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對於保險公司來講科技創新是指什麼
我想 主要有幾方面,下面簡述一下:
1 銷售手段的科技創新,比如現在的電話銷售、網路銷售
2 理賠手段的創新,更高效快捷的理賠系統,比如遠程定損
3 產品的創新,比如最近新出的藝術品保險等新型險種
B. 保險對促進科技創新有什麼作用
保險可以為新技術的開發、應用與推廣起到保駕護航的經濟補償作用。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進步能極大地推動生產力發展,促進國民經濟的增長。但在科學技術的開發與應用中,會不可避免地伴有風險發生。比如,一項新的科學技術的開發應用需要支付很大的費用,在未來收益不確定的情況下,投資者不可能沒有顧忌;在新技術、新產品實驗過程中,科技人員可能會碰到人身安全問題。
要調動科技人員和生產經營管理人員開發應用新技術的積極性,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降低或轉移新技術開發應用中的各種風險。增強各方面人員對開發應用新技術的安全感,消除他們的後顧之憂,使他們能放心地從事新技術的開發、應用、推廣。
C. 保險行業有哪些創新發展模式
從全球視野來看,目前成熟的保險體系中,保險市場越發達,保險中介的地位和作用越明顯,如今,中國保險業迅猛發展,保險中介在經歷了最初的混亂和強制管理後,如今也已經逐漸成熟,尤其這兩年,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的成熟,也讓保險中介的作用更加重要,也因此,保險中介領域的創新發展模式這幾年也值得關注。
互聯網中介平台這幾年風生水起,有一度也為投資人看好,其中以微保、水滴保險為核心,不過,大多數互聯網保險中介平台目前還存在著問題,普遍沒有找到合適的盈利模式,同時因為線上保險平台存在一定的服務品質問題,這也成了當下很多人不看好純互聯網中介平台的原因。
線下門店式保險平台,以華泰為代表,這種模式在國外比較成熟,也是未來保險中介趨勢,但問題是這種模式對於人員專業度、服務品質也有一定的要求,可以說,線下門店式未來大有可為,不過當下進程相比互聯網平台要發展緩慢。
品牌門店式平台,以保險之家為代表,走社區化運營,看中品牌價值與服務專業、規范標准。品牌化趨勢可以說是更具有市場前瞻性和規模化優勢的模式,不過對於目前中國保險中介市場來說,大多數中介公司的意識還停留在銷售導向,所以目前品牌模式是剛剛起步,保險之家是品牌門店式的試水者,也一直在改變銷售導向的單一經營模式,未來發展如何,也同樣值得關注。
D. 2019保險科技創新項目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如果是同一輛車,保險項目沒有發生變化,也沒有出過險的話,保費是一年比一年便宜的,因為車損險在減少,如果幾年都不出險,保費還能打折,但是如果出過險了,還不止一次的話保險費就會上浮。如果是19年買新車,新車的保費跟具體的車有關,現在各大保險公司的價格都是差不多的,如果價格差很多,那肯定是保險項目有差異,因為這個現在是國家在管控,希望這個答案能幫到你,謝謝
E. 保險公司科學技術創新
1.實施激勵企業技術創新的財稅政策
鼓勵企業增加研究開發投入,增強技術創新能力。加快實施消費型增值稅,將企業購置的設備已征稅款納入增值稅抵扣范圍。在進一步落實國家關於促進技術創新、加速科技成果轉化以及設備更新等各項稅收優惠政策的基礎上,積極鼓勵和支持企業開發新產品、新工藝和新技術,加大企業研究開發投入的稅前扣除等激勵政策的力度,實施促進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的稅收優惠政策。結合企業所得稅和企業財務制度改革,鼓勵企業建立技術研究開發專項資金制度。允許企業加速研究開發儀器設備的折舊。對購買先進科學研究儀器和設備給予必要稅收扶持政策。加大對企業設立海外研究開發機構的外匯和融資支持力度,提供對外投資便利和優質服務。
全面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支持創辦各種性質的中小企業,充分發揮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活力。鼓勵和支持中小企業採取聯合出資、共同委託等方式進行合作研究開發,對加快創新成果轉化給予政策扶持。制定扶持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稅收優惠政策。
2.加強對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和再創新
完善和調整國家產業技術政策,加強對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和再創新。制定鼓勵自主創新、限制盲目重復引進的政策。
通過調整政府投資結構和重點,設立專項資金,用於支持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和再創新,支持重大技術裝備研製和重大產業關鍵共性技術的研究開發。採取積極政策措施,多渠道增加投入,支持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聯合開展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和再創新。
把國家重大建設工程作為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載體。通過國家重大建設工程的實施,消化吸收一批先進技術,攻克一批事關國家戰略利益的關鍵技術,研製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裝備和關鍵產品。
3.實施促進自主創新的政府采購
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實施細則,鼓勵和保護自主創新。建立政府采購自主創新產品協調機制。對國內企業開發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要高新技術裝備和產品,政府實施首購政策。對企業采購國產高新技術設備提供政策支持。通過政府采購,支持形成技術標准。
4.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和技術標准戰略
保護知識產權,維護權利人利益,不僅是我國完善市場經濟體制、促進自主創新的需要,也是樹立國際信用、開展國際合作的需要。要進一步完善國家知識產權制度,營造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的法治環境,促進全社會知識產權意識和國家知識產權管理水平的提高,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依法嚴厲打擊侵犯知識產權的各種行為。同時,要建立對企業並購、技術交易等重大經濟活動知識產權特別審查機制,避免自主知識產權流失。防止濫用知識產權而對正常的市場競爭機製造成不正當的限制,阻礙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的推廣應用。將知識產權管理納入科技管理全過程,充分利用知識產權制度提高我國科技創新水平。強化科技人員和科技管理人員的知識產權意識,推動企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重視和加強知識產權管理。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在保護知識產權方面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有利於知識產權保護的從業資格制度和社會信用制度。
根據國家戰略需求和產業發展要求,以形成自主知識產權為目標,產生一批對經濟、社會和科技等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的發明創造。組織以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聯合攻關,並在專利申請、標准制定、國際貿易和合作等方面予以支持。
將形成技術標准作為國家科技計劃的重要目標。政府主管部門、行業協會等要加強對重要技術標准制定的指導協調,並優先採用。推動技術法規和技術標准體系建設,促使標准制定與科研、開發、設計、製造相結合,保證標準的先進性和效能性。引導產、學、研各方面共同推進國家重要技術標準的研究、制定及優先採用。積極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推動我國技術標准成為國際標准。加強技術性貿易措施體系建設。
5.實施促進創新創業的金融政策
建立和完善創業風險投資機制,起草和制定促進創業風險投資健康發展的法律法規及相關政策。積極推進創業板市場建設,建立加速科技產業化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鼓勵有條件的高科技企業在國內主板和中小企業板上市。努力為高科技中小企業在海外上市創造便利條件。為高科技創業風險投資企業跨境資金運作創造更加寬松的金融、外匯政策環境。在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內,開展對未上市高新技術企業股權流通的試點工作。逐步建立技術產權交易市場。探索以政府財政資金為引導,政策性金融、商業性金融資金投入為主的方式,採取積極措施,促進更多資本進入創業風險投資市場。建立全國性的科技創業風險投資行業自律組織。鼓勵金融機構對國家重大科技產業化項目、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等給予優惠的信貸支持,建立健全鼓勵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知識產權信用擔保制度和其他信用擔保制度,為中小企業融資創造良好條件。搭建多種形式的科技金融合作平台,政府引導各類金融機構和民間資金參與科技開發。鼓勵金融機構改善和加強對高新技術企業,特別是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鼓勵保險公司加大產品和服務創新力度,為科技創新提供全面的風險保障。
6.加速高新技術產業化和先進適用技術的推廣
把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化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一個重點。積極發展對經濟增長有突破性重大帶動作用的高新技術產業。
優化高新技術產業化環境。繼續加強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等產業化基地建設。制定有利於促進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發展並帶動周邊地區發展的政策。構建技術交流與技術交易信息平台,對國家大學科技園、科技企業孵化基地、生產力促進中心、技術轉移中心等科技中介服務機構開展的技術開發與服務活動給予政策扶持。
加大對農業技術推廣的支持力度。建立面向農村推廣先進適用技術的新機制。把農業科技推廣成就作為科技獎勵的重要內容,建立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的職業資格認證制度,激勵科技人員以多種形式深入農業生產第一線開展技術推廣活動。設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專項資金,促進農村先進適用技術的推廣,支持農村各類人才的技術革新和發明創造。國家對農業科技推廣實行分類指導,分類支持,鼓勵和支持多種模式的、社會化的農業技術推廣組織的發展,建立多元化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
支持面向行業的關鍵、共性技術的推廣應用。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支持產業競爭前技術的研究開發和推廣應用,重點加大電子信息、生物、製造業信息化、新材料、環保、節能等關鍵技術的推廣應用,促進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加強技術工程化平台、產業化示範基地和中間試驗基地建設。
7.完善軍民結合、寓軍於民的機制
加強軍民結合的統籌和協調。改革軍民分離的科技管理體制,建立軍民結合的新的科技管理體制。鼓勵軍口科研機構承擔民用科技任務;國防研究開發工作向民口科研機構和企業開放;擴大軍品采購向民口科研機構和企業采購的范圍。改革相關管理體制和制度,保障非軍工科研企事業單位平等參與軍事裝備科研和生產的競爭。建立軍民結合、軍民共用的科技基礎條件平台。
建立適應國防科研和軍民兩用科研活動特點的新機制。統籌部署和協調軍民基礎研究,加強軍民高技術研究開發力量的集成,建立軍民有效互動的協作機制,實現軍用產品與民用產品研製生產的協調,促進軍民科技各環節的有機結合。
8.擴大國際和地區科技合作與交流
增強國家自主創新能力,必須充分利用對外開放的有利條件,擴大多種形式的國際和地區科技合作與交流。
鼓勵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與海外研究開發機構建立聯合實驗室或研究開發中心。支持在雙邊、多邊科技合作協議框架下,實施國際合作項目。建立內地與港、澳、台的科技合作機制,加強溝通與交流。
支持我國企業「走出去」。擴大高新技術及其產品的出口,鼓勵和支持企業在海外設立研究開發機構或產業化基地。
積極主動參與國際大科學工程和國際學術組織。支持我國科學家和科研機構參與或牽頭組織國際和區域性大科學工程。建立培訓制度,提高我國科學家參與國際學術交流的能力,支持我國科學家在重要國際學術組織中擔任領導職務。鼓勵跨國公司在華設立研究開發機構。提供優惠條件,在我國設立重要的國際學術組織或辦事機構。
9.提高全民族科學文化素質,營造有利於科技創新的社會環境
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提高全民科學文化素質。在全社會大力弘揚科學精神,宣傳科學思想,推廣科學方法,普及科學知識。加強農村科普工作,逐步建立提高農民技術和職業技能的培訓體系。組織開展多種形式和系統性的校內外科學探索和科學體驗活動,加強創新教育,培養青少年創新意識和能力。加強各級幹部和公務員的科技培訓。
加強國家科普能力建設。合理布局並切實加強科普場館建設,提高科普場館運營質量。建立科研院所、大學定期向社會公眾開放制度。在科技計劃項目實施中加強與公眾溝通交流。繁榮科普創作,打造優秀科普品牌。鼓勵著名科學家及其他專家學者參與科普創作。制定重大科普作品選題規劃,扶持原創性科普作品。在高校設立科技傳播專業,加強對科普的基礎性理論研究,培養專業化科普人才。
建立科普事業的良性運行機制。加強政府部門、社會團體、大型企業等各方面的優勢集成,促進科技界、教育界和大眾媒體之間的協作。鼓勵經營性科普文化產業發展,放寬民間和海外資金發展科普產業的准入限制,制定優惠政策,形成科普事業的多元化投入機制。推進公益性科普事業體制與機制改革,激發活力,提高服務意識,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九、科技投入與科技基礎條件平台
科技投入和科技基礎條件平台,是科技創新的物質基礎,是科技持續發展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障。今天的科技投入,就是對未來國家競爭力的投資。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科技投入不斷增長,但與我國科技事業的大發展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需求相比,與發達國家和新興工業化國家相比,我國科技投入的總量和強度仍顯不足,投入結構不盡合理,科技基礎條件薄弱。當今發達國家和新興工業化國家,都把增加科技投入作為提高國家競爭力的戰略舉措。我國必須審時度勢,從增強國家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出發,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加強科技基礎條件平台建設,為完成本綱要提出的各項重大任務提供必要的保障。
1.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體系
充分發揮政府在投入中的引導作用,通過財政直接投入、稅收優惠等多種財政投入方式,增強政府投入調動全社會科技資源配置的能力。國家財政投入主要用於支持市場機制不能有效解決的基礎研究、前沿技術研究、社會公益研究、重大共性關鍵技術研究等公共科技活動,並引導企業和全社會的科技投入。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要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的要求,在編制年初預算和預算執行中的超收分配時,都要體現法定增長的要求,保證科技經費的增長幅度明顯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幅度,逐步提高國家財政性科技投入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要結合國家財力情況,統籌安排規劃實施所需經費,切實保障重大專項的順利實施。國家繼續加強對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在中央和地方建設投資中作為重點予以支持。在政府增加科技投入的同時,強化企業科技投入主體的地位。總之,通過多方面的努力,使我國全社會研究開發投入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逐年提高,到2010年達到2%,到2020年達到2.5%以上。
2.調整和優化投入結構,提高科技經費使用效益
加強對基礎研究、前沿技術研究、社會公益研究以及科技基礎條件和科學技術普及的支持。合理安排科研機構(基地)正常運轉經費、科研項目經費、科技基礎條件經費等的比例,加大對基礎研究和社會公益類科研機構的穩定投入力度,將科普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逐步提高科普投入水平。建立和完善適應科學研究規律和科技工作特點的科技經費管理制度,按照國家預算管理的規定,提高財政資金使用的規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提高國家科技計劃管理的公開性、透明度和公正性,逐步建立財政科技經費的預算績效評價體系,建立健全相應的評估和監督管理機制。
3.加強科技基礎條件平台建設
科技基礎條件平台是在信息、網路等技術支撐下,由研究實驗基地、大型科學設施和儀器裝備、科學數據與信息、自然科技資源等組成,通過有效配置和共享,服務於全社會科技創新的支撐體系。科技基礎條件平台建設重點是:
國家研究實驗基地。根據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在新興前沿交叉領域和具有我國特色和優勢的領域,主要依託國家科研院所和研究型大學,建設若干隊伍強、水平高、學科綜合交叉的國家實驗室和其他科學研究實驗基地。加強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不斷提高其運行和管理的整體水平。構建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台站網路體系。
大型科學工程和設施。重視科學儀器與設備對科學研究的作用,加強科學儀器設備及檢測技術的自主研究開發。建設若干大型科學工程和基礎設施,包括在高性能計算、大型空氣動力研究試驗和極端條件下進行科學實驗等方面的大科學工程或大型基礎設施。推進大型科學儀器、設備、設施的共享與建設,逐步形成全國性的共享網路。
科學數據與信息平台。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建設基於科技條件資源信息化的數字科技平台,促進科學數據與文獻資源的共享,構建網路科研環境,面向全社會提供服務,推動科學研究手段、方式的變革。
自然科技資源服務平台。建立完備的植物、動物種質資源,微生物菌種和人類遺傳資源,以及實驗材料,標本、岩礦化石等自然科技資源保護與利用體系。
國家標准、計量和檢測技術體系。研究制定高精確度和高穩定性的計量基標准和標准物質體系,以及重點領域的技術標准,完善檢測實驗室體系、認證認可體系及技術性貿易措施體系。
4.建立科技基礎條件平台的共享機制
建立有效的共享制度和機制是科技基礎條件平台建設取得成效的關鍵和前提。根據「整合、共享、完善、提高」的原則,借鑒國外成功經驗,制定各類科技資源的標准規范,建立促進科技資源共享的政策法規體系。針對不同類型科技條件資源的特點,採用靈活多樣的共享模式,打破當前條塊分割、相互封閉、重復分散的格局。
十、人才隊伍建設
科技創新,人才為本。人才資源已成為最重要的戰略資源。要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切實加強科技人才隊伍建設,為實施本綱要提供人才保障。
1.加快培養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前沿水平的高級專家
要依託重大科研和建設項目、重點學科和科研基地以及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項目,加大學科帶頭人的培養力度,積極推進創新團隊建設。注重發現和培養一批戰略科學家、科技管理專家。對核心技術領域的高級專家要實行特殊政策。進一步破除科學研究中的論資排輩和急功近利現象,抓緊培養造就一批中青年高級專家。改進和完善職稱制度、院士制度、政府特殊津貼制度、博士後制度等高層次人才制度,進一步形成培養選拔高級專家的制度體系,使大批優秀拔尖人才得以脫穎而出。
2.充分發揮教育在創新人才培養中的重要作用
加強科技創新與人才培養的有機結合,鼓勵科研院所與高等院校合作培養研究型人才。支持研究生參與或承擔科研項目,鼓勵本科生投入科研工作,在創新實踐中培養他們的探索興趣和科學精神。高等院校要適應國家科技發展戰略和市場對創新人才的需求,及時合理地設置一些交叉學科、新興學科並調整專業結構。加強職業教育、繼續教育與培訓,培養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各類實用技術專業人才。要深化中小學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提高科學文化素養。
3.支持企業培養和吸引科技人才
國家鼓勵企業聘用高層次科技人才和培養優秀科技人才,並給予政策支持。鼓勵和引導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科技人員進入市場創新創業。允許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員到企業兼職進行技術開發。引導高等院校畢業生到企業就業。鼓勵企業與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培養技術人才。多方式、多渠道培養企業高層次工程技術人才。允許國有高新技術企業對技術骨乾和管理骨幹實施期權等激勵政策,探索建立知識、技術、管理等要素參與分配的具體辦法。支持企業吸引和招聘外籍科學家和工程師。
4.加大吸引留學和海外高層次人才工作力度
制定和實施吸引優秀留學人才回國工作和為國服務計劃,重點吸引高層次人才和緊缺人才。採取多種方式,建立符合留學人員特點的引才機制。加大對高層次留學人才回國的資助力度。大力加強留學人員創業基地建設。健全留學人才為國服務的政策措施。加大高層次創新人才公開招聘力度。實驗室主任、重點科研機構學術帶頭人以及其他高級科研崗位,逐步實行海內外公開招聘。實行有吸引力的政策措施,吸引海外高層次優秀科技人才和團隊來華工作。
5.構建有利於創新人才成長的文化環境
倡導拼搏進取、自覺奉獻的愛國精神,求真務實、勇於創新的科學精神,團結協作、淡泊名利的團隊精神。提倡理性懷疑和批判,尊重個性,寬容失敗,倡導學術自由和民主,鼓勵敢於探索、勇於冒尖,大膽提出新的理論和學說。激發創新思維,活躍學術氣氛,努力形成寬松和諧、健康向上的創新文化氛圍。加強科研職業道德建設,遏制科學技術研究中的浮躁風氣和學術不良風氣。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