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2019年壽險公司虧損榜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險公司的盈利來自三個部分:
1.死差益
2.費差益
3.利差益
1.從死差益說起好了。壽險公司計算保費的時候,要參考一張[生命表]。表上內容大致是什麼在20歲死亡的概率是多少呀,在21歲時是多少,在22歲時是多少,在23歲時……一直到99歲左右。(具體表終止日期到多少我不記得了,壽險公司總有個不保的年齡,比如你130歲買個死亡保險,保險公司可能就要哭了)
為什麼其中有[益]呢?
因為一旦他按照生命表概率承保,而實際在那個年齡死亡的人數並沒有那麼多,保險公司就賺了。
比如說,生命表上標明在20歲死亡的概率為10000裡面有634人(原諒我沒有表胡編的數據!),但實際當年投保的每10000人中僅有523人死亡,那麼保險公司顯然不需要支付634人那麼多的保險金,而他收保費的時候卻是按有634人收取的,那麼之間的差額就是保險公司的盈利。
顯然,死差益基本跟天有關,跟人無關,保險公司控制不來,這不是主要盈利手段(萬一今年比較不幸去世的人多不就賠了,所以還有[死差損])
2.費差益沒太多可說的。其實就是公司內部總有些七七八八的費用,就是類似行政費用之類。比如展業費(其實也就是拉客戶)等。保險公司核算保費時候,會把這些費用也加在其中(因為這也是成本)。如果當年費用比預計的少,而又按預計的收取保費,那麼保險公司就有盈利了。反之,如果費用多了,保險公司也虧損,也就是[費差損]。
3.最後重中之重,也就是利差益。
保險公司如果靠死差益(這不能控制),費差益(很難控制)來盈利,很難實現。所以它其實最龐大的力量來自投資賺取利差益。
簡單地說,保險公司的壽險保單是對客戶有一個承諾的利率的,另外保險公司自己將資產投資也會賺取一個利率。如果後者高於前者,那麼保險公司就是盈利,反之,就是虧損。
⑵ 2019保險行業賠付率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1、滿期賠付率是計算保險行業某一經營主體當年盈虧情況的業務參考指標之一,其實際數值適合進行業務達成、市場細分及盈虧風險點分析,但並不代表保險經營主體真實的經營結果。(反應保險經營主體真實經營結果的指標是綜合賠付率)
一般定義:保單年度滿期賠付率=承保年度生效保單項下的已決賠款及未決賠款之和/承保年度保單的滿期保費×100%
2、歷年制賠付率是指統計區間內實際的已決賠款及未決賠款之和與對應的滿期保費之比,反映即時賠償能力及經營業績狀況。歷年制賠付率考慮的是業務的長期品質和影響。一般保險公司拿歷年制賠付率作為衡量一個業務或者一個銷售部門業務品質好壞的重要指標,從「保險主體經營的自然年度趨勢」的角度上說,它比滿期賠付率更有參考價值。但是,它的缺點是,沒有辦法測量今年業務的好壞。因為,歷年制賠付率會受去年甚至更早些業務的品質影響,這一點特別體現在工程險上。因為工程險長期業務比較多。
3、保險公司已發生賠款支出與已賺保費的比率,已發生賠款支出包括賠款支出、分保賠款支出與未決賠款准備金提轉差,並扣除攤回賠款支出與追償款收入。
綜合賠付率=(本年度已決賠款+凈未決賠款准備金提轉差+分保賠款支出-攤回分保賠款-追償款收入)/(當期保費收入-分出保費+分入保費-未到期責任准備金提轉差)*100%
4、IBNR和INBER這2個指標一個叫做「已發生未報案責任准備金」,一個叫做「已發生未充分報案責任准備金」。為了防止財務重大波動和及早作資金准備,就會提取IBNR也就是已發生未報案責任准備金。提取金額以精算和理賠的估計計算為准,IBNER一般就用的比較少,因為客戶報案總往多的報,往往到後來立案金額比實際結算金額大很多,最後攤回一大筆准備金,算作第二年的利潤。
⑶ 2019壽險公司盈利排名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第十名美國友邦保險有限公司
作為唯一一家獲准在中國經營保險業務的外資獨資壽險公司,友邦的競爭力主要來源於其資本能力、盈利能力和市場規模,比較突出的表現在資本能力(第1名)、盈利能力(第5名)、市場規模(第7名)。穩定性(第10名)和資產流動性(第13名)也都表現良好。其不足主要表現在賠款充足率排名較低(第25名)。
資本能力(第1名,盈利能力(第5名),賠款充足率排名較低,證明什麼????本人的理解是,說賠就賠,沒有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