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理財保險 > 客戶對理財產品的常見問題

客戶對理財產品的常見問題

發布時間:2021-04-01 03:41:02

㈠ 最近常見的理財問題和常見的幾個問題,投資

平台選擇,產品選擇,到期退出三個問題!

先看公司的風險, 是否合規,有沒有資金池!再看公司產品風險高低,也就是拿你的錢去做什麼了?
一定要看清楚理財產品的標的是什麼, 個人理財一定找低風險產品

p2p注意以下幾點1平台理財需要關注的幾個點:
1,平台的合規性:是否有銀行存管(如果有,可打電話確認咨詢), 是否有icp許可證(國家網站可查), 是否有國家信息系統安全等級保護三級認證(企業級別最高),信息是否披露。是否提交自查報告。
2 ,標的的真實性。
3,產品的風險系數,標的的安全, 是否是優質的借款客戶,是否是優質的承兌企業。
4,公司利潤是否能覆蓋給投資人的收益。你可以依據這幾條查查,看怎麼樣,每一個都很重要。
就個人理財而言,只要平台合規, 標底的風險越低越好, 這樣的話本金受損的可能就很小很小
還有最近好多人在談論到期退出問題!有兩種情況:1,錢到期,項目沒到期,則是債轉推出。過期限退出屬於正常;2,錢到期,項目到期,錢直接到期退出。 如果逾期那就是項目出現問題。則不正常!!!

金融理財顧客會提什麼問題

一般最關心的就是收益與資金安全度了,理財平台是否能提供真實有效的身份證明,資質證明,營業執照等等,還會問到你們的理財產品是做什麼的,風險有多大,是怎樣為客戶帶來收益的。

㈢ 理財客戶都會遇到什麼問題

1、最重要的一點(資金安全)
2、公司證件是否齊全
3、公司是否按章程辦事
4、投資項目是否正規、盈利合理化
5、收益情況是否能夠達到要求(雖然是理財,但是收益才是最後關注的)

純手工打造,希望對你有幫助。謝謝

㈣ 投資理財客戶選擇投資理財產品要注意什麼

買銀行理財產品時應注意:

1、銀行理財產品的安全問題
對於任何投資來說沒有百分百的安全,只要是投資必定伴隨風險,收益越高風險也越大。而對於銀行理財產品來說相對而言風險較低,由銀行風控團隊審核的理財項目在把關上更加嚴格,不過也不一定就不會出現問題,而是出現的概率相對而言很低。國家規定超過50萬的存款不被保障,銀行也有可能倒閉。新手投資人在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時,看到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的理財產品往往比較擔心,生怕風險太大會出現問題。實際上投資者不必過於擔心,在銀行理財市場基本上沒有出現過產品本金虧損的情況,而且達到預期最高收益率的概率能達到99%以上。部分結構性產品及風險等級為r3級或以上的產品收益不確定性較大,風險等級為r2的非保本類產品則可以放心購買。

2、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手續費
銀行理財產品的手續費包括申購費、銷售費、管理費、託管費等,一般來說銀行不收取申購費,不過其它費用還是要收的,每樣費用大多不超過投資金額的0.3%,總費用通常不超過0.6%。但是一般銀行在測算理財產品收益率的時候已經把這部分算進去了,也就是說銀行測算出理財資金的收益率,扣除各種手續費,剩下那部分就是大家所熟知的「預期收益率」。所以,按照產品的預期收益率就能算出你實際獲取的收益,不必考慮手續費的問題。

比如投資者購買10萬元一年期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是4.5%,手續費率一共是0.5%,產品到期後投資者獲得的收益是100000×4.5%=4500元。

3、銀行理財產品在籌集期間收益計算問題
銀行理財產品在發布後有5-6天的籌集期,遇到節假日時間可延長到10天以上。產品收益一般是T+1天開始計算,按照銀行活期存款利率0.3%計算收益。所以,錢香金融理財師建議盡量避免購買籌集期長、投資期短的產品,這樣可以避免資金站崗的問題。

4、理財產品到期後回款問題
銀行理財產品投資期滿之後,理財資金會自動返回投資者的銀行卡活期賬戶,其中多數銀行會在到期日當天下午或晚上將本金與收益打回投資者賬戶,少數銀行會在第二天打入。

5、銀行理財產品的資金流向
銀行把投資者的資金都募集之後,會拿去投資,一般投資渠道包括存款等高流動性資產、債權類資產等,說明書上都會提及,但是銀行不會跟你說每部分的具體投資比例,投資者是無法得知資金的具體配置情況。不過一般來說銀行理財資金大部分都投向於各類債券,風險相對可控。

㈤ 關於銀行理財產品的幾個問題

首先你要知道,理財產品沒有最好,只有最適合。你買理財要考慮的是資金流動性和理財產品投向風險的問題。
1.從收益角度看,肯定是90天5%的收益高。但你要比較一下兩種產品的風險級別。理論上是風險越大,收益越高。時間越長,風險越大。但如果兩種產品的投資方向和風險級別是一樣的,目前的形勢來看,如果你不用錢,我建議你存長期的。
2.影響理財產品的風險因素有很多種,系統風險是人為不可抗拒的,比如市場經濟形勢、國家政策法規、自然災害等等。非系統風險是指人為形成的,比如投資運作這款產品的經理對目前形勢分析是否正確,投資標的的信用級別,到期後會不會延期支付等等。所以產品利率絕大部是由市場決定的,但也會受其他因素的影響。
3.某些銀行會在月底的時候發一些高收益的產品,但期限都不會太長,為的短時間投資後,產品到期日又可以被銀行在月末或季末或年末所佔用為存款。如果你需要的是長期投資,但為了一期的高收益去選擇了短期產品,那麼這期產品到期後你又得重新選擇,也許市場上沒有較高收益的產品了,或者利率下降了,那麼你只能選擇低收益的產品,那麼最終這段時間的綜合收益也許不會很高,不會比你直接去投資一個較長期限的中等收益的產品合適。
4.有一些銀行的產品是限量銷售的,也許是為劃分客戶層級,也許是其他原因,建議你可以建立一個一對一的客戶經理,這樣他了解你的需求,有適合的產品時會通知你,你可以在做決定前先聯系他了解情況。
文字寫起來比說起來困難,但願你能明白我所表達的意思。
有什麼問題可以再來問我!

㈥ 理財客戶會問哪些問題

平台是否安全,收益率多少,要投多久,需要投入多少資金,能得到多少回報,公司是哪個等等

㈦ 理財客戶一般會提出哪些問題

1、最重要的一點(資金安全)
2、公司證件是否齊全
3、公司是否按章程辦事
4、投資項目是否正規、盈利合理化
5、收益情況是否能夠達到要求(雖然是理財,但是收益才是最後關注的)。

㈧ 銀行理財業務的存在問題

(一)理財市場不規范,導致惡性競爭
2005年前,商業銀行推行理財業務目的並不完全是為了增加中間業務收入,而在於爭奪存款、提高市場份額。一些銀行採取盲目承諾高保本收益率,甚至採取搭售儲蓄存款的方式銷售理財產品,將個人理財產品演變為變相高息攬儲的工具。不少股份制商業銀行甚至在虧損讓利的條件下推出理財產品,以理財產品為競爭手段吸引中高端客戶、爭奪零售客戶資源。而國有商業銀行推出個人理財產品的主要目的是應對股份制商業銀行的同業競爭,鞏固中高端客戶,減少客戶流失。
(二)理財人員知識結構不健全,專業的理財規劃師嚴重缺乏
個人理財業務是一項綜合性的業務,要求理財人員不僅要了解銀行的各項產品和功能,還要掌握證券、保險、房地產等行業的相關知識。目前銀行理財人員知識構成較為單一,具備理財規劃師資格的就更少了。由於缺乏對個人理財業務熟悉的人才,銀行理財師隊伍建設可能成為銀行理財業務發展的瓶頸。自2007年1月1日起中國政府允許外資銀行經營人民幣業務起,中國理財規劃師人才的爭奪戰已進入白熱化階段,目前各地金融機構理財規劃師已成搶手人才。06年理財規劃師持證人數不過2萬人。人才匱乏亟待培養。麥肯錫的一項調查資料表明,2006年中國的個人理財市場增長到570億美元,專業理財成為我國最具發展潛力的金融業務之一。與理財服務需求不斷看漲形成反差,我國理財規劃師數量明顯不足。我國國內理財市場規模不斷擴大,一個成熟的理財市場,至少要達到每三個家庭中就擁有一個專業的理財師,這么計算,中國理財規劃師職業有20萬人的缺口,僅北京市就有3萬人以上的缺口。在中國,只有不到10%的消費者的財富得到了專業管理,而在美國這一比例為58%。
(三)理財產品營銷不規范,產品透明度不高
部分銀行在推銷理財產品時,沒有清楚、全面地告知客戶該理財產品的收益和風險,甚至為了完成發售任務,採取模糊收益率、弱化風險提示等手段誤導投資者,或吸引不適合該理財計劃的客戶購買。在中國社科院日前發布的《2008年銀行理財產品評價報告》中,匯豐、花旗、恆生、東亞等6家中外資銀行因理財產品的運作信息缺乏透明度而登上了報告中的「黑名單」。報告指出,在信用類和利率類產品方面,光大銀行和招商銀行信息不明產品合計佔全部不明產品的3/4,尤其是光大銀行,其不明產品佔到本行產品的77.59%。而外資銀行在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的問題最為嚴重。在人民幣和外幣的股票產品中,外資銀行的不明產品占其全部產品的比重分別高達78.6%和32.9%,遠高於中資銀行的33.3%和11.1%。
(四)對公眾理財知識的宣傳教育力度不夠
客戶對於理財產品的認知尚不成熟,理性投資理念尚未完全樹立,投資風險意識比較淡薄。最近很多針對銀行理財產品「零收益」、「負收益」現象的投訴事件也隨之增多。理財產品的投訴除了部分是源自銷售人員的誤導以外,實際上相當一部分都是投資者對於風險的應急能力以及金融知識欠缺導致的。據調查有近八成的消費者對理財業務知之甚少。
(五)理財業務售後服務不到位
從各商業銀行理財實踐活動看,客戶在理財過程投訴乃至訴訟最多的是開放式基金、代理證券業務、代理保險業務、個人賬戶黃金買賣、個人賬戶外匯買賣業務、個人理財業務等理財流程問題。雖然商業銀行個人金融業務不斷創新,但相關的業務咨詢、功能介紹、金融導購等售後服務卻嚴重滯後,使得許多居民對個人金融服務項目一知半解,無法真正享有服務。
(六)風險揭示不到位
部分銀行在向客戶推薦銀行理財產品時,沒有向客戶揭示銀行理財產品的資金投向、還款來源以及銀行理財產品存在的風險。甚至有的銀行理財經理口頭告訴客戶,他們的理財產品是保本保收益的,誤導部分客戶。

閱讀全文

與客戶對理財產品的常見問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炒股可以賺回本錢嗎 瀏覽:367
出生孩子買什麼保險 瀏覽:258
炒股表圖怎麼看 瀏覽:694
股票交易的盲區 瀏覽:486
12款軒逸保險絲盒位置圖片 瀏覽:481
p2p金融理財圖片素材下載 瀏覽:466
金融企業購買理財產品屬於什麼 瀏覽:577
那個證券公司理財收益高 瀏覽:534
投資理財產品怎麼繳個人所得稅呢 瀏覽:12
賣理財產品怎麼單爆 瀏覽:467
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規定 瀏覽:531
保險基礎管理指的是什麼樣的 瀏覽:146
中國建設銀行理財產品的種類 瀏覽:719
行駛證丟了保險理賠嗎 瀏覽:497
基金會招募會員說明書 瀏覽:666
私募股權基金與風險投資 瀏覽:224
怎麼推銷理財型保險產品 瀏覽:261
基金的風險和方差 瀏覽:343
私募基金定增法律意見 瀏覽:610
銀行五萬理財一年收益多少 瀏覽: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