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理財保險 > 銀行理財產品將打破剛性兌付

銀行理財產品將打破剛性兌付

發布時間:2021-10-31 18:53:39

A. 哪些銀行理財打破剛性兌付

打破剛性兌付,資管產品必然會發生根本性變化,
銀行理財產品可能會急劇萎縮,而銀行創新性表內的資產負債業務將得到快速發展,
例如結構性存款產品,將更受投資者的青睞。

B. 國家為什麼要打破剛性兌付

因為我國並沒有哪項法律條文規定信託公司進行剛性兌付,其實這只是信託業一個不成文的規定,是業內默認的「潛規則」。打破剛性兌付,即金融機構不再承諾保本保預期收益,當出現兌付困難時,金融機構不會進行墊資兌付。
1 、理財產品本應該由投資者自己應承擔自己的風險(應該跟股票,基金一樣自我承.當風險),但是一旦無法兌付時,風險就轉移到了銀行自身資產和廣大儲戶身上。
2 、公眾在參與非法集資過程當中的心態是盈利歸自己,虧損找政府。
3 、所以,剛性兌付的文化下,中國目前只有財政,沒有金融。財政是國家信用,銀行是商業信用,很多理財投資者不分。
4 、政府承擔著無限的責任,在這樣的壓力下,由於責任不清,往往採取花錢買穩定,助長了剛性兌付的文化。
5 、如果沒有了剛性兌付,那就意味著好的信託資產,以及投資者手裡錢都會流到那些風險控製做的比較好、資本比較雄厚、管理能力比較強的信託公司,對於資源配置來講是個好事兒。
6 、對投資者,打破了剛性兌付,意味著你買的信託產品更加透明化了,你的收益和風險也會更加匹配。
我們講利率市場化,沒有風險的暴露,不打破剛性兌付,沒有違約事件,哪裡來的風險定價。如果不打破剛性兌付,不真正的實現風險定價,中國只有財政,沒有金融。
只有打破剛性兌付,才可以更合理配置金融資源,讓資金更多地流入風控嚴格、底層資產雄厚的項目。 對於投資者來說,打破剛性兌付不等於理財不安全,很多大眾型理財產品,例如貨幣基金、國債以及以下銀行理財產品,本身風險等級是較低的,無論是否承諾保本,本金虧損的概率都較小。

C. 打破剛性兌付下,銀行理財該怎麼玩

我覺得題主要有個觀念:打破剛兌不代表就會虧損或者損失本金。
截止目前銀行對普通投資者而言仍是最安全理財渠道,擁有大量風控人員、成熟風控體系和作業經驗、高素質從業人員,這是一般投資機構不具備的。
當然,打破剛兌後,一般投資者在挑選理財產品時一定要更加註重產品選擇,仔細閱讀產品說明說,知道自己買的錢被投向何處,如果被拿去購買貨幣基金或者債券,風險自然小。
如果大部分錢被拿去買股票,自然有虧損風險。
總之,風險與收益相伴,提高自己才是根本。

D. 剛性兌付將被打破,理財該如何選

全國政協委員、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樓繼偉日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老百姓要加強風險意識,不能一看收益高就被「忽悠」進去了,他說,「保證6%以上回報率的就別買,那是騙子」。

為什麼說保證收益率超過6%的理財都是騙子?回報率低於6%的產品是否就一定靠譜?老百姓該如何選擇理財產品?

理財產品有不同收益類型

據了解,按收益類型來區分,所有的個人投資基本都可分為三類:保證收益型、保本浮動收益型和非保本浮動收益型。股票和基金是典型的非保本浮動收益投資。從樓繼偉的表述看,保證6%以上回報率,顯然屬於保證收益型。

在現實生活中,穩賺不賠的保證收益理財主要包括銀行存款、儲蓄式國債和各類金融機構提供的保證收益型理財產品,其中保證收益型銀行理財產品最常見。

目前,各家銀行存款利率都已在央行基準利率基礎上有所上浮。以一年期定存為例,現在銀行存款利率普遍在1.95%至2.1%。一直受到老年客戶歡迎的儲蓄式國債收益率也是固定的。資料顯示,去年11月發行的2017年第七、八期儲蓄國債(憑證式)為固定利率固定期限品種,最大發行額為360億元。其中:第七期180億元,期限3年,年利率3.9%。

保證收益型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顯著高於存款和國債。總體來說,小銀行的產品收益率比大銀行高,期限長的產品比期限短的產品高,非保本浮動收益產品的收益水平比保證收益型的產品高。筆者從融360上查詢,石家莊地區在售的非保本浮動型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普遍在5.2%上下,而保證收益型理財產品普遍在4.3%。

「有時也能在銀行買到最終實現年化收益6%的產品,還有很多信託、券商集合理財和互聯網金融產品實際收益率也超過6%了,難道都是騙人的嗎?」

對於消費者的這一疑問,理財專家指出,這些產品如果是正規機構提供的,從合同章程看肯定不可能保證收益,必須提示投資風險。只不過產品運作不錯,所以最終實現了理想的預期收益。但這不等於其預期收益受法律保護。也就是說,如果這些產品虧了本或者沒有實現之前預期的最高收益,投資者不能要求金融機構作出賠償,只能自擔風險。

所以,如果有人向投資者推薦一款理財產品,合同上敢白紙黑字寫明超過6%的無風險保證收益,完全可以像樓繼偉所說的那樣,認定這是詐騙。因為,它違背了高風險高收益的市場規律,之前很多跑路的P2P和非法集資就是這么乾的。投資者前期都能按時收到保證收益,於是逐漸喪失警惕,不僅加大本金還拉來親朋好友參與。最後,機構資金鏈斷裂,投資者竹籃打水一場空。

未來投資理財將打破剛性兌付

前幾年信託和銀行也發行了不少高收益的產品,雖然合同中沒有承諾收益,但無論是金融機構自己還是投資者都「心照不宣」地認為肯定能兌付。因此,即使個別沒有出現風險的產品最終也由金融機構「托底」實現了「剛性兌付」。筆者在采訪中也發現,時至今日,盡管合同中對產品風險白紙黑字提示得十分清楚,不少老百姓還是不去細看產品合同就簽名購買。

其實,這種違反市場規律的剛性兌付,看似短期內保障了投資者的利益,但麻痹了金融機構和投資者對風險的痛感,損害了資管市場整體的健康和生命力。長此以往,一旦發生系統性風險,後果將很可怕。

值得注意的是,監管層已經下決心打破剛性兌付,今後那些不保本不保證收益的產品真有可能虧本。

2017年11月17日,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外匯局五部門聯合發布的《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其中明確提出要打破剛性兌付。

這一文件中涉及的資產管理產品包括但不限於銀行非保本理財產品,資金信託計劃,證券公司、證券公司子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基金管理子公司、期貨公司、期貨公司子公司和保險資產管理機構發行的資產管理產品等。

文件明確指出,金融機構應當加強投資者教育,不斷提高投資者的金融知識水平和風險意識,向投資者傳遞「賣者盡責、買者自負」的理念,打破剛性兌付。

應根據風險承受能力選擇理財產品

資管新規目前只是徵求意見稿,離正式實施還有一段過渡期,投資者暫時可以按現在的原則來選擇理財產品。但無論新規施行與否,投資者都應該根據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選擇投資理財工具。

一般來說,固定收益類且風險等級為R1及R2的理財產品,大部分情況都能達到預期最高收益率。即使為非保本銀行理財產品,事實上的收益達標率在99%以上。可優先選擇股份制銀行或者規模較大的城商行,這些銀行的同類型理財產品的收益率相對比較高。

需要注意的是,市場上大部分年化收益率超過5.5%的理財產品可能不太適合普通投資者購買,這類理財產品大多具有以下三點特徵:一是結構性理財或浮動收益理財,有一定風險,高收益未必能達到;二是投資期限可能較長,比如2~3年,流動性太差;三是起點門檻可能比較高。

如果新規正式落地,大家還應該改變之前認為銀行理財必剛兌的觀念,在選購時嚴格區分保本型銀行理財產品和非保本型銀行理財產品。後者不存在剛性兌付,虧損風險大大提高;對於非保本型銀行理財產品,應關注其資產投向及相應的風險等級,根據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選擇合適風險等級的產品。(河北日報綜合)

E. 銀行理財產品有被要求打破剛性兌付嗎

1.
當然會啦。
2.
國內銀行,理財產品基本都是剛性兌付,相當於有資金池,互為保險。
3.
外資銀行沒有剛性兌付,本金損失概率高,2017年大約有5例產品本金損失。
4.
根據最新政策,國內銀行也要取消剛性兌付。但相應的第三方監督需要跟上,否則每款理財產品的盈虧由誰審核?

F. 理財產品要打破剛兌,兩年之後銀行存款不一定保本,為什麼要這樣呢

現在大家都知道,銀行的理財產品要打破剛性兌付,也就意味著銀行理財產品不再保本。根據監管方面的要求,所有銀行必須在2020年年底,出清存量,停止新發行保本理財產品。


任何投資都會有風險,銀行理財產品也不例外,以前之所以大家覺得沒有風險,是因為風險已經被銀行承擔了,是銀行把理財的損失給我們剛性兌付了。長久以往,當銀行也兜不住這部分風險的時候,就會發生銀行流動性風險,進而引發金融領域系統性風險。到時我們的損失會更大。

所資管新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銀行系統性風險的發生,從最終結果來看,非保本的銀行理財產品安全性反而提高了。所以銀行產品打破剛性兌付是正確的決定,是所有人的共識。我們每個人都要正確的認識。

G. 剛性兌付已取消,現在的銀行理財還安全嗎

「剛性兌付已取消,現在的銀行理財,還安全嗎?」,銀行一直都深受大眾的信賴,從根本上來講是因為銀行的信用背書是由國家來承擔的,但是隨著經濟市場化,銀行為了順應時代的發展,國家也逐漸放寬了銀行的相關政策,銀行也逐漸走向市場化。目前,銀行的理財產品已經打破了剛性兌付,風險都需要投資者自行承擔,這也是市場化的表現之一。既然銀行理財已經不能實現保本保息,那銀行理財產品的安全性究竟是怎樣的呢?


三、 合理進行投資

理財的風險與收益是成正比的,因此我們在進行投資理財的時候需要綜合的進行考慮。一是需要選擇自己風險承受范圍之內的理財產品,避免投資理財影響日常生活,理財並不是賭博。其二就是購買理財產品盡量選擇大型銀行,雖然說小的城商行以及信用社他們的理財產品的利率更高,但是大型銀行的穩健性以及保障都要更好,因為大型銀行的資質更好,渠道更廣,資金更加充足。

總結來看,銀行理財產品雖說打破了剛性兌付,但是其穩健性相比於金融機構而言,還是要更好,大家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合適的風險等級內的理財產品。

閱讀全文

與銀行理財產品將打破剛性兌付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炒股可以賺回本錢嗎 瀏覽:367
出生孩子買什麼保險 瀏覽:258
炒股表圖怎麼看 瀏覽:694
股票交易的盲區 瀏覽:486
12款軒逸保險絲盒位置圖片 瀏覽:481
p2p金融理財圖片素材下載 瀏覽:466
金融企業購買理財產品屬於什麼 瀏覽:577
那個證券公司理財收益高 瀏覽:534
投資理財產品怎麼繳個人所得稅呢 瀏覽:12
賣理財產品怎麼單爆 瀏覽:467
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規定 瀏覽:531
保險基礎管理指的是什麼樣的 瀏覽:146
中國建設銀行理財產品的種類 瀏覽:719
行駛證丟了保險理賠嗎 瀏覽:497
基金會招募會員說明書 瀏覽:666
私募股權基金與風險投資 瀏覽:224
怎麼推銷理財型保險產品 瀏覽:261
基金的風險和方差 瀏覽:343
私募基金定增法律意見 瀏覽:610
銀行五萬理財一年收益多少 瀏覽: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