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理財保險 > 保險中的心理風險

保險中的心理風險

發布時間:2021-04-05 13:04:48

保險學中的風險的具體含義是什麼

風險:在實現其目標的經營活動中,會遇到各種不確定性事件,這些事件發生的概率及其影響程度是無法事先預知的,這些事件將對經營活動產生影響,從而影響企業目標實現的程度。這種在一定環境下和一定限期內客觀存在的、影響企業目標實現的各種不確定性事件就是風險。簡單來說,所謂風險就是指在一個特定的時間內和一定的環境條件下,人們所期望的目標與實際結果之間的差異程度。

Ⅱ 如何防止保險中的逆選擇和道德風險的產生

首先,保險銷售人員是保險公司的第一道關卡,在客戶提出需求以及為客戶推薦保單的同時注意客戶購買保險的意圖,是否存在逆選擇的可能性,包括是否帶病投保、收入及保費是否成正比等等。其次,保險公司在核保過程中應對投保客戶進行身體,心理,經濟能力等多方面調查,對不符合條件或有逆選擇傾向的及時採取拒保、加費、延時投保等方式防止風險的產生。最後就是理賠環節,發生理賠,尤其是大額賠付的案件,從多方面去調查,對於故意詐保等惡性案件應向公安、司法部門及時匯報。通過以上手段,保險市場將得以凈化,更可以有效防止逆選擇和道德風險的產生。

Ⅲ 心理風險表現為哪些方面

投資理財中,投資者的心理因素往往會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而不穩定的甚至負面的心理因素則會產生投資的心理風險進而不利於投資。通常,在心態的表現上,心理風險經常表現為「貪」、「急」、「怕」、「心軟」、「盲目」等特徵。

「貪」是最主要的心理風險之一。它通常反映為人們希望獲取更多,但這種希望卻超越了自己的能力,或超越了社會和市場的許可,結果因為違背了主客觀的實際情況而導致投資受損。

「貪」相當普遍地存在於人們的心裡,它或明或隱,尤其是人們試圖違背社會良知而獲取更多時,或者是在試圖博取高風險市場領域的回報而獲取更多時,都潛在地或明顯地存在貪欲。要控制住這種風險,就要注意兩個方面:一是加強自己的修養,知道什麼是可為和什麼是不可為的,並認清自己的秉性和能力,誠實求進,這是戒「貪」的根本心理素養。二要利用自己的才智,把握好投資獲利的度、現實性和允許值,盡力降低風險。

心理活動中的「急」,有時也是「貪」的另一種表現,但與「貪」又有所區別。「急功近利」比較形象地說明了「急」的心理特徵。應當說,適當的「急」有利無弊,如「抓緊時間學習」、「抓緊時間完成任務」等的「急」。有害的自然是不恰當的「急」

和過分的「急」,在心理上主要表現為不安的「急」,自身心理的時間預期不符合事物發展的時間進程,結果違背了客觀規律,自然遭受挫折。所以,要避免「急」的毛病和控制「急」的心理風險,就必須將自己的心態放平和,不追求不切實際的財富增加,以此來平緩自己「急」之心理。

「怕」的心理也是普遍存在的。一方面,是人對外在力量的不明而產生了恐懼,害怕外在力量傷害自身;另一方面,則表現為對機會得失的擔心和自身利益得失的顧慮。「怕」的心理有其正常的一面,畢竟以個人的局限去應對強大而又多變的外在力量時,這種「怕」的擔憂是天性使然。但「怕」的心理也有其非正常的一面,它時常表現為該「怕」時不怕,不該「怕」時卻又十分害怕,結果是正常的「怕」不起作用,非正常的「怕」卻起了作用。比如說,在投資股市或樓市時,當價格在次高位時,有人害怕其價高而不敢入場,有人則害怕其有更高價而失去機會。同是「害怕」,心理方向卻相反。「怕」的心理主要還是源於主體對客體認識的局限性,無法對其進行正確預測、判斷和決策。因此,要控制由「怕」所產生的心理風險,首先要從應把握的對象入手,正確認識和深入掌握其規律;其次,設置風險的允許值,以便「知止不殆」,這樣就可以讓自己胸中有數,不必緊張和害怕。

「心軟」是人性中最優美、最光輝的品質之一,也可以說是「善良」的孿生姐妹。但「心軟」也和懦弱、猶疑不定相伴隨,它時常會導致人們在行動上不夠堅毅果斷,進而比如在戰爭、競爭、理財博弈中丟失機會,甚至因貽誤時機或戰機而釀成重大損失。所以,投資者要克服「心軟」的負面作用,學會在理性的指引下,培養行動果敢的品質。

「盲目」是人的非理性因素造成的。心理活動中的知識信號盲點,造成了人們的模糊思維和盲目行為。要克服心理活動中的「盲目」傾向,就應當強化理性思維的力量,使理性思維站在主導的一方。

Ⅳ 談談對保險學中風險的認識

風險問題在傳統的哲學和社會學的研究中,並沒有被認為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可是,在現實的社會生活和社會活動(經濟活動、政治活動、軍事活動、醫療活動、體育活動等)中,風險問題卻是一個經常遇到的和非常重要的問題。在經濟學、軍事學、醫學等學科的研究中,風險問題也已成為了一個引起許多學者關注的問題。這里將結合一些社會現實生活的問題和有關學科的研究成果,著重從哲學、經濟學和社會學的角度對風險問題進行一些分析和討論。
從嚴格的意義上說和從根本上看,風險現象只能是而且必定是社會現象。在描述 「 純粹 」 的自然現象時,在 「 純粹 」 的自然科學中, 「 風險 」 這個概念是毫無用武之地的,換言之,在這里不需要也用不上 「 風險 」 這個概念。例如,我們有理由推斷在許多億年之前的地質年代裡,地球上曾經有過猛烈的火山爆發,有過極其強烈的地震,但是,由於那時沒有人類,我們就不能說那時的地球環境是一個高 「 風險 」 的地質環境。可是,在當前的社會條件下,如果有人要在某個有頻發地震歷史的地區建造大壩,那我們就必須說這是一個有很大風險的事情了。更具體地說,任何風險都必定是而且只能是針對某個人類主體而言的風險。討論風險問題時所針對的主體一般來說是作為個人的主體或作為集體的主體,有時也可以是某些類型的主體,甚至是全人類和人類社會。
因此,對風險泛泛而談是沒有意義的,在某些情況下,甚至有可能是荒謬的。 例如,在對抗性的軍事活動或體育活動中,對某一方來說是高風險的行為,對另一方來說,往往就是沒有什麼大風險的行動了。
從哲學的觀點來看,風險現象之所以產生,是由於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不定性(不確定性)的世界上。如果我們是生活在一個沒有不定性的世界上,那麼,世界上就不存在風險,我們也就不會遇到風險了。這就是說,風險概念是同不定性這個概念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風險來自不定性,不定性是一個比風險更普遍、更基礎、更根本的概念。
從近代保險業產生以來,特別是上世紀 60 年代以來,風險研究出現了大量的文獻,涉及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中的諸多學科。塞爾頓 · 科里姆斯基與多米尼克 · 古爾丁說,對風險的研究一度只局限在學術團體和保險業狹小的領域,但現在已經在公共政策需求的推動下發展起來,迅速成為一個多學科的研究領域。這些學科從各自的角度,對風險進行了定義。
統計學、精算學、保險學等學科把風險定義為一件事件造成破壞或傷害的可能性或概率。通用的公式是風險( R)=傷害的程度(H)x發生的可能性(P)。這個定義帶有明顯的經濟學色彩,採用的是成本-收益的邏輯。
以瑪麗道格拉斯和維爾達沃斯基為代表的人類學者、文化學者把風險定義為一個群體對危險的認知,它是社會結構本身具有的功能,作用是辨別群體所處環境的危險性。道格拉斯認為:知識是不斷變化的社會活動的產物,並總處於建構過程中。因此,盡管風險在本質上有其客觀依據,但必然是通過社會過程形成的。「風險總是社會產物」,是「集體建構物」。而由於環境的不同,「每一種社會生活形態都有自身特有的風險列表」。
社會學家盧曼的定義與道格拉斯等人的類似,也認為風險是一種認知或理解的形式,但強調風險並非一直伴隨著各種文化,而是在具有嶄新特徵的 20世紀晚期,因為全新問題的出現而產生的。更重要的是,風險是具有時間規定性的概念。它是一種非常不同的時間限制形式(a form of time-binding),或者說是一種「意外(偶然)出現的圖式」(contingency schema)。這種偶然性是由人的認知決定的,有的人認為是危險,有的則認為是風險。艾瓦爾德認為, 「任何事情本身都不是風險,世界上也本無風險。但是在另一方面,任何事情都能成為風險,這端賴於人們如何分析危險,考慮事件。」因此,風險的重要性不在於風險本身,而在於風險的附著對象。
比較而言,貝克的定義似乎更具有洞察力和學理性,揭示了風險的現代性本質。 1986年以來,他發表了包括《風險社會》(1986年)、《風險時代的生態政治》(1988年)、《世界風險社會》(1999年)、《風險社會理論修正》(2000年)等在內的一系列著作和文章,對風險以及風險社會概念進行了深入而全面的論述。他從生態環境與技術的關系切入,把風險首先定義為技術對環境產生的威脅,然後不斷擴大該概念的適用范圍,使之與反思的現代性理論聯系在一起,從而抽象為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概念,以揭示現代性對人類產生的影響。他認為風險是「一種應對現代化本身誘致和帶來的災難與不安全的系統方法。與以前的危險不同的是,風險是具有威脅性的現代化力量以及現代化造成的懷疑全球化所引發的結果。它們在政治上具有反思性。」在後來的著作中,他更明確地指出,風險是「預測和控制人類行為未來後果的現代方式」,而這些後果是「徹底(radicalized)的現代化產生的意料之外的後果。」風險已經「成為了政治動員的主要力量」,成為一種造成傳統政治范疇過時的話語體系。貝克與道格拉斯、盧曼等人一樣,也把風險視為一種認知,但承認其也是客觀存在的,是一種辯證的統一。他說,總之,風險是一種「虛擬的現實,現實的虛擬」。上述定義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把風險看作物質特性,以第一種定義為代表;其他定義屬於第二類,既把風險看作一種物質特性,也視為一種社會建構,並且把重點放在後一種含義上。這兩種認識風險的路徑各有優勢。把風險看作物質特性,強調了風險的可計算性和可補償性,並賦予了個人理性發揮的空間。但這種認識路徑帶有明顯的 「經濟主義」色彩和「理性至上論」傾向。隨著社會發展的日益復雜化,其無法給人們認識風險提供一個更宏觀、更綜合的框架。比較而言,強調風險的社會建構性深化了我們對風險的認識。一方面並非所有風險都是可計算的、以及可以通過技術手段來解決的;另一方面不同文化和社會背景下,對同樣的風險有不同的理解,因而也會採取不同的行動。

除了用歸納法定義「風險」外,有的學者還用列舉法來定義「風險」。比如漢森歸納了風險的三種用法:( 1)通常表示某種不好的事情可能發生也可能不發生、我們又不能確切預知的情況。(2)表示某種糟糕事情的可能性。(3)這種用法是專業風險分析中通用的, 指一種有害事情發生幾率增長時產生的負面影響程度。雷恩則認為風險定義包含三個因素:不利的結果、發生的可能性以及現實的狀態。歸納法定義有助於我們對風險有一個更直觀、更生動的認識。

Ⅳ 什麼是心理風險

是與人的心理狀態有關的無形的因素,它指由於人的不注意、不關心、僥幸或存在依賴保險的心理,以致增加風險事故發生的概率和損失幅度的因素。如企業或個人投保了財產保險後放鬆對保險財產的保護措施;投保人身保險後忽視自己的身體健康等
及時採納

Ⅵ 急!有個作業,要研究一下保險學中的道德風險與心理風險的防範。現在沒有什麼頭緒,有沒有人能夠給個建議

無聊而又無知的問題,難怪現在教育出來的學生那麼無能,原來老師都這種水平。
道德風險的防範找教育局,要求其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做到夜不閉戶,路不拾遺!
心理風險的防範找心理醫生,要求其定期上門給投保人做心理輔導,順便洗腦,灌輸其不能因買了保險就放鬆警惕,牢記防災防損的使命,早睡早起身體好,過馬路,左右看,紅燈停,綠燈行,哈哈

Ⅶ 心理風險包括哪些方面

關於心理風險例如自殺之類的有不少,你可以看一下有關危機干預的書。——深圳心元素

Ⅷ 保險中風險怎麼分類

可保風險和不可保風險
保險公司承保的只是可保風險。

Ⅸ 保險里什麼叫心理風險

應該就是保險人覺得風險由多大吧,一種主觀判斷

Ⅹ 問下,怎麼理解保險中的風險麻煩詳細點解釋哈!

風險的含義:是損失的不確定性。 它有兩層含義:一是可能存在損失;二是這種損失是不確定的。
目前,學術界對風險的內涵還沒有統一的定義,但可以歸納為以下幾種代表性觀點:一、風險是事件未來可能結果發生的不確定性;二、風險是損失發生的不確定性;三、風險是指可能發生損失的損害程度的大小;四、風險是指損失的大小和發生的可能性;五、風險是由風險構成要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六、利用對波動的標准統計測方法定義風險;七、利用不確定性的隨機性特徵來定義風險
當然對保險風險的理解不止這些,更詳細的部分,如果你有興趣的話,可以去看看參考鏈接,里頭還是挺詳細的。

閱讀全文

與保險中的心理風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炒股可以賺回本錢嗎 瀏覽:367
出生孩子買什麼保險 瀏覽:258
炒股表圖怎麼看 瀏覽:694
股票交易的盲區 瀏覽:486
12款軒逸保險絲盒位置圖片 瀏覽:481
p2p金融理財圖片素材下載 瀏覽:466
金融企業購買理財產品屬於什麼 瀏覽:577
那個證券公司理財收益高 瀏覽:534
投資理財產品怎麼繳個人所得稅呢 瀏覽:12
賣理財產品怎麼單爆 瀏覽:467
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規定 瀏覽:531
保險基礎管理指的是什麼樣的 瀏覽:146
中國建設銀行理財產品的種類 瀏覽:719
行駛證丟了保險理賠嗎 瀏覽:497
基金會招募會員說明書 瀏覽:666
私募股權基金與風險投資 瀏覽:224
怎麼推銷理財型保險產品 瀏覽:261
基金的風險和方差 瀏覽:343
私募基金定增法律意見 瀏覽:610
銀行五萬理財一年收益多少 瀏覽: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