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都說股票賺錢,股票到底賺誰的錢
目前金融市場上,基金、股票、期貨等理財方式較為常見,其中,具有風險適中,收益可觀的股票獲得了想當一部分人的投資,股票的含義是什麼,怎麼購買股票才能獲利呢?
開講之前,不妨先領一波福利--最新的行業龍頭股新鮮出爐!看看有沒有你鍾意的一隻!吐血整理!各大行業龍頭股票一覽表,建議收藏!
一、股票是什麼
股票是股份公司為籌集資金而發行給股東作為持股憑證,並藉以取得股息和紅利的一種有價證券。
股票可以轉讓、買賣,是資本市場的主要長期信用工具,股東憑借它可以分享公司成長或交易市場波動帶來的收益,要是公司運作錯誤帶來的風險,這些風險得共同承擔。
如果你是剛入行的股票小白,那這些基礎的股票知識,真的別錯過:新手小白必備的股市基礎知識大全
二、投資股票是怎麼賺錢的
相信大家已經明白了什麼是股票,我們回歸主題--股票是靠什麼賺錢的。
一般情況下,股票獲利有兩種方式:
1、股利:當你投資的上市公司開始賺錢的時候,公司會按照你現在所擁有的股份占所有股份的比例,把你應得的利潤按時分配給你,此時你所獲得的分紅,就是股利。一般有現金股利、財產股利、股票股利等,以常見的現金股利舉例:
你以每股50元的價格買入XX公司的股票,買入1萬元。若公司年度分紅時,每股股利為4元,那麼你的收益率為4元/50元=8%,年分紅=1萬×8%=800元。
但要注意,如果公司不賺錢的話,你就可能完全領不到股利了。
2、股票價差:投資者可以在股價低時把股票買入,在股價高時再把股票賣出;或者是在股市飄紅的時候把股票賣出去股價一低就買回股票,用中間的差價來作為自己的收入,即低買高賣、高賣低買。
比如,你看上一隻股票,市價為10元/股,覺得此時股價較低,趕緊買入5000股。過了一周多,發現這只股票穩步上漲至18元/股,這時,你迅速賣出4000股,就能賺低買高賣的差價,從而獲得利潤。
所以,要想賺錢就必須找准股票買賣的時機!大家買股票時,經常碰到一買就跌、一賣就漲的情況,還想著是自己運氣太差……其實只是缺少這幾個買賣點捕捉神器,能讓你提前知道買賣點,不錯過任何一個上漲機會,買在最低點,賣在最高點!【AI輔助決策】買賣時機捕捉神器
綜上所述,買股票賺的是上市公司的分紅以及在股市虧錢人的錢。
投資股票是有風險的,有盈自然就有虧大家平常心就行,入股市還是要謹慎一點~
⑵ 股市到底掙誰的錢
針對第一個問題:
股票是一種所有權憑證,當擁有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你也就享有該公司的所有權,有權利分享該公司的收益。既然有收益,股票也就有了價值。
所謂股票的價值其實是該股票的交易價值,理論上說決定股票價值的是該公司盈利能力,比如每年、每股能盈利1元錢的股票,你願意出多少錢來取得這每股1元的年收益呢,為了大家比較方便就出現了市盈率這種參數。同樣在理論上講,上年每股盈利1元的股票,本年每股盈利2元,那這只股票的理論價格也應該是去年的2倍了,這就是股票升值的動力吧。
第二個問題:
打部分公司運作需要大量的流動資金,當投入資金在一個合理區間內的時候,收益同投資成正比,即投資越打,收益越多,發行股票說白了也是賣公司,為了不有更多的資金流入企業,並不影響企業內部運作(大股東有權改變或決定企業的經營方向及方法),便通過證監會的審批,以該公司三年內的盈利情況為基礎,對未來一年的預測收益進行預算,來決定發售股票的認購價格,並在市場上流通,這就是流通股。上市公司本身在發售股票行為本身獲得的供企業經營使用的資金,其實只是上市初該流通股的認購價格和發行量的積,股票價格的上漲及下跌,並不能使該上市公司發生損益,當上市公司理論經營規模擴大到現有的流動資金不足以達到該公司收益的最大值時,即投資和收益成正比的區間像正方向擴大,這時,上市公司有權決定增資擴股,即在原有的基礎上增發新的股票,以得到更多的經營資金。
所謂分,其實是把享有該公司收益的權利分成若干份。理論上股票帶來的收益並不只是「企業做大以後的升值機會」,這是短期的收益,長期的收益是企業通過經營帶來的收益,也是購買股票最原始的意義。
一直在強調是理論上的,因為總覺得咱們深、戶市場比較特殊,咱得有中國特色啊!以下說點我對深股市的小看法,呵呵
中國股票的升值原因很逗,講個在網上看到的小故事,曾經有兩個賣燒餅的人,都在一條街上,他們的燒餅都買1塊錢,可是那地方沒人吃燒餅,沒人買,日子就這樣一天天過去,有一天其中一個賣燒餅的人覺得太無聊了,就對另一個說,咱們每人用1塊錢買對方一個燒餅吧,這樣咱們兩個都開張了,另一個答應了,第二天,兩個人還這么玩,這次他們用5塊錢買對方5個燒餅,燒餅還是1元\個,就這樣過了幾天後,他們覺得1元/個太便宜了,就漲到2元/個。一個月後,燒餅已經漲到了10元/個,可是其實兩個人都沒賺到什麼錢。這時第三個人出現了,他突然發現燒餅已經賣到10元/個了,而且還在繼續上漲,就決定自己也買一個,過了沒幾天,燒餅漲到12元/個了,一下出現了第三個、第四個。。。。。好多人,他們都發現了這種平常不吃的東西持續並大幅度的上漲,而且上漲的趨勢仍在繼續。。。他們都來買燒餅,這時賣燒餅的人才真的賺到錢了,燒餅也漲到100元/個了,這時又出現了好多家賣燒餅的,大家也分分上市了!可燒餅總有賣完的時候,這些燒餅商人的燒餅賣完了,原來賣燒餅的錢又花光了,就又做些新的燒餅,這時就出現擴股了,呵呵
這就是股市,當你手裡有股票的時候,千萬別說你賺錢了。。。因為賺到錢的人手裡已經沒有燒餅了
可能說的極端了,又太俗了點,希望能幫到你
⑶ 在股票投資中,投資人到底在賺誰的錢
簡化來講,一個股票股價10元,一共有100股,由目前股東A全部持有。這個股票市值是1000元。
隨後有人開始出價要買這100股,但是A不賣,一直到股價出到15塊的時候,A心動了。以15元每股的價格,賣出了這100股,這時股票市值是1500元。這時候接盤的人是B,他花了1500元買了這些股票。A賺的500元,就是接盤的B出的錢。
如果後來股價一直上漲,B把股票賣出去,賺的就是後面接盤的人的錢。
而如果股價往下跌,B急著花錢,低價賣了股票,那這筆投資B就虧了部分錢。
所以,股市裡面賺的是接盤的人的錢。虧得是目前持股的人的錢。
⑷ 股票到底在掙誰的錢
一、首先要明確二級市場並不產生價值:
所說的股市指的是股票二級市場,根據定義,二級市場主要功能之一是為金融資產提供流動性。
在二級市場上,各種對股票的未來持有不同預期的交易者按照自己對股票的評估進行買賣(比如:認為某隻股票現在的價格被低估了,未來一定會漲,於是買入該股票)。總的來說,買就有人賣,賺的總有人虧。但股票交易本身並不產生任何價值。
二、那麼股票的漲跌主要由什麼決定呢?
極其粗糙的說,是由其他股市上的投資者對這只股票總的預期決定的(也就是說:大多數投資者覺得某隻股票要漲,那麼就會有很多人買進,於是股票就真的漲了;經過實證分析已證明,符合某些條件時,股票價格與公司的實際價值基本無關。)
三、股市上的錢是誰的錢+博傻理論?
如果股票的價值已經與公司價值脫離了緊密的聯系,那麼就是說,這已經是一種非理性的行為——完全是在投機,而投機的標的是其他人對股票的預期。之所以說這是投機,是因為無法知道股市上其他投資者的觀點,只是在進行類似買大小一樣的猜測。
⑸ 炒股掙的是誰的錢
投資股票投資者盈利來源:
1、企業分紅。投資的企業盈利帶來的分紅。
2、股票投資者。投資者對股票未來預期較高接盤抬高股價,盈利來源於後期入場的投資者。
股票是一種投資的方式,一個股票的價值分實際價值和交易價格兩個方面。
理論上講,買股票實際上是買一家公司的股份,
比如一家公司總資本是1億元人民幣,總股本是1億股,那每股的實際價值就是1元。
這家公司經營的不錯,十年後公司規模發展到了10億那你所持有的股票的實際價值就會從1元漲到10元。
但如果這家公司做的不好,10年後公司賠到了只有1000W,那你的股票是實際價值就會從1元跌到0.1元。
實際價值一般只是股票交易價格的幾分之一,但卻是你購買股票的真實的價值,如果一家公司現市場交易價格為5元/股,它的公司凈資產只有1元/股,那這個公司破產清算時,你只能拿到1元錢,這是由公司的資產決定的。
我們日常里所買賣的股票價格實際上只是交易價格。
交易價格反映的是投資者對發行股票公司未來發展的一種預期。
首個例子:
一家公司總資本是1億元人民幣,總股本是1億股,那每股的實際價值就是1元(每股凈資產)。
這家公司經營的不錯,預計十年後公司規模將發展到了10億元。由於有這種樂觀的估計,所以我現在買股票時就肯以公司實際價值(1元凈資產)的若干倍來購買股票(5元的市場交易價格),雖然暫時看我花了這件東西原有價值的5倍來購買暫時是賠了,但從長遠看(10年後增長到10億)仍有1倍的利潤空間(預計10年後的每股10元凈資產-當前5元的市場交易價格)。
由於每個人對市場,對政策的判斷方式不一樣,我們對一個公司未來發展估計也不一樣,當絕大多數人(絕大多數資產)認為這個公司未來的價值不僅僅局限在當前的價值上(未來公司還能繼續發展),那這只股票就會上漲,5元、6元、7元,一直上漲到投資者覺得這個公司未來應該能達到的價值上。
因為這個公司會給他們賺錢,所以投資者也肯以更高的預期價格高價收購這只股票。
如果絕大多數人(絕大多數資產)認為這個公司未來沒有前景,有可能因為種種原因遭受到損失,那這只股票的價格就會下跌,4元、3元、2元,直至這個股票的真實的價值1元。
因為這個公司預期會虧損他們的投資,所以投資者就會以比較低的價格賣出股票制止虧損,所以股票就會下跌。
炒股賺的是對公司未來預期發展的錢,是泡沫,是虛的,在牛市的時候,由於市場資金供應充沛和對股票交易價格的樂觀估計,有可能使投資者(更多指你所說「炒」股的人)對公司未來的發展做出過於樂觀的估計,從而使投資者以公司未來很難達到的價值的市場價格購入股票(如這個公司未來的預計價值只有10元,投資者卻現在就以15元,20元的價格買入股票)當市場資金恢復正常時或市場估計平淡時,這個股票就會向它正常的預期價值回歸(5元),投資者就會被套住,而被套的價格(15元-5元=10元)是一種過份的預期價值,作為一種價格波動消失,如同從來沒有出現過。
因此「炒」股的原理就是在過分的預期價值崩潰前賣出股票,讓那些有著更高未來預期的人被套住,從而賺錢。
⑹ 股票漲的時候大家賺的是誰的錢
回答這些基本問題,我們需要模擬一個股市運行的場景。來看一下,在股市中,究竟是誰在往股市裡面投錢,誰又在賺股市中的錢。
首先,我們假設一家叫做ABC的公司,通過向證監會提交申請,要發行股票。我們且假設該公司擬發行1000萬股,每股5元錢。在股市中,由於新股票在上次當天都會有比較大的漲幅,所以申購新股幾乎是一件沒有任何風險的事情。所以,新股發行很容易完成。這樣的話,這家叫做ABC的公司就從申購新股的股民那裡拿到了5000萬現金。
接下來,ABC公司的股票於某年某月上市,開盤價10元錢。這樣的話,凡是申購到ABC公司股票的股民,如果在上市這天或著隨後幾天以10元賣出,每股就獲得了5元的收益。至於ABC的股票為什麼會開到10元錢,原因很多,方方面面的利益關系需要ABC的股票在上市當天有一個預想的價格。這個問題很復雜,有時間我們可以另外討論。
我們還是先來梳理一下吧。看看股市中被抽走了多少資金,第一筆是ABC公司發行股票得到了5000萬,第二筆,是所有申購到ABC公司股票的股民如果以10元賣掉自己申購到的ABC的股票,資金就又被抽走了5000萬。當然,第二筆抽走的資金只是一個理論上的假設,在實踐中,由於有一些新股持有者繼續看到該股票隨後的走勢,並不急於在10元賣掉。而且,由於市場的波動,股價的漲跌,並不能保證大家都賣在10元。
ABC公司付出了什麼嗎?它付出了自己的股份,得到了5000萬的現金。在此之後,除了現金分紅和股價波動,投資者不可能在它身上獲得更多的東西。除非將來這家ABC公司實在是錢多得不行,把自己企業的錢拿出來到股市上買股票做投資,這5000萬,基本就算從證券市場消失了。所有我們把發行新股叫做「抽血」。新股發行的越多,股市上的資金就越少,因為這些資金被轉移到企業的募集資金上面去了。
讓我們繼續下去。這就涉及到我們要回答的第一個問題:股市為什麼會漲?股市是由千支股票組成的,我們所說的股市在漲,實際上是在說一個重要的指標,即股市的指數在上漲。而我們提得比較多的,就是上證綜合指數。綜合指數的計算有一個最不合理的地方,就是它是以一支股票的總股本來計算股票的市值,從而得出這樣一個指數。在股市中有許多股票屬於流通股本比較小,而總股本比較大的股票,這些股票就容易成為市場主力調控指數的工具。
股票為什麼會上漲,原因比較多。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資金持續買入這支股票就會導致股價的上漲。資金為什麼會買這個股票,也有很多原因。比如說,比價效應。比價效應,就是指在不同市場或者同一市場內對基本面基本相同或類似的股票進行對比,資本發現它們的價格差異之後流入那些價格低的股票,從而實現「同質同價」。比價效應在實踐中通常是被股市的參與者利用的東西。
事實上,在股市上漲或下跌的過程中,真正起決定因素的,就是參與各方對未來的判斷和信心。在股價上漲的時候,由於持有者預計股價還會繼續上漲,所有持有者不會急於賣出自己的股票,擁有貨幣的投資者由於有獲利的預期,也會買入這支股票。但是,在股價上漲的過程中,由於持有者對於股價的判斷並不一致,所有會有人賣出股票,有人買進股票。比如說,我們買進了一支股票,成交價是5元,我們自己判斷它會漲到6元錢,那麼,在這一元的目標沒有實現的時候,通常狀況下投資者不會賣出這個股票。但是,會有一些因素影響持股者的信心,比如整個股市的大幅波動,比如一些對股票或股市的傳聞等等,都會影響持股者的信心。
在股市中間,最常見的運行方式就是比價效應和個股輪動。比如說,太陽能題材的天威保變,白酒行業的山西汾酒股價大幅上漲,就會導致其他同題材股票的價格聯動上漲。再一個說到個股輪動,股市的持續上漲必須是個股輪動的,如果所有的股票都一起上漲,一方面對資金的消耗比較大,另一方面,不利於給新增資金以及場內資金創造持續贏利的機會。
但是,這些都還是表面現象,股市上漲最真正的實質,還是來自於資金的持續流入。中國股市的上漲,向來都是資金推動型的上漲。2005年下半年到2006年貫穿全年的大牛市行情,說白了,依然是資金持續流入股市的結果。尤其是2006年下半年央行宣布加息之後,面臨利空,股市依然出現大幅上漲,更是說明了後來的上漲完全是資金推動的結果。
股市從1000點之下漲到3000點之上,應該說參與者基本都是賺錢的。在這樣一輪大牛市中,賺錢是正常的,不賺錢是不正常的。但是,這又回到了一個根本問題,股市賺的是誰的錢?表面上看起來,大家似乎是都賺錢的,但事實上並非如此。
股票的價格上漲,會導致股票持有者的資產增加,但是這只是一種紙上財富。還是舉例子,你5元錢買的股票,現在漲到10元了,看起來你是賺了5元錢,但是你要真的獲得這5元的收益,就必須把股票賣掉。股市可以承受你一個人賣掉自己的股票,但承受不起所有人都賣掉自己的股票。所有人都想把自己的股票賣掉,那實際上就是所謂的「崩盤」了。這種情況一般不會出現,因為我們現在市場的參與者已經太多,超過了8000萬,想讓8000萬人做同一種選擇,不容易。都只想買,沒人賣,股票開盤就漲停了。都只想賣,沒人買,股票開盤就跌停了。這種情況會出現在一些股票上。
當有很多人希望將自己的股票收益兌現的時候,就會出現拋盤,這時候股價就很難繼續上漲。因為所有資金投入到這個股市裡來,都是為了獲利,而且大多數資金,並不是為了只是維持一個紙面上的財富。基金要分紅,QFEI也要分紅,私募基金也要分紅,股民投進去的錢,到了一定階段,也需要把股票賣掉去做其他事情。除非股民越來越多,拿到股市裡面的錢越來越多。否則,隨著新股的發行,隨著印花稅和交易傭金對資金的消耗,股市裡面的錢會越來越少,越來越少的錢自然無法支持股市持續上漲。
在2007年元月份,股民單日開戶數達到了9萬,一個月就開了138萬新證券帳戶,帶來的新入市保證金增加了839億。但也就是在一月份,印花稅和傭金就收了150億,新股發行消滅了資金180多億。截止2007年元月末,滬深股票市場的保證金存量為6700億元。
這些數據說明了什麼?說明中國股市主要的參與者是普通投資者,是散戶,是老百姓。隨著新資金和新股民越來越多,他們可能就是這輪行情最終的買單者。但具體誰是最後的接棒者,那就看個人的投資水平了。
從某種理論上來說,在行情一致看好的時候,股市應該是先來者賺後來者的錢。可惜,先來者也有水平低的,後來者也有水平高的。在上漲的時候,誰將自己手中的利潤兌現,誰就賺到了錢。而對後市判斷錯誤,以為股市還會繼續上漲,結果買入之後就一路下跌,最後又到低位將股票賣出的投資者,就是股市中的輸家。所有,股市賺的錢,就是那些高位接盤者的錢。而所謂的高位接盤,並無先來後到,也許新股民都逃得一干二凈,老股民卻全倉殺入也說不定。
股指在1000點的時候,買入股票的股民如果可以持倉到3000點,至少獲利在100%;這個概率很高。但是,在3000點買入股票的股民,如果想實現同等的指數收益,大概需要等到指數在9000點吧?這個概率有多高?
指數上了3000點,可能暴跌,也可能繼續漲下去,或許還有可能回探一次2245點,確認一下是否有效突破。甚至可能會令大家都大跌眼鏡,馬不停蹄地一路漲,直到5000點才停下腳步,或者更高。
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終究會有大部分股民成為股市的犧牲品。能夠成為勝利者的,依然會是很少的一部分人。股市為什麼會漲?因為買的人比賣的人多,它就會漲。贏家贏的是誰的錢?贏家做得是低買高賣的事情,在高位接盤是輸家,贏家賺的就是在高位買入者的錢。股市的財富從哪裡來?股市的財富來自千千萬萬的普通投資者,是每一個普通老百姓的血汗錢。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也許,只有時隔多年之後,我們才能冷靜地看待這一輪大牛市帶來的深遠影響。
⑺ 股市到底掙的誰的錢
一,首先要明確二級市場並不產生價值:
所說的股市指的是股票二級市場,根據定義,二級市場主要功能之一是為金融資產提供流動性。
在二級市場上,各種對股票的未來持有不同預期的交易者按照自己對股票的評估進行買賣(比如:認為某隻股票現在的價格被低估了,未來一定會漲,於是買入該股票)。總的來說,買就有人賣,賺的總有人虧。但股票交易本身並不產生任何價值。
二,那麼股票的漲跌主要由什麼決定呢?
極其粗糙的說,是由其他股市上的投資者對這只股票總的預期決定的(也就是說:大多數投資者覺得某隻股票要漲,那麼就會有很多人買進,於是股票就真的漲了;經過實證分析已證明,符合某些條件時,股票價格與公司的實際價值基本無關。)
三,股市上的錢是誰的錢+博傻理論?
如果股票的價值已經與公司價值脫離了緊密的聯系,那麼就是說,這已經是一種非理性的行為——完全是在投機,而投機的標的是其他人對股票的預期。之所以說這是投機,是因為無法知道股市上其他投資者的觀點,只是在進行類似買大小一樣的猜測。
⑻ 股票的錢賺的誰的
賺企業的錢
股票是企業所有權的憑證,買入一股就意味著持有一股的企業權益,買入股票後自然就成為企業的股東。股票價值由企業產生多少利潤決定,簡而言之,企業賺的錢越多,股票就越值錢,買的人就會越多,股價也就越高。找到優質企業,伴隨企業成長,自然可以賺到企業的錢。
賺對手的錢
股市為股票交易提供了一個產所,買賣雙方可以根據自己認可的股票價格進行買賣,在這個過程中,通過低買高賣可以賺到差價。在這個市場博弈的過程中,一方賺了另一方的錢。通過信息收集、行業研究,掌握行業周期變化,低買高賣自然可以賺到對手的錢。
賺制度的錢
股票市場的規則在不斷變化,這個過程會產生制度紅利。例如90年代的原始股、2003年的法人股、2006年股權分置改革、非注冊制下的ST股重組等等。關注不斷變化的制度,在出現套利機會時果斷出手,自然可以賺到制度的錢。
⑼ 股票漲了 掙的誰的錢
股票漲了,是因為大家對上漲的預期力量大於下跌預期,掙的是上漲信心的錢。
股票是可以共贏的。
但如果是期貨,你的贏利就是別人的虧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