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銀行理財產品哪些在表內,哪些在表外
簡單的講,通過銀行自己渠道以外的渠道做的投資理財業務屬於表外業務,走銀行自己通道,佔用銀行信貸額度等業務,屬表內業務。
㈡ 表外理財是委外嗎
表外理財就是委外。
表外理財業務是:(1)資金不統計在資產負債表中,較少受到銀監會的監控。
(2)近年由於存款准備金率大幅提升,表外業務擴張劇烈,造成風險擴大,銀監會目前已開始控制其發展。
表外理財產品 是:(1)銀行推出的理財產品,基本都是把儲戶的錢集中起來,做一個或短或長的投資,資金被轉移了!本來的存款(負債)少了,銀行做了理財產品後要在表外科目中體現這一業務,而不能在資產負債中體現,
(2)因為資金轉移了不在銀行賬上!但是產生的收益卻在中間業務收入中!
㈢ 理財產品是銀行表外還是表內業務
表外的。
其實理財是吸收存款後又放出去貸款,就不在原來央行的存款准備金管理體系內。
㈣ 什麼是表外理財產品
銀行推出的理財產品,基本都是把儲戶的錢集中起來,做一個或短或長的投資,資金被轉移了!本來的存款(負債)了,銀行做了理財產品後要在表外科目中體現這一業務,而不能在資產負債中體現,因為資金轉移了不在銀行賬上!但是產生的收益卻在中間業務收入中!希望能幫到你
㈤ 銀行理財產品:表外理財和表內理財的意思麻煩具體舉個例子,謝謝!!
好象和客戶沒關系,銀行內走到那個賬里,和監管的關系大一些
㈥ 金融機構(銀行、證券、保險)分業經營與銀行個人理財產品的問題
1、如你所說,銀行不能以自有資金購買購買保險、證券的產品,這是為了防止金融風險向普通存款的擴散,但可以聯合其他金融機構,以代管客戶資產的方式來獲取中間收益,並不涉及普通存款的安全性問題,屬於所謂的表外業務。
銀行推出的理財產品中,主要借道信託。 如「打新股」產品通常是銀行委託信託公司成立資金信託計劃,用於新股申購,然後再分拆出售給投資者。更激進的是,一些銀行聯手信託等金融機構,推出直接投資股票的理財產品。這么做,目前看,監管機構沒有說不合法(呵呵,極具中國特色的表述)。
2、沒有外資銀行不受分業經營的限制的說法吧?確切的說,外資銀行雖然也受國內分業制度的限制,但由於外資行母行大多是實行混業經營的全能銀行,所以可以把客戶資源介紹給境外從事混業經營的分支機構,從而繞開這個限制。除了中信、平安等金融控股集團旗下銀行外,中資行一般不具備這個平台基礎。
㈦ 表外理財業務是什麼意思啊
也就是資金不統計在資產負債表中,較少受到銀監會的監控。近年由於存款准備金率大幅提升,表外業務擴張劇烈,造成風險擴大,銀監會目前已開始控制其發展。
㈧ 金融機構的表外業務有那些
所謂表外業務,是指商業銀行所從事的、按照現行的會計准則不記入資產負債表內、不形成現實資產負債但能增加銀行收益的業務。表外業務是有風險的經營活動,形成銀行的或有資產和或有負債,其中一部分還有可能轉變為銀行的實有資產和實有負債,故通常要求在會計報表的附註中予以揭示。
表外業務一般包括以下三種類型:
1.擔保類業務,是指商業銀行接受客戶的委託對第三方承擔責任的業務,包括擔保(保函)、備用信用證、跟單信用證、承兌等。
2.承諾業務,是指商業銀行在未來某一日期按照事先約定的條件向客戶提供約定的信用業務,包括貸款承諾等。
3.金融衍生交易類業務,是指商業銀行為滿足客戶保值或自身頭寸管理等需要而進行的貨幣(包括外匯)和利率的遠期、掉期、期權等衍生交易業務。
主要內容
貿易融通業務
金融保證業務 包括 保函 備用信用證 貸款承諾 貸款出售
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和表外業務之間既有聯系,又有區別,極易混淆。
其聯系是:二者都不在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中反映,二者有的業務也不都佔用銀行的資金、銀行在當中發揮代理人、被客戶委託的身份;收入來源主要是服務費、手續費、管理費等。其區別是:中間業務更多的表現為傳統的業務,而且風險較小;表外業務則更多的表現為創新的業務,風險較大,這些業務與表內的業務一般有密切的聯系,在一定的條件下還可以轉化表內的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