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以前也很抵觸保險公司,天天看到的是保險公司的招聘。
但現在我也在中國人壽工作,不過還是個新人,保險公司的工作壓力很大,每個季度都有業績要求,但這個地方也非常能鍛煉人。在這里如果可以堅持工作3年,那我們的能力會比同齡人高出好多。雖然我還不知道我能不能堅持著,但也努力著,一定要成功。
一般大的保險公司沒有必要騙人進去,該是什麼就是什麼,是怎麼樣就怎麼樣,不過據我了解在保險公司除了內勤的都是有業務要求的,各個級別的要求不同。其實就算你不喜歡也可以隨便去面試下,當是嘗試也可以。了解了解嘛 嘿嘿 最後祝順利哦
⑵ 平安保險公司招聘管理人員
替你總結了保險公司的伎倆:
長期大量在招聘網站,報紙,車載屏幕,甚至路邊電線桿上做廣告;
到處搜集你的聯系方式,找到了挨個給你打電話,或者直接發簡訊通知面試;
不敢報上真名實姓,自稱xx金融公司,xx投資公司,xx股份公司,xx集團,500強,用拼音(比如PA==平安,TAIKANG==TK==泰康人壽),或者英文縮寫(比如AIA,PICC,PRU)等等等等來隱姓埋名;
不敢實話實說「我們就是要招業務員去賣保險」,
自稱招聘文員、助理、兼職、內勤、售後、財務、行政、人事、主管、經理(汗)、司機(汗)、營銷精英、招聘專員、保障專員、輔導專員、客戶經理、數據錄入、理財顧問(汗)、儲備幹部、管理培訓生、職業經理人(汗)、小區收費員(汗)、養老金發放員(汗),等等等等。
門檻很低,學歷不限經驗不限,歡迎應屆畢業生。
只要你是個能喘氣的活人,對方都要。
不管你怎麼去應聘,都叫你LASS測試,叫你交錢,叫你培訓,叫你考證。
目的只有一個,變著花樣拉你去當那種成天到處推銷保險,自己卻:
1,沒有底薪(責任底薪,你要賣出多少業績才能拿到底薪),
2,沒有勞動合同(簽訂代理合同,不屬於勞動法保護的范疇,勞動部門也管不了),
3,沒有福利(底薪都沒有,談什麼福利),
4,沒有社保(不是勞動關系,沒有社保,對方會向你兜售商業保險讓你出錢買),
5,不是保險公司正式員工(一個營業部,一個主任或者經理都能打著保險公司的旗號招人)。
每天的交通費電話費拉客戶搞活動的費用都要自己出,
賣出保險給你高額提成,賣不出去一分錢不會發給你的保險代理人。
⑶ 安邦保險被接管,你的保單是否安全
首先,安邦被接管之後,結果應該也差不多,保險保障基金會出人出錢幫忙打理,「在安邦保險接管期滿,如果公司經營基本穩定、相關資產處置基本完成、主要戰略股東完成注資,接管工作組向保監會報送評估報告,經批准後可以結束接管。」
再次,萬一安邦破產了,怎麼辦?保險公司破產的幾率非常非常小,在中國還從來沒有發生過。保險牌照的稀缺性,決定了一定會有資本願意接盤,所以這方面大可放心。
⑷ 保險高管前幾天考過了,保監局卻通知要罰五萬,說是前幾次沒考過的錢,覺得太多了,而且想問問大家,這個
沒有這樣的說法
⑸ 為什麼別人是高管,而你只是員工
作者丨Spenser
除了職場資歷和行業經驗外,還有哪些因素拉開了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本文作者創業多年,他觀察到很多普通員工與一流員工在思維、行為模式上的差別,推薦你認真閱讀,審視自己。
今年自己公司的業務規模到達了一個新的平台,對於我來說,找到優質的合夥人,招聘優秀的員工,成了當下最重要的事。
最近面試了不少職場人和剛畢業的研究生,也和不少企業高管聊過天,漸漸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
我發現,同樣一個項目,或一個任務,高管和普通員工的思維方式和做事方法,是不一樣的。人與人的職場素養,真是天差地別。
不禁感慨,為什麼有些人只能當員工,另一些人卻能成為高管,除了職場資歷和行業經驗外,人的職場前途,根據行為模式,幾乎已經註定了。
我總結了兩點明顯的差別,和大家分享。
這當然並不局限於高管和員工的定義,有些員工雖然目前還不是高管,但是職場素質非常好,未來肯定大有作為。
所以更寬泛的說,應該是普通員工和一流職場人的差別。
01
一流人才的自尊心
不需要呵護
最近在和vipabc的公關副總Ruby談長期合作的事情,見了幾次面。我發現她,一頭短發,踩著高挑的細高跟鞋,妝容精緻,永遠都是一副乾脆利索的職業形象,說話語速快,邏輯清晰,不管是電話談事還是面對面談,一直都保持著專業的職場水準,不犯錯,不犯渾,不失手。
私下吃飯,我問她每天操心這么多事情,怎麼還能保持這么好的職場狀態。她笑笑,回了一句:專業是我們的底線啊。
然後又擺出一副高管的姿態——「要麼專業,要麼滾。」
所以千萬別小看職場狀態,人在職場,你的精神舉止,不僅代表你的職場素養,體現公司形象,在某種程度上甚至能影響你的前途發展。
職場上,「脫敏」很重要。
我其中一個助理Fancy,讓我比較欣賞的一點就是,她能把工作和個人情緒做很好的隔離。因為職場更多是講利益而非聊情感的地方,不管是老闆還是員工,大家的時間都很寶貴,不應該消耗在無謂的情緒上。
我這個助理,有時候工作沒有達到我的要求,我就會批評她,甚至有時候言辭還很激烈,但她不管是承認錯誤,還是對我解釋,都能心平氣和收起情緒,不帶臉色。
這樣做的好處在於,我跟她講事情的時候,能把想說的話不帶任何包袱地表達完全,極大地提高了溝通效率。
甚至有時候我自己也覺得有些過了,事後問她說你沒事吧,她就理清思路跟我分析我哪些說的是對的,哪些說的可能不對。「我雖然不明白你為什麼這么安排,但是我相信你有你的道理。放心,我理解的。」
若是普通員工,可能的反應是,天吶,老闆怎麼可以這么偏心!老闆怎麼能這么說我!憑什麼呀,嗚嗚嗚??
一流人才的自尊心,不需要呵護,他們有自己穩定的自信,同時知道如何從批評中改進和提升。
這樣的下屬,加薪晉升,遲早的事。
從老闆的角度來說,花錢聘請你來是做事的,幫他賺錢,或節約他時間。對下屬的態度一般都是對事不對人。今天罵了你,明天還要花時間哄你,照顧你的情緒,那是巨大的時間浪費。
要知道,職場的江湖,就像一場戰役,大家卯足了勁一起做事,艱難占據市場份額,團隊士氣很重要。
結果你一個人在那裡發情緒,不僅降低了自己的工作效率,還影響整個團隊的精神,影響其他人的工作熱情。這不僅會遭其他同事反感,老闆更是絕對不能容忍。
玻璃心的人,在家搞搞文藝創作浪漫是可以的,真的不適合出來混。
萬箭穿心,習慣就好。
早些年有個流行的詞叫「New Yorker(紐約客)」,指那些外表貌似冷酷但內心溫暖的人。但它不是教我們你要做一個冷漠的人,而是在職場上,做事情要聚焦事件核心,不要被自己的情緒干擾。
總有人說在職場上幾年了都沒有起色,也很努力但就是不晉升,那麼你不妨問問自己:做事的時候情緒嚴不嚴重?犯錯的時候頭腦清不清晰?該談利益的時候談感情,你不掉鏈子誰掉鏈子呢。
你的玻璃心,還是留著下班後再用吧。
02
更深層的執行力
才是我們的通行證
青山資本副總裁李倩有一次跟我分享,她說一個人的「思考力」很重要,很多人做事情,做事前思考不夠,做事後又猶猶豫豫。
思考力決定行動力,思考力不夠,導致要麼沒行動,要麼行動拖沓,總是一次次錯過風口,對著別人的成績流口水後悔。
大家知道這兩年,由於人民幣貶值,香港的美元保險產品在大陸高凈值人士中特別受歡迎。很多在香港念完研究生的職場新人和一些其它行業的職場人士,甚至企業高管,都考了牌照,加入了這場海外資產配置的行業風口。
我們公司今年也招募了不少這樣的人,我給他們做培訓的時候,明顯感覺到普通職場人和高管們做事風格的不同。
一般人經常會猶豫徘徊,這個行業我能不能做好呀?萬一這個風口過去了怎麼辦呀?萬一考試考不過怎麼辦呀,要不多點時間復習吧。
而高管們基本上都是想清楚之後就會立刻投入,安排好詳盡的日程表,什麼時候復習,什麼時候考試,什麼時候入職,什麼時候培訓等等,各個環節都非常緊湊。
一般人帶著材料來會議室,讓我們培訓流程,而高管們會事先看好要講解的內容,做出筆記,我們現場答疑就好了。
隨後導致的現象是,有些入行早的人還沒生意,而另一些入行晚的高管們,已經開始簽單了。
我秘書跟我說,有這樣的高管團隊真是一個頂五個,能力強,而且還不操心。我笑笑說,要不然為什麼他們能做到高管呢,職場素質擺在那呢。
職場上做事,我的態度是:你先用力想明白,要麼做要麼不做,果斷點。最忌諱的就是想投入又怕損失,這樣註定辦不成事還浪費時間。
要知道,市場上,你All in都不一定能成功,更何況三心二意呢。
再舉個例子,朋友介紹了一家在香港做海外課程游學的機構,團隊幾乎都是名校背景,創始人Linda布朗畢業,希望能認識我一起做海外留學游學的項目。
那天在中環置地廣場的咖啡館聊了會,互相覺得調性不錯,然後她邀請我一月底去美西體驗這個為期兩周的項目。我說了一些關於這個項目的想法和建議,說你們出個方案吧。
兩天後,我收到了項目方案的文案,說實話,效率很高,有驚喜感,方案很符合我的調性。我問朋友他們是怎麼做出來的,朋友說,Linda團隊回去特地分析了我的文章風格,還專門看了我的書,所以做出了這個符合我公眾號平台調性的文案。
市場上我們見了太多所謂項目合作和資源對接的人,聊是聊得挺好,合作方案卻遲遲拿不出來,於是最後就淪為了「沒有解決方案的頭腦風暴」,浪費彼此心力。
有些方案拿出來了,也是明顯感覺功課沒做好,誠意不夠。像Linda團隊這種讓人省心又專業的,市場上真的不多。
我們且拋開眼光、格局、膽魄這些比較高階的素質。就單純從職場入門素養來說,很多人都是不合格的。
所以,自尊心重要嗎?重要。但職場上的批評只為激勵,不是踐踏。執行力嫌多嗎?不嫌多。每一個高價員工背後都對應著你想像不到的價值創造。
無論你是大學生還是職場小白,無論你已經磨槍幾年還是早已油滑老道。反觀每個行業的中流砥柱,他們無不具有這兩個基本通用素質,而後才有創造力和行業知識量等等其他技能發揮的空間。
抓緊時間提升自己的職場素養,爭取等下次再看到類似文章的時候,你已經走在高管前面。
最新好文推薦:
《讓領導最認可的工作方式是什麼?不解釋,請看圖》
《老闆選人,不說廢話,只看這5點!》
《工作7年的老員工離職了,留下了這幾句話,值得深思!》
《領導力的真諦,就這2句話!》
掌握實效工具,讓管理卓有成效
聚焦實際問題,讓知識創造價值
踐行學習改進,讓績效快速提升
培養中堅力量,讓企業持續發展
⑹ 保險代理 高管面談
因為溝通是我們成功的真正關鍵之一。」而在現實的企業實踐中,我們發現上下級之間有效的溝通少之又少,離職面談形同虛設,溝通面談並未發揮效應。因此,我認為企業內部高管越級溝通、面談制度是非常有必要開展的。並且筆者個人也總結了幾點在這方面的思考與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對大家的人力資源管理有所啟發。放下「身段」才能聽見真話溝通的身份不對等,上級很容易產生「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心態對下屬的意見不削一顧,產生膨脹心裡,甚至自戀心態,只以身份地位論事。即便是參與了越級面談,也多半是把員工叫到自己威嚴的辦公室內進行。高管西裝筆挺地坐在老闆椅上,殊不知,從對方得知要與你面談交流時,對方已經神經緊張,忐忑不安。那麼,你能指望對方在一個匯報工作的環境下還能向你表露衷腸?那如果講出來的話都是假話,這溝通面談的意義又何在呢?作為高管應主動到員工的工作崗位上找對方約時間,把地點安排在機台旁、會議室、休息室、食堂、路邊草地旁,以聊天的形式輕松地展開溝通,多用請教、與你分享之類的話。這樣對方才能感受到平等,從而也更情願向你講真話了!多傾聽,遵循二八法則高管是企業中的大明星,他們中的大部分人習慣了被聚光燈籠罩。由於多年社會閱歷及管理經驗的積累使得他們個個都是演說能手。在面談時,如果高管控制不好節奏,就很容易把面談的機會當成是個人演講時間,最終的訪談可能就演變成領導的一場show,勢必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學會傾聽是一種高尚的職業素養。孔夫子言:「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就溝通某個議題來看,站在不同角度、不同站位,不同的人必然有值得肯定或借鑒的思維方式,不要拒人於千里之外,更不可藐視任何人。我認為二八法則也適用這里,80%的時間由對方說話,高管講話的時間只佔20%.此外,高管盡量讓自己說話的時間有意義,也就是盡量用說話的時間來問問題、作補充或是贊美。適時扮演「神父」和「洗腦工」的角色「神父」是天主子民的領袖,天主教徒在遇到困難或困惑時,都會向神父傾訴祈禱,並且神父也會在精神上、方法上給予教徒指導。當員工向你吐露不順,此時,高管還得扮演好「神父」的這個角色。(關鍵崗位人員沒有感覺到公司的重視、老員工失去了激情與鬥志、新員工則由於在陌生的環境下得不到別人的關注而迷茫。)這時,如果沒有一位「神父級」的人物去傾聽、指導幫助員工吹雲散霧,日久天長,部分人才會流失或失去戰鬥力。另外,由於高管團隊是企業文化的締造者或推動者,你們能夠深刻領悟文化背後的哲學邏輯。那麼這次面談交流就是傳導文化理念的絕好時期。因此你們還得充當好「洗腦工」的角色,為組織的共同價值觀做一把貢獻!訪談後及時反饋很重要越級面談有助於對人的全方位評價,避免了人事或直線主管一言堂現象。因此在面談時,要認真地做好面談記錄,把你的評價和員工的建議清晰地記錄下來,及時反饋給用人部門,這樣既有利於評價個人,也有利於管理、流程的查漏補缺,從而最終打造健康的企業管理運營機制。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⑺ 求助大家,保險人事招聘騙人嗎
我在保險公司做了5年了,你遇到的這種情況一定是被騙了,200元考試保險上崗證就是保險代理人證,只有業務員才需要這個證,然後他所謂試用期3個月其實就是保險業務員的試用期,到時候就好跟你說這是責任底薪,你不做業務不招人就不給你錢,你招的也是業務員,所謂轉正的2600和5險那隻是一套說辭,3個月過後就會以各種理由讓你繼續做業務,如果你真的不幹他也就放你走了,這是保險公司慣用招業務員手段,讓你先上賊船,上去後一般都下不來了.
⑻ 想要成為保險行業高管需要什麼條件
一般本科就夠了吧
你要做出業績證明自己!
你要帶領出優秀的團隊來!
你本身就非常優秀!
⑼ 中國保險公司哪家最好,最有實力
(2)看增值服務
除了基本服務,還有一些增值服務, 比如重疾綠通服務,轉診、專家預約等等也是很好的加分項。
尤其是重疾綠通服務,保險公司可以幫我們第一時間安排指定的醫院、指定的專家就診。如果不幸罹患重疾,不用再擔心錯過好的治療機會與優秀的醫生,這對於遭受病痛打擊的投保人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之舉。
不過,我們也要分清輕重,重疾綠通這些都是加分項,並不是必要項哦~~如果一家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不足、獲賠率低,就算它家能給我們五星級的待遇,也並非是我們想要的「良品」。
挑選保險時,大部分情況下都不用考慮保險公司的大小。
當我們買醫療險時,我們還是建議大家優先選擇保費規模大、經營穩定的公司。
主要是因為醫療險很多是一年期產品,存在停售風險。
如果保險公司經營不夠穩定,醫療險產品停售的可能性相對高一點。萬一停售了,我們就只能去買其他的醫療險了,那時候可能會因為健康告知等問題,節外生枝,導致買不了保險。
⑽ 現在安邦保險經營狀況如何
安邦已經不存在了,現在叫大家保險。
大家保險集團於2019年6月25日成立,依法受讓安邦人壽、安邦養老和安邦資管股權,以及安邦財險的部分保險業務、資產和負債。
此後,安邦人壽、安邦養老、安邦資管等相繼更名為大家人壽、大家養老、大家資管,但當時大家保險集團並沒有將安邦財險更名。
2019年8月28日,大家保險集團官宣,設立大家財險,依法受讓安邦財險的部分保險業務、資產和負債。10月末,銀保監會批准了大家財險36家省級分公司開業及相關高級管理人員的任職資格。
大家財險開業的同時,36家省級分公司全部開業。開業之後,無需一家一家分公司申請設立,就能在全國范圍內開展業務。
(10)大家保險高管人員擴展閱讀
有保險業人士分析,與國內保險公司一般社會認知度不高不同,安邦的招牌已經不止處於保險業的認知范圍內,其「大名」已經被一般社會民眾乃至海外市場所知。不過,從不知名到名聲大噪再到快速隕落,安邦承載的激進偏負內涵多過正向其他,番號其實不宜再用。
可以預期,從安邦到大家,從負能量過多者到煥然一新的正能量品牌,磨合、整合、轉化過程會比較漫長。但是也要求一開始就要對「大家保險」做好定位,包括公司願景、風格、戰略,還要明確准備給公眾提供什麼樣的產品和服務內容。也就是說,從上面的頂層設計到下面的落地路徑,都待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