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在銀行買理財如果出現虧損,銀行有沒有責任向客戶說明情況
有責任的。
理財都是有一定風險的,銀行的理財產品相對來說安全很多,至於所說的大規模虧損應該不容易出現。
② 工商銀行推出的理財如果虧損了,如何對客戶解釋才可以免責呢
工商銀行推出的理財如果虧損了,如要免責需看合同中的具體規定,在和客戶解釋的時候盡量耐心細致一些。
免責條款:
免責條款是指當事人約定的用以免除或限制其未來合同責任的條款。
免責條款常被合同一方當事人寫入合同或格式合同之中,作為明確或隱含的意思要約,以獲得另一方當事人的承諾,使其發生法律效力。
就其本意講是指合同中雙方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或格式合同提供者提供格式合同時,為免除或限制一方或者雙方當事人責任而設立的條款。
因此說,免責條款以意思表示為要約,以限制或免除當事人未來責任為目的,屬於民事法律行為。
③ 建行誘騙客戶購買理財產品,現在虧損,如何跟銀行交涉最有效
沒用的。看合同辦事吧。現在理財產品太多要分辨清楚哦。
我是做固定收益理財產品,對待客戶時都會告訴投資有風險的,何況非保本的。
大家的眼睛要擦亮哦
④ 銀行理財產品賠了怎麼辦
任何的投資都是有風險的,銀行理財產品賠了也是沒有辦法的。銀行是沒有責任的。
原因有二:
1.資管新規出台以後,現在市面上已經沒有保本型理財產品,這叫打破剛兌,收益和風險成正比、沒有穩賺不賠的買賣,之前有保本型理財是為保護投資者,現在取消保本(破剛兌)是為金融市場公平交易、降低系統性風險,保本型理財在發達國家金融市場本就不存在。
2.在任何銀行買的任一款理財,都會有理財協議和產品說明書,想知道這理財是不是保本,你就直接看產品說明書里的風險等級介紹、產品類型介紹,上面會清楚說明這產品風險幾何、是否保本,哪怕是在網銀、手機銀行上買理財,也妥妥有理財說明書,不要急著點同意購買、買之前把這些協議和說明好好看下。
銀行理財產品是商業銀行在對潛在目標客戶群分析研究的基礎上,針對特定目標客戶群開發設計並銷售的資金投資和管理計劃。在理財產品這種投資方式中,銀行只是接受客戶的授權管理資金,投資收益與風險由客戶或客戶與銀行按照約定方式雙方承擔。
銀監會出台的《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對於「個人理財業務」的界定是,「商業銀行為個人客戶提供的財務分析、財務規劃、投資顧問、資產管理等專業化服務活動」。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按照管理運作方式的不同,分為理財顧問服務和綜合理財服務。我們一般所說的「銀行理財產品」,其實是指其中的綜合理財服務。
參考資料:網路-銀行理財產品
⑤ 銀行理財產品虧損我們究竟該如何處置
銀行理財產品一般不會虧損的,現在銀行買的理財產品大多數不超過風險評級二級。目前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評級如下圖:
理財產品,即由商業銀行和正規金融機構自行設計並發行,將募集到的資金根據產品合同約定投入相關金融市場及購買相關金融產品,獲取投資收益後,根據合同約定分配給投資人的一類理財產品。
⑥ 為何銀行營業收入高,客戶的理財產品卻虧損
銀行的營業收入,主要是用自己吸收的存款進行放貸,通過放貸的利差賺錢。所以,一個銀行,如果存款量很大的話,其營業收入肯定很大,而且幾乎不可能虧損(因為我國的金融是分業經營的)。
理財產品是代客理財,就是用客戶的錢去運作,如買股票、買基金、買債券、買賣票據,風險是客戶承擔,銀行收管理費。但是,任何金融產品都是可能虧損的。尤其在2011年這一個熊市的年頭,銀行的理財產品不管買什麼,不管是股票、債券、基金等,幾乎大多數都是虧損的。因為大盤下跌23%呀。所以,銀行理財產品在2011年虧損是在是太正常。
⑦ 銀行理財產品什麼情況下會虧損
銀行理財產品什麼情況下會虧損
1、銀行理財產品在碰到了「黑天鵝」情況下,會出現虧損。
例如:投資的公司破產、地方政府財政破產、動亂、戰爭、交易員不成熟、風險控制差等等。
2、總的說來,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穩定性較高,對於穩健的投資者是首選。
⑧ 在銀行買了理財產品,要怎麼跟客戶經理說,才知道能退到錢
要看你買的是什麼理財產品。如果是可隨時贖回的,不用聯系客戶經理,直接在app上就可贖回。如果是有期限的理財產品,不到期就無法贖回。但有些銀行會有理財產品轉讓業務,這一般在app上也能操作。如果沒有這類業務又急著取錢,那隻能去銀行協商一下了,但希望不大。
⑨ 銀行理財產品打破剛兌意思是不是說虧了是客戶掙了銀行和客戶分錢
基本上是的。
所以我們要學會自己辨別風險:
如果銀行理財產品,是投資於貨基類產品,基本上發生虧損的可能性很小。最多是丟失利潤而保住本金。
2.如果銀行理財產品,是投資於股票、信託產品,股權投資,有可能損失部分本金加上利息,但不是全部本金。因為一般在理財產品中會規定,達到多少虧損,就結束這個產品的運作。
3.如果銀行發售的理財產品是代銷型的,假如管理不當,管理產品的公司會發生虧損非常大。在這種情況下,銀行本身不參與承擔責任,因為他只是代理銷售。
我們的投資者,一定要打開自己的慧眼,未來不僅僅去看,是誰在賣這個產品?一定要去看這個產品,是投資了什麼資產?這個資產,預期的利潤有多大,那麼也說明了預期的虧損可能有多大。
總之,對於未來的理財,僅僅是靠相信銀行是不夠的,更多的還要有自己的獨立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