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這次養老金並軌對個人理財有什麼影響
近日,中央通過了養老保險改革方案,機關事業單位將建立與企業相同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輿論普遍認為,這意味著備受詬病的養老金「雙軌制」終於要被破除了。
什麼叫「雙軌制」。所謂「退休養老金雙軌制」,是指不同用工性質的人員採取不同的退休養老金制度,即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的養老制度有所不同。
具體表現有三點。一是統籌的辦法不一樣,即企業人員是單位和職工本人按一定標准繳納,機關事業單位的則由國家財政統一籌資;二是支付的渠道不一樣,即企業人員由自籌賬戶上支付,而機關事業單位則由國家財政統一支付;三是享受的標准不一樣。
並軌後的制度是什麼樣的?簡單點說,就是「一個統一、五個同步」。
「一個統一」,即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建立與企業相同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實行單位和個人繳費,改革退休費計發辦法,從制度和機制上化解「雙軌制」矛盾。
「五個同步」,即機關與事業單位同步改革,職業年金與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同步建立,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與完善工資制度同步推進,待遇調整機制與計發辦法同步改革,改革在全國范圍同步實施。
問題1:企業員工養老水準會大幅提升嗎?
答: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收入分配研究院執行院長李實教授認為,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建立與企業相同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這一大前提,說明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的養老金替代率必將逐步拉近;但二者目前差別過大,立即趨同並不可能,逐步並軌才能確保改革平穩實施。
問題2:公務員繳納養老保險後,薪水會下跌嗎?
答:並軌後,職工和公務員全部納入到了一個養老保險體制當中。業內專家分析,本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與完善公務員工資制度同步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雖然也需要繳納費用,但是薪資可能會漲。
問題3:即將退休的機關事業單位人員、新入職人員、在職人員,會否區別對待?
答:人社部專家咨詢委員會專家、中央財經大學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褚福靈教授表示,採取新老有別的政策,是改革順利推行的重要措施。「老人」和「中人」都有社保視同繳納的階段,繼續認可這一繳費工齡很重要。而新人則需要全程自己交費。至於繳費工齡在並軌後如何折算退休待遇,還需要有關部門後續出台相關細則加以明確。
B. 養老保險中儲蓄積累制部分積累制的優點和缺點急
儲蓄積累制:
優點:政府強制性要求參保認為養老儲蓄,從而可以建立起一定規模的養老保險基金;可以提高社會儲蓄率;儲蓄積累制比現收現付制對工作人員有更好的激勵作用;在總供給不足的條件下,儲蓄積累制的養老社會保險制度可能更有利於促進經濟增長。
缺點:儲蓄積累制的管理成本通常要高於現收現付制的管理成本。
部分積累制:也稱「部分基金制」,是現收現付制和完全積累制兩種模式的結合。在部分積累制情況下,退休人員的養老金一部分來自於現收現付式的籌資方式,另一部分來自於完全積累式的籌資方式。
優點:1、保險費率低於完全基金制,而保險費率的增長又比現收現付制緩慢、平衡。2、不需考慮長期費用,下一代人的負擔相對少於現收現付制,有利於擴大儲蓄和促進投資。
3、受人口結構、通貨膨脹和經濟狀況的影響也相對少些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C. 養老保險對家庭的意義
養老保險對家庭的意義當然很重要,一個普通家庭有一份養老保險就有一份生活的保障,能減輕一些經濟壓力。相對來說,對。普通家庭有很重要的意義能緩解經濟壓力啊。
D. 隨著人口老齡化,我國儲蓄率會下降這個表述准確嗎
第
4
期
胡
翠
、
許召元
:
人口老齡化對儲蓄率影響的實證研究
1
3
4
7
關系在有些時間段內不顯著
,
有些時間段內呈負相關
(
如
K
e
l
l
e
y
a
n
d
S
c
h
m
i
d
,
1
9
9
6
)
。
另有研究認為兒童撫養比和老人撫養比對儲蓄率的影響不同
,
並單獨
對老人撫養比的影響進行了探討
,
如
Y
a
s
i
n
(
2
0
0
7
)
利用
1
4
個新興市場經濟
國家
1
9
6
0
—
2
0
0
1
年的年度數據構建了
6
5
歲以上人口占工作人口比重的指標
,
並發現該指標與儲蓄率之間的關系並不顯著
。
有些研究利用微觀的家庭調
查
數
據
直
接
考
察
年
齡
(
用
戶
主
年
齡
代
表
)
與
儲蓄率的關系
,
由於一般而言戶主年齡越大
,
家庭中老齡人口比重越大
,
因
此這些研究間接反映了老齡化
程
度
對
家
庭儲蓄
率
的
影響
。
由於不同年份調研
的家庭對象並不完全
相同
,
難以構建真正意義上的面板數據
,
這些研究一般
都是通過構建虛擬面板數據來進行分析
。
虛擬面板數據的方法最早被
D
e
a
t
o
n
a
n
d
P
a
x
s
o
n
(
1
9
9
4
)
用來研究家
庭
儲
蓄
率
的
問
題
。
在
他
們
的
研
究
中
,
年
齡
與
儲蓄率的關系被分成時期效應
(
p
e
r
i
o
d
e
f
f
e
c
t
)
、
年
齡
效
應
(
a
g
e
e
f
f
e
c
t
)
和
群
組效應
(
c
o
h
o
r
t
e
f
f
e
c
t
)
。
其中
,
時期效應是指家庭儲蓄率在不同年份的變化
,
年齡效應是指戶主年齡和家庭
儲
蓄
率
之
間的關
系
,
群
組
效
應考察的
則
是
不同
年份出生的戶主年齡相同時家
庭
儲
蓄
率
的差別
。
利
用
中
國
台灣地區
的
調
研數
據
,
估計結果發現了顯著的群組效應
,
但年齡效應卻不是很顯著
;
B
u
t
e
l
m
a
n
n
a
n
d
G
a
l
l
e
g
o
(
2
0
0
0
)
用
智
利
的
家
庭
調
研
數
據
得
到
了
與
D
e
a
t
o
n
a
n
d
P
a
x
s
o
n
(
1
9
9
4
)
相同的結果
。
同樣的分析方法也曾被
B
a
l
d
i
n
i
a
n
d
M
a
z
z
a
f
e
r
r
o
(
2
0
0
0
)
用來分析義大利家庭儲蓄率的問題
。
但由於一個家庭是由不同出生年份
、
不
同年齡的成員構成
,
上述研究
都
忽
略
了
其他成
員
的
影響
,
因而並不能完全反
映年齡結構和儲蓄率之間的關系
(
B
a
l
d
i
n
i
a
n
d
M
a
z
z
a
f
e
r
r
o
,
2
0
0
0
)
。
4
施建淮
、
朱海婷
,
「
中國城市居
民
預
防
性
儲
蓄
及
預
防
性
動
機
強
度
:
1
9
9
9
—
2
0
0
3
」
,
《
經
濟
研
究
》
,
2
0
0
4
年
第
1
0
期
,
第
6
6
—
7
4
頁
;
易行健
、
王俊海
、
易
君
健
,
「
預
防
性
儲
蓄
動
機
強
度
的
時
序
變
化
與
地
區
差
異
」
,
《
經
濟
研
究
》
,
2
0
0
8
年第
2
期
,
第
1
1
9
—
1
3
0
頁
;
何立新
、
封進
、
佐藤宏
,
「
養老保險改革對家庭儲蓄率的影響
:
中國的
經驗證據
」
,
《
經濟研究
》
,
2
0
0
8
年第
1
0
期
,
第
1
1
7
—
1
3
0
頁
;
楊
汝
岱
、
陳
斌
開
,
「
高
等
教
育
改
革
、
預
防
性
儲
蓄
與居民消費行為
」
,
《
經濟研究
》
,
2
0
0
9
年第
8
期
,
第
1
1
3
—
1
2
4
頁
。
5
周建
、
楊秀禎
,
「
我國農村
消
費
行
為
變
遷
及
城
鄉
聯
動
機
制
研
究
」
,
《
經
濟
研
究
》
,
2
0
0
9
年
第
1
期
,
第
8
3
—
9
5
頁
。
6
汪偉
,
「
經濟增長
、
人口結構變化與中國高儲蓄
」
,
《
經濟學
》
(
季刊
)
,
2
0
0
9
年第
9
卷第
1
期
,
第
2
9
—
5
2
頁
。
改革開放以
來
,
中
國
持
續
上
升
的
儲
蓄
率
引
起
了
國
內
外
學
者
極
大
的
興
趣
,
大量研究對其形
成原因進行了探討
。
很多學者結合中國教育
、
醫療
、
住房制
度改革和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
的
國
情
,
從預防性動機的角度來解釋
中國高儲
蓄率的現象
(
如施建淮和朱海婷
,
2
0
0
4
;
易行健等
,
2
0
0
8
;
何立新等
,
2
0
0
8
;
楊汝岱和陳斌開
,
2
0
0
8
)
4
。
也有學者認為
城
鄉
聯
動
機
制
,
即
城
鎮
居
民
消
費
的
示範效應是中國出現高儲蓄率的重要原因
(
如
周
建
和
楊
秀
禎
,
2
0
0
9
)
5
;
還
有
學者認為
中
國
高
儲
第4期胡 翠、許召元:人口老齡化對儲蓄率影響的實證研究134
7 關系在有些時間段內不顯著,有些時間段內呈負相關(如Kelley and Schmid,1996)。另有研究認為兒童撫養比和老人撫養比對儲蓄率的影響不同,並單獨對老人撫養比的影響進行了探討,如Yasin(2007)利用14個新興市場經濟國家1960—2001年的年度數據構建了65歲以上人口占工作人口比重的指標,並發現該指標與儲蓄率之間的關系並不顯著。 有些研究利用微觀的家庭調查數據直接考察年齡(用戶主年齡代表)與儲蓄率的關系,由於一般而言戶主年齡越大,家庭中老齡人口比重越大,因此這些研究間接反映了老齡化程度對家庭儲蓄率的影響。由於不同年份調研的家庭對象並不完全相同,難以構建真正意義上的面板數據,這些研究一般都是通過構建虛擬面板數據來進行分析。虛擬面板數據的方法最早被Deatonand Paxson(1994)用來研究家庭儲蓄率的問題。在他們的研究中,年齡與儲蓄率的關系被分成時期效應(period effect)、年齡效應(age effect)和群組效應(cohort effect)。其中,時期效應是指家庭儲蓄率在不同年份的變化,年齡效應是指戶主年齡和家庭儲蓄率之間的關系,群組效應考察的則是不同年份出生的戶主年齡相同時家庭儲蓄率的差別。利用中國台灣地區的調研數據,估計結果發現了顯著的群組效應,但年齡效應卻不是很顯著;Butelmannand Gallego(2000)用智利的家庭調研數據得到了與Deaton and Paxson(1994)相同的結果。同樣的分析方法也曾被Baldini and Mazzaferro(2000)用來分析義大利家庭儲蓄率的問題。但由於一個家庭是由不同出生年份、不同年齡的成員構成,上述研究都忽略了其他成員的影響,因而並不能完全反映年齡結構和儲蓄率之間的關系(Baldini and Mazzaferro,200
0)。4 施建淮、朱海婷,「中國城市居民預防性儲蓄及預防性動機強度:1999—2003」,《經濟研究》,2004年第 10期,第66—74頁; 易行健、王俊海、易君健,「預防性儲蓄動機強度的時序變化與地區差異」,《經濟研究》,2008年第2期,第119—130頁; 何立新、封進、佐藤宏,「養老保險改革對家庭儲蓄率的影響:中國的經驗證據」,《經濟研究》,2008年第10期,第117—130頁;楊汝岱、陳斌開,「高等教育改革、預防性儲蓄 與居民消費行為」,《經濟研究》,2009年第8期,第113—124頁。 5周建、楊秀禎,「我國農村消費行為變遷及城鄉聯動機制研究」,《經濟研究》,2009年第1期,第83—95頁。6汪偉,「經濟增長、人口結構變化與中國高儲蓄」,《經濟學》(季刊),2009年第9卷第1期,第29—52頁。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持續上升的儲蓄率引起了國內外學者極大的興趣,大量研究對其形成原因進行了探討。很多學者結合中國教育、醫療、住房制度改革和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的國情,從預防性動機的角度來解釋中國高儲蓄率的現象(如施建淮和朱海婷,2004;易行健等,2008;何立新等,2008; 楊汝岱和陳斌開,2008)4 。也有學者認為城鄉聯動機制,即城鎮居民消費的示範效應是中國出現高儲蓄率的重要原因(如周建和楊秀禎,2009)5 ;還有學者認為中國高儲蓄率是由經濟增長造成的(如汪偉,2009)6 。Wei andZhang( 2011)根據中國男女比例上升的事實提出了競爭性儲蓄理論,並得到了實際數據的支撐
。
E. 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與農村經濟改革有何關系
我國經濟體制改革開始於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對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功不可沒,基本解決了10幾億人口的溫飽問題,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家庭承包經營,使原有的「集體保障」趨於瓦解,農村中的家庭養老和土地養老保障成為農民養老保障的重要手段。但發展到今天,農村經濟遇到了許多新問題、新情況,需要進一步對農村經濟進行改革,需要大力發展農村商品經濟和市場經濟,農村產業結構需要進行戰略性調整,農村勞動力從業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改革開放後,我國鄉鎮企業迅速發展,加上土地的適度規模經營,大批農民離開土地,從事第二、第三產業,全國農村大約有上億勞動力轉移到第二、三產業。這為農業現代化建設和整個國民經濟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問題,這些從事第二、三產業的農村勞動力在失去土地後,就失去了土地保障,在遭受經濟風險時,如年老體弱、疾病傷殘、自然災害、市場波動、經營不善等等,都會對他們構成重大威脅。單純的土地保障和家庭保障不足以抵禦經濟風險,需要建立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完善保障體制,消除他們的後顧之憂,促進農村經濟改革。
F. 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將給人們生活帶來哪些變化
據說要延遲退休,所以變化就是,已經工作的中年人要多干5年才能退休,而年輕人就業更困難。
G. 養老保險中儲蓄積累制、部分積累制的優點和缺點 急!!
儲蓄積累制:
優點:政府強制性要求參保認為養老儲蓄,從而可以建立起一定規模的養老保險基金;可以提高社會儲蓄率;儲蓄積累制比現收現付制對工作人員有更好的激勵作用;在總供給不足的條件下,儲蓄積累制的養老社會保險制度可能更有利於促進經濟增長。
缺點:儲蓄積累制的管理成本通常要高於現收現付制的管理成本。
部分積累制:也稱「部分基金制」,是現收現付制和完全積累制兩種模式的結合。在部分積累制情況下,退休人員的養老金一部分來自於現收現付式的籌資方式,另一部分來自於完全積累式的籌資方式。
優點: 1、保險費率低於完全基金制,而保險費率的增長又比現收現付制緩慢、平衡。 2、不需考慮長期費用,下一代人的負擔相對少於現收現付制,有利於擴大儲蓄和促進投資。
3、受人口結構、通貨膨脹和經濟狀況的影響也相對少些
H. 封進的發表論文
Feng, Jin, Lixin, He, Hiroshi Sato, 2011, 「Public Pension and Household Saving: Evidence from Urban Chin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Vol. 39, 470-485.
封進郭瑜,「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的財政支持能力研究」,《重慶社會科學》,2011.7
Feng, Jin, 「Macro determinants of health expenditure in China」, Fudan Journa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2011,3.
封進劉芳陳沁,201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對縣村兩級醫療價格的影響」,《經濟研究》第11期127-140。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
封進張馨月張濤2010 ,」經濟全球化會導致社會保險水平下降嗎?基於中國省際差異的分析」, 《世界經濟》第11期, 37-53。人大復印資料《社會保障制度》全文轉載。
Feng Jin, 2010, Health Insurance and Its Reimbursement Arrangements: Policy Evaluation on New Cooperative Medical System in Rural China. Fudan Journa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3 (3), 1-21.
Feng J., B. Qin and Y. Yu (2010), 『Wealth, ecation, and demand for medical care: evidence from rural China』, in Gordon Liu and Shufang Zhang (eds), Investing in Human Capital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 Singapore: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 Pte. Ltd.
封進 李珍珍,2009,「中國農村醫療保障制度的補償模式研究」,《經濟研究》第4期103-115。人大復印資料《體制改革》2009.7.全文轉載
封進,余央央,2009,「醫療領域所有制和產權的研究評述」,《中國衛生政策研究》第9期。
封進,2009,「統一基本公共服務制度的緊迫性「,《改革》第5期。
封進,張濤,2009,「醫療服務市場所有制模式比較及中國的選擇」,《江海學刊》,第6期。人大復印資料2010,《公共行政》全文轉載。
Feng, Jin, Song Zheng, 2009, 「Health care system in rural China: A quantitative approach based on heterogeneous indivial」, 「Frontiers of Economics in China.Volume4, No.2, Springer.
袁志剛,李珍珍,封進,2009,《城市化進程中的基本養老保險水平研究》,《南開經濟研究》第4期。
何立新,封進,佐藤宏,2008,「養老保險改革對家庭儲蓄率的影響:中國的經驗證據」,《經濟研究》第10期。大復印資料《社會保障制度》2009年2期全文轉載。
封進,胡岩,2008,「中國城鎮勞動力提前退休行為研究」,《中國人口科學》,第4期。
封進,余央央,「 中國醫療體制改革:市場化、激勵制和政府的作用」 《世界經濟文匯》,2008年第1期。人大復印資料《體制改革》第5期全文轉載。
封進,余央央,「補貼需方還是補貼供方:醫療改革中的政府作用」,《中國改革》,2008年第3期。
葉春輝,封進,「收入、教育水平和健康投資:基於農戶數據的實證研究」,《中國農村經濟》2008年第8期。人大復印資料《社會保障制度》2008年12期全文轉載。
封進,余央央,2007,「中國農村的收入差距與健康」,《經濟研究》第1期。人大復印資料《農業經濟》全文轉載。
封進,宋錚,2007「中國農村醫療保障制度:一項基於異質性個體決策行為的理論研究」,《經濟學季刊》,第六卷,第三期。
封進 宋錚 《中國人口年齡結構變化與養老保險制度的福利效應》,《南方經濟》,2006年11期。
余央央,封進《收入差距與健康的研究評述》,《經濟學動態》2006年第7期。
封 進,秦 蓓,《中國農村醫療消費行為變化及其政策含義》,《世界經濟文匯》,2006年第1期。
李珍珍,封進 《教育對健康的影響——對上海家庭調查數據的研究》,《中國勞動經濟學》2006.3
Yuan Zhigang and Feng Jin, 2005. Rethinking Pension Reform in China. Chinaand World Economy, Volume 13, No.2, March-April
Yuan Zhigang and Feng Jin, 2005. Social security Option in China: Parametric or Paradigmatic? Fudan Journa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袁志剛、封進、張紅,《城市勞動力供求及外來勞動力管理研究——上海的例證和啟示》,《復旦大學學報(社科版)》2005年第5期。人大復印資料《勞動經濟與勞動關系》全文轉載。
封進,許慶 《上海外來勞動力問題研究》,《中國勞動經濟學》,2005年第3期。
許慶,封進,「外來勞動力,社會保障體系與經濟發展」,《開放導報》,2005年第4期;人大復印資料「社會保障制度」專輯2005年第11期全文轉載。
封進,中國養老保險體系改革的福利經濟學分析,《經濟研究》,2004年第2期
封進,人口結構變化的福利效應——一個包含社會保險的模型及其解釋,《經濟科學》,2004年第1期
封進,效率與公平的交替:中國養老保險體系的再分配效應,《世界經濟文匯》,2004年第1期
I. 影響儲蓄率的因素有哪些急!!!
1導致儲蓄率持續居高的原因主要有三個:
其一,人口負擔輕,因此經濟剩餘比例大;
其二,普通勞動者家庭收入增長緩慢,內需不足,導致居民具有高儲蓄傾向;
其三,社會保障不充分和預期不穩定,誘導居民通過儲蓄來實現自我保險。
2看病貴、買房貴、上學貴3國家要加快社會保障制度改革步伐,擴大社會保障的覆蓋面把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目標定為低水平、多層次、廣覆蓋,保障對象不能只局限於公務員、國企職工、城市居民,非國企職工和農村居民也應該享受同樣的保障,這可以從根本上減輕我國居民消費的後顧之憂。國家還應該採取各種措施千方百計擴大內需,使消費信貸真正能夠刺激消費,分流儲蓄。
J. 養老保險新政策對當時的影響
1.2015年公務員社保退休政策最新規定如下:
男年滿60周歲,女年滿55周歲,連續工齡或工作年限滿10年的,可以退休。符合下述情況的也可以申請提前退休。
一、公務員達到國家規定的退休年齡或者完全喪失工作能力的,應當退休。
二、公務員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本人自願提出申請,經任免機關批准,可以提前退休:
(一)工作年限滿三十年的;
(二)距國家規定的退休年齡不足五年,且工作年限滿二十年的;
(三)符合國家規定的可以提前退休的其他情形的。
2.延遲退休對公務員的影響:
延遲退休作為改革目標已經是毫無疑問了,漸進式只是操作性的考慮,減緩政策變化所帶來的影響。當前,公務員和事業單位人員退休養老金和企業人員退休養老金採用不同制度,其中公務員和事業單位人員仍然沿用公共財政大包大攬的制度,而且養老保險替代率大大高於同期的企業職工。由於兩者待遇的巨大差別,被稱為養老「雙軌制」。
在現行養老保險制度下,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的養老保險費用由國家財政承擔,養老金平均替代率高達80%以上;而企業職工不但需要繳納養老金,且養老金平均替代率不足50%,這種不同的制度安排不僅有損公平與效率,也無法適應全球化、市場化背景下人口流動、身份變換的現實需要。
雖然有退休待遇上的優勢,公務員尤其是掌握一定行政權力的官員仍然是願意延遲退休的主力人群。「因為在職公務員可以獲得更多的津貼和各種福利,而且相對於企業職工而言他們的工作並不繁重。」「一旦施行了彈性延遲退休年齡的政策,也就意味著擁有高技能和公務員等崗位人員將延遲退休,而這些公共部門的崗位正是對大學生就業最具吸引力的崗位,這就難免加大就業壓力。」
試點方案明確提出,對事業單位進行分類,有行政職能的納入公務員的養老保障體系,具有經營性質的事業單位,將參照企業職工保障制度進行改革。而對占絕大多數的從事公益服務的事業單位及其工作人員,最終將實行與目前企業職工一致的養老保險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