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管理 > 新加坡社會基金管理模式

新加坡社會基金管理模式

發布時間:2021-03-19 21:29:48

❶ 新加坡的社會福利保障模式是哪一種的

世界各國社會保障制度類型

迄今為止,世界上已有將近150個國家建立了社會保障制度。但由於世界各國的社會制度、經濟實力和文化背景等不同,推行社會保障制度的時間有先有後和有長有短。因此,各國社會保障制度在政策取向、制度設計、項目多寡、具體標准及實施辦法等方面既有共同點,也有差異之處。從社會保障的主要方面進行分析和綜合,世界各國社會保障制度大致可以分為救助型、保險型、福利型、國家保障型和自助型等五種模式。
(1)救助型社會保障制度
救助型社會保障制度是指國家通過建立健全社會保障的有關規章制度,保證每個社會成員在遇到各種不測事故時,能得到救助而不致於陷入貧困。對於已經處於貧困境遇的人們,則發給社會保障津貼,以維持其基本生活。其特徵是:1、政府通過相應的立法,作為實施救助的依據。公民申請和享受社會救助是其依法應享受的權利,不附帶屈辱條件,不同於慈善機構的「施善」或「恩賜」,也不同於資本主義初期的濟貧和賑濟。2、社會救助的費用列入政府的財政支出,其資金來源於國家稅收,個人不交納保險費。3、救助的對象為因失業或天災人禍而陷入貧困的公民、棄嬰、孤兒、殘疾人、老年人。4、救助的標准為低水平,以維持生存為限。
這種救助型社會保障制度是工業化開始前後所實行的單項或多項救助制度。按社會保障的標准來衡量,只能說它處於起步階段,是社會保障制度中的一種初級的、不成熟的、不完備的形式。這種制度目前主要在一些發展較為遲緩的非洲國家實行。
(2)保障型社會保障制度
保險型社會保障制度是在工業化取得一定成效,經濟有雄厚基礎的情況下實行的。其目標是國家為公民提供一系列的基本生活保障,使公民的失業、年老、傷殘以及由於婚姻關系、生育或死亡而需要特別支出的情況下,得到經濟補償和保障。它起源於德國,隨後為西歐、美國、日本所仿效。
這種保障制度具有以下特徵:1、政府通過有關社會保障的立法,作為實施的依據。2、這種保險為強制性保險,個人交納社會保障費,企業主為雇員繳社會保障金,各國政府以不同標准撥款資助。公民只在履行交費義務取得享受權利後,才能依法領取各種社會保障津貼。對公民來說,是權利與義務的統一。3、保障的覆蓋面大,幾乎包容了社會全體成員。4、保險的項目有多有少,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人們生、老、病、死、失業、傷殘的後顧之憂。5、資金來源多元化,。有利於形成保障基金,增強社會保障的經濟後盾。
(3)福利型社會保障制度
福利型社會保障制度是在經濟比較發達、整個社會物質生活水平提高的情況下實行的一種比較全面的保障形式,其目標在於「對於每個公民,由生到死的一切生活及危險,諸如疾病、災害、老年、生育、死亡以及鰥、寡、孤、獨、殘疾人都給與安全保障」。這項制度來源於福利國家的福利政策,由英國初創,接著在北歐各國流行。
福利型社會保障制度的主要特徵是:1、社會保障政策是福利國家的一項主要政策,依法實施,並設有多層次的社會保障法院監督執行。2、強調福利的普遍性和人道主義、人權觀念,服務對象為社會全體成員。3、個人不交納或低標准交納社會保障費,福利開支基本上由企業和政府負擔。4、保障項目齊全,一般包括「從搖籃到墳墓」的一切福利保障,標准也比較高。5、保障的目的已不完全是預防貧困和消滅貧困,而在於維持社會成員一定標準的生活質量,加強個人安全感。不僅要滿足人員社會保障需求,而且開始注意滿足人們的社會福利需求。
(4)國家保障型社會保障制度
國家保障型社會保障制度是傳統的社會主義國家以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保障制度,屬於國家保障性質。其宗旨是「最充分地滿足無勞動能力者的需要,保護勞動者的健康並維持其工作能力」。國家把社會保障作為解決勞動的社會經濟問題的杠桿之一。原蘇聯是這一類型的首創與代表。90年代參照這一模式建立勞動保險制度的。
這種國家保障型社會保障制度的特徵是:1、國家憲法把社會保障確定為發展中的國家制度,公民所享有的保障權利是由生產資料公有制保證的,是根據國家社會經濟政策在整個國家國民經濟范圍內實行管理取得的。2、社會保障支出全部由政府和企業承擔,個人不交納保障費。其傳統觀念認為國家已經事先對社會保障費用作預留和扣除。3、工會組織保障事業的決策與管理,一方面勞動者通過人民代表機構對社會保障施加影響,另一方面,工會從基層工會到中央理事會,都參加實施社會保障。4、保障對象為全體公民。憲法規定,每一個有勞動能力的人都必須積極參加社會生產,對無勞動能力的一切社會成員提供物質保障。保障的經濟來源靠全社會的公共資金無償提供。
(5)自助型社會保障制度
自助型社會保障制度是指以自助為主,以促進經濟發展為目標的保障形式。其特徵是政府不提供資助,除公共福利與文化設施外,費用由僱主和雇員負擔。這種制度主要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國實行並在新加坡等國取得了顯著成效。
世界各國的社會保障發展過程看,由於各國基本社會制度和國情的差異,社會保障機制和保障水平明顯不同,使其對儲蓄和消費的影響也不盡相同。各國一般使用社會保障支出與國民收入(或者是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作為各國社會保障支出規模的顯示指標。按照這個指標,日本為13.8%、瑞典為49.0%、法國為34.9%、德國為29.7%、英國為24.5%、美國為18.0%(均為1991年數)。
顯然,日本的社會保障給付費規模最低,其次是美國,而英、法、德、瑞的給付費規模都比較高。依據社會保障給付費規模以及對經濟發展的作用不同,我們將主要發達國家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以美國、日本為代表的低保障國家;另一類是以英國、瑞典為代表的高保障、高福利國家。
美國與日本:社會保障是"穩定器"
美國、日本社會保障與消費之間的相關性並不明確
同歐洲一些發達國家相比,美國和日本的社會保障程度都不算高,但就其消費水平和儲蓄率來講兩國卻截然不同。從國際比較看,美國是比較典型的低儲蓄率國家,而日本卻是典型的具有東方色彩的高儲蓄率國家。有關資料顯示,美國與日本1970-1994年期間,個人儲蓄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日本比美國高15-20個百分點;個人消費佔GDP的比重美國比日本高10個百分點左右,比世界平均水平還高約5個百分點。由此可見,美、日雖然同屬低社會保障國家,但儲蓄率和消費水平卻完全不同。
一般認為,美國居民的高消費行為主要是:(1)美國政府長期以來存在巨額的財政赤字;(2)消費信貸在美國非常發達;(3)進入80年代以來,美國股票市場發展迅速,財富效應使得居民消費需求明顯上升,儲蓄下降。可見,美國的高消費與社會保障的相關性不大。
日本高儲蓄率主要是:(1)日本人民具有東方民族勤儉儲蓄的傳統;(2)日本居民為教育進行儲蓄的動機非常強烈;(3)日本經濟持續快速的發展,使居民工資收入增長較快;(4)社會保障水平較低,不排除防老儲蓄動機的存在。由此看來,日本的高儲蓄率與社會保障似乎有一定的正相關性但並不明顯。
社會保障的實施對經濟增長產生的影響
雖然美國、日本的社會保障對儲蓄率和消費的影響並不明顯,但美、日兩國作為世界經濟強國,社會保障制度的實施對其經濟發展確實起到了"穩定器"的作用。
(1)對緩和經濟危機、協調社會矛盾、促進社會穩定起了積極作用。美、日兩國通過採取適度的社會保障措施,部分地抵消了因衰退造成的大量失業而引起的支付能力下降,對保障國民基本收入和一定的消費需求以及社會穩定起到了積極作用。
(2)社會保障通過國民收入再分配,調節了宏觀經濟運行,增加了社會有效需求。如美國大部分社會福利開支是以政府轉移支付形式進入低收入家庭,在貧困家庭或個人較高邊際消費作用下,這些轉移支付的90%以上形成了社會購買力,使美國經濟不斷維持了一種較高的有效需求狀態。同時,制度化轉移支付與累進制所得稅一同構成美國經濟生活中的"自動穩定器",在宏觀經濟過程中起到了自發調節景氣的作用。
(3)政府的社會福利支出在相當程度上彌補了個人、家庭對勞動力培養和訓練費用支出的不足,對培養和開發本國人力資本起到了積極作用。

醫療

新加坡的衛生水準不斷提高, 主要是因為傳染病減少,人民生活水準提高, 衛生服務良好, 衛生檢查措施嚴格所致.政府和私人機構都提供廣泛的預防, 醫療, 復原等衛生保健服務, 政府大量津貼其衛生保健服務, 以確保人人都能利用這些服務。

新加坡共有家五間政府醫院, 6間重組的政府醫院, 10間私人醫院, 13間政府綜合診療所, 10間門診所, 13間婦孺診療所和一千八百多名私人執業醫生,永久居民也可以利用政府醫院和綜合診療所所提供的醫療和牙科設備, 收費和公民相同。

綜合診療所

政府綜合診療所為國民全家大小提拱全面的衛生服務. 這些診療所都是設在主要的建屋發展局鎮中心和住宅區里, 對公眾人士很方診療所的服務包括婦孺保健, 免疫注射, B型肝炎等傳染病的檢驗,老年人身體檢查, X光檢驗和牙科治療等。

首次求診的病人必須攜帶身份證. 十二歲以下的兒童須攜帶出出生證書,病人在辦完登記手續後, 診療所職員會發給他一張診卡和一個排隊等候看醫生的號碼。

綜合診療所的診費是成人7元, 六十五歲以上的成人和十八歲以下的學生5元;葯費另計, 供一星期服用的葯品收費從一元到四元不等;照光和驗血也須繳費, 唯收費低廉,診療所的開放時間是星期一到期五從早上八點到下午一點, 再從下午二點到下午四點三十分, 星期六則從上午八點到中午十二點三十分。

政府醫院

政府醫院提拱專科門診服務,綜合診療所的醫生和私人執業醫生都可寫介紹信介紹病人去看政府醫院的專科醫生,病人首次求診收費40至50元, 覆診每次20至30元.

院費視病房等級而定, "C"級病房之每天收費元, "A1"級病房每天收費元;此外, 化驗, X光檢驗和其它如手術等服務, 則另外收費.

私人診所和醫院

私人執業醫生的診費一般上從12元起, 視治療性質而定, 私人專科醫生, 如整形外科醫生或婦科醫生的收費則較高, 從50元起;私人醫院和重組的政府醫院收費比政府醫院來得高, 各醫院的收費也不一, 四人病房收費每天從120元起, 單人病房收費每天由335元起。

老人保健計劃

為了確保老人能在住屋附近獲得醫療照顧, 政府在各個組屋區設立老人保健中心, 目前共有六間中心專為各區老人服務。這些中心的服務包括康復治療, 定期檢查身體以及為家人開辦照顧老人課程。收費每天約五元至元之間;永久居民的父母如果是持有長期探親證並且已在新加坡定居, 也可以參與這些保健計劃的活動。

家庭醫生

在所有組屋區里都有幾間私人診所, 開放時間由早上9:00時至下午5:00時, 有些診所在周末由早上9:00 時至中午12:00也有營業;為了使你的家人得到更好的醫療照顧, 最好是找一位在你家附近的診所醫生作為家庭醫生。

社會福利

中央公積金

中央公積金在一九五五年設立,為退休和失去工作能力的人士提供財務上和生活上的保障,公積金是一套全面的社會儲蓄保障計劃,保障人民保健的需求,退休後的生活所需,購屋資助,及教育保險等的支持。

在公積金的條例下,僱主和雇員須共同繳納,就業淮證和工作淮證持有人則不須繳交公積金, 五十五歲以下的新加坡公民和住滿兩年以上的永久居民員工, 員工每月供款為20%,僱主須繳交12%;永久居民員工首年供款為3%, 僱主交5%, 翌年雇員交9%,僱主交15%;之後則按照正常的繳交率繳納公積金;政府已逐漸計劃僱主的繳交率回升到20%的原來水平。

公積金戶口

公積金戶口共分為普通戶口、保健儲蓄戶口和特別戶口:

1) 普通戶口的存款可用來購買住用產業,如建屋發展局新組屋和私人屋子,此外也可用來購買保險,如家庭保險和家屬保險,會員也可以把存款投資在於經批準的股票、債券、單位信託,基金管理和黃金等, 普通戶口的存款亦可用於資助子女或本身的大專教育上的學費開資,它亦可用來支付本地六所大專學府所有全日制學位於文憑課程的學費;

2) 保健儲蓄戶口:保健儲蓄戶口的存款可用於在會員,配偶、孩子、父母和祖父母的住院費,他們的祖父母必須是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此外,公積金會員也可以用這個戶口裡的存款支付;健保雙全保險計劃"的保費;這個保險計劃是確保會員在患上重病須長期住院或接受治療時,有能力應付龐大的醫葯費;

3) 特別戶口:特別戶口中的存款將保存在戶口裡,作為退休、養老和應急之需要。

公積金利率

一般情況下,公積金存戶的儲蓄利率是和市場上的利率相應的,但在公積金的法例保障下,公積金的存戶保證可獲得至少二點五的存款利率,而較長的儲蓄計劃,更可額外獲得更高的利率。

公積金提款

存戶可在年齡達五十五歲後,提取公積金戶口內的存款, 但法例規定下,戶口內仍須保留一筆最低存款作為年老時的基本保障,除了五十五歲可提取存款外,永久離開新加坡或終身殘廢及神智不清的情況下亦可提取公積金存款,另一方面, 如果會員在五十五歲後仍繼續工作,會員可在每隔三年後提取存款,即在五十八歲,六十一歲或六十四等。

新加坡和中國香港特區的養老公積金制度
新加坡居民的養老保障被納入以個人積累為基礎的中央公積金體系。在個人公積金存款賬戶中,特別賬戶存款系退休養老積累。中央公積金面向所有公共部門和私人部門的雇員,僱主本人和自雇者可自願參加。新加坡政府規定,雇員年滿55歲後,個人賬戶結構由普通賬戶、醫療儲蓄賬戶和特別賬戶轉變為退休賬戶和醫療儲蓄賬戶。雇員年滿60歲且在個人退休賬戶須保留一筆法定最低存款(註:關於這筆最低存款的資產形態和數額調整情況,請參閱和春雷主編的《社會保障制度的國際比較》,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4章表4~7。)的前提下, 可以按月領取養老金。若最低存款未達到規定數額,可選擇推遲退休以繼續增加公積金賬戶積累,或用現金填補差額,或由其配偶、子女按照一項最低填補儲蓄計劃從各自的公積金賬戶中轉撥填補。從退休賬戶的積累和最低存款填補制度的性質上看,新加坡的退休養老制度強調個人和家庭的責任,也是新加坡政府採取以家庭為中心處理社會問題的政策的具體表現。
在2000年底以前,中國香港特區企業雇員沒有統一的退休金制度。雖然政府規定了企業主對退休雇員給付「長期服務金」的強制性責任,但它只是作為一項職業福利而存在,且採取一次性支付的方式,支付水平因企業不同而各異。只有部分規模較大的企業自行設立公積金或退休金制度,但繳款辦法和給付水平各不相同,覆蓋范圍十分有限。1971年以來,香港政府通過「公共福利金計劃」(1993年為「綜合社會保障援助計劃」所取代),為老年群體提供數額有限的高齡福利津貼。此外,政府還在社會公共服務方面為老年人提供優惠,通過減少老年人生活支出的辦法間接提供福利保障。從2000年12月起,香港特區政府推行了強制性的養老公積金計劃,成為香港歷史上第一個基本養老制度。這項計劃覆蓋了所有雇員和自雇者。個人賬戶資金來源於僱主和雇員均攤的繳費及資金運營收入,退休者的待遇完全取決於其工作期間的基 金積累及其運營收益水平。

❷ 智利、香港、新加坡三個地方的社會保障模式分別是什麼

中國香港已經在新加坡的中央公積金的基礎上建立了住房公積金制度。
智利養老問題個人負責制 政府管理責任轉移給私人公司
在新加坡公積金的基礎上,以智利為代表的拉丁美洲國家結合自己的實際進行了創新。智利的公積金制度以個人資本為基礎,實行完全的個人賬戶制(包括基本個人賬戶和補充個人賬戶,前者指個人要將其納稅收入的10%作為自己的養老金投入,後者則是在前者基礎上為將來得到更多養老金而進行更多儲蓄所設立的補充個人賬戶),並由私人養老基金管理公司負責經營管理,保險費完全由個人繳納,僱主不需要承擔供款義務。
從智利模式的運行來看,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勞動者的養老問題個人負責制,同時將政府的管理責任轉移給私人管理公司,利用資本市場進行有償運營,投保者既能夠分享較高的收益回報,也可能因投資失敗而遭受損失。這樣,政府的直接責任被縮小到最小限度,而個人的責任卻被擴大到極大程度,從而緩解政府的經濟社會壓力,促進國家的穩定的發展。
智利模式和新加坡模式存在的問題主要不是資金問題。他們的回報率都很好,繳費比例比歐洲低得多,個人和企業壓力都不大;與歐美相比,他們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兩個:一個是覆蓋率低一些,一個是替代率低一些,一個是幾乎沒有社會共濟性。所以,他們的優勢是在財務上國家沒有任何包袱,劣勢是個人的福利水平比較 低。他們的共性就是資金的安全性非常好。

❸ 新加坡的社會保障模式是責任分攤制資金來源主要用人單位個勞動者正確嗎

我國(新加坡)在社會保障方面依賴政府經營的中央公積金,是獨特的制度,提供養老,保健,也滿足國人退休,教育,購屋的需要,它匯集大量民間資金,為我國經濟高速增長發展,提供所需資本,對金融體系具有強大支撐和影響。中央公積金制度是適應我國特定的歷史情勢而產生,並隨社會變化演變形成獨具特色的新加坡模式。

❹ 新加坡基金會的優勢在那裡

從2017年9月以後區塊鏈項目項目集體出海,紛紛轉投海外市場。截止目前為止國內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項目包括交易所將海外主體選擇在了新加坡。新加坡非盈利公眾基金會現在廣受區塊鏈ICO 虛擬幣發展行業所喜愛。非營利組織都由新加坡會計與企業發展局(ACRA)登記管理,其中非盈利性基金會類別為Public company limited by guarantee(中文直譯公開擔保有限公司)。

為什麼這么多項目要把海外主體選擇在新加坡呢?

新加坡基金會是一種非盈利公眾擔保公司,這種性質的公司承擔的責任小注冊資本也就一新幣。這種性質的主體公司也更符合區塊鏈的精神。

1.新加坡注冊費用適中,性價比高

2..區塊鏈ICO市場成熟,法律服務完善,可以由律師出具專業的法律意見書。

3..新加坡政府支持和鼓勵區塊鏈項目的發展。

4..新加坡政治穩定,經濟發達,基礎設施牢靠,商業氛圍良好。

❺ 如何管好保命錢 聚焦國外社保基金監管新加坡篇

現行制度模式的一些可商榷處,已經在相當程度上影響了社保基金的投資運營管理。所謂投資渠道的拓展問題根子就在這里。 ——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理事長項懷誠 對社保機構的性質,我個人認為應該是公務員體制,不應該是事業單位。公務員體制是由財政包的,這樣社保局收的每一分錢就和它的利益沒有任何關系,如果是事業單位,它的收益和它的管理有直接關系,那就容易出問題。
——中央財經大學保險學院院長郝演蘇 當前大學生擠破頭地考公務員,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社會保障不平等,公務員的社會保障好,其他勞動者缺乏保障或保障不足,所以拚命爭當公務員。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鄭功成 社保基金有其特性,就是採取現收現付制,有財政兜底,是納入國家保障體系的。即便基金有問題,財政是不會有問題的。而社保基金在早期出現問題也很正常。因為任何一個機構在開始起步的時候,國家都不會給它很大的投入。 —— 復旦大學保險系主任、保險研究所所長徐文虎 現在體制上重大的缺陷就是事前監管不足。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保險與社會保障研究室主任郭金龍 新加坡——周志凱/文 中央公積金杜絕腐敗 由於中央公積金由政府集中管理,具有規模效應;同時因為沒有大量的私營管理機構參與,避免了為「拉客」而產生的惡性競爭 基金管理模式 新加坡的中央公積金是典型的國家集中管理模式。具體的管理和投資運作由中央公積金局負責。中央公積金局隸屬於勞工部,並由勞工部制定有關政策對其進行監督,其性質是半官方機構,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總經理負責制,依法獨立工作,其他部門不得干預其日常事務。中央公積金局集多項職責於一身,既要制定個人賬戶的相關政策,又要具體執行與個人賬戶有關的業務,如徵收費用、保存記錄、支付退休金,還要負責基金的保值、增值。相關的投資決定由新加坡貨幣管理局和新加坡政府投資管理公司執行。 基金投資模式 按照公積金法案,公積金會員的個人賬戶在保留了最低存款額度之後,公積金可以將結余資金的80%用於投資,但只能投資於政府債券。這些政府債券是專門為公積金局償付利息和其他債務而發行的浮動利率債券,沒有市場報價,浮動利率等於公積金局向成員支付的利率。 20世紀80年代,新加坡相繼引進了住宅產業計劃、非住宅產業計劃、教育計劃。1997年又進一步放寬投資工具,引進公積金投資計劃,包括基本和增進投資計劃,允許一部分資金投資於國內股票和公司債券、一些指定國家的股票以及其他投資工具。 養老金發放模式 當公積金會員在55歲保留了一筆最低存款之後,便可以將公積金存款提出。 這筆存款可作三個投資選擇:向獲準的保險公司購買年金保單、存入獲準的銀行獲取利息、保留在公積金的退休戶頭獲取利息。從60歲起會員即可從最低存款中按月領取養老金。(責任編輯:馬丁)[我來說兩句]

❻ 簡述社會保障基金的管理模式

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即在全國或整個地區建立一個管理機構,集中管理社會保障事務。 其優點是社會互助、協調性較好,政令暢通,運行簡便,成本低,保險落實。

❼ 新加坡管理模式好再哪裡啊請知道的人說一說啊

新加坡整體的管理模式都很好,社會風氣良好。環境也不錯。是一個適合居住和留學的地方。但是現在在新加坡的外來人太多了,政府為了控制人口也出了很多移民、留學的門檻。因此新加坡也變得越來越不好待了....

❽ 什麼是新加坡模式

新加坡模式,又稱為新加坡經驗,是指新加坡建國後幾十年裡建立起了一個政治民主、政府清廉、社會文明、經濟繁榮、人民幸福和諧、環境優美國度的治國方略和模式。是讓新加坡社會發展取得巨大的成功,成為世界上許多國家的政治、經濟體制改革學習的樣板和追求的模式。

新加坡於1959年成立自治政府,1963年並入馬來西亞,1965年被迫獨立建國,經過短短40年的發展,從貧窮落後發展到和諧繁榮,這一切都與其所走過的發展道路、採用的經濟模式以及所制定的政策密切相關。

(8)新加坡社會基金管理模式擴展閱讀:

新加坡模式的好處

1、從純粹經濟方面來看,新加坡的發展依賴的是開放的市場和有力的人力資源戰略,秉承開放的原則建立資本市場的。一方面利用外部資金的流動彌補本國資金的短缺;另一方面其稅收為公共財政提供了稅源,也為製造業建立了融資平台

2、在人力資源方面,新加坡採取兩條腿走路的方針,一方面在國內實行義務教育為主導和職業技術教育為輔助的普通勞動者的培養體制;另一方面大量引進最優秀的人才到新加坡工作,甚至不惜代價幫助年輕人進入新加坡接受教育。

3、建立了普惠的社會保障體制,使每一個公民享有盡可能高的社會保障。政治上的專制、家天下的管理模式與開放的經濟環境相結合,加上以儒家文化的價值理念為基礎,以吸引精英治理為手段,也許就構成了新加坡經濟增長之謎的謎底。

❾ 新加坡養老基金管理模式是怎樣的

每個月會有固定的公積金存入,公積金分3部分,其中一塊是養老基金,65歲以後可以按比例領錢。

❿ 新加坡養老保險模式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1.在養老保險立法原則上,應明確肯定以下各項原則:(1)養老保險水平與我國社會生產力發展相適應原則。西方福利國家推行的高標准福利已帶來許多消極作用,我國應引以為戒。我國基本養老保險的較高替代率副作用比較多,需要隨著工資水平的提高和養老保險結構的改善,逐步調低替代率。(2)社會互濟與自我保障相結合原則。作為市場經濟社會中的個人,應當有較強的自我保障意識,不得過份依賴國家和社會。社會保障體系一般應以保障社會成員的基本生活條件為限度。社會保障體系本身應當是多層次的,以適應不同社會成員的需要。(3)權利與義務相對應原則。按照國際慣例和保險原理,享受保障待遇者必須先投保,後受益。先盡義務,後享權利。(4)公平與效率相結合原則。養老保險具有在一定范圍內收入再分配的功能,低收入者有可能通過這一機制享受社會平均基本生活待遇,體現了公平原則。根據個人繳費情況建立個人帳戶,並使退休後的養老保險待遇有所差別的做法,則體現了激勵人們勞動熱情的效率原則。實行社會統籌和個人帳戶相結合,最能體現公平與效率相結合的原則。(5)行政管理與基金管理分開原則。這一原則是政府體制改革的要求,也是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的要求。
2.在養老保險對象和范圍上,應進一步擴大養老保險的覆蓋范圍。在我國城鄉二元結構尚未打破的客觀條件下,分別建立城鎮居民養老保險體系和農村居民養老保險體系。城鎮居民養老保險體系應當覆蓋到所有履行繳費義務的居民;農村居民養老保險體系也應逐步推廣覆蓋面。
3.在養老保險基金的籌集上,根據國家、企業、職工各方面承受能力,精心測算,確定繳費比例,並嚴格執行。
4.在養老保險基金的保值增值上,既要穩妥操作,又要積極探索。要明確社會保險基金的投資方式和原則。
5.在養老保險基金的待遇給付上,應明確給付的條件、標准和方式,同時明確基本養老金正常調整的法律機制。
6.在養老保險管理體制上,應明確規定決策、執行機構及分級管理的許可權,解決不同部門、不同級別之間的職責不清、分工不明的問題。
(二)加強養老保險規劃
我們認為應當從以下三個角度對我國養老保險事業進行整體規劃:
1.對城鄉養老保險體系進行整體規劃、分別設計
我國的城鎮、農村仍然存在巨大的差距,但兩者差距應當在現代化的進程中逐步縮小,如果在社會保障問題上完全忽視農村,則無疑加劇城鄉的差別。在城市化過程中,城鄉的聯系將進一步加深,城鄉一體化的趨勢也正在發展。應當為將來的城鄉合一的社會保障體系留有餘地。考慮到客觀現實,城鄉養老保險體系還是以分別設計為宜。
2.對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和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進行統一規劃
基本養老保險只能保障退休人員基本生活。企業補充養老保險能體現按勞分配原則和地區發展水平及企業經濟效益差異。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也是養老保險的重要部分。三者並行不悖,使我國的養老保險體系更加鞏固。
3.對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統籌層次進行規劃
《國務院關於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提出了"逐步由縣級統籌向省或省授權的地區統籌過渡"的目標,國務院領導同志提出最遲在1998年內完成向統一制度並軌的工作。我國的養老保險基金的統籌是否就滿足於省級統籌呢?我們認為,省級統籌仍然是地區性統籌,還不是完整的社會保障體系,應當考慮養老基金的國家統籌問題以及國家統籌中中央與地方的關系。
4.根據中國人口老齡化過程特徵,合理規劃養老保險體系
杜鵬的《中國人口老齡化過程研究》根據人口預測結果指出,我國人口年齡結構在迅速老齡化,在未來30年內,年齡結構類型將由成年型向老年型轉變,此後,向高度老齡化發展。中國未來人口年齡結構變化過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1)1990年-2003年,人口由成年型向老年型轉變,60歲以上人口比重從1990年的8.6%上升到10.15%;(2)2003年-2020年,成為典型的老年型人口,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從10.15%上升到15.55%;(3)2020年-2050年,人口老齡化程度急劇提高,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到27.43%.
與人口年齡結構老化相關的是,我國人口總撫養比和老年撫養比在未來數十年間將發生較大的變化。從未來發展趨勢看,少兒人口撫養比繼續呈下降趨勢,老年人口撫養比迅速上升。2000年-2010年,我國總人口撫養比會因少兒人口撫養比的下降而達到最低點,在2010年以後又開始增長,預測計將從2010年的46.65%增加到2040年的70%(2050年可能增加到76.80%)。在2010年-2050年期間,少兒人口撫養比基本穩定,老年人口撫養比上升加快,人口總撫養比的變化主要受老年人口撫養比不斷上升的影響。老年人口成為社會的主要被撫養人口。預計老年人口撫養比將從2000年的15.60%,上升到2020年的23.77%,2030年的36.54%,2040年的42.70%和2050年的48.49%。老年撫養比的變化對社會經濟的影響遠大於少兒撫養比變化的影響,少年兒童最主要的生活消費基本上由家庭支付,而老年人基本生活需要越來越多地由社會保障系統來滿足。
2010年前後,將是我國人口撫養比最低、勞動人口負擔最輕的時間。我們應當充分利用這段勞動人口最多而總撫養比最低的有利時機,大力發展經濟,建立和完善各項社會保障措施(特別是養老保險),為即將到來的高度老齡化社會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
我們認為,中國人口老齡化過程及人口總撫養比老年人口撫養比化的預測結果,應當作為制定養老保障總體方案的重要依據。應盡快著手規劃中國社會保障事業發展規劃(包括養老保險事業規劃)。
(三)嚴格執行養老保險法規政策
沒有法制,就難以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在養老保險這樣的事關國計民生的大事上,如不嚴格依法辦事,則容易留下嚴重後患。養老保險立法應規定下列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1)個人逾期不繳納養老保險費;(2)企業逾期不繳納養老保險費;(3)養老保險基金經辦機構逾期不支付養老保險待遇;(4)養老保險基金經辦機構不依法運用基金;(5)養老保險基金經辦機構工作人員或其他有關人員挪用基金,或侵吞基金;(6)個人騙取養老保險待遇;(7)養老保險主管部門工作人員玩忽職守,或有其他違法犯罪行為。
(四)加強養老保險法規的宣傳咨詢
養老保險法規政策與廣大人民群眾的實際利益密切相關,但相當一部分群眾並不了解其具體內容,對其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也還不夠。通過有組織的宣傳教育,可以進一步提高廣大社會保障對象的參與意識和自覺程度,使養老保險法律制度深入人心。同時要組織養老保險法律知識的專門咨詢服務,解決廣大保障對象的困惑。
(五)加強社會保障法律專門人才的培養
應當建立綜合性的社會保障研究機構或專門性的社會保障研究機構,加強社會保障立法、執法的研究,發表、出版更高質量的專題論著,在高等院校培養不同層次的社會保障人才(包括社會保障法律人才),為即將迅速崛起的保障事業儲備必要的高級人才

閱讀全文

與新加坡社會基金管理模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炒股可以賺回本錢嗎 瀏覽:367
出生孩子買什麼保險 瀏覽:258
炒股表圖怎麼看 瀏覽:694
股票交易的盲區 瀏覽:486
12款軒逸保險絲盒位置圖片 瀏覽:481
p2p金融理財圖片素材下載 瀏覽:466
金融企業購買理財產品屬於什麼 瀏覽:577
那個證券公司理財收益高 瀏覽:534
投資理財產品怎麼繳個人所得稅呢 瀏覽:12
賣理財產品怎麼單爆 瀏覽:467
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規定 瀏覽:531
保險基礎管理指的是什麼樣的 瀏覽:146
中國建設銀行理財產品的種類 瀏覽:719
行駛證丟了保險理賠嗎 瀏覽:497
基金會招募會員說明書 瀏覽:666
私募股權基金與風險投資 瀏覽:224
怎麼推銷理財型保險產品 瀏覽:261
基金的風險和方差 瀏覽:343
私募基金定增法律意見 瀏覽:610
銀行五萬理財一年收益多少 瀏覽: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