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不能注冊!
全國暫停「金融」相關字樣企業注冊
4月21日訊,互聯網金融專項整治工作已經啟動,在整治期內,全國各省市將暫停登記注冊在名稱、經營范圍中含有金融相關字樣的企業。按照央行4月14日出台的《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各省級政府將聯合當地金融監管部門,主要從在工商系統登記注冊的企業入手,進行業務性質界定,以便分類處置。
注冊名稱或經營范圍出現跟「金融」有關字樣的機構,包括交易所、金融、資產管理、理財、基金、基金管理、投資管理、財富管理、股權投資基金、網貸、網路借貸、P2P、股權眾籌、互聯網保險、支付等,均將暫停注冊。「嚴格意義上未經批准,注冊名稱和經營范圍均不得使用這些字樣」。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② 保險資產管理計劃含義
資管計劃的全稱是集合資產管理計劃,是融資工具的一種,也是為投資者提供的一種增值理財服務,就其定義來講,顧名思義就是集合投資人的資產,由專業的操作人(券商)進行管理,按照約定的投資方向進行投資的一種融資方式。我國最早的資管計劃是在證券公司、基金公司中先試先行的。法規有《證券公司客戶資產管理業務試行辦法》、《證券公司企業資產證券化業務試點指引(試行)》、《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戶資產管理業務試點辦法》、《關於基金管理公司開展特定多個客戶資產管理業務有關問題的規定》、《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多個客戶資產管理合同內容與格式准則》等。繼證券公司、基金公司之後,資管計劃也開始在期貨公司、保險公司和銀行中推廣。
但是我國保險公司和銀行在投資范圍和形式上有諸多法律上和行業上的限制。比如:《商業銀行法》第43條明確規定:「商業銀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不得從事信託投資和證券經營業務,不得向非自用不動產投資或者向非銀行金融機構和企業投資,但國家另有規定的除外。」《保險法》第8條明確規定:「保險業和銀行業、證券業、信託業實行分業經營、分業管理。保險公司和銀行、證券、信託業務機構分別設立。國家另有規定的除外。」很顯然,我國的四大金融行業銀行、保險、證券、信託是分業管理、分業經營,互設防火牆,銀行不能幹證券的業務,保險公司也不能幹證券的業務,信託公司也不能幹證券業務。但這幾大「金剛」又要求開展證券業,怎麼辦?規避和改革,幹了在說。但在法律沒有修改前,這樣干可能違法違規,於是腦子靈光的人通過開發渠道和工具迂迴進入了證券業。資管計劃就是最好的工具和通道。
法律上有人認為:資管計劃是一種委託關系。一方面客戶委託銀行為其理財期望取得更好的收益,另一方面銀行將其理財產品委託券商進行管理以達到保值增值,保險公司將其萬能險的保險金或准備金、保費委託券商進行管理也期望保值增值。也有人認為資管計劃是一種信託關系,基於《信託法》而建立的信託理財的關系。一個信託法律關系存在著委託人、受託人與受益人三方當事人。資管計劃正是基於信託關系確立委託人、受託人和受益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證券公司企業資產證券化業務試點指引(試行)》第2條明確規定:「本規定所稱資產證券化業務,是指以特定基礎資產或資產組合所產生的現金流為償付支持,通過結構化方式進行信用增級,在此基礎上發行資產支持證券的業務活動。」很顯然,資管計劃是建立在信用基礎之上的,且完全符合信託的基本特徵。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③ 保險資管產品是什麼投資人要求和投資范圍如何
是做投資還是找工作?做投資的角度來說,根據目前的狀況來說,保險資管暫時是比較好的選擇,因為券商資管和基金資管最近都增加了風險計提要求,導致發行產品的成本急劇上升,尤其基金資管的通道業務被限制的厲害。保險資管暫時沒有這方面的要求。
④ 保險資管產品 104號文
在企業工作的,目前政策不能算視同交費年限.(在機關事業的是算的,不公平吧).勞辦發[1994]376號:由於違犯勞動紀律受到除名處理的職工,除名前的連續工齡與重新就業後的工作時間,可以合並計算為連續工齡。勞辦發[1995]104號:3、關於除名職工連續工齡計算時效的溯及力問題。我們意見,應從各地實行職工個人繳納養老保險費的時間,作為除名職工計算連續工齡的起始時間。粵勞社函〔2003〕1019號:勞辦發〔1995〕104號文件是對勞辦發〔1994〕376號文件有關規定的進一步明確和解釋,兩文必須相結合執行。對於除名職工,除名時當地尚未實行個人繳納養老保險費的,其連續工齡從重新就業時起計算;除名時當地已經實行個人繳納養老保險費的,其連續工齡從當地實行個人繳納養老保險費時起計算。川勞社函[2006]299號:一、《勞動部辦公廳對「關於除名職工重新參加工作後工齡計算有關問題的請示」的復函》(勞辦發[1995]104號)、四川省勞動廳轉發《勞動部辦公廳對「關於除名職工重新參加工作後工齡計算有關問題的請示」的復函》的通知(川勞險[1995]38號)兩個文件的規定仍然有效,應嚴格按照規定執行。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