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品平台 > 銀行的理財產品債券

銀行的理財產品債券

發布時間:2021-08-01 00:57:31

Ⅰ 各銀行的理財產品和債券類基金哪個比較好

我認為債券基金收益好點,基金要長期投資才有好的收益,恭喜你發財

Ⅱ 銀行理財產品屬什麼債

在中國,大多數投資者對銀行存在著盲目信任,似乎買銀行理財產品就可以等同於「絕對安全」,尤其是在一些沒什麼理財經驗的人(主要指剛接觸的菜鳥、大爺大媽)眼裡,只要把錢投進去,就可以躺著收回本金與利息,什麼也不用管。(不知哪來的自信)

套路一:模糊自發與代售。(這幾乎是行規,不管大小銀行,基本都有這種情況,因為理財經理及其業務部門都是有業績考核的,為了完成KPI,自然會自降道德底線)在銀行購買理財產品時,理財經理往往注重宣傳收益率,強調銀行的信譽背書,不太會主動告知這款產品是銀行自行發行的,還是代售的,這些關乎風險的事情,常常被刻意隱瞞了。比如,今年鬧得沸沸揚揚的南京某銀行代銷的基金產品「鑫元基金」,虧損超13%,但銀行在銷售時對投資人不但沒有說明風險情況,甚至許多投資人都不知道,該產品並非銀行自己的產品。說白了,這款基金產品只是在銀行代銷(幫別人賣),銀行依據銷售情況拿提成返點而已,並不承擔產品的風險,不過坑人的是,銀行為了錢,只是一再強調「半年絕對回報13%」。

那麼,怎麼區別自發與代銷呢,有兩招(請自行收藏,拿走不謝,告訴越多人越感激你)。

第一,凡是銀行自發的理財產品,在產品說明書中,會有一個以大寫字母「C」開頭的14位產品登記編碼,只要在中國理財網的搜索框內輸入該登記編碼就會查詢到對應的產品,查不到的你自己看著辦。第二,如果是正規的銀行理財產品,合同中會有銀行名稱。

代銷產品很容易導致飛單(理財經理捲走客戶的錢跑路了,很多都是臨時工,就算不是,也難以抵擋這種誘惑),大家經常看到的買理財錢虧了或者錢沒了基本是代銷產品。

銀行理財范圍的所謂「飛單」,是銀行內部人員在利益驅使下,違規代銷理財產品,以產品高收益為誘餌,讓客戶購買,數額往往較高。「飛單」多出現於代銷產品。代銷產品中,主要有基金、貴金屬、私募、信託、保險等。因為是代銷,產品盈虧都由管理公司負責,銀行多不擔負責任。

套路二:理財變保險。除了自發的理財產品,銀行還會代銷保險、基金、券商計劃、信託資金業務等。很多人都有這種經歷,本來是去買理財,賺取收益的,但被理財經理混淆了概念,結果就莫名其妙地變成了保險,等悔悟過來發現,我去,我的本金及收益呢?

2010年,重慶的楊女士通過銀行購買了一份投資連結型保險及附加重大疾病保險,累計繳費15萬元。到2015年3月退保時,卻只拿回了86635.67元。

保險產品沒有存取和利息概念,能否獲得保險金是不確定的,保險金只有在保障期滿或保險事故發生時才能拿到,如提前退保還要承擔一定的損失。(上面的例子還不明顯嗎,15萬變成8萬)

必須明確一點的是,銀行裡面賣的保險,基本上都是理財型保險,保障功能極其微弱,所以想買份實實在在的保險,最好別首選銀行。

套路三:神秘的預期收益率。買理財,你肯定最關心收益率,但收益率其實是有很多花樣的,不小心,可能就會被帶坑裡了。

理財產品說明裡,一般提到的收益率,是指「年化預期收益率」。這個「年化」並非指投資人在理財產品到期時,有可能獲得的收益比例,而是以1年為期限做出的一個收益率衡量標准。簡單地說,就是假設您的理財產品期限為1年的話,收益率達到多少。比如一款宣傳預期年化收益5%的理財產品,產品期限為三個月(90天),三個月後,你的收益不是:本金×5%,而是本金×5%×90/365。

套路四:收益計算陷阱不少。銀行理財產品期限包括:募集期、投資期、儲蓄期、清算期四個階段,這四個階段只有儲蓄期是算理財收益的,募集期、投資期和清算期基本上都不獲利又佔用了時間。

募集期是產品開始銷售到終止銷售的一段時間,一般是5到7天,這個期間收益是按銀行活期計息,有些銀行甚至連活期收益也沒有。

而產品到期了,都會有個1-3個工作日的清算期,也就是說產品到期的當日你是拿不到本金和利息的。更需要注意的是,銀行寫的都是工作日,如果中間正好隔著雙休日,那又是不花一分錢再占你5天資金。如果產品9月30日到期,趕上一年中最長的節假日國慶,三個工作日後也就是說至少10月10日後才能拿到本金和收益。

所以,現實中,經常會看到有人問,為什麼我購買的產品,產品期限到了,但是收益和本金遲遲還沒有到帳啊?越想越不安,越想越後怕。最後到銀行問才知道原來是該款產品的「清算期」還沒有結束,所以還沒有到帳,請耐心等待。這種略坑的感覺,有木有?哈哈,還不是怪自己在購買的時候沒有詳細問清楚情況。

例如,老王買了一款30天的理財產品,金額為10萬元,預期收益率是5%,募集期是6天,到期獲取的收益是100000×5%×30÷365=410.96元。如果是在募集期第一天購買的,那麼募集期的6天是沒有收益的,僅按照活期利率0.35%計息,共100000×0.35%×6÷365=5.75元。如果清算期趕上國慶長假,可能要被占據10天,(如果銀行還給活期計息的話)按活期算共100000×0.35%×10÷365=9.6元,資金實際佔用期限是46天,理財產品的實際收益率:(410.96+5.75+9.60)÷100000×365÷46= 3.40%,兩者相差:5%-3.4%=1.6%。(遇到這樣的理財產品,你就默默哭去吧)

因為有募集期和到賬期,此類理財產品的實際收益可能遠達不到銀行宣稱的收益水平。所以要仔細考評每次購買理財產品的最終收益率,否則,就忍成內傷也沒人救得了你。

Ⅲ 銀行理財產品和股票基金債券有什麼區別

理財產品是招商銀行受託理財業務提供的投資品種,由總行資金交易中心或與我行合作的其它機構,根據市場條件、客戶需求等因素制訂,按不同的收益、風險配比而形成的投資理財方案。
招商銀行的理財產品在主頁上面有公布出來,請您打開http://www.cmbchina.com/cfweb/personal/default.aspx頁面,通過「搜索」可以分類您需要的理財產品(如您需要相應的理財規劃建議,還要請您到招行網點或直接聯系您的客戶經理嘗試了解)。【溫馨提示:購買之前請詳細閱讀產品說明書】

Ⅳ 銀行理財產品與債券型基金的差別

銀行理財產品與債券型基金的差別:

1、申購方式不同
債券基金可同時參與網上、網下新股申購,而銀行理財產品只能參與網上申購。據統計,2007年新股中簽率網下平均是網上申購的2.4倍左右。但銀行理財產品幾乎可以用100%資金進行新股申購,遠高於增強收益債券基金20%上限;其次,大部分銀行理財產品都有一個收益分成條款,而債券基金則不參與利潤分成。

2、與債券型基金相比,銀行理財產品種類繁多
目前,銀行理財產品大致分為結構性、信託項目類、證券類。其中,證券類理財產品與打新股債券基金的相似度較高,特別是「打新」的共性,使相互間的碰撞更激烈。但在新股申購、收益分成、費用、申購起點、流動性等方面,債券基金佔有一定優勢。

3、銀行理財產品購買起點較高
銀行理財產品購買起點通常設定在2-5萬元,債券基金起點較低,通常1000元就可申購。而且,債券基金的手續費一般也低於銀行理財產品。

4、流動性不同
投資銀行理財產品一般只允許在每月規定日期贖回,有的甚至要向投資者收取罰金,而債券基金在封閉期後可隨時贖回,流動性相對較好。

Ⅳ 銀行理財屬於債券嗎

首先明確一下債券的定義哦!

  1. 債券的發行人(政府、金融機構、企業等機構)是資金的借入者;

  2. 購買債券的投資者是資金的借出者;

  3. 發行人(借入者)需要在一定時期還本付息;

  4. 債券是債的證明書,具有法律效力。債券購買者與發行者之間是一種債權債務關系,債券發行人即債務人,投資者(或債券持有人)即債權人。

    銀行屬於金融機構,也是可以發行債券的,但是銀行也有一些其他的理財產品的

Ⅵ 銀行理財產品 是不是屬於金融債券

不一定,看你的產品類型。時下P2P投資是最適合普通大眾的理財方式。你可以試試眾易貸,預期年化收益率16.8%,起投金額只有20,鎖定期最低30天,專注於小額車貸,安全穩健

Ⅶ 購買銀行的理財產品好還是買債券、股票好

都有各自的優缺點。至於說哪個好這個沒有絕對的說法。需要進行多方面的對比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財富加油站,為你的財富加油

Ⅷ 銀行理財產品跟債券基金哪個收益高

銀行理財:根據資管新規要求,理財產品均不能承諾保本保息,包括銀行理財產品。當然不承諾保本保息並不意味著理財產品就有很大的「風險」了,主要還是看產品的風險等級。一般情況下不能提前贖回,目前收益率大約在3.5%-4%左右。

純債基金:就是是專門投資債券的(公募)基金。投資的債券有企業發行的(企業債),也有國家發行的(國債)。債券基金一般投資的為企業債券,也就是企業為了籌集資金發行的具有一定的期限,到期就會返本還息的債券,利息會高一些。當然因為是「企業」,也就存在因經營不善無法到期還本償息,導致「債券基金」投資受到損失。

因此債券基金的收益會比低風險的銀行理財收益高一些,當然風險也就會大一些。所以選擇適合自己風險偏好、流動性偏好以及收益目標的產品即可。

也可以關注一下中小型銀行的「智能銀行存款」,享受存款保險保障(根據《存款保險條律》規定:個人在單個銀行的普通存款享受50萬以內100%賠付),「利率」在4%-5.5%左右,具有流動性高(可提前支取)、利率高於一般存款的優點。
選擇適合自己風險偏好、流動性需求以及收益目標的產品即可。
具體您可以在應用市場搜索「度小滿理財APP(原網路理財)下載鏈接」或者關注「度小滿科技服務號(xiaomanlicai)」了解詳細產品信息。投資有風險,理財需謹慎哦!

閱讀全文

與銀行的理財產品債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炒股可以賺回本錢嗎 瀏覽:367
出生孩子買什麼保險 瀏覽:258
炒股表圖怎麼看 瀏覽:694
股票交易的盲區 瀏覽:486
12款軒逸保險絲盒位置圖片 瀏覽:481
p2p金融理財圖片素材下載 瀏覽:466
金融企業購買理財產品屬於什麼 瀏覽:577
那個證券公司理財收益高 瀏覽:534
投資理財產品怎麼繳個人所得稅呢 瀏覽:12
賣理財產品怎麼單爆 瀏覽:467
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規定 瀏覽:531
保險基礎管理指的是什麼樣的 瀏覽:146
中國建設銀行理財產品的種類 瀏覽:719
行駛證丟了保險理賠嗎 瀏覽:497
基金會招募會員說明書 瀏覽:666
私募股權基金與風險投資 瀏覽:224
怎麼推銷理財型保險產品 瀏覽:261
基金的風險和方差 瀏覽:343
私募基金定增法律意見 瀏覽:610
銀行五萬理財一年收益多少 瀏覽: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