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理財保險 > 保險經紀劉建民

保險經紀劉建民

發布時間:2021-03-22 02:24:45

1. 甘肅股權交易中心的股權交易中心概況

華龍證券有限責任公司是由甘肅省人民政府組織設立,經中國證監會批準的國有企業,於2001年5月18日成立的綜合類證券經營機構,注冊資本達到21.5339億元。主要股東有甘肅省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甘肅省電力投資集團公司等。
華龍證券有限責任公司主要業務范圍包括證券經紀、投資銀行、證券投資咨詢、財務顧問以及中國證監會批準的其他業務。公司擁有廣泛的客戶資源和良好的社會形象,在北京、上海、深圳、重慶、杭州、無錫、烏魯木齊、合肥、西安和蘭州等主要城市設有36家經營機構,並在北京設立了投資銀行專業分公司,發起設立了華商基金管理公司,控股華龍期貨公司。公司項目遍布全國,先後成功保薦一汽集團啟明信息、北大荒、浙江龍盛、祁連山等十多家大型企業的上市與融資。經國家科技部、教育部批准,公司設有博士後流動工作站,擁有一大批高學歷、高素質的專業人才,大學本科以上人員85%,碩士以上人員26%,擁有一批經驗豐富、業務精湛的保薦代表人和專業分析師隊伍。
公司堅持「借力西部,放眼全國」的發展戰略,憑借專業化的優質服務,誠信、務實、高效、敬業的團隊精神,在競爭激烈的中國證券服務業中穩步提升份額。2009年成功保薦首批創業板上市企業發行上市,成為首批保薦企業在創業板上市的全國17家證券公司之一。公司2008、2009、2010、2011、2012連續五年榮獲「省長金融獎」。 中國光大集團是中央管理的國有重要骨幹企業,創辦於1983年5月,擁有4家上市公司的特大型中央企業集團。截止2010年底,資產總額達16000億元,實現利潤220億元。光大金控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光大金控」)成立於2009年6月,注冊資本12億元人民幣,是光大集團的全資子公司。
光大金控是按照國務院關於中國光大集團整體改制方案的批復要求,整合集團內金融資源而成立的綜合服務平台,業務范圍遍及直接股權投資、PE基金管理及投資、並購及結構性融資、信託、證券基金管理及投資等。是繼光大銀行、證券、保險之後,中國光大集團又一重要的金融業務。 正廳級建制,享有市一級的行政管理許可權;內設機構控制在10個以內,機構規格為正處級;蘭州新區廳級領導職數暫定6名,其中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各1名(正廳級),黨工委副書記兼紀工委書記1名(副廳級),管委會副主任3名(副廳級)。
2011年2月12日,中共蘭州市委辦公廳、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中共蘭州新區工作委員會、蘭州新區管理委員會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蘭辦發〔2011〕9號),明確了新區黨工委、管委會設10個內設機構,分別是:黨政辦公室、紀工委(監察局)、組織人事局、財政局、經濟發展局、城鄉統籌發展局、國土資源和環境保護局、規劃建設管理局、招商服務局和社會事業發展局,編制150名,內設機構為正縣建制,內設機構領導職數為30名。
2011年4月18日,蘭州新區黨工委、管委會下發《關於印發蘭州新區各工作部門主要職責內設機構人員編制規定的通知》(新發〔2011〕8號),明確了10個工作部門的47個內設處室,並對150名編制進行了分解。內設處室為正科建制,內設處室領導職數為61名。
2011年4月27日,中共蘭州市委辦公廳、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下發《關於蘭州新區范圍內的部分鄉鎮村實行委託管理的意見》(蘭辦發〔2011〕49號),明確將永登縣中川鎮、秦川鎮和皋蘭縣西岔鎮的7個行政村劃歸新區管理。 建新集團,成立於1992年,是一家以礦產資源投資、開發、經營為主的大型企業集團。目前,集團已形成鉛鋅礦采選、冶煉,鎢鉬銅礦采選、黑色金屬采選,天然氣化工,影視文化、房地產開發等五大產業板塊格局。其中建新礦業股份有限責任公司為集團上市企業(股票簡稱:建新礦業,證券代碼:000688)。
集團多年被評為「甘肅最具競爭力企業」及「中國工業行業排頭兵企業」等殊榮。2009年1月,建新集團入選為中國礦業聯合會第四屆理事會主席團單位。2009年4月,建新集團正式加入中國APEC發展理事會,成為理事會常務理事單位。
建新集團董事局主席劉建民,現任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光彩事業促進會常務理事,中國APEC發展理事會常務理事,中國礦業聯合會第五屆理事會主席團主席,甘肅省工商業聯合會副主席,甘肅省政協委員,甘肅省隴南市政協常委,甘肅慈善總會名譽會長,北京甘肅企業商會首屆執行會長等職務。

2. 上海中曼石油裝備有限公司劉建民什麼職稱

學習科學發展觀參考資料(相關數據)

(一)GDP能耗基本情況

1、2006年上半年全國單位GDP能耗公報發布

2006年上半年,全國單位GDP能耗同比上升0.8%。從主要行業單位增加值能耗看,煤炭上升5.5%,石油石化上升8.7%,鋼鐵下降1.2%,有色上升0.4%,建材下降4.5%,化工下降5.0%,紡織下降5.5%,電力上升0.8%。

總的來看,當前各地區、各主要行業節能降耗形勢仍不容樂觀,完成今年節能降耗目標任務仍十分艱巨。為此,各地區、各部門要按照國務院要求,認真落實節能目標責任制,大力推進結構調整,著力抓好重點領域節能及十大節能工程,抓好重點耗能企業的節能管理,完善節能保障機制等各項措施,努力實現全年節能降耗目標。

(來源: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網站)

2、單位GDP能耗為何不降反升

盡管國家首次明確提出今年單位GDP能耗降低4%左右的約束性發展指標、節能降耗措施今年以來密集出台,半年內就安排5.4億元國債資金支持了98個重點節能項目,可1日公布的最新能耗統計數據讓人頗感意外。

上半年,全國能耗增長仍快於經濟增長,單位GDP能耗不降反升0.8%,煤炭、石油石化、有色金屬、電力等行業能耗水平均有所上升。

事實上,合計佔全國能源比重80%的原煤產量、發電量上半年分別同比增長12.8%和12%,增速分別比上半年經濟增速高出1.7個百分點和1.1個百分點。總體看,今年實現節能降耗目標難度較大,節能降耗形勢十分嚴峻。

在現有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和不合理產業結構的背景下,固定資產投資特別是工業投資的高速增長,必然帶來能耗的高速增長。這是上半年單位GDP能耗不降反升的根本原因。

上半年,全國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1.3%,比近年平均增幅高出6個百分點。我國工業能耗約佔全社會能耗的70%,而上半年以工業為主的第二產業增長13.2%,超出經濟增速2.3個百分點。進入二季度,工業生產更是逐月提速,6月份增速高達19.5%,幾乎是經濟增速的一倍。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能耗較低的第一產業、第三產業上半年僅分別增長5.1%和9.4%。

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是山東。近年來,山東省規模以上工業一直保持較高增長,從去年一季度開始,山東規模以上工業總量躍居全國第一。與此相伴的是,這個能源大省一舉變成能源凈輸入省。山東省有關部門分析認為,這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工業能耗的急劇增加」。

「要保持經濟持續快速增長,這種粗放型的增長方式已經難以為繼。」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所長周大地說。

單位GDP能耗不降反升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在電力供需矛盾有所緩解的情況下,部分地區又開始盲目追求GDP增長,高能耗行業和企業再度抬頭,成為推動能耗上升的主力軍。

分析一下國家統計局等此前發布的我國第一份能耗公報,不難看出,從東部到西部,單位GDP能耗整體上呈現出逐步遞增並拉大差距的趨勢。專家分析,這與西部省份發展較多依賴能源、原材料消耗較大的重工業不無關系。

宏觀統計結果是這樣的:上半年,高耗能的重工業增長18.5%,比經濟增速高出7.6個百分點;在能耗較高的製造業中,近三分之二的行業投資增速超過40%;煤炭開采及洗選業、電力熱力生產與供應、石油與天然氣開采業、非金屬礦采選等高能耗、高污染項目成為上半年投資高增長的主要拉動力。

鋼鐵行業的GDP權重僅為3.14%,可在全國能耗總量中的份額卻高達15%。這個能耗大戶上半年繼續保持高增長態勢,鋼材產量增長25.78%。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羅冰生警告說,這種增長過快的狀況應當引起注意,控制產能過快增長、加快淘汰落後產能仍是當前的重要任務。

除上述兩個結構性原因外,節能降耗方面長期以來存在的技術性、制度性等問題也是分析上半年單位GDP能耗不降反升時值得注意的因素。朱宏任認為,我國能源技術落後,能源效率明顯偏低,能源開發利用的重大核心裝備仍不能自主設計製造,節能降耗、污染治理等技術的應用還不廣泛。

我國目前火電平均供電煤耗比國際先進水平高出20%以上。如果每度電的供電煤耗下降10克標准煤,全國一年可少消耗2000萬噸標准煤。國電集團電力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劉建民說,國產同類型發電機組的煤耗比發達國家高出不少,單純從技術角度分析,國產發電機組節能降耗還有較大潛力。

據鋼鐵行業的專家介紹,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總體上看我國鋼鐵工業能耗水平存在20%左右的差距。其中,大中型鋼鐵企業能耗總水平比國際先進水平高出10%左右,中小型鋼鐵企業能耗水平差距大約在50%左右。

單位GDP能耗不降反升的嚴峻形勢已引起各方高度關注。近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並原則通過《國務院關於加強節能工作的決定》,並提出著力抓好的六項節能工作;發改委與30個省級人民政府簽訂節能目標責任書,能耗標准將成為政府核准項目的強制性門檻,中央財政將理順能源產品價格,抑制能源低成本消費,建設部門將在北京評選「十大不節能建築」,只要真正把這一系列節能降耗措施落到實處,全年單位GDP能耗降低4%左右的目標就不會太遙遠。(來源:新華網)

3、廣東上半年能耗再降 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2.7%

廣東省統計局負責人透露,去年能耗創全國最低水平的廣東今年上半年再傳捷報——單位GDP能耗、單位GDP電耗、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3項指標繼續下降,分別比上年同期下降2.7%、2.2%和2.7%,預計今年全年單位GDP能耗可下降3%。

廣東單位能耗呈下降趨勢,主要得益於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和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近年來,廣東逐步形成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服務業快速協調發展的新格局。今年上半年,廣東三大新興支柱產業之一的電子信息業表現十分出色,同比增長31.7%,提高了13.7個百分點,而冶金、建材、陶瓷、印染、造紙、火電等高耗能產業在工業中的比重不斷降低。

今年以來,廣東在全社會強化節能管理,大力抓好鋼鐵、電力、石化、化工和建材等高耗能行業和企業的節能工作,對超過行業耗能限額標準的企業強制採取節能降耗措施,並根據產業政策,逐步淘汰高污染、高耗能的落後生產能力,關停並轉一批小化肥、小冶煉及小水泥。

廣東實施一批節能重點工程,推動節約和替代石油、熱電聯產、余熱利用、建築節能、政府機構節能、綠色照明、能源利用監測能力建設等重大節能工程建設。在廣州、深圳、佛山、東莞、江門、汕頭等6個城市開展創建節約型城市試點工作。

廣東省決定,從今年起建立和實施單位GDP能耗指標公報制度,通過定期公布各市能耗水平,把節能降耗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考核體系,推動全省節能降耗工作再上新台階。全省第一份能耗公報已於7月公布。同時,廣東正加緊編制《廣東省循環經濟發展總體規劃》及節能、節水、節地、環保產業等專項規劃,開展《廣東省循環經濟促進條例》前期調研,建立健全發展循環經濟的政策法規體系。(來源:《人民日報》 2006年8月8日第1版)

(二)能源供給、能耗消費與節能狀況

1、我國能源資源的狀況

中國自然資源總量排世界第七位,能源資源總量約4萬噸標准煤居世界第三位。中國煤炭保有儲量為10024.9億噸,但精查可采儲量只有893億噸,石油的資源量為930億噸,天然氣的資源量為38萬億立方米,現己探明的石油和天然氣儲量只佔資源量的約20%和約6%,僅夠開采幾十年;煤層氣資源量為35萬億立方米,相當於450億噸標准煤,排世界第三位,但尚未成規模開發利用。因此,我國常規能源資源並不豐富,應建立正確的「資源意識」,並具有相應的「憂患意識」。

我國可再生能源資源豐富,但是我國人口眾多,能源資源相對匱乏。我國人口佔世界總人口20%;已探明的煤炭儲量佔世界儲量的11%、原油佔2.4%、天然氣僅佔1.2%。人均能源資源佔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石油僅為十分之一。我國已成為世界上第三大能源生產國和第二大能源消費國。我國1998年一次能源生產量為12.4億噸標准煤,能源消費量為13.6億噸標准煤(不包括農村非商品生活能源消費二億噸標准煤),約為世界能源消費量的10%;人均能源消費量僅為1.165噸標准煤,居世界第89位,不足世界人均能源消費水平2.4噸標准煤的一半,是發達國家的1/5~1/10(歐洲及獨聯體人均能源消費量為5噸標准煤,北美人均能源消費量超過10噸標准煤)。目前我國人均擁有發電裝機僅0.222KW,人均發電量為927kwh,約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為發達國家的1/6~1/10。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年人均能源消費量將逐年增加,專家預計,到2040年將達到2.38噸標准煤左右,相當於目前世界平均值,遠低於發達國家目前的水平。人均常規能源資源相對不足,是中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限制因素,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氣。

我國的能源生產和消費基本上是平衡的,但從1993年開始成為能源凈進口國。據預測,中國未來能源供需的缺口將越來越大,在採用先進技術、推進節能、加速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以及依靠市場力量優化資源配置的條件下,2010年約缺能8%,到2040年將短缺24%左右,其中石油缺額可能多達4.4億噸標准煤。石油進口依存度(凈進口量與消費量之比)由1995年的6.6%上升為2000年的20%。預計2010年將上升為23%。天然氣進口依存度2000年為6%,2010年為20%。能源安全性的問題也將提到議事日程。

2、能源消費量的分析

1998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約為128.9億噸標准煤,其中美國消費32.3億噸標准煤,佔世界能源消費的25.1%,居世界第一位。我國(不含香港、台灣、澳門地區)能源消費量為13.6億噸標准煤,佔世界能源消費總量的10.9%,居世界第二位。

我國1981年至1998年節能取得了巨大成績,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 50%,節能率達4.5%(是全世界最高的,約為OECD國家的2.5倍),按產值能耗計算十八年累計節約和少用能源共8.8億噸標准煤。相當於減排粉塵1200萬噸,減排灰渣2.1億噸,減排二氧化硫123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3.9億噸(以碳基計算)。因此,節能也是環保和減排溫室氣體的有效措施。與此同時,我國的能源消費年均增長率為4.62%。

從近年情況來看,今後的能源消費年均增長率將有所下降,如果按4%來推算,年能源消費量情況如下:

年份
1998年
2000年
2005年
2010年
2015年
2040年

單位:億噸標准煤
13.6
14.7
17.9
21.8
26.5
70.6

到2015年,我國能源消費量接近翻了一番,是現在全世界能源消費量的五分之一;照此發展到2040年,中國的能源消費量將超過70億噸標准煤,超過現在全世界能源消費量的一半!這樣大的能源消費量無論如何也是不能實現的。

如果按進一步加大節能力度、降低能源消費年均增長率為2.8%(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為7%,能源消費彈性系數為0.4)的方案計算:

年份
1998年
2000年
2005年
2010年
2015年
2040年

單位:億噸標准煤
13.6
14.4
16.5
18.9
21.7
43.4

到2015年,我國能源消費量將達到21.7億噸,是現在能源消費量的1.6倍;即使按此低增長速度發展,到2040年我國一次能源的總消費量比2015年又翻了一番,將達到43.4億噸標准煤,是現在能源消費量的3.2倍,人均能源消費量2.71噸標准煤,超過了世界人均能源消費水平和專家的預測。中國工程院的專家預測,到2040年我國的能源消費量應在30億噸標准煤左右。因此,我國今後的能源消費年均增長率必須大幅度降低!而且應越來越低,到2040降到零增長。國民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只能走高效利用能源的節能型之路。

3、我國節能潛力的分析

我國節能潛力巨大。

一是產品能耗高。中國主要用能產品的單位產品能耗比發達國家高25~90%,加權平均高40%左右。例如,我國火電廠供電煤耗為每千瓦時404克標准煤,國際先進水平為317克標准煤,高出27.4%;我國噸鋼可比能耗平均為966公斤標准煤,國際先進水平是656公斤 標准煤,高出47.3%;我國每噸水泥熟料燃料消耗為170公斤標准煤,而國際先進水平為107.5公斤標准煤,高出58.1%。我國國內企業主要耗能產品的單耗,落後的與先進的相差1~4倍。經對15個行業節能潛力的分析,近期技術措施節能 潛力約為1億噸標准煤。

二是產值能耗高。中國的產值能耗是世界上最高的國家之一。產值能耗高即單位能耗創產值低,我國每公斤標准煤能源產生的國內生產總值為0.36美元,日本為5.58美元;法國為3.24美元;韓國為1.56美元;印度為0.72美元;世界平均值為1.86美元,日本是中國的15.5倍,法國是中國的9倍;世界平均值是中國的5.2倍;韓國是中國的4.3倍;連印度也是中國的2倍(註:這里有匯率、能源結構、氣候條件等不可比因素)。經測算,通過產業結構調整、產品結構調整、降低高能耗行業的比重、增加高附加值產品的比重以及居民生活用能優質化等措施,近期國民經濟產值能耗節能潛力達3億噸標准煤左右。因此我國「十五」期間總的節能潛力約為4億噸標准煤。

另外,為了降低溫室氣體的排放,發達國家越來越重視節能,其產品能耗和產值能耗仍在下降,我國與發達國家間的差距並未全面減小;隨著我國能源消費量 的增加,節能潛力還將逐年增加。據專家測算,2015年我國節能潛力約為9億噸標准煤。(來源:中國環保網)

(三)我國水資源狀況

我國是一個水資源緊缺的國家。由於人口眾多,人均水資源佔有量低,按照2004年人口計算,我國人均水資源佔有量2185立方米,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3。此外,我國水資源空間分布不均,與土地、礦產資源分布以及生產力布局不相匹配。南方水多、北方水少,東部多、西部少,山區多、平原少。北方地區(長江流域以北)面積佔全國63.5%,人口約佔全國的46%、耕地佔60%、GDP佔44%,而水資源僅佔19%。其中,黃河、淮河、海河3個流域耕地佔35%,人口佔35%,GDP佔32%,水資源量僅佔全國的7%,人均水資源量僅為457立方米,是我國水資源最緊缺的地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需水量,尤其是工業和生活用水量,隨著人口的增長、經濟的發展而逐年增加。我國水資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工業用水從1980年的457億立方米,增加到2004年的1229億立方米,增加了1.7倍。城鎮生活用水從1980年的68億立方米,提高到2004年的361億立方米,增加了4倍多。按目前的正常需要和不超采地下水,正常年份全國缺水量將近400億立方米。「十五」期間,農田受旱面積年均達3.85億畝,平均每年因旱減產糧食350億公斤。全國農村有3.2億人飲水不安全。全國有400餘座城市供水不足,缺水比較嚴重的有110座。2004年下半年,廣東、廣西、海南出現大面積乾旱,許多城市用水緊張,工農業生產受到很大影響。與此同時,為了維持經濟社會發展的用水要求,一部分城市和地區不惜犧牲生態和環境用水,大量擠占生態和環境用水,引起地面下沉、水質變硬、海水倒灌等嚴重生態問題。一些生態嚴重惡化的地區,河流斷流、湖泊乾涸、濕地萎縮、綠洲消失。 我國淮河流域、西北部分內陸河流、遼河和黃河流域水資源開發利用率均超過或接近60%,海河流域已經超過100%,遠遠超過流域允許的水資源開發利用極限。

我國一方面存在嚴重的缺水問題,另一方面水資源利用效率低,存在嚴重的浪費現象。 農業用水效率方面,全國平均單方灌溉水糧食產量約為1公斤,而世界上先進水平的國家(如以色列)平均單方灌溉水糧食產量達到2.5~3.0公斤。目前我國大部分地區仍然採取傳統的大水漫灌方式,農業節水灌溉面積佔有效灌溉面積的35%,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僅為0.45左右,而英國、德國、法國、匈牙利和捷克等國家,節水灌溉面積比例都達到了80%以上,以色列的灌溉面積全部採用微灌和噴灌,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在0.7~0.8之間。 我國工業水重復利用和再生利用程度較低,用水工藝比較落後,用水效率較低。我國2004年萬元GDP用水量為399立方米,約為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是先進國家的8倍。我國2004年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為196立方米,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約為60%~65%。國外發達國家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一般在50立方米以下,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一般在80%~85%以上。如美國2000年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不到15立方米,工業水重復利用率約為94.5%,日本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也僅為18立方米,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到80%以上。總體來看,我國現狀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僅相當於先進國家20世紀80年代初的水平,節約用水還存在較大潛力。生活用水方面,公眾節水意識有待提高,節水器具使用率普遍偏低。此外,我國海水利用和再生水利用水平較低。

(來源:汪恕誠在中宣部等六部委舉辦的形勢報告會上的報告――《談中國走節水型社會之路》,2006年5月16日)

(四)當前我國安全生產基本情況

2005年,在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煤電油運綳得很緊的情況下,全國各類事故起數和亡人數分別比上年下降10.7%和7.1%。工礦商貿和道路、水上、鐵路交通等事故都有較大幅度下降。煤礦事故起數減少9.2%, 亡人數減少1.5%, 百萬噸煤亡率下降到2.81, 減少0.27。全國31個統計單位(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中,有29個單位事故亡人數低於控制指標。今年1-5月份事故起數和亡人數,同比分別下降11.4%和12.1%。但形勢依然嚴峻:

一是煤礦等重特大事故多發。從2004年10月中旬到2005年12月上旬,相繼發生了6起涉難百人以上的煤礦事故。2005年全國發生一次亡10人以上重特大事故134起,比上年增加了3起,亡人數增加17%,其中煤礦58起,增加15起,亡人數增加66.6%。今年1-5月份發生30人以上事故2起,多起一次亡接近30人的事故,有的事故只是由於僥幸而沒有造成更為慘重的傷亡。

二是事故總量仍然過大。2005年全國共發生各類事故717938起,亡127089人,其中道路交通事故98738人,佔77.7%;鐵路路外事故7380人,佔5.8%;煤礦事故5938人,佔4.7%;建築施工事故2607人,佔2.0%。

三是我國工礦企業事故傷亡的風險仍然很高。目前工礦企業10萬人亡率為10左右,其中煤炭行業從業人員10萬人亡率高達109.1,非煤采礦業為80.2,化學工業和建築業分別為10.26和9.95。

(來源:李毅中在中宣部等六部委舉辦的形勢報告會上的報告――《談談我國的安全生產問題》,2006年6月29日)

(五)人口、就業與城鄉差距情況

1、我國人口狀況

國家統計局測算數據表明,2005年1月6日,中國人口總數達到13億(不包括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省),約佔世界總人口的21%。雖然中國已經進入了低生育率國家行列,但由於人口增長的慣性作用,當前和今後十幾年,中國人口仍將以年均800-1000萬的速度增長。按照目前總和生育率1.8預測,2010年和2020年,中國人口總量將分別達到13.7億和14.6億;人口總量高峰將出現在2033年前後,達15億左右。

中國人口科學文化素質的總體水平還不高,主要表現在:一是人口粗文盲率大大高於發達國家2%以下的水平;二是大學粗入學率大大低於發達國家;三是平均受教育年限不僅低於發達國家的人均受教育水平,而且低於世界平均水平(11年)。並且,城鄉人口受教育程度存在明顯差異。2004年,城鎮人均受教育年限為9.43年,鄉村為7年;城鎮文盲率為4.91%,鄉村為10.71%。

目前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已達1.43億,占總人口的11%;65歲以上的老人為9680萬,佔全國總人口的7.6%。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突出特點是老齡人口基數大,發展速度快,地區不平衡,社會負擔重,屬於典型的「未富先老」國家。由於經濟發展不平衡,我國東部經濟發達地區的老年人口比已經達到了14%,西部貧困地區還不到9%。(來源:國家統計局網站)

2、中國當前的就業情況

中國目前和未來存在著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壓力大、城鎮失業嚴重和收入分配差距越來越大的經濟和社會難題。從農村勞動力的剩餘看,據經濟普查,2004年鄉鎮企業縮水後的中國勞動力三次產業就業比例為59:21:20,此就業結構為日本1915年時的水平、韓國1965年左右水平、中國台灣地區1955年水平。按照2004年人均GDP水平和GDP的三次產業結構衡量,就業結構與生產結構的偏差:農業勞動力高15%-20%,工業低6%-9%,服務業低8%-12%。不包括在城鎮務工的1.1億農民工,農業產業中還剩餘1.5億勞動力。從城鎮就業形勢看,如果按照1990年的城鎮人口從業水平推算,2005年城鎮人口實際失業率已經達到17.74%。由於人口動態規模巨大,今後5年中,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城鎮新增勞動力、企業改革和產業調整勞動力、消化往年失業等四大就業壓力,需要每年平均提供2400萬個就業機會。如果不進行大的政策調整,每年勞動力就業缺口將達900-1100萬,2010年將在城鎮積累1億左右的失業勞動力。(來源:周天勇《打破中國的就業幻覺》,《中國改革》)

3、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繼續拉大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31日發布的一份報告預計:下半年中國農民現金收入增速可能繼續減緩,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繼續拉大。發改委表示,中國將加大對農民增收的政策扶持。

據悉,今年上半年中國農民人均現金收入1797元,比去年同期實際增長11.9%,但增速同比下降0.6個百分點。農民收入增幅下降已經引起官方關注。

根據這份發布在發改委網站上的報告,下半年糧食價格走低、畜產品價格持續下降、主要農業生產資料價格可能繼續上漲,這些都是對農民增收不利的因素。

發改委援引有關部門的預測,僅糧價下降和糧食生產成本上升,就將使農民人均純收入減少30到50元。

發改委表示,下半年中國將積極研究建立農民種糧收益綜合補貼制度,加大對糧食和生產資料價格的調節力度。

此外,發改委還將加大對農村公共服務的投入,引導和扶持農民轉移就業,促進農民收入持續穩定增長。

在社會保障方面,發改委表示,著手探索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以切實解決包括外出農民工在內的全體農民的保障問題。(來源:新華網)

閱讀全文

與保險經紀劉建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炒股可以賺回本錢嗎 瀏覽:367
出生孩子買什麼保險 瀏覽:258
炒股表圖怎麼看 瀏覽:694
股票交易的盲區 瀏覽:486
12款軒逸保險絲盒位置圖片 瀏覽:481
p2p金融理財圖片素材下載 瀏覽:466
金融企業購買理財產品屬於什麼 瀏覽:577
那個證券公司理財收益高 瀏覽:534
投資理財產品怎麼繳個人所得稅呢 瀏覽:12
賣理財產品怎麼單爆 瀏覽:467
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規定 瀏覽:531
保險基礎管理指的是什麼樣的 瀏覽:146
中國建設銀行理財產品的種類 瀏覽:719
行駛證丟了保險理賠嗎 瀏覽:497
基金會招募會員說明書 瀏覽:666
私募股權基金與風險投資 瀏覽:224
怎麼推銷理財型保險產品 瀏覽:261
基金的風險和方差 瀏覽:343
私募基金定增法律意見 瀏覽:610
銀行五萬理財一年收益多少 瀏覽: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