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看待銀行理財業務創新和未來發展趨勢
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我國銀行理財業務規模快速增長,迅速成為國內財富管理業務中的中流砥柱,也充當著商業銀行轉型的急先鋒。但是,隨著社會融資結構的深刻變化、利率市場化的持續推進、大資管時代的到來,銀行理財業務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商業銀行將如何進一步激發銀行理財的活力,未來銀行理財業務的創新方向又在哪裡?
由於銀行理財產品主要承擔穩定存款、騰挪信貸額度的角色,再加上分業經營格局和剛性兌付的約束,各家商業銀行理財產品難有差異化的動力,理財產品同質化現象非常明顯。從產品類型看,銀行理財主流模式還主要是類存款型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期限、風險特徵描述都高度相同;在類基金產品和結構化產品方面,國內各家銀行也基本上是大同小異。從資產配置看,投資品種主要集中在債券、信貸資產等,甚至連規避監管的路徑也都高度一致。
理財業務高度同質化,必然引發激烈的價格戰,目前國內銀行理財市場上的硝煙四起便是明證。造成理財模式高度雷同的本質原因是,國內理財市場發展的時間較短,技術含量不高,理財產品主要集中於類存款型固定收益類理財,運作模式容易復制。
從2012年央行非對稱降息,以及央行多次的政策表態來看,利率市場化已是離弦之箭,存貸款利率的完全放開已漸行漸近。一旦存貸利率徹底市場化,銀行理財業務反過來就面臨存貸款的更直接沖擊,不得不改弦易轍,向結構化、基金會和證券化方向轉型。
此外,自2012年5月份以來,資產管理行業迎來了一輪監管放鬆、業務創新的浪潮。非銀行金融機構在權益類和另類投資領域處於優勢地位,隨著股票市場的發展成熟和依託其上的衍生工具層出不窮,這些產品在收益方面較目前的銀行理財產品競爭力更強,勢必對商業銀行理財業務形成巨大沖擊。
所謂「核心」,就是指銀行要緊緊圍繞「固定收益」核心業務領域,開展理財業務。在固定收益領域,國內市場有兩個大的發展方向,一是債券市場擴容,二是資產證券化。在債券市場,銀行具有傳統優勢,無論是在一級市場上發行債券,還是在二級市場上交易債券,銀行都是最具市場影響力的參與主體。對於資產證券化,商業銀行在貸款提供、資產支持債券發行、會計清算、資產支持債券交易等方面都是最廣泛的參與主體,同時,銀行還具有信貸資產風險管理方面的豐富經驗。這一切均為銀行發展固定收益類的理財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鑒於資產證券化業務復雜、涉及面廣、風險點多等特點,易於監管、可緊可松、具有「試驗田」性質的銀行理財產品無疑是一個很好的創新載體。目前商業銀行推出了一些「類證券化」的理財產品,其主要體現為銀信、銀證等通道類業務,未來將逐步向真正的資產證券化產品進行轉變,體現為風險的結構分層、現金流的結構重組等多種形式。
『貳』 我行理財產品的轉型趨勢不包括哪個特點
人理財業務包括基金、理財、保險、貴金屬等業務,理應作為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以下簡稱「郵儲銀行」)立足市場、明確定位、轉型發展的重要業務之一,
『叄』 商業銀行理財產品有什麼發展趨勢
我國各大銀行近些年在業務能力的創新上大下力度,銀行理財業務已成為銀行業發展的新熱點,跨行業、跨市場的理財產品日益豐富,市場競爭日趨激烈。
一、我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發展現狀
目前我國銀行推出的理財產品不僅數量眾多,而且產品種類繁雜。以下是近年銀行理財產品的數據信息如下:
(1)投資期限可分為短期產品和中長期產品。其中,短期產品一般指期限為六月以上一年內的產品,中長期產品是指期限則是一年以上的產品。
(2)發行規模有國家控股銀行和上市股份制銀行發行。自2004年銀行理財產品問世以來,每年都在以幾何速度增長。但是銀行理財產品真正引人注意是在2009年。來自於普益財富的數據顯示,2009年至今,產品發行總量超過近一萬只,而2008年全年產品發行數量就為六千多隻。
(3)發行能力上,中行、交通、民生則名列前茅。
(4)銀行存款一方面面臨來自外部非銀行金融機構的激烈競爭,另一方面又受制於內部體系嚴格的存貸比監管,導致商業銀行主要通過大量發行理財產品進行存款競爭。因此,近年來各家商業銀行紛紛加大了對理財產品的發行和推廣力度。
二、未來發展趨勢
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不斷擴大,蔓延形成全球性金融危機,實體經濟也遭受侵害。全球證券市場大幅下挫,外匯市場劇烈震盪,商品市場同樣未能倖免,經濟增長放緩或出現衰退,各國為拯救金融體系和刺激經濟增長紛紛出台政策措施。
1、多樣化投資;我國大多數的理財產品都是採用信貸理財,雖然流動性比較差,但收益還是比較穩定的,深受投資者的喜愛,零八年以來隨著股票、基金、債券等收益的減少,再加上美國金融危機影響,股票和證券也慢慢進入了低谷。
2、個性化投資;美國的次貸危機給各個理財產品都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和風險,投資者也就慢慢走向了更加安全穩定的投資產品,收益固定風險小,銀行對市場分析又是格外的細心,在產品設計階段更重要的是把控制風險放在首位。
3、規模化投資;從收益上看,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眾多,這一切都是由於先前的產品基數低,隨著技術的不斷增加,以及相關業務的成熟,銀行將更多地去關注理財產品的質量以及規模的良性發展,而非一味副收益產品數量。
4、結構復雜化投資;同業理財產品的逐步拓展,將原有外資機構和中資商業銀行之間的「銀銀」合作模式映射到國內大型銀行和中小銀行之間的同業理財模式,投資組合保險策略的逐步嘗試,產品的穩健與否並不在於是否參與了高風險資產的投資,而是在於投資組合的合理配置,另類投資的逐步興起,藝術品和飲品(酒與茶)已逐步進入銀行理財產品市場的投資視野,未來的低碳概念、不動產和自然資源的投資將會成為下一個熱點。
『肆』 銀行理財如何走好轉型之路
未來銀行理財主要應從四個方面轉型,:
一是投研轉型。充分發揮商業銀行對宏觀經濟、各類政策的研究優勢,提升以大類資產配置為核心的投研能力,構建以研究為基礎、多個專業投資團隊並行的「宏觀+中觀+微觀」全方位投研聯動體系,加強對國家重點領域和重大工程建設、科技創新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研究。
二是風控轉型。堅持前中後台分離,優化調整部門的組織架構,重塑資產管理業務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建立獨立的資產管理業務風險管理中台,強化獨立風控中台的機製作用,築牢理財投資業務風險管理的投資事前、事中和事後三道防線。
三是產品轉型。要打造凈值型產品體系,使之順應監管、業內領先、客戶滿意、收益穩定、具備工行特色。要把「類基金」產品作為長期轉型目標,部署固收類、混合類和權益類、商品及衍生品類四大產品線,樹立行業轉型標桿。
四是銷售轉型。以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為導向,重塑理財產品銷售體系以適應凈值化轉型要求。同時加快合格投資者培育,夯實客戶基礎,堅持將合適的產品銷售給合適的投資者,多層次做好市場與投資者的引導和教育工作。
『伍』 對金融理財發展趨勢的幾點探討
資管新規落地已「滿月」
今年4月末,備受關注的資管新規正式發布,為百萬億元體量的資管行業開啟了一個全新的時代。如今,資管新規落地已「滿月」,在資管行業中舉足輕重的銀行理財市場也拉開了商業模式轉換和行業格局重塑的大幕。
在打破剛性兌付、轉型凈值化的要求下,銀行理財產品市場正發生不小的變化:一方面,保本理財和3個月以內的短期銀行理財產品佔比逐漸減少;另一方面,則是凈值型理財產品發行速度加快,促進了表外公募理財產品加速向凈值化轉型。
短期理財產品佔比明顯下降
資管新規落地一個月後,銀行理財已經出現了發行數量持續下降、保本型產品預期收益率下降、非保本型預期收益率上升的顯著變化。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銀行理財產品行業運營模式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5月份460家銀行共發行了9861款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銀行數比上期減少26家,產品發行量增加249款減少1329款。從銀行理財產品類型來看,5月份新發行保證收益類理財產品1002款,佔比較4月份下降0.36%;保本浮動類理財產品2549款,佔比較4月份下降1.94%;非保本浮動收益類理財產品7914款,佔比較4月份增長1.62%。而凈值型理財產品發行136款,環比增長72.15%,佔比為1.12%。
從理財產品的發行期限來看,在資管新規影響下,5月份3個月以內的短期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佔比明顯下降。監測數據顯示,5月份發行的理財產品中,3個月以內(含)理財產品佔比為24.44%,環比下降4.87個百分點。同時,3至6個月、6至12個月(含12個月)理財產品分別較4月份環比上升3.28和1.96個百分點;大於1年期的理財產品佔比較4月環比下降0.36個百分點。
資管限制下,外公募理財產品加速向凈值化轉型
鑒於監管要求,未來3個月以內期限的短期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將逐步減少,但銀行也會考慮投資者的投資習慣,因此3至12個月的中長期理財產品數量佔比將上升。2018年,在資管新規的限制下,預計未來的銀行理財平均期限仍不會低於半年。
現階段銀行理財客戶風險偏好低、對凈值型產品接受程度低,快速打破剛性兌付,將導致客戶大量贖回理財產品,造成理財資產無產品承接的局面,很可能觸發流動性風險。
此次發布的新規中,明確商業銀行不得設立時點性存款規模考評指標,意味著銀行「沖時點」壓力將得到緩解,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集中於月末、收益率翹尾現象或將改善。
整體來看,新規對存款偏離度指標的考核要求較之前有所放鬆,特別是刪除了禁止高息攬儲的規定,可能是為後期表內存款利率市場化做鋪墊。中長期來看,『表內存款利率市場化+大額存單工具』代替保本理財和具有『剛兌』性質的預期收益型產品,將促進表外公募理財產品加速向凈值化轉型。
委外資產掌控力不足問題凸顯
控制資管產品杠桿水平是資管新規的一大要點。資管新規落地後,銀行理財市場的另一個變化就是狂飆近3年的銀行委外業務幾近停擺。
本輪監管打擊的是亂加杠桿和資金空轉,但規范化、高質量的委外是有助於委託方和受託方「雙贏」的。管理層針對的並不是委外模式本身,而是充當高杠桿和高風險「幫凶」的這類委外模式。未來,高質量、規范化的委外將迎來更加良好的市場發展空間,而作為高杠桿和高風險「幫凶」的委外模式將在監管高壓下逐漸銷聲匿跡。
對於主動管理能力過弱,或無主動管理能力的商業銀行而言,未來對於委外的需求將進一步增強。普益標准研究員魏驥遙預測稱,但由於業務規模及專業能力等因素,中小銀行對接委外機構時話語權偏弱,對於委外資產掌控力不足的問題或將進一步凸顯。
尤其是在剛性兌付打破的大環境中,對於資產過弱的掌控可能增大產品虧損的可能,進而增大銀行的聲譽風險。因此,在開展委外業務的同時,中小銀行應考慮通過委外系統的建立,增大對於委外資產的監控力度,降低不可控風險的發生。
『陸』 近幾年理財趨勢是什麼
資管新規下銀行理財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凈值化轉型加速
資管新規落地已「滿月」
今年4月末,備受關注的資管新規正式發布,為百萬億元體量的資管行業開啟了一個全新的時代。如今,資管新規落地已「滿月」,在資管行業中舉足輕重的銀行理財市場也拉開了商業模式轉換和行業格局重塑的大幕。
在打破剛性兌付、轉型凈值化的要求下,銀行理財產品市場正發生不小的變化:一方面,保本理財和3個月以內的短期銀行理財產品佔比逐漸減少;另一方面,則是凈值型理財產品發行速度加快,促進了表外公募理財產品加速向凈值化轉型。
短期理財產品佔比明顯下降
資管新規落地一個月後,銀行理財已經出現了發行數量持續下降、保本型產品預期收益率下降、非保本型預期收益率上升的顯著變化。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銀行理財產品行業運營模式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5月份460家銀行共發行了9861款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銀行數比上期減少26家,產品發行量增加249款減少1329款。從銀行理財產品類型來看,5月份新發行保證收益類理財產品1002款,佔比較4月份下降0.36%;保本浮動類理財產品2549款,佔比較4月份下降1.94%;非保本浮動收益類理財產品7914款,佔比較4月份增長1.62%。而凈值型理財產品發行136款,環比增長72.15%,佔比為1.12%。
從理財產品的發行期限來看,在資管新規影響下,5月份3個月以內的短期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佔比明顯下降。監測數據顯示,5月份發行的理財產品中,3個月以內(含)理財產品佔比為24.44%,環比下降4.87個百分點。同時,3至6個月、6至12個月(含12個月)理財產品分別較4月份環比上升3.28和1.96個百分點;大於1年期的理財產品佔比較4月環比下降0.36個百分點。
資管限制下,外公募理財產品加速向凈值化轉型
鑒於監管要求,未來3個月以內期限的短期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將逐步減少,但銀行也會考慮投資者的投資習慣,因此3至12個月的中長期理財產品數量佔比將上升。2018年,在資管新規的限制下,預計未來的銀行理財平均期限仍不會低於半年。
現階段銀行理財客戶風險偏好低、對凈值型產品接受程度低,快速打破剛性兌付,將導致客戶大量贖回理財產品,造成理財資產無產品承接的局面,很可能觸發流動性風險。
此次發布的新規中,明確商業銀行不得設立時點性存款規模考評指標,意味著銀行「沖時點」壓力將得到緩解,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集中於月末、收益率翹尾現象或將改善。
整體來看,新規對存款偏離度指標的考核要求較之前有所放鬆,特別是刪除了禁止高息攬儲的規定,可能是為後期表內存款利率市場化做鋪墊。中長期來看,『表內存款利率市場化+大額存單工具』代替保本理財和具有『剛兌』性質的預期收益型產品,將促進表外公募理財產品加速向凈值化轉型。
委外資產掌控力不足問題凸顯
控制資管產品杠桿水平是資管新規的一大要點。資管新規落地後,銀行理財市場的另一個變化就是狂飆近3年的銀行委外業務幾近停擺。
本輪監管打擊的是亂加杠桿和資金空轉,但規范化、高質量的委外是有助於委託方和受託方「雙贏」的。管理層針對的並不是委外模式本身,而是充當高杠桿和高風險「幫凶」的這類委外模式。未來,高質量、規范化的委外將迎來更加良好的市場發展空間,而作為高杠桿和高風險「幫凶」的委外模式將在監管高壓下逐漸銷聲匿跡。
對於主動管理能力過弱,或無主動管理能力的商業銀行而言,未來對於委外的需求將進一步增強。普益標准研究員魏驥遙預測稱,但由於業務規模及專業能力等因素,中小銀行對接委外機構時話語權偏弱,對於委外資產掌控力不足的問題或將進一步凸顯。
尤其是在剛性兌付打破的大環境中,對於資產過弱的掌控可能增大產品虧損的可能,進而增大銀行的聲譽風險。因此,在開展委外業務的同時,中小銀行應考慮通過委外系統的建立,增大對於委外資產的監控力度,降低不可控風險的發生。
『柒』 銀行理財產品發展趨勢怎麼樣
在互聯網理財沖擊下,銀行理財產品暴露出了諸多問題。首先,過高的門檻,難以滿足中低收入客戶的理財需求;其次,創新性不足,同質化現象嚴重,在客戶市場細分方面不夠;最後,銀行理財產品結構失衡嚴重,剛性兌付問題的普遍性與嚴重性突出。
為了解決目前理財產品業務的問題,前瞻產業研究院《銀行理財產品行業運營模式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提出如下對策:
提高服務質量,分層次細化服務。銀行的工作人員是直接和客戶接觸的,能夠面對面地進行相關咨詢服務,比起手機app來說,安全性得到了很大提升,同時客戶也能享受到貴賓級的待遇,在舒適的環境中解決自身的疑惑。另外,很多客戶不知道理財產品的投資細節,這就需要銀行工作人員耐心和專業的指導,購買不同產品的客戶服務應該分層化。
拓展產品種類,創新用戶模式。銀行要想使得自己的理財產品和別的銀行不同,就應該從產品自身入手,和信託公司、保險公司、私募機構、投資咨詢公司等的合作可以更加細化,開發新的用戶模式。
改變銷售思路,大力開發業務。傳統的銷售方式是電話、簡訊營銷和現場推銷,以及網路的宣傳,其實從用戶的角度講,應該更加個性化和系統化,如果建立一套客戶服務體系,根據收集到的用戶資料和使用數據,定製屬於客戶自己的理財產品。
營造正確的監管引導。監管機構流於形式的東西太多,應該加強監管人員的素質和修養,真正地監督理財產品的去向和收益情況,這也是為了服務未來潛在用戶做鋪墊。
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的出現,使得商業銀行的收入來源更加廣泛,存貸差不是盈利的唯一途徑,其次,商業銀行與證券公司、信託機構等的合作,開發出新的業務模式,能夠依靠其網點規模的優勢來占據較大的市場份額,與保險公司等的協同效應也非常明顯,如果對理財產品能夠更進一步地完善,那麼理財產品市場未來將會呈現欣欣向榮的一番景象。
在互聯網理財沖擊下,銀行理財產品暴露出了諸多問題。首先,過高的門檻,難以滿足中低收入客戶的理財需求;其次,創新性不足,同質化現象嚴重,在客戶市場細分方面不夠;最後,銀行理財產品結構失衡嚴重,剛性兌付問題的普遍性與嚴重性突出。
為了解決目前理財產品業務的問題,前瞻產業研究院《銀行理財產品行業運營模式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提出如下對策:
提高服務質量,分層次細化服務。銀行的工作人員是直接和客戶接觸的,能夠面對面地進行相關咨詢服務,比起手機app來說,安全性得到了很大提升,同時客戶也能享受到貴賓級的待遇,在舒適的環境中解決自身的疑惑。另外,很多客戶不知道理財產品的投資細節,這就需要銀行工作人員耐心和專業的指導,購買不同產品的客戶服務應該分層化。
拓展產品種類,創新用戶模式。銀行要想使得自己的理財產品和別的銀行不同,就應該從產品自身入手,和信託公司、保險公司、私募機構、投資咨詢公司等的合作可以更加細化,開發新的用戶模式。
改變銷售思路,大力開發業務。傳統的銷售方式是電話、簡訊營銷和現場推銷,以及網路的宣傳,其實從用戶的角度講,應該更加個性化和系統化,如果建立一套客戶服務體系,根據收集到的用戶資料和使用數據,定製屬於客戶自己的理財產品。
營造正確的監管引導。監管機構流於形式的東西太多,應該加強監管人員的素質和修養,真正地監督理財產品的去向和收益情況,這也是為了服務未來潛在用戶做鋪墊。
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的出現,使得商業銀行的收入來源更加廣泛,存貸差不是盈利的唯一途徑,其次,商業銀行與證券公司、信託機構等的合作,開發出新的業務模式,能夠依靠其網點規模的優勢來占據較大的市場份額,與保險公司等的協同效應也非常明顯,如果對理財產品能夠更進一步地完善,那麼理財產品市場未來將會呈現欣欣向榮的一番景象。
『捌』 理財產品發展趨勢是不是越來越好
您好,歡迎您關注招行理財產品,目前我行的理財產品在主頁上面有公布出來,打開個人理財頁面,通過「搜索」可以分類您需要的理財產品(如您需要相應的理財規劃建議,還要請您到我行網點或直接聯系您的客戶經理嘗試了解一下。)溫馨提示:購買之前請詳細閱讀產品說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