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全球疫情影響,當前大環境下還可以理財嗎,會賠錢嗎
盡管2020年全球受到疫情影響,同樣也是可以理財的,至於會不會賠錢要根據不同的理財產品來決定。
畢竟任何投資,任何理財都是有風險的,都是存在賠錢的概率,只是每種理財產品賠錢概率的大小差異。
理財產品總體分為兩種,其一是保本保息,其二是非保本理財。
(1)保本理財的意思就是本金安全有保障的,本金出現賠錢的概率非常低。
類似國債,銀行存款,債券,以及一些銀行保本理財等,這些都是屬於保本理財。
而假如是投資一些低風險以上的理財,出現賠錢的概率是非常高的,近期股市出現持續暴跌,炒股的人大部分都是虧損累累,賠錢概率大。
其次就是一些指數基金,近期投資這些指數基金的,肯定也是虧了不少,賠了不少金錢。
綜合以上根據當前疫情特殊期間,對於投資理財行情進行了分析,在當前是肯定可以理財的,選擇適合自己的理財方式最重要。
如果真的想要一點風險都不願意承擔,不會出現賠錢的唯獨選擇國債和存款最合適了,這兩種可以大膽理財,絕不會出現賠錢的情況。
② 理財保險受國家保護嗎
任何理財都不存在國家給保險,哪怕是債權類的銀行存款。
比如銀行存款,提供法律保障的是《存款保險條例》,對應機構是存款保險基金,而非國家(比如央行)。即如果存款保險基金資產不夠無法賠付(實施時本息50萬以內賠付比例為99.63%),國家仍然不會墊付。其次,本息保障范圍是有限的,即在本息50萬以內才受該條例保障,50萬以上資產得在投保機構(銀行)破產清算中受償。
既然存款都不能完全保障,那麼理財又怎麼進行保障呢?何況是國家?
國家並不會「直接」參與金融和經濟,哪怕財政短缺,都會通過發行國債的形式籌集資金(到期需要歸還本金和利息),而不是無端的印鈔,這樣會致使發生嚴重的通貨膨脹。放到理財也一樣,國家並不會直接進行相應的賠付,連財政都是間接獲得的資金,即國家的錢不是無緣無故增加的,也就不會無緣無故的賠付。
保險公司的理財可分為兩種:
一、理財保險
該類資產理財嵌入人壽保險,比如購買分紅險、投資連結險和萬能險等。其表現特點是將保費分為兩部分,一部分作為人身保障的保險金支出,比如人不發生意外或險情該筆資金歸保險公司所有;另一部分則進入現金價值,進行相應的資管計劃,即理財。
進入資管類理財資金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分紅類,一另是年金類。分紅類,投資計劃有賺錢有分紅,沒賺錢沒得分紅,風險由投資者自身承擔,如果保險公司發生倒閉,該資產一般不作為清算資產,不受影響;而年金類通常以保險公司資產負債掛鉤,如果保險公司破產倒閉,投資者會造成一定的損失。
二、保險理財
保險理財由保險公司提供的理財產品,比如支付寶中提供的定期理財產品諸多都是由保險公司提供的理財產品。該理財產品為資管類理財產品,不納入保險公司資產負債表,即使保險公司破產倒閉,也不作為清算資產,投資者資金不受影響。
基金公司會倒閉嗎?會的,但是很難,因為它是輕資產負債的公司。基金公司管理基金收取相應的基金管理費用,而風險由投資者自身承擔,即投資理財發生虧損基金公司是不用賠付的,資產非基金公司的資產。那麼即使基金公司破產倒閉,基金產品資產便不在清算范圍內,投資者資產不受基金公司倒閉影響。
保險公司理財也一樣,只要不是與保險資產負債掛鉤的理財,保險公司破產倒閉與理財產品本身無關,至多隻是換個資產管理人罷了。既然是資產管理類產品,那麼它是不能提供保本和保收的,風險由投資者自身承擔,特別是在2020年底以後,所有的資管類理財產品都不能提供保本保收,包括銀行理財。
③ 今年受疫情影響,還能理財嗎,會不會賠錢
今年受疫情影響還能理財嗎?會不會賠錢?受疫情影響,金融市場動盪不安,理財產品收益也不斷下降。在這種情況之下,千萬不要盲目的去進行理財,現在是現金為王的時候,遠離資本市場,就算是銀行理財產品,最好也先不要碰。
總之,在當前情況下,投資理財要慎之又慎,適當手握現金保持流動性,以應對不時之需。
④ 保險是理財產品嗎
保險本身就是提供保障的,而不是為了收益。
買保險的時候,一定要優先配置保障型的保險,再配置理財型的保險。
常見的就是四大險種:意外險、醫療險、重疾險和壽險。
都是保障型的保險。
另外,也有理財型的保險。
比如教育金、養老金這種,看個人的需求。
⑤ 保險公司的理財產品安全嗎
需要說明的是,保險公司理財保險產品都是有一定的風險的,主要是看風險的大小不同。為什麼我不建議你買理財型的保險⑥ 理財到期,而且通知款已轉到卡上,目前疫情期間又去不了銀行咋辦
同時,如果你是穩健型投資者,喜歡理財產品,同樣在支付寶和微信理財通上面也有很多理財產品,其屬性風險和收益水平與銀行系理財產品幾乎沒有區別,大部分都是保險、證券或保險等正規金融機構推出產品,中低風險,年化收益率維持在5%左右,期限品種可供選擇也多。因此,如果理財產品到期了,這筆資金又暫時不用,出不了門去銀行,通過支付寶微信或其他互金平台也可以實現理財,避免資金閑置和收益損失的,沒有別要過於擔心。
⑦ 理財保險是不是騙人的
理財保險絕大多數不可信!
一般人去銀行做保本的理財,利率大概在4-5%,常常中途被人忽悠去做理財保險。你去找銀行業務員做理財,他們會「好心」地推薦你理財的保險,為什麼這么「好心」?
1、理財賺不了幾個錢,銀行發給他們的只是千分之幾的提成。比如銀行業務員幫你做理財,你存5萬存一年,利息5%,而銀行用你的5萬在其他地方投資,銀行收益10%,那麼50000*10%=5000,其中50000*5%=2500是分給你的利息,銀行賺2500,銀行發給業務員50000*0.2%=100元,業務員只能拿100元的提成
2、理財保險卻能賺很多錢,這個錢從哪裡來?就是從你一年交的保費里扣。現在保險公司都和銀行合作的,所以為什麼銀行裡面也有保險?銀行業務員也能賣保險產品,一般都和理財有關,所以主推理財保險(銀行業務員為什麼能賣保險?保險不都是保險代理人賣得嗎?因為現在賣保險都是0門檻,考試什麼都是背答案的,只要你能把保險賣出去保險公司就能賺錢,才不管招什麼人呢,誤導什麼都是代理人承擔,和保險公司沒關系。賣保險的代理人都沒有下限的,更不要說兼職賣保險的銀行業務員了,條款都講不清楚,重點是賺錢,能賣出去理財保險,自己賺錢,保險公司賺錢,和保險公司合作的銀行也能賺錢!)那麼銀行業務員推理財保險能賺多少錢呢?跟上面一樣舉例,如果客戶買理財保險,一年交5萬,連續交3年。保險公司的的萬能險和分紅險,提成大概是15-25%,保守點50000*20%=10000元。
——————————————————————————————
業務員是賺到很多錢了,但是這錢是從客戶交的保費裡面扣得!而客戶會受到什麼影響呢?
影響是前5年基本上本金拿不回來,要等5年以上,有的甚至10年,才能拿回本金,產生收益。
還是根據上面的例子,一個客戶年交5萬,交3年理財保險
如果買的是萬能險(預期利率4.5%)
買了保險以後,客戶會有一個現金價值的賬戶(現金價值就是退保時候能拿回來多少錢),客戶每年交的保費會有一部分進入這個理財賬戶
第一年扣除初始費用50%,第二年扣25%,第三年扣15%,
也就是說第一年50000扣掉25000,25000進入萬能賬戶,第二年進37500,第三年進42500萬元,三年交完,賬戶里一共10.5萬元,客戶一共交了15萬,也就是說3年內,連本金都拿不回來!而利息是怎麼算的呢?
第一年:25000*4.5%=1125
第二年:(25000*1.45+37500)*4.5%=3318.75
第三年:((25000*1.45+37500)*1.45+42500)*4.5%=6724.7
也就是說,算利息的不是50000的本金算的,而是被扣掉以後的錢算的利息,本金打了折再算利息的。
這個利息,上面是簡化了按一年計算的,萬能險實際計算很復雜,是每日計算,先按保底利率1.75%/365算每天的保底利率,再把多出來的利率加進去計算,這個多出來的就是公司的收益情況決定的利率,最後在4.5%上限浮動,4.5%這個叫預期利率。
理財保險有保險的作用,就是能加一個保額,比如40萬保額,得了保險合同里約定的大病賠40萬,要麼被保險人死了,賠40萬,有不少人覺得這點不錯啊!請注意,這個保險不是白給的!它是額外收費的,這個費用叫做保障成本!保障成本根據被保險人的年齡,性別,風險保額計算的。假設一個男人30歲,它每一千塊錢的風險保額是2塊錢,那麼40萬/1000*2=800塊,保障成本分開算,大病歸大病,身價歸身價(其他還有意外,豁免,小醫療,都是分開算,再加起來的),假設大病和身價都是2塊,那麼他的保障成本就是800+800=1600塊。每一千塊錢的風險保額和年齡有關,呈現U字形,一般18歲最低,50歲後,就要是30歲的10-20倍,你的現金價值賬戶到時候不但不增長,反而會虧掉!萬能險一般要10年左右,賬戶里的錢才和你交的本金多一點,像這個一年交5萬3交3年的,可能7年左右可以回本,7年以後才會慢慢漲,但是30歲左右就差不多該把錢拿出來了,年齡再高,保障成本會大大增加,35歲開始就漲的很慢了,所以利息也就降下來了。保障成本是每個月結算一次的,所以月利息計算是 (上月賬戶現金*月利息-保障成本)*當月月利息,下個月第一天再扣掉保障成本再乘利息
因為有初始費用和保障成本的存在,也就是為什麼有那麼多人說萬能險特別坑,這個要扣費那個要扣費,上面就是寫的其中的道理
2、如果買的是分紅險(4.5%預期利率)
一個人年交5萬交3年,他同樣有一個現金價值賬戶。那麼第一年大概只有5000元是進現金賬戶的,有人問為什麼比萬能險的錢還要少?因為分紅險沒有保障成本,每年或每月還有分紅。
也就是說分紅險一開始的利息只有5000*4.5%那麼少!當然利息的計算也是一樣復雜,每天按保底利率2.5%/365再加預期不穩定的一部分利息組成,這里就沒有保障成本,不扣錢了。而分紅險每年都有分紅,大概在一年保費的1%上下浮動(交的錢多拿的分紅也多)。分紅是不確定的,分紅的錢不是主要部分。如果分紅的錢不拿走,是自動存入現金價值賬戶的,然後現金價值會變多一點,利息就多一點。但是,分紅險就算不取出分紅,它的回本時間大多都比萬能險還要長,短的10年,長的15年,之後才開始產生收益。
在保險方面,分紅險的保額是很小的,不像萬能險那樣,不高的保費能做到20萬以上的保額,一般大病或身故(二選一)只能賠個一年期保費的2-3倍,然後合同結束,把現金價值退給你。比如我一年交1萬交10年的分紅險,第一年得了大病,只賠個3萬塊給你治病,然後身故了,退給你現金價值1000塊;或者第五年得大病,賠了3萬治病,再把現金價值3萬退給你,也就是花5萬,賠了你6萬。一般腦子正常的人知道這種結果都不會去買的。而理財的話,一般要10年左右才回本,別人理財要的是收益,這么晚回本不吐血!
3、如果同樣5萬買4.5%預期的一年定期理財,交3年。
第一年:5*1.45,第二年:5*(1.45+1.45^2),第三年:5*(1.45%+1.45^2+1.45^3)
第n年以後:5*(1.45%+1.45^2+1.45^3)*1.45^(n-3)
這才是實打實的理財,而且這家銀行實際利率如果比預期利率降低了,你還可以換個理財買。你買理財保險,5-10年內錢在保險公司根本別想拿走,一旦利息降了,你只能認命!不要說什麼理財保險幾乎沒什麼風險,沒什麼風險的穩健理財多著呢。銀行可以倒閉,如果有人說國家規定保險公司不會倒閉,那肯定是在騙人!保險公司是可以被兼並、分裂和撤銷的!
——————————————————————————————————
總結:銀行業務員極力推薦理財保險因為提成很高,而客戶買了理財保險要等5-10年才能回本,所以收益很低,而現今一年貶值率大概在2%,未來還面臨貶值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