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工傷怎麼認證
員工工傷認定書下達之後,需要在員工康復或者滿足一定醫療期之後,申請勞動能力鑒定,根據鑒定結果申請工傷待遇審核享受工傷賠償。
員工需要根據工傷流程進行處理:
1、及時送往醫院治療。
2、申請工傷認定,由單位或者個人向當地勞動部門申請,認定為工傷。
3、申請勞動能力鑒定,在員工治療完畢或者達到一定醫療期之後向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申請工傷鑒定,判定傷殘等級。
4、待遇審核,員工或者單位根據醫院的治療發票、工傷認定書、勞動能力鑒定書等想社保中心申請待遇審核,下發工傷待遇,包括醫療費用以及傷殘補助費用。
5、如果員工需要解除勞動關系,有傷殘員工可以享受一次性就業補助金和一次性醫療補助金的待遇。
依據《工傷保險條例》
第十七條職工發生事故傷害或者按照職業病防治法規定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所在單位應當自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30日內,向統籌地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遇有特殊情況,經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同意,申請時限可以適當延長。
用人單位未按前款規定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的,工傷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工會組織在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1年內,可以直接向用人單位所在地統籌地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
按照本條第一款規定應當由省級社會保險行政部門進行工傷認定的事項,根據屬地原則由用人單位所在地的設區的市級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辦理。
用人單位未在本條第一款規定的時限內提交工傷認定申請,在此期間發生符合本條例規定的工傷待遇等有關費用由該用人單位負擔。
第二十三條勞動能力鑒定由用人單位、工傷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向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提出申請,並提供工傷認定決定和職工工傷醫療的有關資料。
《社會保險法》
第三十八條 因工傷發生的下列費用,按照國家規定從工傷保險基金中支付:
(一)治療工傷的醫療費用和康復費用;
(二)住院伙食補助費;
(三)到統籌地區以外就醫的交通食宿費;
(四)安裝配置傷殘輔助器具所需費用;
(五)生活不能自理的,經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的生活護理費;
(六)一次性傷殘補助金和一至四級傷殘職工按月領取的傷殘津貼;
(七)終止或者解除勞動合同時,應當享受的一次性醫療補助金;
(八)因工死亡的,其遺屬領取的喪葬補助金、供養親屬撫恤金和因工死亡補助金;
(九)勞動能力鑒定費。
第三十九條 因工傷發生的下列費用,按照國家規定由用人單位支付:
(一)治療工傷期間的工資福利;
(二)五級、六級傷殘職工按月領取的傷殘津貼;
(三)終止或者解除勞動合同時,應當享受的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
❷ 怎麼申請工傷保險基金
《社會保險法》第41條:「職工所在用人單位未依法繳納工傷保險費,發生工傷事故的,由用人單位支付工傷保險待遇。用人單位不支付的,從工傷保險基金中先行支付。從工傷保險基金中先行支付的工傷保險待遇應當由用人單位。用人單位不的,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可以依照本法第63條的追償。」《社會保險基金先行支付暫行辦法》(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令第15號)對此作了進一步的明確。根據該辦法,(1)申請先行支付的主體必須是工傷職工本人或者其近親屬。工傷職工有行為能力的,由其本人申請;本人無力申請或者不願自己申請的,可以依法委託其近親屬或其他合格人員申請。職工工亡或去世,由其近親屬提出。(2)必須已經認定為工傷。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申請先行支付工傷保險待遇,必須提交工傷認定決定書和有關材料。(3)申請先行支付工傷保險待遇,必須以書面形式提出。(4)用人單位不支付或無法支付工傷保險待遇,包括:用人單位被依法吊銷營業執照或者撤銷登記、備案的;用人單位支付全部或者部分費用的;依法經仲裁、訴訟後仍不能獲得工傷保險待遇,法院出具中止執行文書的;職工認為用人單位不支付的其他情形。(5)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收到職工或者其近親屬根據第6條提出的申請後,應當在3個工作日內向用人單位發出書面催告通知,要求其在5個工作日內予以核實並依法支付工傷保險待遇,告知其如在期限內不按時足額支付的,工傷保險基金在按照先行支付後,取得要求其的。(6)個人申請先行支付醫療費用、工傷醫療費用或者工傷保險待遇的,應當提交所有醫療診斷、鑒定等費用的原始票據等。汕頭招聘網
根據上述,在李某不同意放棄部分請求的前提下,單位是支付全部工傷保險待遇,還是部分工傷保險待遇,需取得相關(如,單位支付的書面意見)。對於單位支付的屬於工傷保險基金支付的項目,李某可以依據上述向負責工傷保險的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申請先行支付。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從工傷保險基金中先行支付後,再依法要求用人單位或工傷保險基金向用人單位追償。汕頭招聘網
❸ 工傷保險基金怎麼領取
工傷保險基金是在符合工傷保險的領取條件,才可以領取工傷保險金,工傷保險基金主要用於規定的工傷保險待遇,勞動能力鑒定,工傷預防的宣傳、培訓等費用,以及法律、法規規定的用於工傷保險的其他費用的支付。
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第十二條工傷保險基金存入社會保障基金財政專戶,用於本條例規定的工傷保險待遇,勞動能力鑒定,工傷預防的宣傳、培訓等費用,以及法律、法規規定的用於工傷保險的其他費用的支付。
工傷預防費用的提取比例、使用和管理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財政、衛生行政、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等部門規定。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將工傷保險基金用於投資運營、興建或者改建辦公場所、發放獎金,或者挪作其他用途。
(3)工傷保險基金資格認證制度擴展閱讀:
《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工傷:
(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
(二)工作時間前後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
(三)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
(四)患職業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間,由於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認定為工傷的其他情形。
❹ 可以按照哪些規定從工傷保險基金領取
《工傷保險條例》
第三十九條職工因工死亡,其近親屬按照下列規定從工傷保險基金領取喪葬補助金、供養親屬撫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補助金:
(一)喪葬補助金為6個月的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
(二)供養親屬撫恤金按照職工本人工資的一定比例發給由因工死亡職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來源、無勞動能力的親屬。標准為:配偶每月40%,其他親屬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兒每人每月在上述標準的基礎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養親屬的撫恤金之和不應高於因工死亡職工生前的工資。供養親屬的具體范圍由國務院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規定
(三)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標准為上一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傷殘職工在停工留薪期內因工傷導致死亡的,其近親屬享受本條第一款規定的待遇。
一級至四級傷殘職工在停工留薪期滿後死亡的,其近親屬可以享受本條第一款第(一)項、第(二)項規定的待遇。
❺ 工傷保險條例中工傷保險基金條例有哪些
工傷保險條例網頁鏈接
第二章 工傷保險基金
第七條工傷保險基金由用人單位繳納的工傷保險費、工傷保險基金的利息和依法納入工傷保險基金的其他資金構成。
第八條工傷保險費根據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原則,確定費率。
國家根據不同行業的工傷風險程度確定行業的差別費率,並根據工傷保險費使用、工傷發生率等情況在每個行業內確定若干費率檔次。行業差別費率及行業內費率檔次由國務院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制定,報國務院批准後公布施行。
統籌地區經辦機構根據用人單位工傷保險費使用、工傷發生率等情況,適用所屬行業內相應的費率檔次確定單位繳費費率。
第九條國務院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應當定期了解全國各統籌地區工傷保險基金收支情況,及時提出調整行業差別費率及行業內費率檔次的方案,報國務院批准後公布施行。
第十條用人單位應當按時繳納工傷保險費。職工個人不繳納工傷保險費。
用人單位繳納工傷保險費的數額為本單位職工工資總額乘以單位繳費費率之積。
對難以按照工資總額繳納工傷保險費的行業,其繳納工傷保險費的具體方式,由國務院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規定。
第十一條工傷保險基金逐步實行省級統籌。
跨地區、生產流動性較大的行業,可以採取相對集中的方式異地參加統籌地區的工傷保險。具體辦法由國務院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會同有關行業的主管部門制定。
第十二條工傷保險基金存入社會保障基金財政專戶,用於本條例規定的工傷保險待遇,勞動能力鑒定,工傷預防的宣傳、培訓等費用,以及法律、法規規定的用於工傷保險的其他費用的支付。
工傷預防費用的提取比例、使用和管理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財政、衛生行政、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等部門規定。
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將工傷保險基金用於投資運營、興建或者改建辦公場所、發放獎金,或者挪作其他用途。
第十三條工傷保險基金應當留有一定比例的儲備金,用於統籌地區重大事故的工傷保險待遇支付;儲備金不足支付的,由統籌地區的人民政府墊付。儲備金占基金總額的具體比例和儲備金的使用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❻ 領取工傷保險定期待遇現場認證什麼意思
進行現場生存驗證。
領取工傷保險定期待遇的人員,是指一至四級傷殘的工傷職工以及因工死亡職工供養親屬,按照現行法律法規規定,應當每年一度進行生存驗證,確定是否依然具有領取資格。具體的認證方法,與退休職工領取基本養老金資格認證發放雷同,並一般一同辦理。
現場認證是指按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規定的時間和地點,由本人到場參加驗證;本人行動不變的,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工作人員上門或者遠程視頻認證。
廣州市社會保險基金管理中心
《關於開展2016年廣州市社會保險待遇領取資格驗證工作的通知》
各相關單位、參保人:
根據《廣州市離退休人員領取基本養老金資格核查暫行管理辦法》(穗勞社綜〔2003〕6號)、廣州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廣州市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實施辦法》的通知(穗府辦〔2014〕66號),以及《廣東省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九條的有關規定,現開展本年度我市社會保險待遇資格驗證工作。具體通知如下:
一、驗證時間
即日起至2016年6月24日。
二、驗證對象
領取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待遇人員。
2.領取農轉居人員基本養老保險、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及其他基本養老保險待遇人員。3.1—4級工殘人員及工亡人員供養親屬。
三、驗證方式
現場辦理
本人攜帶有效身份證件原件到對應社保經辦機構辦理,其中屬退管人員到退管部門辦理。證件具體包括居民身份證、社會保障(市民)卡、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台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護照等。
2.異地認證辦理
屬於領取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待遇、且在廣東省內居住的人員,可提供身份證明到居住地的社會保險機構網點或省社保局授權辦理驗證業務的郵政儲蓄銀行網點辦理驗證手續。在澳門特別行政區居住的人員,可在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社會保障基金、澳門工會聯合會、澳門民政總署及各區民政署辦理驗證手續。
3.委託辦理
如屬外地定居人員,可委託他人辦理。提供委託人有效身份證明復印件、受託人有效身份證明原件,以及委託人生存證明原件。其中,生存證明具體格式如下:
①省內外定居的:提供當地公安部門出具的生存證明原件或當地社保部門加蓋公章的《廣州市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領取資格認證表》。
②國外定居的:提供我國駐該國大使館或領使館證明;未與我國建立外交關系的提供居住國所在地公證機關證明。
③香港地區定居的:提供「香港民政總署」或「香港工會聯合會」的證明。
④澳門地區定居的:提供「澳門民政總署」或「澳門工會聯合會」的證明,或由「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社會保障基金」蓋章確認的《澳門居住人員在生證明協查表》。
⑤台灣地區定居的:提供當地公證機關證明。
⑥從國外或港、澳、台等地區回國探親的離退休人員,提供相應的定居證明與入境證明,如《境外人員臨時住宿登記表》。
4.單位辦理
提供單位經辦人身份證原件、已驗證的人員名單以及驗證人員的戶口薄復印件,到所屬社保經辦機構辦理驗證手續。其中,屬工殘人員及工亡人員供養親屬的,只需提供生存證明原件,格式要求同上。
四、注意事項
逾期未辦者,將從本年度7月起停發待遇,待重新辦理驗證手續後再予以恢復。
2.按月領取社會保險待遇的人員死亡當月內,單位或其直系親屬(法定繼承人)應及時辦理死亡待遇。如逾期未辦的,死亡後所多發待遇須足額收回。情節嚴重,或涉及金額巨大的,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3.設立舉報獎勵,如發現他人冒領基本養老金的,舉報一經查實,可給予舉報人獎勵。舉報咨詢電話:12345。
2016年4月1日
❼ 安徽省工傷保險基金先行支付制度怎麼申請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四十一條規定:「職工所在用人單位未依法繳納工傷保險費,發生工傷事故的,由用人單位支付工傷保險待遇。用人單位不支付的,從工傷保險基金中先行支付。從工傷保險基金中先行支付的工傷保險待遇應當由用人單位償還。用人單位不償還的,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可以依照本法第六十三條的規定追償。」
職工所在地用人單位未依法繳納工傷保險費,發生工傷事故的,職工被認定工傷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可以持工傷認定決定書和有關材料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書面申請先行支付保險待遇:
(1)用人單位被依法吊銷營業執照或者撤銷登記、備案的;
(2)用人單位拒絕支付全部或者部分費用的;
(3)依法經仲裁、訴訟後仍不能獲得工傷保險待遇,法院出具中止執行文書的;
(4)職工認為用人單位不支付的其他情形。
工傷保險基金在按照規定先行支付後,可以向用人單位追償。
❽ 什麼條件可以申請工傷保險基金先行支付
社會保險法確立了工傷保險基金先行支付制度,《社會保險基金先行支付暫行辦法》細化了先行支付的具體細節。從先行支付所需提交的材料來看,無論是第三人侵權導致的工傷,還是普通的工傷,都需要提交工傷認定決定書和第三人或用人單位不能賠償或拒不賠償的相關材料,也就是說,工傷保險基金先行支付必須在工傷認定之後,所以,發生工傷後,職工要及時收集整理自己的勞動關系證明和早日開出診斷證明,去申請工傷認定,為工傷保險基金支付創造條件。
用人單位沒有參加工傷保險的,第一、職工可以申請勞動仲裁、訴訟,向用人單位索賠;第二、可以要求工傷保險基金先行支付,由工傷保險基金向用人單位追償。但工傷保險基金先行支付的也只是工傷保險待遇中應當由其支付的項目,如工傷醫療費、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及工傷死亡待遇等,並不包括停工留薪期工資、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等。這樣,職工享受工傷保險待遇,就多了一條支付途徑,而用人單位面臨的不僅是工傷職工的索賠,更有可能面臨工傷保險基金利用行政手段強行劃撥,查封、拍賣單位的財產。
在一定意義上講,侵害勞動者權益的行為,絕大多數是勞動行政部門監管力度不夠導致的,如:用人單位不簽訂勞動合同、不參加社會保險、欠薪等。從勞動爭議的案由來看,80%以上的勞動爭議為討薪和工傷糾紛,從形成糾紛的原因來看,只要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能夠盡職盡責規范用人單位的用工行為,這種糾紛不僅會大幅減少,更能快速處理。所以,用行政手段處理勞動糾紛,筆者一直認為是處理此類問題比較好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