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理財保險 > 研究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的目的

研究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的目的

發布時間:2021-10-21 12:43:44

❶ 商業銀行理財產品防範風險的目的是什麼

應該是這樣理解: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經過幾年的發展,理財產品日益豐富,市場規模和客戶基礎快速增長。但同時也出現了諸多問題:零利率、負利率甚至清盤的事件時有發生。這不僅給銀行造成了一定的負面沖擊,投資者的基本利益也得不到保障。文章詳述了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監管法律法規的演變,並從進一步完善監管法規、加強投資者自身教育以及強化理財產品託管機制入手,從保護投資者利益角度,提出對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風險防範問題的建議。

❷ 銀行理財產品各有哪些優點和缺點

優勢之一:資金鏈優勢;與保險公司或券商比較,銀行的資金鏈優勢非常明顯,因為客戶總是要把錢放在銀行才安心。一般客戶都有這樣的想法:「我不想告訴別人我有多少錢。」只有銀行才更容易了解客戶的資金狀況,從而扮演「金管家」的角色來為客戶打理資產。目前,我國居民儲蓄存款節節增長已經突破10萬億,而同期股市步步下行,沒有資金推動,券商只能仰天長嘆,回天乏術。
優勢之二:信譽好、安全性高。任何客戶在求助理財顧問的時候,最關心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資金的安全性。據廣州卓越市場調查公司的專項調查結果顯示,一般民眾認為:「由於國家對銀行的審批非常嚴格,成立一家銀行是很不容易的事,所以銀行的信譽較其他金融機構更高,更有安全感」。比如「銀證通」就比「銀證轉賬」更受歡迎,因為客戶一般認為銀行不可能破產倒閉,但證券公司卻有可能,大連證券破產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優勢之三:網點眾多,快捷便利;銀行的網點數量眾多,分理處、儲蓄所、各級支行遍地開花,因而客戶也認為銀行服務非常方便,而且通存通兌的便利性給銀行客戶的印象就是及其便利。從銀行角度看,網點眾多確實也是開展理財業務的優勢之一。
優勢之四:銀行理財更專業、客觀;從專業性方面分析,市場調查顯示,由於銀行就是管錢,所以人們認為銀行理財比自己理財更為專業,回報也可能更高。從理財態度的客觀性方面分析,銀行理財專家也更加客觀。為什麼呢?將證券、保險和銀行理財做一個簡單的比較就可以看出:證券公司的理財很大程度上只是為了低成本的融資,理財計劃根本沒有分析客戶本身的風險承受能力以及資金的未來用途等諸多因素,因而不是最適合客戶的計劃;保險公司的理財主要圍繞保險計劃來進行,目的還是在於銷售本公司產品;而銀行同時代理了多家公司的不同產品,有條件跳出自己本身產品的局限,能從不同公司的產品中挑選一款最合適的推薦給客戶。總之,銀行的個人理財服務更能夠以專業、客觀和中立的角色來開展服務,更切合客戶的實際需要。
理財產品的預期年化收益與風險呈正相關關系,沒有絕對意義上無風險的理財產品,那麼,購買理財產品過程中都將面臨哪些風險呢?想必這些也都是投資者在購買理財產品時特別想了解的問題。
實際上,理財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投資行為,購買商業銀行的理財產品的客戶需承擔投資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風險,購買一隻理財產品,便意味著願意承擔相應的風險。理財產品的相關風險主要包括:
(一)市場風險:理財產品募集資金將由商業銀行投入相關金融市場中去,金融市場波動將會影響理財產品本金及預期年化收益。造成金融市場價格波動的因素很復雜,價格波動大,投資者所購買的理財產品面臨的市場風險也大。比如,在遭遇2008年金融危機時,由於全球資本市場均大幅下挫,當時大多數與資本市場相關的理財產品均遭受不同程度的損失。
(二)信用風險:理財產品的投資如果與某個企業或機構的信用相關,比如購買企業發行的債券、投資企業信託貸款等,理財產品就需要承擔企業相應的信用風險,如果這個企業發生違約、破產等情況,理財產品投資會蒙受損失。
(三)流動性風險:某些理財產品期限較長或投資於難於及時變現的金融產品,在理財產品存續期間,投資者在急用資金時可能面臨無法提前贖回理財資金的風險或面臨按照不利的市場價格變現所致的虧損風險。為了能夠減小流動性風險的影響,投資者可以進行資產配置,將一部分閑置資金投資於隨時可以贖回的高流動性產品,以免用錢時不能夠及時贖回。此外,需要關注的是,現金管理類產品有巨額贖回的條款限制,一旦客戶集中贖回達到一定比例,銀行有權利拒絕或延期處理。
(四)通貨膨脹風險:由於理財產品預期年化收益是以貨幣的形式來支付的,在通貨膨脹時期,貨幣的購買力下降,理財產品到期後的實際預期年化收益下降,這將給理財產品投資者帶來損失的可能,損失的大小與投資期內通貨膨脹的程度有關。
(五)政策風險:受金融監管政策以及理財市場相關法規政策影響,理財產品的投資、償還等可能不能正常進行,這將導致理財產品預期年化收益降低甚至理財產品本金損失。
(六)操作管理風險:銀行是理財產品的受託人,其管理、處分理財產品資金的水平,以及其是否勤勉盡職,直接影響理財產品投資的理財預期年化收益的實現。
(七)信息傳遞風險:商業銀行將根據理財產品說明書的約定,向投資者發布理財產品的信息公告,如估值、產品到期預期年化收益率等。若因通訊故障、系統故障以及其他不可抗力等因素的影響使得投資者無法及時了解理財產品信息,這可能影響理財產品投資者的投資決策從而影響理財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的實現。
(八)不可抗力風險:自然災害、戰爭等不可抗力因素的出現,將嚴重影響金融市場的正常運行,可能影響理財產品的受理、投資、償還等的正常進行,甚至導致理財產品預期年化收益降低甚至本金損失。

❸ 商業銀行理財產品有什麼發展趨勢

我國各大銀行近些年在業務能力的創新上大下力度,銀行理財業務已成為銀行業發展的新熱點,跨行業、跨市場的理財產品日益豐富,市場競爭日趨激烈。

一、我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發展現狀
目前我國銀行推出的理財產品不僅數量眾多,而且產品種類繁雜。以下是近年銀行理財產品的數據信息如下:
(1)投資期限可分為短期產品和中長期產品。其中,短期產品一般指期限為六月以上一年內的產品,中長期產品是指期限則是一年以上的產品。
(2)發行規模有國家控股銀行和上市股份制銀行發行。自2004年銀行理財產品問世以來,每年都在以幾何速度增長。但是銀行理財產品真正引人注意是在2009年。來自於普益財富的數據顯示,2009年至今,產品發行總量超過近一萬只,而2008年全年產品發行數量就為六千多隻。
(3)發行能力上,中行、交通、民生則名列前茅。
(4)銀行存款一方面面臨來自外部非銀行金融機構的激烈競爭,另一方面又受制於內部體系嚴格的存貸比監管,導致商業銀行主要通過大量發行理財產品進行存款競爭。因此,近年來各家商業銀行紛紛加大了對理財產品的發行和推廣力度。
二、未來發展趨勢
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不斷擴大,蔓延形成全球性金融危機,實體經濟也遭受侵害。全球證券市場大幅下挫,外匯市場劇烈震盪,商品市場同樣未能倖免,經濟增長放緩或出現衰退,各國為拯救金融體系和刺激經濟增長紛紛出台政策措施。
1、多樣化投資;我國大多數的理財產品都是採用信貸理財,雖然流動性比較差,但收益還是比較穩定的,深受投資者的喜愛,零八年以來隨著股票、基金、債券等收益的減少,再加上美國金融危機影響,股票和證券也慢慢進入了低谷。
2、個性化投資;美國的次貸危機給各個理財產品都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和風險,投資者也就慢慢走向了更加安全穩定的投資產品,收益固定風險小,銀行對市場分析又是格外的細心,在產品設計階段更重要的是把控制風險放在首位。
3、規模化投資;從收益上看,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眾多,這一切都是由於先前的產品基數低,隨著技術的不斷增加,以及相關業務的成熟,銀行將更多地去關注理財產品的質量以及規模的良性發展,而非一味副收益產品數量。
4、結構復雜化投資;同業理財產品的逐步拓展,將原有外資機構和中資商業銀行之間的「銀銀」合作模式映射到國內大型銀行和中小銀行之間的同業理財模式,投資組合保險策略的逐步嘗試,產品的穩健與否並不在於是否參與了高風險資產的投資,而是在於投資組合的合理配置,另類投資的逐步興起,藝術品和飲品(酒與茶)已逐步進入銀行理財產品市場的投資視野,未來的低碳概念、不動產和自然資源的投資將會成為下一個熱點。

❹ 商業銀行理財產品對個人金融業務有哪些作用

中國股市的爆發性上漲激發了普通大眾對投資理財的極大熱情。2007年4月份滬深兩市新增A股賬戶總數高達478.7萬戶,一舉超過了2005、2006兩年的新增開戶數總和,兩市賬戶總數已逼近1億大關。然而在這樣一個「激情燃燒的歲月」里,投資者,特別是廣大中小投資者更需以豁然的心態堅持「理財是人生規劃,理財是財富保護,理財是長期投資,理財是資產配置」的基本理念。根據研究機構對美國91項大型退休計劃項目十年間的長期投資收益分析,證明「資產配置策略」是投資組合績效的決定性因素,對投資收益的貢獻度為91.4%,而「擇時操作」(1.9%)和「證券挑選」(4.6%)只起次要作用。而從金融計量學的原理簡單推論,如果我們只有風險資產與無風險資產兩種投資選擇,在兩種資產之間定期變化的轉換策略與投資期內在兩種資產之間平均分配投資的配置策略相比,盡管兩者可能有同樣的預期收益,但前者的方差(用來衡量收益的波動性)顯然要比後者大得多。因此,根據自身的投資偏好與風險承受能力,在股票、各類基金、債券、存款以及其他固定收益產品中選擇合適品種,進行合理配置,構造相對穩定的長期投資組合是大眾投資者理財的根本之道。而商業銀行理財產品因其豐富多彩的結構越來越成為投資者資產配置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首先,依託銀行間債券市場豐富的資源,商業銀行是固定收益理財產品的主要提供者。目前,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交易的品種除國債、央行票據、政策性銀行金融債外,還包括企業債、企業短期融資券、銀行資產證券化產品等,並且隨著我國債券資本市場的加快發展,無擔保的企業債、企業中期票據以及更多的資產證券化產品都將更多地出現在這個市場上。同時,商業銀行還利用信貸資產證券化的原理,不斷開發以貸款為基礎資產的理財產品,直接對接企業融資與個人投資需求,從而極大地推進了利率市場化的發展。

其次,隨綜合化經營的拓展,商業銀行理財產品更多更深地介入股票市場。目前,很多銀行都發行了境內新股申購的理財產品以及基金組合投資理財產品,並且取得了不錯的投資業績。隨著銀監會放寬商業銀行代客境外理財業務的投資范圍,銀行理財產品還將成為國際股票本市場的重要投資渠道。

第三,銀行通過結構性理財產品開辟新的投資方式與投資渠道。除債券、股票、信託等原生金融工具外,金融衍生品及內嵌金融衍生工具的結構性理財產品也是成熟市場上較為普遍的金融工具。其原因在於通過衍生金融工具能夠將原生金融產品各種固有的特質重組打包,構造出新的金融要素組合,從而滿足投資者在期限、流動性、收益、風險方面的個性需求。同時,對中小投資者而言,當他們的資金規模不足以進行組合投資以分散風險時,可以利用結構性產品實現本金保護的前提下對風險資產的投資。例如,光大銀行推出的與股票或基金關聯的同升系列結構性理財產品,在提供本金保證的同時,將投資者的理財收益與境外股票的表現相掛鉤,從而分享資本市場上升的空間。此外,通過結構性理財產品,投資者還可以接觸到水資源指數等一些另類投資領域。

最後,商業銀行能夠接觸到的投資市場面最廣,可以利用的投資工具最多,國際市場與國內市場,原生金融工具與衍生金融工具,以及債券、股票、基金、信託、匯率、信用、商品等等,都可以成為銀行理財產品的投資標的,因此,銀行可以在更寬泛的范圍內為投資者提供資產配置方案與風險管理方案。僅以筆者所在的光大銀行為例,每月發行不同期限、不同幣種、不同投資方向、不同風險度的理財產品達十餘種,足以滿足大多數投資者的投資需求。

總體上看,中國金融環境大變革的時代,理財業務將國內居民財富迅速擴張對金融服務在深度與廣度上的外在要求與銀行自身進行金融創新以實現戰略轉型與差異化經營的內在需求有效地結合在一起,因此具有強大的生命力。銀行商業化、市場化經營後,其創新潛能與競爭意識被激發後,其創造力也是無限的。銀行理財產品設計已經融入了本外幣衍生產品交易與開發、債券集合交易、直接融資渠道擴展、資本項下可自由兌換,資產證券化、動態保本技術、資產配置等概念與機制,成為銀行產品創新與服務創新的集中反映。自光大銀行2004年9月推出銀行人民幣個人理財產品以來,國內商業銀行理財業務從小到大,取得了驚人的發展。根據銀監會的數據,2005年銀行個人理財產品的銷售額達2000億元人民幣,2006年境內中外資銀行個人理財產品的發行額則達到4000億元人民幣。

當然,既然是一種投資工具,銀行理財產品也並不是沒有風險的。投資者在選擇銀行理財產品時首先要了解產品的收益機制(投向或關聯標的)與風險點,選擇自己熟悉的投資領域;其次,要了解產品所隱含的市場趨勢觀點,權衡自己是否認同這種觀點。歷史表現永遠不能代表未來,理財產品實際提供的僅是一座橋,橋那邊的世界會是怎樣,是否會是產品結構所描述的,投資者自己要有個把握;最後,長期投資與資產配置仍是選擇理財產品的出發點。

中國資金市場、資本市場已經進入一個加速發展的時期,金融市場化、自由化的發展已經成為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今後,我們將會看到商業銀行在私人銀行業務、投資銀行業務、資產負債管理、內部風險管理等諸多方面將不斷推陳出新。而商業銀行穩健的經營原則、完善的內控機制、強大的金融人才儲備、良好的信譽背景、暢通的內外交易渠道,都決定了在理財業務等金融創新領域,銀行具有一定的領先優勢。下一步,銀行理財業務在產品開發方面將以能力建設為導向不斷提高專業水平,特別是在人民幣衍生產品交易方面不斷提升技術含量;在客戶服務方面,將不斷擴大服務內涵,由單純的產品銷售過渡到客戶財富管理與財務規劃;在市場推廣方面,在進行電子化平台與渠道建設的同時,也將更多注重投資者保護與投資者教育,加強風險揭示與信息披露……

可以斷言,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發展的腳步將會越來越快,產品的結構與層次也將是豐富多彩的,不論中國股市如何變換,這邊風景依舊。

❺ 銀行理財產品是什麼意思

銀行理財是商業銀行在對潛在目標客戶群分析研究的基礎上,針對特定目標客戶群開發設計並銷售的資金投資和管理計劃。在理財產品這種投資方式中,銀行只是接受客戶的授權管理資金,投資收益與風險由客戶或客戶與銀行按照約定方式雙方承擔。

銀行理財也是具有風險的,所以在選購銀行理財產品一般選用國有銀行。

銀監會出台的《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對於「個人理財業務」的界定是,「商業銀行為個人客戶提供的財務分析、財務規劃、投資顧問、資產管理等專業化服務活動」。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按照管理運作方式的不同,分為理財顧問服務和綜合理財服務。

(5)研究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的目的擴展閱讀:

銀行理財趨勢:

一、同業理財產品的逐步拓展,將原有外資機構和中資商業銀行之間的「銀銀」合作模式映射到國內大型銀行和中小銀行之間的同業理財模式。

二、投資組合保險策略的逐步嘗試,產品的穩健與否並不在於是否參與了高風險資產的投資,而是在於投資組合的合理配置。

三、動態管理類產品的逐步增多,投資方向和投資組合靈活多變和高流動性是該類產品的主要優勢。然而,該類產品的信息透明度問題值得關注。

四、POP(Proct of Proct)的逐步繁榮,通過不同類型銀行理財產品之間的投資組合構建來滿足不同風險承受能力投資者的投資需求。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銀行理財產品

❻ 銀行理財產品的本質是什麼

  1. 銀行理財產品的實質是利率差異化存款。我們的金融體制還沒有完全與世界接軌,其中最明顯的一個特徵就是存貸款利率制定的行政化。雖然我國的銀行數量近年來迅速增多,但是幾乎所有銀行的存貸款利率是一致的,沒有絲毫差別。

  2. 即:1萬元存在工行一年和存在招行一年,所得利率完全一樣。而成熟的金融市場,利率的高低是市場化的產物,是隨著通脹的高低,經濟的冷熱而波動的。雖然國內的利率也變化,但是所有的銀行都受制於央行指導利率的波動上下限,是沒有進一步調整的自主權的,這便導致了國內銀行存貸利率的千人一面,存款人的錢放在哪個銀行表面上看沒有任何區別。於是為了競爭,既更多的吸引客戶存款而又不違反國家金融監管條例,各商業銀行便推出了所謂的理財產品,通過承諾高於同期存款利率的回報,吸引客戶將存款留在自己的賬戶下,實際上就是變相的高息攬儲。

  3. 尤其是近期,通脹嚴重,CPI高企,實際利率早已是負值,銀行存款有尋找其他投資方式的需求,各商行都面臨遏制存款流失的問題;與此同時,國家為了平抑物價,遏制通脹,不斷的緊縮銀根,回籠資金,銀行基本上無錢可貸了,各商行有進一步加大吸儲力度的需求。這就是近期各種銀行理財產品大行其道的原因。

  4. 綜上,銀行理財產品說白了就是活動利率的存款,但是雖然利率高了,因為基本上銀行都不承諾保本,也不承諾回報率,所以這個所謂的增高了的利率仍然是由變大了的風險換來的,再一次印證了高收益必然伴隨高風險的理財基本規律。

閱讀全文

與研究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的目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炒股可以賺回本錢嗎 瀏覽:367
出生孩子買什麼保險 瀏覽:258
炒股表圖怎麼看 瀏覽:694
股票交易的盲區 瀏覽:486
12款軒逸保險絲盒位置圖片 瀏覽:481
p2p金融理財圖片素材下載 瀏覽:466
金融企業購買理財產品屬於什麼 瀏覽:577
那個證券公司理財收益高 瀏覽:534
投資理財產品怎麼繳個人所得稅呢 瀏覽:12
賣理財產品怎麼單爆 瀏覽:467
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規定 瀏覽:531
保險基礎管理指的是什麼樣的 瀏覽:146
中國建設銀行理財產品的種類 瀏覽:719
行駛證丟了保險理賠嗎 瀏覽:497
基金會招募會員說明書 瀏覽:666
私募股權基金與風險投資 瀏覽:224
怎麼推銷理財型保險產品 瀏覽:261
基金的風險和方差 瀏覽:343
私募基金定增法律意見 瀏覽:610
銀行五萬理財一年收益多少 瀏覽: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