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兩種可能,
第一,你看到的理財產品,都是短期的,比如3個月,比如7天,比如周末理財,他們的利息是年化的,這個利息,比同期的活期利息高。
第二,可能你看到的不是銀行產品,而是保險產品,他們公布的保底收益是比銀行的低很多,但是他們年年還有分紅,但條件是一般都要放3年以上,一年內退保,還不能保本。
B. 2011年8月份銀行理財產品為什麼減少了
主要是受國家政策的影響。銀監會對近期「炒瘋」的銀行理財產品提出風險警示,要求商業銀行禁止通過理財產品或其他任何方式變相高息攬儲和違規攬儲,及時否決掉了一大批不符合「成本可算、風險可控、信息充分披露」原則的產品。
由此可看,雖然理財產品少了,可能大家的選擇餘地小了,不過可以看出剩下的產品應該全是符合要求的「正品」,總之,國家是在打擊銀行的違規攬儲行為,對大家還是有好處的。
C. 銀行理財產品各有哪些優點和缺點
優勢之一:資金鏈優勢;與保險公司或券商比較,銀行的資金鏈優勢非常明顯,因為客戶總是要把錢放在銀行才安心。一般客戶都有這樣的想法:「我不想告訴別人我有多少錢。」只有銀行才更容易了解客戶的資金狀況,從而扮演「金管家」的角色來為客戶打理資產。目前,我國居民儲蓄存款節節增長已經突破10萬億,而同期股市步步下行,沒有資金推動,券商只能仰天長嘆,回天乏術。
優勢之二:信譽好、安全性高。任何客戶在求助理財顧問的時候,最關心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資金的安全性。據廣州卓越市場調查公司的專項調查結果顯示,一般民眾認為:「由於國家對銀行的審批非常嚴格,成立一家銀行是很不容易的事,所以銀行的信譽較其他金融機構更高,更有安全感」。比如「銀證通」就比「銀證轉賬」更受歡迎,因為客戶一般認為銀行不可能破產倒閉,但證券公司卻有可能,大連證券破產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優勢之三:網點眾多,快捷便利;銀行的網點數量眾多,分理處、儲蓄所、各級支行遍地開花,因而客戶也認為銀行服務非常方便,而且通存通兌的便利性給銀行客戶的印象就是及其便利。從銀行角度看,網點眾多確實也是開展理財業務的優勢之一。
優勢之四:銀行理財更專業、客觀;從專業性方面分析,市場調查顯示,由於銀行就是管錢,所以人們認為銀行理財比自己理財更為專業,回報也可能更高。從理財態度的客觀性方面分析,銀行理財專家也更加客觀。為什麼呢?將證券、保險和銀行理財做一個簡單的比較就可以看出:證券公司的理財很大程度上只是為了低成本的融資,理財計劃根本沒有分析客戶本身的風險承受能力以及資金的未來用途等諸多因素,因而不是最適合客戶的計劃;保險公司的理財主要圍繞保險計劃來進行,目的還是在於銷售本公司產品;而銀行同時代理了多家公司的不同產品,有條件跳出自己本身產品的局限,能從不同公司的產品中挑選一款最合適的推薦給客戶。總之,銀行的個人理財服務更能夠以專業、客觀和中立的角色來開展服務,更切合客戶的實際需要。
理財產品的預期年化收益與風險呈正相關關系,沒有絕對意義上無風險的理財產品,那麼,購買理財產品過程中都將面臨哪些風險呢?想必這些也都是投資者在購買理財產品時特別想了解的問題。
實際上,理財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投資行為,購買商業銀行的理財產品的客戶需承擔投資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風險,購買一隻理財產品,便意味著願意承擔相應的風險。理財產品的相關風險主要包括:
(一)市場風險:理財產品募集資金將由商業銀行投入相關金融市場中去,金融市場波動將會影響理財產品本金及預期年化收益。造成金融市場價格波動的因素很復雜,價格波動大,投資者所購買的理財產品面臨的市場風險也大。比如,在遭遇2008年金融危機時,由於全球資本市場均大幅下挫,當時大多數與資本市場相關的理財產品均遭受不同程度的損失。
(二)信用風險:理財產品的投資如果與某個企業或機構的信用相關,比如購買企業發行的債券、投資企業信託貸款等,理財產品就需要承擔企業相應的信用風險,如果這個企業發生違約、破產等情況,理財產品投資會蒙受損失。
(三)流動性風險:某些理財產品期限較長或投資於難於及時變現的金融產品,在理財產品存續期間,投資者在急用資金時可能面臨無法提前贖回理財資金的風險或面臨按照不利的市場價格變現所致的虧損風險。為了能夠減小流動性風險的影響,投資者可以進行資產配置,將一部分閑置資金投資於隨時可以贖回的高流動性產品,以免用錢時不能夠及時贖回。此外,需要關注的是,現金管理類產品有巨額贖回的條款限制,一旦客戶集中贖回達到一定比例,銀行有權利拒絕或延期處理。
(四)通貨膨脹風險:由於理財產品預期年化收益是以貨幣的形式來支付的,在通貨膨脹時期,貨幣的購買力下降,理財產品到期後的實際預期年化收益下降,這將給理財產品投資者帶來損失的可能,損失的大小與投資期內通貨膨脹的程度有關。
(五)政策風險:受金融監管政策以及理財市場相關法規政策影響,理財產品的投資、償還等可能不能正常進行,這將導致理財產品預期年化收益降低甚至理財產品本金損失。
(六)操作管理風險:銀行是理財產品的受託人,其管理、處分理財產品資金的水平,以及其是否勤勉盡職,直接影響理財產品投資的理財預期年化收益的實現。
(七)信息傳遞風險:商業銀行將根據理財產品說明書的約定,向投資者發布理財產品的信息公告,如估值、產品到期預期年化收益率等。若因通訊故障、系統故障以及其他不可抗力等因素的影響使得投資者無法及時了解理財產品信息,這可能影響理財產品投資者的投資決策從而影響理財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的實現。
(八)不可抗力風險:自然災害、戰爭等不可抗力因素的出現,將嚴重影響金融市場的正常運行,可能影響理財產品的受理、投資、償還等的正常進行,甚至導致理財產品預期年化收益降低甚至本金損失。
D. 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為什麼會下降
一些銀行今後新發行的理財產品收益率可能有所降低。以余額寶為代表的寶寶類產品的收益或將走低,收益率可能一直在4%左右徘徊。除了寶寶之外,銀行理財也不能倖免,對於固定收益類的銀行理財產品來說,社會融資成本的降低意味著收益的降低,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將進入下降通道。此外多位P2P人士表示,P2P平台失去賴以立身的高息優勢後,可能會進一步加劇行業競爭。
E. 銀行理財產品利率下降是怎麼回事
當央行基準利率、同業拆借利率、逆回購利率都低的時候,所有無風險低風險理財產品收益都會隨著相應降低。
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不是孤立確定的,與以上這些因素息息相關。
銀監會對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也會有內部的窗口指導,任何銀行理財收益過高,都會造成同業惡性競爭。
F. 為何最近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都降低了前段時間都是5%以上,最近都是以下了。
錢不值錢了,准備金率下調了。錢多了當然收益降低。供需嗎?從來都是如此
G. 銀行理財產品節後為何沒降價
往年春節一過,銀行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一般都明顯回調,但今年卻一反常態。北京青年報記者發現,今年節後銀行理財收益依然保持較高水平,大量產品的預期年化收益率都在5%以上。
普益數據顯示,封閉式非保本產品中,3個月以下的,國有銀行預期年化收益率是4.82%,股份行為5.13%,城商行為5.10%;3-6個月產品,國有行為5.08%,股份行為5.22%,城商行為5.27%;6-12個月期限的產品,國有行為5.15%,股份行為5.20%,城商行為5.35%;一年期以上的,國有行、股份行和城商行的平均預期年化收益率分別為5.28%、5.47%和5.49%。
保本產品因為風險更低,預期收益率普遍在4%-4.8%之間。但從數量來看,各類型銀行發行的非保本產品規模都是保本產品的好幾倍。這三類銀行上周發行的保本產品總量為253款,非保本產品為896款,所以市場主流還是非保本產品。因此,從統計數據來看,預期收益率在5%以上的產品依然是市場主流。
H. 人民幣匯率變動對於不同理財產品有哪些影響
人民幣上周出現的波動引發廣泛關注。昨日記者調查發現,人民幣匯率的變動,也直接關繫到眾多理財產品未來收益走向,推高了銀行發行外幣理財產品的數量,外幣理財受到熱捧。
分析認為,人民幣匯率變動對於不同理財產品的影響各不相同,因而投資者應及早根據市場變動,主動調整投資策略。此外,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國有五大行的中短期保本型理財產品收益率多已跌破4%,正式進入「3」時代。
對於人民幣匯率的變動,某股份制銀行的理財經理指出,外匯市場的波動比較大,未來趨勢並不明朗,因此不建議過多地關注外匯方面的理財,尤其是部分不懂外匯市場的投資人,往往連理財產品的具體投資方向都不明晰,容易造成盲目投資。
「從歷史投資情況而言,客戶想要通過投資外匯理財產品獲得外匯升值超額收益的難度較大。這不僅需要較多的金額,而且還要面對外匯市場較大的波動性,投資到期後的貨幣兌換存在不確定性。」有分析人士指出。
隨著當前股市出現調整,從長遠看,股票資產的配置比重有望提升。分析認為,此舉將加大對銀行理財產品的影響。與此同時,受人民幣波動預期的影響,不少中國投資者開始關注外幣投資。
理財產品銷售
將持續分流
此外,隨著互聯網金融監管的指導意見出台和細則陸續落地,包括微眾銀行等在內的民營銀行以及互聯網金融崛起。分析認為,未來預計互聯網金融對於銀行理財產品銷售也將產生持續分流,部分投資人也開始轉向互聯網金融方面投資。
隨著上周人民幣的波動,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也出現了較大的調整,如美元、澳元、港元等理財產品都出現了發行新增,且銷售方面出現了十分火爆的場面。
外幣理財產品增加
普益財富數據顯示,上周,人民幣理財產品792款,較上期減少3款;美元理財產品18款,比上期增加8款;澳元理財產品6款,較上期增加2款;港幣理財產品4款,較上期增加1款;歐元理財產品2款,較上期增加1款;英鎊理財產品1款,較上期增加1款。
利率方面,隨著人民幣波動預期升溫,外幣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也出現了小幅上升。根據銀率網統計,上周外幣理財產品總計發行14款,在主要的外幣理財產品中,澳元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3.57%,較前周上升0.1個百分點;我國香港港元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1.8%,較前周上升0.38個百分點;美元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2.05%,較前周上升0.26個百分點。
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貶值,勢必會導致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承壓下行。普益財富研究員鍾鴻銳表示,從銀行理財產品負債端和資產端分析,下半年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趨勢本來就存在向下趨勢,人民幣貶值無疑會確立並加強這一趨勢。由於美元強勢,美元理財產品的發行量可能會增加。
預期收益率低至2.25%
上周,銀行理財產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73%,較上期減少5個基點。其中,預期最高收益率在6.00%及以上的理財產品共30款,市場佔比為3.65%,環比減少0.16個百分點。
本周固定收益類人民幣理財產品投資期限最短為3天,最長為1070天。固定收益類人民幣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最低為2.25%,最高6.50%。
除了利率走低,理財產品的發行也受到了下滑的影響,普益財富監測數據顯示,上周70家銀行共發行了823款理財產品,發行銀行數比上期減少7家,產品發行量增加10款。
上周,城市商業銀行發行326款,較上期減少6款;股份制商業銀行發行246款,較上期減少18款;國有控股銀行發行179款,較上期增加51款;農村金融機構(包含農村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發行63款,較上期減少13款;外資銀行發行9款,較上期減少4款。
鍾鴻銳認為,人民幣匯率下行對於銀行理財產品的規模增加起到了負面影響,增速可能會出現一定程度的放緩,但是銀行理財市場規模增加的大趨勢不會改變。
外幣理財
需注意產品信用風險
外幣理財需注意產品信用風險,累計收益藏貓膩。部分外匯理財產品宣傳將3年甚至5年的收益疊加起來示人,往往可達到15%甚至20%的驚人高度。實際上,投資人得到的收益並不高。
此外,還需要注意掛鉤標的,防止貨幣被變換。外匯理財產品中有與利率指數掛鉤的,也有與匯率指數掛鉤的,還有的與黃金掛鉤,建議摸清產品是不是結構性產品,存不存在杠桿(特別重要)。如果存在杠桿,當發生虧損時往往會非常嚴重。
理財建議
適當配置 勿過於偏重
興業銀行廣州分行資深理財師李立表示,購外幣理財產品應注意外幣理財收益情況。據觀察,近期市面外幣理財產品收益也呈下降趨勢。同時,普通理財產品收益率呈普遍下降趨勢,一年期理財產品收益率在5%左右居多。從股票市場來看,近期股票市場波動加劇。後端掛鉤股票的資產收縮,包括各類結構化產品優先順序、股票質押產品、兩融資產等額度緊缺,前段時間市場上頻頻出現理財產品額度緊張的局面,近兩周這種情況才逐步得到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