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找一下在地理方面有成就的名人的簡介。謝謝
徐霞客(1586—1641),名弘祖,字振之,號霞客,江蘇江陰人。明地理學家、旅行家和文學家。他經30年考察撰成的60萬字《徐霞客游記》,開辟了地理學上系統觀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既是系統考察祖國地貌地質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繪華廈風景資源的旅遊巨篇,還是文字優美的文學佳作,在國內外具有深遠的影響。近年,視徐霞客為游聖,步徐霞客足跡,游覽祖國大好河山已成為中國旅遊界的嶄新時尚。
受耕讀世家的文化熏陶,徐霞客,幼年好學,博覽群書,尤鍾情於地經圖志。少年即立下了「大丈夫當朝碧海而暮蒼梧」的旅行大志。徐霞客的旅遊生涯,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28歲以前的紀游准備階段。重點放在研讀祖國的地理文化遺產,並憑興趣游覽太湖、泰山等地,沒有留下游記。
第二階段為28歲(1613)至48歲(1633)的紀游前段,歷時20年,游覽了浙、閩、黃山和北方的嵩山、五台、華山、恆山諸名山。但游記僅寫了一卷,約佔全書的十分之一。
第三階段為51歲(1636)至54歲(1639)為紀游後段,歷時4年,游覽了浙江、江蘇、湖廣、雲貴等江南大山巨川,寫下了9卷游記。
徐霞客的足跡遍及今19個省、市、自治區。他不畏艱險,曾三次遇盜,數次絕糧,仍勇往直前,嚴謹地記下了觀察的結果。直至進入雲南麗江,因足疾無法行走時,仍堅持編寫《游記》和《山志》,基本完成了60萬字的《徐霞客游記》。55歲(1640)雲南地方官用車船送徐霞客回江陰。56歲(1641)正月病逝於家中。遺作經季會明等整理成書,廣泛流傳。
㈡ 王世傑的妻子
"蕭德華 「王世傑先生文教基金會獎學金」由武漢大學台北校友會和我校原校長王世傑先生的夫人蕭德華女士捐資設立,在全校學生中評選。每年獎5人,每人2000元。"
㈢ 了解胡適
胡適(1891~1962),原名胡洪(馬辛)、嗣糜、字希疆,後改名適,字適之,安徽績溪人。其父胡傳(字鐵花,號鈍夫),清歲貢生,官至淞滬厘卡總巡、台東直隸州知州,有著作《台灣紀事兩種》傳世。先生一生領盡風騷,以倡導「五四」文學革命著聞於世。現代學者,歷史學、文學家,哲學家。歷任北京大學教授、北京大學校長、台灣中央研究院院長等。
胡適(1891一1962),原名胡洪〔馬辛〕,字適之,安徽績溪人。學者。1910年留學 美國,入康乃爾大學,後轉入哥倫比亞大學,從學於杜威,深受其實驗主義哲學的影響。 1917年初在《新青年》上發表了《文學改良芻議》。1917年獲哲學博士學位,同年回國, 任北京大學教授。參加編輯《新青年》,並發表論文《歷史的文學觀念論》、《建設的文學革命論》,出版新詩集《嘗試集》,成為新文化運動中很有影響的人物。1919年發表《多 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主張改良主義。1920年離開《新青年》,後創辦《努力周 報》。l923年與徐志摩等組織新月社。1924年與陳西瀅、王世傑等創辦《現代評論》周 刊。1932年 與蔣廷〔fu2]、丁文江創辦《獨立評論》。1938年任國民政府駐美國大使。 1946年任北京大學校長。1948年離開北平,後轉赴美國。1958年任台灣「中央研究院院長」。胡適一生在哲學、文學、史學、古典文學考證諸 方面都有成就,並有一定的代表性。 著有《五十年來之中國文學》、《胡適文存》、《白話文學史》、《中國章回小說考證》 等。
胡適一生的學術活動主要在史學、文學和哲學幾個方面,主要著作有《中國哲 學史大綱》(上) 、《嘗試集》、《白話文學史》(上)和《胡適文存(四集)等。他在學術上影響最大的是提倡「大膽的假設 、小心的求證」的治學方法。晚年潛 心於《水經注》的考證,但未及寫出定稿。1962年在台北病逝。胡適生平年表
--------------------------------------------------------------------------------
一八九一年 一歲 十二月十七日 生於上海大東門外。
一八九二年 二歲 二月底 隨母馮順弟移居浦東。
一八九三年 三歲 二月 隨母去台灣其父胡傳任所,先住台南,後遷台東。
一八九四年 四歲 在台東由胡傳教認方塊漢字。
一八九五年 五歲 二月 因中日戰爭爆發,隨母離台灣回上海。
三月 去祖籍安徽績溪上庄,進家熟讀書。
八月 胡傳(鐵花)病死於廈門。
一八九六年 六歲 在家塾讀書。
一八九七年 七歲 在家塾讀書。
一八九八年 八歲 在家塾讀書。
一八九九年 九歲 在家塾讀書。 開始接觸中國古典小說。
一九00年 十歲 在家塾讀書。
一九0一年 十一歲 在家塾讀書。《資治通鑒》中引述范縝《神滅論》片斷,對其影響極深。
一九0二年 十二歲 在家塾讀書。
一九0三年 十三歲 在家塾讀書。開始學「反切」。
一九0四年 十四歲 一月 與江冬秀訂婚。
二月 從三兄洪□到上海,進梅溪學堂。
是年 讀梁啟超的《新民說》和鄒容的《革命軍》。
一九0五年 十五歲 春 澳進澄衷學堂,在那讀了嚴復譯的《天演論》和《群己權界論》等書。
一九0六年 十六歲 暑間 考取中國公學。
是年 加入「競業學會」,並在《競業旬報》上發表小說、詩歌與文章。 一九0七年 十七歲仍在中國公學讀書。
五月至七月 因腳病回績溪療養。
一九0八年 十八歲 七月 主編《競業旬報》。
九月 轉入中國新公學,兼任英文教員。
一九0九年 十九歲 十月 新公學解散,因失學失業,在上海過放盪生活。
一九一0年 二十歲 春在華童公學教國文。
五月 同二哥紹之去北京溫習功課。
七月 考取清華庚子賠款留學美國官費生,因用「胡適」的名字報考,此後就正式叫胡適。
八月 十六日,從上海坐船去美國。
九月 入康乃爾大學,選讀農科。
一九一一年 二十一歲 仍在康乃爾大學農學院學習。
七月 被舉為賠款學生會中文書記。
一九一二年 二十二歲 九月轉入文學院,修哲學、經濟、文學。
十一月 發起組織「政治研究會」。
十二月 代表康乃爾大學大同會,到費城參加世界大同總會,被推為憲法部幹事。
一九一三年 二十三歲 仍在康乃爾大學文學院學習。
五月 被舉為世界學生會會長。
一九一四年 二十四歲 四月 被委為康乃爾大學學生學生會哲學群學部部長。
六月 十七日,行畢業式,得學士學位。
九月 被舉為《學生英文月報》主筆之一,負責國內新聞。
一九一五年 二十五歲 一月 九日,康乃爾世界學生會舉行十周年紀念祝典,以幹事長身分作「世界會之目的」的演說。
九月 進哥倫比亞大學哲學系。系主任為杜威。
一九一六年 二十六歲 仍在哥倫比亞大學哲學系學習。
自二月起,與陳獨秀、朱經農、梅光迪、任鴻、楊杏佛等討論文革命問題,並作白話詩。
一九一七年 二十七歲 一月二十七日,在費城演講「美國如何能協助中國之發展」。
五月 二十二日,通過哲學博士學位的最後考試。
六月起程返國,七月十日到達上海。
八月 任北京大學教授。
十二月 回安徽績溪與江冬秀結婚。
是年 參加《新青年》的編輯工作。
一九一八年 二十八歲 仍在北大任教。
三月 任選為北大英文部教授會主任。
十一月 二十三日,去天津與梁啟超見面。是日,母馮順弟病死。
一九一九年 二十九歲 仍在北大任教
一月 被聘為《新潮》雜志顧問。
二月 參加《新教育》編輯部工作。又被選為國語統一籌備會會員。
五月一日,在上海迎接杜威來華講學。不久,與蔣夢麟去拜會孫中山,談「知難行易」學說。
六月 接辦《每周評論》,挑起「問題與主義」的論戰。
十月十二日,參加教育部及北京大學等在中山公園為杜威六十歲生日舉辦的祝壽活動。
是月,陪同杜威去山西講學。
十一月 代理北大教務長(因馬寅初教務長患眼疾請假)。
〔著〕《中國哲學史大綱》卷上 (上海,商務印書館,一九一九年;一九二九年重排收在商 務印書館的「萬有文庫」,改稱《中國古代哲學史》。此重排本在一九五八年由台灣商務印 書館印單行。)《中國哲學史大綱》卷中 (中古哲學史前七章)(北平,北大出版部,一九一九年; 此本未續完。其中第七章「王充」曾在雜志上發表,後來收在黃暉的《論衡校釋》作為附錄 之一。) 〔譯〕《短篇小說》第一集 (上海,亞東圖書館,一九一九年)
一九二Ο年 三十歲 仍在北大任教。
四月 在國語講習所講「國語文學史」。
五月 和蔣夢麟聯名發表「我們對於學生的希望」。年底與《新青年》脫離關系。
〔著〕《嘗試集》 (北平,北大出版部,一九二Ο年;一九二Ο年的第二版略有增刪,一九二二年的第 四版增刪很多。)
一九二一年 三十一歲 春 養病在家
七月 斑夢旦邀其去上海暫住,擬請他擔任商務印書館編譯所所長,未允,轉薦王雲五。
下半年 除在大任務外,去國語講習所講了八周「國語文學史」。
〔著〕《胡適文存》一集 (北平,北大出版部,一九二一年;《胡適文存》一、二、三集與 《胡適論學近著》第一集,曾由台北遠東圖書公司重排印作《胡適文存》四部合集,一九五 三年二月□版。這合集的四部每部都經胡先生自己刪省若干篇。)
一九二二年 三十二歲 仍在北大任教。
二月 十八日,被推為中教育改進社籌劃全國教育經費委員會賠款部部員。
三月二十三日,去天津南開大學講學,為時三周。
四月二十五日,當選為北大教務長及英文學系主任。
五月七日,由他主撰的《努力周報》第一期出版。十四日,與蔡元培、王寵惠等聯名發表「我們的政治主張」--「好人政治」。
七月 在濟南講「再論中學的國文教學」。
八月 出席「國語統一籌備會」第四屆年會。
九月 《努力周報》增刊--《讀書雜志》出版。月底,出席國民政府教育召開的學制會議,為起草宣言者之一。
十月 鞍濟南出席全國教育會聯合會。
〔著〕《章實齊先生年譜》 (姚名達訂補)(上海,商務印書館,一九二二年)
一九二三年 三十三歲
一月 向北大請假一年,到杭州煙霞洞養病。
四月二十一日京,月底抵杭。
四月 得魯案委員會授予的三等嘉禾章。
十月 到上海商科大學講「哲學與人生」。是月,又去南京東南大學講「書院制史略」,月底回北京。
是年 任《國學季刊》編輯委員主任。
一九二四年 三十四歲 仍在北大任教。
六月 籌備《現代評論》。
八月 與丁文江同在北戴河避暑。
十月 推薦王國維為清華學校研究院院長。
十一月五日,致書王正廷,對馮軍包圍清宮、逐去清帝,提出抗議。
十二月 十三日,《現代評論》第一期出版。
〔著〕《胡適文存》 二集(上海,亞東圖書館,一九二四年)
一九二五年 三十五歲 仍在北大任教
二月 參加段祺瑞政府召開的善後會議。
三月 應聘為「中英庚款顧問委員會」中國會員。
五月 被選為中華圖書館協會董事兼財政委員會委員、索引委員會書記。
十月 到上海治病。在此期問,至政治大學及中國公學講中國哲學,並與鄭振鐸、高夢旦同游南京。
十一月 被推舉為北平圖書館委員會書記。
一九二六年 三十六歲
二月至七月中旬 參加「中英庚款顧問委員會」的「中國訪問團」,從上海到漢口、南京、杭州、北平、天津、哈爾濱等地訪問。
七月下旬至十二月中旬 經西伯利亞到英國,參加「中英庚款」全體委員會議,中間去了一下法國。
十二月 三十一日,坐輪船去美國。
一九二七年 三十七歲
一月至四月中旬 在美國紐約、費城地游歷並演講。
四月 十二日,由西雅圖上船回國。 二十四日,到日本橫濱,暫住二十三天,游歷了京都、奈良、大阪等處。
五月底 回上海,與徐志摩等創辦新月書店。
六月 被選為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董事。
七月至十二月 在上海寫作與講學。
是年 按被選為中華圖書館協會董事。任新月書店董事會董事長及編輯委員會委員。
〔著〕《戴東原的哲學》 (上海,亞東圖書館,一九二七年) 〔編〕《詞選》 (上海,商務印書館,一九二七年)
一九二八年 三十八歲 二月 受上海東吳大學及光華大學之聘,作哲學講座。
三月 受聘為上海中國公學校長。
四月 與高夢旦等同游盧山。三十日,就任上海中國公學校長,自兼文理學院院長。
五月 鞍南京出席全國教育會議。
〔著〕《白話文學史》上卷(上海,新月書店,一九二八年) 〔著〕《盧山游記》(上海,新月書店,一九二八年)
一九二九年 三十九歲 仍任中國公學校長兼文理學院院長
一月 鞍杭州出席中華教育基金董事會第三次常委會,辭去董事。
六月 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在天津舉行第五次年會,復選其為董事。
九月 鞍州參觀「西湖博覽會」。
〔著〕《人權論集》(與梁實秋等合著)(上海,新月書店,一九二九年)
一九三Ο年 四十歲 上半年 仍任中國公學校長兼文理理學院院長。
四月十日在《我們走那條路》中提出:「要鏟除打倒的是貧窮、疾病、愚昧、貪污、擾亂五大仇敵」。
七月到南京出席中華文化教育基金委員會第六次年會,會上被聘為編譯委員會委員長。
八月 鞍青島小住。
九月 去北平,曾在北平大學演講。
十一月 月初回上上海。二十八日,全家搬至北平。
〔著〕《胡適文存》 三集(上海,亞東圖書館,一九三Ο年)《胡適文選》 (上海,亞東圖書館,一九三Ο年)《中國中古思想史長編》前九章(油印本) (吳淞,中國公學,一九三Ο年;台北,胡適紀念館,一九七一年 印手稿本;此本未續完。其中「秦漢之間的思想」一章的兩 個部分後來收在文存里,題作「讀呂氏春秋」及「陸賈新語考」。其中「淮南王書」 的一章後來單行,即題作《淮南王書》。) 〔編〕《神會和尚遺集》(校編)(上海,亞東圖書館,一九三Ο年)
一九三一年 四十一歲 一月九日,赴上海出席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第五次常會。會後回北平任北大文學院院長兼中國文學系主任。
四月二十四日,出席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第三十六次執行財政聯席會議,通過北大與中基會合作研究特款辦法。
八月 應丁文江之邀,到秦島小住。
十一月 寫信給宋子文,主張依據日本政府提出的五項原則與日本交涉東三省的善後問題。
是年 任太平洋學會在華會議的主席。
〔編〕《中國文學史選例》 卷一(北,北大出版部,一九三一年) 〔著〕《淮南王書》(上海,新月書店,一九三一年)
一九三二年 四十二歲 仍任北大文學院院長兼中國文學系主任。
一月到上海出席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第六次常會。
五月與蔣廷黻、丁文江、傅斯年等合辦的《獨立評論》出版。
七月出席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第八次年會。
十二月 去武漢大學講學,並與蔣介石先生第一次見面。
是年 德國普魯士科學院選其為通訊委員。
〔著〕《中國中古思想史的提要》 (十二講)(北平,北大出版部,一九三二年)
一九三三年 四十三歲 仍任北大文學院院長兼中國文學系主任。
一月 到上海出席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會第七次常會。
三月 三日,與丁文江、翁文灝密電蔣介石先生:「熱河危急…… 非公即日飛來挽教,政府將無以自解於天下」。十三日,與丁文江、翁文灝同去保定謁蔣。十九日,又找何應欽、於學忠,策動中日停戰談判。
六月十八日,在上海起程赴美國。
七月 在芝加哥演講「中國文化的趨勢」。是月中,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第九次年會聘他為國立北平圖書館委員會委員長。
八月至九月 在加拿大的班府出席太平洋學會第五次大會,並到加沙大學演講。
十月初 乘船回國。
〔著〕《四十自述》(第一冊)(上海,亞東圖書館,一九三三年)〔譯〕《短篇小說》 第二集(上海,亞東圖書館,一九三三年)
一九三四年 四十四歲 仍任北大文學院院長兼中國文學系主任。
二月 鞍南京出席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第九次董事常會。
五月 出席中華教育文化基會第十次董事年會
十一月 去南京出席考銓會議。
一九三五年 四十五歲 仍任北大文學院院長兼中國文學系主任。
一月五日,在香港接受香港大學法學名譽博士學位。九日,到廣州。十一日起,在梧州。南寧、柳州、桂林、陽朔等地演講、游覽。二十五日,到香港,旋迴北平。
四月十九日,在上海出席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第十一次董事年會。
七月初 到平綏路去旅行。
九月 七日,被選為國民政府中央研院第一屆評議會評議員。
十月 二十六日,在上海出席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第九次常會。
〔著〕《胡適論學近著》 第一集(上海,商務印書館,一九三五年;後刪省為《胡適文存》 第四集,台北,遠東,一九五三年) 〔著〕《南遊雜憶》(良友圖書公司,一九三五年) 〔編〕《中國新文學大系》 第一集:建設理論集(良友圖書公司,一九三五年) 一九三六年 四十六歲 上半年 仍任北大文學院院長兼中國文學系主任。
七月七日,到上海。十四日,啟程赴美,出席太平洋國際學會大會。
八月室十月 在美國和加拿大大各地演講。
十一月初 在舊金山啟程回國。
一九三七年 四十七歲 上半年仍任北大文學院院長兼中國文學系主任。
七月八日,離北平。十一日,到盧山,得到蔣介石先生的接見,隨後參加盧山談話會。二十八日,返南京。三十一日,蔣介石先生邀其同張伯苓、梅貽琦等吃午飯。
八月十三日,被聘為國民政府「國防參政會」參議員。
九月至十二月去美國作非式的外交工作,見過羅斯福,並在舊金山 哥倫比亞電台發表「中國在目的危機中對美國的期望」。
一九三八年 四十八歲 一月至五月 在美國及加拿大游歷及演講。
六月 被選為國民政府「國民參政會」參政員。
六月至七月 繼續在美國及君拿大游歷及演講。
八月 轉游法國、瑞士和普魯士。
九月 十七日,國民政府任命其為駐美全權大使。
十月 三日,由歐返抵紐約。五日,赴華盛頓就任。三十一日,作「題在自己的照片上,送給陳光甫」的詩:「做了過河卒子,只能拼向前」。
一九三九年 四十九歲 仍任駐美大使。
〔著〕《藏暉室札記》(上海,亞東圖書館,一九三九年) (一九四七年由商務重排出版,改稱《胡適留學日記》)
一九四Ο年 五十歲 仍任駐美大使。
三月五日,當選為國民政府中央研究院院長候選人。
一九四一年 五十一歲 仍任駐美大使。
一九四二年 五十二歲 一月至八月 仍任駐美大使。
九月八日,辭去駐美大使職務,移居紐約,從事學術研究。
一九四三年 五十三歲 一月應聘為美國國會圖書館東方部名譽顧問。
一九四四年 五十四歲 九月 應哈佛大學之聘,前往講學。
一九四五年 五十五歲 四月二十五日,出任國民政府代表團表之一,在舊金山出席聯合國制憲會議。
九月被國民政府任命為北平大學校長,在回國前暫由付斯年代職。
十一月 以國民政府代表團首席代表的身分,在倫敦出席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會議,制訂該組織的憲章。
一九四六年 五十六歲 六月一日,由美國動身回國。
七月五日,抵上海。經南京時稍作逗留。月底,到北平。
九月 十一日,飛抵南京。十五日,出席國民政府的「制憲國民大會」。
十二月 二十三日,出任國民大會「憲草決議案」整理小組成員。
一九四七年 五十七歲 仍任北大校長春國民政府擬委他為考試院長及國府委員,未接受,說:「不入政府,則更能為政府助力」。
十二月 主編《申報·文史》周刊。
一九四八年 五十八歲 仍任北大校長
三月二十五日,在南京出席國民政府中央研究院評議會,當選為第一屆的人文組院士。
四月四日,「國民大會」主席團成員。
九月被選為北平研究院學術會議會員。
〔著〕《胡適的時論》 一集(六藝書局,一九四八年)
一九四九年 五十九歲 一月十四日,赴上海。
三月下旬 在台灣住了七天,又回上海。
四月 六日,在上海坐船前往美國。
十一月 二十日,《自由中國》創刊號在台北出版,推其作「發行人」。
〔著〕《水經注版本四十種展覽目錄》 (北大五大周年紀念)(北平,北大出版部,一九四九年) 〔著〕《我們必須選擇我們的方向》 (台北,自由中國社,一九四九年)(即《胡適時論》一集的增改本) 〔著〕《齊白石年譜》 (與黎錦熙、鄧廣銘合著)(上海,商務印書館,一九四九年)
一九五Ο年 六十歲 三月初 到華盛頓出席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會議,被推為該會幹事長。
五月十四日,普林斯敦大學聘他擔任葛思德東方圖書館館長,為期兩年。
九月 就任葛思德東方圖書館館長。
一九五一年 六十一歲 仍任葛思德田方圖書館館長。
〔編〕《台灣紀錄兩種》 (與羅爾綱合校編)(台灣省文獻委員會,一九五一年)(即胡鐵花先生的遺著《台灣日記》及《台灣稟啟存稿》,由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印作 台灣文獻叢刊第七十一種。)
一九五二年 六十二歲 二月 聯合國文教組織聘其為「世界人類科學文化編輯委員會」委員。 夏普林斯敦大學聘約期滿,仍任榮譽主持人。
十一月下旬至年底在台灣作演說和講學。
一九五三年 六十三歲 一月離台經日本返美。
一九五四年 六十四歲 二月至三月 到台灣參加「第一屆國民大會第二次會議」,擔任「臨時主席」,向蔣介石遞送總統當選證書。
四月五日,離台赴美。
一九五五年 六十五歲 在美國各地講學。
一九五七年 六十七歲 九月二十六日,以所謂「中國代表團代表」身分出席聯合國大會,發表反動演說。
十一月 任「中央研究院院長」。
一九五八年 六十八歲 四月,離美抵台北。
九月五日,在華盛頓主持「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第二十九次年會」。
一九五九年 六十九歲
二月一日,任所謂「國家長期發展科學委員會」主席。
七月 出席夏威夷大學主辦的第三次東西方哲學會議,接受夏威夷大學人文博學位。
九月 在華盛頓主持「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第三十次年會。
十一月 一日,主持「國家長期發展科學委員會」第二次全體委員會議及第三屆評議會第六次會議。
一九六Ο年 七十歲 仍任「中央研究院院長」。
〔著〕《丁文江的傳記》 (南港中央研究院,一九六Ο年;台北,啟明,民國四十九縮印本)
十一月〔編〕《乾隆甲戌脂硯齊重評石頭記》 (影印)(台北,自印本,一九六一年)
一九六二年 七十二歲 二月二十四日上午,主持「中央研究院第五次會議」。下午六時半,在「歡迎新院士酒會」結束時,因心臟病猝發而死亡。
㈣ 學習田家炳事跡的感想
一九三七年為發展大埔瓷土外銷,遠赴越南西貢(今胡志明市),與同鄉合創茶陽瓷土公司。一九三九年六月,日本佔領汕頭,瓷土出口中斷,先生轉赴印度尼西亞,先後手創超倫樹膠廠及南陽樹膠廠,業務鼎盛,譽滿耶京。一九五八後業務重心逐步轉移香港。在香港有"人造革大王"的稱號。除了主持其獨資的塑膠廠及其它機構外,還先後擔任京華銀行董事,新安企業公司及華安置業建築公司董事長,大埔縣旅港同鄉會永遠會長及其它數十商業團體、慈善機構的會長、理監事、顧問等職。
田先生明德卓行,賦性慈祥,博施濟眾,薄已厚人。舉凡社會公益事業為群眾謀福利的團體及醫院學校等,無力盡力輸將,共襄善舉。他在香港成立的田家炳基金會,多年來先生舉辦不牟利青少年中心、老人宿舍及服務中心,幼稚園、小學、中學、圖書館等造福廣大市民,還設有獎貸學金嘉獎成績優異的有為青年。在台灣省也捐出數千萬元成立田家炳文教基金會,舉辦各類獎學金,推動各種具公益性的文教事業活動。
一九七八年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後,他受到很大鼓舞。為了幫助祖國發展人造革業,他主動捐贈一套價值數百萬港元的生產線給廣東省(省府撥給佛山市),在他多次派技術員前往協助後,產品質量已符合國際水平。多年來還為國內不少單位引進新的技術,發展新的產品。對他的桑梓大埔縣也做了不少項目。除了獨資興建154米長11米半寬的雙程行車湖寮大橋、明德大橋、黨溪大橋、玉湖大橋、蒹葭橋。廷樂橋、大廂電視差轉台、銀灘水電站、銀灘發展經濟基金會及其它多項關系國計民生之善業外,對教育事業還特別關心。他認為"中國是文明古國,國要富強,就要造就人才,要造就人才,就要多辦學校。近年來先後上書廣東省委書記林若、省長葉選平、大埔縣領導和旅居廣州北京的文化界同鄉,希望加緊規劃在縣內各鄉鎮多辦十幾間中學,以配合中央九年義務教育的推行,讓全縣高小畢業的適齡學子都能升入初中,初中畢業生升入高中,還望能加辦大學,普遍提高邑人數育水平。 田家炳先生一貫主張,捐款做善事的目的不是為了個人的名和利,而是真正造福於人民,他不單關心家鄉的事,凡是社會上的事,他力所能及的都一樣關心。
田先生敦品勵學,勤儉自勉,治事嚴謹,淡泊名利的崇高品格,不分界域地舉辦善業,關心教育,公而忘私的可貴情操,深為世人所欽敬!
㈤ 陳金祥的獲獎和受表彰等情況
2008年 被評為國務院辦公廳機關優秀共產黨員(2004-2008年)
2008年 因掛職表現突出被中共河北省滄州市委記三等功
2007年 被國務院機關黨組記三等功
2003、2005-2007年 連續多年被評為國務院辦公廳優秀公務員
1996-1997年 碩士期間榮獲武漢大學優秀研究生標兵暨甲等獎學金、武漢大學耿丹紀念獎學
金、武漢大學精倫紀念獎學金,被評為武漢大學優秀研究生幹部
1991-1994年 本科期間榮獲武漢大學三好學生標兵暨甲等獎學金、武漢大學王世傑文教基金
會獎學金、李達哲學獎學金,被評為武漢大學優秀共產黨員
1997年 獲武漢大學經濟學院迎香港回歸經濟論文競賽一等獎
1995年 獲湖北省武漢市第二屆「美的杯」維護消費者權益理論研討會優秀論文獎
㈥ 我考入了武大,不知道怎麼才能得到獎學金
努力學習,考取系裡的第一,爭取得到國家獎學金!有8000元!
㈦ 南懷謹先生今年幾歲了
89歲
南懷瑾先生簡介
南懷瑾先生1917年生於浙江溫州樂清。自幼接受傳統私塾的嚴格教育,及至少年時期,已遍讀諸子百家,兼及拳術、劍道等各種功夫。同時苦心研習文學書法,詩詞曲賦,天文歷法諸學,並深得其精要。
青年時代,正值抗戰軍興。南懷瑾先生毅然辭親遠游,西行入川。曾任教於中央軍校,又入華西壩金陵大學,研究社會福利學,以其服務社會大眾。其時,每逢假日閑暇,胤以芒鞋竹杖,遍歷名山大川,尋訪高僧奇士。復於青城山靈嚴寺,有緣結識名重一時的川北禪宗大師袁煥仙先生,遂拜門牆,竟毅然辭去中央軍校教官之職,追隨袁先生左右,潛心研修佛學。1943 年入峨眉山大坪寺閉關修持,閉關三年間,遍閱《大藏經》萬萬卷,印證個人修持所得,遂至終身受益無窮。1945 年,遠走康藏,參訪密宗各派,得到貢嘎活佛等多位著名活佛、高僧的真傳,佛法修持更為精湛,得到白教、黃教、紅教、花教等各教派的印證,被承認為密宗上師。
1945年,南懷瑾先生離藏走滇,任教於雲南大學,後又講學於四川大學。1947年內戰開始不久,南懷瑾先生返回浙江樂清故里,旋即歸隱於杭州天竺,披閱了文淵閣《四庫全書》與《古今圖書集成》,繼而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