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銀行理財產品怎麼看(深閱讀)
春節前後,不少銀行繼續推出多款理財產品。在此之前,據銀監會最新統計數據,截至2012年末,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理財資金余額達到7.1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56.3%。相比於2005年發行之初的5000多億元,銀行理財產品市場規模擴大了近15倍。在業務迅速發展的同時,理財產品難達預期收益甚至虧損的消息也時有耳聞。銀行理財產品值得投資嗎?風險有多大?投資者應該如何選擇? 去年年化收益率約4.1% 專家認為總體風險可控 銀行理財產品有多大的投資價值?數據顯示,2012年全國18家主要銀行為客戶實現投資理財收益達到2464億元。據估算,2012年銀行業理財產品的年化加權平均收益率約為4.1%,高於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1.1個百分點。專家認為,目前我國的銀行理財產品總體風險可控,有利於增加居民的財產性收入。 在近日召開的中國銀行業理財業務熱點問題座談會上,銀監會業務創新部主任王岩岫說,「目前國內理財產品只佔銀行業務的5%左右。2008年美國的資產管理行業就超過了銀行業資產的70%。我國銀行理財產品還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銀監會主席助理閻慶民說,大部分銀行業理財資金都投向了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經濟發展要求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提高了資金配置效率。同時銀行理財業務還滿足了客戶的金融產品投資需求。 目前,商業銀行發售的理財產品一直受到銀監會嚴格監管。據了解,我國商業銀行理財業務從2005年開辦至今,在業務准入、產品設計等方面有嚴格的監管和准入標准。 要根據風險承受能力選擇產品 預期收益率越高,風險越大 按照收益方式,銀行理財產品分為固定收益型理財產品、保本浮動收益型理財產品、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理財產品。目前固定收益型理財產品一般投資於債券及貨幣市場工具,而其他類型理財產品多為信貸類、存款類和權益類。 業內專家提醒,投資者需根據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選擇合適產品。一般來說,銀行理財產品列表都會標明產品銷售期限、投資門檻、產品種類和預期年化收益率。標明的預期年化收益率是預期最高收益水平,到期後實際收益率與預期收益可能會有差異。投資者不能僅憑預期最高收益率選擇購買,應結合自己對市場未來走勢的判斷購買產品。同時,理財產品不同於存款,預期收益率越高,風險越大。 實際上,目前在銀行櫃台銷售的理財產品既包括銀行自身設計、研發、發行的理財產品,也包括銀行代銷的第三方機構產品,如與信託、保險、基金合作發行的產品。目前出現問題的多是這類代銷產品。消費者在購買理財產品時,首先應當弄清楚產品是銀行自己設計、銷售的理財產品,還是代銷的第三方機構產品。 在目前銷售的銀行理財產品中,風險主要在於部分銀行採用資金池運作方式蘊含的流動性風險。銀行採用滾動發售、集合運作、分離定價的總行資金池模式運作理財資金,將不同期限、不同風險、不同收益的理財產品來對接池內資產,使得多個理財產品同時對應多筆資產,單個理財產品無法實現獨立的成本核算和規范管理。 「這一部分理財產品往往難以做到真正的分賬經營,對每個產品組合的信息披露可能不足、運作不透明。部分高風險理財產品一旦出現明顯虧損,容易導致客戶對整個資金池運作安全性產生質疑。」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說。 2013年,銀監會將資金池理財業務列為重點監管目標。剛剛召開的全國銀行業監管工作會要求銀行實現固定收益和浮動收益理財產品分賬經營、分類管理,強化風險防控,特別要注意規范銷售行為,要將風險提示放在首位,及時、准確、完整地披露信息。 理財產品透明度需增強 保證信息披露真實准確完整 增強理財產品透明度是銀行理財產品未來發展的趨勢。在近日召開的國際金融透明度發展論壇上,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吳曉靈指出:「現在市場上理財產品法律性質並不明晰,投資者購買金融理財產品時,其實並不清楚其購買的產品是債權關系、股權關系還是信託關系,金融機構需要明示產品法律關系,否則讓投資者承擔風險是難以完全做到的。」 王岩岫指出,應該按照理財產品全流通和信息披露原則,按照與客戶約定的渠道,進行事前、事中、事後持續性披露,明確理財產品投向,並保證信息披露真實性、准確性和完整性,保護理財產品客戶的信息知情權。 巴曙松建議,進一步提升理財產品的信息披露,要將關注重點從銷售環節延伸、擴展到理財產品設計、銷售、投資和兌付的整個產品周期。 業內人士指出,應該提升信息披露的可知性和理解性,同時加強輿情監測機制和投訴應答機制,這樣才能保障金融消費者的批評權、監督權、建議權。 鏈接 購買銀行理財產品小貼士 一看風險:是否保本要弄清。對非保本浮動收益類的理財產品要慎重,它們不承諾保本和收益。 二看收益:預期收益看明白。理財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是預期的最高收益水平,並不是實際收益。 三看期限:贖回、終止需了解。在投資期限內,投資者無法贖回資金。提前贖回或終止會遭受損失。
『貳』 怎樣看購買的理財產品
手上有點小錢的時候,我的建議是買短期定期保本理財。
首先,買任何理財之前,先買1000試水。
放上一個月,看收益。年利率超12%的不買,定期超一年的不買。
原因有下,
你這手頭的錢,沒事的時候,是活的,有事兒的時候,是死的。
比如,突然計劃春節小長假陪女朋友去旅遊,預算5000怎麼說?
是我的建議,拿出30%左右放余額寶,吃2.6%的活期利息即可。因為這錢日常消費和緊急大額消費都夠用。
然後剩下的,可以投入穩健的理財產品去做定期理財。
至於定期理財的選擇,個人建議:
如果對於流動性沒有太大要求的投資者,可以選擇的范圍就比較大了,可以考慮短期理財(券商+銀行、P2P/P2B)、大額存單、銀行結構性存款、國債逆回購等理財。
短期理財產品,多數收益略高於貨幣基金,但是流動性稍遜色。
1,短期理財(券商+銀行、P2P/P2B)。
在固定期限如30天~365天等,無法主動賣出,也就是到期贖回。
券商理財,平均年化收益率為4.66%,以20萬元本金測算,一年的預期收益約為9320元。
P2P/P2B,固定收益產品,年化收益率在6%-14%之間。
P2B很多人說不會選。
說它風險低呢,若啥也不看地瞎投,等於蒙眼接飛刀啊!把命運交給老天,那就只能聽天由命。
說它風險高呢,上班族如我,以「邊投邊學」的姿態幾年來還算穩妥,它成為了我餐盤的主食之一。
所以要學會怎麼選適合的,了解得越多,風險越可控。
我從2014年開始投P2B到現在,沒耗費過多精力,每年多掙個幾萬,收益還比較有優勢的。
也比較喜歡穩健的固定收益類產品,所以選的是P2B類的頭部平台,簡單來說就是風險比較小,省事兒,但是收益頂多也就10%了,如果對收益沒有特別高的追求,倒是可以一試。
年化收益在9%——11%,而且門檻低,300起投,現在投資還送500京東卡:100紅包+500京東卡
ps:專屬活動,此頁面注冊才有獎勵
可以去看看他們的理財論壇,體驗一下優秀的客服服務和社區論壇,以後投資其他平台也有對比。
2,大額存單和銀行結構性存款。
綜合部分銀行公布的利率,近期1年期、2年期、3年期、5年期大額存單的利率分別為2.28%、3.18%、4.15%、4.19%,要比普通的定期存款高一些。
此外,流動性更好的銀行結構性存款大多數是一年期以內,收益率在4%左右,不過現在不保本不保息,收益浮動等風險需要自己承擔。
3,國債逆回購。
個人通過國債回購市場把自己的資金借出去,獲得固定的利息收益。月底,季底、年底時候,收益高到10%也有,需要好好選擇分析。
以上幾種是目前比較穩健的理財方式,也可以說是我自己投過的理財產品,確實是比較不錯的。
說了這么多理財,最重要是找到適合自己的產品。產品其實沒有對錯,衡量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找到適合的,就是對的。
不建議購買項:保險、股票、股票基金、各種幣。
說句實話,買這些東西能賺錢么?
能,但絕對不會是你,如果你相信自己買股票能賺錢,還不如買彩票實際點。14年有朋友建議我買比特幣,當時了解了一下,感覺噱頭很大、風險更大,堅決不買,至今我也不後悔。因為,他買了五千多,一個月不到就變兩千多了,然後為了止損就都賣了,沒有人能夠看到四年後今天漲成這鬼樣。
如果你手頭這兩萬不急用,就當不存在,你可以全買比特幣,十年後再見。
『叄』 應該怎麼看銀行理財產品說明書
長期以來,多數人對於銀行理財產品的印象都是:收益穩定、風險低、放心投資。但這種固有的印象以後要變啦!
因為大部分銀行理財產品都不再是無風險的品種了,2017年就曾出了很火爆的「民生銀行30億假理財」。
在監管的要求下,打破剛性兌付幾乎已經成為未來的必然趨勢。
銀行理財承諾保本將會成為歷史,現存的保本理財產品也會逐漸的淡出市場。
可見銀行理財產品並不是理財資金安全的避風港。
今天就介紹一個選購銀行理財產品的利器——銀行理財產品說明書。
一、風險測評很重要
在解讀產品說明書之前,首先還要強調一個很重要的步驟——風險測評。
到銀行做理財之前,風險測評是不可或缺的。
和家庭保險規劃一樣,理財同樣注重產品的適用性。
沒有最好的產品,只有最適合自己的產品。
很多人都認為,做理財只要選好產品就可以了,風險測評是一個繁瑣且不必要的過程。
事實上,風險測評限制投資者購買超出自己風險承受能力的理財產品,目的在於更好的保護投資者的權益。
所以進行風險測評還是很有必要的。
一個完整的風險測評需要了解的信息包括投資者的年齡、財務狀況、投資經驗和目的、預期收益等等,綜合評估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
綜合在一系列的信息下,得出投資者對應的風險承受水平:
C1—C5是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等級;R1—R5是理財產品的風險等級。
在選購理財產品時,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等級應該和產品風險等級相對應。
在銀行理財產品風險等級的5個等級中,只有R1(低風險)是保證本金安全的;R4(中高風險)和R5(高風險)在現實中的銀行理財產品比較少見。
二、產品說明書的正確打開方式
做完風險測評後,就要說一說理財產品說明書的正確打開方式。
在銀行的理財產品中,光是看產品的推介頁面是不夠的,這樣獲取的信息量太少了。
想要充分了解一個產品,還得看產品的說明書。(銀行官網提供產品的說明書讓投資者查閱)
一份完整的產品說明書,大致會分為產品要素、投資范圍、產品運作說明、理財收益說明、產品兌付說明、信息披露等幾個部分。
1、產品要素
在產品要素上,包含很多產品的相關信息:產品名稱、產品編號、規模等,這些很簡單就可以理解,就不再過多介紹。
需要注意的是在說明書的前面部分,有一個全國銀行業理財信息登記系統編碼,這個編碼相當於理財產品的身份證號碼。
在中國理財網上就可以查詢產品的真假,防止銀行違規銷售,出現假理財的情況。
驗證產品的真實性後,還要了解產品的具體類型是什麼。
產品類型大概可以分為兩類:保本浮動收益和非保本浮動收益。
兩種類型的收益都是不固定的(一般以預期收益率估算投資收益),主要區別在於是否保證本金的安全。
保本浮動收益保證本金安全;而非保本浮動收益不保證本金安全,在投資環境較差的時候,存在本金損失的可能性。
結合產品的類型和產品風險等級,綜合衡量一個產品的風險定位。(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等級應該與理財產品風險等級相匹配)
2、投資范圍
做銀行理財最好還要了解理財產品的投資范圍,
至少得知道自己的資金將會投資於什麼地方。
不同風險資產的配比,直接決定了一個產品的風險和收益。
各項資產大致的風險水平排序:
貨幣市場類資產<固定收益類資產<主動管理型權益類資產<量化對沖類資產
風險承受能力強的投資者可以挑戰風險水平較高的資產,風險承受能力弱的則要更注重安全性。
3、產品運作說明
運作說明規定了產品的規模的上限和下限。
有一個說法,說理財產品的規模越大,在投資貨幣市場工具時議價能力越強,能獲得更高的利率。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是規模較大的產品在低於極端風險時,會表現出更強的防禦能力。
4、理財收益說明
關於理財收益,應該是大家最關心的一件事。
理財收益的說明主要分為兩部分:成本和收益。
成本主要包括產品的託管費、銷售費、浮動管理費、管理費及稅率等等一系列的收費,不同的產品對於收費的要求不同。
現在大部分的理財產品都採用預期收益率來衡量理財產品的水平。
需要明確的是:預期收益率≠到期收益率。
預期收益率只是對於未來產品的投資預測,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一定的偏差,導致到期實際的收益情況低於或超出原來的預測。
在此提醒一句:目前銀行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大致在3%-5%這個區間內,收益太低固然不好,但收益過高也要注意相應的風險,仔細研究好再投資。
5、產品兌付說明
正常來說銀行理財到期及時兌付並不是難事,銀行理財的安全性還是很有保障滴。
產品兌付說明這里除了規定銀行到期兌付情況,還規定一旦出現意外的兌付問題,會有怎樣的應對方案及後續時間安排。
6、信息披露
信息的及時披露是投資者了解產品後續投資進展的一個重要途徑,
產品信息越透明對投資者了解產品越有利。
我們需要獲取產品信息披露的地方及時間,實時獲取產品運作的情況。
7、風險性評估
對於銀行理財存在的可能性風險,可以到辨險識財APP上面查看產品評價報告,了解該款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這樣可以有效保證安全。
『肆』 怎麼查看每款理財產品 的詳細介紹
銀行理財產品官網有介紹。
『伍』 怎樣在網上查看自已購買了的理財產品
進入網銀後,點擊我的理財產品,即可查看自己購買的理財明細。
理財產品,即由商業銀行和正規金融機構自行設計並發行,將募集到的資金根據產品合同約定投入相關金融市場及購買相關金融產品,獲取投資收益後,根據合同約定分配給投資人的一類理財產品。
『陸』 理財產品怎麼理解
理財產品,即由商業銀行和正規金融機構自行設計並發行,將募集到的資金根據產品合同約定投入相關金融市場及購買相關金融產品,獲取投資收益後,根據合同約定分配給投資人的一類理財產品。
辨別風險編輯本段
1.看理財產品是否保本
如果理財產品是保本或者保證收益型的,那麼在產品到期時,至少投資者投入的本金不會發生損失。不過,有的理財產品保本是有條件的,並設置了到期保本條款,即持有至產品到期才保本,那麼投資者如若中途贖回,則該產品照樣不保本。還有一些理財產品僅為部分保本型,比如設置95%保本,則本金最多損失5%[1]。
2.看理財產品收益類型
即看理財產品是固定收益還是浮動收益。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風險較低,實現預期收益率的把握較大,基本都能實現預期收益率。浮動收益類理財產品則要結合是否保本來分析:如果是保本或者保證收益型理財產品,則到期時最壞的情形為零收益或低收益,最好的情形為實現預期最高收益率,總體上到期收益率在一個區間內浮動;非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產品則收益無上限,虧損也無下限。
這里需要注意的是,投資信貸資產的理財產品作為非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產品具有特殊性。投資信貸資產的理財產品相當於發放貸款,貸款利率上浮或下浮幅度在產品成立時已經擬定,因此該類理財產品到期時要麼實現預期收益率(上下浮動范圍很小),要麼因貸款無法回收而損失投資本金和收益。
3.看投資標的
即看產品是投資於債券,還是信貸資產,或是股票基金,抑或是「大雜燴」式組合類投資等。產品如果是投資於債券,則屬於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風險程度視投資債券的級別而定,總體而言風險較小;如果投資於信貸資產,則需視借款方的還款能力而定,經營不確定性較大的企業還不上貸款本息的可能性也較大,理財產品的風險也就相對較高,反之則低;如果是投資於股票基金,則產品風險較高。
4.看風險控制措施
理財產品如果設置了有效的風險控制措施,就等於給自身鋪了安全墊,可降低產品風險。比如,投資於信貸資產的理財產品是否有實力機構作擔保,或者由實力機構到期回購;投資於股票的理財產品是否設置了止損條款等。
5.看流動性安排
如果產品在到期前可贖回,則投資者在有資金調度需求或者遇資本市場生變時,可選擇是否提前贖回,此時流動性風險相對較小。如果產品註明不能提前贖回,那麼投資者只有等到產品到期才能獲得本金和收益,期間若缺資金或遇市場生變想收回投資則無計可施。
您可以嘗試商貿雲,適合公司使用,可以存貨銷貨,賬目清晰
『柒』 理財產品這個怎麼看沒明白看圖
還是這樣的圖簡單,同樣理財,你的事存錢,我這也是存錢,但是你的不知道村給誰了 ,這張是通過p2p形式存給銀行了,而且你的存錢是每年存三次10萬,可能嗎,普通家庭沒人能一年拿30萬來存的
『捌』 如何查詢理財產品
銀行的理財產品在手機銀行客戶端就可以查,第三方支付如支付寶微信等需要在第三方支付客戶端查詢。建議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比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