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理財產品到期不歸還怎麼辦
1、可以去該公司查看情況,如果不還,可以找當地的公安局報案。
2、可以通過扣扣群,或其他方式找跟你一樣受害的人,一起想辦法。
Ⅱ 理財產品不能兌付怎麼辦
這要看是銀行的理財還是平台類的理財,銀行的理財都會兌付!如果是平台類的建議報警吧,不過一般解決時間很長!所以今年就不要再做平台類理財了,多少暴雷的了
Ⅲ 理財產品到期他老是不還怎麼辦
看你是哪買的理財。如果是銀行理財,一般不會有這種情況發生,除非你買的是高風險產品。如果你是網上理財平台買的理財,那到期不還就有問題了。特別是P2P平台,那很有可能是跑路了。
Ⅳ 理財產品質押到期了沒錢還怎麼辦
理財產品質押到期了沒錢還,最好是想辦法還,可以先找親戚朋友周轉下,自己努力賺錢再還給他們。如果是因為一時經濟緊張,有特殊的原因,可以找銀行協商還款,有可能達成協議,這樣就不會影響個人信用。
理財產品質押貸款屬於銀行貸款,逾期不還不僅會產生利息,還會給個人徵信抹黑,後果比較嚴重。
Ⅳ 理財產品有糾紛怎麼辦
想要維權,必須證明自己當初被誤導了,一切都需要證據。
錄音錄像。因為很少有人在買理財產品時會特意錄音,一般情況下是拿不出這種證據的,事實上,由於大多數誤導發生在銀行,所以多半會被監控錄像拍到,聲音則有可能一起錄下,遺憾的是,如果沒有立案的話,銀行一般會拒絕提供監控錄像。然而,一旦擁有這種證據,形勢立刻就會逆轉,作為一種預防措施是非常合適的。
其他記錄。如果實在沒有錄音,只能退而求其次,如果保留了購買產品時的相關文件,比如宣傳頁或利益演示之類,或許可以通過當初留下的筆跡證明銷售人員描述過的一些內容,但這種證據同樣難以找到。
是否被代簽字?某些金融產品在銷售過程中不僅需要一個簽名而已,還需要客戶簽署表示了解風險或其他內容的文件,比如保險產品會要求客戶親筆在合同中書寫「了解收益是不確定的」這樣一段文字,而誤導你的銷售人員很有可能並未讓你書寫,那麼情況一定是你被代簽字了。這時可以主張自己並未被銷售人員提示過風險,當代簽字被確認之後,事情就好辦了。這個道理適用於其他「該有的東西卻沒有」這類情況。
電話回訪也有錄音。買了保險產品除了要額外寫一段話,在猶豫期內保險公司還會進行電話回訪,從而了解你是否真的知道相關風險,遺憾的是大多數人對回訪電話都是敷衍了事,對方說什麼都是「嗯」的回答,由於回訪電話都有錄音,反而成為對自己不利的證據。但有一種情況另當別論,即回訪電話本身就有違規問題,比如並沒有明確告知風險。
Ⅵ 理財產品到期不歸還怎麼辦
定期理財產品在到期之後會有續期功能,你購買的時候如果想要在一個月取出來的話,你可以點擊不續存,到時候會自動取出,不然會再延續到下一個月。
Ⅶ 在建行買的理財產品時間到了,不歸還怎麼辦
1.打銀行客服投訴;2.打銀保監局投訴。現在服務變好,投訴問題一兩周就能解決。
Ⅷ 理財產品無法兌付,理財到期不兌付怎麼辦
一般延遲兌付的,公安機關會介入調查。銀行理財產品還可以分為保證收益理財產品和非保證收益理財產品。保證收益理財產品的收益是固定的,到期後就可以獲得協議上規定的收益,反之為非保證型。
非保證型又分為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產品和非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產品。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產品是指銀行按照約定向客戶保證本金支付,本金以外的投資風險由客戶承擔,並依據實際投資收益情況確定客戶實際收益的理財產品,反之就是非保本型。
一般銀行的保本浮動收益型的風險僅次於儲蓄風險,是追求穩定收益的穩健型客戶的最佳選擇。
一、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商業銀行按照約定條件向投資者承諾支付固定收益,銀行承擔由此產生的投資風險。
二、非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產品。商業銀行根據約定條件和理財業務的實際投資收益情況向投資者支付利益,並不保證投資者本金安全的理財計劃。
三、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產品。商業銀行按照約定條件向投資者保證本金支付,本金以外的風險由投資者承擔,並根據實際收益情況確定投資者實際收益的理財計劃。
四、商業銀行承銷的理財產品。商業銀行代其他機構銷售的產品,商業銀行只收取固定的承銷費用,不對產品的風險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