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理財保險 > 對銀行理財產品市場的看法

對銀行理財產品市場的看法

發布時間:2021-08-01 20:17:55

Ⅰ 試結合我國銀行理財產品的發展歷史,談談你對我國理財產品發展前景的認識。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與居民收入水平的持續提高,個人財富規模不斷擴大,同時財富結構也發生了顯著變化,包括銀行理財在內的非儲蓄類個人金融資產增速驚人。今年以來,受特殊市場環境影響,銀行理財產品更是呈現出爆發式增長態勢,並出現了「超短期產品占據主導、收益率攀升」等情況。具體原因分析如下:

1.負利率條件下,商業銀行通過收益相對較高的理財產品,滿足客戶對資產保值增值的迫切需求。

個人財富規模的不斷擴大使客戶提高了對資產保值增值的要求。在我國當前已連續16個月負利率的市場情況下,客戶對較高收益產品的需求尤為迫切。

2.面對宏觀政策的變動,商業銀行通過理財緩解監管與市場的雙重壓力。

年內央行已6次上調存款准備金率,目前大型銀行已達21.5%的歷史高位,中小銀行也達到18%,商業銀行特別是中小銀行資金緊張。而在緊縮的信貸政策下,部分社會融資需求難以得到滿足,商業銀行只能通過信貸資產類等理財產品,推動資產向表外移動。

綜上兩方面,在今年復雜的經濟形勢下,資產負債的「表外化」在一定程度上是商業銀行應對宏觀因素與市場形勢變動的積極舉措。

3.針對資本約束強化等現實挑戰,商業銀行借力理財提升盈利的可持續性。

理財業務涵蓋面廣,品種豐富,不僅有利於商業銀行負債結構的調整,還能對銀行的資產管理保險、託管等業務產生良好的促進作用,有利於優質客戶維護,對持續提升銀行的整體競爭力意義重大。在資本約束日益強化的條件下,低資本消耗的理財業務成為商業銀行的優先選擇。

我認為,一是升息在短時間內能夠緩解銀行的流動性狀況,但難以迅速扭轉負利率局面,客戶對資產保值的金融需求仍然存在,也就是說理財產品仍具有市場基礎;二是表外化是金融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趨勢,我們應當考慮如何隔斷表內與表外風險、如何為表外資產擴張配備相應的風險對沖機制等問題,而因表外化存在風險就否定或壓抑表外化趨勢則是不可取的,反而會抑制金融創新的步伐。

Ⅱ 商業銀行理財產品有什麼發展趨勢

我國各大銀行近些年在業務能力的創新上大下力度,銀行理財業務已成為銀行業發展的新熱點,跨行業、跨市場的理財產品日益豐富,市場競爭日趨激烈。

一、我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發展現狀
目前我國銀行推出的理財產品不僅數量眾多,而且產品種類繁雜。以下是近年銀行理財產品的數據信息如下:
(1)投資期限可分為短期產品和中長期產品。其中,短期產品一般指期限為六月以上一年內的產品,中長期產品是指期限則是一年以上的產品。
(2)發行規模有國家控股銀行和上市股份制銀行發行。自2004年銀行理財產品問世以來,每年都在以幾何速度增長。但是銀行理財產品真正引人注意是在2009年。來自於普益財富的數據顯示,2009年至今,產品發行總量超過近一萬只,而2008年全年產品發行數量就為六千多隻。
(3)發行能力上,中行、交通、民生則名列前茅。
(4)銀行存款一方面面臨來自外部非銀行金融機構的激烈競爭,另一方面又受制於內部體系嚴格的存貸比監管,導致商業銀行主要通過大量發行理財產品進行存款競爭。因此,近年來各家商業銀行紛紛加大了對理財產品的發行和推廣力度。
二、未來發展趨勢
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不斷擴大,蔓延形成全球性金融危機,實體經濟也遭受侵害。全球證券市場大幅下挫,外匯市場劇烈震盪,商品市場同樣未能倖免,經濟增長放緩或出現衰退,各國為拯救金融體系和刺激經濟增長紛紛出台政策措施。
1、多樣化投資;我國大多數的理財產品都是採用信貸理財,雖然流動性比較差,但收益還是比較穩定的,深受投資者的喜愛,零八年以來隨著股票、基金、債券等收益的減少,再加上美國金融危機影響,股票和證券也慢慢進入了低谷。
2、個性化投資;美國的次貸危機給各個理財產品都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和風險,投資者也就慢慢走向了更加安全穩定的投資產品,收益固定風險小,銀行對市場分析又是格外的細心,在產品設計階段更重要的是把控制風險放在首位。
3、規模化投資;從收益上看,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眾多,這一切都是由於先前的產品基數低,隨著技術的不斷增加,以及相關業務的成熟,銀行將更多地去關注理財產品的質量以及規模的良性發展,而非一味副收益產品數量。
4、結構復雜化投資;同業理財產品的逐步拓展,將原有外資機構和中資商業銀行之間的「銀銀」合作模式映射到國內大型銀行和中小銀行之間的同業理財模式,投資組合保險策略的逐步嘗試,產品的穩健與否並不在於是否參與了高風險資產的投資,而是在於投資組合的合理配置,另類投資的逐步興起,藝術品和飲品(酒與茶)已逐步進入銀行理財產品市場的投資視野,未來的低碳概念、不動產和自然資源的投資將會成為下一個熱點。

Ⅲ 如何正確評價銀行理財產品的潛在風險

銀行理財產品是商業銀行在對潛在目標客戶群分析研究的基礎上,針對特定目標客戶群開發設計並銷售的資金投資管理計劃。通俗地說,銀行理財產品可以理解為老百姓將閑置資金交給銀行,銀行憑借自身的專業優勢,根據客戶的需求、風險承受能力,幫助客戶進行投資。
銀行理財產品既然是一種基於投資性質的產品,它與銀行存款就存在本質上的區別。銀行存款是老百姓將錢借給銀行,銀行作為債務人負有到期還本付息的義務;而銀行理財產品是老百姓將資金委託給銀行,銀行作為委託人並不一定承擔到期兌付本息的義務,而是要視雙方簽署的協議而定。根據監管規定,理財計劃分為保證收益理財計劃、保本浮動收益理財計劃和非保本浮動收益理財計劃三種。在實際投資實踐中,老百姓最常見到的是非保本浮動收益理財計劃,所謂非保本浮動收益理財計劃,是指商業銀行根據約定條件和實際投資收益情況向客戶支付收益,但並不保證客戶本金安全的理財計劃。購買這一類型理財產品的投資者,須對可能承擔收益未達預期甚至本金損失的風險有充分的認識。

Ⅳ 銀行理財產品發展對中國有什麼意義

意義很大,可參考《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管座談會會議紀要》

Ⅳ 如何看待商業銀行理財產品凈值波動

近期,部分銀行理財產品凈值出現較大幅度波動,個別出現負收益,引發市場關注,也讓一些對銀行理財產品有著「保本」印象的投資者感到不太適應。對此應如何理性全面地看待?

市場變化必然導致凈值產品的波動,目前凈值型理財產品的佔比已達60%,這么大的規模,出現階段性浮虧是正常現象。

資產端看,隨著經濟恢復,資金利率短期波動引起債券二級市場價格波動;產品端看,理財子公司成立後,對固收類凈值型產品進行戰略布局,客觀上這些新產品的成立時間點較為集中於年初收益率曲線的低點。

凈值型理財產品的回撤風險總體可控。除去少量產品外,絕大多數凈值型理財產品由於資產組合較為分散、成立期限多元,凈值波動有限。

,隨著以資管新規為核心的一系列重要監管文件的落地實施,「破剛兌、凈值化」成為銀行理財業務最重要的發展趨勢。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銀行理財產品凈值出現波動是十分正常的現象,也從側面反映出資管新規實施以來,銀行理財凈值化轉型已取得積極進展。

《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報告(2019年)》顯示,2019年凈值型理財產品累計募集資金50.96萬億元,同比增幅67.49%。2019年末,凈值型理財產品存續余額10.13萬億元,同比增加4.12萬億元,增長68.61%。

凈值型理財產品發行量與存量增幅均增長近70%,表明凈值型理財產品在銷售中逐漸為投資者所接受,理財產品打破剛兌也逐步為投資者所理解。

理財產品凈值化是對參與各方更加有利的選擇。對客戶來說,較之傳統預期收益型理財產品的收益不足客戶承擔、超額收益銀行全拿,凈值型理財產品雖然收益不足還是客戶承擔,但大部分超額收益歸投資者所有,風險和收益基本平衡。

需要看到的是,凈值波動是銀行理財業務發展轉型面臨的必然挑戰。

銀行理財客戶主要來自於銀行原有的存款客戶,相較其他資管產品的投資者,銀行理財的投資者整體風險偏好較低,對凈值波動的容忍度較小。

這需要在理財管理端不斷增強投研能力和風險管理能力,在市場端不斷加強投資者教育及適當性管理,引導投資者積極適應市場波動,關注資產配置的穩健性和可持續性,並通過長期投資來平滑凈值波動。

凈值化趨勢下,銀行理財業務要把保護投資者權益放在首要位置,以更加專業化的投研實力、更加完善的產品體系和更加全面的風險管理,提高理財產品凈值穩定性。

建議,投資者應充分考量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理性選擇與自身風險偏好相匹配的理財產品,同時逐步樹立起長期、理性的價值投資理念,避免因為過度關注個別產品局部時段的凈值變化,影響正常的投資決策。可以在投資之前到辨險識財查看銀行理財產品評價報告,這樣可以有效避免投資風險。

Ⅵ 談談你對銀行的企業理財產品的看法

沒有什麼好項目,大錢都讓銀行掙,還論的著你我嗎?

Ⅶ 銀行理財產品市場發展現狀

2008 年以來,我國盡管面臨國內經濟增長速度回落、境內外金融和大宗商品市場動盪不安的局面,銀行理財產品的銷售仍然創下歷史新高。銀行理財產品的樣式種類、發行款數與資金規模都在急劇膨脹。2008 年各主要商業銀行累計發售7799 期理財產品,募集資金約合人民幣為23055 億元。同期保險理財產品、信託理財產品、公募基金和券商集合理財產品的新募集資金分別約為6243 億元、5637 億元、1827 億元和226 億元。無疑,銀行理財產品已穩居理財市場的第一位,規模超過其他類別理財產品的總和,成為推動國內理財市場發展的主要力量。

2009 年銀行理財產品市場發行數量累計為7850 款。進入2010 年,銀行理財產品發行數量快速增長的步伐未有減慢跡象,截至9 月29 日,共有102 家商業銀行發行了8051 款銀行理財產品,超越2009 年的全年發行數量。中國理財市場目前還是個新興市場,以前都是照搬別人的模式,國內銀行只獲取微薄的代銷費用,真正管理產品的是研發該產品的國外銀行,巨額利潤也被他們獲取。然而,金融危機使國外銀行產品的設計和運作能力受到質疑。因此金融危機之後,國內銀行逐漸開始組建自己的研發團隊和管理團隊,對產品進行自主研發、自主投資和自主管理,自主研發產品將成為今後理財市場的主流。面對來自金融危機的影響,國內銀行在理財產品業務創新方面將不得不越來越謹慎。

隨著中國經濟規模的增長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理財的需求已經被釋放出來。中國銀行理財產品市場前景十分看好,未來十年間,將會以超過中國GDP 的增長速度而高速發展。近年來,在我國金融領域理財業務發展迅速,理財機構類型多樣,產品種類繁多,投資渠道逐步擴大,市場規模增長迅速,機構合作日趨緊密。綜合分析,我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市場有如下特點:

1. 理財機構類型多樣。我國開展理財業務的既有銀行業金融機構,也有證券、保險業金融機構。具體包括: 商業銀行、信託公司、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保險公司。此外,還有部分帶有投資咨詢、投資顧問、財務管理性質的企業、理財中心、理財工作室和個人也涉足理財業務,我國理財機構類型多種多樣。

2. 理財產品種類繁多。2004 年開始,我國各家金融機構陸續推出自己的理財產品,包括人民幣理財產品和外幣理財產品。信託公司作為專業化的信託業務經營機構,開展面向特定客戶的單一資金信託計劃和面向非特定投資者的集合資金信託計劃。證券公司從1995 年開始從事客戶資產管理業務,包括面向特定客戶的定向資產管理、面向非特定投資者的集合資產管理和針對特定資產的專項資產管理三類。2005 年年初我國出現了首個人民幣結構性理財產品,2005 年年底,銀監會允許獲得衍生品業務許可證的銀行發行股票類掛鉤產品和商品掛鉤產品,為中國銀行業理財產品的大發展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證。銀行理財產品從此得到較快發展,權益掛鉤、項目融資、新股申購、QDII 等類別的新產品不斷涌現,我國理財產品種類繁多。

3. 監管制度,內控制度不完善。我國現在跨行業、跨市場的理財產品日益豐富,市場競爭也日趨激烈。目前,我國金融市場也已形成了票據、債券、股票、基金、期貨、黃金等比較完整的產品系列,同時還出現了債券買斷式回購、債券遠期交易、利率互換、遠期外匯交易、外匯掉期交易、權證等新的金融工具和金融衍生品。由於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部分理財產品收益明顯下降,風險程度上升。理財產品售後糾紛一再發生。我國銀行業理財產品的監管制度和內控制度還有待完善。

4. 缺乏高素質理財業務人員。我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涉及股票、基金、保險、國債、信託、外匯等多個領域,因此,對個人理財業務從業人員資格一般都有具體要求,已明確從業人員的資質條件、職業操守、相關限制及違法責任。保證相關理財人員具備必要的知識、行業經驗和管理能力,充分了解所從事業務的有關法律法規和監管規章,理解所推介理財產品的風險特徵,遵守職業道德。我國商業銀行目前還缺少這樣的理財業務人才。

5. 投資者的風險意識低。任何投資都是有風險的,銀行理財產品也不例外。在投資過程中,如果願意承受的風險越大,那麼投資的潛在收益率也就高。投資收益和投資風險是成正比例的。而很多投資者在購買理財產品時,認為銀行的理財產品是沒有風險的,或者認為風險是很低的,只看到理財產品的收益,而往往忽視風險的存在,風險意識較低。由於每一個人對風險的承受能力是不一樣的,銀行理財從業人員一般都要通過風險測試以及根據客戶的年齡與資產狀況進行判斷。

Ⅷ 你對銀行理財產品的認識

要區別對待.尤其是要自己理智客觀的看待銀行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可能和實際收益率相差甚遠.

Ⅸ 對銀行理財產品新規有什麼理解

根據理財產品投資范圍,可以將商業銀行理財業務分為基礎類理財業務和綜合類理財業務。基礎類理財業務是指商業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可以投資於銀行存款、大額存單、國債、地方政府債券、中央銀行票據、政府機構債券、金融債券、公司信用類債券、信貸資產支持證券、貨幣市場基金、債券型基金等資產。綜合類理財業務是指在基礎類業務范圍基礎上,商業銀行理財產品還可以投資於非標准化債權資產、權益類資產和銀監會認可的其他資產。
在收益率下降的同時,監管層對理財產品的監管逐漸趨緊。這次新規說,准備對銀行理財業務資質分成綜合類和基礎類兩個類別。顧名思義,所謂「基礎類」理財產品,就是只能投資銀行存款、債券等風險較低的資產,而只有「綜合類」理財產品才有資格投資非標債權和權益類資產。不過,雖然綜合類產品有此特權,但投資不能任性,新規說了,投資權益類資產的比例可能也會有限制。
銀行理財產品新規:(限制性投資)商業銀行理財產品不得直接或間接投資於除貨幣市場基金和債券型基金之外的證券投資基金,不得直接或間接投資於境內上市公司公開或非公開發行或交易的股票及其受(收)益權,不得直接或間接投資於非上市企業股權及其受(收)益權。
股市很多游資,是從理財產品『溢出』的。至於以創業板為主的中小盤股領跌,也在於銀行理財產品資金溢出的主戰場就是這些中小盤股。顯然這個嚴格監管規定對A股是負面的。所以短期內,中小盤股受打壓應該不奇怪。

Ⅹ 談談你對保險,銀行理財產品的認識

銀行理財收益是看得見摸得著的現金,保險理財收益有兩方面一則現金收益,二則保險受益,這種收益在出險後才能全面體現,如果不出險現金收益比銀行理財要低很多。

閱讀全文

與對銀行理財產品市場的看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炒股可以賺回本錢嗎 瀏覽:367
出生孩子買什麼保險 瀏覽:258
炒股表圖怎麼看 瀏覽:694
股票交易的盲區 瀏覽:486
12款軒逸保險絲盒位置圖片 瀏覽:481
p2p金融理財圖片素材下載 瀏覽:466
金融企業購買理財產品屬於什麼 瀏覽:577
那個證券公司理財收益高 瀏覽:534
投資理財產品怎麼繳個人所得稅呢 瀏覽:12
賣理財產品怎麼單爆 瀏覽:467
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規定 瀏覽:531
保險基礎管理指的是什麼樣的 瀏覽:146
中國建設銀行理財產品的種類 瀏覽:719
行駛證丟了保險理賠嗎 瀏覽:497
基金會招募會員說明書 瀏覽:666
私募股權基金與風險投資 瀏覽:224
怎麼推銷理財型保險產品 瀏覽:261
基金的風險和方差 瀏覽:343
私募基金定增法律意見 瀏覽:610
銀行五萬理財一年收益多少 瀏覽: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