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香港富衛保險怎麼樣
香港保險業自1841年開始發展,發展至今已經有170多年的歷史。至今,據不完全統計香港保險香港260多家保險公司,人壽保險60多家,保險經紀、代理機構600多家。其中,不乏像香港保誠、安盛、友邦等這樣國際性的知名保險公司。
香港保險和內地保險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保險概念和體系。出現今天這個話題,正確看待香港保險正是基於兩地的異同點出發的。如果以客觀、公正的態度,我們應該一分為二的看待兩地保險。
兩地各有優勢:短期效益vs長期效益
以兩地重疾險為例
香港保險假設為8歲男孩購買總保費約合人民幣47萬元上下的少兒儲蓄類保險,香港B公司和內地G公司出具的兩份保單的對應保額分別為5萬美元(摺合人民幣30.76萬元,以1美元=6.1523人民幣元計價,下同)和19.86萬元人民幣。
每年領取的教育金或保證現金這部分,香港B公司5年後開始返還,直到終身;內地G公司則從投保當年就開始返還至17歲,這兩種方式哪種更劃算,與被保險人的預期和工作生活情況大有關連。
到第13個保單年度結束即被保險人年滿21周歲後,香港B保單13年領取現金累計為2.35萬美元(摺合為人民幣14.458萬元),
而內地G保單為25.216萬元人民幣,差距近1倍。
以該階段的現金領取額看,內地保單完勝。
如果投保人希望教育金盡早發揮作用,選擇內地這份保單更合適。
如果投保人希望為子女留下一份長期生效的儲備基金,則香港保單設計更為適宜其需求。
假設香港B保單的被保險人在30歲退保,其保單對應的現金價值總額為27.4萬美元。
再加上此前已經領取的4.9萬美元,總計為32.3萬美元(摺合為人民幣198.7萬元)。
內地G公司保單由於在21周歲之後不再發放教育金,直到45歲可再領取滿期保險金即所交保費46.5萬元,加上此前領取的25.216萬元,共計領取額度71.7萬元。
這一階段,香港保單回報又高出不少。
上述對比顯示兩地儲蓄型保險產品的不少差異。
一:香港儲蓄型保障計劃多數保單前2年現金價值均為零,內地保險計劃很少有頭兩年現金價值為零的情況,例如上述退休保險計劃,內地保單繳費第一年的現金價值為3.43萬元。
二:香港保險多保至終身,而內地儲蓄型保險計劃保障期間跨度非常大,例如少兒類成長保險保障至22歲、25歲、30歲、45歲的比較多見,保障至60歲、80歲的產品非常少。
評價:現金價值的不同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兩地保險市場環境和經營理念不同。現金價值為零顯示香港保險公司對於退保風險控制更加嚴格。而內地由於民眾較差的風險意識和部分營銷員不當的銷售方式,使得內地保險公司往往不得不投入更多資源處理退保風險。
三:香港保險產品在退保方面的支出顯著低於內地產品,從而能夠提供更多的保障和生存金給付給客戶,同時利潤率也略低於內地。
評價:終期紅利差別也是兩地儲蓄型保險差異的主要區別之一。保單中演示的終期紅利一般是不保證的,有時一些保險公司實際收益率會達不到其演示收益率,但總體而言香港的保險資金投資渠道非常豐富,投資收益率一般要高於內地保險公司表現。
造成兩地保險產品價格不同的原因很多。保單定價需要考慮預定利率、生命表、費用率、利潤率等多種因素。內地保險產品的保單預定利率一般比香港公司高,但設定的利潤率可能也高於香港公司,此外,香港和內地的生命表也有所差異,香港保險資金投資渠道更廣,這也會影響保費的釐定。
有專家詳細研究過兩地保單後認為,內地市場要解決該不該買保險等消費者教育問題,市場教育需要投入成本,大進大出的銷售人員職業素養跟不上消費者成長,使得保險銷售渠道能力不足也會增加成本。
四:在香港地區保險的銷售過程中,簽約的環節相對復雜、繁瑣,比如「面簽」一定要到保險公司談話、詢問。
內地保險銷售雖然也有品質控制環節,但仍有不少漏洞。買賣雙方互相信息不對稱,也推高了保險成本。此外,還認為,香港保險業發展時間長,市場主體充分競爭、監管清晰透明,投訴渠道多,可以充分保護消費者利益,對於內地保險業也是一種借鑒。
五:相對於重疾險保單,儲蓄型保險對於匯率變化的敏感性更強。香港保單多以美元或港幣計價。
購買香港保險對價格不敏感的人居多
購買香港保單的多為中高端人群,去香港買保險保費支出多在數萬以上,數十萬上百萬也很常見。因為赴港購買保險需要付出相當多的時間成本和精力。價格敏感人群即便保險費便宜過內地保險,但仍不足以替代時間和繁冗手續增加的成本。
隱形差異存在
雖然內地人士對香港保單的性價比十分青睞,但在購買過程中需要注意一些「隱形差異」。這主要是考慮到投保人居住地不在香港,相對的風險性較高,所以保費也會相應增加。
「一般來說,內地訪客在香港簽署的人壽和醫療類保單基本條款與香港居民大致相同,而一些重疾險的保費則有一定的差異,某些重疾險保單內地人購買的保費可能貴於香港本地人。
香港保險理賠糾紛要關注
對於內地人士到香港地區購買保險,陸國城認為,最大的麻煩在於理賠糾紛。雖然香港公司賠付較快,但由於兩地存在多種差異,一旦發生理賠糾紛,內地被保險人必須要到香港去協商甚至走法律程序,需要聘請香港律師。香港律師收費高昂,即便被保險人最後贏得官司,訴訟費用也是一筆非常大的投入,甚至可能會佔到理賠額的一半。
由於本地保險市場日趨飽和,內地訪客已經成為香港地區各大保險公司爭相搶奪的一塊「大肥肉」。
理賠糾紛發生怎麼辦?
香港的保險理賠程序通常比較正規,一般在遞交齊全的資料以後,一切正常的話,在8-15個工作日完成理賠。
以重疾險理賠為例,被保險人需要填寫賠償申請表,並由被保險人的診治醫生填寫相關疾病的醫生報告,以及相關疾病的病理報告和其他相關檢驗報告等。此外,保險公司可能會要求被保險人進行體檢,相關費用則由保險公司承擔。
一般索償投訴可以分三個步驟,首先向保險公司進行內部投訴,在接到保險公司最終賠償決定後仍不滿意,則可以考慮先向保險索償投訴局進行投訴,最後再考慮聘請律師進行法律訴訟。
『貳』 給孩子的教育金保險有必要買嗎
學姐先說一個前提,想買教育金,一定是要在家庭保險配置齊全後還有閑錢的情況的可以購買,教育金一般多少錢,主要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是基礎教育費用;另一個就是父母可以支配的保費。
一、教育金是什麼
教育金其實就是父母強制幫孩子存一筆錢,到了孩子教育需求的階段分批給付,比如孩子上大學階段(18-22歲)。
教育金最大的特點是保證性而不是收益性,它有穩定、保證的返還,但是並不高。
教育金最主要的作用是強制儲蓄,但它的強制儲蓄也對應了一個很大的缺點,流動性差,一般要十幾二十年才能回本,要是重疾有什麼急事,都不能取出來,不然就會虧損一大筆錢。
二、為什麼買教育金
1、為孩子教育做准備:孩子准備充足的教育費用,以轉移不可預知的風險,比如意外。
2、強制儲蓄:
大家現在多多少少都有理財的觀念,如果自己不知道如何投資,以及理財能力一般的,只想給孩子安安穩穩低攢一般錢的,可以考慮購買教育金。
但是,如果是生一場大病或者身故,家庭收入將直接斷崖式下降。這種風險最好的規避方法不是購買教育金,二是購買保障型保險,如壽險、重疾險、意外險等。
三、給孩子買教育金需要注意什麼
教育金屬於理財保險,不具備保障功能,建議先把基礎保障,也就是疾病保障先做好,如果還有一筆長期閑置資金,再來考慮教育金。教育金怎麼買?看學姐這篇投保攻略就夠了:
>>>學會這招,遠離年金險99%的坑
『叄』 去香港買教育基金有必要嗎
如果你是指香港的儲蓄分紅保險當做教育基金,是個不錯的選擇。因為香港保險公開透明,收益也較內地要高。基本上選擇最短的五年期,七到八年就能回本了。尤其剛出生的寶寶買一份,等到十八歲上大學時,保險的價值已經多了一倍多了,取一部分作為大學學費,剩下的部分還可以繼續滾存,作為結婚基金或者儲備。
『肆』 教育保險有必要買嗎
教育保險一般是指教育年金保險,如果是希望給孩子未來的教育費用進行一個強制儲蓄的話,教育年金保險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伍』 給小孩購買教育金保險劃算嗎
教育金保險作為一個為孩子准備教育基金的險種,具有保險和儲蓄的功能,不僅能夠為孩子提供教育基金,還能夠為孩子提供人身保障,為孩子的人身保駕護航。在孩子不同的學習階段,教育金保險都會提供相應的保險金,供孩子學習所用,部分產品還具有保費豁免的優勢,如果家庭經濟寬裕是可以考慮購買的。『陸』 香港教育金保險如何選擇保險公司
買保險看的其實是條款,特別是理財險的話要看是不是保證一定確定的,保底利率是多少,
香港保險投保
購買理財類的保險,已經屬於跨境資產配置了,目前內地實施外匯管制。無論是你交的保費,收到的理賠款,都要在外匯管制下進行。
所以買香港保險,首先你得在境外有一筆錢,要麼是港幣要麼是美元。
2016 年 10 月,中國銀聯發布了《境外保險類商戶受理境內銀聯卡合規指引》,禁止使用銀聯卡在香港支付壽險、分紅險等類型產品的保費。
所以現在買香港保險,如果是大額資金的話,首先要考慮錢怎麼出去。不同人有不同的方式,鑒於個人經驗有限,這里就不過多分析了。
2、關於香港保險理賠
香港保險是一個更成熟的市場,對於這種理財型產品,並不存在什麼理賠的問題。只是理財收益如何才能落實到自己內地的賬戶上,就要有些周折。
這個不是某個保險公司的問題,同樣是目前外匯政策的影響,所有人都要遵守的規則。
尤其是對於大額的理賠,審批流程會更長,深藍君也聽說過一些朋友通過「各種方式」把錢帶回內地,又增加了一些「不確定」因素。
但是,說一千道一萬,如果實在是偏愛香港保險,那過程的繁瑣,也要做好心理准備了。
『柒』 少兒教育金保險哪種最好
這個要你的保障額度及保障范圍 還有年繳費,你可以上大家保保險網看看。
『捌』 香港保險到底好在哪兒
近年來香港保險受到了內地居民的熱捧,成為了中港兩地財富管理類紙媒的議論焦點。2016年上半年內地居民赴港購買的新造保單保費額為301億港元,按年增加116%。香港保險市場大額保單的記錄不斷被內地高凈值客戶刷新,千萬級的保單已經屢見不鮮,保險公司每到周末門口都排起投保人長龍。
在香港本地居民不斷唏噓內地人越來越有錢的同時,愈來愈多包括內地中產家庭不斷湧入香港配置以美元計價的境外保險。存在即是有理,香港保險的熱賣其背後一定有更多深層次的原因。筆者將以香港保險熱賣為切入點,從資產配置的角度總結香港保險特點,分析內地投保人投保動機,並對存在的風險進行提示。
一、香港保險的特點
相比內地保險,香港保險主要特點有:
1. 保費計算依據不同
內地居民平均壽命為75歲左右,香港居民平均壽命85歲。在香港,人口死亡率要比內地低,重疾發病率也要比內地低。而香港的保險保費計算又是基於香港本地的人口死亡率和重大疾病發病率。因此,保險公司理賠觸發比例低,收益相應提高,投保人的分紅比例自然也就提高了。
2. 近百年積累出的遺留資產
香港保險經歷100多年的發展,每一年尤其是戰爭年代都會出現許多無人認領的遺留資產。這些遺留資產通過一個世紀的不斷再投資和復利效應已成為香港保險儲蓄產品的收益避震器。當外圍投資環境不好時,由於有遺留資產的存在,保險公司不需要通過調整精算模式和提高保費來穩定投保人的分紅預期。這種千億級別的遺留資產規模,是內地保險公司無法比擬的。
3. 投資回報收益率高
內地保險資金投資渠道有限,只能投入人民幣資產標的。香港保險公司可以全球投資,渠道多限制少,加上比較成熟的管理和經驗豐富的投資團隊,能配合全球不同經濟區域之間的經濟發展周期換擋,實現全球范圍內的逃頂和抄低,獲取高額投資回報。筆者曾對比了香港和內地同類分紅型保險的收益數據,發現六十年的時間兩者竟然相差了近十幾倍之多。
4. 監管和運營機制完善
和內地不同,香港保險採取的是「嚴進寬出」的政策,即嚴核保、寬理賠,極大程度的保障了保單的質量,降低了後期保單不良率。監管方面,香港保險公司以自律為主,香港的保險業監管機構為保險業監理處,該處的主要職責及權力為授權保險公司在香港經營保險業務,並確保保險公司以審慎的態度經營業務。相比內地的保險公司自我爭端評估處理方式,這種第三方監管一定程度上更多保障了投保人的權益。運營服務方面,經過超過一個世紀的發展,香港保險公司客戶服務質量已成為全球保險業的標兵。內地常出現的硬銷售現象在香港很難找到。香港成熟的運營體系也極大的降低了公司的運營成本。
5. 歷史收益數據穩健
以英國保誠的某款分紅產品為例,成立二十多年以來經歷了1998年的金融危機、2008的美國次貸危機和歐債危機,其中只有三年沒有達到預期收益,相差也僅為0.5%左右。成立以來總體收益比預期收益高出30-40%。而內地的多數分紅類產品都無法達到計劃書中演算的收益預期,有的甚至只能達到預期收益的五分之一。
6. 公司信用評級高
以英國保誠為例,其信貸評級甚至高過中國國債評級水平。在三大評級公司保誠均達到AA級以上(標准普爾AA評級、穆迪Aa2評級,惠譽AA評級)。2008年央行也曾購買1%的保誠股權作為避險投資。高信用評級也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投保人的投資安全顧慮。
二、投保動機的分析
對於內地客戶來說,香港保險除了作為傳統的保險之外,還是規避多方面風險的重要工具,同時也是全球資產配置的組成部分。
1. 美元保單,對沖人民幣貶值風險,儲蓄型產品收益高
近兩年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開啟了貶值大周期,自高點以來貶值超過10%。具有靈敏市場嗅覺的企業家們先知先覺地早在2014年就開始將資產向境外轉移。香港保險計價方式為美元/港幣,投資香港保險可以規避人民幣貶值的匯率風險。所以恰當的配置離岸資產,已經是勢不可擋的大趨勢。
香港的保單全部都是美元的,而且其中的儲蓄型保險作為長期的投資計劃來說,資金安全度高,隱私性好,年化復利收益高達6%~8%,而且資金靈活度也高,客戶可以自己決定在哪年取,取多少,相當於一個屬於自己的不斷增長的海外資金賬戶。
基於以上的優勢,內地客戶願意舍近求遠來香港買保險,已經成為大趨勢。需要注意的是:18歲以上需本人來港簽約,受香港法律保護,合法合規配置保障。
2. 作為子女教育投資,香港保險可以支持子女出國深造,教育金、創業金、養老金
愈來愈多中國內地家庭在孩子高中階段就送孩子赴美讀書,為了確保子女得到最好的教育,提早做好安排無疑是比較明智的選擇。這樣不但能減輕將來負擔,確保子女到時候專心學業,父母的其他個人計劃(例如退休)也不會因為要應付教育費用而受影響。因此用境外保險的形式為子女設立其教育儲備基金是十分必要的。
3. 作為財富傳承工具,香港保險可以規避內地政策風險,避稅避債
經過三十年的高速經濟發展,第一代企業主慢慢步入暮年,財富傳承成為他們不得不考慮的問題之一。隨著內地不動產登記及遺產稅徵收政策的不斷推進,香港保險慢慢成為家族財富傳承的優質工具,許多創一代選擇通過香港保險信託為其家族提供永續高質量生活保障。
學過相應的法律規定就知道,保險公司給的後期的錢叫保險受益金,保險收益金不屬於遺產,不需要開征遺產稅。同時,也因為不屬於遺產,也不需要對被繼承人的債務負責。之前傳統的觀點說「父債子償」,但父債子償其實在現行的法律中是不被接納的。父債子償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兒子繼承了父親的遺產。如果父親沒有可繼承的遺產,那麼父債就不需要子償。鑒於這一點,如果給孩子留的只有保單沒有其他可抵債務資產的話,因為他沒有可繼承遺產,所以說保險受益金不屬於已繼承的遺產及已繼承的資產,受益權大於債權,那保單就成了債務避難所。
4、免徵遺產稅
我們發現,從2000年推出遺產稅草案開征,就有一個明顯的政策暗示「劫富濟貧」。在任何國家都一樣,越來越多的富裕人群在擔心這一點。雖然沒有正式實施,在近些年的兩會期間,關於遺產稅開征的呼聲也是越來越高。甚至有學者建議在深圳進行開征遺產稅的試點。鑒於這一點,越來越多的富人也意識到,如果不做好相應准備的話,未來很有可能自己的資產要被開征遺產稅,會有很大一部分錢變成政府資產。
請注意,絕大多數國家的遺產稅的法案中,都會有相應的規定:遺產稅追溯期。遺產稅開征的前五5或前3年,有資產轉移的跡象和動作,都將面臨遺產稅追溯期的考查。所以,更需要有錢人考慮在這個法案正式開始之前,提前做好相應的規劃,防止自己的錢因遺產稅而縮水。
5、藏富海外
傳統文化下,中國大陸居民普遍都有一種藏富心理。因為本身特別有錢,但不希望讓別人知道,越來越多的「土豪」、「大咖」動輒資產上億、幾十億,但平時穿的像農民一樣,極為樸素,不願招搖,也不想財富外露。
在國內,資產透明化也是分幾步走的。開始是對二代身份證的頒行。二代身份證裡面有一個晶元,用二代身份證辦的任何事情,都在這個晶元中有相應的記錄,在國家的信息部門全都能聯網查到。即使你丟過身份證去補辦,所有你曾用身份證辦理過的所有信息全在裡面,無法銷毀也無法注銷,這是資產透明化的一步。其次,去銀行存款從2000年以後要求必須實名制開戶。實名制開戶意味著錢是誰的就要存在誰的名下。那銀行存款又實現了透明化。
6、低成本的海外類信託計劃安排
保單和信託其實有不少相像的地方,除稅收屬性方面,其結構特徵和信託也可類比。海外信託的三方當事人是:委託人,受託人和受益人;信託資產其實要轉移到受託人的信託資產名下,因為資產已經不屬於委託人,屬於信託資產了。信託資產是獨立於委託人資產和受託人資產的,所以說,資產已經不是我的了,屬於信託資產。這也解釋了為什麼信託資產也不存在遺產稅的問題。
你會發現很多富人包括明星都選擇了信託計劃安排。比如梅艷芳、肥肥都為自己的家人選擇了信託計劃。但信託計劃的弊端也在近年開始顯現。比如:梅艷芳為母親留夠了足額的生活金,但母親仍然面臨被趕出出租屋流落街頭的慘狀。為什麼呢?梅艷芳的母親每月拿到這筆錢沒有作為生活費而是作為訴訟費告信託資產給她更多的生活費。高額的訴訟費擠佔了她的生活費以至於她都沒有錢去用。
那其實買一張保單就會不同,投保人買了一張保單,作為保單持有人,這份保單就成了保單持有人的一份資產,保單持有人去世的話,海外可以做保單轉讓,通過保單轉讓的方式把保單持有人變更為自己的子女,那子女就享有了保單的所有權。有了這份保單所有權後,那他其實可以選擇每年通過年金的方式拿出,要麼可以做保單貸款等安排,用其他更靈活的方式去處理這份自己的保單財產。
如果還考慮海外信託的管理費等交易成本,海外保單其實是更加靈活和低成本的計劃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