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調研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改革肯定對老人好,因為中年人交的保險還享受不上,都給上一輩提前享受了。
由於城鄉居民基本養老、基本醫療保險起步晚,待遇水平仍不高;由於各地財政承受能力和基金結余分布不均,且統籌層次仍偏低,社會保障互濟功能發揮不夠,導致地區之間待遇差別較大;由於機關事業單位仍實行單位退休養老制度,與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雙軌」運行,待遇差距矛盾突出,社會反響強烈。
由於我國社保體系建設採取先城鎮後農村、分人群漸次推進的方式,再加上農村社保制度實施時間不長,而且實行自願參保政策,目前全國還有1億多人沒有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主要是部分非公經濟組織員工、城鎮靈活就業人員、農民工以及部分農村居民等。[3]
中國在職公務員數量約為700萬,126萬個各類事業單位在職人員3000多萬。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金無需自己支付,直接由財政統一支付,而社會企業單位則由單位和個人按照一定標准繳納。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財政經濟委員會對於統籌推進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情況做了調研,根據調研報告提供的數據,49%的被調查者對機關事業單位職工退休金與企業職工養老金差距大表示不滿。
今年5月開始全國人大財經委成立了調研組,從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社會救助制度等幾個方面為重點,進行了專題調研。
調研報告指出,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養老保險雙軌制亟待解決。這一結論是依據調研組在中國人大網一份問卷調查得出,據悉,根據這份調查問卷,49%的被調查者對機關事業單位職工退休金與企業職工養老金差距大表示不滿。
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的企業養老保險改革,機關事業單位並未參加,雖然後來一些地方開展了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改革試點,但多數僅是在形式上繳納社保費,體制機制沒有根本改變。在調研中,各地也反映雙軌制是當前社保制度不公平方面的突出問題。
調研報告還指出,企業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以來,機關事業單位職工退休金和企業職工養老金的差距逐步拉大。甘肅省有關部門向調研組反映,2014年全省機關事業單位職工退休費水平為月人均3227元,企業職工的基本養老金水平為月人均2065元。一些國有企業的退休職工,當時接受國家分配到企業工作,退休後養老金遠低於機關事業單位和自己條件相當的幹部職工的退休金,對雙軌制很有意見,企業管理人員和具有高級技術職稱的退休職工意見更大。
另外,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的喪葬補助等福利標准不同,進一步拉大了待遇差距。
調研報告還指出,雙軌制也影響了人員在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之間的流動。機關事業單位職工不用繳納養老保險費,也沒有個人賬戶。企業職工要繳費,有個人賬戶。人員流動時存在繳費記錄的差別,影響到將來的養老保險待遇。從完善制度體系的角度看,機關事業單位職工也是養老保險制度最後未覆蓋的領域,應該將各類人群納入到基本養老保險的制度體系內。
❷ 求醫保稽查過程中的經驗.熱點.難點
醫保稽查經驗談
醫療保險工作從1995年「兩江」試點起到現在已有10年了,10年裡醫療保險這個新生事物里的隊伍不斷發展壯大,無論是參保人員、參保單位,或是醫保的定點醫療機構和定點零售葯店都在迅猛發展,尤其是定點醫療機構和定點零售葯店的迅速增加,一方面方便了參保職工的求醫購葯,但另一方面由於市場競爭因素,也使得定點醫療機構及定點零售葯店的違規行為不斷增多,同時也助長了一些別有用心的參保人員騙取和套取醫療基金的行為,對醫療基金的安全運行構成了很大的威脅,加強醫療保險的監督稽查力度勢在必行。
惠山區2001年成立時只有參保職工1.9萬人,醫保定點醫療機構14家,定點零售葯店4家,發展到現在全區參保職工已有6.5萬人,醫保定點醫療機構34 家,定點零售葯店39家。從查處的違規事件中可以發現,01年醫保查處僅單一的收費不合理、掛名門診住院等違規現象,04年查處違規現象體現出普遍性、隱蔽性、多樣性,對基金運行安全性構成了一定的威脅。
要開展有針對性的醫保稽查工作必須對現在的違規現象有個全面的了解,首先針對醫療保險違規現象進行深入剖析有利於醫療保險稽查工作的順利展開。
醫保違規現象剖析
醫療保險參與與構成主要為醫療保險經辦機構、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和零售葯店、參保職工。醫療保險稽查最主要的對象是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和定點零售葯店及醫療保險參保人員,醫療保險稽查主要實施者為醫療保險經辦機構。
從基金的構成來看,醫療保險基金主要分為四部分,個人帳戶基金、統籌醫療基金、補充醫療基金和公務員醫療補助,圍繞不同的基金有不同的違規方式,有時是相對獨立的對某一基金的違規模式,有的是相互關聯的違規模式。
從醫療保險參與部分與醫療保險基金組成部分共同來分析各種違規現象,更有助於稽查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一、針對個人帳戶的違規
針對個人帳戶的違規主要發生定點醫療機構的門診和定點零售葯店,主要表現方式為,空套醫療基金,以葯易葯,以葯易物等。
由於醫療保險有嚴格的用葯范圍的限制,醫療保險個人帳戶只能用於醫療保險目錄內的葯品、材料、治療、和診療項目。定點醫療機構和定點零售葯店為賺取更多的利益,冒違規風險把非醫療保險目錄允許的葯品、物品、材料、治療和診療項目列入醫療保險個人帳戶支付。
違規手法主要為以下幾種:
1、修改項目名稱,將非醫保項目改為醫保目錄項目。
2、調換處方,將開有自費葯品的處方用開有醫保葯品處方替代,並將處方金額湊成相同。
3、虛開葯品、材料、診療、治療項目套取醫療保險個人帳戶基金,從而換取物品,甚至提取現金。
4、分解處方,對超量處方採取分解的手段規避違規風險。
二、針對統籌基金的違規
統籌基金主要用於住院和大病,由於結算方式目前以病種結算和定額結算為主,所以違規情況主要圍繞住院定額和病種上,針對統籌基金的違規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
1、分解住院套取定額
2、降低入院標准,增加住院人次套取定額
3、虛假住院,騙取住院定額
4、病種上採取假病種,或避輕就重向定額高的病種靠
三、針對補充醫療和公務員醫療補助的違規
針對補充醫療和公務員醫療補助的違規基本上都是針對門診的違規,在個人帳戶用完後,由於補充醫療和公務員醫療補助特定的使用方式和范圍各有不同,但基本都是在門診上發生的費用,所以違規方式也基本類同與針對個人帳戶的違規方式。
四、其他違規現象
其他違規現象主要集中在收費違規上,因為醫療收費項目繁多,醫療新技術層出,所以醫療收費往往存在不透明、多收費、重復收費和不按物價規定收費的現象時有發生。
針對以上的違規方式,有效的稽核辦法是保障醫療基金安全穩定運行的必要手段,通過日常稽核工作中積累的經驗,總結出以下一些稽核辦法:
1、 時刻掌握醫療保險運行的動態信息。
醫療保險動態信息主要是指定點醫療機構和定點零售葯店的醫療保險的運營信息,參保病人就醫信息,醫療收費信息等。
建立完善的醫療保險信息系統是掌握醫療保險信息動態的基礎,只有隨時掌握醫療保險的信息動態才能有針對性的稽查違規現象。
如果定點醫療機構或定點零售葯店門診或住院人次及費用異常增長,我們就可以從醫療保險信息系統中獲知參保人員就診、用葯和治療情況,針對這些情況我們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一些稽查工作,我們可以抽查住院病人的床位情況,看是否有掛名住院情況,我們可以查某個參保病人的用葯用量情況,和使用何種葯品,可以查是否有假處方情況等。
依賴醫療保險信息系統,我們可以對違規情況有個全面大概的了解,使稽查工作更有針對性。
2、 熟練掌握業務知識
熟練的業務知識是稽查工作的基礎,我們在了解違規現象的同時我們必須具備良好的業務素質才能是稽查工作順利開展。
良好的業務素質必須要我們熟練地了解計算機知識、財務知識、醫療基礎知識、管理知識等廣泛的知識,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醫療保險稽查人員。
計算機知識能使我們真實的知道醫療機構和零售葯店的經營情況,以及參保人員的用葯、診療情況。財務知識能是我們了解醫療基金使用的來龍去脈,是否合理,及有沒有被套取和盜用。醫療基礎知識能使我們清楚的了解整個診療和治療過程,是否其中有不合理的地方或是否有「搭車」現象。管理知識能使我們能正確的指導醫療保險定點機構合理規范運營,為參保職工提供優質服務。
3、加強管理,規范醫療保險服務提供
規范的管理是杜絕違規的有效手段,我們與各定點醫療機構和定點零售葯店簽定了服務協議,協議中規定了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及定點零售葯店所必須遵守的規則,並要為參保職工提供優質的服務。在此基礎上我們還必須建立退出機制,對違規嚴重及屢教不改的定點醫療機構和定點零售葯店堅決取消其定點資格,終止服務協議。
4、掌握違規規律,定期和不定期進行抽查
違規現象有其必然規律,只有掌握了規律才能是稽查工作更有效更有震懾力。譬如我們針對定點零售葯店違規劃卡多集中在早晨開店及晚上閉店時居多,我們就採取夜查和晨查的方式,抓違規於現行。再譬如,掛名住院和分解住院,一般掛名住院病人往往不存在,我們只要一得到住院信息我們就查床位,是否是空床就知道是否有空掛床位;分解住院,參保病人一般在出院後沒幾天就又會辦理住院而且是同病種,我們只要查住院間隔時間,間隔時間很短的,我們就很容易就查到是分解住院等等。
稽查工作是一項復雜多變的工作,我們必須時時刻刻了解違規動態,掌握違規信息,我們才能更好的做好醫療保險稽查工作,才能更好的保障醫療基金的安全平穩運做。
山東省社會保險基金管理和社會保險稽查(核)工作取得新成效
2004/5/11
閻金龍同志在全省社會保險基金管理和社會保險稽查(核)工作
會議上的講話(摘錄)
一、全省社會保險基金管理工作取得新成績
2003年,全省各級勞動保障部門和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在黨委、政府的領導下,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解放思想,幹事創業,加快發展,圓滿完成了社會保險基金管理的工作任務。
(一)各項社會保險基金收入穩步增長,基金結余持續增加。各地著眼於社會保障事業的長遠發展,把擴面、征繳作為增強基金支撐能力的重要舉措來抓,實現了參保人數、繳費人數和基金收入同步增長,基金支付能力進一步增強。
(二)確保了各項社會保險待遇按期發放。全省去年支出各項社會保險基金278.5 億元,比上年增長11%。全省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219.3萬名離退休人員及時領到了養老金;47.6萬名失業人員及時領取了失業保險金並接受了職業培訓,有36萬人實現再就業;691.1萬人參加醫療保險並享受了醫保待遇;618.3萬人參加了工傷、生育保險。通過省、市、縣各級的共同努力,各項社會保險待遇都做到了按期足額發放,沒有發生新的拖欠。
(三)加大了基金調劑力度。針對各地經濟發展不平衡,部分市縣基金收不抵支的情況,省及時下撥企業養老保險調劑金和失業保險調劑金。部分市也對所屬區、縣的資金缺口進行統籌調劑。省市兩級調劑金的及時下撥,強化了基金調劑機制,對彌補部分地方資金缺口,確保發放,發揮了重要作用。
(四)基金財務管理進一步規范。按照社保基金收支運行的規律,完善基金管理機制,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規范管理行為。強化了對基金的預算、籌集、存儲、支付、核算、運行分析、監督檢查等基金財務工作的全過程管理。完善了會計報表制度,實現了財務分析的及時性、准確性和規范性。嚴格執行社會保險基金財務制度,清理不符合規定的基金帳戶。各項社會保險基金收入合理,支出得當,管理有序,提升了管理水平,保證了基金安全,防止了擠占挪用基金的現象發生。
二、全省社會保險稽查(核)工作取得新成效
去年,勞動保障部發布了《社會保險稽核辦法》,省政府發布了《山東省社會保險稽查辦法》,標志著社會保險稽查(核)工作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各地認真學習貫徹兩個《辦法》,全面開展社會保險稽查(核)工作。
社會保險稽查工作的開展,有效地維護了社會保險工作秩序,增強了用人單位依法參保繳費和領取社會保險待遇的法律意識,規范了參保單位的繳費行為,對於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促進社會保險費征繳,保護參保人員合法權益,都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各地在稽查(核)工作中也積累了許多成功的經驗和做法:
(一)認識到位,組織領導有力。各級勞動保障部門和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把稽查(核)工作當作深化社會保險制度改革,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的組成部分,擺到重要位置,納入年度工作目標,做到了思想認識、領導組織、人員培訓、方法措施、宣傳教育「五到位」。各市都成立了稽查工作領導小組,市級以上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基本都建立了專門的稽查(核)工作機構,市、縣級社會保險經辦機構配備了專職或兼職稽查(核)人員。同時,各地把培訓提高稽查(核)人員素質作為一項重要任務,組織稽查(核)人員學習有關政策法規,學習相關專業知識,進行職業道德和廉政、稽查紀律教育,要求稽查人員熟練掌握稽查工作的內容、方式、程序,熟悉稽查的職權、義務,加強思想作風建設。為配合稽查(核)工作開展,各地採取靈活多樣的形式,大張旗鼓開展宣傳活動,營造了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
(二)整體聯動,全面推進。這是我省社會保險稽查(核)工作的成功經驗之一。一是市、縣(區)上下聯動,工作計劃、工作部署、稽查內容、稽查時間、稽查方法、工作程序「六統一」,區域化整體推進。二是各險種聯合行動,針對部分險種參保繳費對象和繳費基數一致的情況,相關險種經辦機構聯合組成稽查組,對參保單位集中稽查,繳費人數、基數統一核准,提高了稽查工作效率,避免了重復稽查。三是稽查工作與社會保險相關工作整體聯動。稽查與擴面征繳聯動,稽查與清欠聯動,稽查與防止冒領保險待遇聯動,稽查與社會保險基金管理聯動,稽查與社會保險宣傳聯動,稽查與完善社會保險基礎工作聯動等等。多種形式的聯動機制,使社會保險稽查與各項社會保險工作有機結合,全方位推進,社會保險稽查的職能作用得到了充分發揮,也有力地促進了各項社會保險工作的開展。
(三)完善制度,規范運作。為了加強和規范稽查工作,勞動保障部和省政府先後頒布了《社會保險稽核辦法》和《山東省社會保險稽查辦法》,省勞動保障廳印發了一系列文件,各地也都結合地方實際,印發了規范的工作制度。在稽查工作中,各地增強法制觀念和法律意識,堅持稽查的獨立性,公正性、審慎性,稽查對象、稽查內容、稽查程序、稽查結果 「四公開」,以法行政,嚴格按執法程序辦事,稽查文書格式規范,資料及時立卷歸檔,稽查工作法制化水平進一步提高。
(四)把握政策,邊查邊糾。各地在稽查工作中嚴格執行有關社會保險的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認真糾正違法違規行為,追繳社會保險費,堅持稽查與宣傳教育相結合,稽查與幫助整改相結合,稽查與糾正違法違規行為相結合,稽查與追繳催繳保險費相結合。對查出的問題區別情況,分別處理,對少繳漏繳的保險費和虛報多領的保險金,堅決追繳追回,促進了社會保險費應收盡收,減少了基金流失。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也要看到我們工作還存在一定的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社會保險基金管理的法律法規不健全,基金管理缺乏法律保障;基金來源渠道少,結構不合理,部分地方基金支付難;管理體制不順,部門之間工作職責不明晰。社會保險稽查(核)工作方面,對查出的少漏繳的社會保險費追繳補繳難度大,制約手段乏力;有些市、縣勞動保障部門和經辦機構對稽查(核)工作重視不夠,組織不力,工作不細;有些市、縣還沒有專門的稽查(核)工作機構,人員力量不足,經費短缺,工作手段落後等等。這些都需要我們在今後的工作中認真研究解決。
三、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實現社會保險基金管理和社會保險稽查(核)工作新突破。
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的第一年,各級勞動保障部門和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一定要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全省勞動保障工作會議的部署和要求,全面抓好今年的社會保險基金管理和社會保險稽查(核)工作:
(一)完善社會保險基金籌措機制,多渠道籌集資金,鞏固確保發放成果。要繼續把確保各項社會保險待遇按期發放,放在勞動保障工作的首位,採取積極有效的措施,認真落實。目前,籌資渠道單一是制約我省社會保險基金收入增長的主要瓶頸,我省參保單位和個人繳納的社會保險費佔全部基金收入的95% 以上,是我省社會保險基金的主要來源。多渠道籌集社會保險基金,首先,要抓好社會保險費征繳收入的管理。努力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加大征繳力度,確保基金收入和積累可持續穩定增長。在當前各級財政都有一定困難,對社會保險資金補償難以全部到位的情況下,要把擴面征繳作為補充社會保險基金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最現實、最有效的措施,努力提高基金自求平衡的能力。
其次,要認真做好社會保險的基礎管理工作。對統籌范圍內的單位和個人參保情況、職工人數、繳費基數、財務狀況、繳費能力等要逐一稽查核實,摸清底數,建立和完善繳費記錄,隨時掌握征繳收入情況,及時征繳催繳。
第三,要改進征繳方式和手段,針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新情況、新特點,制定和完善有關政策規定,依法規范繳費行為,依法征繳。實行申報繳費與社會保險稽查(核)相結合,自願繳納與依法強制征繳相結合,按時繳納與遲繳處罰相結合,既要加強正面宣傳,又要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整頓和規范社會保險工作秩序,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
第四,要逐步提高統籌層次,完善社會保險基金調劑機制。省、市兩級要認真研究完善基金調劑機制,增強宏觀調控能力,合理調度資金,加大調劑力度。堅持調劑金上解制度,地方結余資金要按規定定期上解。對部分地方出現的基金支付困難,要在嚴格考核其工作的基礎上,從統籌基金中予以調劑,彌補其資金不足,幫助他們度過難關,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發展。同時,要積極爭取各級財政部門的支持,加大財政支出結構調整力度,足額安排和按時撥付資金。
(二)完善基金管理機制,進一步規范基金管理行為。近幾年,我省社會保險基金收支規模和積累總額逐年增大。管好用好這筆巨額資金,關繫到我省社會保險制度穩定運行和群眾的切身利益,關乎全局,責任重大。
各地要適應社會保險事業發展變化的形勢,認真總結以往經驗,不斷改進管理方式,建立科學有效的管理機制。要嚴格執行社會保險基金財務制度和會計制度,加強基金的收入管理、支出管理和結余資金的管理,做到基金財務收支合理,賬目清晰,數據信息准確及時。要健全和完善基金管理的具體規定和規章制度,嚴格執行社會保險基金收支兩條線和在國有商業銀行存儲的規定,回收以往借出和擠占挪用的基金。對新發生擠占挪用基金的,要追究有關人員責任,嚴肅處理。
要加強對基金的科學管理。管好用好基金,不僅要管好、管住,保證基金安全,而且要用好,按照現行政策規定,合理安排支出,有效使用基金,爭取資金使用發揮最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要研究制定有效措施,協調有關部門,實現基金保值增值。要加強基金財務分析和效益分析,跟蹤問效,通過分析更好地認識和掌握基金收支管理運行的規律,進一步提高基金管理水平。
要完善社會保險基金管理的內控監督機制。建立健全包括對財務管理崗位設置、人員職能分工、財務管理組織與實施、內部控制制度等一系列監督機制,把監督工作貫穿基金財務活動的全過程。要科學運用財務控制監督手段,採取行之有效的形式,將日常監督與專項監督結合起來,將事前監督、事中監督、事後監督結合起來,及時發現違反財務制度和財經紀律的行為,及時予以糾正和處理。
(三)加大宣傳力度,認真貫徹實施兩個《辦法》。去年勞動保障部和我省發布《社會保險稽核辦法》和《山東省社會保險稽查辦法》,對社會保險制度執行情況的檢查以及有關違法行為的處理等做出了明確規定,為開展社會保險稽查(核)提供了法規依據。貫徹實施好兩個《辦法》,對於加強和規范社會保險稽查(核)工作,保護廣大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促進社會保險事業健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各地要繼續開展廣泛深入的學習宣傳活動,深刻領會兩個《辦法》發布實施的重要意義,准確把握基本內容和精神實質,增強貫徹執行的自覺性。要深入企業、單位、街道和社區,有針對性地對參保單位和有關人員進行宣傳,促使他們增強法制觀念,自覺履行參加社會保險的責任和義務,規范繳費行為,關心和支持稽查工作。
(四)繼續深入開展社會保險稽查(核)工作。根據勞動保障部的工作部署,結合我省實際,省廳研究確定,在前三年已對全部參保對象稽查一遍的基礎上,從2004 年開始,用三年時間對全省各險種參保單位和個人參保繳費的情況再稽查一遍;各地2004年實地稽查的人數不少於參保人數的三分之一;對企業、機關事業單位離退休人員領取養老金的情況今年要進行一次全面核查;對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待遇的支付情況進行一次認真稽查。
醫療保險待遇支付稽查要以協議為依託,以計算機網路系統為手段,抽查與日常檢查、考核工作相結合。對定點醫療機構,要將是否超標准收費,是否將非醫保項目變相納入基金支付范圍,是否有開大處方、重復開葯或出院超標帶葯的現象,是否存在內部職工與醫患人員串通違規的行為作為核查重點。對定點零售葯店,重點稽查超范圍用葯問題。同時要對參保人員中門診就醫頻率高、費用高等異常情況進行重點監控,重點稽查。為加強醫療保險稽查工作,勞動保障部社保中心將於下半年召開專題研討會,省社保局基金稽核管理處也將加強調研,選擇部分市作為重點聯系點,總結地方的經驗加以推廣。
要把稽查(核)工作與擴面,征繳、清欠和防冒領緊密結合,促進社會保險工作全面、協調發展。我省稽查(核)工作開展三年來,對整頓和規范社會保險工作秩序,促進擴面征繳,防止虛報冒領社會保險待遇的重要作用已得到了充分顯現。抓好稽查(核)工作,促進擴面征繳大有潛力。社會保險稽查(核)是國家和省政府賦予勞動保障部門和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的法定職能,各級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一定要充分履行好這一職能,理順工作關系,有所作為。要把稽查工作納入年度工作計劃,與擴面、征繳、清欠、確保發放同部署、同落實、同考核。對繳費人數和基數要經稽查核定,由參保單位向職工公示,對繳納保險費的情況要經常進行檢查,對領取保險待遇的人員及有關情況及時核查,發現的問題和群眾舉報的問題及時查處。稽查機構與征繳,待遇審核等內設機構要密切配合協調,履行社會保險工作的整體職能,「開源節流」,實現社保基金應收盡收,堵塞基金流失的漏洞。
(五)要依法稽查(核),依法規范。社會保險稽查(核)是行政執法活動。各級勞動保障部門和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一定要增強法制觀念,嚴格遵守執法程序,依法開展稽查工作。在確定稽查對象、調查取證、審批、定案等重點環節,領導要嚴格把關,重大問題集體研究決定,避免違反法定程序和濫用職權。稽查文書要格式規范、內容齊全,送達及時,手續完備。稽查結束後,有關資料要認真整理,立卷歸檔。要嚴格執法,真正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糾。對稽查中發現的違法違規行為,要責令其限期改正;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要依法予以處罰;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對瞞報遲繳社會保險費、逾期不改正的,除補繳欠繳的保險費外,要依法加收滯納金,並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責任人員給予處罰。對不符合享受保險待遇條件,騙取社會保險金等社會保險待遇的,要責令其限期退還,並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要堅持處罰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在稽查中做好法律法規的宣傳和解釋工作,增強參保單位和職工知法、守法的自覺性。
(六)建立健全稽查(核)工作機構,建設高素質的稽查(核)隊伍。加強稽查(核)機構隊伍建設,是開展社會保險稽查工作的組織保證。去年,勞動保障部印發的勞社部函[2003] 32號文件要求,市級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原則上都應建立專門的稽核工作機構,縣級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應配備專職的稽核工作人員。各地要認真貫徹落實勞動保障部的文件精神,切實抓好社會保險稽查(核)機構隊伍建設。沒有建立專門稽查機構的,要積極爭取當地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的支持,盡快建立健全稽查(核)工作機構,抽調政治、業務素質高的人員充實稽查(核)隊伍;已經建立稽查(核)工作機構的,要調整配備專職工作人員,確保稽查(核)工作需要。要抓好稽查(核)人員的培訓,提高行政執法和稽查(核)工作的水平。要堅持集中培訓與經常性培訓相結合,採取以會代訓,觀摩示範、案例分析等多種形式,加強稽查人員能力素質的培養鍛煉,使其不斷提高。省里計劃今年分期分批組織對各市經辦機構負責人和稽查(核)人員集中培訓。各市也要抓好縣級經辦機構負責人和稽查人員的培訓。要加強對稽查(核)人員的管理和教育,嚴格遵守稽查工作紀律,正確行使手中權利,強化服務意識,自覺接受群眾監督,樹立社會保險稽查(核)的良好形象。
(七)開拓創新,建立社會保險稽查(核)的長效機制。當前,我國正處在經濟體制深刻變革和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過程中,建立健全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保障體系,既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必然要求,也是保持社會穩定和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大計。我們要從社會保障事業長遠發展的需要出發,兼顧當前和長遠,在扎扎實實做好當前工作基礎上,開拓創新,建立社會保險稽查(核)工作的長效機制。
要積極探索建立參保單位繳費誠信制度。建立單位繳費誠信制度是建立社會誠信體系的重要內容,對於促進參保對象按時、足額繳費,引導勞動者依法維權,提高社會保險管理工作水平具有重要意義。單位繳費誠信制度,是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依法行使稽查職能,對參保單位遵守社會保險法律法規,申報繳納社會保險費的情況稽查核定後,按其誠實守信程度分為不同的信用等級,實行分類監管的一項制度。要建立企業履行繳費義務的信用記錄,建立健全企業誠信信息庫,有條件的地方實施聯網共享,信息互換,充分整合利用各種信息資源,建立公正、公開、高效的稽查信息體系,評選「社會保險繳費誠信單位」予以褒獎;對失信單位採取記錄、告誡、警告、處罰等手段,促其改正。最近,勞動保障部社保中心制定下發了《關於推行企業社會保險誠信制度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將在修改後正式印發。我省也將按照勞動保障部的部署,在認真學習外省先進經驗,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建立和推行單位繳費誠信制度,促進參保單位按時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
要發揮新聞媒體的作用,動員社會力量監督單位參保繳費。充分發揮電台、電視台、報紙、雜志等新聞媒體的「喉舌」作用,既大力宣傳依法參保繳費的單位,提高他們的知名度;也要對那些拒不參加社會保險、隱瞞繳費人數和工資基數,少繳瞞繳社會保險費,損害職工權益的反面典型予以曝光,營造依法繳費光榮的環境和氛圍,動員社會輿論關心和支持社會保險工作,監督企業繳費行為。
❸ 社會保險基金管理的當前社會保險基金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由於社會保險基金管理機構分散,管理部門過多,各部門都參與社會保險基金的運行和管理,造成部門間難以協調和集中運營管理。 在實際社會保險基金運行管理過程中,稅務機關只是按照社保經辦機構傳遞的征繳計劃徵收社會保險費,而社會保險機構由於沒有社會保險費徵收職能,通常也不會過分關心社會保險費徵收情況,也就不能真正實現應保盡保、應收盡收。部分參保單位由於及時、足額繳費意識不強,往往是一拖再拖,最後造成滯納金很多、職工減員不暢、單位繳費不起、勞資矛盾惡化等局面。
另外,在目前基金收入當中,現在有很大一部分是年齡偏大人員的一次性補繳,這些補繳在現在看來是一筆可觀的收入,而實際上這些人很快就要退休,從長遠來看卻是增加了未來基金支付的壓力。在基金支出方面,雖然新的養老金計發辦法看起來比以前科學、合理了,但由於這幾年退休人員年年都有100多元的調資,所以退休得越早,調的次數就越多,比晚退休就越劃算,所以參保職工還是想盡辦法提前退休,而一旦得以提前退休便是少了基金收入卻增加了基金支出,增加了未來基金運行的風險。負責社保待遇支付的部門,也是只管社保基金支出,至於有沒有基金足夠使用,能用多久,他們往往不會過問,在基金支出管理上,還會存在「不用白不用」的思想,存在基金支出控制不嚴、疏於管理的現象。 社保基金收入、支出納入財政專戶管理後,基金結余實質上由財政部門管淺析社會保險基金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謝仁傑財稅金融1242011.02(上)ChinaCollectiveEconomy集體經濟·理,不是購買國債就是存銀行。由於社保基金銀行存款利率優惠政策沒有完全執行到位,造成各項社保基金利息不同程度地減少,有的存在銀行也因不能及時轉存定期,容易造成基金不必要的流失。
雖然現行社保基金財務制度規定,財政部門應根據勞動保障部門提出的意見,在雙方共同協商的基礎上,及時將基金按規定用於購買國家債券或轉存定期存款,而事實上這種制度容易造成社保經辦機構和財政部門在這個問題上推諉扯皮,影響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同時,由於物價上漲指數高於銀行存款利率而實質導致基金的貶值,給今後基金支付造成較大壓力和風險。 加大基金監管力度是維護社會保險制度運行的長期任務。只有不斷強化內外監管,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證基金的安全完整,減少基金風險。一是社保經辦機構要加強內部控制制度建設,建立內部審計科室和專職內部審計人員,依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對本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實施情況、社保基金收支結存情況等進行內部審計監督,防範違規舞弊現象發生。不斷強化內部管理,及時發現內部控制制度的薄弱環節,有效提高風險防範能力。在社保基金的徵收、支付、貨幣資金管理等重要環節嚴格貫徹不相容職務相互分離、授權批准等內部控制原則,從源頭上防範擠占挪用社保基金等不法行為發生。二是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定期向社會公布社保基金的收支、投資和收益情況以及其他財務數據等,將社保基金的運營納入社會公眾和監督機構的雙重監督之下,防範社保基金運營中的違法違規行為。三是實行紀檢、財政、審計部門聯合監督,建立對社保基金日常監管的長效機制。在監督過程中,要重點監管社保經辦機構是否建立健全內控制度,並有效實施;監督社保經辦機構在社保基金徵收、支付環節是否合法合規;監督社保基金是否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
❹ 某地養老社會保障的調研提綱怎麼寫
關於我市城鄉養老和醫療保障情況的調研報告 根據市政協2010年度工作安排,3月份以來,在市政協副主席趙南軍的帶領下,市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組織部分委員,會同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等有關部門,以市區為重點,就我市城鄉養老和醫療保障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專題調研組聽取了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衛生、民政、財政等有關部門情況通報;赴各區和江都市召開部門以及街道(鄉鎮)、村(社區)等基層單位負責人座談會,了解我市養老和醫療保障情況,聽取意見,並赴外地學習考察。現將調研情況匯報如下:
一、我市城鄉養老和醫療保障的基本現狀
近些年,我市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統籌城鄉發展的進程中,堅持民生為本,初步建立起以養老和醫療為核心的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努力使全體城鄉居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促進了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維護了社會穩定。
1、黨委政府重視,城鄉養老和醫療保障工作情況進展較好。自2002年以來,市委、市政府連續9年以一號文件形式關注民生、保障民生和改善民生,就養老、保障、醫療、住房、教育等在內的民生問題出台有關政策意見,逐步構建了較為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保障水平不斷提高。2009年,市委、市政府專門出台了《關於推進市區率先統籌城鄉發展的實施意見》,對加快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逐步提高城鄉居民社會保障水平提出了明確目標。同年,維揚區委、區政府出台《關於加快推進全區城鄉社會保障一體化的意見》,初步形成全覆蓋、多層次、可接軌、可轉換的社會保障局面。市和各縣(市、區)公共財政向民生傾斜,農村養老和醫療保障方面的投入在財政支出中所佔比例逐年提高,從被征地農民養老補助到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等,各級財政給予每人每年一定比例的繳費補貼,如新農合的各級財政補助從2003年的人均20元/年提高到2010年的人均120元/年,從無到有,逐步增長;據統計,市、區兩級財政2009年用於城鄉居民參保補貼的開支為8659萬元。各有關部門積極履行自身職責,強化服務,積極推動城鄉養老和醫療保障工作。社會保障部門不斷完善社會保險政策,通過稽查和服務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加強社會保險費征繳;衛生部門不斷健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服務網路,全面部署推進新農合信息系統網路化建設,努力監管醫療機構服務行為,統籌衛生資源配置與醫療服務提供,以滿足農民的醫療服務需求,讓更多的農民得到實惠;民政部門加強了社會救助工作力度,全面建立了城鄉五保、特困醫療、臨時救助等政策相配套的補充養老及醫療保障的社會救助體系,實施城鄉「三無」老人養老補貼工程,標准逐步提高、范圍不斷擴大。
2、城鄉養老保障體系基本建立且對接通道開始打通。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構成了覆蓋城鄉的基本養老保障體系。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已實行多年,制度較為完善,目前覆蓋了市區各類用人單位和靈活就業人員32.14萬人,9.25萬退休人員按月領取養老金,養老金待遇連續9年遞增,目前市區人均1395元/月。2005年開始建立包括養老在內的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即征即保率達100%,覆蓋了市區7.3萬名被征地農民。「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三方籌資,「個人帳戶與統籌帳戶」相結合的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2007年在我市啟動,市區參保農民8.9萬人。為統籌城鄉發展,維揚、江都積極探索,在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對接方面建立了通道,制定了農保轉城保的接續辦法,打開了農保與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的轉換通道。
3、基本醫療保障體系覆蓋城鄉。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醫療救助構成了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保障體系。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運行質態良好,報銷待遇穩步提升,2009年底,市區參保職工46.23萬人,在職職工與退休人員醫保目錄范圍內平均住院報銷比例分別達80%與90%。2007年實施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將職工醫保范圍之外的「老年居民、特困居民、未成年居民、一般居民」通過不同繳費、補貼標準的居民醫療保險,納入醫療保障,實現了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制度上的全覆蓋,2009年底,市區25.9萬人參加居民醫療保險,其中包括7.7萬名在校大學生,籌資水平400元/年,目錄范圍內報銷達60%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籌資水平2009年為人均120元,其中個人交納30元,由於個人繳費標准低、住院補償為主兼顧門診,平均報銷補償率為45%,大病報銷支付上限一般為當地農民人均純收入的8倍以上,最高可達10萬,因而得到了廣大農民的認可,參合積極性提高,2009年底,參合率達99.8%,有效緩解了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問題,深受廣大農民歡迎。
二、推進我市城鄉養老和醫療保障工作需要研究和解決的問題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暢通城鄉社保通道,推進城鄉基本養老、醫療保險發展,擴大統籌范圍,實行省級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已迫在眉睫。當前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為推進城鄉養老醫療保障事業的發展提供了機遇和奠定了重要基礎,但由於我市老齡化程度高,60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18.57%,財政補貼壓力增大、逐年出台的政策之間銜接不夠等原因,使基本養老、醫療保險的推進面臨一些亟需解決的矛盾和問題。
1、覆蓋不全面,養老和醫療保障尚未完全實現應保盡保。養老保險方面:一是新農保實施後,城鄉居民中還有兩類對象未納入養老保障體系,一種是男60歲、女55歲以上不到70歲的城市無業居民,一種是2005年前被征地農民中的非就業人員,養老制度上還有空白點。二是仍有少數開發區(園區)企業、流動性強的餐飲娛樂服務企業以及勞動密集型企業尚未為所有應參保職工繳納保險;原已納入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的改制企業一次性買斷工齡的職工、部分失業人員因續保的繳費標准偏高而斷保。三是城鎮無業居民和部分低收入就業人員雖可選擇自由職業者參加社保的方式,但因沒有經濟能力而游離於社保之外。四是我市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剛剛進入准備階段,相關實施細則尚未出台。醫療保險方面:一是由於已參加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的人員(含靈活就業人員)不能參加繳費水平較低的居民醫保,導致部分低收入就業人員在養老保險續保難的同時,失去醫療保障;二是部分困難企業職工退休時沒有能力一次性補交最低參保繳費年限差額和「余命年」費用,面臨斷保的可能。
2、發展不平衡,養老和醫療保障水平城鄉差距較大。一是城鄉基本養老保障待遇差距有擴大趨勢。城鎮企業退休職工養老金連續9年以10%的速度遞增,目前市本級企業退休職工人均養老金達1395元/月。而農村的養老保障待遇較低,參加新農保的基礎養老金人均60元/月,失地農民的養老補助平均也僅140元/月,尚未達到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二是城鄉醫療保障待遇有差距。近年來,雖然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使絕大多數農民每年自繳30元就能享有醫療保障,但由於大部分優質醫療資源集中在城市,而新農合報銷比例則隨醫院級別的提高而遞減,農民進城看病的大部分費用仍由自己負擔,大部分地區還不能即看即報,因而農村居民享有的醫療保障實際待遇低於城市居民。三是城鄉信息化建設差距大。城鎮社會保障信息化建設投入相對較高,基礎較好,社會保障工作的管理效率較高;而農村社會保障信息化建設還較為滯後,工作方式及管理方式還不能適應現實需求。
3、政策不銜接,社會保險難以有效接續轉換。一是目前養老醫療保險工作維揚、廣陵、開發區已與市社保中心聯網申報,有關制度和政策相對統一。但邗江區政策規定與市不統一、征繳基數、征繳比例、享受待遇與市不一致,信息數據系統與市社保中心不銜接,市級統籌沒有實質性形成;區域內在農保轉城保方面也未建立通道。二是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標准各不相同,且缺乏可持續性。2005年之前被征地農民沒有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設置,而2005年後設立的基本生活保障根據一次性劃轉金額的不同,最低享受60元/月、最高享受230元/月,其他多為110元、135元、170元/月等補償標准,由於劃轉的土地補償金額是有限的,逐年用完後,將難以為繼。三是社會保險制度自成體系,缺乏有效銜接機制。我市揚府發[2008]140號文《關於進一步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加強社會保險費征繳的意見》中對被征地農民、戶籍農民及參加農保者參加或轉入城保,以及對城鎮職工醫保和居民醫保的進入、有效銜接都進行了原則性規定,但實際操作過程中缺乏配套的實施細則,存在諸多資金和技術上的問題,如被征地農民個人帳戶如何折算城保繳費年限,折算繳費年限後的城保費用如何繳納,醫療保險相對獨立,繳費年限也不能相互確認等,因此無法實現真正融通和有效接續。四是管理資源分散,政策機制「碎片化」。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由衛生部門主管,而城鎮職工醫保與城鎮居民醫保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主管,社會救助則由民政部門負責,相關政策規定及工作機制不盡相同,各有一套互不相連的獨立資料庫管理系統,出台政策時缺乏溝通協調,存在管理成本浪費和政策之間的沖突。如新農合要求以家庭為單位參保,導致外出務工就學的家庭成員重復參加醫保,而政策又明確規定不能重復報銷,又如鄉鎮企業職工可以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和新農合,但卻不能轉入城市居民醫保。
4、宣傳不到位,相關政策普及不夠。一是對公共財政普惠城鄉居民,加速推進城鄉養老和醫療保障的緊迫性認識還需進一步提高。二是對近年來中央到地方密集出台的一系列法律、規定和政策,如勞動合同法、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方案、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養老保險全國范圍內轉移、流動人員醫療保險跨地區跨制度轉移辦法等培訓宣傳還不到位,調研中,社區幹部普遍反映對具體政策缺乏了解,面對群眾咨詢難以解答。
三、推進我市城鄉養老和醫療保障工作的建議
推進城鄉養老和醫療保障工作,讓全體城鄉居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是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重要內容,是實現市委「堅持以民為本,建設幸福揚州」目標,促進全市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為此,調研組提出如下建議:
1、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實現養老和醫療保障由制度的廣覆蓋到對象的全覆蓋。一是持續強力推進社會保險擴面工作。根據保基本、廣覆蓋的原則,從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水平和條件出發,全面貫徹實施市政府2008年140號文件精神,細化政策措施,制訂配套規定,消除保障盲點,繼續擴大養老和醫療保障范圍。一方面,針對勞動密集型的民營企業、服務行業參保率低的現實狀況,按照市政府文件精神,通過分期緩繳等方式,鼓勵參保,將更多的就業人員納入城鎮社保體系;另一方面,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等部門要進一步通過強化勞動監察、社保稽核等途徑,督促所有用人單位及時參保和足額繳費。二是出台具體實施辦法,加快推進市區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工作。要積極籌措新型農保基金,保證資金到位,在有條件的地方,出台政策鼓勵農村居民參加更高水平的養老和醫療保障體系。在不斷擴大覆蓋面的基礎上,穩步解決農村居民老有所養問題。三是區別對象,將助保制度落實到位。採取積極措施推動城鎮困難居民參加社會保險,使中斷社保關系的特殊群體,社會保險關系能夠接續。如對於年齡偏大、收入偏低、就業能力偏差的下崗失業人員,出台優惠政策,通過認真落實我市相關社保補貼政策鼓勵參保;對因其他歷史原因未能參保的邊緣人群,加大助保力度,努力做到應保盡保;建議政府有關部門研究具體政策,對城鎮無業居民,按照有關條件,納入基本養老保障范圍,保證其老有所養。四是切實解決居民醫保問題。破除城鎮職工和城鎮居民醫保制度壁壘,通過加強審核等方式允許困難職工和經濟承受能力較低的靈活就業人員選擇城鎮居民醫保,解決其醫療保障從無到有的問題;調研中了解到,為解決部分以靈活就業身份退休的職工和困難企業退休職工的醫保缺失問題,2005年廣陵區通過「三三制」籌資模式,即財政、集體、個人共同出資方式,較好地解決了區內所有退休職工病有所醫的難題,這一做法可以推廣。
2、加大投入力度,縮小城鄉養老和醫療保障待遇差距。一是加快經濟發展的轉型升級,通過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增加財政投入及城鄉居民收入,縮小城鄉發展差距。二是加大農村資金投入,合理配置財政資源,建立健全公共財政投資重點向農村傾斜的機制,逐步加大新增財政用於養老和醫療等民生方面的社會保障支出。根據揚州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合理確定城鄉養老水平,在承認城鄉待遇合理差別的基礎上,適當提高農村居民的養老待遇,穩步提高城鄉居民醫療報銷比例,逐步縮小城鄉差距,實現城鄉待遇適當均衡。三是研究失地農民、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問題。這是當前市區需要解決的突出個性化問題,調研中了解到,如果被征地農民的養老和醫療及其他社會保障問題解決不好,三五年後將會給當地帶來沉重的財政負擔,成為復雜的社會問題而影響穩定。建議政府加強對失地農民、被征地農民,包括即征即保制度實施前人員情況的深入調研,採集信息,摸清底數,針對實情,通過增加籌資途徑,逐步建立集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就業培訓等一體的保障制度,創造條件,盡快將被征地農民納入社會保障體系,以解決後顧之憂。四是統籌城鄉醫療保障資源。發展農村公共衛生事業,建立和完善穩定的機制,將優質衛生資源從城市引向農村,加強醫療衛生隊伍建設,引導高水平的醫療技術人才支持農村,解決鄉村醫生待遇問題,提高基層醫療技術水平和服務水平,增添必要的醫療設施,加強基層合管辦力量配備和信息化建設;加大對醫療機構特別是市級以上大醫院的監管力度,完善醫療衛生機構的績效考評機制,江都市通過簽訂新農合協議的方式對各定點醫院實行動態管理的方法取得了很好效果,可予以借鑒推廣;暢通簡化登記、繳費、申報、結算、核報等程序,讓農民能就近享受到更好更高的醫療資源,得到更多實惠。五是實施城鄉70歲以上居民老年補貼以後,根據財政承受能力,逐步實行60---70歲城鄉居民老年補貼制度。
3、加大創新力度,切實實現不同養老醫療保障制度的有效轉換。一是建議政府對我市的各不相同做法進行研究歸類,梳理各地遺留問題,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出台相關指導意見,在市域內逐步制訂相互銜接,相互貫通,原則統一,靈活多樣的政策措施。根據社會保險省市統籌的相關實施意見,圍繞「統一制度政策、統一繳費標准、統一支付項目、統一計發辦法、統一管理規程」的目標,盡快做到市區范圍社保政策「同城、同標准、同待遇」,首先要解決好邗江區進入市級統籌問題,為過渡為省統籌創造條件。二是「立足於廣覆蓋、保基本、可持續」的基本原則,積極探索解決我市城鄉養老和醫療保障制度相銜接的方式方法,對已有的相關原則性規定,配套有關操作細則,暢通社會保險轉移接續的渠道。建議借鑒已在外地實行的相關做法,逐步打破身份界限,建立統一制度體系下的城鄉養老醫療保障制度,充分考慮城鄉居民收入的現實差距,按照權利和義務相對等的原則,摸索創立多形式的社會保障「套餐制」,設置多層次的繳費標准和多檔次待遇的選擇,由城鄉居民依據自己需求,自主選擇繳費,最終在待遇上體現多繳多得少繳少得的差別。三是充分發揮社會保障聯席會議制度作用,定期召開相關部門參加的聯席會議,圍繞社會保障工作中的突出問題,加強調研,研究相關政策,制定工作措施。對養老、醫療等涉及社會公眾切身利益的重大社會保障政策出台前,通過「公示制」、「聽證制」等多種渠道,以民主的方式保證公眾的知情權與參與權,真正使城鄉居民知情受惠、好事辦好、好事辦實。明確牽頭部門,強化工作權威,保證出台的政策之間連續,部門與部門之間政策銜接,做到決策科學化。四是建立互通管理信息平台,提升管理服務水平。從我市實際出發,寓監督管理於一體,理順我市城鄉養老和醫療保障之間的管理關系,避免政出多門和多頭管理。加強包括新農保、新農合在內的養老醫療信息管理系統建設,建議利用「金保工程」系統,建立市區信息資料庫,做到資源整合,信息共享,參保人員「同人、同城、同庫」,醫保實現「一卡通」,業務流程和經辦服務規范化,逐步實現城鄉養老和醫療保障制度的相互轉換和銜接。
4、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對養老和醫療保障工作的認知程度和有關政策的普及程度。一是各級領導幹部要充分認識到推進城鄉社保工作,健全城鄉養老醫療保障體系,完善城鄉養老醫療保障制度,對於促進城鄉發展與社會和諧具有重要意義。建議領導幹部政績的考核,既要考慮GDP,更要關注民生,考核杠桿逐步向民生方向傾斜。二是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網路等主流媒體,創辦社保專欄、專版、專題等節目,利用社區櫥窗等形式,積極廣泛宣傳各類養老醫療保障政策的目的意義和具體規定以及有關操作程序等,使惠及民生的社保政策深入人心,引導企業職工等各類就業人群及全體城鄉居民了解支持相關政策並積極參保。三是加強對基層工作機構人員和各類企事業單位的政策業務知識的培訓,通過對國家、省及我市出台的養老醫療等各類社保政策法規,特別是新出台的政策法規的深入學習,提高他們的政策業務水平,使他們深刻理解掌握各類社保政策,增強工作主動性,通過扎實的基礎工作,促進我市城鄉養老醫療保障工作走上一個新台階。
❺ 我國社會保障基金管理主要存在什麼問題怎麼解決
社會保障存在的問題還是比較多的!1:監管不是很到位,很多小企業還存在偷漏員工社保的行為。2:就目前而言社保都是由當地社保局一手經辦的,存在很大的歧視和不公平不透明的行為。3:目前社保還只是處於基本保障的體系,對於N多年之後的通貨膨脹來說應該制定具體的保險措施。
改善還是有很多的!1:加大監管力度建立省級保障措施,強制強力保護員工的合法權利。2;積極深化強調社保的積極性重要性。3:建立更加平等便捷方便的社伯制度。
❻ 社保資金的管理
社保資金管理和增值操作
社保基金、QFII資金的陸續進場,有利於提升市場重心,但這種重心提升的效應是在一個長期趨勢中才能反映出來的,以一種急功近利的眼光去看待它們的作用,恐怕會令不少市場人士失望,投資者對此應有客觀的認識。
繼瑞銀華寶、野村證券成為准QFII之後,第二批QFII如摩根斯丹利等也已推出。與此同時,六家基金管理公司已陸續簽定了社保基金授權委託投資協議。受此鼓舞,股指重返年線,不少投資者歡欣鼓舞,認為大牛市序幕即將被拉開,那麼社保基金、QFII資金的入市果真有如此靈驗嗎?
一、新增資金規模難以很快放大
就社保基金而言,所公開的大致入市金額為160億,主要投資於股票和部分企業債。從社保基金的性質看,由於是老百姓的養命錢,因此其安全性至關重要。按照有關規定,其銀行存款和國債投資比例不得少於50%。由此可見,社保基金總體操作思路應是在保證本金安全的基礎上實現保值增值。
按社保基金規模看,理論上能進入股票二級市場的金額應遠不止160億這個數,但考慮到我國證券市場不夠完善以及社保基金2001年投入12.66億元購買中國石化即告虧損的初次經歷,出於風險控制角度的考慮,應該說短期內繼續擴大規模的可能性不大。
關於QFII的入市情況,應該說進展比較順利,5月26日第一批QFII剛剛拿到牌照,在不到10個工作日即6月6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就批准瑞銀華寶銀行投資額度3億美元、批准野村證券5000萬美元,第二批QFII如摩根斯丹利等、第三批如德意志銀行、高盛集團、匯豐等也將陸續進入國家外匯管理局的審批之中。目前來看,QFII雖然熱情高漲,但由於初次涉足投機性較強的國內A股市場,尚處在相互了解的磨合期初始階段,因此後續潛力雖然較大,但短期內將會有所節制。總之,增量資金增加肯定有利於市場重心的提升,但對於兩市近5萬億市值規模而言,不能把期望值放得太高。
二、增量資金入市需要時間
據有關媒體報道,社保基金的建倉時間為6月9日開始的三個月之內。三個月的時間不算短,並且160億資金分散到六家基金管理公司運作,再扣除部分企業債所佔的金額,其市場影響將會是比較溫和的。QFII中入市意願最強的瑞銀華寶在與申銀萬國簽定協議後,基本上可說運作已經沒有障礙。但該行有關人士表示,公司原考慮在獲得投資額度後第一時間入市,不過資金未到位,所以還未入場操作。據他的解釋,資金未到位的原因是,這些投資資金主要不是已經在手的資金,而是從其客戶中募得的資金,所以會有一個過程。而同屬第一批的野村證券到目前為止尚未確定委託人,因而入市恐怕也得等待時間。可見,社保基金、QFII的資金投入有一個較長的過程,基本不會對短期市場走勢起到決定性的影響。
三、運行風格長線穩健,不會在市場上迅速激起波瀾
從社保基金、QFII的資金性質看:兩者都屬於長線資金,對長期內收益的穩定性、資金的流動性有著較高的要求,完全不同於以往通過借貸融資做莊的模式,社保基金持有近兩年的中國石化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後者的資金由於有著嚴格的期限規定,因而促成了急功近利式的做莊模式,搞不好的話在規定時間不能按時還款造成資金鏈斷裂,而引發個股的連續跳水。可見,社保基金、QFII的資金運作將完全有別於以往的做莊模式,其運行風格是相對平穩的,這是由它們的資金性質所決定的,因而對二級市場的影響將以一種長期的、潛移默化的形式出現。由此可見,對社保基金、QFII的炒作更多地是來自於對其題材的炒作,並不是它們真正的市場影響。
四、帶動投資理念轉化,藍籌股地位將日益突出
在開放式基金規模不斷擴大、社保資金入市、保險資金入市比例提高、QFII機構的擴大等投資者結構快速轉換的市場背景下,崇尚業績、崇尚發展的投資理念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大型藍籌股地位的日益突出將是大勢所趨。一個最淺顯的例子就能反映問題,規模較大的機構投資者對股票流動性的要求都很高,能方便兌現的大盤股具有這方面的天然優勢,大盤股與小盤股冰火兩重天的走勢就是投資者結構改變所帶來的市場效應的一個非常明顯的現象。當然,並不是盤子越大越好,但是具有足夠的流動性,至少能進入機構的選股范疇之內。整個市場的資金供應相當充裕,從前述資金性質的分析上我們知道,越來越多的資金加入到長線資金的行列中去,與先前靠融資做莊,做完跑人有明顯的區別。藍籌股突出的戰略地位、穩健的經營作風、穩定的收益,受到長線資金的青睞是毋庸置疑的。當前老莊股的不斷跳水,在一定程度上宣告古老的做莊手法開始瓦解的同時,也促使市場對新型投資理念更深層次的思考,因此,藍籌股發展前景將繼續看好。
五、社保基金、QFII的資金投向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有關這方面的動向,已有不少媒體加以闡述,本文不再贅述。但需要提醒的是不見得當前最熱門的板塊就是它們所要介入的板塊。如汽車板塊:作為一個正在高速發展的國民經濟行業之一的新興行業,由於其業績短線巨增,引來熱錢滾滾,但在股價經過三番、四番炒作之後,其價值已經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再加該行業正處在一個爭奪市場份額、擴大生產規模、爭取行業突出地位的戰國時代,資金需求遠遠大於它能給與投資者的回報,今後究竟哪些公司能成為真正的藍籌,還存在不少變數。汽車業掀起新一輪降價風,這在人民幣跟隨美元貶值與鋼材價格高企的背景下,顯得不協調。顯示汽車市場環境趨於惡化。長安汽車的業績遭到質疑、一汽轎車一季度每股收益的下滑,都說明我國的汽車業還遠遠沒有達到發達國家的成熟水平。從這一角度講,境外資金並不一定會看好它。幾家QFII在公布投資理念時,並未將汽車股列於其中就是一例。社保基金顯然也不會在高位去接下這塊燙手的山芋。相比之下,石化、鋼鐵類股票潛力更大一點。
總之,社保基金、QFII資金的陸續進場,有利於提升市場重心,但這種重心提升的效應是在一個長期趨勢中才能反映出來的,以一種急功近利的眼光去看待它們的作用,恐怕會令不少市場人士失望,投資者對此應有客觀的認識。
社保制度
1.定義:社會保障制度是國家根據一定的法律和法規,以社會保障基金為依託,為社會成員的基本生活權利提供保障的一種制度。
2.主要內容: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包括社會保險、社會救濟、社會福利、優撫安置和社會互助等內容。
3.目標:我國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目標是,建立統一、規范和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真正形成獨立與企業事業單位之外、資金來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規范化、管理服務社會化的中國特色社會保障體系。
4.作用:
總——社會保障制度是社會經濟發展的「推進器」,是實現社會公平的「調節器」,是維護社會安定的「穩定器」。
①建立健全社會保障制度對企業深化改革起著促進和保證作用。企業富餘人員在再就業過程中必須得到適當的生活保障,才能為企業參加市場競爭、自主經營、自負盈虧提供穩定的社會環境。
②建立健全社會保障制度有助於增強企業的活力,促進經濟發展。使新老企業平等參與市場競爭,促進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
③建立健全社會保障制度有助於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促進社會的穩定。調節了社會成員之間收入水平和富裕程度的過分懸殊,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社會的公平分配。這對緩解社會矛盾、協調社會關系、維護社會安定、具有積極作用。
當前中國社保制度存在的主要問題
社會保障總體目標確定後,缺乏具體目標及長期規劃□政府、企業、個人的權利與責任邊界不清晰
□對歷史遺留問題的逃避形成制度性缺陷
□統籌層次過低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
□不同社會群體的保障待遇不公平
社會保障總體目標確定後,缺乏具體目標及長期規劃
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確定了中國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總體目標是「基本建立起資金來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層次、權利和義務相適應、管理和服務社會化的完整的社會保障體系。」十四屆三中全會還提出「社會保障水平要與我國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以及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適應。」
一是缺少對不同保障層次的目標設定。當前我國社會保障制度中保障與保險混在一起。作為公民究竟有哪些權利,社會保障到底保障了人們的哪些權利,基本上是混亂的。哪些方面是應該由政府保障的,哪些方面應該由個人保障,沒有一個清晰的概念。這樣就導致應該被保障部分的權利沒有被保障,不該由社會保障的卻花費了大量財力物力來保障。
二是缺少不同階段的目標設定。我國經濟社會正處於轉型與快速發展時期,什麼樣的社會保障水平與什麼樣的經濟生活發展階段相適應,以及如何適應,有關方面並沒有一個明確的認識,更沒有長期規劃和總體部署。這樣,經濟社會出現什麼問題,就趕緊出台相關政策,難免形成「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局面,臨時性政策多,長期性政策少,制度設計越來越復雜,執行成本越來越高,而政策效果卻往往不盡如人意,甚至導致不滿。
政府、企業、個人的權利與責任邊界不清晰
我國社會保障改革是以減輕政府和國有企業的責任為起點的。但是隨著改革的不斷推進,政府、企業和個人的責任界定依然模糊不清。全國財政用於社會保障的支出占總支出的比重由1998年的5.5%增長到2005年的11.2%,年均增長29.8%。僅中央財政用於「兩個確保」和「低保」的資金投入就從1998年的96億元,增加到2005年的804億元,年均增長35.5%。各級地方政府用於社會保障方面的投入也在逐年增加。但是,與此同時,企業和個人都普遍感覺到繳納社會保障金的負擔越來越重。個人的基本養老金繳費比例由開始的3%逐年增加至8%,而且繳費基數也在逐年增加。人們對於社會保障制度的不滿意程度也在增加。造成這種各方都不滿意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各方責任的界定不明確。政府的錢花在哪裡,老百姓並不十分清楚;企業與個人繳費有多少回報率,也沒有明確的預期。因此,政府的責任在哪些方面,應承擔多大程度;企業與個人的責任在哪些方面,趨於何種水平,都應該進一步明確,這樣才能真正建立責任共擔的機制。
對歷史遺留問題的逃避形成制度性缺陷
我國社會保障制度面臨兩個基本的現實條件:一是人口老齡化問題;一是歷史債務問題。
人口老齡化是指老年人口在總人口中所佔比重不斷增高的趨勢。21世紀,我國已步入老齡化社會,而且老齡化程度正在加劇,養老保險基金負擔系數逐漸提高,養老保險金支付將進入高峰期。在確保離退休人員養老金及時足額發放的同時,養老保險基金收不抵支、資金短缺的現象日益突出,養老保險基金進入緊張運行狀態,一些地區甚至出現了基金赤字運轉的局面。再加上企業改制實行提前退休,使這一問題更加嚴重,直接影響著我國養老保險制度的運行及作用發揮。
歷史隱性債務是我國現行養老保險制度設計方面存在的一個重要問題。我國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始於上世紀80年代中期。此前退休的人員沒有繳納過養老金,也就沒有個人賬戶,此前參加工作的人員個人賬戶由開始繳納養老金時算起,個人賬戶不完整。因此這些人的退休費用就只能由正在工作中的人員來承擔。在歷史債務壓力下,我國養老保險制度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部分基金積累模式在大部分地區因為個人賬戶空賬運行而名存實亡。一旦我國經濟進入平穩發展時期,進入老齡化社會後,當期收取的養老金是不可能支付得起退休人員的退休費用的。如果不能採取多種措施化解由於新舊養老制度轉型而形成的對中老年職工的歷史欠賬,未來終將會對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產生重大沖擊。
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存在巨額缺口,支付壓力逐年增大,支付風險日益凸顯。
統籌層次過低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
統籌層次過低問題是我國社會保障制度中一個嚴重缺陷,它引起了其他一系列問題。
一是各地方之間的社會保障制度不統一。多年來社會保障改革由地區決策,各地區分別制定僅適用於本地區的政策、標准、措施,形成各地區之間繳納水平、管理方式不相同的現象。
二是區際轉移的困難。由於各地保障制度不統一,就使得社會保障在區際之間的轉移阻礙重重,不但省際之間很難轉移,就是省內地區之間都難以轉移。這與市場經濟對勞動力自由流動的要求是完全相悖的。在我國人力資源流動性不斷加強的現實情況下,區際轉移的困難對社會保障資金的征繳和發放都形成很大的負面影響。
三是各種社會保障政策缺乏統一標准。社會保障政策包括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最低社會保障等多個險種,不同險種往往由不同部門制定。然而社會保障覆蓋對象既有針對性,又存在交叉性,各種政策的出台往往是為了解決現實中出現的突出問題,不可能經過長時間醞釀,所以出現了各種制度之間的矛盾與沖突。根據不同的政策可以實施不同的救助或保障標准,新出台的政策會影響以前政策的實施。
四是基金管理的困難。根據我國當前的政策,省及省以下的社會保障基金只能存入銀行,或購買國債。而一段時期以來,我國銀行和國債利率都較低,銀行利率已經低於通貨膨脹率。在實際利率為負的情況下,社會保障資金事實上正在貶值。這使我國本來就嚴峻的社保資金形勢更加嚴峻。另一方面,省及省以下的社保基金管理機構進行投資的話,安全性也難以保障。因此,要想實現基金的保值升值,必須提高社會保障基金的統籌層次,由中央一級進行統籌管理。
不同社會群體的保障待遇不公平
一是各地區之間的社會保障待遇不公平。中西部不發達地區是勞動力的輸出地,輸出的勞動力在發達地區打工並繳納社會保障金。但是在社會保障統籌層次難以提高、區際轉移難以推行的現實情況下,他們繳納的資金只能留在發達地區,而不能帶回去。這也是造成東部發達地區社會保障資金充裕,中西部不發達地區資金匱乏的重要原因之一,從而形成「以貧養富」的奇怪現象,使原本就不平衡的區域發展更加不平衡。
二是企業與事業單位、政府機關人員之間的社會保障待遇不公平。一直以來,企業與事業單位、政府機關人員之間的社會保障雙軌運行、調整機制不同,既造成了企業和事業單位政府機關在職人員之間不同的社會保障負擔,又擴大了企業和事業單位政府機關退休人員的待遇差距,造成不公平現象,已經引發社會不滿。
三是不同所有制企業以及不同就業形式人員之間的社會保障待遇不公平。離基本養老保險金覆蓋的目標還有不小差距,為數不少的非公有制企業從業人員、靈活就業人員、進城農民工、被征地農民還游離在養老保險體系之外,已經參保的人員實際繳費率不高,繳費年限時斷時續。失業保險方面,工作最不穩定的股份制企業、三資企業、私營企業和鄉鎮企業等職工實際上沒有失業保障。工傷保險方面,當前我國面臨高風險行業事故率高的現實情況,2006年全年生產安全事故死亡112822人。職業病發病率在增長,2006年全國累計報告職業病676562例。農民工受到職業傷害的問題十分突出。進入城市工作的農民工大多在高風險行業工作,受到職業危害的風險大大高於其他行業從業人員,而他們又常常沒有參加工傷保險。
事實上,按照當前的制度,越是需要社會保障的弱勢群體反而越因為負擔不起社會保障而無法享受到社會保障。以靈活就業與失業人員為例,沒有人替他們繳納企業應繳納部分,而繳費基數卻要以當地社會平均工資為准,因此有很大一部分低收入群體根本繳不起各類社會保障金,成為社會保障的長期欠繳費群體,從而無法享受社會保障。
四是城鄉之間的不公平。農村人口占我國人口的大多數,然而農村社會保障制度至今尚未形成。雖然十六屆六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建立一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但新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還處於探索階段,大多數地方的農村養老保險基本處於停滯狀態。還沒有形成有效的制度模式,各地的發展也極不均衡。
制度設計與管理的技術性問題
隨著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深入,我國社會保障制度設計得越來越復雜,管理成本越來越高。整個社會保障制度建設具有明顯的應急特徵,某項保障制度受重視的程度隨著不同社會群體政治呼聲的大小、部門勢力的大小或者個人影響的大小而發生變化。非制度化特徵十分明顯,法制化水平不高,即使已有法規也嚴重缺乏執法力度,部門之間、制度之間、上下級之間缺乏溝通、缺乏協調,越位和缺位現象時有發生。社會保障資金籌措不規范,對資金的管理水平有限,對社會保障資金的監督有待改善。電子化管理水平也有待提高。
❼ 社會保險管理成效分析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一、圍繞中心,把握重點,有針對性地開展社會保險統計分析
開展統計分析,首先要確定分析目標,緊緊抓住領導和大家關心的問題,抓住改革中的新情況、新問題、新經驗,抓住社會保險工作實踐中帶有苗頭性、傾向性、突發性和趨勢性的問題,圍繞社會保險中心工作,充分利用統計數據進行綜合分析,提出政策措施和建議。在分析中,我們要力求將社會保險工作與社會經濟形勢的發展變化緊密結合起來,從社會保險及相關社會經濟指標之間的關系和發展變化看其內在的聯系,從統計的角度,以最快的速度、全新內容和權威的數字,對社會保險事業和基本狀作出評價與判斷,對重點工作和熱點問題加以反映。同時,力求在「四新」上下功夫,即「把握新特點、判斷新形勢、預測新趨勢、提出新建議」,提高對社會保險的准確判斷和預測能力,從而取得較好的效果。
在日常工作中,我們根據全省社會保險業務特點,建立了社會保險統計分析指標體系。以基本養老保險為例,重點加強了六個方面的分析。(1)基本養老保險覆蓋面分析。包括基本養老保險登記人數,參保人數,建帳人數,實際繳費人數,計劃擴面人數,實際擴面人數,計劃完成程度,參保人數增長率,建帳率等分析指標;(2)基本養老保險負擔程度分析。包括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離退休人數,養老金社會化發放的離退休人數,離退休人員增長率,養老金社會化發放率,離退休人員增長率,平均負擔系數,平均替代率等;(3)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繳情況分析。包括月人均繳費基數,月人均繳費基數增長率,月人均繳費基數佔全省職工平均工資的比重,應繳、實繳養老保險費,補繳養老保險費,歷年欠繳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及增長率,收繳率等指標;(4)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支出情況分析。包括月人均養老金,養老金增長率,應支付、實支付養老金,補發養老金,養老金歷史拖欠,支付率等;(5)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結余情況分析。包括本期收支結余,歷年累計結余及增長率,歷年累計結余可支付月數,個人帳戶實帳規模,空帳規模及可支付月數等;(6)企業退休人員實行社會化管理服務情況分析。企業退休人員數,實行社會化管理人數,社會化管理服務率,納入社區管理人數,社區管理率等等。
二、廣泛徵集,科學整理,認真分析統計資料
統計分析的突出特點,就是對問題的分析要從統計資料出發,從定量分析入手,進行剖析,完成對事物的判斷。統計分析是建立在佔有大量資料基礎上的深加工,從大量數據中發現問題,尋找矛盾,分析原因,研究規律,達到揭示問題的實質,實現從量到質的升華。社會保險是社會經濟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社會保險統計指標與社會經濟指標之間存在著非常緊密的聯系,社會保險統計指標之間也存在一定的相互關聯性,這就需要我們統計人員注意搜集、整理與社會保險有關的各種社會經濟生活中的統計數據,不僅要搜集勞動保障系統內部其他處室的相關資料,還要搜集勞動保障系統外部財政、統計、稅務等部門的相關資料,加以運用到統計分析中去。如,要分析養老保險費收繳情況,就要搜集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職工人數,繳費工資總額,繳費費率,收繳率,月人均繳費基數,職工平均工資水平,勞動工資統計報表等相關資料進行分析,以便分析養老保險費是否應繳盡繳,繳費單位有無虛報、瞞報、漏報繳費人數和繳費工資情況。
在統計分析中,還要注意掌握和運用科學的統計分析方法。如,平均分析法,結構分析法,動態分析法,因素分析法,趨勢分析法等等,比較的方法是進行統計分析的一種基本分析方法,同計劃比較,同前期比較(包括和上期比,和去年同期比),同有關聯的指標比較,多角度去理解統計資料,分析資料,取捨資料,以達到研究的目的,進而引出自己的觀點。
三、把握原則,統籌兼顧,樹立正確的統計觀
統計分析要取得預期效果和卓有成效,必須注意解決以下幾個問題。(1)統計分析,要以馬克思主義、鄧小平理論為指針,按照辯證法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去觀察問題和分析問題。在統計分析中,一定要堅持實事求是的觀點、全面的觀點和發展的觀點,從事物的發展變化中來洞察問題,從現象和事物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約中來分析問題,不能憑想當然。(2)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實事求是是搞好統計分析的基礎。首先,情況要真實,數字要准確。准確是統計的生命線。其次,要尊重客觀實際,防止主觀臆斷,切忌想當然和憑印象。再次,要講真話,講實話,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隨波逐流。(3)堅持全局的觀點。(4)堅持量變和質變相統一的原則。做到數字和情況、論點和論據的有機結合。(5)以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為准繩。檢查與監督政策方針的貫徹實施,是統計工作的重要任務之一。這就要求我們搞好統計分析,前提是必須要吃透、弄懂國家和省有關社會保險的政策法規。
四、充分利用,服務決策,努力提高統計能力和水平
充分利用統計信息資源,為領導決策提供服務是統計工作的最終目的。統計信息資源包括各種統計報表資料、金保工程資料庫及相關部門的統計資料等。通過統計分析,對統計數據進行篩選、歸類和加工,形成可為工作運用的大量信息資源。一方面,可直接運用於工作實踐,運用統計信息資源,制定社會保險擴面計劃、社會保險基金收支預算、做實個人帳戶測算、制定省級統籌基金調劑計劃等等;另一方面,進行社會保險預測,著眼於社會保險事業的發展變化進行預測分析,對社會保險的形勢和發展做出判斷。如進行養老金社會化發放能力分析,養老保險基金承受能力分析,建立養老保險基金的預測預警分析系統,發揮預測預警作用。統計信息資源的充分利用,反過來又要求提高統計匯總和分析的准確性,要求進一步提高統計工作的質量,從而使統計工作步入了「統計-分析-決策」的良性發展軌道。
❽ 金融社保卡應用調研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十二五」期間,在全國范圍內啟動銀行卡晶元遷移工作,全面推進金融IC卡應用。發行載入金融功能的社會保障卡,既滿足人民銀行全面推進金融IC卡的要求,又能豐富現有銀行卡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