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您好,OK保險網團隊為您解答!
2015年中國最新財產險保險公司排名(中資):
1人保股份18778633.59萬元2.平安財險10701758.24萬元3.太保財險6264495.67萬元4.國壽財產3183830.97萬元5.中華聯合2741947.15萬元6.大地財產1713290.3萬元7.陽光財產1655510.79萬元8.太平保險1034993.23萬元9.天安財險879560.64萬元10.出口信用742425.66萬元
2015年中國最新人壽保險公司排名(中資):
1中國人壽27750535.24萬元2平安壽險14948791.08萬元3新華保險8562762.69萬元4太保壽險8020878.00萬元5人保壽險7587033.21萬元6太平人壽5785015.25萬元7泰康人壽5208406.99萬元8生命人壽5122839.56萬元9安邦人壽4116326.61萬元10陽光人壽2500174.76萬元
⑵ 2018年底中國保險業市場主體有多少家
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也是保監會成立20周年。保監會公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年來,市場主體從20多家增加到222家,目前有財產險公司84家,人身險公司86家,再保險公司11家,保險集團(控股)公司12家,保險資產管理公司24家,保險專業中介機構達到2647家,不同業務類型、多種組織形式的市場主體日趨豐富,專業化分工與合作的市場格局初步奠定。保費規模從1247億元增長到3.66萬億元,保險業總資產從2000多億增長到16.75萬億元,我國預計將成為世界第二保險大國。
⑶ 目前中國保險業現狀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一、中國保險業現狀:
1、業務快速發展。自1980年恢復國內保險業務以來,中國的保險業保持了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良好勢頭。2003年保費總收入達到3880.4億元,比上年增長27.1%,相當於1999年的
2.8倍;保險業總資產達到9122.8億元,比上年增長41.5%;保險資金運用余額達到8739億元,比上年增長51.4%。2003年保險密度為287.44元(即每個公民的平均保費),保險深度為3.33%,中國保險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局面。
2、市場體系逐步健全。截至2003年底,全國共有保險公司61家,其中中資保險公司24家,外資保險公司37家。按業務性質分,財產保險公司25家,人身保險公司30家,再保險公司5家,政策性保險公司1家。此外還有6家保險集團(控股)公司,2家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專業保險中介機構705家,其中保險代理公司507家,保險經紀公司115家,保險公估公司83家,保險從業人員達到150萬人。
3、體制改革進展順利。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中國人壽保險公司、中國再保險公司等國有保險公司股份制改革取得了重大進展。部分股份制保險公司通過吸收外資和民營資本參股,股權結構得到優化,治理結構逐步完善,經營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保險資金運用管理體制改革取得突破。經國務院批准,中國人保控股公司和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分別設立了保險資產管理公司,把保險資金實行了專業化管理和集中統一運用。在探索保險資金管理改革方面邁出了重要步伐。
4、法律法規初步完善。
199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頒布實施,標志著中國保險業進入了有法可依、依法管理階段。為適應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需要,2001年國務院頒布了《外資保險公司管理條例》,中國保監會積極清理了與世貿組織規則不符的法律法規和規章。2002年頒布實施了新的保險法,與此同時中國保監會依據新保險法的有關規定,先後制定、修改了保險公司管理規定等一系列配套的規章和制度。一個適合中國保險市場發展的法律法規體系已經逐步形成。
5、保險監管逐步與國際接軌。償付能力監管邁出了實質性的步伐,頒布了《保險公司償付能力額度及監管指標管理規定》,建立了償付能力預警指標體系,符合中國國情的償付能力監督制度框架初步建立。與此同時,實施了《財產保險公司分支機構監管指標》、《財產保險公司分險種監管報表》以及《人身保險新型產品精算規定》等一系列監管規章。加強了保險業監管的制度建設。
二、中國保險業發展前景:
1.保險市場體系化。從1995年《保險法》頒布實施特別是1998年11月中國保監會成立以來的情況來看,建設和完善中國保險市場體系的步伐正在加快,一個體系完整、門類齊全、法規健全的中國保險市場體系正在建立。
2.經營業務專業化。隨著我國保險體制改革的深化,出口信用保險和農業保險等政策性保險業務將從商業保險公司中分離出來,由國家成立專門的政策性保險公司。與此同時,在未來幾年也會成立專營諸如火險或機動車險業務的專營保險公司。
3.市場競爭有序化。從1997年開始,人民銀行從整頓代理人入手調整了航意險、機動車險的退費、手續費,大力整頓保險市場,許多違規行為被制止,中國保監會成立後,進一步強調要逐漸規范市場秩序,加大對違規機構和違規行為的打擊處罰力度,取得顯著成效。
4.保險產品品格化。在逐漸成熟的市場里,產品要佔領市場只能靠品牌+價格+服務,這就是品格化。就保險產品的品格化而言,它所包含的不僅是利益保障功能或投資功能、儲蓄功能或產品的組合功能,更主要的是它的價格水平與服務水平。
5.保險制度創新化。根據我國的具體情況,我國的保險創新內容主要包括產品開發、營銷方式、業務管理、組織機構、電子技術、服務內容以及用工制度、分配製度、激勵機制等方面的創新。通過上述內容的創新,促進我國民族保險業的發展,使國內保險公司在與國外保險公司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⑷ 2019年保險行業概況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保險行業市場概況
(4/1-4/30)滬深300下跌3.63%,中信保險II指數下跌6.51%,板塊跑輸大盤。金融行業分板塊來看,保險表現弱於銀行(-1.39%),弱於券商(-1.57%)。經濟數據相對平穩,2018年3月和4月PMI分別為51.5和51.4,表現持續高於榮枯線;交投表現略有回落,4月末兩融余額9,840.44億元,較月初下跌1.69%,市場成交額8.2萬億元,環比下降20.3%;流動性方面,4月央行市場凈投放900
億元(上月凈回籠3600億元)
板塊表現較弱的核心原因一方面是投資端業務受大盤較弱影響引發擔憂,另一方面一季報保費增長表現較弱。預期保費二季度會有一定幅度改善,全年呈現前低後高的改善趨勢。
中國保險行業總資產情況分析
據前瞻前瞻產業院發布的《保險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8年3月保險公司總資產為17.22萬億元,環比提升2.01%。其中壽險公司總資產13.64
萬億元,環比上升1.16%,占總資產的79.19%,佔比下滑0.67
個百分點;產險公司總資產2.45萬億元,環比提升1.12%,占總資產的14.25%;再保險公司總資產環比上升8.59%,佔比提高0.12
個百分點;資產管理公司規模環比下降5.37%,占總資產規模的0.27%,佔比基本保持穩定。3月行業凈資產規模1.97萬億,較年初上升4.44%。
保險行業利潤走勢分析
受益於傳統險准備金折現率假設調整的影響,2018年一季度險企利潤持續釋放。截至20183月末,10年期國債收益率為3.74%,
較2016年10月下旬低點的2.66%上漲108BP,盡管較2月初高點有所回落,但保險責任准備金評估利率整體維持上行態勢,推動險企會計層面利潤釋放。
2018年一季度,4家上市險企共計實現歸母凈利潤455.80億元,同比增長37.96%。單個險企來看,
中國人壽業績表現靚麗。2018年一季度中國人壽實現歸母凈利潤135.18億元,同比增長119.84%,業績增長主要來源於傳統險准備金折現率假設調整的影響。除中國人壽之外,其他三家險企業績也均實現不同程度增長,中國平安、中國太保、新華保險歸母凈利潤同比分別增長11.49%、87.55%、42.03%。
保險市場從「粗放增長」轉型「質態提升」
代理渠道貢獻九成保費,壽險營銷員占據半壁江山。我國人身保險銷售方式主要包括個人代理、銀郵代理及公司直銷,其中個人代理、銀郵代理及專業代理等代理渠道貢獻保費佔比超過90%。
2016年人身保險公司保費收入21692.81億元,其中個險渠道保費收入9914.48億元,佔比達45.8%,佔比近五年保持平穩。2016
年壽險營銷員人均實現保費收入15.08萬元,個險渠道已成為保費增長的重要抓手。
保險市場大,個險格局已定,價值優勢凸顯
個險渠道貢獻超七成保費,大個險格局已成。2017年平安、太保、新華、國壽個險渠道保費收入分別為4049億元、1542億元、874億元和3537
億元,分別占總保費收入的85.1%、87.8%、80.0%及
69.1%,總體看來個險渠道貢獻保費超過七成,已成最主要保費來源方式。其中中國太保轉型已成,著力打造高質量個險,佔比保持領先,新華仍在轉型進程,2017
年主動調整業務結構,個險佔比提升顯著。
保險市場存量增量雙輪驅動,內含價值增長穩健
內含價值為調整後凈資產與有效業務價值之和,內含價值的增長主要依靠期初內含價值的預期回報及一年內新業務價值,受市場影響較大的投資回報差異、營運經驗差異等因素多做擾動項考慮。內含價值增長存量貢獻相對穩定,
2017年上市險企內含價值預期回報貢獻率維持8%-10%水平。中國平安憑借良好的投資能力,2017年實現總投資收益率6.0%,顯著優於行業,投資回報差異貢獻8.4%內含價值增長;中國太保分紅率保持較高水平,股東股息等其他因素帶來7%的負向效應;中國人壽受市場價值和其他調整影響,對內含價值產生了-4.7%的負面影響。
市場集中度提升,龍頭保險公司迎黃金機遇
2016年以來,保監會針對保險公司負債端、投資端、股權治理等各方面的監管政策全面收緊,全新的監管導向推動行業回歸保障本源,強調穩健、合規及價值經營。
⑸ 2019年中國保險資產管理發展報告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9月6日,備受市場關注的人身險新規正式出台,保監會官網發布《中國保監會關於強化人身保險產品監管工作的通知》和《中國保監會關於進一步完善人身保險精算制度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表示:堅持「保險姓保」,保險產品的保障功能是第一位的;對包括分紅型保險、萬能型保險和投資連結型保險在內的新型保險產品強化監管。
而如何強化監管?會否一刀切?如之前傳言所說引「6000億元」萬能險退市?《通知》明確政策將平穩實施,給市場以明確預期,引導部分保險公司逐步調整業務結構,避免「急剎車」,形成現金流風險。但不符合要求的保險產品,2017年4月1日前應當全部停售:
五、各公司應嚴格執行《中國保監會關於規范中短存續期人身保險產品有關事項的通知》(保監發〔2016〕22號)有關規定,按照實質重於形式的原則和相關認定標准做好產品預期存續時間的評估工作。
(一)自2017年1月1日起,對於投資連結保險產品、變額年金保險產品,應按照中短存續期產品的定義要求進行評估和報告。
(二)自2017年1月1日起,保險公司不得將終身壽險、年金保險、護理保險設計成中短存續期產品。
(三)自2017年1月1日起,對於附加萬能保險和附加投資連結保險等附加險產品,應單獨評估該產品的預期存續時間,並判斷其是否屬於中短存續期產品。
六、保險公司董事長和總精算師應切實加強對中短存續期產品的資本管控和業務規劃等工作,應根據公司資本實力等因素合理確定中短存續期產品的保費規模。保險公司中短存續期產品的年度保費收入應控制在本條所要求的限額以內。
(一)自2016年1月1日起,保險公司中短存續期產品年度保費收入應控制在公司最近季度末投入資本和凈資產較大者的2倍以內。
(二)對2015年度中短存續期產品保費收入高於當年投入資本和凈資產較大者2倍的保險公司,自2016年1月1日起給予公司5年的過渡期。過渡期內,保險公司的中短存續期產品年度保費收入應當控制在基準額以內。
基準額=最近季度末投入資本和凈資產較大者×2+(1-0.2t)×(2015年度中短存續期產品保費收入-2015年末投入資本和凈資產較大者×2),t=年度-2015,年度范圍為2016年至2020年。
(三)保險公司所銷售的預期60%以上的保單存續時間在1年以上(含1年)3年以下(不含3年)的中短存續期產品的年度保費收入,2016年應控制在總體限額的90%以內,2017年應控制在總體限額的70%以內,2018年及以後應控制在總體限額的50%以內。
(四)自2019年1月1日起,保險公司中短存續期產品年度規模保費收入占當年總規模保費收入的比重不得超過50%;自2020年1月1日起,保險公司中短存續期產品年度規模保費收入占當年總規模保費收入的比重不得超過40%;自2021年1月1日起,保險公司中短存續期產品年度規模保費收入占當年總規模保費收入的比重不得超過30%。
(五)對中短存續期產品違反限額要求的保險公司,中國保監會將按規定要求,對相關公司採取停止部分或全部新業務等監管措施。
八、本通知自發布之日起實施。對於不符合本通知要求的保險產品,應當在2017年4月1日前全部停售。中國保監會此前印發的有關規定與本通知不符的,以本通知為准。
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也對文件主要內容進行了解讀:堅持「保險姓保」,提升人身保險產品的風險保障功能,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保障需求;促使人身保險公司不斷調整和優化業務結構,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進一步發展風險保障類和長期儲蓄類業務,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
1、再次提高人身保險產品的風險保障水平
我們在人身險費率市場化改革中將保險金額與保費或賬戶價值的最低比例要求由105%提高至120%,該風險保障水平已是世界較高水平。此次,我們進一步將人身保險產品主要年齡段的死亡保險金額比例要求由120%提升至160%,該風險保障要求超過美國、歐洲、亞洲等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保險監管部門要求。
2、下調萬能保險責任准備金評估利率
根據市場利率下行情況,將萬能保險責任准備金評估利率上限下調0.5個百分點至3%,高於評估利率上限的人身保險產品報中國保監會審批,防範利差損風險,同時增強保險公司未來履行合同義務的能力。同時,為保持產品之間的平衡,鼓勵發展風險保障類業務,普通型人身保險產品評估利率維持3.5%不變。
3、對中短存續期業務佔比提出比例要求
繼續保持對中短存續期業務規模的管控,同時對中短存續期業務規模在公司業務結構中的佔比提出了明確的比例要求,要求自2019年開始中短存續期業務佔比不得超過50%,2020年和2021年進一步降至40%和30%,給市場以明確預期,引導部分保險公司逐步調整業務結構,避免「急剎車」,形成現金流風險。
4、進一步完善中短存續期產品監管政策
將投資連結保險產品納入中短存續期產品的規范范圍,要求保單貸款比例不得高於現金價值或賬戶價值的80%,對附加萬能保險和附加投資連結保險進行單獨評估,防止保險公司通過投資連結保險、保單貸款、附加險等方式規避中短存續期產品監管政策。
5、完善產品設計有關監管要求
要求保險公司不得將終身壽險、年金保險、護理保險設計成中短存續期產品,堅持上述產品的風險保障和長期儲蓄屬性。要求保險公司合理確定各項產品費用收取,對於利潤測試結果顯示新業務價值為負的產品不接受審批和備案。
6、強化總精算師責任
明確總精算師的履職要求和報告義務,進一步強化總精算師的責任,對於履職不到位的總精算師給予取消資格等嚴厲處罰,切實發揮總精算師在公司產品精算管理中的關鍵作用。
新規出台,明年開門紅後,行業保費與投資規模或下降
新規規定不符合要求的保險產品在2017年4月1日前全部停售,受規模限制與結算利率下降的影響,中短存續期產品規模明年將顯著下降。
而監管層預期的影響是,萬能險等人身保險產品定價利率和負債成本將逐步回落,產品激進定價和高結算利率行為將受到顯著遏制,業務結構將逐步優化,保險公司盈利能力、風險防範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將進一步增強。
下一步,保監會還將綜合運用多種手段,強化對萬能險等人身保險產品的監管力度,嚴守風險底線。「加快風險保障型和長期儲蓄型業務發展,要求保險公司要姓『保』,防止大股東把保險公司變成融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