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匯豐銀行理財產品哪些比較好
HSBC 有很多的產品,有美元,人民幣,以及其它結構性產品。
和國內銀行相比,他們的結構設計復雜,合同也極為復雜,我買過他們的一款產品,當時銷售人員極力推薦,當時理解是三支股票都跌到一定程度,才產生虧損。結果是一隻跌就會虧,但是這個重要的信息在合同里沒有明確的表述清楚,而且合同有極大的誤導性。所以導致我虧了不少錢。
比放在銀行還要差,HSBC 主要標著很高收益,其實根本很難得到。相比國內銀行,收益看起來可能低些,但是相對穩定。建議不購買HSBC 及其它外資銀行的。
C. 理財產品屬於什麼,匯豐銀行理財產品好嗎
建議不要選擇銀行理財產品,沒有保障,銀行可以破產,但是保險公司就不一樣了,建議你選擇保險公司,期待你的信任。
D. 匯豐銀行的理財產品怎麼樣
「你所選擇的基金是聯發金磚四強的單位信託基金,風險級別是四,進取型。我要提醒你,投資產品會涉及風險,而且有機會招致風險。請問你,對這點有沒有問題?」結果銀行竭力推薦的這只基金最終給客戶帶來了巨虧。香港影片《奪命金》中的這一幕,同樣在杭州的嚴先生身上發生。
「2007年匯豐銀行剛剛進入杭州,我就是因為相信匯豐的品牌,花1000萬元買了他們的境外理財產品。結果卻讓人吃驚,虧損最嚴重的時候只剩下300多萬元,現在也只剩下500萬元左右。」嚴先生想通過自己的經歷提醒其他投資者:不要盲目相信洋品牌,境外投資的風險不可不防。
買了兩只QDII產品 最慘時跌近七成
嚴先生告訴記者,自己是2007年下半年買的匯豐銀行的QDII產品。「我自己也是炒股票的,當時A股大盤已漲到5000多點,我也賺了幾百萬元,覺得風險已經比較大,就從股票賬戶里取了1000萬元買基金。」另外,嚴先生平時業務繁忙,也沒有過多的時間去搞投資理財。
之所以買基金產品,是因為嚴先生覺得基金投資穩健,能更好地規避市場風險。嚴先生沒有選擇國內的基金產品,而是選擇了匯豐銀行的基金產品。那時候,匯豐銀行剛剛進駐杭州,他特地趕到慶春路上的廣利大廈購買。他覺得,像匯豐銀行這樣的國際大品牌,在投資理財方面肯定有更專業的團隊,也更有經驗。
在購買理財產品之前,匯豐銀行的工作人員給他作了介紹,包括公司的各類理財產品,讓嚴先生填寫「風險取向問卷」等。最終的結論是:嚴先生的投資風險取向是平衡型,在風險投資取向中居中,並分析稱,這一類型的投資者樂意以一個較高程度的風險去換取中長期(約5年)勝過存款的回報潛力,比「謹慎型」投資者能接受更大的資產市值波幅。「當時我覺得,如果基金虧20%還是能接受的。」嚴先生說。
最終,嚴先生選擇購買了匯豐銀行的兩只QDII產品:匯豐中國股票基金和霸菱香港中國基金,投資比例為3:7。從兩只基金產品的宣傳資料來看,過往投資收益也比較誘人,其中匯豐中國股票基金前5年累計回報為329.9%,霸菱香港中國基金更是達到414.2%。
然而,隨著金融危機、歐債危機的接連爆發,全球股市出現連續暴跌,兩只基金的凈值連續下跌。「去年最慘的時候,1000萬的本金只剩下300多萬,到現在也只有500萬元左右。」面對凈值的不斷縮水,嚴先生也是進退兩難。而讓嚴先生想不通的是,管理這兩只理財產品的匯豐的專業團隊,理財能力還不如業余時間炒股的自己。「我在大盤跌到3000多點時才一點點進去的,平時操作也不多,最多的時候也就虧損20%左右。雖然到現在還在虧損,但虧損並不大。」
匯豐解釋大虧原因:投資中資概念股遭受業績下滑
最讓嚴先生不解的是,他投資的兩只QDII產品,在不到5年的時間內經過巨額虧損之後,風險等級卻越來越高。「當初我買的時候,兩只產品風險等級都是3級,為中度風險。但到現在,風險等級卻提高到了4級,為中至高風險。」
對於兩只基金的表現,記者采訪了匯豐中國企業傳訊部相關人士。據該人士解釋稱,匯豐銀行採用的是三年年化標准差衡量海外基金單位凈值波動幅度。當基金或同等市場指數的歷史波幅發生變動時,他們也會調整風險水平,以更好地反映相關產品的風險特徵。並稱,基金風險水平的定期調整是符合市場慣例的。
該人士說,這兩只QDII產品主要投資於在香港上市的中資概念股。在2008年的金融海嘯、2011年的歐債危機中,所有金融機構和投資產品均受到巨大震動和沖擊,兩只QDII產品同樣不可避免地遭受業績下滑。不過,對記者提出的匯豐有沒有採取一些規避市場風險的做法,該人士沒有回答。
嚴先生認為,面對市場風險,匯豐的專業理財團隊沒有任何抗風險能力和措施,根本沒有體現出專業的資產管理水平。
資料顯示,匯豐中國股票基金2007年6月底公布的前十大重倉股包括中國移動、中國人壽、中國石化、中國石油等,現金比例只有1.9%,接近滿倉。今年1月底的資料顯示,該基金投資結構沒有大的變化,前十大重倉股分別為建設銀行、工商銀行、中國移動、中國石化等,現金比例仍只有2.7%。
霸菱香港中國基金2007年6月底前十大重倉股包括香港交易所、中國交通建設、招商銀行、廣州富力地產等,當時的現金比例達到23.2%,明顯高於匯豐中國股票基金。今年2月底持股情況略有變化,前十大重倉股分別是中國海洋石油、網路、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石油、中國移動、騰訊控股等,現金比例降至只有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