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銀行理財剛兌何時打破
事實上,有序打破剛性兌付「潛規則」也早已是不少銀行的願景。一位股份制銀行人士透露,該行曾在早些年前出現過一次理財產品違約事件,投資者多次到銀行門口集結示威,銀行承受了很大的壓力。在此之後,該行的理財產品即使是收益率不能達到預期,銀行也會自掏腰包補足,讓產品看上去是圓滿兌付的。
『貳』 銀行理財產品打破剛兌意思是不是說虧了是客戶掙了銀行和客戶分錢
基本上是的。
所以我們要學會自己辨別風險:
如果銀行理財產品,是投資於貨基類產品,基本上發生虧損的可能性很小。最多是丟失利潤而保住本金。
2.如果銀行理財產品,是投資於股票、信託產品,股權投資,有可能損失部分本金加上利息,但不是全部本金。因為一般在理財產品中會規定,達到多少虧損,就結束這個產品的運作。
3.如果銀行發售的理財產品是代銷型的,假如管理不當,管理產品的公司會發生虧損非常大。在這種情況下,銀行本身不參與承擔責任,因為他只是代理銷售。
我們的投資者,一定要打開自己的慧眼,未來不僅僅去看,是誰在賣這個產品?一定要去看這個產品,是投資了什麼資產?這個資產,預期的利潤有多大,那麼也說明了預期的虧損可能有多大。
總之,對於未來的理財,僅僅是靠相信銀行是不夠的,更多的還要有自己的獨立判斷。
『叄』 為什麼現在很多人寧可買銀行的理財產品,也不願意把錢存在銀行當中
現在有很多人寧可買銀行的理財產品,也不願意把錢存在銀行當中?我不知道這個結論是怎麼得出來的,但從現實來看,從2018年之後,很多人都更傾向於存款,而不是購買銀行的理財產品。
我們先來看一下最近兩年時間銀行理財產品余額增速以及存款余額增速。
1、銀行理財產品增速情況。
截止2018年,銀行理財產品總共有4.8萬只理財產品,余額22.04萬億;而截止2020年6月末,銀行理財產品余額只有22.1萬億元,相當於最近三年時間,銀行理財產品余額基本上保持在一個穩定的狀態,沒有明顯的增長。
在存款利率跟理財產品收益率差不多,甚至比理財產品收益率還要高的情況下,銀行存款卻能夠保本保息,50萬之內受到存款保險條例的保護,只要大家通過正規的銀行渠道去存款,就不會出現意外情況。
正因為目前銀行存款兼顧安全性、收益性,而且大額存單流動性也相對比較好,所以存款越來越受到大家的歡迎。
『肆』 現在國家都已破剛兌了,銀行理財還在可以剛兌
理財產品是不承諾保本保息的,理財有風險,理財需謹慎,請《採納》。
『伍』 2018的銀行理財產品打破剛兌後不保本的還安全嗎
有風險 不保本金 也就是說存十萬 過一兩年有可能就剩個一兩千了 銀行拉錢掙提成穩賺 存錢的客戶是賠是賺誰管
『陸』 打破剛兌之後買啥理財產品
分析師劉銀平指出,雖然預期收益類理財產品要退出,但是實際上今後投資者能買到的理財產品類型更加多樣化,包括現金管理類產品、封閉式凈值型產品、開放式凈值型產品等。即使沒有預期收益率,但銀行一般都會展示產品的歷史收益率或業績基準,給投資者提供參考。
另外,「資管新規過渡期截止到2020年底,在此之前的保本理財、90天內封閉式理財仍會發售,投資者可以繼續購買。凈值型理財產品的轉型不會那麼快,所以近一兩年內,封閉式預期收益類產品仍然會占據市場主流,目前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的凈值型理財比例更高,投資者想買凈值型理財,可以考慮這兩類銀行。從收益率來看,國有銀行理財收益率偏低,股份制銀行和部分城商行的收益率較高,而且資管能力相對較強,建議優先考慮。」
『柒』 理財產品要打破剛兌,兩年之後銀行存款不一定保本,為什麼要這樣呢
現在大家都知道,銀行的理財產品要打破剛性兌付,也就意味著銀行理財產品不再保本。根據監管方面的要求,所有銀行必須在2020年年底,出清存量,停止新發行保本理財產品。
任何投資都會有風險,銀行理財產品也不例外,以前之所以大家覺得沒有風險,是因為風險已經被銀行承擔了,是銀行把理財的損失給我們剛性兌付了。長久以往,當銀行也兜不住這部分風險的時候,就會發生銀行流動性風險,進而引發金融領域系統性風險。到時我們的損失會更大。
所資管新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銀行系統性風險的發生,從最終結果來看,非保本的銀行理財產品安全性反而提高了。所以銀行產品打破剛性兌付是正確的決定,是所有人的共識。我們每個人都要正確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