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互聯網理財如何防騙
隨著互聯網理財興起,越來越多人投入資金進行理財。然而理財市場風雲變幻,很多投機者打著互聯網理財的幌子招搖撞騙。相信有不少網路理財投資者被互聯網理財產品所坑害過。
在這個看似誘人,實則水很深的互聯網金融投資領域,一定要小心小心再小心。那麼購買互聯網理財產品怎麼防騙?在此阿融總結出一些互聯網理財防騙的小技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互聯網理財產品防騙技巧之「問」
這個「問」不是問網友,而是問官方的客服。有人會說,官方嘴裡哪有真話?所以我們把這一步放在第三步,而不是讓你上來第一步就去問。如果通過了「望」和「聞」這兩步,其實大致的問題不會很大了;如果前兩部就有問題,那麼根本不用進行第三步,直接就可以Pass了。
那麼問什麼呢?這時候就把你所有的通過「望」和「聞」兩部沒有得到答案的疑慮向官方提出來,看看它是如何作答的。在對方回答的同時,你也要注意觀察它的反應,比如是否對答如流,是否有模稜兩可的地方,對方客服的素質如何等等,問題盡量刁鑽。
其實「聞」和「問」就是分別從正面和側面去了解這個金融投資產品,然後再形成一套自己的判斷,畢竟不能通過自己空想去判斷,這樣是很危險的。
互聯網理財產品防騙技巧之「切」
所謂「切」就是小規模嘗試。這一步其實有兩層意思,一是這個產品有一定可信度,可以投;另一個是為防萬一先小金額嘗試。一般來說第一次購買先買最低允許的量,在5萬以內可以嘗試。試水的時間可以控制在半年到一年,如果這段時間內收益表現良好,可以考慮增加購買的量。
簡單來說,我們的防騙技巧分為「望、聞、問、切」四個部分,把握住這四個部分,就能將被騙的幾率降到很低。投資者在購買互聯網理財產品時,每一個步驟都要認真操作,不要流於表面,只有調查得越詳細,風險才能控製得越小。
2. 理財產品市場存在什麼潛在風險,投資者投資時應該採取怎樣的規避措施
理財產品市場存在很多不確定性的風險,時時要關注,不懂不做,不貪高收益,正常理財收益是負數,國內理財大部分是自己開立證券賬戶理財,像這幾天原油寶一事,投6萬元,虧完6萬以後還倒欠銀行十幾萬,所以在理財之前一定要搞清楚,搞懂,不清楚,不懂的就不參與,還要告訴自己正常理財大部分是虧損的,理財之前先給自己潑冷水,不要老想著賺,理財大部分是虧損!
3. 我們常見理財產品可分為幾大類
理財產品可分為債券型、信託型、掛鉤型及QDII型。
1、債券型
投資於貨幣市場中,投資的產品一般為央行票據與企業短期融資券。因為央行票據與企業短期融資券個人無法直接投資,這類人民幣理財產品實際上為客戶提供了分享貨幣市場投資收益的機會。
2、信託型
投資於有商業銀行或其他信用等級較高的金融機構擔保或回購的信託產品,也有投資於商業銀行優良信貸資產受益權信託的產品。
3、掛鉤型
產品最終收益率與相關市場或產品的表現掛鉤,如與匯率掛鉤、與利率掛鉤、與國際黃金價格掛鉤、與國際原油價格掛鉤、與道·瓊斯指數及與港股掛鉤等。
4、QDII型
合格的境內投資機構代客境外理財,是指取得代客境外理財業務資格的商業銀行。QDII型人民幣理財產品,即是客戶將手中的人民幣資金委託給合格商業銀行,由合格商業銀行將人民幣資金兌換成美元,直接在境外投資,到期後將美元收益及本金結匯成人民幣後分配給客戶的理財產品。
4. 資管新規發布以後理財產品市場還會好嗎
資管新規發布後,理財產品市場依舊會好,這是我的見解,理財產品不再是保本狀態,而是可以微盈利,在這個物價上漲的時代保本就已經很占優勢了
5. 銀行理財產品發展趨勢怎麼樣
在互聯網理財沖擊下,銀行理財產品暴露出了諸多問題。首先,過高的門檻,難以滿足中低收入客戶的理財需求;其次,創新性不足,同質化現象嚴重,在客戶市場細分方面不夠;最後,銀行理財產品結構失衡嚴重,剛性兌付問題的普遍性與嚴重性突出。
為了解決目前理財產品業務的問題,前瞻產業研究院《銀行理財產品行業運營模式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提出如下對策:
提高服務質量,分層次細化服務。銀行的工作人員是直接和客戶接觸的,能夠面對面地進行相關咨詢服務,比起手機app來說,安全性得到了很大提升,同時客戶也能享受到貴賓級的待遇,在舒適的環境中解決自身的疑惑。另外,很多客戶不知道理財產品的投資細節,這就需要銀行工作人員耐心和專業的指導,購買不同產品的客戶服務應該分層化。
拓展產品種類,創新用戶模式。銀行要想使得自己的理財產品和別的銀行不同,就應該從產品自身入手,和信託公司、保險公司、私募機構、投資咨詢公司等的合作可以更加細化,開發新的用戶模式。
改變銷售思路,大力開發業務。傳統的銷售方式是電話、簡訊營銷和現場推銷,以及網路的宣傳,其實從用戶的角度講,應該更加個性化和系統化,如果建立一套客戶服務體系,根據收集到的用戶資料和使用數據,定製屬於客戶自己的理財產品。
營造正確的監管引導。監管機構流於形式的東西太多,應該加強監管人員的素質和修養,真正地監督理財產品的去向和收益情況,這也是為了服務未來潛在用戶做鋪墊。
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的出現,使得商業銀行的收入來源更加廣泛,存貸差不是盈利的唯一途徑,其次,商業銀行與證券公司、信託機構等的合作,開發出新的業務模式,能夠依靠其網點規模的優勢來占據較大的市場份額,與保險公司等的協同效應也非常明顯,如果對理財產品能夠更進一步地完善,那麼理財產品市場未來將會呈現欣欣向榮的一番景象。
在互聯網理財沖擊下,銀行理財產品暴露出了諸多問題。首先,過高的門檻,難以滿足中低收入客戶的理財需求;其次,創新性不足,同質化現象嚴重,在客戶市場細分方面不夠;最後,銀行理財產品結構失衡嚴重,剛性兌付問題的普遍性與嚴重性突出。
為了解決目前理財產品業務的問題,前瞻產業研究院《銀行理財產品行業運營模式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提出如下對策:
提高服務質量,分層次細化服務。銀行的工作人員是直接和客戶接觸的,能夠面對面地進行相關咨詢服務,比起手機app來說,安全性得到了很大提升,同時客戶也能享受到貴賓級的待遇,在舒適的環境中解決自身的疑惑。另外,很多客戶不知道理財產品的投資細節,這就需要銀行工作人員耐心和專業的指導,購買不同產品的客戶服務應該分層化。
拓展產品種類,創新用戶模式。銀行要想使得自己的理財產品和別的銀行不同,就應該從產品自身入手,和信託公司、保險公司、私募機構、投資咨詢公司等的合作可以更加細化,開發新的用戶模式。
改變銷售思路,大力開發業務。傳統的銷售方式是電話、簡訊營銷和現場推銷,以及網路的宣傳,其實從用戶的角度講,應該更加個性化和系統化,如果建立一套客戶服務體系,根據收集到的用戶資料和使用數據,定製屬於客戶自己的理財產品。
營造正確的監管引導。監管機構流於形式的東西太多,應該加強監管人員的素質和修養,真正地監督理財產品的去向和收益情況,這也是為了服務未來潛在用戶做鋪墊。
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的出現,使得商業銀行的收入來源更加廣泛,存貸差不是盈利的唯一途徑,其次,商業銀行與證券公司、信託機構等的合作,開發出新的業務模式,能夠依靠其網點規模的優勢來占據較大的市場份額,與保險公司等的協同效應也非常明顯,如果對理財產品能夠更進一步地完善,那麼理財產品市場未來將會呈現欣欣向榮的一番景象。
6. 理財產品如何扭曲市場的
據報道,銀行理財產品因為更穩健成為很多人的投資首選。不過,它背後的門道你知道嗎?理財產品都投向哪?保本不保本產品怎麼選?在昨天(19日)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2017年北京年會上,清華五道口金融學院院長吳曉靈說,銀行銷售的不保本又保預期收益的產品是對市場的扭曲,不保本銀行理財產品全部收益都應歸客戶所有。
投資者購買銀行理財時,除了收益率,保本不保本也是最關心的問題。清華五道口金融學院院長吳曉靈說,銀行存款的特徵是由銀行承擔盈虧風險,存款人享受固定收益,所以目前保本保收益的銀行理財產品已經由監管部門認定為結構性存款,要繳納存款准備金和佔用資本金。此外,銀行發行的不保本、不保收益的理財產品,符合集合投資的所有特性,發行超出200份以上的產品應按公募基金管理。而不保本卻保預期收益的銀行理財產品是對市場的扭曲。
央行副行長殷勇認為,「剛性兌付」並不能消除預期收益的不確定性,它只是問題的轉移,而且「剛性兌付」還會助長人們的不理性行為。他說,「『剛性兌付』問題應該是我們面臨的一個重要的課題。我認為還是要讓市場機制發揮主導的作用,要讓價格波動去提示我們的投資者和消費者投資有風險。如果我們不能打破『剛性兌付』,那我們在金融監管上就應該更加嚴格。」
業內人士預計,未來出台的統一資管新規最大的亮點將是打破「剛性兌付」。農業銀行資產管理部副總經理彭向東說,銀行理財產品將由預期收益型轉向凈值型產品,銀行只收取管理費或者有固定的分成,客戶逐漸適應自擔風險,「剛性兌付」的問題會慢慢隨之解決。
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理事認為,過去由於隱形的剛性兌付,銀行理財資金的配置90%集中在債券、非標等資產上,監管背景下,銀行在投資端的收益壓力更大,因此具備客戶獲取能力的銀行未來將深耕資產管理產業鏈的下游,與小而精、專注投資的私募,在客戶端和投資端各自發揮優勢,為客戶創造更好的投資收益。在未來混業監管標准逐步統一之後,監管套利空間消除,依據自身稟賦尋找自身產業鏈定位是各類資產管理機構的必經之路。
7. 銀行理財產品發展可以分為哪幾個階段
1、第一階段(1999-2005),銀行理財產品的萌芽階段。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我國在2001年底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經濟對外開放的交流使得國外先進金融理念滲透到國內。
2、第二階段為(2005年11月-2008年中期),銀行理財產品市場的發展階段。發行規模較萌芽階段有顯著的增加。這階段,我國經濟處於高速發展階段,民間資本需求大增,投資機會增多,金融市場整體表現良好。
3、第三階段(2008年中期至今),銀行理財產品成熟、規范階段。2008年末,全球性金融危機的爆發降低投資者的投資熱情,證券市場市值紛紛跳水,投資者選擇拋售離場,對於銀行理財產品的選擇也趨於理性。
(7)理財產品市場風雲變幻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在購買銀行理財的時候,首先要確定的是這個銀行理財是誰發行的,就是銀行自營的還是其代銷的,一定要弄好這一點。現在對於銀行理財銷售要求比較高,要做雙錄,要做信息披露,還要簽一些電子的合同,所以說這個問題會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決。
在購買銀行理財的時候,尤其是第1次開通理財功能的時候,要做雙錄,然後要做這個投資者的風險等級測試,來確定屬於什麼風險承受能力的人,然後能購買什麼風險等級的產品。
8. 商業銀行理財產品有什麼發展趨勢
我國各大銀行近些年在業務能力的創新上大下力度,銀行理財業務已成為銀行業發展的新熱點,跨行業、跨市場的理財產品日益豐富,市場競爭日趨激烈。
一、我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發展現狀
目前我國銀行推出的理財產品不僅數量眾多,而且產品種類繁雜。以下是近年銀行理財產品的數據信息如下:
(1)投資期限可分為短期產品和中長期產品。其中,短期產品一般指期限為六月以上一年內的產品,中長期產品是指期限則是一年以上的產品。
(2)發行規模有國家控股銀行和上市股份制銀行發行。自2004年銀行理財產品問世以來,每年都在以幾何速度增長。但是銀行理財產品真正引人注意是在2009年。來自於普益財富的數據顯示,2009年至今,產品發行總量超過近一萬只,而2008年全年產品發行數量就為六千多隻。
(3)發行能力上,中行、交通、民生則名列前茅。
(4)銀行存款一方面面臨來自外部非銀行金融機構的激烈競爭,另一方面又受制於內部體系嚴格的存貸比監管,導致商業銀行主要通過大量發行理財產品進行存款競爭。因此,近年來各家商業銀行紛紛加大了對理財產品的發行和推廣力度。
二、未來發展趨勢
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不斷擴大,蔓延形成全球性金融危機,實體經濟也遭受侵害。全球證券市場大幅下挫,外匯市場劇烈震盪,商品市場同樣未能倖免,經濟增長放緩或出現衰退,各國為拯救金融體系和刺激經濟增長紛紛出台政策措施。
1、多樣化投資;我國大多數的理財產品都是採用信貸理財,雖然流動性比較差,但收益還是比較穩定的,深受投資者的喜愛,零八年以來隨著股票、基金、債券等收益的減少,再加上美國金融危機影響,股票和證券也慢慢進入了低谷。
2、個性化投資;美國的次貸危機給各個理財產品都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和風險,投資者也就慢慢走向了更加安全穩定的投資產品,收益固定風險小,銀行對市場分析又是格外的細心,在產品設計階段更重要的是把控制風險放在首位。
3、規模化投資;從收益上看,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眾多,這一切都是由於先前的產品基數低,隨著技術的不斷增加,以及相關業務的成熟,銀行將更多地去關注理財產品的質量以及規模的良性發展,而非一味副收益產品數量。
4、結構復雜化投資;同業理財產品的逐步拓展,將原有外資機構和中資商業銀行之間的「銀銀」合作模式映射到國內大型銀行和中小銀行之間的同業理財模式,投資組合保險策略的逐步嘗試,產品的穩健與否並不在於是否參與了高風險資產的投資,而是在於投資組合的合理配置,另類投資的逐步興起,藝術品和飲品(酒與茶)已逐步進入銀行理財產品市場的投資視野,未來的低碳概念、不動產和自然資源的投資將會成為下一個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