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為什麼有些上了年紀的人喜歡去銀行買理財產品
這個問題好多年輕人可能不理解,現在互聯網金融這么發達,余額寶類產品即方便收益又不錯,為什麼還有人去銀行存款和理財?
其實換位思考你就明白了。
綜合風險和收益情況,銀行理財還是可以被老年人接受。
所以我認為,只要主要避開存款、理財變保險和高於R2等級的理財產品這些坑,老年人投資銀行理財產品還是可以的,不能以年輕人的眼光去評價老年人的投資。
B. 為什麼老年人都喜歡去銀行買理財產品,怎麼防止買成
正常情況下,一年期的定期存款的收益是沒有同期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高的。現在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是3.25%,5萬元存一年的利息是1625元。如果存成銀行的理財產品,應該是要比這個多。但多多少,需要看你購買的是哪家銀行的,哪款理財產品。不同銀行的、不同類型的理財產品,它們的收益率是有區別的!如果變現靈活性高的話,它的收益率會低一些。
C. 老人去銀行辦理存款,辦理的存款變存單,老人要怎麼維權
老人去銀行辦理存款,但最終卻給銀行工作人員忽悠辦理了保險理財產品,類似這樣的事並不是新鮮事,遇到這種事要怎麼維權呢?
想要進行維權應該要根據不同的情況來處理,當然時間久的話再度維權難度非常大,首先就以存單變保單的事件分為兩種情況進行分析:
一、銀行工作人員沒有介紹保單的詳細情況告知老人
假如老人當時去銀行已經明確跟銀行工作人員說,把這筆資金辦理存款業務。而此時銀行工作人員為了自己利益,或者為了完成自己考核任務,在老人不知情的情況之下把保單合同給老人簽。
(2)可以從風險等級來區別,存款是保本保息的,沒有風險等級的。假如有存在風險提示,合同出現R1~R5的評級肯定不是存款,大概率就是理財產品。
(3)從期限上來避免,存款期限最短1個月,最長5年;而保單期限相當長,有些5年,10年,甚至20年的,從期限上完全可以區分是存單還是保單。
綜合以上關於存單變保單現實生活中也是遇的到,只是每個人進行維權的方式不同而已。從這里告訴大家一個道理,去銀行辦理存款也要留個心眼,簽訂合同之時,一定要仔細閱讀合同,以防萬一出現存單變保單的事件出現。
D. 老人在銀行業務員的忽悠下買了理財保險,如何合法維權
這個情況其實挺復雜的,首先你要判斷一下老人是否有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能力,如果他有相關的能力,那麼他去購買一些理財產品就不能說是被忽悠,也不能說是被騙,因為他是一個成年人,他有責任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換一句話說,就算你覺得你們家老人被騙了,那也是因為你平時的照顧存在疏忽問題。
有小夥伴可能不愛聽這樣的話,因為他們會覺得老人本來就應該被忽悠,老人本來就應該被騙,如果銀行的工作人員引導老人去買理財產品,那麼就是銀行的工作人員不對,但是我們反過來想,如果你們家老人真的有問題的話,為什麼你不陪同老人一起去銀行辦業務呢?這個時候你會來找銀行的事,是不是有點無理取鬧了?
老人在銀行業務員的引導之下買銀理財產品是被忽悠嗎?
在我回答你如何維權之前,我要先給你糾正一個事實,如果你們家老人有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能力,那麼他買的任何理財產品都是他的個人行為,這不能說是被忽悠,也不能說是被騙。合同一旦生效,雙方都有義務和責任去履行,這個時候如果你想中斷理財產品,完全可以帶著老人一起到銀行處理。
E. 銀行給老人存款辦成理財產品了怎麼辦
故意的吧,這個有點難辦啊,因為在理財里就無法取出的,但是存理財需要簽名的,如果老人簽名了就真的沒辦法了
F. 老人原來都是買的銀行理財,現在不保本了還能買嗎
根據資管新規的要求,除了「存款」以外,所有的理財產品均不能承諾保本保息。當然不承諾保本保息並不意味著理財產品就有很大的「風險」了,也並不意味著銀行理財就不靠譜,主要還是看產品背後所投資的資產標的,例如一些「低風險」的投資於國債、金融債、貨幣市場工具的產品還是比較安全的。
為推動銀行理財回歸資管業務本源,逐步有序打破剛性兌付,實現「賣者有責」「買者自負」,銀行設立理財子公司發行公募理財產品,主要投資於標准化債權類資產以及上市交易的股票。因此未來銀行理財產品不再像以前一樣只有「固收」類產品,也有股票權益類資產,這類產品也就具有一定的「風險」,大家需要做好充分識別。
目前「最靠譜」的理財產品可以關注「銀行智能存款」產品,按照存款保險保障制度,50W以內100%賠付。度小滿理財APP(原網路理財)平台上就有一些包括活期、定期銀行存款產品,如活期產品「三湘銀行活期」,提前支取收益3.9%左右,隨時存取,當日起息,節假日無限制,任意自然日支取,當日實時到賬,無交易日限制,無限額限制,50萬以內100%賠付;如定期銀行存款產品「振興智慧存」,年化收益率在4.8%左右。
具體您可以在應用市場搜索「度小滿理財APP」或者關注「度小滿科技服務號(xiaomanlicai)」了解詳細產品信息。投資有風險,理財需謹慎哦!
G. 求一部電影的名字:香港片 大致劇情是 有個老人去銀行存錢 被忽悠購買理財產品 結果被騙了 有很多
我看過,叫 奪命金
H. 老人5萬元存銀行2次被莫名買理財產品 咋回事
很正常,現在銀行的櫃台人員由於每個月都有理財任務,所以櫃台人員就會幫你購買通理財產品,但是買的時候她不會說,只會說現在收取多少多少手續費,然後1 2個月就會返還給你,我上次陪我媽去銀行就被做了 200的銀行理財,說是180天返還。
I. 為什麼有人去銀行購買理財產品最後卻發現買的是保險呢
看了以前很多存款變保險的案例,我總結出3個原因,一個是「貪「 ,一個「信」,一個是「騙」。
先說下第一個原因:貪
這些年有很多存款變保單的案例,但是為什麼還是屢禁不止呢?這難道全都是銀行在坑蒙拐騙?難道用戶一點都不知情?
我覺得不是,因為存款和保單有著明顯的的區別,現在存款基本都是卡存,額度大點的有存單,但是保險肯定是要簽訂保險合同的,而且投保過程會有投保須知、健康告知、免責條款、合同條款等,難道存款人一點都不知道?
下面是保險合同:
在很多老人看來,他們認為就算買的是保險也應該沒有風險,甚至很多人會認為這個保險就是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所以他們都沒有什麼防範心理。
再來看下第三個原因:騙
蒙這個原因應該是很多人存款變保險的主要原因,很多人缺乏判斷,沒法區分銀行存款還是保險,這樣就給一些銀行工作人員有乘之機。
目前很多銀行工作人員都有各種任務考核,比如基金,保險等,還有銀行工作人員售賣保險的獎金要比存款高很多,所以他們推銷也積極。
而保險是不怎麼好賣的,甚至有很多人很反感保險,哪怎麼辦呢?那就只能騙了!
比如銀行工作人員最常用的手段就是存款送保險,存款還免費給你送保險、這是多好的事情,所以很多用戶想都不想,直接在保險合同上簽字按手印,這樣以來就表示你已經購買了保險。
當然銀行工作人員還有其他手段誘導存款用戶購買保險我們就不一一列舉了。
總之,去銀行存款,一定要打起十二分精神,認真閱讀和查看各種合同和文件,這樣才能有效避免存款變保險。
J. 家裡老人把錢存銀行,一看上有理財是怎麼回事
可能是去銀行存款
銀行推薦理財說利息高
老人沒聽清楚,就只以為是存款
如果沒有過猶豫期,可以去申請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