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理財保險 > 保險業的市場化改革

保險業的市場化改革

發布時間:2021-11-27 20:10:58

A. 人壽保險行業市場化

保險行業的本意是均攤風險,降低個體的損失。所以這個行業的個人投入與期望值是相當的。行業收入與其他行業的差距也應該是相近的(很簡單,一個市場化的社會,如果保險行業利潤很高,那麼其他人就會進入,通過競爭,直至到達平衡。所以這個行業不應該也不可能是暴利行業)
比如說,車禍風險。如果平均一萬個人一年平均有10起車禍,車禍損失10W。那麼平均下來,這個群體的平均風險損失是100W,人均是100塊錢。扣掉保險公司中間的利潤,每個人的合理投保費用應該是110或者120.(假設平均行業利潤為10-20)
但是在中國,這個過程中插入了其他的因素,一個是壟斷,一個是政府幹預。
壟斷就不說了,店大欺客就意味著服務質量不好,客戶得不到應該得到的服務,所以滿意度下降,投保數量自然下降。結果沒有均攤風險的效果了,遇到不幸的人,得不到保險支持,使人群對保險的信任度下降,所以投保更好,惡性循環。
另一個是政府幹預,比如說養老保險,一萬個人的群體,如果數據還是和之前類似的話,那麼每個人應該交100。可是政府幹預,部分人不需要交保險就能享受服務,其他人的成本自然高了。你可能需要交200或者300才能得到之前的服務,這樣下來,你獲益的期望值就降低了。所以支持的人更少了。
簡單的說,保險,銀行等行業跟政府的公信力是息息相關的,一切羊毛出在羊身上。如果采羊毛的時候,有人從中不勞而獲,那麼其他人的收獲自然降低。抵觸就發生了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B. 壽險費率市場化改革會對保險行業會產生什麼影響

壽險費率改革或致長期保障類產品費率降20%
壽險費率市場化正式邁出步伐。在近期保監會召開的保險業深化改革培訓班研討會上,保監會主席項俊波透露稱,近期國務院已經通過人身保險預定利率改革的方案。雖然試點只是先從普通型人身保險產品開始,但卻是保險業深化改革的重要一步。
國內一家壽險公司總精算師指出:此次改革主要針對傳統型壽險,比如定期壽險、終身壽險、兩全保險、重大疾病保險等,即非分紅型產品,提高預定利率至3.5%,他認為,這一變化將使長期保障類產品的費率降幅達到20%。
在其看來,這一改革對於整個行業是積極的事情,但對於行業的格局,影響不大。對於消費者而言,將可以用比分紅產品更低的價格買到保障型產品,可以說是多了一種選擇。
此前,有分析認為,壽險費率的市場化將有可能帶來一定的退保風險。該精算師對此表示認同,但他同時也指出,各家公司完全可以採取多種方式來防範化解這種風險,比如通過「轉保」的方式等。
費率下降,此類產品的銷量又會有怎樣的影響?前述總精算師分析認為,銷量的變化不會很大。因為基本屬於是一種替代效應,可能去香港購買保險的情況會有所減少,但不會影響大的分紅險與非分紅險的格局。

C. 壽險費率市場化改革,這對保險行業會產生哪些影響

壽險費率改革可能導致長期保障產品費率下降20%,壽險費率市場化正式邁出步伐。在近日召開的保監會深化保險業改革座談會上,保監會主席項俊波透露,國務院近日通過了《壽險預定利率改革方案》。 速度。 雖然試點只是從普通壽險產品開始,但它是深化保險業改革的重要一步,國內某壽險公司總精算師指出,此次改革主要針對傳統壽險。

如:定期壽險、終身壽險、綜合險、重疾險等,即非分紅型產品, 並將預定利率提高至 35%,他認為,這一變化將使長期保護產品的比率降低多達20%,在他看來,這次改革對整個行業來說是一件好事,但對行業結構影響不大,對於消費者來說,他們將能夠以比分紅產品更低的價格購買有保障的產品,可以說是又多了一種選擇。

D. 2019年伴隨著我國壽險費率市場化的改革迎來了保險行業的契機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金融危機時代,世界各國普遍面臨著刺激經濟快速恢復的壓力,為應對此種刺激經濟的壓力,各國政府普遍採用激進的匯率手段與寬松的貨幣手段,以求刺激經濟快速走出低谷。激進的匯率手段與寬松的貨幣手段,必然導致貨幣供應量的大幅增長以及流動性的增加,通貨膨脹的結果在所難免。我國的通脹,並不僅限於輸入性通脹或結構性通脹的階段,而是具有全面通脹的屬性。通脹對保險業的影響比較復雜,主要體現在對保險業收入、投資、利潤、結構等微觀方面,以及對宏觀保險市場總體影響的綜合結果。我們認為,我國現階段的通貨膨脹會帶來我國保險業收入的提高,特別是投資型保險產品,由於供給的推動上升幅度較大。保險公司的投資會更偏向於短期的權益類資產,並在資本市場火爆的情況下,獲得較好的投資收益。在通脹時期,保險公司的利潤也會有一定程度的增長,但由於經營成本的上升,其利潤並不主要來源與保險業務,而來源於投資收益。此外,通脹的到來也會影響我國保險業的結構,使得投資型產品比例上升;產品期限縮短;傳統銷售渠道受到沖擊,網銷、電銷等新型渠道得到發展。除以上幾個方面外,通貨膨脹對我國保險市場也有一定的影響,總體表現為:通貨膨脹能帶來保險市場集中程度的降低,促進保險市場的良性競爭。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通貨膨脹能夠提高保險行業的利潤水平,促進資本有動力進入保險行業;第二,通貨膨脹使得新進入市場的保險公司的投資收益提高。通貨膨脹對保險行業利潤的拉動,主要體現在投資收益方面,而其拉動作用對新增資本的作用,要遠遠大於存量資本。所以,新進入市場的保險公司投資收益水平,會受益於通貨膨脹的效果更加明顯。此外,通貨膨脹的到來,會使得新興公司和老公司在產品設計以及銷售渠道等方面的競爭更加公平,為新興公司的發展帶來機遇;第三,通貨膨脹會提升壽險的地位,壓縮非壽險的市場份額。一方面,由於通貨膨脹給壽險公司帶來的利潤增長主要來源於投資收益,相比於非壽險,壽險吸收資金的能力和資金的基數有顯著的優勢,所以,在通貨膨脹時期,壽險公司的發展動力更大;另一方面,通貨膨脹時期賠付成本不斷提高,非壽險中責任險等具有「長尾」性質的險種成本加大,發展空間受到擠壓。通貨膨脹給我國保險業帶來的風險主要有:第一,增大由於利差損而帶來保險業系統性風險的可能性。通貨膨脹會降低保險產品的自然需求。為增加收入,保險公司會採用提高定價利率、降低產品價格等方式刺激消費者的需求。但在當前投資型保險產品監管尚不成熟,而且保障型保險產品預定利率市場化改革的環境下,保險公司為競爭的需要,採用較高的預定利率,盲目降價必然會增大由於利差損而引起系統性風險的可能性;第二,一定程度上誘發了銷售誤導行為的發生。據分析結果表明,通貨膨脹時期保險公司為獲得更大的投資收益,必然會加大投資型保險產品的促銷力度。投資型產品本身具有復雜程度高、不確定性大等特點,基層銷售人員在銷售指標壓力的情況下,極有可能會採用一些誇大或欺騙的手段誤導消費者;第三,通脹拐點的不確定性可能會引發退保風波。在通貨膨脹率上升階段,市場投資收益率高,保險公司給消費者承諾的收益率也較高。不過,一旦通貨膨脹率由極轉衰,市場各種投資品的收益率必然隨之下跌,保險產品的收益水平也會較通貨膨脹率高企時期向消費者承諾的水平有較大差距,必然引發大量的退保。面對通貨膨脹給我國保險業帶來的影響,我們應當採取的措施及對策主要包括:第一,著眼我國保險業實際,謹防系統性風險。通貨膨脹會降低保險產品的自然需求,加大保險公司持有流動性資產的成本,增大經營成本。諸如此類的影響都會壓迫保險公司更加註重短期利益,忽視長期風險,並傾向於增持固定資產而減持流動資產。再加上我國目前正進行的保險業費率市場化改革,更加給保險公司的激進經營創造的條件。由此而來的表現為利差損和償付能力不足的系統性風險,具有加大的傾向。所以,從監管部門到公司內部,在通貨膨脹時期都應該更加堅定地樹立以償付能力為核心的風險管理觀念,保持公司持續平穩的流動性;第二,通貨膨脹時期,謹防不良市場行為。在通脹時期,保險公司會縮短產品的期限,並更加註重投資型產品的銷售。此外,由於極大的銷售壓力和投資型產品復雜性的特點,保險公司銷售誤導的行為將會有所抬頭。所以,在通貨膨脹時期,應當加強保險公司市場行為的監管,並加強宣傳,使保險產品不能脫離其保障性的基本屬性;第三,保險業作為金融企業,能夠有效的化解通貨膨脹對社會的影響。保險公司作為資金融通的金融企業,能夠迴流大量社會閑散資金,並幫助公眾樹立長期健康的消費觀念。保險業的健康合理發展,是防範通貨膨脹危害的一道重要防護網。近一段時間,我國CPI居高不下,通脹壓力不可小視。現階段的通脹會帶來我國保險業收入的提高,通脹能帶來保險市場集中程度的降低,促進保險市場的良性競爭。通脹會影響我國保險業的結構,通脹還會給我國保險業帶來風險,如何應對通脹影響成為保險業的現實問題。
??註:本信息僅代表專家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據此投資風險自負。

E. 保險業改革四大方向

從改革開放至今,中國保險業取得了高速的發展與驚人的成就。但是隨著2008年金融危機和2011年歐債危機引發的後危機時代經濟下行,保險行業增速也出現了明顯下滑和停滯,原有被高速發展掩蓋的一些深層次的問題開始也顯現:銷售行為受到質疑,保險機構盈利下降,保險資本普遍不足,保險成本上升增員困難。如何在新環境下,重新認識保險本質、進行創新和管理保險風險,是擺在各個保險公司面前的問題。?關於這點,我們可以從保險本質、風險管理、保險創新和保險監管四個方面來思考。就保險本質而言。保險業本質是管理風險的行業,保險業的經營正是通過承擔客戶轉移的對死亡、健康、疾病、養老、財富等不利變化的擔憂,對風險進行經營管理,從而獲得合理的利潤。保險本質決定了保險業和保險產品的基本定位。從我國保險業的發展中可以看出,保險業尤其是壽險業已經開始偏離了保險本質,正是因為這種偏離,導致了壽險業的一系列問題與風險。任何事物的發展都不能偏離其本質,所以現階段回歸保險的本質是壽險業的內在需求。對於保險公司來說,這要求它們的保險產品不能偏離「保障」的根本方向,要求保障成分在產品中佔主導地位,要求保障性的保險產品在保險業務結構中佔主導地位。對於投保人來說,這要求他們重視保障意識,不盲目跟風。但這需要一個過程,所以我們非常認同陳文輝副主席所提倡的「風險保障+適度理財」方向。萬能險與投連險本身並不是壞產品,但過分被吹捧就導致了目前市場上的混亂狀況。我建議監管機構制定一些關於保障型與投資型產品的適當銷售比例的指引,以規范各公司的健康發展。就風險管理而言。如同銀行業的巴塞爾協議,歐洲保險業目前正在向風險評估基礎上的償付能力管理發展,通過關注每一筆資金的風險,進而了解運營風險和其財務風險,並從各個層面進行比較,如信用風險、資產風險、股權風險、長壽風險、財產風險或者傷害風險等,從而評估經濟資本的效率和整體風險狀況。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F. 淺談保險業供給側結構改革

保險行業對供給側的促進作用:
首先應當嚴把股東資格審查標准,促進保險業務結構的調整,加快風險保障險和長期儲蓄金業務的發展,規范保險投資運營行為,堅持保險資金要服務於主業而不是服務於其他,突出治理保險市場違法違規的行為,切實維護好保險消費者合法權益,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
其次,堅持市場化改革不動搖,深入推進保險監管現代化建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質上也是政府與市場關系的再平衡。具體到保險業來講,就是按照放開前端、管住後端的思路,既要堅定不移地推進市場化改革,擴大市場主體自主權,又要構建適應改革後市場變化的監管體系,強化事中事後的監管,對已經基本完成或開展試點的改革,對尚未啟動的改革,綜合權衡改革力度和節奏,堅持先試點後擴面的方針,穩步實施交強險和意外險的改革。
第三,堅持防範重點風險,嚴守風險底線,促進行業持續穩健發展。防範風險是監管部門的首要責任,「十三五」期間我們將完善風險防範機制,發揮「償二代」在風險防控中的作用,加強宏觀審慎監管,綜合利用壓力測試、風險考察、信息披露等手段,促進行業穩健經營。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閱讀全文

與保險業的市場化改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炒股可以賺回本錢嗎 瀏覽:367
出生孩子買什麼保險 瀏覽:258
炒股表圖怎麼看 瀏覽:694
股票交易的盲區 瀏覽:486
12款軒逸保險絲盒位置圖片 瀏覽:481
p2p金融理財圖片素材下載 瀏覽:466
金融企業購買理財產品屬於什麼 瀏覽:577
那個證券公司理財收益高 瀏覽:534
投資理財產品怎麼繳個人所得稅呢 瀏覽:12
賣理財產品怎麼單爆 瀏覽:467
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規定 瀏覽:531
保險基礎管理指的是什麼樣的 瀏覽:146
中國建設銀行理財產品的種類 瀏覽:719
行駛證丟了保險理賠嗎 瀏覽:497
基金會招募會員說明書 瀏覽:666
私募股權基金與風險投資 瀏覽:224
怎麼推銷理財型保險產品 瀏覽:261
基金的風險和方差 瀏覽:343
私募基金定增法律意見 瀏覽:610
銀行五萬理財一年收益多少 瀏覽: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