客戶將基本保險費繳足之後,要先扣除風險保險費,與傳統保單的費率計算方式不同。人的年紀越大,當然越有可能出現風險,因此要繳納的風險保險費也就越多。
倘若投保人每年要繳保費1萬元,保額為20萬元。在33歲時,要從所繳的1萬元保費中扣除風險保險費252元,在58歲時,要扣2494元,在75歲時,要扣12110元。
專家提醒,投保人在面對每年漸增的風險保險費時,可以選擇在認為風險保險費過高的年齡之前就終止保單。同時,還可以將萬能險的保額設定得盡量小些,用其他種類的保險來彌補不足的基本保障額度。
另外,根據多家保險公司的萬能險產品說明,通常保單生效10年內,投保人都要向保險公司支付相當金額的初始費。第一年繳得最多,初始費往往占所繳保費的65%-70%,前三年比例相對較大,第五年後才相對較小。從這一點來看,也不適合老年人。
《國際金融報》(2005年12月02日第二十七版)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❹ 理財保險產品的預期收益率是年收益嗎

  1. 樓主您好,大都平台都是有一定手續費,所以都是預期收益

  2. 永利寶是推行復利模式利滾利,年化16%

❺ 日本保險產品收益率

這個當然不是在日本就算日本人,日本政府對於擁有長期居住簽證的外國人給予保險醫療等一些基本的待遇。但是不代表你是日本人了,至於你說的直接通過檢查是擁有長期居住簽證切帶有再入國手續的外國人可以走和日本人一樣的通道過海關。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❻ 保險投資收益率到底意味著什麼

【摘要】保險投資收益率,到底多少才好,這是一個有趣的課題。雖然每個人都希望投資回報越高越好,但每個人心裡也明白,長期維持超高的投資回報率,其背後必然伴隨著超過正常水平的風險。假設一個國家的GDP長期在8%左右,而其保險行業投資回報率卻長期在10%以上,這很可能是壞事而不是好事。 2011年官方公布的保險行業投資收益率是3.6%。不過這個數字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投資收益率,沒有包括浮動盈虧等因素,所以牛市裡公布的收益率可能是低估的,而熊市裡公布的收益率可能是高估的。對於3.6%這個回報率,很多圈外人覺得太低。其實過去七、八年的投資回報率大概平均在5%左右,累計起來,估計比相當一部分股民的成績好多了。更何況要考慮到保險投資受到很多限制,比如負債匹配、流動性要求等。 2012年的保險行業投資收益率現在還不好說,因為股指其實和年初差不多,只是在一波近20%的上下「電梯行情」中,哪些公司及時獲利了結,哪些公司高位增倉追漲套牢,情況差別很大。另外今年上半年的債券大牛市,對保險整體肯定是利好,但每個公司具體配置的品種如何、會計上對利潤如何處理,也是千差萬別。精確預測每個保險公司對外發布的投資收益率,要比我們圈內人了解這個公司的實際投資水平難得多。所以筆者的一貫態度是敬券商的保險分析員而遠之。 當然,從另一個角度說,保險公司投資太穩健、完全以資產負債匹配為宗旨、以絕對不出事為目標,也是撐不下去的。因為沒有一個公司敢說自己的精算師設計產品奇思妙想無人能及,也沒有一個公司敢說自己的營銷手段天下第一。金融產品的同質化肯定遠比工業產品厲害,所以這需要一個金融機構的產品設計、營銷、投資、內控等各個環節都努力做得比同行稍微好一點,才有可能在競爭中取得領先。 另外,在牛熊循環周期的一個短暫時期,比如一到兩年時間,去判斷一個保險公司投資水平的高低,是不合宜的。合資保險一般謹慎,不大碰權益類投資,而內資保險的股票和股票基金投資比例比合資保險的平均水平高得多。2005年後沒有及時跟上制度變化去買股票的穩健保險公司,在那幾年承受了很大的投資壓力。但是到了近兩年熊市,又輪到激進型保險公司愁眉苦臉了。 甚至,長期的投資收益率的幾何累計,也未必能說明這個保險公司究竟是不是好公司。這還要看在投資收益率高的時候,保險公司的銷量是上升還是下降的?而較高的投資收益,是被迫去滿足客戶的回報需求,還是留存在自己內部?對自己有利的利潤分配政策,是否危害了未來的客戶市場?為了促銷而實行對自己不利的利潤分配,又是否損害了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和財務健康? 【慧擇提示】這些復雜的問題,我不認為保險行業研究員們真的能理清邏輯,取得可靠的數據,推斷出有實踐意義的投資結論。所以對於運作機制復雜的上市保險公司,我倒覺得草根的市盈率市凈率判斷、技術分析,要比一本正經的基本面分析勝算高。

❼ 保險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大概有多少

您好!
保險,是不適合作為專門的
投資理財
的手段,雖然部分
理財保險
,可能具有適當的理財功能,但具體
收益
也是不確定的,所以建議最好是不要以投資的眼光看待保險。
對於保險來說,最主要和基本的功能還是在於保障,最好是在完善了個人保障的基礎上,在考慮選擇適當的可能有一定理財功能的
保險產品
作為適當的補充。
一般來說,目前
保險市場
的理財險類型來說,主要是萬能險、分紅險與投連險。至於
什麼時候
適宜買理財保險,建議您最好是依據您自身的保障狀況與經濟能力來全面考慮。
由於保險的最終功能在於保障,所以若是單純從收益的角度考量保險,建議您最好是謹慎選擇,畢竟任何理財保險的收益情況都是不穩定的。

❽ 保險的收益率

希望採納
按照國內目前的評價指標體系,投資收益率指標有兩種:投資利潤率和投資利稅率:
投資利潤率=年平均利潤總額/投資總額×100%
投資利稅率=年平均利稅總額/投資總額×100%

閱讀全文

與部分保險產品收益率呈現上升趨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炒股可以賺回本錢嗎 瀏覽:367
出生孩子買什麼保險 瀏覽:258
炒股表圖怎麼看 瀏覽:694
股票交易的盲區 瀏覽:486
12款軒逸保險絲盒位置圖片 瀏覽:481
p2p金融理財圖片素材下載 瀏覽:466
金融企業購買理財產品屬於什麼 瀏覽:577
那個證券公司理財收益高 瀏覽:534
投資理財產品怎麼繳個人所得稅呢 瀏覽:12
賣理財產品怎麼單爆 瀏覽:467
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規定 瀏覽:531
保險基礎管理指的是什麼樣的 瀏覽:146
中國建設銀行理財產品的種類 瀏覽:719
行駛證丟了保險理賠嗎 瀏覽:497
基金會招募會員說明書 瀏覽:666
私募股權基金與風險投資 瀏覽:224
怎麼推銷理財型保險產品 瀏覽:261
基金的風險和方差 瀏覽:343
私募基金定增法律意見 瀏覽:610
銀行五萬理財一年收益多少 瀏覽: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