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理財產品的定義及分類論文題目是論個人理財產品在我國的發展前景。應該從哪些方面寫啊
理財產品定義就是整理個人財產的各類金融產品。分為理和財兩大類。
個人理財產品在我國的前景發展比較好寫,就倆字:坑爹。
Ⅱ 投資理財論文
淺析我國商業銀行的個人理財業務 [論文關鍵詞]商業 個人理財
[論文摘要]針對我國商業銀行新興發展的個人理財業務,本文通過對目前個人理財理念及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現狀的研究,指出了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存在的問題,並提出相應對策,以此促進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
一、國內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概述
(一)個人理財業務的概念
個人理財是指個人資產通過銀行專家的理財服務實現保值增值的過程。而個人理財服務是指銀行利用掌握的客戶信息與產品,通過發掘客戶需求,幫助客戶分析自身狀況,制定個人財務計劃,並幫助客戶選擇金融產品的一系列服務過程。具體的講,我國當前個人理財業務,就是專家根據客戶的資產狀況和對風險的承受能力,為客戶提供專業的個人建議,幫助客戶合理而科學地將資產投資到股票,債券,和儲蓄等金融品種中,以實現個人資產的保值增值,從而滿足客戶對投資回報與風險的不同要求。
商業銀行的個人理財是商業銀行利用其網點、技術、人才、信息、資金等方面的優勢,以自然人(或個人客戶)為服務對象,為其提供包括代理投資理財、代收代付、代理保管、轉賬匯兌結算、資金融通、信息咨詢等在內的全方位的綜合性金融服務。
(二)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現狀
長期以來,我國銀行對個人的金融理財服務僅僅局限於儲蓄、代收代付等簡單的業務。可是隨著個人財富的增長和金融的發展,各家商業銀行的個人理財業務迅速發展起來。以1996年中信實業銀行最早推出的「私人理財中心」為開始至今的10年期間,在以銀行、、保險公司為主體的基礎上,各家機構紛紛推出相應的理財產品和服務。2001年6月,上海出現了以楊韶敏等6位理財員命名的理財工作室,這標志著我國銀行業在個人理財服務上進入了一個新階段。近幾年來,國內商業銀行經過對個人理財業務的研究和探索,已經普遍認識到了開展個人理財業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個人理財中心」「理財工作室」在紛紛設立,新的金融產品也在不斷地推出,國內幾乎所有商業銀行都將該業務的開展作為競爭優質客戶的重要手段核心的效益增長點。
二、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存在的問題
(一)理財產品單一,存在同質化
目前國內各商業銀行盡管都有各自不同的理財品牌,如招商銀行「金葵花」理財品牌,中信實業銀行的「理財寶」品牌,工行的「理財金賬戶」等。但它們的業務范圍更多的只是把現有的業務進行重新整合,大都集中在個人信貸、代收代付、信息服務等基礎性理財產品上,關於投資類理財產品相對較少,更談不上結合客戶的投資偏好和資金實力,為客戶提供個性化的理財計劃。同時,我國各家商業銀行的個人理財業務趨同現象嚴重,一家能做的業務,別人可以很快「復制」, 一家銀行剛剛開發出新產品,其他商業銀行立刻就能跟進,盡管名目互不雷同,但功能特點類似、投資收益相當, 各行間的差異就主要表現在代客理財的重點略有不同。
(二)金融分業經營的政策體制,限制了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空間。
由於目前國內金融業尚處於分業經營階段,銀行、、保險三大市場相互割裂使得銀行無法利用證券和保險這兩個市場為客戶實現增值,這大大制約了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空間,導致個人理財業務過程中的個性化服務只能在較低的層面操作,因而,目前的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基本上還是停留在咨詢、建議或投資方案設計等層面上,還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理財。(三)專業理財人員的缺乏
個人理財業務,是一項知識性、技術性相當強的綜合業務,涉及到、資本、、、貿易、等各個領域,對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要求非常高。它要求理財人員不僅要全面了解銀行個人業務的各項產品和功能,還應掌握資本、、、投資、、房地產等相關金融知識,具有綜合性強、靈敏度高、涉及面廣等特點。但我國商業銀行現有的個人理財服務人員,多是原來從事傳統銀行業務的員工,對證券、保險等專業知識知之不多,素質也普遍不高,理財建議還只是停留在為客戶提供儲種選擇、個人存單質押等與傳統儲蓄業務相關的服務上,而未能真正為客戶提供適當的理財建議,不能讓客戶了解理財的核心和含義,只會讓客戶感到自己離理財服務越來越遠。
(四)宣傳渠道單一
國內商業銀行目前在經營上基本上都將對公業務和個人業務分開,在對外營銷中,還是個人歸個人的,公司歸公司的,沒有形成聯動營銷,資源未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對於個人理財產品的推介,僅限於櫃台、少數的個人理財中心、理財室,分銷渠道建設落後,未能將客戶經理、網點、電話銀行、網上銀行等多種有形無形的營銷渠道有效地整合在一起,難以形成互動式、立體式的營銷網路。在個人理財服務方面所做的宣傳,也極其有限,即使做了一些廣告,也是零打碎敲,沒有很好地策劃。
三、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對策
(一)理財產品以及服務多樣化原則
開展個人理財業務,必須滿足不同層次客戶的需要,不同年齡、職業客戶,其理財要求各不相同,因此要有針對性地研究、開發、設計出不同的理財產品,並由單一的儲蓄業務向多元化的銀行資產、負債、中間業務一體化發展,不僅要提供銀行結算、授信、咨詢、代理業務等「一攬子」服務,還要提供保險、稅務等銀行代理的綜合性服務,以滿足客戶要求的多樣性。
(二)做好市場細分,實行差別化服務
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國內銀行逐步引入市場細分理念,確立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以目標客戶為基礎,為客戶「量身定做」個人理財產品,有差別地、選擇性地進行金融產品的營銷和客戶服務,把有限的資源用於能為自身業務帶來巨大發展空間和市場的重點優質客戶。我們不僅可以根據客戶收入高低進行市場細分,還可通過客戶的年齡層次進行市場細分。在市場細分中,抓住目標客戶群,進行更進一步的細分,以便提供更好的服務
(三)加強復合型個人理財人才的培養
個人理財服務是一項知識密集型產品,從業人員若沒有豐富
的相關專業知識,是不能夠勝任這項工作的。因此,商業銀行應培養一批高素質的理財客戶經理和熟悉多方面金融業務的理財專家,他們具有相關的金融理論知識和分析</A>知識,具有市場分析能力和市場投資技巧,在個人理財業務中,能夠為顧客提出詳盡具體的規劃,並根據客戶的實際財務狀況、風險偏好、個人目標等因素,對投資工具的種類和投資的回報率做出詳盡的分析說明,使理財服務能真正立足於理財。
(四)加強橫向聯合,降低分業限制影響
當前,由於政策、法律的限制、我國只能分業經營,銀行不能涉及證券、保險業務,也就不能給客戶提供綜合理財業務。因此,在這種形勢下,銀行應積極參與,加強與證券、保險和基金管理公司以及房產商、汽車商等高檔消費品商家的合作,一方面可以設計更多適應理財業務的新產品,另一方面,可以利用網路優勢,依託信用資源,拓展基金業務,推進保險代理,加強銀企合作,從而促進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
四、結束語
總之,我國商業銀行的個人理財業務正處於新興階段,需要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實現從單一的銀行業務平台向綜合理財業務平台轉變,從單一網點服務向立體化網路服務轉變,通過一系列不斷的完善和發展為我國的銀行業帶來收益。
參考文獻
[1]宋華,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安徽冶金科技職業學院學報,2006,(1)
[2]劉珊,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探討[J],價值工程,2005,(2)
[3]孫艷榮,我國商業銀行開展個人理財業務存在的問題[J]科技情報開發與,2005,(6)
Ⅲ 家庭理財產品與策略 小論文 約1300字,求解
基金喚醒理財意識 基金是最適合大眾的投資理財產品。作為一種集合理財產品,基金就是老百姓把錢集中起來委託專家理財。在美國大約半數家庭擁有共同基金。中國的基金業,即使不算1999年開始的封閉式基金,從2001年開始的開放式基金也有5年歷史。然而,基金一直得不到廣大百姓的充分信任。 2006年發生了根本性轉折,因為基金創造了理財神話。這一年,股票型基金和偏股型的混合基金,平均收益率超過100%。最好的個基金一景順長城內需增長年收益增長約180%,為2006年全球最賺錢的基金。 基金成為2006年收益最高的理財產品,對普通百姓產生極大誘惑力。前一年,人們還在津津樂道樓市的巨大收益。到2006年底,人們發現和基金一年翻倍的收益相比,其他理財產品顯得小巫見大巫。於是,基金一下子成為搶手貨,出現排隊爭購的熱潮。2006年,新發基金竟然高達4000億元。進入四季度,更是熱潮洶涌,僅嘉實策略增長一個基金竟然發行了419億元。 發現好機會並不難 我們把眼光放開一點,對這兩年理財市場進行回顧,就會發現兩年裡每年均有一次極大的投資機會。而發現這種機會其實不難,只要有理財意識,只要有理財知識,加上理性判斷,憑常識就能辨別這種機會,然後就看你有沒有勇氣了。 2005年的最大投資機會,是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債券。這年,大部分股票是下跌的,股票市場非常低迷。但是,這一年裡上證企績指數年漲幅高達24%,國債指數漲幅達14%。漲幅最大的是03三峽債,年漲幅高達36%,02三峽債年漲幅達到30%,03國債三年漲幅達到26%。這樣高的年-收益,對低風險的債券市場來說,幾乎不可思議。 這種高收益來源於市場的恐慌 2004年4月債券出現非理性大跌,幾乎所有債券都跌破了百元面值,低的甚至只有80元左右。要知道,債券到期後可是按100元兌付的,加上利息本來就比儲蓄高,這是多麼好的機會。 2005年債券整整上漲了一年,一些80元的債券,一直上漲到超過100元面值的價格,使得債券成為這 年高收益的理財品種。 2006年理財市場最大的贏家,無疑是基金。在基金中,最大贏家不是開放式基金,而是封閉式基金。開放式基金收益最高的品種年收益約為180%,但是,封閉式基金年漲幅最大的高達264%,大盤封閉式2006年的平均年漲幅大約為150%,高於開放式基金100%的年收益。 封閉式基金的情況與2004年債券市場有著一個共同的特徵——打折,而且打折得更離譜。事實上,封閉式基金2006年之所以成為最大的贏家,有超額收益,一個是基金凈值的增長,一個就是折價率縮小。在2005年底的時候,封閉式基金雖然已經有所上漲,但大盤基金的折價率依然很高,大部分打了六折,價格均在0.6元左右,凈值在1元左右。 封閉式基金般只能持有80%的股票,另外20%是債券和現金。而當肘,大部分基金的倉位大約是70%多些。那麼,當時凈值1元的基令,其中超過0.2元是現金和債券,這部分不管股市如何變化,基本上不會貶值。這樣,如果以0.6元的價格買入,其中至少有0.2元的資產是絕對安全的,等於用0.4元的價格買了0.8元的股票,意味著以市場上的半價買了股票,比自己直接買股票還要合算,而當時的股票價格本身就處於最低的區域。 這樣理性地算算賬,就會發現封閉式基金具有多大的投資價值。於是,就有了2006年基金的巨大漲幅。 常有人抱怨中國缺乏投資理財產品,普通百姓缺少投資渠道,因此,大多數人總是選擇把錢存入銀行。這種抱怨完全不符合事實,假如對投資理財市場了解一番,就會發現2006年各種理財產品之多,實在令人眼花繚亂。 句話,無論你手上擁有人民幣還是美元等外匯,除了存銀行儲蓄,都能找到相應的理財產品進行投資。有些人之所以抱怨理財產品少,實在是對這個市場缺乏了解,也說明很多人缺乏理財意識。 這種情況在2006年底突然發生極大變化,相當多的人理財意識一夜間被喚醒。這一切緣於一個非常大眾化的理財產品——基金。 理財需要學習知識 雖然說發現這種理財良機只要憑常識,但是,如果沒有一點理財知識,那麼,你連這些常識都沒有,依然不會發現這種機會。比如,如果不知道什麼是封閉式基金,不知道什麼是折價率,怎麼可能抓住2006年封閉式基金的難得機遇而且,這種機會即使再來100次,也依然會一再錯過。 所以,光有理財意識還遠遠不夠,學習理財知識是進入市場的必須前提。這使記者想到一個巴菲特的故事。 最近,英國《泰晤士報》的位記者采訪這位「股神」:「在您至今所進行的投資中,哪次的收益最高?」巴菲特想了想,從辦公桌抽屜里拿出一個發黃的筆記本,笑呵呵地說:「就是這個。」記者不信,說 「您在開玩笑吧?」這時,巴菲特嚴肅起來:「不,先生,這是真的。這個筆記本是我小時候用0.5美元買的,現在已成為我最珍貴的財富了。」 記者帶著疑問打開,看看裡面到底有什麼寶貝,才發現上面記錄了他的學習體會、讀書感想、突然閃現的投資想法以及一些生活和投資經歷,其中幾段是這樣的, 7歲那年,我向父親要點零花錢,買一本很好看的漫畫書,父親不給,讓我自己想辦法。於是,我只好像別的孩子那樣去送報或做點別的短工。 從開始上學我就養成了一個習慣,每天放學後,我都要閱讀股票指數和圖表以及《華爾街日報》。讀大學後,我閱讀了能夠接觸到的各種投資和商業類書籍,總共讀了100多本,並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中,嘗試各種投資方法,力圖找到一套框架體系。犯了很多錯誤,也吸取了許多經驗教訓。 「這真是一筆無窮的財富啊!」記者由衷地贊嘆道。 沃倫·巴菲特稍稍一頓,接著說:「這筆財富已經創造的物質財富以及它本身都在隨時間而不斷地增值,因此,可以說,它是我最成功最漂亮的一次投資了。」 原來,巴菲特所說的最好的投資,是學習、讀書,總結經驗、教訓,充實自己的頭腦,增長自己的學問,培養自己的眼光。巴菲特讀了那麼多投資理財的書,才成為全世界最成功的投資者,那麼,不讀這些書,能夠比巴菲特做得更好嗎? 控制風險切不可忘 誰都想發財,但要獲得理財成功絕不是件容易的事,不學習,對理財知識毫無所知就貿然投資,很可能沒賺到錢,反而賠了錢。更要命的是,這樣的人容易成為騙子的目標。 這幾年,伴隨各種理財產品誕生,騙子的花樣也層出不窮。從「原始股騙 基金喚醒理財意識 基金是最適合大眾的投資理財產品。作為一種集合理財產品,基金就是老百姓把錢集中起來委託專家理財。在美國大約半數家庭擁有共同基金。中國的基金業,即使不算1999年開始的封閉式基金,從2001年開始的開放式基金也有5年歷史。然而,基金一直得不到廣大百姓的充分信任。 2006年發生了根本性轉折,因為基金創造了理財神話。這一年,股票型基金和偏股型的混合基金,平均收益率超過100%。最好的個基金一景順長城內需增長年收益增長約180%,為2006年全球最賺錢的基金。 基金成為2006年收益最高的理財產品,對普通百姓產生極大誘惑力。前一年,人們還在津津樂道樓市的巨大收益。到2006年底,人們發現和基金一年翻倍的收益相比,其他理財產品顯得小巫見大巫。於是,基金一下子成為搶手貨,出現排隊爭購的熱潮。2006年,新發基金竟然高達4000億元。進入四季度,更是熱潮洶涌,僅嘉實策略增長一個基金竟然發行了419億元。 發現好機會並不難 我們把眼光放開一點,對這兩年理財市場進行回顧,就會發現兩年裡每年均有一次極大的投資機會。而發現這種機會其實不難,只要有理財意識,只要有理財知識,加上理性判斷,憑常識就能辨別這種機會,然後就看你有沒有勇氣了。 2005年的最大投資機會,是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債券。這年,大部分股票是下跌的,股票市場非常低迷。但是,這一年裡上證企績指數年漲幅高達24%,國債指數漲幅達14%。漲幅最大的是03三峽債,年漲幅高達36%,02三峽債年漲幅達到30%,03國債三年漲幅達到26%。這樣高的年-收益,對低風險的債券市場來說,幾乎不可思議。 這種高收益來源於市場的恐慌 2004年4月債券出現非理性大跌,幾乎所有債券都跌破了百元面值,低的甚至只有80元左右。要知道,債券到期後可是按100元兌付的,加上利息本來就比儲蓄高,這是多麼好的機會。 2005年債券整整上漲了一年,一些80元的債券,一直上漲到超過100元面值的價格,使得債券成為這 年高收益的理財品種。 2006年理財市場最大的贏家,無疑是基金。在基金中,最大贏家不是開放式基金,而是封閉式基金。開放式基金收益最高的品種年收益約為180%,但是,封閉式基金年漲幅最大的高達264%,大盤封閉式2006年的平均年漲幅大約為150%,高於開放式基金100%的年收益。 封閉式基金的情況與2004年債券市場有著一個共同的特徵——打折,而且打折得更離譜。事實上,封閉式基金2006年之所以成為最大的贏家,有超額收益,一個是基金凈值的增長,一個就是折價率縮小。在2005年底的時候,封閉式基金雖然已經有所上漲,但大盤基金的折價率依然很高,大部分打了六折,價格均在0.6元左右,凈值在1元左右。 封閉式基金般只能持有80%的股票,另外20%是債券和現金。而當肘,大部分基金的倉位大約是70%多些。那麼,當時凈值1元的基令,其中超過0.2元是現金和債券,這部分不管股市如何變化,基本上不會貶值。這樣,如果以0.6元的價格買入,其中至少有0.2元的資產是絕對安全的,等於用0.4元的價格買了0.8元的股票,意味著以市場上的半價買了股票,比自己直接買股票還要合算,而當時的股票價格本身就處於最低的區域。 這樣理性地算算賬,就會發現封閉式基金具有多大的投資價值。於是,就有了2006年基金的巨大漲幅。 常有人抱怨中國缺乏投資理財產品,普通百姓缺少投資渠道,因此,大多數人總是選擇把錢存入銀行。這種抱怨完全不符合事實,假如對投資理財市場了解一番,就會發現2006年各種理財產品之多,實在令人眼花繚亂。 句話,無論你手上擁有人民幣還是美元等外匯,除了存銀行儲蓄,都能找到相應的理財產品進行投資。有些人之所以抱怨理財產品少,實在是對這個市場缺乏了解,也說明很多人缺乏理財意識。 這種情況在2006年底突然發生極大變化,相當多的人理財意識一夜間被喚醒。這一切緣於一個非常大眾化的理財產品——基金。 理財需要學習知識 雖然說發現這種理財良機只要憑常識,但是,如果沒有一點理財知識,那麼,你連這些常識都沒有,依然不會發現這種機會。比如,如果不知道什麼是封閉式基金,不知道什麼是折價率,怎麼可能抓住2006年封閉式基金的難得機遇而且,這種機會即使再來100次,也依然會一再錯過。 所以,光有理財意識還遠遠不夠,學習理財知識是進入市場的必須前提。這使記者想到一個巴菲特的故事。 最近,英國《泰晤士報》的位記者采訪這位「股神」:「在您至今所進行的投資中,哪次的收益最高?」巴菲特想了想,從辦公桌抽屜里拿出一個發黃的筆記本,笑呵呵地說:「就是這個。」記者不信,說 「您在開玩笑吧?」這時,巴菲特嚴肅起來:「不,先生,這是真的。這個筆記本是我小時候用0.5美元買的,現在已成為我最珍貴的財富了。」 記者帶著疑問打開,看看裡面到底有什麼寶貝,才發現上面記錄了他的學習體會、讀書感想、突然閃現的投資想法以及一些生活和投資經歷,其中幾段是這樣的, 7歲那年,我向父親要點零花錢,買一本很好看的漫畫書,父親不給,讓我自己想辦法。於是,我只好像別的孩子那樣去送報或做點別的短工。 從開始上學我就養成了一個習慣,每天放學後,我都要閱讀股票指數和圖表以及《華爾街日報》。讀大學後,我閱讀了能夠接觸到的各種投資和商業類書籍,總共讀了100多本,並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中,嘗試各種投資方法,力圖找到一套框架體系。犯了很多錯誤,也吸取了許多經驗教訓。 「這真是一筆無窮的財富啊!」記者由衷地贊嘆道。 沃倫·巴菲特稍稍一頓,接著說:「這筆財富已經創造的物質財富以及它本身都在隨時間而不斷地增值,因此,可以說,它是我最成功最漂亮的一次投資了。」 原來,巴菲特所說的最好的投資,是學習、讀書,總結經驗、教訓,充實自己的頭腦,增長自己的學問,培養自己的眼光。巴菲特讀了那麼多投資理財的書,才成為全世界最成功的投資者,那麼,不讀這些書,能夠比巴菲特做得更好嗎? 控制風險切不可忘 誰都想發財,但要獲得理財成功絕不是件容易的事,不學習,對理財知識毫無所知就貿然投資,很可能沒賺到錢,反而賠了錢。更要命的是,這樣的人容易成為騙子的目標。 這幾年,伴隨各種理財產品誕生,騙子的花樣也層出不窮。從「原始股騙 局」到「簡訊詐騙」、ATM機上銀行卡「調包計」以及各種地下炒金、炒匯、網上金融詐騙,手段多樣,但萬變不離其宗,主要是以高額回報誘騙人們。 比如,最近聽說居然有人打起眼下基金熱銷的主意,聲稱提供種基金,購買100天就可獲得超過100%的收益。這顯然是個騙局,有點理財知識就知道,這種高額回報的承諾斷不可信。「天上不會掉餡餅」是理財的基本道理,試想,如此高的收益率,他為什麼要送給你呢?3個月獲得100%的回報,是驚人的收益率,按這樣的收益率,用不了很長時間就可以成為全球第 富翁。因為巴菲特用了50年才成為全球第二富翁,他的年復合收益率不過是20%。按騙子承諾的,年復合收益率高達1500%,這可能嗎? 投資理財,定要到正規的營業場所。比如買基金,要去銀行、證券公司代銷網點,千萬不要輕信馬路騙子,也不要被某些在豪華辦公樓租個房間的騙子公司所迷惑。 學習理財首先是防範風險,只有控制住了風險,才談得上獲利。經歷了2006年的理財熱潮,我們需要一點冷靜,理財總有大年和小年,暴利總是難以持續的。典型的例子是2006年下半年的期貨市場和黃金市場,收益率就明顯下降了。金屬期貨和黃金市場是這幾年全球最熱的投資市場,漲幅巨大。以倫敦銅為例,2005年上漲約40%,2006年初開始發狂,從2005年底的4400美元漲到4月份的近8800美元,漲幅翻倍。然而,隨後倫敦銅開始下跌,到2006年底在6400美元左右,年漲幅降到45%。黃金市場2005年至2006年5月的大漲,使得很多人眼紅,黃金價格2005年底為517美元,到2006年5月已漲到730美元,漲幅高達66%。有人喊出黃金要到1000美元,很多人沖了進去,投資黃金成為一股熱潮,但隨後黃金價格下跌,去年底在630美元左右,年收益降為43%。 防範風險,永遠是理財的第一課。巴菲特說,投資的第一條原則是不要虧損,第二條原則是牢牢記住第一條。 展望2007年,理財品種會更多。隨著外資銀行的介入,「洋理財」來勢洶洶,銀行理財產品的競爭會更激烈,債券市場也將進八大發展時期,人民幣升值帶來外匯、黃金投資的新課題基金熱看來也將持續;高風險的新產品還有股指期貨 這些理財產品中,有機會也免不了有風險,投資者還需要穩扎穩打,才能把握好勝機。 目前的投資理財產品線,盡管還不能說非常完善,但可以選擇的餘地已經很大。能承受高風險追求高收益的有期貨、股票、權證等等,風險稍低的有黃金、外匯等等。大眾化的理財產品更多了,除了傳統的債券、基金外,新品種有債券的衍生產品——可轉換債券、分離交易可轉換債券,和基金對應的類似產品有券商結合理財產品、信託投資產品,比較接近於銀行儲蓄的低風險理財產品有貨幣基金,以及各銀行推出的大量銀行理財產品。2006年多了個新品種QDll就是由銀行或者基金公司推出的到境外投資的理財產品,既有用人民幣投資的產品,也有用美元等外匯投資的理財產品
Ⅳ 我們銀行學老師叫我們寫一個 關於 設計一款理財產品 的論文 我該怎麼寫啊 ,從哪些角度入手
首先介紹這款理財產品,然後說明一下利率及收益,畢竟收益是大家很關心的事情,同時稍微介紹一下風險的級別,注意 簡單說風險,說的過多會嚇跑很多投資者的。然後舉例兩個成功的例子就OK了。祝你好運。
Ⅳ 關於個人投資理財的論文
投資理財陷阱
潛規則之一:免費薦股有陷阱
【潛規則表現】
市民趙女士反映,她在電視上看到一個免費推薦股票的熱線電話,於是打了過去,接線員為她熱情推薦了幾只股票,還建議她交納會員服務費,可以享受更全面的理財服務,她匯款3680元後,獲得了一隻據說可以「保證賺錢」的股票,她買了5000股,沒想到一周時間賠了1萬多元。
【專家提醒】
許多網站、電視上都有類似的薦股熱線電話,背後都有理財咨詢公司在操縱,僱傭一批證券分析師,名義上是免費推薦股票,實際上是誘騙股民入伙,成為會員,按期交納服務費。普通消費者不應輕信專家,不迷信漲停股,不要輕易向陌生人泄露自己的電話、身份號碼、銀行賬戶、證券密碼等信息,不要輕信網站上的各種信息,相信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潛規則之二:預期收益莫輕信
【潛規則表現】
市民章先生反映:他2007年底在銀行買了一款投資股市的基金理財產品,花了10萬元。沒想到現在只有6萬多元了。當時銀行推銷人員說得可好了,該基金歷史業績排名靠前,年收益曾高達一倍以上,預期將來年收益30%,比銀行存款強多了,結果購買一年後就賠了近一半。最令人氣憤的是,銀行銷售完理財產品,就不再和他聯系了,連個平信和電話都沒有,而且基金公司每年還照收管理費。
【專家提醒】
銀行銷售理財產品時,都會選擇歷史業績作為亮點來宣傳,預期收益率只是用於宣傳的一個數字,它並不等於實際收益率。投資者購買理財產品,要有正確的判斷,投資前一定要全面了解投資對象,一定要仔細閱讀產品說明書。這里並非說銀行理財產品不好,投資收益狀況也跟經濟環境密切相關。
潛規則三:銷戶必須到開戶行辦存摺就得開張卡
【潛規則表現】
投訴人陳先生:我在長春上學時辦了一張銀行卡,想銷戶,可銀行卻表示銷戶必須到開戶行。此外,銀行要求「一卡一折」,辦存摺必須開銀行卡,這合理嗎?(補充一下,建設銀行只提供換折業務,新開戶只能是卡)
【專家提醒】
銀行為了保護自身利益,可能會設置行業潛規則,但這些規則必須符合中國人民銀行和銀監會等監管部門的規定,並應提前公示告知。在碰到不公平待遇時,消費者也可向銀監會投訴,甚至起訴到法院要求認定銀行這類做法或條款無效。
Ⅵ 農業銀行理財產品的論文應該怎麼寫啊,急求!
銀行理財方面的,要貼合實際,不然不好過的
我來
Ⅶ 急求關於保險理財產品的論文!!!
我哪知道!
Ⅷ 投資理財小論文
投資理財小論文
懸賞分:50 | 離問題結束還有 14 天 8 小時 | 提問者:玄血夜姬 求投資理財小論文。200字左右,是高中社團的,所以內容不用太過於專業,要求包含對於投資理財的想法,而不是投資理財的概念。謝謝
輸入內容已經達到長度限制
還能輸入 9999 字
插入圖片刪除圖片插入地圖刪除地圖插入視頻視頻地圖回答即可得2分經驗值,回答被採納可同步增加經驗值和財富值
參考資料:匿名回答提交回答 回答 共1條
投資部容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