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香港保險和內地保險,哪個比較好點呢
對於有意向的個人來說,要看自身的需要來決定利弊。例如,對於經濟不太寬松的人,有五險一金就夠了,其他的等經濟條件好轉再說。
有的人是因為性價比和過往的信任,選擇香港保險;有的是因為有這個需要,如出國留學、旅行和商務工作等;有的是優化資產配置,降低投資和匯率的風險。
再者,要看險種。香港保險是一個大概念,保險其實是分很多種類的。例如,你需要一個車險,那就沒有必要專門去香港一趟,國內的完全可以cover住。如果是重疾險、儲蓄險和壽險,你可以對比香港和內地的保險計劃書,看看那個更合心意,更值得你信任。
㈡ 香港重疾保險與內地重疾保險比較,有何區別
什麼樣的人適合買香港保險?
首先,如果只是追求便宜的話,其實沒必要往香港跑。
一是香港保險的便宜只是相對的,內地有大把的消費型產品,價格更便宜,理賠起來也更方便一些。
二是去香港轉一圈其實也是挺麻煩的,衣食住行、購物血拚,一通下來,花的可能要比你省下來的多……
其次,如果只是想配置個一兩百萬的重疾也沒什麼必要去,原因其實跟上面差不多,買內地的更便宜也更方便,有你去香港的功夫,都能找出來好幾款優秀的內地產品了。
所以相對來說,適合買香港保險的人最起碼要有以下幾個標簽:
①相對有錢
香港保險,適合少數中高收入人群/有境外資產配置需求人群,不適合普羅大眾,如果大老遠跑去買個10w美金保額重疾險,真心不推薦。如果現在還沒有境外賬戶的,基本不推薦。
②願意去了解香港保險
願意花時間做功課,了解香港法律和投保人義務,提前預想理賠時可能會出現的小概率情況,並且接受的人。
③身體健康的人
健康告知那裡我們說了,香港的健康告知還是相對嚴格的,就這方面來講身體健康的人買才比較優勢。
比如剛出生的寶寶,出生證明上一切正常,那他在港險眼中就是一個健康的個體,投保和理賠都會很舒服。
當然,如果你過往的就醫記錄保存的很齊全,你也可以投保港險,當然,最重要的是千萬不要遺漏信息,為自己的理賠留下隱患。
以上三種條件完全具備的情況下才可以考慮配置香港保險。
當然也只是考慮而已。與其買完之後提心吊膽不如先在內地買了,等過幾年一片天朗水清的時候再去購買。
㈢ 大陸保險和香港保險比較有哪些差異
你好,香港保險以「保費低、分紅高、保障多、理賠易」等特點,加上美元匯率加持,成為保險行業的佼佼者,促使著內地消費者爭先恐後地赴港買保險。
看似優勢明顯,實際上真的值得我們去購買嗎?讓我們看看它和大陸保險的區別。《香港保險好不好?值不值得買?與內地保險有什麼區別?》
一、香港保險的特點
1.產品定價
由於香港保險公司擁有的更自由的定價權,加上香港本身更好的醫療條件和更高的人均壽命。
從賠付率、成本、市場競爭來看,香港保險在產品定價上確實存在優勢。
其實這是與內地某些線下保險產品去對比的,若跟目前內地互聯網產品比起來,誰貴誰便宜真的不好說。
奶爸把英國保誠的「守護健康危疾加護寶」與內地兩款重疾保險做價格對比。
「金佑人生2018」與「守護健康危疾加護寶」同屬於帶分紅的儲蓄型重疾險產品,同等50萬保額,20年繳費的情況下:
「金佑人生2018」比「守護健康危疾加護寶」,價格上每年繳費貴3037元,總保費多60742,比該港險貴18%左右。
2.重疾險自帶分紅
香港的保險產品大部分是有分紅收益的,而且保額會隨分紅增加而遞增,這也是大部分內地消費者赴港買保險的主要原因之一。
3.部分疾病定義廣泛人性化
奶爸仔細查閱了香港保險疾病定義與內地保險疾病定義做了對比,大部分疾病定義都是一樣的,但部分疾病香港保險定義比內地保險更為人性化。
二、香港保險的劣勢
1.輕症佔用重疾保額
香港保險輕症賠付是佔用重疾保額的,比如說50萬保額,輕症20%賠付,輕症賠付一次扣除10萬,那下次重疾賠付只剩下40萬了。
而且香港保險種輕症賠付比例大概在20%,輕症賠付比例低且佔用保額。
2.豁免條款
內地保險有重疾豁免,中症豁免,輕症豁免,還有投保人豁免,如果父母給孩子投保,不幸發生保險事故,則後面所有的保費都不用繳納了,香港保險的豁免條款並沒有內地保險優勢大。
3.存在匯率風險和外匯政策風險
香港保險以美元或港幣定價結算,消費者需要承擔匯率風險的問題。
而且內地居民個人到境外購買人壽保險和投資返還分紅類保險,屬於金融和資本項下的交易,是現行的外匯管理政策尚未開放的項目,存在一定的政策風險。
—中國保監會關於內地居民赴港購買保險風險提示
4.香港」無限告知「與最高誠信規則
在內地買保險時,保險公司問你什麼,答什麼就可以了,沒問的,即便有問題,也可以選擇不用回答。所以內地告知原則通常是有限告知。
香港保險則採用類似「無限告知」的形式,問到的要答,沒問到的也要答,都是一些開放型的問題,不過通常發燒感冒這些小病就可以不用告知了。
三、奶爸總結
香港保險與內地保險各有利弊,不同的人需求也就不一樣。
保險本質上是用來規避風險的,但是香港保險的保額與分紅都會受匯率波動影響,未來有怎樣的變化還是未知之數。建議大家還是實實在在地先把保障做足,再考慮理財。
㈣ 開貼談香港保險和國內大陸保險的區別
通過香港保險和大陸保險的一個對比發現,按照保險條款,香港保險相較於內地保險似乎更加劃算:
1.相同年齡的被保人,香港保費通常是國內保單的60%-70%,保費的計算是按照當地人均壽命,發病率和死亡率精算出來的!
香港在2013年躍升為全世界第一長壽城市86.7歲,日本86.6歲,大陸75歲!而且香港保障充足,死亡率很低!因此大陸人去香港買保險其實是佔了香港人的光!因此保費便宜,比國內的大概便宜35%-45%左右;
2.如果是重大疾病,保障病種更多,還保至少52種早期重疾,保障范圍更全面。另外賠付條款寬松,更具人性化。
3.保單滿五年後,現金價值一直高於國內的保單。
香港作為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金融服務的競爭激烈,產品更有優勢。同時香港保險市場的開放,促使了內地民眾湧入香港購買保險。保險公司其實是一個合法的集資公司!因為香港是全球三大金融中心之一,美國洛杉磯,英國倫敦,亞洲香港。香港保險集資到的錢是面對全世界投資的,投資管道多,范圍廣,沒有限制,例如香港保誠公司承諾將利潤的90%分發給客戶作為紅利!客戶和公司的利益都得到保證。
香港保險和國內保險的三大區別
1. 香港保險原位癌可以部分理賠,國內不可以
香港大多數保險公司對以下8種原位癌可以賠償投保額的20%。女性6種原位癌(乳房、子宮頸、子宮、卵巢、輸卵管、陰道)。男性2種原位癌(睾丸、前列腺)。
2.香港保險免體檢額可達200萬人民幣以上,國內通常只有50萬
有些香港保險公司免體檢額達到了50萬美元(相當於人民幣300萬以上),對於經濟寬裕一點的家庭來說,可以獲得更充分的保障。
3.香港的理賠更順暢
許多人有種誤解,在香港買保險需要人到香港才能購買,理賠的時候也必須人到香才能理賠,其實不用,只需要把相關的理賠單據寄過去就行了,保險公司通常在兩周內可以理賠到賬。
國內的保險雖然看似方便快捷,但是「先松後緊」機制也是讓國內群眾和投資者不得不慎重考慮,其中不乏有國內違約條款的先例,國內保險不能以發展時間短暫作為借口,如果在保險服務上沒有進行優化和改進,那麼相比香港保險,大陸保險將會失去競爭優勢。
由於香港採用提「嚴進寬出」的方針,理賠更容易。在需要的時候拿到錢,這不就是消費者想要的嗎?
為全球三大金融中心之一,沿用英美法系,對投保人的嚴進寬出,簽署所有文件均為法律檔(不存在要約和承諾區分),秉承顧客至上的宗旨。
㈤ 香港買保險和大陸買保險有什麼差異
無論從經濟結構還是政治制度,香港和內地都有極大的不同,舉幾個例子:
1、法律差異:香港是英美法系,內地是大陸法系,我們所有對於法律的常識和想像,可能在香港都是不適用的,比如法官頭上的白色發套,和動輒上千港幣按小時計價的律師費用;
2、醫療差異:香港醫生年收入過百萬是很容易的,私立診所非常多,而國內醫保制度和醫療體系,更好地滿足了普通百姓的就醫需求;
3、金融差異:香港是資本主義社會,港幣是和美元掛鉤的,企業財團能量極大,金融監管和內地存在根本的不同。
保險是一項融合了法律、醫學的金融產品,和買手機、尿不濕有著本質的區別。
選擇了香港保險,就只是處於另外一個法律環境下,簽訂了一份金融產品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