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各大銀行的理財產品是銀行自己的嗎
有的是,有的不是,所以說你在投資之前一定要問清楚這個,因為有的風險還不小,但是因為有銀行這層偽外衣,所以會給人安全的錯覺。之前出事的也不少。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決定投資品種,總之記住一句話,收益和風險是成正比的。
2. 銀行自己發行的理財產品,銀行自己有投入嗎
一般都是客戶找銀行,銀行通過預審批,感覺可以的話就以理財的方式向民眾推廣,從中賺取中間業務收入,一般不會有自己的理財產品。
3. 銀行里推出的理財產品是銀行自己的嗎
不一定,有一部分是銀行自有的理財,還有一部分是代銷的,代銷證券公司的產品
4. 銀行有自己的理財產品嗎
當然有了。
在金融市場上,各家銀行都推出了自己的銀行理財產品,如工商銀行的「穩得利」、光大銀行的「陽光理財」、民生銀行的「非凡理財」等。可從以下幾方面來對眾多銀行理財產品進行分類:
根據幣種不同
銀行理財產品一般包括人民幣理財產品和外幣理財產品兩大類。根據客戶獲取收益方式的不同。
銀行理財產品還可以分為保證收益理財產品和非保證收益理財產品。
保證收益理財產品,是指商業銀行按照約定條件向客戶支付固定收益,銀行承擔由此產生的投資風險。
非保證收益理財又可以分為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產品和非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產品。
1.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產品是指商業銀行按照約定條件向客戶保證本金支付,本金以外的投資風險由客戶承擔,並依據實際投資收益情況確定客戶實際收益的理財產品。
2.非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產品是指商業銀行根據約定條件和實際投資收益情況向客戶支付收益,並不保證客戶本金安全的理財產品。
5. 銀行員工會買自己的理財產品嗎
在我看來銀行員工大概率不會買自己的理財產品,具體原因以下分析。
一:自己家的理財產品是什麼“德行”,銀行員工非常的清楚。說到銀行的理財產品,那可是真正的套路之王,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銀行理財產品的來源以及它的種類實在是太繁多了,一般不懂的人根本弄不清它的廬山真面目。舉個例子銀行有的時候為了拉攏某個大的保險公司,它會用賣理財產品的幌子向存錢的人推薦保險,所以很多不知情的老人很容易會在銀行員工的忽悠下買成時間特別長,收益特別低的“理財保險”,更誇張的是這種“理財保險”中途還不能取出來,一旦取出就要面臨違約以及扣本金的損失。此外還有一些理財產品是銀行自己推出的,這種理財產品的穩定性特別的低,再加上銀行的騷操作又多,說不準哪一天這個理財產品就被銀行自己玩沒了,所以對這門清的銀行員工,他們怎麼可能會買自家的理財產品?
四:杯水車薪的工資,買了也白買。在很多人的固有印象里,銀行的工作是穩定,舒服以及工資又高的鐵飯碗。可是實際情況並不是這樣,大多數銀行小職工的工資並不高,一年亂七八糟的全部都加起來也就7萬到10萬的樣子,再加上在銀行工作的人大多數都是有家室的人,所以這點微薄的工資只夠家庭開銷的,想要存下來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更別說去買理財產品了。
6. 購買銀行保本型理財產品,如何辨別產品是不是銀行自己的
保本型理財產品有個顯著特徵就是保證本金,收益有固定型和浮動型。而結構性存款與銀保產品也有類似特點,所以容易被銷售人員誤導。
在保本型理財產品逐漸退出市場後,為了繼續吸收閑置資金,很多銀行暗中將結構性存款取代保本型理財產品,通過存款+期權模式,將一部分存款投資於債券,同業存款等固收標的,另一部分投資於金融衍生品標的,以博取較高收益。
所以,結構性存款本金比較安全,但收益往往浮動很大,說是5%,最後可能2%。銀保產品也是同樣的管理和運營模式,本金比較安全,收益波動很大,同時提前退保幾乎都要損失本金,流動性太差了。因此,作為不了解銀行理財產品的投資者來說,非常有必要先查詢再做購買決定,以免上當受騙。
7. 銀行賣的理財產品是銀行自己經營的嗎
這個不一定,銀行有些是基金之類的,這個不是銀行自己的,還有一些是信託產品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