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在銀行買理財產品,到期後連本金都虧了,銀行會負責嗎
現在隨著移動支付的發展,對於銀行來說,競爭也是越來越激烈。現在有多餘的錢,很多人除了存款以外,還會買一些理財產品。跟存款的收益相比,購買理財產品的收益是比較高的。現在的話到銀行存款,也可以看到有不少理財產品。對於銀行的理財產品,大部分都是比較放心的。但理財產品的風險是比較高的,存款的時候,到期不一定可以取回本金和利息。在銀行買理財產品,到期後可能連本金都虧了。這個時候銀行會負責嗎?
銀行都應該告訴儲戶可能存在的情況,要是有欺騙的情況,銀行就應該負責。在買銀行的理財產品時,除考慮收益,本金的安全也是很重要的。不要認為銀行的理財產品就是安全的,在買的時候,可以選擇比較大型的銀行,是比較可靠的。你會選擇銀行買理財產品嗎?歡迎在下方留言,發表你的看法。
② 保險理財產品連續虧損是買進還是賣出
你好:
投資理財,應該【順勢而為】的,連續虧損的趨勢下,不要買進了,擇機賣出才是王道。
③ 購買的理財產品還沒到期目前顯示虧損等到期了一定會是虧損嘛
很難說,假如是預期收益的話還要等到期後才可以知道,可以仔細看看理財說明書上顯示的是什麼理財?固定利息還是浮動收益?
④ 2年期限已到,銀行理財產品開始虧損,還能買嗎
對普通人來說銀行依然是理財的首選,銀行中存在三種主流的理財方法,即存款,國債和銀行理財產品。
存款受存款保險法規保護。本金和利息保證在500,000以內。缺點是良率不太高。國債得到了國家的認可,安全也得到了保證。可以說,它也是本金和保證利息的產品。在許多儲戶的心中,銀行理財產品也是“安全且有資金保證”的產品,因為購買理財產品幾乎沒有損失,即使有,也仍然是少數。銀行通常嚴格地付款,承諾保護資本,並期望收入到期時按時支付。這給每個人一種幻覺,即銀行理財產品也可以無損失地盈利。
簡而言之,中央銀行不可避免地要打破僵化的支付方式。不可能。只是對於普通百姓來說,沒有什麼渠道可以賺錢了。如果不能嚴格贖回銀行理財產品,您會繼續購買理財產品嗎?
⑤ 理財產品超過期限天數超過的天數按什麼利率算
理財產品超過期限天數後,應該還要按照T+2的機制,達到T日後,再過2天的時間,然後就連本帶利返回到你的賬戶上面了,此時理財產品的協議已經結束。返回在你賬戶上的這部分錢,以後就要按照活期存款的利率算了。
⑥ 購買了一份定期理財產品,到期贖回後比本金還少是為什麼
定期理財產品不同於銀行的存款,尤其是不保本的理財產品造成虧損也是有可能的而且是銀行也在產品介紹里有相關的說明,尤其是現在這個階段出現這種情況。
⑦ 銀行經常推出短期投資理財產品,有些收益還超過5%,到期時能否兌現預期收益,會不會連本金都虧掉的。
要看你這款理財產品的投資去向,如果是投資國債和商業票據類,風險很低,基本可以說是保底保收益,但是如果是投資基金股市,這種有可能會虧損本金,所以做的時候要問清楚銀行的理財經理,但如果是中建工農四大銀行,理財經理一般要不很年輕,要不很老,只會賣基金,啥都不懂,問了也白問,招商銀行的理財經理相對比較專業。
我是第三方理財的,只是就事論事,沒有貶低誰和故意抬高誰。
⑧ 理財產品在什麼時候會賠錢,賠得多嗎比率是多少
你好!
一般來說,40%--50%左右的錢是用於日常開銷的,包括你的衣食住行。20%--30%左右的錢存銀行,雖然現在CPI上漲很厲害,目前銀行年利率是2.5%,10月份的CPI已經超過4% ,等於說100塊錢存銀行一年要虧1.5塊左右的,但是這些錢是用來應急的,是必須要存的。5%--10%左右用來買保險,這個也是必須的,天有不測風雲嘛。剩下20%--30%的錢用於投資,錢少的話可以買基金,銀行理財,風險比較小一些,如果錢多點的話就可以使一下股票,外匯,黃金等。賺了更好,要是賠了的話那就賠了,不要動其他的錢。
理財要分清主要和次要:首先要考慮的是保險,因為目前保險在理財行業重要性排第一位的,其次是存銀行,然後是基金或銀行理財,最後是股票,黃金,外匯,實體經濟等。
⑨ 長江證券的理財產品現在虧了16%該怎辦啊 急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去本金都是虧!你很幸運了。。。你那理財產品,一年多才虧了15%,像咱這么多買股票和基金的 已經30---50%的虧下去了。要是不急著用錢,還是留著吧!
⑩ 你好,你買理財產品到期了,有虧錢嗎
理財產品現在也有虧損,本金的可能,所以我們要買風險等級比較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