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銀行目前對於短期理財產品已經停售,到年末攬儲任務開始加劇,試問如何吸收存儲量
雖然受到銀監會監管,但在營銷大額存款時,還是制訂一些獎勵政策來吸引存款.
㈡ 銀行理財產品優勢在哪
銀行財富增值產品的優勢之一是安全。銀行財富增值產品是所有類型的產品中最安全可靠的方式之一,畢竟背靠銀行這顆大樹,縱然不再承諾剛性兌付,實際上依然是風險較低的財富增值產品。相對於P2P、股票、期貨等高風險產品,銀行財富增值產品是實實在在看得見的。
銀行財富增值產品的優勢之二是門檻低。以往銀行財富增值產品都是5萬起購,現在很多銀行開始發行1萬起購的產品,一個是為了更多的客戶服務,另一個是為了更多攬儲。這樣一來本來不夠條件的客戶隨著門檻的降低又多出來許多。一萬塊錢存定期一年也很少有4%的利率,不如直接去買銀行財富增值產品,年化收益率達到4.5%左右。
銀行財富增值產品的優勢之三是收益適中。我們都知道收益越高風險也就越高。銀行財富增值產品的收益不算太多,但是也比國債、貨幣基金的預期收益率要高一些,屬於中低收益的產品,今年銀行財富增值產品的平均年化收益率是4%以上,比較適合風險承受能力一般的客戶。
㈢ 2011年8月份銀行理財產品為什麼減少了
主要是受國家政策的影響。銀監會對近期「炒瘋」的銀行理財產品提出風險警示,要求商業銀行禁止通過理財產品或其他任何方式變相高息攬儲和違規攬儲,及時否決掉了一大批不符合「成本可算、風險可控、信息充分披露」原則的產品。
由此可看,雖然理財產品少了,可能大家的選擇餘地小了,不過可以看出剩下的產品應該全是符合要求的「正品」,總之,國家是在打擊銀行的違規攬儲行為,對大家還是有好處的。
㈣ 您好,請問銀行發行理財產品對攬儲有什麼幫助,是如何實現的
首先,銀行為什麼要用理財資金來給企業發放貸款,大致有以下幾個原因:
1)銀行貸款額度趨緊,這是最主要的原因;
2)攬儲、倒存貸時點規模(一般結合上面那個原因);
3)客戶項目在合規上有瑕疵,無法授信,但又不想放棄;
4)增加中間業務比例,豐富銀行產品線條,滿足私人銀行客戶需求(也是為了攬儲)。
所以,應當是優質到銀行不想放棄或者因為信貸規模原因無法自己放貸的客戶,才是銀行理財資金放貸的目標群體。
其二,銀行利用理財資金錶外放貸的主要程序,簡而言之就是只要成本足夠,銀行兜底,可以千變萬化,比如信託、有限合夥、聯保、政府引導基金、券商、公募基金子公司、保險、保理等等。
雖然銀監會發了72號文件限制銀行理財資金通過信託放貸,券商開始替代信託做銀行的通道。
1)這是最基本的銀證信通道融資框架,券商資管風控閉著眼睛做,在資金出口(信託端)可以繼續設計直到滿足企業的條件:
總之,銀行願意拿理財資金來放貸的企業,應當是能通過銀行內部授信審批的客戶,其次該企業可以通過表外合作者的風控審批(一般銀行過了,大家都閉眼做啦,反正不承擔實質風險)。
在幾種表外合作者中,信託是最熟練的,融資租賃、保理、基金資管等等規模比較小,按需選擇吧。
㈤ 要想解析一個銀行的個人理財產品,應該從哪些角度進行分析~~求解答~~
主要看這個理財產品的投資方向 ,風險收益程度,期限長短,手續費度高低等各因素
㈥ 最近銀行是在加大攬儲力度嗎有沒有內行知道都用的啥方法可否給出一些評論
呵呵,很簡單,銀行高息攬儲會被監管,但是現在銀行推行理財產品,跟高吸攬儲差不多,變相的而已。
㈦ 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最近趨勢如何
最近收益率稍有上調,一般銀行理財半年期在4.4%左右,一年期在4.6%左右。
㈧ 余額寶對銀行理財產品的影響
所有出現的具有相同目的的產品相互之間都存在競爭力,當然余額寶和銀行理財產品也不例外。久而久之,當一方強大,必定會威脅另一方的利益,隨著市場的推廣,余額寶對銀行理財產品就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余額寶相對於銀行儲蓄或者其他理財產品,業務開通方便,運作方式更為靈活,可以隨時贖回用於消費支付或提現,在具備活期存款流動性強,使用方便的同時,卻又可以讓客戶獲得較高的收益,銀行很難有類似的產品相對應。所以,不可避免的,余額寶的出現會對銀行存款產生一定的分流。具體影響有以下方面:
1、分流銀行理財產品的潛在客戶。雖然余額寶目前針對的是支付寶用戶的消費余額這樣的「零用錢」,余額寶的收益率卻遠遠高於活期存款利息,隨著市場的推廣,以及投資者逐利的天性,將會使得更多的活期甚至是定期存款流向余額寶。它對銀行理財產品的影響並不在於對現有銀行理財客戶資源的搶奪,對銀行現有理財產品也難以形成直接的威脅,但長期來看,其對銀行理財產品的潛在影響不可小覷,銀行理財產品的「攬儲」功能也將大打折扣。
2、不可估量的市場示範效應。一根筷子易折斷,十根筷子難折斷。一個余額寶不可怕,千千萬萬個余額寶才可怕。余額寶業務的推出有著更加明確精準的客戶定位,市場定位也很明確,加速對活期甚至定期存款的替代效應,使得余額寶相比銀行理財產品有更大的發展空間。而理財市場上各種類似的理財服務不斷涌現,但又恰巧不斷地暴露了它的不足之處,加速貨幣基金對銀行存款的替代,分流銀行理財產品的潛在客戶。長遠來看,這也會對銀行理財產品造成很大程度的沖擊。
㈨ 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會在年底出現翹尾嗎
據報道,相關機構的監測數據顯示,2017年9月銀行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61%,比上個月上升0.05個百分點,平均期限為5.2個月,專家表示,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年底或再現翹尾現象。
分析人士表示,考慮到去杠桿仍在進行中,央行還是會把流動性維持在『緊平衡』狀態,資金利率也沒有太多下行的空間。預計10月至11月的市場利率仍會保持相對平穩,銀行理財產品大幅波動的可能性不大。但12月流動性收緊是大概率事件,屆時銀行理財收益率很有可能會再現『收益翹尾』現象。
網友紛紛表示,理財有風險,還是要慎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