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理財高手給個建議,到底賣不賣房子買理財產品
不要賣房子。舉例來說:100萬的房子,首付30萬,貸款70萬。你有100萬,先付30萬,剩下的70萬做投資。貸款利息假如是4%,投資利息假如是8%。70萬本金,20年後,光利息差560000萬。再加上房子由原來的100萬,20年後起碼會漲到300萬。
如果你100萬全做投資,年化8%,20年後利息是1120000,你看下差距。一個3560000,一個1120000,相差200多萬。
B. 如果我賣房(大約可賣到40萬左右)之後,如何理財與投資
現在通貨膨脹越來越高,可以投資一下黃金,分配資金可以用2:2:1比例。2分存銀行2分做實業或投資股票1分投資現貨黃金,如果有什麼問題可以加友聊。
C. 我家樓房120平我准備賣掉差不多300萬,再加上存款100萬共400萬買銀行理財產品按年利息百分之
銀行的收益一般都比較低。而且中途取出,會影響利息和本金。不方便。你可以考慮一下天天返利的活期投資,收益高靈活,可以自由出金,都是自己說了算
1、對於不承擔投資風險,收取固定利潤的理財產品,亦即所謂的保本保息的理財產品,應當視為發生貸款行為,對收取的固定利潤應按照「金融保險業」繳納營業稅;
2、對於不承擔投資風險,取得保本不固定的浮動收益,亦即所謂的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產品,對取得保本不固定的浮動收益應視為存款利息收入,不繳納營業稅;
3、對於承擔投資風險,取得不固定的浮動收益,亦即所謂不保本浮動收益的理財產品,應當視為投資收益,不繳納營業稅。
E. 現在該買房還是買理財產品
我會選擇買房
房地產和理財產品是當代投資的兩大項目。兩者都是現在市場上投資權重主要選擇的類型,較這兩者而言,房地產投資交易穩妥,回收利潤也比較慢。而理財產品流動性強,波動性大,收益也相較於房地產而言比較快。
所以我的觀點一直都是投資房地產要比投資理財產品更加具有持續性,穩定性,更加適合家庭投資。而且,按照中國目前的狀況,房地產市場的走向仍將持續走高,雖然國家出台了一系列的調控政策,但是房地產的價格最多隻會穩定不動,不會下降。我們這種普通家庭沒有大量的用錢需求和資金流動的需求,所以我們應該更傾向於投資於房地產,這樣更穩定,更加保險。況且有實體的東西在手,總比流動性的東西要強的很多。
F. 把價值30萬的房子賣了,投資理財產品合適嗎
其實個人覺得不太合適,房子具有保值的作用,理財產品作用相差無幾,可能高一些,但是目前國內沒有向國外一樣專業系統的理財公司,金融市場也不想國外的完備,尚處在初步的發展期。如果你自己有大把的時間可以看著它,就可以買,不然,個人覺得你還是留著房子的好。
G. 賣房買銀行理財產品可行嗎
理財產品也有風險的,要自己把握。
一、理財產品,即由商業銀行和正規金融機構自行設計並發行,將募集到的資金根據產品合同約定投入相關金融市場及購買相關金融產品,獲取投資收益後,根據合同約定分配給投資人的一類理財產品。
二、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購買銀行理財產品還是一種比較適合中國國情的理財方式,但在購買此類產品時,需要注意幾個問題:
一是不要把所有資金集中到同一款產品上,即使碰上一款出問題的產品,也不至於所有資金都收影響;
二是產品的到期時間盡量錯開一些,避免因某一段時間銀行出現問題,而影響到資金的兌付;
三是不要集中購買同一家銀行的理財產品,以避免風險過於集中。
H. 買方付了頭期款,按中介要求我把戶過給買方了,但中介通知買方的按揭款必須要賣方買銀行理財產品才放貸
現在國家整體都在控制房產交易總量,作為銀行也不願意發放這種利率低的房屋貸款,作為利率收益較低的補償手段,肯定要追加一些銀行自己的產品,當然各銀行是不一樣的,像這種購買理財產品也算是比較正常的手段之一,如果合同簽訂之前就已經通知你需要購買,則不屬於違規。
給你個建議就是去大型國有銀行去辦理,雖然也有一些附加的產品,但大部分都是電話銀行、網銀、信用卡這類沒有太多投入、比較容易讓人接受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