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債狀態的話可能就是理財裡面的本錢已經虧空了,沒有收益
『貳』 銀行的保本理財產品,銀行會對本金負債嗎
實際上,銀行是不會對理財產品進行本金負債的,因為理財產品不屬於存款,而屬於投資。存款是銀行的負債,理財產品則是銀行賣出的產品。也就是說,理財產品其實是有風險的,但是保本理財產品投資的可能是包括貨幣市場基金等等風險極低的金融衍生品,所以其風險很低,其收益不是很高,但出現虧損的可能性非常低。
『叄』 理財產品是負債業務嗎如果有部分是的話,如何判斷
理財產品一般都是為了可以讓您的產品達到保值的 理財有基金 股票 保險
可以把您的資金進行一個合理的分配 根據百分比 存一些活錢 一些保險保值產品 少投入點股票 這個比較合理的投資很好。建議您可以取中國銀行去咨詢一下
有很多不錯的產品、
『肆』 理財產品個人負債品種總量有多少.
個人理財品種大致可以分為個人 資產品種和個人負債品種,共同外匯、基金、股票、債券、存款和人壽保險等屬於個人資產品種;而個人住房抵押貸款、個人消費信貸則屬於個人負債品種。如有什麼不了解,可咨詢優選財富官網,滿意請採納,謝謝。
『伍』 理財產品是債權債務嗎
理財產品不是債權債務,
是投資。
『陸』 銀行的負債都是指什麼啊
在負債端,對債券投研人員,比較有意義的項目有向中央銀行借款、吸收存款、同業負債、應付債券四大項。
1、向中央銀行借款
顧名思義,這一項負債是銀行向央行申請「貸款」形成的科目,和央行的貨幣政策操作有密不可分的關系。
目前已知的有:再貸款、再貼現、中期便利操作(MLF)、公開市場操作(OMO)、常用借貸便利(SLF)等。
這些貨幣政策工具操作,基本的流程和套路都是銀行用自身符合央行要求的資產作為「合格抵押品」,或私下一對一的向央行提出申請,或以公開招投標的方式向央行申請資金。央行再根據宏觀調控的需要,確認合適的規模,將其劃撥給銀行在央行開設的准備金賬戶中,形成超額存款准備金。
所以一般來說,這個科目的增加或減少,直接對應的是資產端「現金及存放中央銀行款項」規模的增加或減少。
未來,我們很有可能會看到其他更具創新性的貨幣政策工具,這些工具未來可能會對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表構成不同的影響,但只要商業銀行增加了對中央銀行的債務,那麼這些工具最終都必然會歸入「向中央銀行借款」這一項。
2、吸收存款
這是商業銀行最為核心的負債項,在2014年前,這一項占銀行負債的比例在70-80%以上。但2014年之後,隨著金融資管產品(余額寶、各種理財)的興起,越來越多的居民儲蓄開始脫離銀行表內,銀行開始更加依賴同業負債資金,存款佔比逐漸下滑。
通常來說,銀行增加表內存款,有三個途徑,這三種途徑對債券市場的影響不同。
一是通過信用派生創造,企業一般會在商業銀行開設企業存款賬戶,當商業銀行發放貸款、投資企業債券和非標時,相應會在企業的存款賬戶中進行記錄,從而在賬面上增加了銀行的存款規模。
但當企業存款規模增加了,銀行需要按照法定存款准備金率繳納一定比例的准備金,將超儲轉為法定存款准備金,從而使銀行可以自由支配的配債資金減少。
因此,存款的增加不一定對債券構成利好,或者說信用派生形成的存款,對債券必然是利空的。這也是為什麼,做債券研究的人如此重視金融數據中的信貸和社融兩項數據的主要原因。
二是通過參加國庫定存招標,吸納財政資金增加存款。國庫定存招標帶來的存款,雖然同樣需要繳納法定存款准備金,但這部分資金是央行直接將國庫中的財政資金轉移給銀行,對銀行來說是確切的可使用資金的增加,而不是賬面規模。
因此,即使需要凍結一部分資金繳准,銀行也依然還有更大規模的可自由支配用於配債的資金,所以對債券而言,總體是利好。
三是攬儲,也就是我們經常會看到的拉存款,將流通中的現金M0拉回銀行系統,轉為銀行的庫存現金或超儲。
顯然,這種方式帶來的存款增長,和國庫定存性質類似,雖然都要繳納法定準備金,但銀行總體流動性增加了,對債市構成利好。
需要注意,並不是所有的存款都要繳納法定存款准備金,除保險機構所做的協議存款外,其他金融機構在銀行的同業存款是無需繳納法定存款准備金的。「吸收存款」這一科目,也不包括金融機構在銀行的同業存款。
3、同業負債
同業負債共包括拆入資金、賣出回購和同業及其他金融機構存放款三個科目,這三個科目和我們在資產端所講的同業資產是一一對應的關系。
拆入資金對應同業拆出。一個銀行將資金同業拆借給另一個銀行,那麼該銀行同業拆出規模增加,而另一個銀行則形成了我們這里所說的拆入資金。
賣出回購也是一樣。一方銀行是買入返售,作為交易對手的另一方銀行必然會形成賣出回購。
同業及其他金融機構存放款略有不同,它的口徑要更寬泛一些。通常來說,銀行在債券市場上是資金的融出方,一般不會找非銀機構融入資金,所以無論是拆入資金,還是賣出回購,對應的基本都是銀行同業。
但同業及其他金融機構存放款,其范圍要廣的多,非銀機構形成的同業存款反而有可能會比銀行同業存款多。
比如我們買公募基金,買銀行理財,或是我們去炒股交給證券公司保證金,這些資金最終都會先以同業存款的形式進入這些機構在銀行開設的存款賬戶里。然後這些機構再將這些賬戶中的資金,用於投資或其他用途。
同業負債非常容易受監管的影響,它對債券市場的影響在很多時候都是因為監管政策出現了變化。
比如2017年,監管機構主導金融去杠桿,嚴查資金空轉套利,禁止銀行用同業負債工具去購買同業理財、券商資管等固收產品。
這不但使固收產品的需求大幅下降,還促使銀行贖回未到期的固收產品以應對監管。這些固收產品為了應對贖回帶來的流動性需求,被迫拋售流動性好的利率債,從而引發了2017年債券市場的大幅調整。
還有同樣在2017年,銀保監會提出了一堆新的流動性監管指標,強化了存款負債的地位,如果同業負債規模過高,銀行可能無法在這些新的流動性監管指標考核中達標。
這直接導致部分銀行主動削減同業負債規模。由於負債端的萎縮,資產端也被迫收縮,流動性最好的金融投資自然會成為銀行匹配資產負債表的主要抓手,債券或固收產品又再次被拋售,引發債券市場的劇烈調整。
所以,同業負債這一項,在定義和概念上不難,真正困難和具有較高研究價值的是在金融監管層面。
對這一點,我們將在下一篇詳細展開,屆時大家能看到,商業銀行的同業負債到底會有怎樣的監管約束,這些監管約束對債券市場會有怎樣的影響。
4、應付債券
應付債券科目主要包括兩部分,一是同業存單,二是銀行發行的用於補充資本金的資本工具,比如次級債、二級資本債等。
這部分之所以被大家所重視,在於同業存單的特殊性。
同業存單興起於2014年,在性質上其實更像是同業存款的替代品,同樣是用來吸收同業負債資金的債務工具。
但與同業存款相比,同業存單在興起時更具有優勢:
1)同業存單不被納入同業負債項(盡管他是用來吸收同業負債資金),不受同業負債的監管限制;
2)線上標准化發行,更方便和更低的操作風險;
3)資金更具穩定性,不存在提前支取的風險。
因此,對銀行尤其是中小銀行而言,同業存單的出現讓他們突破地域限制、突破監管限制,擴張規模成為了可能,大量中小銀行和股份行在2014-2016年放量發行同業存單,造成同業存單規模快速上漲。
但2017年金融嚴監管,央行和銀保監會補上了對同業存單的監管「真空」,將同業存單納入至同業負債口徑,從此銀行利用同業存單擴張規模受到制約,中小銀行和股份行的存續規模逐漸見頂並穩定下來。
但在銀行資產負債表科目中,同業存單依然被認為是銀行發行債券融資的行為,所以在會計記錄時,同業存單依然被認定在應付債券項下。
5、對於銀行理財
我想你問到銀行理財,你應該是比較關心銀行理財的風險性問題。畢竟最近銀行理財的負面消息很多。其實你可以在買銀行理財之前可以到辨險識財查看該款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評價報告,這樣可以比較直觀的了解到該款產品可能的潛在性風險,這樣也有利於保證你的資金的安全。
『柒』 為什麼有的人越理財越負債
「越理財越負債」的大多數原因,是很多人對「理財」有誤解。認為理財就是炒股炒房炒幣,不用花太多時間精力就可以坐收很多收益的投資行為。
總而言之,理財不是一夜暴富,合理使用資金是貫穿全過程的行為。請一定記住控制自己的慾望,時刻讓自己的每一個決定都在掌握之中。
『捌』 理財產品怎麼使得 銀行負債表外化
銀行推出的理財產品,基本都是把儲戶的錢集中起來,做一個或短或長的投資,資金被轉移了!本來的存款(負債)少了,銀行做了理財產品後要在表外科目中體現這一業務,而不能在資產負債中體現,因為資金轉移了不在銀行賬上!但是產生的收益卻在中間業務收入中!
『玖』 人民幣理財產品屬於負債類還是資產類
負債
----------------
屬於變相吸收存款,儲蓄是負債類的吧,道理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