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管理 > 發達國家著名的科普基金會

發達國家著名的科普基金會

發布時間:2021-12-10 12:13:40

1. 洛克菲勒基金會裡面,哪一門學科的科學家有特殊的地位

醫學
老洛克菲勒本人相信健康為人類福利之本,發展醫學可以解決一切問題,弗雷德里克·蓋茨更是一個醫學迷,所以洛克菲勒早期幾乎全部工作都在這方面,在教育方面的特色也是發展和改善醫學教育。在基金會成立之前,洛克菲勒已經有一個衛生委員會,進行鉤蟲病防治工作。1913年注冊之後第一個重要行動就是在基金會之下建立國際衛生部,把這一委員會合並進來。顧名思義,從一開始,洛克菲勒的意圖就是把此項工作國際化。第一項任務就是把它發起的防治鉤蟲病和公共衛生的工作向全世界推廣。1917年,洛克菲勒任董事長,會長為文森特。在他任期的十年內基金會的工作有很大成績,其中國際衛生部是最大的重點。防治鉤蟲病的工作遍及六大洲62個國家,以後又發展到瘧疾、傷寒的防治,取得相當大的成績。與此同時,在美國和其他國家建立常設公共衛生機構,從事更加廣泛的公共衛生工作。相應地,又在美國和世界各國培訓公共衛生醫務人員。另一項工作是提高醫學水平。卡耐基基金會資助了一項旨在改進美國醫學教育的調查,產生了有名的弗萊克斯納報告,與歐洲先進國家相比較,全面指出美國的弱點。一戰結束後,洛克菲勒基金會在這項報告的基礎上與先此成立的「教育總會」合作,在美國和其他國家展開改進醫學教學和建立高水平的醫學院的努力。美國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是這一努力成功的標志,代表了當時美國最高的醫學教育水平。在國外包括英、法、比、加拿大以及拉美、中東和東南亞一些地區。從1917年至1928年,基金會在歐、美、加為此項工作共付出4000萬美元,還有1000萬美元 用於美國中等醫校和公共衛生。眾所周知,在中國建立的著名的協和醫學院及其附屬醫院就是洛克菲勒基金會這一時期在海外頭等重要的項目,也是洛氏的得意傑作之一。1929年接任的會長為前芝加哥大學校長、數學物理學家梅森。此後,陸續成立了醫學科學部(前身為醫學教育部)、自然科學部、社會科學部和藝術人文部等。基金會資助的項目仍然以醫學科學為主,逐步擴大到其他領域。洛克菲勒基金會支持的單項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不計其數,一般說來都帶有開創性。1928年英國人弗萊明在發明青黴素的研究過程中也得到洛克菲勒基金會的資助。這些成果把美國和世界的醫療水平向前推進一大步。1932年,基金會還首先進行工業醫療(即職業病)和精神病的研究,這些學科在當時還剛剛起步。洛克菲勒醫學院成立之初的短短幾年中就在流行性腦膜炎、小兒麻痹、黃熱病和梅毒的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1937年,國際衛生部宣布成功地分離出黃熱病的疫苗(在二戰中洛克菲勒基金會在其實驗室中製作出3400萬份此類疫苗無償獻給政府以供軍隊使用)。1939年巴西流行某種特殊的瘧疾,不久即在基金會幫助下得到控制。1940年的重大成績是緩解了在全世界流行的傷寒病。其他如遺傳學、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學,以及研究儀器的改進和發明如探測鏡、X光分解儀等都是在基金會支持下取得突破性成果。洛克菲勒基金會對科學,特別是醫學和農學的重視始終一貫,並將這方面的科研與在世界各地的扶貧工作結合起來。早期醫療衛生方面驕人的成績使國際衛生部一度成為洛克菲勒基金會的中心而受到其他部門的詬病,認為洛克菲勒為醫學科學家所掌握而忽視了其他方面的工作。隨著形勢的變化和人事變動,工作重點逐漸轉移,但是醫療衛生始終是其關注點之一。洛克菲勒基金會所創立的國際衛生部的模式及其工作項目帶有榜樣性質。1948年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成立,逐步接管原來洛克菲勒基金會所從事的工作領域;1950年,美國政府成立國家科學基金會、國家衛生研究所,其資助科研的領域和工作方式也是沿用洛克菲勒基金會的模式,甚至接過其項目。1951年,洛克菲勒基金會國際衛生部關閉,其著名的病毒研究所和人員轉到耶魯大學。在這以後,基金會通過資助世界衛生組織來實現其原來的目標,直到世紀末仍然如此,基金會稱之為「洛克菲勒—世界衛生組織互補戰 略」。多年來,基金會對世界衛生組織的計劃生育、疫苗接種、避孕葯的研究和熱帶病防治等都有所捐助。1997年世界衛生組織新主任布倫德蘭上任,基金會宣布出資250萬美元建立一項全球衛生領導基金,供主任在全世界遴選各個學科的10名專家,任期1至2年;這一基金也用於「爭取全球健康平等」。此項目致力於縮小發達與不發達國家的健康水平和平均壽命之間的差距,也包括縮小發達國家一國之內貧富人群之間的健康差距。該項目主要從三方面著手:(1) 協助貧困國家建立和改進衛生體制,加強利用信息、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2) 加強宣傳教育,引起公眾對與健康有關的新問題的關注和政府的承諾,如環境、吸煙、艾滋病、抗葯性結核病等;(3) 加強對貧困人口多發病(如瘧疾、結核等)的葯物研究和開發,並向發展中國家轉讓,以補救葯物價格昂貴造成的困難。

2. 世界科學大獎都有什麼獎

科學獎項有: 01 諾貝爾獎 物理學獎、化學獎、生物或醫學獎、文學獎、和平獎五項、後增經紀學獎 02 玻爾國際金質獎 每三年發一次 03 德勒夫—達母里—博拉爾博士獎 是比利時國家研究基金會設立的兩項獎金,每五年發一次 04 菲爾茨獎 這是國際數學界的最高獎,1936年首次頒獎,每四年一次 05 安東尼奧·費爾特里內利獎 1950年首次頒獎 06 費米獎 美國政府於1954年為紀念著名的美籍義大利物理學家費米設立的國際獎 07 蓋爾德納基金國際獎 用於獎勵在醫學領域有重要實用價值的成就 08 格蒂野生動植物保護獎 用於獎勵在保護野生動植物方面有突出貢獻的個人或團體 09 海涅曼獎 1962年,由德國設立授予在自然科學領域有傑出貢獻的科學者 10 洪堡獎 只接受第一流的德國科學家和國家研究機構的推薦 11 極地獎 屬於英國的皇家獎,獎勵在探險、考察方面作出卓越貢獻的個人和探險者 12 科普利獎章 是英國皇家學會頒發的最古老的科學獎之一 13 萊特兄弟獎 由美國自動車工程師學會航空工程分會設立,紀念萊特兄弟,促進航空科學的發展 14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科學獎 1968年,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體大會設立 15 列寧獎前蘇聯授予在科學、技術、文學、藝術、建築等方面取得傑出成就的蘇聯公民的最高獎 16 馬可尼國際獎 1974年首次頒獎,(馬可尼是義大利人,電報發明家) 17 美國科學獎 是美國為了表彰傑出的科研成就設立的最高獎 18 納蒂維埃獎 旨在引起人們對心血管疾病的基礎臨床或治療學研究的重視。 19 帕內蒂獎 是國際聲望最高的力學獎,通常被認為力學最的諾貝爾獎 20 普朗克獎章 1929年由德國物理學會設立,對世界各國科學家開放 21 齊格勒獎 1975年由德國法蘭克福和美國的赫希斯特化學學會設立,對世界各國科學家開放 22 日本獎 是由日本獎基金會於1983年設立的世界大獎,獎勵發明家 23 日本學士獎 日本學士院於1911年設立的一種學術成就獎 24 前蘇聯國家獎 1966年9月9日由蘇共中央和蘇聯部長會議發部命令設立 25 索爾維科學獎 由比利時科學研究基金會設立,分別授予法語和荷蘭語科學家 26 泰勒生態獎 用於獎勵在生態學和環境保護領域作出最卓越貢獻的科學家和研究小組 27 威爾訂豪斯獎章 用於獎勵在機械工程的動力學領域中的卓越工作者

3.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簡介

國家科學委員會按學科建立各種委員會,另外根據研究某種特殊問題的需要,建立一些特別委員會。1968年以後,國家科學基金會每年要通過國家科學委員會向總統(並轉國會)提交一份關於美國科學及其各學科發展情況的報告。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計劃分為基礎研究計劃、科學教育計劃、應用研究計劃、有關科學政策的計劃 、國際合作計劃5類。它以這些計劃實施各項職能。

4. 中國民航科普基金會公務機中心招聘容易應聘嗎

我是河北工業大學的我們的就業網里就有,不是騙人的放心吧

5. 美國科學界最高獎是什麼獎

美國國家科學獎章(National Medal of Science),也稱總統科學獎章(Presidential Medal of Science)是由美國總統授予曾在行為與社會科學、生物學、化學、工程學、數學及物理學領域作出重要貢獻的美國科學家。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下屬的國家科學獎章委員會負責推薦獎章候選人給總統,號稱「美國的諾貝爾獎」。
國家科學獎章,是由美國國會法令86-209的基礎上在1959年8月25日建立的。該榮譽勛章原本是獎勵在「物理、生物、數學、科學或工程」領域的科學家。 美國總統肯尼迪通過行政命令於1961年成立國家科學獎章委員會,該委員會由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管理。1979年, 美國科學促進會建議將獎項擴大到社會及行為科學。
第一次國家科學獎章由肯尼迪總統於1963年2月18日頒發給加州理工學院噴氣推進實驗室的西奧多·馮·卡門以表彰他在火箭科學的貢獻。雖然國會法令86-209規定每年可以有20人領取獎章,但實際上每年約12-15人獲得。另外有的年份沒有頒獎,1962年至2004年間已有6年沒有頒獎。截至2006年2月13日,已有425人獲此榮譽。

除了這個官方背景的獎項外,還有以下一些針對某一學科或領域的獎項:

費米獎(Enrico Fermi Award),是美國政府機構原子能委員會(Department of Energy)頒發的一項國際獎,於1954年設立,費米去世前成為首位獲獎者,獎金為32萬5千美元。費米獎每年頒發一次,用來獎勵在核物理有高度成就的傑出人士,候選人由美國全國科學院院士、各科學技術學會的官員投票選出。費米獎不授予單一成果,而是以候選人終生的成就做為評價標准,予以獎勵,算是一種終身貢獻獎。

萊特兄弟獎章由美國自動工程師協會航空工程分會於1924年設立,用來獎勵航空工程領域最佳論文的作者,1961年學會把獎的范圍擴大,並改成年度獎,授獎范圍包括空氣動力學、結構理論、飛機或航天器的研究、製造及駕駛等方面。
拉斯克醫學獎有「是美國最具聲望的生物醫學獎項。阿爾伯特· 拉斯克(Albert Lasker)醫學研究獎是醫學界僅次於諾貝爾獎的一項大獎,1946年,由被譽為「現代廣告之父」的美國著名廣告經理人、慈善家阿爾伯特·拉斯克(Albert Lasker)及其夫人瑪麗·沃德·拉斯克(Mary Woodard Lasker)共同創立,旨在表彰醫學領域作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醫生和公共服務人員。

6. 美國國家科學獎的歷史

國家科學獎章,是由美國國會法令86-209的基礎上在1959年8月25日建立的 。該榮譽勛章原本是獎勵在「物理、生物、數學、科學或工程」領域的科學家。美國總統肯尼迪通過行政命令於1961年成立國家科學獎章委員會,該委員會由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管理。1979年,美國科學促進會建議將獎項擴大到社會及行為科學。
第一次國家科學獎章由肯尼迪總統於1963年2月18日頒發給加州理工學院噴氣推進實驗室的西奧多·馮·卡門以表彰他在火箭科學的貢獻。雖然國會法令86-209規定每年可以有20人領取獎章,但實際上每年約12-15人獲得。另外有的年份沒有頒獎,1962年至2004年間已有6年沒有頒獎。截至2006年2月13日,已有425人獲此榮譽。

7. 誰能告訴我發達國家是如何進行科普教育的

作為科技和教育的交叉點——美國如何推廣科普工作

科普作為科技和教育的一個交叉環節,受到越來越多的國家的政府的高度重視。很多國家的政府通過政策、立法、組織、資金等手段,積極推動本國科普事業的發展。

美國政府近年來特別重視科普,這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國會的促進和支持。由於美國聯邦政府沒有專門的科技行政管理部門,政府在科技領域的目標任務是通過國家科學基金會(NSF)、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能源部、商務部等分頭承擔的,美國國會因此明確要求這些政府部門和機構都要擔負相關的科普職責,並通過預算、年度報告、聽證會等手段監督其科普工作實施情況。

NSF科普計劃支持的項目分為科技館、傳媒以及青少年與社區科普三大塊。 NSF主任科爾維爾認為, NSF的科普工作必須與NSF所資助的科學研究項目聯系起來,這樣,既能擴大科普的力量與內容,又能讓公眾了解NSF資助的研究及其對國家的重要性。NSF的科普計劃歷來鼓勵項目要有創新性,不只如此,NSF從2000年起又特別提出每年支持一些有創造性但風險大的科普項目。NSF認為,只有鼓勵這樣的項目,才更有可能開辟科普嶄新的機會、手段和內容,使科普工作具有不竭的生命力。

NSF科普計劃從2000年起推出了「探索與新發現校外中心」計劃,作為其社區科普的一部分,向全國徵集項目。該計劃是NSF響應美國《1998年競爭力與勞動力改善法》設立的,目的是通過為初高中生創造豐富獨特的課外及周末科技活動,培養學生的科技素養,以期未來能成為有技術素養的勞動力。NSF要求,此類項目不能是學校開設的正規課程的引伸,而是要探索新的教育內容和策略,使學生對進行中的科學發現以及將來從事科技職業產生興趣。

NSF科普計劃經費宏大,但在科普經費使用管理上一直恪守「費用分擔」原則,即對於要支持的科普項目,NSF只提供項目所需經費的一部分(一般為總費用的1/2~1/3),其餘經費由執行機構從企業、民間基金會等其它渠道獲取。NSF這樣做的目的是希望以其資助為催化劑,吸取廣大的民間力量支持科普,由此推動整個國家的科普事業的發展。

如有必要,美國政府部門和機構也會聯合開展某項重大科普活動。數學是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然而,根據第三屆國際數學和科學研究的結果,美國八年級學生的數學成績很差,低於世界的平均水平。有感於此,美國教育部和國家科學基金會共同出資300萬美元,在1997年11月聯合推出了「公眾理解與接觸數學計劃」,在全美掀起了一場面向學生、家長及社區的大規模的公眾數學教育活動。

GLOBE計劃,即有益環境的全球學習與觀測計劃,是由美國前副總統戈爾發起的一項國際性環境科學與教育計劃,目的是提高全世界青少年的環境意識,增進他們對地球的科學了解,提高學生的數學和科學成績。該計劃得到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ASA、環保局、內政部、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等政府部門和機構的共同支持。由於它們的參與,該計劃的規模和范圍不斷擴大,目前已有包括美國在內的約100個國家的6000多所學校參加該計劃組織的活動。

美國政府卓有成效的科普工作使我們感到,它們確實把科普作為政府的一項義不容辭的重要工作,常抓不懈。它們視科普為一種符合國家利益的事業,把政府在科普上的支出看作是一種在未來有高回報的投資,而不是純粹的付出。美國科普搞得好,與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分不開的。

為了實現教育公平的理念——科普如何關注困難群眾

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權利和機會,是現代文明社會的標志。長期以來,出於實現教育公平的理念,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國際機構和許多發達國家越來越重視困難群眾的受教育問題。反映在科普教育上,則是它們對面向科技困難群眾進行科普的特別關注。

所謂科技困難群眾,是指由於性別、生理、經濟等方面的原因而導致其接受科技教育和從事科技相關工作較少的人群或階層,主要包括女性、農村和邊遠地區人口、殘疾人、少數民族等。

事實上,美英等發達國家重視對科技困難群眾的科普,除了基於最初的實現教育公平的理念外,很大程度上還是出於解決現實問題的需要。發達國家近年來面臨日益嚴重的科技人才和技術工人短缺問題,因此,政府也期望通過科普活動,喚起那些困難群眾對科技的興趣,以期他們將來投身科技事業(最起碼不至於是科盲),彌補科技人才及技術勞動力的不足。比如,政府在科普工作中,都對女性、少數民族或經濟落後地區的人口、殘疾人給予特別關注,給予優先支持。發達國家面向女性的科普活動是很多的。英國貿工部科技辦公室專門設立了「向婦女宣傳科學、工程和技術」項目組,協調和促進針對婦女的科普工作。荷蘭為解決女性在技術行業就業少的問題,在20世紀80年代就成立了一些面向女性青少年的俱樂部。美英還特別注重對少數民族及農村青少年的科普教育。美英政府根據國內少數民族人口增多的趨向,也特別把少數民族青少年作為重要的科普對象。比如,英國1995年就專門建立了「非洲———加勒比海科學技術網路」,以加強對黑人社區的科普工作。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資助的幾乎所有科技館項目都把方便和吸引困難群眾參與作為一項重要的考慮因素,還有一些科普項目是專門為殘疾人安排的。美國科促會(AAAS)作為一家民間科技團體,也長期致力於提高殘障者的科技教育與就業水平,在很早的時候就實施了「科學、技術與殘疾人」項目。它協助全美的殘疾人組織開展社區科學計劃,資助學齡殘疾青少年參加社區科普活動或在家裡與家人一起進行動手型科學活動。

實際上,對於科技困難群眾來說,由於其在身體、稟賦、社會經濟地位等方面與正常群體存在差異,僅僅給予平等的科技教育機會是不可能改變其科技弱勢地位的。因此,在科普方面,也有必要應用美國社會學家羅爾斯提出的弱勢補償原則,對科技困難群眾在分配科普資源時進行弱勢傾斜,實行對困難群眾的「優先扶持」,如此才能有望切實緩解此問題。要實現這一目標,即便是像美國這樣的發達國家,也有很長的路要走。

兒童科普活動豐富多彩——國外如何進行素質教育

美、英、日等國家在抓大中小學正規科學教育的同時,也在積極發展對青少年的校外科普教育。在這些國家,眾多的科技館、青少年科技活動中心散布在學校和社區,為青少年提供親自動手探究科學的場所和機會;電視台在政府等的資助下不斷推出趣味橫生的科普節目;高品位的科普科幻類書刊琳琅滿目,贏得眾多青少年讀者;科普專業組織、大學、研究機構、企業等也經常為青少年安排科普講座、科技博覽會、科技設計發明比賽、見習研究等科技活動。所有這些是學校教育力不能及的,它們豐富了青少年的科技經歷,拓寬了青少年的科技視野,對青少年科技興趣、創造力、想像力的培養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美英等國家促進青少年科普教育的目的是要彌補學校科學教育的不足,甚至希望通過科普活動糾正學校科學教育的某些失敗。科普工作搞得好,對青少年的吸引力和影響力常常超出我們的想像。比如在美國,有大大小小300多座動手型科技館,每年多達1.35億人次的觀眾來科技館參觀,比去觀看各種體育賽事的觀眾加在一起還要多。

科普活動的另一個很微妙卻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它能吸引原本對科學學習無興趣、無積極性的青少年學生。很多在學校討厭上科學課的學生,在到科技館參與動手型科學探究活動之後,改變了對科學的看法。西方國家青少年科普工作開展得好,正是得益於他們在追求趣味性和多樣性上的不懈努力。這種努力的成功又有賴於三方面的條件。一是政府的提倡和支持。二是科普項目機構本身的創新意識和能力比較強。三是參與科普的社會團體和個人多種多樣,具有科普多樣性的社會組織基礎。

與此同時,美英等國家還通過舉辦家長與孩子一道參加的科技活動、組織教師到科技館、研究機構和大學接受研究實驗培訓等手段,發揮家長及教師對青少年的科學引導作用。很多科學家都聲稱,他們最初對科學萌發興趣,他們的父母和教師起到了很大的鼓勵、支持和引導作用。

發達國家青少年科普的另一個重要方面是注重科普與學校科學教育的融合。這種融合有助於解決目前學校教育存在的一些問題,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實施的科普計劃就非常強調科普與學校科學教育的聯系,鼓勵科普項目機構聘請中小學教師參與項目工作,如擔任項目顧問小組的成員、參加項目開發與評估小組、編寫科普項目的學校外伸材料等。美國等國家青少年科普工作的最大特點就是注重趣味性與多樣化。科普活動有趣,才能吸引學生,才能激發他們的興趣及參與的慾望,多樣化則保證了學生以不同的方式、從不同的角度接觸科學。英國研究委員會近年來則通過鼓勵科學家、研究人員到中小學校開展活動,來支持中小學校的科學教育。它們開展的研究人員駐校計劃,每年派大批的博士研究生到中小學校與學生和教師一起開展科技活動。

總之,我們說美國等國家的學生動手能力強,善於創造性思維,這里既有學校教育的成就,也有科普工作的很大功勞。我國目前正在推行素質教育,但我們所說的素質教育應是一種大教育,應包含學校教育及青少年科普教育兩個方面。如果說我們的學校教育在某些方面不如別人,需要改革,我們在青少年科普教育上則更薄弱,與先進國家的差距更大。素質教育對我國青少年科普工作提出了挑戰,同時也創造了發展的機遇。隨著我國學校素質教育的展開,學生的課業負擔將逐漸減輕,學生及其教師、家長會越來越希望學生多參加課外科技活動,以增長見識、經歷和能力。因此,借鑒國外成功經驗,加速發展我國的青少年科普事業勢在必行。

國人科學素養落後二三十年

■每兩人有一人迷信求簽 ■每四人有一人迷信星座

■每五人有一人迷信解夢 ■50人只有一人具備基本科學素養

晨報廣州專訊 在前日揭幕的「廣州科普論壇」上,一份有關中國科普
現狀的調查資料帶來了不少震撼人心的數字——在中國,2人中有1人迷信求簽;4人中有1人迷信星座;5人中有1人迷信周公解夢。然而,50個中國人中只有一個人具備基本的科學素養,比發達國家落後了二三十年。

這項由中科院等機構的權威專家完成的調研報告指出,2003年,中國公眾的科學素養在個人素養中的比重僅佔1.98%,盡管與上世紀90年代的0.3%相比,有了一定增長,但仍處於非常落後的狀況,2000年,美國公眾的科學素養比重已達到了17%。

與科學素養低形成反差的是,中國人的迷信程度,無論是老年人、中年人還是年輕人,幾乎都能有自己感興趣的迷信活動,國人對各類迷信活動的參與程度之高,可以從上述的驚人數字中窺見。

中國科學技術館館長、中科院博士生導師王渝生研究員認為,中國人迷信普及遠勝於科學普及的原因,既有受傳統文化消極因素的影響,更重要的是國家過去對科學普及沒有確立一個完善的發展目標和方向,也忽視了科普對公民素養的重大意義。2003年,全國有三分之一的地區人均三級財政科普經費還不足0.2元,目前中國內地最好的科普場館,規模還不及台灣省規模前三甲的科普場館。每40個中國內地公民中,僅有一個受過科普教育,而在日本,每兩個公民中就有一個參觀過科普場館。《羊城晚報》供稿

8. 美國有個著名的科普講座,多是科學家去講座科學問題,請問這個講座是什麼(好象縮寫三個字母)

TED(指technology, entertainment, design在英語中的縮寫,即技術、娛樂、設計)是美國的一家私有非營利機構,該機構以它組織的TED大會著稱,這個會議的宗旨是"值得傳播的創意"。TED誕生於1984年,其發起人是里查德·沃曼。2001年起,克里斯·安德森接管TED,創立了種子基金會(The Sapling Foundation),並運營TED大會。
每年3月,TED大會在北美召集眾多科學、設計、文學、音樂等領域的傑出人物,分享他們關於技術、社會、人的思考和探索。

9. 中國的國家級科學基金項目有哪些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麾下的項目都屬於國家級。
此外教育部和和科技部也認定一些項目為國家級。
省級的由省級部門負責。
按照資助類別可分為面上項目、重點項目、重大項目、重大研究計劃、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海外、港澳青年學者合作研究基金、創新研究群體科學基金、國家基礎科學人才培養基金、專項項目、聯合資助基金項目以及國際(地區)合作與交流項目等。通過亞類說明、附註說明還可將一些資助類別進一步細化。所有這些資助類別各有側重,相互補充,共同構成當前的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體系。

所以你所說的863計劃、793計劃、國家傑出青年基金都屬於自然科學基金的管理。

20世紀80年代初,為推動我國科技體制改革,變革科研經費撥款方式,中國科學院89位院士(學部委員)致函黨中央、國務院,建議設立面向全國的自然科學基金,得到黨中央、國務院的首肯。隨後,在鄧小平同志的親切關懷下,國務院於1986年2月14日批准成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自然科學基金堅持支持基礎研究,逐漸形成和發展了由研究項目、人才項目和環境條件項目三大系列組成的資助格局。二十多年來,自然科學基金在推動我國自然科學基礎研究的發展,促進基礎學科建設,發現、培養優秀科技人才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績。

國家863計劃監督委員會成立於2002年,863計劃是中國政府組織實施的一項對國家的長遠發展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著重解決事關國家中長期發展和國家安全戰略性、前沿性和前瞻性高技術問題,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技術,培育高技術產業生長點,力爭在有優勢和戰略必爭的高技術領域實現跨越式發展。

當前出名的有

國家級科研項目

序號 項 目 名 稱 負責人 項目批准號 備 注
1 鼓泡塔內兩相湍流的實驗與理論研究 王樹立 國家自然基金(第二申請單位)
2 RPHPLC的灰色數模建立及其應用研究 孫兆林 29505036 國家自然基金
3 地震勘探中彈性波方程正反演的有限元多重網格方法的研究 楊 光 國家自然基金(第二申請單位)
4 用TDPAC技術表徵鉬基鎢基催化劑的表面活性相 孫桂大 29673011 國家自然基金
5 在介觀孔道分子篩內合成納米結構功能高分子的研究 張 東 29676004 國家自然基金
6 沸石基質中稀土離子熒光光譜特徵 孫家躍 29671006 國家自然基金
7 微波芳構化技術的應用基礎研究 孫兆林 29676008 國家自然基金
8 膠體顆粒的相互作用能及憎液膠體的穩定性 王好平 29673012 國家自然基金
9 環境友好石化催化與反應(7-1)磷鋁體系超微固體酸催化劑的研究 孫桂大 29792070 國家自然基金
10 油品加氫脫芳烴新型發泡金屬催化劑的制備及應用研究 李保山 59871014 國家自然基金
11 沸石催化反應頻率響應的研究 孫兆林 29911130785 國家自然基金
12 輕烴芳構化機理的研究 孫兆林 20076008 國家自然基金
13 介孔SnO2半導體材料的制備及儲氫性能 胡傳順 50042008 國家自然基金(第二申請單位)
14 輕烴微波芳構化的應用基礎研究 孫兆林 教技綜字[2000]06號 教育部
15 重油及渣油在超臨界溶劑中催化裂化工藝研究與開發 亓玉台 教技綜字[2000]06號 教育部
16 油田地理信息系統支撐平台研究與開發 溫 濤 教技綜字[2000]06號 教育部
17 第二學士學位教育改革與發展宏觀戰略研究 亓玉台 教高司函[2001]219號 教育部
18 畢業設計(論文)環節的教學改革與實踐 亓玉台 1282A03051 教育部
19 流程工業復雜裝置的控制 李 平 2001AA413110 科技部(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
20 超薄納米孔碳膜的制備及性能研究 劉炳泗 教外司留[2002]247號 教育部
21 化工間歇聚合反應過程的辨識與控制 李 平 教外司留[2002]247號 教育部
22 擴展的朗格繆爾法及其應用 羅根祥 20273028 國家自然基金
23 金屬氧化物自組織膜層制備及其性能 胡傳順 50202014 國家自然基金(第二申請單位)
24 含硫油品儲罐中硫化亞鐵自然氧化傾向性的研究 趙杉林 2071024 國家自然基金
25 微孔材料中混合烴吸附和擴散的研究 孫兆林 20343006 國家自然基金
26 納米級硫酸鈣晶須的制備及其應用研究 張洪林 2003AA33X130 科技部(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聯合申請)
27 選擇性吸附脫硫技術在清潔燃料生產中的應用研究 孫兆林 20476042 國家自然基金
28 我國國有企業產權改革以及薪酬激勵研究 翟慶國 教外司留[2004]527號 教育部
29 中國本土化企業與高校管理案例庫組建工程研究 關明坤 國家軟科學2003DGQ2B171 (子課題)
30 納米級ITO粉體及高密度ITO靶材中試 張洪林 2004AA303542 科技部(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聯合申請)
31 納米級硫酸鈣晶須及膠粘劑系列產品開發 張洪林 2005AA001510 科技部(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引導項目
32 分子篩孔道中能壘對吸附分子擴散性能的影響 宋麗娟 20546003 國家自然基金
33 新型功能化離子液體的合成及其在清潔氧化中的應用 桂建舟 20706027 國家自然基金
34 水對硫鐵化物的生成及自燃性影響機理的研究 趙杉林 20771052 國家自然基金
35 清潔燃料選擇性吸附脫硫過程中硫化物吸附行為的研究 宋麗娟 20776064 國家自然基金
36 圓柱平端壓頭觸壓邊界開裂理論與不銹鋼TiN鍍層材料斷裂韌性測試新方法的研究 謝禹鈞 50771052 國家自然基金
37 X80鋼及其焊縫在我國典型土壤環境中的應力腐蝕開裂行為與機理研究 吳 明 50771053 國家自然基金
38 面向提高用能效率的延遲焦化過程優化控制系統 李 平 2007AA4Z0162 國家863計劃
39 清潔燃料選擇性吸附脫硫機理的研究 宋麗娟 2007CB216403 國家973計劃
40 MTO-Schiff 化合物合成及在烯烴環氧化中催化應用研究 臧樹良 20811130392 國際合作項目
41 定向生長納米孿晶對銅薄膜熱穩定性影響的研究 陳吉 50801036 國家自然基金
42 石化工業廢水污染控制與資源化技術研究 張洪林 2008ZX07208-003-001-02 國家重大科技專項
43 採用原位接枝法在碳納米管表面修飾聚二烯烴鏈段 雷良才 教外司留
[2008]890號 教育部
44 環狀脂肪族聚酯的合成 李海英 教外司留
[2008]890號 教育部
45 納米多晶相金屬氧化物表面晶相控制及其在催化反應中的應用研究 張靜 20903054 國家自然基金
46 生物相容性環狀聚乳酸及其功能化共聚物的合成 李海英 20974042 國家自然基金
47 吸附劑表面酸性對燃料油選擇性吸附脫硫性能的影響 宋麗娟 20976077 國家自然基金
48 三螺桿擠出機組合螺桿流體復雜混合特性研究 朱向哲 50903042 國家自然基金
49 梯度鍍層結構微/納平面壓痕開裂理論與應用研究 謝禹鈞 50971068 國家自然基金
50 稀散元素杯芳烴新型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臧樹良 209031 教育部
詳細列表見
http://wenku..com/linkurl=_

10. 中國最著名的科學家有哪些

中國最著名的科學家有袁隆平、竺可楨、錢偉長、侯德榜、童第周等。

1、袁隆平,1930年9月生於北京,江西省九江市德安縣人,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被譽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是雜交水稻研究領域的開創者和帶頭人,致力於雜交水稻的研究,先後成功研發出「三系法」雜交

水稻、「兩系法」雜交水稻、超級雜交稻一期、二期。

2、竺可楨(1890.3.7-1974.2.7),字藕舫,浙江省紹興縣東關鎮(今屬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近代氣象學家、地理學家、教育家。中國近代地理學和氣象學的奠基者。他對中國氣候的形成、特點、區劃及變遷等,對地理學和自然科學史都有深刻的研究。

3、錢偉長(1912.10.9—2010.7.30),江蘇無錫人,世界著名的科學家、教育家,傑出的社會活動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錢偉長兼長應用數學、力學、物理學、中文信息學,在彈性力學、變分原理、攝動方法等領域有重要成就。

4、侯德榜(1890年8月9日~1974年8月26日),生於福建閩侯,著名科學家,傑出化學家,侯氏制鹼法的創始人,中國重化學工業的開拓者。近代化學工業的奠基人之一,是世界制鹼業的權威。

5、童第周(1902.5.28-1979.3.30),浙江鄞縣(今寧波市鄞州區)人,生物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中國實驗胚胎學的主要創始人,中國海洋科學研究的奠基人,生物科學研究的傑出領導者,開創了中國「克隆」技術之先河,被譽為「中國克隆之父」。

(10)發達國家著名的科普基金會擴展閱讀

成為科學家的一個標志是首先是一個獨立的研究者,也就是說一個科學家必需有參與科學研究,發表,交流等活動的自主性。這種自主性是和成果掛鉤的,說白了所謂的成果無非就是發表文章或獲得專利權。

這對於一位以科學研究為職業的科學家是至關重要的。在過去我們總強調科學家應該首先具備科學精神,也就是你如果想以科學發現為職業,就必須從精神上有一種獻身,求實,嚴謹和持之以恆的內質,這就是所謂的科學精神

。隨著科學研究成了一種社會建制,特別是當現代科學活動出現了政府主導的特徵之後,科學就一下子從」小科學「變成了「大科學」,科學也隨之變成了一種職業。

閱讀全文

與發達國家著名的科普基金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炒股可以賺回本錢嗎 瀏覽:367
出生孩子買什麼保險 瀏覽:258
炒股表圖怎麼看 瀏覽:694
股票交易的盲區 瀏覽:486
12款軒逸保險絲盒位置圖片 瀏覽:481
p2p金融理財圖片素材下載 瀏覽:466
金融企業購買理財產品屬於什麼 瀏覽:577
那個證券公司理財收益高 瀏覽:534
投資理財產品怎麼繳個人所得稅呢 瀏覽:12
賣理財產品怎麼單爆 瀏覽:467
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規定 瀏覽:531
保險基礎管理指的是什麼樣的 瀏覽:146
中國建設銀行理財產品的種類 瀏覽:719
行駛證丟了保險理賠嗎 瀏覽:497
基金會招募會員說明書 瀏覽:666
私募股權基金與風險投資 瀏覽:224
怎麼推銷理財型保險產品 瀏覽:261
基金的風險和方差 瀏覽:343
私募基金定增法律意見 瀏覽:610
銀行五萬理財一年收益多少 瀏覽: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