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做股票的心理
其實我覺得做股票和其他的投資一樣的,都是一個道理,兩種心態。
道理就是一種想要賺錢的投機心理。
另外的心態就是,貪婪和害怕。
每當上漲的時候你的貪婪會讓你不想拋,想要再漲高一點再漲高一點,然後到了下跌的時候,你承受不了自己害怕的心態,所以一旦跌了,剛開始,你還可以自己安慰一下,然後就等跌到自己承受不了的時候,就拋了,這樣的話,不是肯定是要虧的嗎?
所以說,我想要怎樣克服這樣的心態才是最重要的吧,也只有這樣,你才能比較的賺錢吧。
❷ 股民的二十種心理
轉摘:
很多人一旦開始炒股,就從此和幸福絕緣了。股票跌了他郁悶,股票不漲不跌他糾結,股票漲了他又擔心啥時候要跌,拿不住要賣。炒股之後就從來沒有心裡踏實過。更倒霉的是,在承受了這么多心理壓力之後,發現竟然沒賺到錢,大牛市裡還賠了。為啥會這樣呢?
我發現,99%的股民都具有以下這六大心理特徵,這些奇怪的心理可以確保你賺不到錢,你中槍沒有?
平均值謬誤
請先做一道測試題,在以下四個選項中,選擇你認為最符合自己的一項:
A,我的智力非常高超,遠勝過多數人;
B,我的智力並不算特別出色,只是中等偏上水平;
C,我的智力比較弱,只能算是中等偏下水平;
D,我的智力非常差勁,遠弱於多數人。
絕大多數人都會選擇選項B,既然絕大多數人都是中等偏上的智力水平,那麼什麼才是平均水平呢?平均值謬誤在於,多數人都會認為自己比平均水平更高,在一項調查中,有82%的人認為自己的駕駛技術比平均水平更高,很明顯,其中有很多人是錯誤的。這一謬誤在股市上更加誇張,因為每個人去炒股都是認為自己能夠賺到錢,沒有人會認為自己會虧錢而去炒股的,而且多數人對自己盈利的預期都是跑贏大盤,事實上連多數基金都做不到跑贏大盤。
那些過分自信的人通常會表現為頻繁的交易,不停的買進賣出,他們對所獲得信息的准確性以及自己的判斷能力都非常自信,曾有經濟學家專門研究過券商的帳戶數據,他們發現更高的交易量並不能帶來更高的回報,事實上買賣頻繁的人平均而言回報更低,因為他們都把利潤貢獻為傭金和印花稅了。
「替罪羊」效應
在股市上,最好的替罪羊就是所謂的「莊家」和政府,任何人只要虧了錢就說莊家太壞了,莊家太狡猾了,這樣似乎就能減輕自己的責任。事實上並沒有莊家這一說。至於政府嘛,反正大盤好的時候,股民對待政府的態度就是:要你管?要你管?大盤不好的時候,股民對待政府的態度就是:你要管!你要管!
替罪羊還體現在,如果某人買了一支股票,接著市場下跌了,他就會對自己說:並不是我買錯了股票,而是大勢本身就不好,所以不是我的問題,因為其他股票也在跌。於是他一次次放棄了止損的機會,最後的損失將遠比想像中的大。
賭徒效應
在賭場中,哪種賭徒最容易下大注?答案是兩種人,一種是已經賺了很多錢的賭徒;另一種是已經虧了很多錢的賭徒。前者會這么想:既然我已經賺了這么多錢了,說明我的運氣非常好,或者我特別聰明,而且,既然是賺來的錢即使虧掉一些也沒關系。因為他似乎在玩別人的錢,而不是自己的錢,所以更容易下大注。後者會這么想:我已經虧了這么多了,如果再不想辦法翻本,那就真的都虧光了,所以無論如何我還要賭下去,而且還要壓上更多,這樣我才有希望翻本。配資被爆倉的人,真的會吸取教訓嗎?我猜多數情況下,他會繼續借錢再回股市來翻本的。
最有害的想法就是翻本的念頭,這位虧了很多的朋友已經損失大半,還想著把最後那點本錢都壓上去,其結果沒有懸念,除了虧損更多不會再有其他結果了。曾有人對期貨交易員做過一個調查,他們發現凡是在上午虧錢的人,下午的時候都更具備賭性,但其結果多數都是虧得更多。
一個賭徒如果贏了很多或者輸了很多就意味著他已經深陷於此不能脫身了,那些小賺或小賠的人則超脫得多,所以那些被套牢的人常常會這么想:如果股價回升到我的買入價,那我就拋售離場,再也不玩了。
痛苦最小化傾向
痛苦最小化傾向相對而言很簡單,凡是在底部割肉的股民都有這么一個有趣的傾向,要麼不拋,一旦要拋就會在一天之內把所有虧損股票都拋掉,通常在10分鍾之內就全部拋光。因為賣出一隻套牢股可不是令人高興的事情,如果手頭有五隻套牢股,分五次拋出,那就意味著痛苦也有五份。如果一天之內就把五隻套牢股全部拋光,那麼痛苦只有一份,很明顯後者的痛苦小得多。
沒有規律的規律
俄國生理學家巴甫洛夫做過一個著名的條件反射實驗,巴氏在實驗中先搖鈴再給狗以食物,狗得到食物會分泌唾液,如此反復。其後,狗只要聽到聲音1到2秒後,就開始分泌唾液,它已經把鈴聲和食物聯系在一起了。這個實驗很多人都知道,並沒有什麼稀奇的。在這里想介紹的是另一種條件反射。
哈佛大學心理學家斯金納(B.F.Skinner)做過一個關於給鴿子餵食的實驗。他完全以隨機的方式給鴿子餵食,經過一段時間之後,他發現了令人驚奇的事情,這些鴿子竟然都變成了「神經病」。有些鴿子會對著特定的方向搖頭,有些又不停的逆時針轉頭,還有些像中了邪一般不斷的跳舞。因為每隻鴿子都慢慢發展出了自己的條件反射系統,似乎覺得只要不斷重復一種行為,就一定會得到食物,事實也確實得到了食物,於是這種行為就得到了進一步的強化。
在人類社會中,類似的現象層出不窮,每個人都會有點小迷信,例如,走路不當心踩到了狗屎,就會對自己說:不祥之兆呀!於是一整天都在擔心會倒霉,稍微碰到一點不順利的事情,就會說:啊呀,還真的應驗了!在股市上這一點尤甚,某人早上起床,發現眼皮在跳,心想難道今天會跌嗎?開盤之後發現果然在跌,於是趕緊賣出,由於股市總是在波動,因此一旦他認為要跌,那就必然會跌。這又強化了他原先的想法,即眼皮跳肯定不是好事情。
凡是具備高級智能的生物,其大腦的原始設計就是為了尋找規律,並提煉出簡單的法則。例如吃煮熟的食物不容易感染寄生蟲、紅色的蘋果是比較甜的、凡是苦的東西最好趕快吐掉等等。這些簡單的規律基本上都是正確的,那是因為這些規律其背後的邏輯都相當簡單,但問題是一旦碰到了復雜的事情就很麻煩了。鴿子做夢也不會想到,它們竟然會碰到如此變態的心理學家,竟會以隨機的方式餵食,這毫無規律可循,但生物的本能就是要去尋找規律,於是便各自發展出了一套奇怪的行為。
我們人類也是如此,股市漲跌的復雜性遠遠超過我們在生活中所能遇到的任何事物,所以我們每個人也在發展著奇怪的迷信。例如,在股市某個階段連垃圾股也會漲上天,而且漲幅巨大,於是就有人總結出,買股票就應該買垃圾虧損股的「真理」來,這可真要嗚呼哀哉了。這同時證明了一件事,人類的大腦天生不善於做多變數問題的思考,只要變數一多,我們立刻無所適從了,這便是科學研究的意義所在,把復雜的世界提煉成簡單的定理。
信息迷戀症
患上信息迷戀症的人對一切消息都感興趣,不管是公司傳聞、政府公告、恐怖襲擊、ISIS等等,認為所有消息多多少少都會影響到股價,而股價也確實每天都在波動,因此看上去還真的影響到了股價。信息迷戀症常常被不負責任的媒體任意加重,因為媒體的飯碗就是靠販賣信息而來,他必然竭力宣稱任何消息多多少少都是有價值的,正所謂賣瓜的王婆只能說自己的瓜甜。這倒還好,最怕的是媒體為了吸引眼球故意歪曲新聞,在現代的社會這幾乎成了常見現象,某人明明說的是這個意思,媒體斷章取義一下,立刻就變成相反的意思。股民們要是成天關心這類消息,那就要被耍得團團轉了,常常是根據某消息做了決定,此後發現這個消息是假的,媒體後來又開始辟謠。
對於媒體來說,這個策略很不錯,至少吸引了你兩次眼球,但你因為錯誤信息而虧掉的錢,媒體可不負責賠償。由於媒體總是喜歡投其所好的評論時事,因此媒體通常傾向於誇大市場上佔主流的錯誤情緒,例如在熊市底部媒體是最悲觀的,而在牛市頂部媒體卻是最樂觀的。這一現象古今中外屢試不爽。
特別是當我們進入了信息時代,獲取信息的成本難以置信的低,其中絕大多數信息全都是噪音或者說垃圾信息,成天聽信噪音,早晚會把自己的耳朵給搞壞掉。事實上真正有用的信息只要一兩條就足夠了,更多的信息都是垃圾。
❸ 買賣股票的一些心理問題
自己有把握看好的股票可以一路持股,沒把握漲幾個點就賣出。股票都是漲漲跌跌的,最理想的就是低吸高拋,所以叫做炒股,想炒菜一樣,翻來覆去
❹ 炒股十幾年總結12種心態
炒股心態1:必然要買有量的股票。
一隻股票其實只需2個階段是顯著放量的,1是正在進貨階段,2是正在出貨階段。進貨階段其實極度蔭蔽的,可能正在破位上行中放量進貨,這是個體人最不易駕御的階段。既然進貨階段欠好駕御,買入出貨階段有量的股票沒有即是自取滅亡嗎?
炒股心態2:不懂得放棄。
有些股民不管是盈利也好,虧損也罷,只要一買入股票,就死拿著不放,這樣做也不能說不對,但是要根據股票的實際情況來定,如果是基本面、技術面都不行的股票,這樣做就是虧損一條路。
炒股心態3:經常更換交易系統。
如果沒有特別的好處,你就應該使用自己慣用的交易系統。今天對這個指標感興趣,明天又熱衷於那個理論,一會兒根據這個信號交易,一會兒又參照那個信號交易。長此以往,你永遠不可能在這個市場成長起來,任何指標與理論都沒有好壞之分,只要適合就行,且越簡單、越有效、越穩定、越好。
炒股心態4:舉棋不定。
有的投資者在未進入股市之前,原本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並且已經制定了一些周密的計劃,准備在股市中大展風采。但是,在進入股市之後,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的影響和作用,原本的計劃被拋擲一旁,開始隨意改變自己的操作計劃。其實,這種做法是非常錯誤的。
炒股心態5:易沖動,聽到業績好的股票馬上出手。
「買股票要看基本面」,更多的投資者不再滿足於聽消息炒股、看技術線買股,而是希望更加理性地進行投資。選股時了解股票的基本面就是其中的一項重要功課。然而,對於非專業的個人投資者們來說,了解基本面並非想像中那麼簡單。
炒股心態6:專炒動態股。
有些股平易近配頭熱中於收羅以及探詢探望所謂的黑幕動態,然後依照所謂的黑幕動態進行獨霸。事實上,絕小大都人取得的動態是沒有周全的以至是錯誤的,由於與外部職員或者操盤手有接近支解的人究竟是少數。農戶炒作一隻股票,不單僅受一個動態或者一個因素影響,而是受多種因素支配的。是以咱們說炒股票主要的是看其勢,而沒有是動態。
炒股心態7:逆勢操作。
股價下跌時買進股票,這是一項相當嚴重的錯誤。買一支股價遠比前幾個月水準低的股票,看來是撿到便宜貨,然而這種作法卻可能遭致重大損失。作為散戶,順趨勢操作,只能是唯一的選擇。
炒股心態8:不界定虧損。
在開始交易時,沒人願意去想虧損的事。其實,任何收獲都是在付出之後才得到的,證券市場也是一樣,你要想獲得收益,要先想好能夠承受多少虧損。不能界定虧損,就不能把握止損和止盈點,也就不能穩定獲利,其實這是一種想贏怕輸的不良心態。在進入市場前,界定下檔空間是很重要的,如果怕賠,你就不要交易;同樣,如果你不怕賠,也不要交易。
炒股心態9:眼紅別人。
牛市的時候,一聽說明人賺了多少多少,感覺真不是滋味,即使沒虧錢,也覺得自己虧大了。不過,這回我學乖了一點,跟別人說的時候,都說自己不炒股票。這樣省得別人在自己面前炫耀,自己受到的影響也小一點。別人推薦股票也好,說大盤走勢也好,一概不聽,只相信自己的判斷。
炒股心態10:重倉強勢股。
強勢股好比是市場上的明星,它的一舉一動牢牢吸引著投資者的注意,關繫到股市的風起雲涌。強勢股走勢強勁,往往一連數月一口氣上漲,抓住它的人興奮,錯過它的人懊惱。
當某一行業或是類型的股票大漲時,當我們的眼前、耳邊充斥著強勢股的種種訊息時,很多人都難以擋住誘惑。為了賺更多,一些人甚至不惜把所有的資金都押寶到強勢股上。不過,強勢股漲得快,跌得也同樣快。未能及時抽身而出的話,損失就非常驚人了。
炒股心態11:長線持有一定能賺錢。
在股市交易中,短線是銀,長線是金,長線投資的機會往往要大於短線投機。也就是說,選對股票持有的策略,往往要比頻繁進出的獲利來得豐厚。不過,我們身邊也不乏這樣的股民,他們的理解是:短線股價雖然下跌,但一定會再漲回來。只要長期持有,總有賺錢的那一天。有人甚至說:只要不賣就不會賠錢,長期下來一定能賺錢!
炒股心態12:無知的賭博心理。
很多散戶在每天操作的時候,總是喜歡盯著漲幅榜,而對跌幅榜從不關心,一旦發現漲幅榜股票拉起,馬上跟進結果發現沒有漲停,而是沖高回落,次日主力來個低開低走,結果經不住主力洗盤而割肉走人,沒過幾天主力又拉了起來並且超過了買點。
❺ 心理分析:股市投資者需要具備哪些心理素質
股市投資者需要具備的心理素質:
1、自律
很多人在股市裡一再犯錯誤,原因主要在於缺乏嚴格的自律控制,很容易被市場假象所迷惑,最終落得一敗塗地。所以在入股市前,應當培養自律的性格。
2、愉快
身心不平衡的人從事證券投資十分危險,輕松的投資才能輕松地獲利。保持身心在一個愉快的狀態上,精、氣、神、腦力保持良好的狀態,使你的判斷更准確。
3、果斷
成功在於決斷之中,許多投資者心智鍛練不夠,在剛上升的行情中不願追價,而眼睜睜地看著股票大漲特漲,到最後才又迷迷糊糊地追漲,結果被」套牢」,叫苦不迭。因此,投資人心中應該有一把」劍」,該買就按照市價買入,該賣就按照市價賣出,免得吃後悔葯。
4、謙遜、不自負
在股票市場中,不要過於自負,千萬不要認為自己了解任何事情,實際上,對於任何股票商品,沒有人能夠徹底地了解。任何價格的決定,都依賴於百萬投資者的實際行動,都將會反映到市場中。如果因一時的小贏而趾高氣揚,漠視其他的競爭者存在,則禍害常會在不自覺中來臨。
5、有認錯的勇氣
心中常放一把刀,一旦證明投資方向錯誤時,應盡快放棄原先的看法,保持實力,握有資本,伺機再入,不要為著面子而苦掙,最終毀掉了自己的資本,到那時就沒有東山再起的機會了。所以失敗並不是世界末日的來臨,而是經由適當的整理和復原,可以使人振作和獲取經驗。
6、獨立
別人的補品,往往是自己的毒葯,剛開始投資股票的投資大眾往往是盲從者,跟著」瞎眼」的後面不會有什麼好結果,了解主力所在,跟隨主力有時是上策,有時卻是陷阱,試著把自己作為主力去分析行情的走勢往往有極大的幫助,真正能成為巨富的人,他的投資計劃往往特別獨行,做別人不敢做的決定,並默默地貫徹到底。
7、靈感
股票市場中的高手常常能夠通過觀察、感覺產生預測未來的想像力。人類擁有視、味、觸、嗅、聽五種感覺,均是可以實體感覺到,唯有靈感來自不斷地學習知識,積累經驗,從而達到領悟到預測股市走勢的能力。
8、不怕
股票買賣不外乎是兩種情況:一種是賺,另一種是賠。只要自己的指標出現買點即毫不猶豫地買,出現賣點時,即毫不猶豫地賣。否則一方面怕虧本,另一方面又嫌賺得太少,又怕獲利回吐。如果是這樣,一定成不了氣候。
9、不悔
看破風塵值千金,把輸贏看成是兵家常事,下決心設立獲利點及停損點,別人怎麼說,都應置之不理,這就是不悔的真正意義。要想當一個成功的投資人,需要學習能夠在虧本時,不感到自尊心受到創傷,並且能夠保持情緒穩定。這樣定能踏上成功之路。在贏利時,不驕傲,才志得意滿。
10、不貪
①不貪買賣多種股票。
②量力而為,不超出自己的資金能力。
③行情賺八分飽。
④心中價位到立即到市場中去買賣,不貪一點點差價。
這些在以後的操作中可以慢慢去領悟,為了提升自身炒股經驗,新手前期可以用個牛股寶模擬炒股去學習一下股票知識、操作技巧,對在今後股市中的贏利有一定的幫助。希望可以幫助到您,祝投資愉快!
❻ 股票交易哪些心態會導致虧損 炒股心理
對於股票交易來說,以下幾種心裡因素都是不可取的:
不做資金規劃的賭徒心理
做什麼產品的投資,都必須要有資金的一個規劃管理,否則就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有些人會抱著一夜暴富的僥幸思維進入這個市場,特別是哪些可以杠桿操作的產品,會用大比例的杠桿重倉下手,這也是很多錢前期賺大錢,然後又爆虧的原因。
這些人好多因為對投資市場不熟悉,賺錢慾望和強烈,然後全倉或重倉,在方向錯誤的情況下,不收手,然後陷的越來深,最終難以自拔,所以要防止賭徒心理。
手心癢頻繁交易
有些人就是這樣的,一天就不操作,心裡就是慌的。從而造成頻繁的買賣。在交易中,交易的越多,錯誤的概率就會越大。但是很多人就是明白這個道理,卻不能剋制自己。
這樣心態很容易就壞掉了,越做越錯。造成賬戶的嚴重虧損,就算要自救都要花很長時間,和較大的資金。
戀戰優柔寡斷
投資市場有賺,肯定也會虧錢,這是不可避免的,它是你整個交易過程的一部分。所以一旦做出了錯誤的選擇,你又發現了,不要懷抱僥幸,該止損必須馬上止損。否則你虧15%不敢出,虧了60%你又更沒有勇氣出了。
所以,不願放棄,死不認錯,一方面是投機理念上的誤區,是虛榮心作祟,是心理上的障礙;可是投機不是賭博,僥幸和運氣不能永遠伴隨著你,要想穩定獲利,還是要靠自己真正的實力。市場有其自身運行的規則,是不以任何人意志為轉移的,僥幸心理這一不良的交易習慣,要在自己的交易行為中,徹底根除,否則後患無窮。
害怕上漲小賺即可
成功的交易者講究「穩」、「准」、「狠」。所謂「狠」,就包含了抓到機會時絕不放手,努力擴大戰果以獲大勝的內涵,就是順應大的趨勢,輕舟直放,順流而下,爭取得到大勝的結果。只有當判斷大趨勢正確,讓倉單順勢大贏,才能彌補以前所發生的虧損並進而做到小虧大贏,然而很多投資者在現實中的做法卻是與此相反,大多卻是及時地「止贏」而落袋為安了!
很多時候交易者在贏取大錢機會時的心態會更不穩定,賬面上的浮動贏利會搞得交易者夜不能寢,食不甘味,對好不容易掙到的錢能否失去的恐懼會時刻折磨交易者平倉獲利,落袋為安。此時交易者的反應就是,一旦股票上漲了一點,就會坐立難安,怕煮熟鴨子飛了。這個時候,需要耐心在技術面和基本面嚴謹分析,自己不行請教專業人士,盡量最大化利潤。
總是虧損不做總結
前面已經說過,投資失敗是交易的一部份,很多人的困難的不是失敗,而是來自失敗之後的反省!是在失敗中學習,而使自己不會在以後的交易中重蹈覆轍!如果你不能在失敗中汲取教訓,吸收你本該得到的經驗,那麼你的失敗就白白地失敗了,那麼你的失敗就還會延續,那麼你最終得到的就仍會是失敗。
❼ 股票心理學
《當大腦遇到金錢》
編輯推薦
撥開自主投資失策的迷霧,換種思維賺大錢。 美國年度「最佳投資類」圖書,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將心理學運用於經濟學的鼻祖丹尼爾·卡納曼鼎力推薦。 格雷厄姆經典巨著《聰明的投資者》主編最新力作。 投資洗腦賺大錢,跳出投資失策的怪圈,讓我們成為聰明的投資者領先他人掌握市場走向,與獲利機會永遠同步。
[編輯本段]內容簡介
我們非理性,市場也瘋狂 為什麼金融市場會出現狂熱、恐慌與崩盤? 為什麼我們總是高價跟進、低價殺出? 分析師不可能預測市場走向,但我們為什麼對他們還是頂禮膜拜? 追逐熱門股註定是燒錢之路,但我們為什麼還是聞風而動? 我們如何變殘酷的市場為「自動提款機」? 在本書中,老牌財經專刊作家賈森·茨威格用大量有趣和新奇的案例為我們介紹了神經經濟學這門神奇學科,並引領我們更好地理解投資決策到底是如何在我們大腦中形成的。本書以全新的角度和觀點對投資進行深邃的剖析,並告訴投資者,如何在理智與情感之間作出合理抉擇。 茨威格探訪了世界頂級神經經濟學實驗室,親身參與了大量現場實驗,並發現人們會因為恐懼而作出錯誤的決定;會因為擔心而錯過絕佳的機會;會因為無從把握的概率而作出樂觀的預測……他把這些實驗的成果和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巧妙地揭示了投資誤區產生的根源,總結了決策失誤的種種教訓,並為投資者如何作出理智決策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手段。 只要回頭看看曾經作出的諸多投資決策,每個人都會感慨道:「我怎麼這么愚蠢呢?」不過,這正是本書帶給我們的最大收獲。
❽ 股票入門知識投資者要具備哪些心理素質
1、有不少股民朋友,由於沒有處理好緊張與鬆弛的關系,不知疲倦地長期蹲在股市中,其結果是身心疲憊,雖然享受了牛市的成果,但也忍受了熊市帶來的痛苦。辛辛苦苦賺來的錢往往被市場消耗殆盡,一無所獲。因而處理好景張與鬆弛的關系是股民必須掌握的學問。眾所周知,股市向來有牛市熊市之分,其一般隨經濟周期的變化而變化。因而股民應該在熊市中抄底,在牛市中逃頂。當然,對普通股民來講,做到這一點是十分困難的。
2、股市漲跌是一種典型的市場行為,有其自身規律,不受個人的意志所支配。沒有隻升不跌的股市.也沒有隻跌不升的股市。妙股者在買入股票後,一般會出現時漲時跌的局面,賺錢虧錢都十分正常。因而,大可不必因賺錢而洋洋得意,因虧錢而垂頭喪氣,應樹立正確的炒股心態,做到冷眼觀勝負,理智對輸贏。從某種角度上講,股市中沒有永遠的輸家,也沒有永遠的城家,輸旅轉換只在一瞬間。今日的成功井不代表永遠的成功,稍有不慎極可能失敗,甚至功虧一共.過去的勝利果實瞬間化為烏有。怎樣選龍頭股呢?大家可以點擊查看一下。
3、面對風雲變幻、風險莫側的股市,妙股需要理智;但面對充滿機遇和挑戰的股市,妙股又需要激悄。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發現如下兩類股民,一類是時時處處謹小慎微,只從保證金中拿一小部分資金進行操作,既不敢追漲,也不願殺跌。這類股民雖然具有較強的風險愈識,但絕非成熟的股民,他們對行情的變化無動於衷,其結果往往是錯過了一次又一次的市場機會.收益自然很低;另一類別不知風險為何物,他們緊跟市場熱點,敢於與庄共舞,頻繁進出,其結果往往是「不成功.則成仁」,要麼獲得巨大收益,要麼被深度套牢。這兩類股民都不可能成為成功者。
4、隨著我國股市的迅猛發展,上市公司數足和股民人數都迅速增加,市場變得更加變化莫測和捉摸不定。在這種情況下,股民對股市信息的渴求越來越強烈,股評也因此應運而生。在我國股市處於發展初期的不規范階段.股評也亟待規范。不可否認,大部分股評人士具有一些專業知識、實戰經驗、操盤技巧和職業道德,其對股市的看法有其獨到之處,他們的觀點對股民也有一定的借鑒意義。但也有部分股評人士自身家質有限,只管賺錢,不負責任,胡言亂語,誤導股民。
❾ 股票投資者的心理分析
投資者心理,先分類,散戶,大戶游資,公私募基金,聰明資金外資,各路資金,心理不同,關注點也不同。散戶通常資金體積小,進出場容易,只想買入就賺錢,不用考慮出貨問題,一般都沒規劃沒計劃,見漲追,套上就死拿,有獲利就怕賺不到手被洗下車,再看好的票,一旦下跌就懷疑判斷力。丈戶游資做熱點,合力攻擊,賽跑離場,快進快出,乾脆利落,格局有大有小,風格各異,是新一代投機短線客的精神領袖,年輕投機者常常查閱龍虎榜單,去判斷游資的炒作邏輯並加以模仿。公私募基金機構投資者,擅長布局,資金體積大,進出場必須用隱蔽的方式進行,也需要更大的出貨空間和市場交易熱度來配合,最關心的是如何出貨,何時出貨,歷時多久。聰明資金,外資,外資更像機構,而且價投性特強,國內很多資金模仿跟隨,買則不斷買,重點偏好於大盤子的,龍頭企業,超級品牌。大概就知道這么多。希望對大家操盤策略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