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扶貧特惠保險和學校人壽保險可不可以都保
這個當然可以都保的,只是每月多交點錢罷了,但是也多了分保障。
㈡ 扶貧保險1800是真的嗎
存在風險,不要上當,以免上當受騙造成損失
㈢ 扶貧特惠保險政策哪三種
扶貧特惠政策保險種應該是有這個關繫到我們的三種方面吧。
㈣ 扶貧特惠保保險內容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康惠保旗艦版與普通版是有一些區別的,總的來說就是康惠保旗艦版在疾病的種類上有了較大的提升,覆蓋面更加廣,且中症輕症都可以賠付多次,額外增加的特定疾病也都是該人群特點下的高發病種,比較實用。
㈤ 1980年保險行業扶貧資金是多少
1980年只有一家保險公司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人壽保險和財產保險沒有區分(後來發生裂變,變成了中國人壽和人保PICC)。1988年平安保險成立,1991年太平洋保險成立,就此形成老三家。1995年中國第一部保險法頒布,1996年保險公司如雨後春筍般成立,其中有兩家目前發展成為壽險新五家之一——新華保險(已躋身前三甲)和泰康人壽。目前全國共有117家保險公司,60家壽險公司,52家財險公司、5家養老保險公司。
㈥ 我大病用了十二萬,特惠保險只補償我一萬四千元。是這么多嗎
你說的是扶貧特惠保險嗎?投保對象出現意外傷害,最高可賠5000元/人,死亡最高可賠50000元。
㈦ 扶貧特惠保與學校人壽保險可不可以重復報銷
保險人身傷殘或死亡賠償沒有封頂因為人是無價的,報銷型的按票據報銷,是不可重復的,
㈧ 精準扶貧和扶貧特惠有什麼區別,那個更好
扶真貧必先識真貧,識真貧還要真扶貧。把「不清不楚」變成「一清二楚」,探索多渠道、多元化的精準扶貧新路徑,才能讓每一個貧困家庭不在全面小康的路上掉隊
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吹響了脫貧攻堅戰的沖鋒號,拿出了一戰定乾坤的決心。然而,到2020年要讓所有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確保扶貧做到全過程精準,是成功的關鍵。
扶真貧必先識真貧。筆者采訪發現,一些地方和部門對精準扶貧的理解和執行還存在一定偏差。比如,一些地方在識別扶貧對象過程中,存在層層分解指標的做法,造成一部分真正的貧困戶被「屏蔽」。尤其是一些貧困程度較深的地方,因為分配的指標不夠用,有些貧困戶不能納入保障范圍,享受不到後續的扶貧政策,從而引發矛盾。
究其原因,除了體制機制不夠順,還和一些地方的識別工作簡單粗放有關。有基層幹部反映:識別過程中經常發現實際貧困人口數量多於統計數量,為「控制總量」,操作上只好「分解控制指標」,造成一些貧困戶沒能做到「應識盡識」。
解決識別不精準問題,茲事體大。從技術上講,要加強幾個環節。首先是通過擴大樣本,改進統計方式等手段,提高統計數字的「精準度」。然後是對建檔立卡工作「回頭看」,擠出「水分」。最後,還可以利用扶貧對象動態調整「窗口期」,進一步查缺補漏。
精準度不夠的另一個表現,是不顧被扶貧對象的能力差別,平均用力。比如,目前的行業扶貧政策,普惠性的多,對扶貧對象特惠的少,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富人先受益」「窮人被擠出」。不少行業扶貧政策項目區域指向的多,精準到貧困村貧困戶的少。但一到統計、總結,都裝在「精準扶貧」這個筐里。雖然數字好看,究其實質,還是「大水漫灌式」「高射炮打蚊子式」的扶貧。
筆者在很多貧困地區發現,在理解精準扶貧上,一些地方和部門有點「機械化」。不少地方還在沿用給貧困戶送幼崽、送樹苗的老套路。看上去是瞄準了貧困戶,但一幫「窮哥們」單打獨斗、搞產業闖市場,能否實現穩定脫貧卻要打個大大的問號。這個道理,基層扶貧部門不是不明白,只是他們顧慮,扶持龍頭企業等新型主體發展扶貧產業,怕操作不好扶貧資金「扶」了老闆,群眾不滿,自己也難逃干係。
這種風險需要防範,但也不能因此不為。其實,所謂扶貧措施精準到戶到人,主要是強調針對性幫扶,不是說每個項目、每項政策都要直接到貧困戶。如何將產業扶持和精準扶貧有機結合才是關鍵。事實上,通過支持新型主體帶動扶貧對象穩定脫貧,也是精準扶貧。若是沒有新型經營主體引領,讓抗風險和發展能力本來就很弱的貧困戶孤軍奮戰,到頭來辛苦一場還可能挫傷他們脫貧的信心。
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重在提高脫貧攻堅成效。識別和施策環節,精準的內涵和要求也不盡一樣。前者更注重執行的精確性,就是要把「不清不楚」變成「一清二楚」。後者則要提升政策的含金量以及幹部作為的主動性,以問題為導向,缺啥補啥,而不能形而上學照一個模式去做。只有因地制宜,探索多渠道、多元化的精準扶貧新路徑,才能讓每一個貧困家庭都感受到扶持的溫暖,不在全面小康的路上掉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