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銀行理財產品是怎麼盈利的
銀行理財產品主要用於同行拆借,也就是說借款給其它銀行,俗稱購買存款。
理財產品,即由商業銀行和正規金融機構自行設計並發行,將募集到的資金根據產品合同約定投入相關金融市場及購買相關金融產品,獲取投資收益後,根據合同約定分配給投資人的一類理財產品。
2. 為什麼現在很多人寧可買銀行的理財產品,也不願意把錢存在銀行當中
現在有很多人寧可買銀行的理財產品,也不願意把錢存在銀行當中?我不知道這個結論是怎麼得出來的,但從現實來看,從2018年之後,很多人都更傾向於存款,而不是購買銀行的理財產品。
我們先來看一下最近兩年時間銀行理財產品余額增速以及存款余額增速。
1、銀行理財產品增速情況。
截止2018年,銀行理財產品總共有4.8萬只理財產品,余額22.04萬億;而截止2020年6月末,銀行理財產品余額只有22.1萬億元,相當於最近三年時間,銀行理財產品余額基本上保持在一個穩定的狀態,沒有明顯的增長。
在存款利率跟理財產品收益率差不多,甚至比理財產品收益率還要高的情況下,銀行存款卻能夠保本保息,50萬之內受到存款保險條例的保護,只要大家通過正規的銀行渠道去存款,就不會出現意外情況。
正因為目前銀行存款兼顧安全性、收益性,而且大額存單流動性也相對比較好,所以存款越來越受到大家的歡迎。
3. 銀行理財產品是什麼意思
銀行理財是商業銀行在對潛在目標客戶群分析研究的基礎上,針對特定目標客戶群開發設計並銷售的資金投資和管理計劃。在理財產品這種投資方式中,銀行只是接受客戶的授權管理資金,投資收益與風險由客戶或客戶與銀行按照約定方式雙方承擔。
銀行理財也是具有風險的,所以在選購銀行理財產品一般選用國有銀行。
銀監會出台的《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對於「個人理財業務」的界定是,「商業銀行為個人客戶提供的財務分析、財務規劃、投資顧問、資產管理等專業化服務活動」。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按照管理運作方式的不同,分為理財顧問服務和綜合理財服務。
4. 銀行理財產品的實質是什麼背後與什麼產品對接貨幣基金還是保險貨幣基金和保險哪個更安全
銀行理財產品是一個廣義的概念,就好像公募基金產品一樣。不同的產品有不同的投向對應,有可能單一,也可能是資金池,不一定的。
貨幣基金和保險哪個更安全,不知道你安全說的是啥?本金么?收益么?
說了保本保底的,到期一定會給你,除非那個金融機構不想幹了或者倒閉了。除了一些倒閉的金融機構,一般都會給你。
至於你說哪家銀行理財產品業績好,不同產品沒法比較,有5萬起的,有100萬起的,有7天的,有一年的,有投股票的,有投定增的,有投非標的,怎麼比較呢?
5. 給我介紹一下銀行理財產品說的通俗點不要太專業
以年計算的收益(利息)用百分比,以月計算的用千分比,以日計算的用萬分比。通常理財產品收益率都用年化收益率表示,也就是這個產品如果執行一年的話可以產生多少收益。2.6%當然就是以年計算了,實際上期限只有60天,相當於1/6年,收益也是要打折扣的。
6. 為什麼銀行職員自己幾乎不買銀行賣的理財產品
雖然說銀行理財產品的銷售櫃台就設在銀行營業廳內,但是它跟普通儲蓄業務的窗口是不放在一起的,也就是說,理財產品跟儲蓄業務分屬銀行的不同體系。所以理財產品不像銀行儲蓄,是可能會產生虧損的。
而很多理財產品的銷售人員為了個人私利,經常向咱們無知的普通投資人推銷高風險的投資產品,這產品不出事還好,一出事就悲劇了。
那麼銀行理財到底有哪些套路呢?
套路一
除了銀行自己的理財產品以外,有時候還會代銷保險、基金、信託等業務。有很多小夥伴就上了套,本著賺取收益的目的去銀行買理財產品,卻被銷售人員混淆了概念,買成了保險。
保險沒有存取和利息的概念,能不能獲取保險金是不確定的。而且銀行賣的保險,基本上都是理財型的保險,保障的功能很小,所以就算你想買份保險,最好也別選擇銀行。
套路二
有些時候銀行會把代收產品當成自發的產品賣,可能還會向客戶隱瞞風險。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買的其實不是銀行的產品。而風險也不是銀行承擔的。
套路三
銷售人員介紹的預期收益率中所提到的年化,並不是到期後能拿到的收益比例,而和收益的計算陷阱都沒有那麼簡單。收益套路是無窮盡,只能自己注意一點,以免踩進了陷阱。
凡是口頭承諾百分百保本保息的,大多數都是套路,最好能讓銷售人員把所有的承諾都寫合同,這樣如果有糾紛,也能算個保障。
7. 銀行理財產品到底是如何運作的
銀行理財產品的運作過程背後體現了多方面的利益關系。從運作流程上看,銀行理財產品首先是設計產品的開發階段,這個階段往往伴隨或者之前就已經開始了對理財資金的融資對象或者投資對象的調查和研究、項目論證、與有關關系方的協調溝通和合作協議的達成等大量工作。
銀行理財產品的運作,涉及的關系人很多,並非只有理財客戶。銀行設計理財產品,首先是考慮自己的利益,其次才是考慮客戶的利益,在這兩者之外,其實很多情況下還有第三方的巨大商業利益,例如融資類理財產品,都是為理財產品投資者之外的其他企業或者機構融資的,這些獲得融資的機構,其利益的存在其實也是銀行理財產品運作的目的。
銀行理財產品的運作表面上看好像與這些機構關系不大,其實並非如此。對這些機構及其相關方的財務狀況調查等業務,其實也是銀行理財業務的重要部分,但是從理財產品角度看,雖然不能說這些第三方與理財產品沒有關系,但是理財產品實際上是體現買賣雙方即銀行與投資者之間的關系。
8. 銀行理財產品與銀行存款有什麼區別
銀行理財產品與銀行存款的區別如下:
(1)定義不同:
銀行存款是儲存在銀行的款項。它是貨幣資金的組成部分。理財產品,即由商業銀行和正規金融機構自行設計並發行的產品,將募集到的資金根據產品合同約定投入相關金融市場及購買相關金融產品,獲取投資收益後,根據合同約定分配給投資人的一類理財產品。
(2)種類不同:
銀行人民幣理財產品大致可分為債券型、信託型、掛鉤型及QDII型。銀行存款賬戶分為基本存款賬戶、一般存款賬戶、臨時存款賬戶和專用存款賬戶。基本存款賬戶是指企業辦理日常轉賬結算和現金收付的賬戶存款根據時間可以分為活期存款、定期存款以及儲蓄存款三種。
(3)收益不同:
一般而言,理財產品的收益是要更高的,在理財產品中國債、基金等都是不錯的,但是理財產品想較而言風險也是較大的,個人投資應該仔細考慮後在進行投資。銀行存款是根據銀行給的利率收獲利息,但是要注意通貨膨脹率,否則將錢放入銀行實際上是虧損的。
9. 銀行理財產品的本質是什麼
銀行理財產品的實質是利率差異化存款。我們的金融體制還沒有完全與世界接軌,其中最明顯的一個特徵就是存貸款利率制定的行政化。雖然我國的銀行數量近年來迅速增多,但是幾乎所有銀行的存貸款利率是一致的,沒有絲毫差別。
即:1萬元存在工行一年和存在招行一年,所得利率完全一樣。而成熟的金融市場,利率的高低是市場化的產物,是隨著通脹的高低,經濟的冷熱而波動的。雖然國內的利率也變化,但是所有的銀行都受制於央行指導利率的波動上下限,是沒有進一步調整的自主權的,這便導致了國內銀行存貸利率的千人一面,存款人的錢放在哪個銀行表面上看沒有任何區別。於是為了競爭,既更多的吸引客戶存款而又不違反國家金融監管條例,各商業銀行便推出了所謂的理財產品,通過承諾高於同期存款利率的回報,吸引客戶將存款留在自己的賬戶下,實際上就是變相的高息攬儲。
尤其是近期,通脹嚴重,CPI高企,實際利率早已是負值,銀行存款有尋找其他投資方式的需求,各商行都面臨遏制存款流失的問題;與此同時,國家為了平抑物價,遏制通脹,不斷的緊縮銀根,回籠資金,銀行基本上無錢可貸了,各商行有進一步加大吸儲力度的需求。這就是近期各種銀行理財產品大行其道的原因。
綜上,銀行理財產品說白了就是活動利率的存款,但是雖然利率高了,因為基本上銀行都不承諾保本,也不承諾回報率,所以這個所謂的增高了的利率仍然是由變大了的風險換來的,再一次印證了高收益必然伴隨高風險的理財基本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