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在銷售中)什麼叫飛單啊
飛單簡單來說就是銷售業務員拿到訂單後,不將訂單交由自己公司做,卻將訂單放在別的公司做。
就銀行的「飛單」簡單說,就是銀行工作人員利用投資者對銀行的信任,賣不屬於銀行自己的理財產品,從中獲得高額的傭金提成。對於客戶來說,資金失去了銀行嚴格風控的保護就很容易「打水漂」。
一般來說,都是因為利益的驅使。因為不管是什麼行業的飛單,基本上都是由公司銷售業務員與公司在分配製度上未達成共識造成的。這其中不能說全是因為業務員的貪婪,但是不管怎麼說飛單還是不能放到檯面上的業務,屬於灰色收入。
飛單在很多行業都普遍存在,比如印刷行業等。
飛單還有另一種解釋,指員工將售賣產品的營業款據為已有,並不記入帳中。
(1)銀行理財產品銷售飛單擴展閱讀:
飛單的特點:
一般來說,房地產信託、私募股權等領域是銀行飛單的聚集地,年化收益率基本上在10%以上。
飛單的資金則通常是以股權、債權等形式直接進入某實體項目,但對投資標的、領域、渠道、佔比、風險性根本沒有考慮。
客戶可撥打銀行的熱線電話或登錄銀行官方網站查詢所購買的產品,如果是「飛單」 就不會有記錄。
飛單產品的管理人一定不是銀行,而是某理財項目公司、投資公司或私募基金管理公司。
② 「飛單」和銀行理財產品有什麼區別
飛單是指銀行工作人員為客戶推銷的是非本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銀行理財產品一般是本行銷售自己的發行理財產品。
③ 理財產品中的飛單是什麼意思
飛單就是銷售業務員拿到訂單後,不將訂單交由自己公司做,卻將訂單放在別的公司做。
每款金融投資產品都有一個產品管理人,銀行理財產品的產品管理人就是銀行,而「飛單」產品的管理人一定不是銀行,而是一家投資公司。所以,投資者在遇到理財經理介紹某款產品的時候,一定要問清楚,產品的管理人是誰。
「飛單」產品主要以超高的投資收益率吸引投資者,加上理財經理的各種口頭保證,不明真相的投資者很容易被騙。據統計,10月份非結構性銀行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5.11%,一年期以上的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5.45%,其中會有個別超高收益產品出現,但收益率都在6%左右。與之對比,「飛單」產品的投資收益要遠遠高於這組數據。
「飛單」產品則主要投資於實體項目,通常是以股權、債券等形式投資於某某企業,或某某項目。還有部分「飛單」產品的投資方向為股市、或海外市場。
④ 民生銀行30億理財飛單 賣的是什麼理財產品
專家提醒,消費者切莫貪戀高收益理財產品,有些承諾的高收益,是預期收益率,但並不會明確寫入銷售協議里。
投資時如何防範飛單
投資者在銀行購買理財產品時,如何防範飛單呢?業內人士對金融界保險頻道表示,可採用「兩看一查」的方式防範飛單:
一看產品管理人
任何理財產品都會有一個產品管理人,銀行理財產品的管理人自然就是銀行,保險產品的管理人是保險公司,如何購買的產品不是實際的對應管理人,就是有問題的。
二看蓋的什麼章
「飛單」產品的管理人一定不是產品的本機構。而是某理財項目公司、投資公司或私募基金管理公司。所以,投資者在遇到理財經理介紹某款產品時一定要看清楚合同上蓋的什麼公章,凡蓋的是其他公章就需謹慎對待。
三上官網或打熱線查詢
還有就是理財產品的名稱,客戶可撥打銀行的熱線電話或登錄銀行官方網站查詢所購買的產品, 如果是「飛單」就不會有記錄。
⑤ 虛假理財作為「飛單」中的一種嗎
「銀行業金融機構在營業場所銷售的理財產品,既包括自身依法發行的理財產品(以下簡稱自有理財產品),也包括合作機構依法發行的金融產品(以下簡稱代銷產品)。」福建銀監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除此之外,還有個別銀行工作人員或離職人員利用職務便利,向客戶銷售或推介非本行發行或代銷的投資產品,俗稱「飛單」。
銀行理財產品的發行主體一般為資質優秀,實力雄厚的銀行業機構,募集的資金主要投向貨幣市場、債券市場、央行票據等,少部分資金會進入優質實體、信託或基金公司的合作項目,客戶資金的安全性有很大保障。但「飛單」的資金則通常是以股權、債權等形式進入某實體項目,投資標的門檻較低,宣傳的收益率很高。
⑥ 一文全面讀懂什麼是銀行理財產品"飛單
所謂「飛單」,是指銀行員工利用銀行的營業場所,私自銷售非本行自主發行的、非本行授權和簽訂代銷協議的第三方機構理財產品。
⑦ 金融中的飛單是什麼意思
是銀行員工售賣銀行系統之外的理財產品,錢流向了銀行外部。
1、理財飛單是銀行員工售賣銀行系統之外的理財產品,錢流向了銀行外部,而這些外部的資金沒有銀行監管風險很大,一旦出了問題就會讓投資人損失慘重,甚至本金不保。
2、理財飛單可能是銀行代銷的理財,也有可能是外部的一些資管產品,也有可能是一些不存在的假項目。銀行在售賣理財的時候必須進行雙錄,即錄音錄像。投資人一定要通過銀行的正規渠道:銀行櫃台、理財窗口、自助機、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等進行購買。
3、「飛單」事件主要特徵:
(1)是銀行員工涉嫌誤導銷售,且提前主動離職;
(2)是投資者多為銀行高端客戶;
(3)是相關產品資質差、風險高,但許諾超常規的9%-15%高回報;
(4)是行為隱秘性強,往往是在產品不能按期兌付收益甚至出現本金虧損,引發投資者上訪時才得以暴露。
(7)銀行理財產品銷售飛單擴展閱讀:
1、2014年以來廣東銀監局通過信訪投訴等渠道,發現數起「飛單」事件,銀行個別員工與社會人員內外勾結,私自銷售非本行自主發行的理財產品、非本行授權和簽訂代銷協議的私募基金等第三方機構理財產品,部分涉嫌非法集資,損害了投資者的利益。
2、銀監局提醒市民,需要提高警惕和防範:
(1)要注意查證購買產品是否銀行正規產品,可通過唯一的產品編碼在中國理財網上查詢;
(2)要關注購買產品的資金是否匯入銀行賬戶;
(3)要對高額回報有獨立清醒的判斷;
(4)要仔細閱讀理財產品說明書;
(5)要及時投訴和舉報異常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