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國保險業的現狀和發展趨勢
近年來,金融行業逐漸成為消費者投訴最多的行業,投訴熱門事件也頻頻登上微博、抖音等熱搜榜,其中,針對保險業的投訴占據較大比例。保險機構強化內控與強化理賠監管制度缺一不可。
2020年12月,中國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發布2020年第12號通報《關於2020年第三季度保險消費投訴情況的通報》,通報了2020年第三季度中國銀保監會及其派出機構接收的保險消費投訴情況。
《通報》指出,2020年第三季度,中國銀保監會及其派出機構共接收並轉送涉及保險公司的保險消費投訴36754件,環比增長8.96%。其中涉及財產保險公司16895件,環比增長4.29%,占投訴總量的45.97%;人身保險公司19859件,環比增長13.27%,占投訴總量的54.03%。
保險機構強化內控與強化理賠監管制度缺一不可
由此可見,理賠困難讓普通民眾很難扭轉對保險業的偏見,始終對保險有「不信任感」。原中國保監會副主席周延禮近期在與網友進行互動交流時指出,一方面,保險機構要加強內控,建立健全理賠管理制度,認真改進和完善理賠程序,健全理賠服務體系;另一方面,要強化理賠監管制度建設,完善保險產品及管理機制,加大對理賠違法違規行為的查處和披露力度。
——更多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保險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
❷ 我國互聯網保險發展現狀分析
四家互聯網險企三虧一盈,反向定製(C2B)保險產品有望扭轉虧損局面
據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及公司公告信息披露,2019年上半年眾安在線、泰康在線、安心財險及易安財險四家互聯網險企僅眾安在線一家實現盈利,其餘均有不同程度虧損。
業內人士表示,互聯網保險經營主體應重視通過場景發掘、精準引流、價值誘導和關系深化等舉措不斷培養價值用戶,構建自身核心價值用戶群。而通過反向定製(C2B)保險產品有望扭轉虧損局面。
互聯網保費收入負增長,行業發展陷入瓶頸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的公開數據顯示,互聯網保險在2012-2015年的4年間經歷了爆發式的增長,保費收入增長近20倍,互
聯網保險滲透率於2015年達到了9.2%。然而從2016年開始,互聯網保險保費規模增長陷入停滯並開始減少,滲透率連年
下滑,到了2018年滲透率僅有5%,糾其主要原因是受保險業政策影響,給互聯網保險行業發展帶來了短期陣痛,但從長
遠發展來看,政策調整後的互聯網保險行業能夠更加健康的發展。
2012-2018年中國互聯網保險保費規模及滲透率統計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上半年只有眾安在線年實現盈利
近日,眾安在線公告稱,根據其對未經審核管理賬目的初步審閱及董事會目前可得的公司資料,預期公司2019年上半年將取得未經審核歸屬於公司股東合並凈利潤,而2018年同期則取得未經審核歸屬於公司股東凈虧損約6.56億元。
眾安在線表示,公司轉虧為盈主要有兩點原因:一是公司追求有質量的增長,2019年上半年在實現總保費穩健增長的同時,綜合成本率進一步改善,從而承保虧損收窄;二是受益於國內A股市場的良好表現,投資收益增加。
2019年上半年,泰康在線實現保險業務收入16.26億元,同期出現2.50億元凈虧損;安心財險上半年實現保費收入9.05億元,凈利潤虧損約1300萬元;易安財險上半年實現保費收入7.81億元,約虧損9702萬元。
互聯網保險機構出現連續虧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險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認為,這幾家互聯網保險公司整體規模有限,規模不太大的中小型公司通常會面臨固定成本難以有效分攤的困境,因此虧損很正常,需要隨著業務規模逐漸擴大來分攤成本,擺脫虧損的狀況。
業內人士指出,互聯網保險公司普遍成立時間較晚以及前期投入成本過高,依託於互聯網發展業務,對於技術要求較高,因此在科技方面的持續投入很多,且短期內很難轉化為收益。
C2B或成破局關鍵
「短期看,目前互聯網保險公司虧損是賠本賺吆喝,但從中小企業成長的規律看,短期虧損問題不大,但未來互聯網保險公司也需要去積極探索適用的、可持續的商業模式。」朱俊生坦言。
據度小滿金融發布的《2019年上半年國民投資理財情緒報告》顯示,在創新和科技賦能下,作為保險情緒指數子類之一的互聯網保險關注度上升勢頭明顯。互聯網保險是今年1-6月份以來唯一一個關注度逐月上升的投資理財品細分情緒指數。分析人士稱,互聯網經濟的發展為保險行業帶來了增量市場,互聯網銷售渠道的不斷擴展以及低門檻、體驗式創新險種層出不窮,越來越多的互聯網用戶開始轉向通過線上渠道進行投保。
多位保險人士表示,互聯網保險的經營主體應該重視通過場景發掘、精準引流、價值誘導和關系深化等舉措來不斷培養價值用戶,構建自身核心價值用戶群。
國華人壽總裁付永進表示,把客戶的需求作為所有經營合作的起點,通過反向定製(C2B)更好地滿足客戶需求,是一種以客戶為中心的高級表現形式,也是從供給側讓互聯網保險產品更加精準地觸達需求。不過,定製不是讓客戶自由發散地去定製。保險產品非常復雜,客戶並不專業,所以,既要鼓勵定製,給客戶提供定製的工具、平台,也要作合理引導。
——更多數據來源及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互聯網保險行業商業模式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規劃、產業申報、產業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等解決方案。
❸ 相互保險的發展現狀
相互保險在發達國家有著100多年的歷史,上世紀60年代,相互制公司曾經在日本占市場份額的76%,在美國佔比也超過60%。在我國由於政策限制,除了原黑龍江農墾局改制試點的「陽光農業相互保險公司」、農業部主管的中國漁業互保協會、交通部主管的中國船東互保協會,以及中華全國總工會創辦的中國職工保險互助會、寧波慈溪的養殖業互助保險協會之外,之前並無市場自發形成的相互制保險組織存在。眼下的網路互保活動雖然問題頗多,但反映了互聯網時代人們對於保險創新的要求,比如基於互聯網的社交場景,投保、理賠手續簡便。對保險業而言,互聯網不僅是高效的營銷平台,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也為提高保險費率精算水平等提供支持。把網路大熱的互助組織收編為「保險正規軍」,深掘互聯網保險市場,不失為明智的選擇。
今年5月,中國保監會出台《相互保險組織管理暫行辦法》,正式對相互保險公司這一組織機構開閘,目前已經有20多家機構申請牌照。雖然能借力「互聯網+」,但相互保險的發展仍面臨許多短板。最突出的難題是,這一模式沒有辦法進行股權融資。上世紀90年代後期,全球化背景下相互保險公司無法快速補充資金,被迫紛紛轉回為股份制,一度全球市場份額下降到23%。即使在互聯網時代,2014年全球幾大相互保險公司的市場份額較上年度均有明顯下降。
還有一些具體到相互制保險公司籌建與運營層面的法律需要配套。在2009年最新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中,「相互保險」或「互助保險」未有提及,而在最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修正案中,相互或互助保險仍不在討論范圍中。北京保險研究院副院長趙立指出,參考發達國家相互保險成長軌跡,還需要完善股份制和相互制保險公司的相互轉換政策,以及相應的市場退出機制。
❹ 我國保險業的發展趨勢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中國保險業前景:總體來看,我國保險業仍處在發展的黃金時期。雖然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勢頭有所放緩,但由於我國的保險密度和保險深度和世界平均水平仍有較大的差距,中國保險市場的發展潛力很大。而且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風險保障意識的日益增強,為保險業繼續保持快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中國保險業是我國金融業「開飯時間」最早、開放力度最大、發展步伐最快的行業。雖然我國的保險業在近幾年中發展迅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與國外發展水平相比,仍存在較大的差距,在目前國內保險業發展中仍存在諸多問題。本文主要從中國保險業的發展歷史角度入手,闡述我國保險業的現狀並對其發展前景做出展望。
保險,本意是穩妥可靠;後延伸成一種保障機制,是用來規劃人生財務的一種工具。是市場經濟條件下風險管理的基本手段,是金融體系和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的支柱。
保險,是指投保人根據合同約定,向保險人支付保險費,保險人對於合同約定的可能發生的事故因其發生所造成的財產損失承擔賠償保險金責任,或者保險人死亡、傷殘、疾病或者達到合同約定的年齡、期限等條件時承擔給付保險金責任的商業保險行為。
從經濟角度看,保險是分攤意外事故損失的一種財務安排;從法律角度看,保險是一種合同行為,是一方同意補償另一方損失的一種合同安排;從社會角度看,保險是社會經濟保障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生產和社會生活「精巧的穩定器」;從風險管理角度看,保險是風險管理的一種方法。
❺ 國外相互保險公司發展情況是
相互保險公司是當前世界保險市場上的主流組織形式之 一,在全球保險市場上佔有重要地位。據Sigma雜志的統計,1999年世界十大保險公司中有六家是相互保險公司;五十大保險公司中有21家是相互保險公司。在世界主要保險市場上,相互保險公司都擁有相當大的市場份額:亞洲9家最大的保險公司中有8家(全部是日本公司)是相互保險公司;北美23家最大的保險公司中有l1家是相互保險公司。以美國為例,截至2002年底,美國共有相互保險公司445家,佔全美保險公司總數的25%;相互保險公司保費收入2280億美元,佔全美保費收入的24%;以直接承保收入計算,財產險公司前十名中有三家為相互保險公司,人壽險公司前十名中有兩家為相互保險公司。 相互保險公司經營領域因地而異,在日本和英國,人壽相互保險公司擁有相當大的市場份額。在法國,相互保險公司主要從事財產和意外險。在德國,相互保險公司在壽險和財產險市場上發揮著同等重要的作用。無論從公司或市場的角度來衡量,相互保險公司都佔有約五分之二的全球市場份額。
❻ 近年來我國保險業發展現狀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縱觀我國保險業20年的發展,客觀地說,中國保險市場還處在初級發展階段,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中國保險市場基本上還處於一種寡頭壟斷。第二,中國保險業的發展還處於一個低水平。第三,中國保險市場結構分布不均衡。第四,中國保險業的專業經營水平還不高。第五,保險市場還未形成完整體系。第六,再保險市場發展滯後和保險監管亟待加強。
縱觀我國保險業20年的發展,客觀地說,中國保險市場還處在初級發展階段,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中國保險市場基本上還處於一種寡頭壟斷。從中國目前保險市場情況分析,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中國人壽保險公司、中國平安保險公司、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四大保險公司已經佔有目前中國保險市場份額的96%。而其中,國有獨資的人保、中國人壽則幾乎佔去保險市場份額的70%。中國人壽佔去了壽險市場份額的77%,人保佔去了產險市場的78%。而機動車險市場中僅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一家就佔82%。這就是說,中國保險市場雖然初步形成了競爭的格局,但這種以國有獨資保險公司高度壟斷市場的局面,特別是以少數幾家保險公司寡頭壟斷市場的局面,就是目前中國保險市場的特點之一。
第二,中國保險業的發展還處於一個低水平。按照保險業發展的規律,保費收入一般占當年國內生產總值的3-5%。從目前西方發達國家而論,年保費收入一般都占本國國內生產總值的8-10%左右,而我國1998年保費總收入約僅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5%,在世界排名70位左右。按人均保費計算,僅為100元人民幣,雖然較恢復保險業務初期的人均不到10元人民幣已有翻天覆地的變化,但仍在世界排名第80位左右。當然,我們要達到西方發達國家人均保費2000多美元的水平還有距離。因為,從總體上來說,我們的經濟還不發達,人均收入水平較低,但同時又說明在建立完善的市場經濟體系過程中,中國居民的保險意識與投資意識還要有一個提高過程。
第三,中國保險市場結構分布不均衡。從目前中國保險公司機構的分布而論,30家中外保險公司的總部基本上都設置在北京和中國沿海城市。保險公司分支機構雖然在大陸已普遍設立,但多數又集中在人口密集、經濟發達的地區和城市,這就造成了保險市場發育不均衡性。這種分布上的不均衡,對中國保險業的長期發展是不利的。尤其是外資公司與合資公司,雖然其數量已佔大陸保險公司總數的56.7%,但它們100%分布在沿海與發達城市,又沒有遍布的分支機構,所以其市場份額僅佔0.69%。
第四,中國保險業的專業經營水平還不高。粗放式經營與銷售方式單一,產品結構簡單與供給不足,以及缺乏專業人才是經營水平較低的顯著特點。目前,各家保險公司已經開發和銷售的產品壽險產品品種並不少,但產品結構雷同和保險責任不足,是業內人士的普遍呼聲。中國保險從業人員中真正受過系統保險專業教育又有保險專業水平的保險專業人才不到30%,其中既了解國際保險市場又懂得精算和計算機技術的高級人才更是毛鳳鱗角。這都表明了當前中國保險經營水平還處於初級發展階段。
第五,保險市場還未形成完整體系。目前中國保險市場相對來說兩頭大中間小,即保險主體與保險市場發展很快,而中介組織發展緩慢。到目前為止,按照規定程序正式批準的專業保險代理公司僅9家、經紀公司3家。
第六,再保險市場發展滯後和保險監管亟待加強。十幾年來,我國重視直接保險市場的建設,忽略了對再保險市場的培育,導致國內保險人所承擔的風險不能得到妥善處理,分保計劃安排不當經常造成損失;同業間信任不足,再保險行為不規范,外幣保險業務過份地依賴國外再保險市場。與此同時,我國對保險監管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保險監管機關建設和監管力度與保險業的發展一直存在較大的差距。目前還基本上處於被動的監管狀態,監管工作的科學性、系統性、前瞻性不夠。對於關繫到保險行業穩定的償付能力、資產負債質量、再保險安排等重要方面的監管力度不夠。至於在法律法規建設方面,還缺乏嚴密、完善的成套法律法規。
根據市場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和近20年來我國保險業發展的實際狀況,預計在未來10年之內,我國保險業將出現以下發展趨勢。
保險市場體系化。從市場體系架構來看,原保險市場較大,再保險市場很小;市場發展很快,監督和法規發展較慢,保險中介混亂,違規代理嚴重,權力運作、官方管制使各保險主體在市場中處於不平等地位。自1995年《保險法》頒布實施特別是1998年11月中國保監會成立以來的情況來看,建設和完善中國保險市場體系的步伐正在加快,一個體系完整、門類齊全、法規健全的中國保險市場體系正在建立。
經營業務專業化。就專業經營水平而言,尤其是同國際上專業化保險公司相比,我國保險專業經營水平還很低,發達國家在產險與壽險領域內都有專門的公司,如專營火災險的公司、專營健康險公司、專營機動車險的公司、專營農業險的公司等等。隨著我國保險體制改革的深化,出口信用保險和農業保險等政策性保險業務將從商業保險公司中分離出來,由國家成立專門的政策性保險公司,與此同時,在未來幾年也會成立專營諸如火險或機動車險業務的專營保險公司。
市場競爭有序化。近幾年,中國保險市場處於一種嚴重的無序化競爭狀況,其結果既損害了保險人的利益,也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搞亂了保險市場秩序,從1997年開始,人民銀行從整頓代理人入手調整了航意險、機動車險的退費、手續費,大力整頓保險市場,許多違規行為被制止,中國保監會成立後,進一步強調要逐漸規范市場秩序,加大對違規機構和違規行為的打擊處罰力度,取得顯著成效。最近中國保監會主席馬永偉提出了加強保險監管的一套完整工作思路,這就是:加強保險機構內控制度建設,強化保險業自我約束機制,深化體制改革,完善保險法規和完善保險機構體系與運行機制,切實加強保險監管,防範與化解經營風險。
保險產品品格化。隨著我國經濟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商業保險會更加深入人心,企業與居民在逐步提高保險意識的同時,對保險的選擇意識也不斷增強,投保需求呈多樣化和專門化趨勢。它們從自身利益和需要出發,慎重選擇。在這種逐漸成熟的市場里,產品要佔領市場只能靠品牌+價格+服務,這就是品格化。就保險產品的品格化而言,它所包含的不僅是利益保障功能或投資功能、儲蓄功能或產品的組合功能,更主要的是它的價格水平與服務水平。而保險產品價格在規定的浮動范圍內也將實行市場化。可以預見,名牌產品+合理價格+特色服務將是未來保險市場競爭的剎手鐧。
保險制度創新化。從目前的狀況看,我國的保險創新盡管有所發展,但還很落後,積極開展保險創新,既是歷史發展的潮流也是推動我國保險業變革和發展的重要力量。根據我國的具體情況,我國的保險創新內容主要包括產品開發、營銷方式、業務管理、組織機構、電子技術、服務內容以及用工制度、分配製度、激勵機制等方面的創新。通過上述內容的創新,促進我國民族保險業的發展,使國內保險公司在與國外保險公司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經營管理集約化。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國內各保險公司都已意識到原來只注重擴大規模、搶占市場的弊端,而紛紛尋求走效益型道路,向內涵式集約化發展,追求經濟效益最大化。一方面通過加強資金管理、成本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經營風險管理和技術創新實現集約化的經營管理;另一方面在國內資本市場逐步完善、保險資金運用政策逐步放寬的基礎上,將大量的准備金所形成的巨額資金通過直接或間接渠道投資房地產、股票、各種債券,實現投資多元,達到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
行業發展國際化。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趨勢下,我國保險業與國際接軌是必由之路,隨著我國加入WTO後,我國在加快保險市場對外開放步伐接受外資保險公司資本投入的同時,中資保險公司也會到國外設立分支機構,開展業務或者購買外國保險公司的股份,甚至收購一些外國的保險企業。在險種開拓上,積極發展核能、衛星發射、石油開發等高科技險種,在業務經營上,通過再保險分入分出或國內外公司相互代理等形式加強與國際保險(再保險)市場的技術合作和業務合作,積極開展國際保險業務。
從業人員專業化。在國內外同行競爭的背景下,客觀上對保險從業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商業保險公司將更加重視人才的培養,既要培養適應國內保險業務發展需要的核保師、核賠師、精算師、專業人才,更要培養精通國際保險慣例、參與國際保險市場競爭的外向型的人才。只有這樣,才能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並發展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