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三國時期魏國的曹仁厲害嗎
樓上的亂扯
作為一個將軍 重要的不是武功 武功好頂多隻能當前鋒 像張飛呀這些的 許褚武功超群 也只是個虎賁營的將軍罷了(曹操的護衛)
作為一個將軍 重要的是打仗的才能 能統觀整個戰役的全局 能做出正確的部署 曹仁無疑具備了這些條件——關羽當年氣勢洶洶舉大軍兵臨樊城之下 曹仁仍然堅守住了 這就是為將者的才能
當然 他的智商絕對比不上諸葛亮荀彧他們 他們是戰略家 是參謀 是負責制定大局 或出謀劃策的 戰略家與大將的不同就是 大將是處理實際情況 做出實際部署 實時掌握戰場情況並做出調整的 是負責一個戰役的 戰略家則是制定計劃 然後交由手下將領實施 他們是負責整個大局 整場戰爭的 參謀與大將的不同時 參謀是出主意的 大將是拿主意的 先鋒與大將的不同是 先鋒是沖鋒陷陣的 負責前方戰斗
徐庶說的也不無道理 他跟曹操比起來還是差遠了 要不他直接取代曹操算了
但是曹仁的智謀在武將中還是上乘的
與曹仁擔任同樣角色的還有張遼 徐晃 關羽等
與許褚擔任同樣角色的有 趙雲等
不知樓主明白了嗎
辛辛苦苦說了這么多 望採納!!謝謝
『貳』 曹仁怎麼死的
公元223年,夷陵之戰後,曹仁奉曹丕之命進軍濡須口,卻被守將朱桓殺敗,不久後病逝。
曹仁,字子孝,是曹操的從弟。自少喜好弓馬弋獵。中原崩析,豪傑並起,曹仁亦結合少年黨眾,得到千餘人,周旋於淮、泗之間,後來跟從曹操,被封為別部司馬,行厲鋒校尉。
【公元193年】 東漢獻帝初平四年 在曹操破袁術之時,曹仁多有斬獲。從征徐州,曹仁經常督領軍騎,擔當陣前先鋒。又別攻徐州刺史陶謙的部將呂由,擊破敵軍,再與大軍會師彭城,大勝陶謙軍隊。後從攻費縣、華縣、即墨、開陽(以上皆為徐州轄內縣地),陶謙派遣部下急救諸縣,皆被曹仁擊破。
【公元195年】 東漢獻帝興平二年 曹操征呂布,遣曹仁別攻句陽,成功拔城,更生獲呂布手下將領劉何。
【公元196年】 東漢獻帝建安元年 曹操平黃巾後,迎接漢獻帝定都於許昌,並以曹仁數有軍功,拜為廣陽太守。曹操十分器重其英勇武略,於是不使曹仁守郡,而讓他以議郎身分(職官名。秦代設置,掌論議。)督軍。
【公元198年】 東漢獻帝建安三年 從征張綉,曹仁別攻周圍縣地,略城虜眾達三千餘人。曹操軍退還之際,張綉派軍追擊,曹軍不利,士卒皆喪氣,獨曹仁起而激厲將士,軍心甚奮,曹操壯其所為,最終擊破張綉。
【公元199年】 東漢獻帝建安四年 春二月,張楊為部將楊丑所殺,楊丑又被眭固所殺,眭固引眾欲投袁紹,屯於射犬。夏四月,曹軍進軍臨河,曹仁與史渙渡河擊眭固。眭固使張楊故長史薛洪、河內太守繆尚留守射犬,自己則帶兵北尋袁紹求救,然而與曹仁等相遇於犬城。雙軍交戰,曹軍大勝,並斬眭固。
【公元200年】 東漢獻帝建安五年 汝南降賊劉辟等響應袁紹造反,侵略許地。袁紹使劉備往助劉辟,曹仁擊破備軍。官渡之戰時,曹操與袁紹相持甚久,袁紹遣劉備出襲濦、強諸縣,縣眾多舉而應之。使自許昌以南之地,吏民皆甚不安,曹操亦以之為憂。此時曹仁進言:「南方諸縣以為我軍目前有官渡之急,不能解救他們,而劉備此時卻以大軍壓境,他們的背叛是正常的事。但劉備剛剛統 袁紹的兵,還未能得其所用,一擊便可破了。」曹操同意其言,於是令曹仁遣騎攻打劉備,將其擊走,曹仁終於盡復收各個叛縣而還。後來袁紹遣別將韓荀想鈔斷曹軍西道,卻被曹仁破之於雞洛山。袁紹自此不敢再別遣分軍。曹仁又與史渙等鈔截紹運糧車,盡燒其糧。
【公元205年】 東漢獻帝建安十年 河北既定,曹仁從圍高幹於壺關。當時曹操下令:「城陷之後,盡坑敵軍。」結果連月不下。曹仁向曹操說道:「圍城攻郭,必須向敵軍宣示活門,這是為了替其開辟生路。如今主公向敵軍宣告城陷必死,那敵人勢將堅心死守。而且此城堅固糧多,要攻,則士卒疲傷,要守,則遷延日久;這樣駐軍於堅城之下,強攻死守之兵,不是良計。」曹操聽從其言,果然城池立降。於是收錄曹仁前後軍功,封都亭侯。
【公元209年】 東漢獻帝建安十四年 從曹操討平荊州,曹仁進封征南將軍,留屯江陵,拒守來攻的吳將周瑜。周瑜帶軍數萬,其前鋒數千人已至,曹仁登城遠望,募得三百人,便令部曲將牛金迎軍挑戰。但吳軍甚多,牛金眾少,於是被圍。曹仁與長史陳矯俱在城上,望見牛金等三百人垂危頻沒,左右之眾皆失色驚懼。惟曹仁意氣奮怒,呼左右取馬來,陳矯等知曹仁欲下城救牛金,於是一起拉著曹仁說:「賊眾強盛,勢不可當。何不放棄這數百眾人,而將軍卻要以身相赴!」曹仁不應,被甲上馬,帶領其麾下壯士數十騎出城。與敵軍距百餘步之遙,迫近城溝,陳矯等以為曹仁只是在溝上當住,為牛金支持作勢,誰知曹仁竟渡溝直前,沖入敵圍,牛金等乃得解救。但敵圍之中有餘眾尚未盡出,曹仁復又直還突入,將余兵從圍中拔出,又殺敵數人,把敵軍擊退。陳矯等初見曹仁沖出,皆惶懼無措,直到親見曹仁還城,不得不嘆道:「將軍真是天人!」三軍皆服其勇。曹操更加大彰其功,轉封安平亭侯。
【公元211年】 東漢獻帝建安十六年 西討馬超,曹仁為安西將軍,總督諸將拒守潼關,破馬超於渭水之南。其時河間蘇伯、田銀反,曹仁遂行驍騎將軍,都督七支大軍討破田銀等眾。曹操復以曹仁行征南將軍,假節,屯旅樊城,擔當鎮守荊州之重任。
【公元217年】 東漢獻帝建安二十二年 曹仁與夏侯敦、張遼居屯巢。
【公元218年】 東漢獻帝建安二十三年 曹仁年少時放盪而不修行檢,及至長成為大將,則變得嚴整奉法守令,經常置律法於左右,依照條目行事。鄢陵侯曹彰北征烏丸之時,其兄曹丕致書訓誡曹彰說:「為將者要奉公守法,不是應該像征南(征南將軍,指曹仁)一樣嗎?」
【公元219年】 東漢獻帝建安二十四年 其時宛城有侯音作叛,聚眾數千人,曹仁反應甚快,即率諸軍攻破侯音,斬其首,屠宛城,再還屯樊城,拜為征南將軍。後來關羽進攻樊城,時漢水暴漲外溢,於禁等七支持軍盡遭淹沒,於禁更向關羽投降。曹仁以數千人馬守城,城也被淹沒甚深。關羽乘船支臨城,分數重包圍樊城,使樊城內外斷絕,糧食亦將盡,救兵尚不至。曹仁身先激厲將士,示以必死之志,眾將士皆感動而無貳心。後徐晃引兵救至,洪水亦稍減,於是徐晃從外擊關羽,曹仁從內潰圍而出,終於擊退關羽。
【公元220年】 東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延康元年) 魏文帝黃初元年 及至曹丕即位為魏文帝時,拜曹仁為車騎將軍,都督荊、揚、益諸州的軍事,進封陳侯,增邑二千戶,並前共有三千五百戶。又追賜曹仁父曹熾謚為陳穆侯,設置十家負責守冢。曹仁被召還屯軍宛城,當時孫權遣部將陳邵據守襄陽,朝廷詔曹仁往討。曹仁與徐晃共攻破陳邵,遂進軍襄陽,遣將軍高遷等將漢南一帶附化民徙置於漢北。
【公元221年】 魏文帝黃初二年 曹丕拜曹仁為大將軍。又詔使曹仁討斬叛將鄭甘,移屯臨潁,遷大司馬,總督諸軍據守烏江,還屯於合肥。
【公元223年】 魏文帝黃初四年 曹仁去世,謚曰忠侯,享年五十六歲。子曹泰嗣任,官至鎮東將軍,假節,轉封寧陵侯。曹泰死後,子曹初嗣任。又分封曹泰弟曹楷、曹范,皆封為列侯,而牛金則官至後將軍。
『叄』 曹仁、曹洪、夏侯惇的後人為何沒有掌權
大司馬曹真是真的被電視劇給毀掉的一代猛將,在電視里,曹真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草包,而事實上曹真給曹魏立下的功勞足以凌駕於司馬懿之上。
曹仁、曹洪、曹休以及夏侯淵、夏侯惇這些人的後代,都沒能像曹真一樣,成為曹魏王朝的宰輔之臣。
曹真去世以後,曹叡感念曹真為曹魏立下的汗馬功勞,所以將他的兒子曹爽提拔了上來。等到曹叡不行的時候,曹爽便成為了託孤大臣,此後長期執掌曹魏軍政大權。
那麼曹仁這些人的後代,當時跑哪兒去了呢?他們生前是曹真的長輩,也為曹魏立下了汗馬功勞,他們的後人為何沒有掌權呢?
老曹家和夏侯家的後代不在少數,可是這幫人的才能顯得太平庸了。也有不平庸的,可是司馬家給了點好處,他們就表示服從了。
唯一一個表示反抗的,或許就是夏侯霸了。可惜夏侯霸孤掌難鳴,只能選擇逃亡到蜀漢,藉助他人的力量,擺平自家的事情。
『肆』 歷史上,曹仁到底是什麼樣的人
曹仁是三國時期魏國的名將,曹仁好弓馬騎射,少時不修行檢,及至長成為大將,則變得嚴整,奉法守令。仁從曹操多年,屢立功勛。官渡之戰時,曹仁從圍高幹於壺關。當時曹操下令城陷盡坑敵軍,結果連月不下。曹仁向曹操建議「圍城必闕」,曹操從其言,城池果然立降。錄前後功封都亭侯。自此曹操倚曹仁為南方屏障,封仁征南將軍。鎮守荊州時,仁曾拒吳將周瑜於南郡,又拒蜀將關羽於樊城,其間又行安西將軍西拒馬超。文帝時,拜曹仁為車騎將軍,都督荊、揚、益諸州軍事,進封陳侯。又與徐晃共攻破陳邵,進軍襄陽,拜為大將軍。
戰績:破袁術,曹仁所斬獲頗多,大破陶謙軍及陶謙部將呂由,攻克句陽,生擒呂布的部將劉何,官渡大戰中,在雞落山之戰又戰勝袁紹軍,赤壁兵敗後,曹仁鎮守江陵與周瑜拖了一年之久,為曹操重整旗鼓贏得了寶貴的時間,渭南破馬超,破反將蘇伯、田銀、侯音,襄樊魏蜀之戰擋住了關羽的進攻。
『伍』 曹魏第一大將是夏侯惇還是曹仁
曹魏多名將,這是眾知。所謂名將,不單是武力值,更體現在統帥能力上。下面小編盤點曹魏十大名將。
第十名:夏侯惇
夏侯惇是其最早的將領之一。多次為曹操鎮守後方,曾率軍民阻斷太壽河水,築陂塘灌溉農田,使百姓受益,功勛卓著。歷任折沖校尉、濟陰太守、建武將軍,官至大將軍,封高安鄉侯,追謚忠侯。
第九名:曹洪
隨曹操征伐,平兗州、征劉表、討祝臂。官渡之戰時曹操令其駐守本陣。漢中之戰時,曹洪與曹休在下辯抵禦劉備大軍,破斬吳蘭、任夔,逼退張飛與馬超。
第八名:郭淮
點擊看大圖
諸葛亮伐魏時,郭淮料敵准確,多立戰功。魏國正始元年(240),郭淮擊退姜維,升任左將軍、前將軍;嘉平二年(250)又升遷為車騎將軍,進封陽曲侯,封戶2780戶。正元二年(255)卒,追贈大將軍,謚貞侯。
第七名:樂進
樂進,字文謙,陽平郡衛國縣(山東省莘縣)人。曹操討伐董卓時樂進就已經跟隨曹操了,樂進在官渡之戰時曾立下過大功,後又隨曹操敗呂布,平荊州,每戰必爭先,為曹操所看重。後和張遼,李典一起屯兵合肥,多次打敗過東吳的進攻。後遷右將軍,218年逝世。
第六名:徐晃
點擊看大圖
徐晃,字公明,河東楊縣(今山西洪洞)人。原隨楊奉,護漢獻帝東行。後降曹操征戰四方,延津擊殺文丑,於官渡率兵截燒糧草,平定馬超時率先過河,守漢中時大敗蜀將陳式。關羽圍樊城,於禁解圍失敗,徐晃率兵前往,長驅直入,一舉擊退關羽,解了樊城之圍,名聲大震。後孟達作亂,司馬懿令徐晃為先鋒前往征討,被孟達一箭射中額頭,醫治無效而亡。
第五名:張郃
點擊看大圖
張頜,字俊義,河間鄚縣(今河北任丘北)人。先跟隨韓馥鎮壓過黃巾軍,後韓馥為袁紹所破,遂附於袁紹,多有戰功。官渡之戰,為郭圖所陷害,憤而投了曹操。後隨曹操平定河北,曹操遠征烏恆,張合與張遼並為先鋒,大破烏恆。後又大破過關中軍,平定隴右地區。219年,魏軍主帥夏侯淵為黃忠所斬,後張合續任,當住了劉備的進攻。228年,於街亭敗馬謖,收復降蜀之地。231年,被諸葛亮用計射死。
第四名:於禁
點擊看大圖
於禁,字文則,泰山鉅平(今山東省泰安南)人。早年,於禁跟隨鮑信,後鮑信討黃巾軍身死,被曹操所收編。於禁打敗過呂布,並在官渡之戰中充當先鋒,身先士卒,奮勇作戰,協助曹操取得了勝利。為曹操所器重。後一路遷至左將軍。219年,關羽圍樊城,曹操令於禁和龐德領軍解救,後被關羽水淹七軍,兵敗被俘。後關羽被呂蒙所殺,於禁被孫權發回魏國,不久陰郁而死。
第三名:夏侯淵
點擊看大圖
初期隨曹操征伐,官渡之戰為曹操督運糧草,又督諸將先後平定昌豨、徐和、雷緒、商曜等叛亂。後率軍駐涼州,逐馬超、破韓遂、滅宋建、橫掃羌、氐,虎步關右。張魯降曹操後夏侯淵留守漢中,與劉備相拒逾年,於定軍山被劉備部將黃忠所襲,戰死,謚曰愍侯。
第二名:曹仁
從曹操多年,為魏朝立下汗馬功勞。破袁術,曹仁所斬獲頗多,大破陶謙軍及陶謙部將呂由,攻克句陽,生擒呂布的部將劉何,官渡之戰中,在隱強打敗劉備軍、雞落山之戰又戰勝袁紹軍。赤壁之戰兵敗後,曹仁鎮守江陵與周瑜拖了一年之久,為曹操重整旗鼓贏得了寶貴的時間,渭南破馬超,破反將蘇伯、田銀、侯音,襄樊之戰中擋住了關羽的進攻,與徐晃共攻破陳邵,進軍襄陽,魏國建立後曹仁拜車騎將軍,統率荊州、揚州、益州軍事,晉封陳侯,曹丕代漢建魏,封曹仁為大將軍,又遷大司馬,不久卒於軍中,時年五十六歲,謚曰忠侯。
第一名:張遼
點擊看大圖
張遼,字文遠,雁門馬邑(今山西朔州)人。張遼先跟丁原,後又依附過董卓,呂布。199年,曹操斬呂布收張遼,之後,張遼就跟隨曹操南征北戰,戰袁紹,平河北,征荊州,討東吳,立下了赫赫戰功。其一生之中最為輝煌的時候是合肥之戰,215年,孫權親率10萬大軍功合肥,張遼帶800敢死隊大戰,先聲奪人。後於逍遙津打敗東吳大軍。後張遼以征東將軍之職鎮守東線,直至病逝。
『陸』 曹仁,曹洪是曹操的什麼人
曹仁,曹洪是曹操的從弟。
1、曹仁:
曹仁漢末三國時期曹魏名將,魏武帝曹操從弟,陳穆侯曹熾之子。曹仁少時喜好弓馬弋獵,不修行檢。領軍之後,奉法守令。跟從曹操征戰四方,破袁術、攻陶謙、擒呂布、敗劉備,參加官渡之戰,立下汗馬功勞。赤壁之戰後,鎮守江陵,抵禦周瑜的進攻,最終棄城而走。
敗馬超於渭南,破蘇伯、田銀於河間,滅侯音於宛城。在襄樊之戰中,誓死鎮守樊城,擋住關羽的圍攻。曹丕嗣位後,曹仁拜車騎將軍、都督荊揚益州諸軍事、荊州刺史,晉封陳侯。黃初二年,拜大將軍、大司馬,執掌軍事大權。
2、曹洪:
曹洪,字子廉,沛國譙縣人。三國時期曹魏名將,魏武帝曹操從弟。曹洪早年隨曹操起兵討伐董卓。滎陽兵敗,捨命獻馬,救駕於危難。
隨軍征伐四方,平兗州、征劉表、討祝臂。官渡之戰時,留守本陣,擊退張郃、高覽的猛攻。漢中之戰時,抵禦劉備,破斬吳蘭、任夔,逼退張飛與馬超。
魏文帝曹丕即位,曹洪出任驃騎將軍。因事下獄,得到卞太後的求情,免死貶為庶民。魏明帝曹叡即位後,出任後將軍,受封樂城縣侯,累拜驃騎將軍。
曹洪的故事:
曹洪家中非常富有,駿馬成群。曹操討伐董卓,夜裡行軍時丟失馬匹,曹洪將他所乘的馬讓給曹操。這匹馬名為「白鵠」。
此馬奔跑之時,只察覺到耳邊有風聲,馬蹄好像並未踐地。到達汴水旁時,曹操無法渡河,曹操於是拉著曹洪上馬共同乘坐,行數百里,瞬間就到達。
馬蹄的毛沒有被水沾濕。時人稱其為乘風而行,這也是一代神駿啊。有諺語稱:「憑空虛躍,曹家白鵠。
『柒』 曹仁正史有多厲害
縱觀曹仁一生,他和當時眾多名將都有交手。呂布、袁術、袁紹、劉備、周瑜、馬超、韓遂、關羽,表現整體上佳。他死後被封為忠候,當時能夠被封為忠候是莫大的榮譽,只有夏侯惇和他一樣,尤其可見曹氏父子對他的信任和欣賞。
(一)曹仁之勇
曹仁,字子孝,沛國譙郡人(今安徽省亳州市),東漢末年及三國時期的著名人物。歷任厲鋒校尉、征南將軍、車騎將軍、大將軍等職務。其 一生跟隨曹操南征北戰,無論是戰呂布、戰袁術、還是戰陶謙,他每次都身先士卒,一馬當先。後來又跟著曹操打敗袁紹,平定北方。擊潰關中馬超、韓遂聯軍,平定西涼,隨後鎮守荊州,熬死關羽。無論在哪裡,無論何時都有他的身影。
在通俗小說《三國演義》里是一個被極度醜化、極度矮化的人物。在《三國演義》里曹仁每一次作為曹操部將出場時都是被劉備或孫權的部將吊打,這使得幾乎所有人都認為曹仁是個草包將軍。實際上,真實的曹仁智勇雙全、有情有義、忠義無雙,堪稱是三國時期首屈一指的名將! 傅子曰:曹大司馬之勇,賁、育弗加也。張遼其次焉。傅玄則認為,大司馬曹仁之勇,冠絕三軍,張遼也比不過他。
曹仁的這一系列勝利極大地鼓舞了曹軍士氣、振奮了曹軍軍心,為曹操最終奪取官渡之戰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捌』 曹仁怎麼死的
曹仁,字子孝,是曹操的從弟。自少喜好弓馬弋獵。中原崩析,豪傑並起,曹仁亦結合少年黨眾,得到千餘人,周旋於淮、泗之間,後來跟從曹操,被封為別部司馬,行厲鋒校尉。
【公元193年】 東漢獻帝初平四年
在曹操破袁術之時,曹仁多有斬獲。從征徐州,曹仁經常督領軍騎,擔當陣前先鋒。又別攻徐州刺史陶謙的部將呂由,擊破敵軍,再與大軍會師彭城,大勝陶謙軍隊。後從攻費縣、華縣、即墨、開陽(以上皆為徐州轄內縣地),陶謙派遣部下急救諸縣,皆被曹仁擊破。
【公元195年】 東漢獻帝興平二年
曹操征呂布,遣曹仁別攻句陽,成功拔城,更生獲呂布手下將領劉何。
【公元196年】 東漢獻帝建安元年
曹操平黃巾後,迎接漢獻帝定都於許昌,並以曹仁數有軍功,拜為廣陽太守。曹操十分器重其英勇武略,於是不使曹仁守郡,而讓他以議郎身分(職官名。秦代設置,掌論議。)督軍。
【公元198年】 東漢獻帝建安三年
從征張綉,曹仁別攻周圍縣地,略城虜眾達三千餘人。曹操軍退還之際,張綉派軍追擊,曹軍不利,士卒皆喪氣,獨曹仁起而激厲將士,軍心甚奮,曹操壯其所為,最終擊破張綉。
【公元199年】 東漢獻帝建安四年
春二月,張楊為部將楊丑所殺,楊丑又被眭固所殺,眭固引眾欲投袁紹,屯於射犬。夏四月,曹軍進軍臨河,曹仁與史渙渡河擊眭固。眭固使張楊故長史薛洪、河內太守繆尚留守射犬,自己則帶兵北尋袁紹求救,然而與曹仁等相遇於犬城。雙軍交戰,曹軍大勝,並斬眭固。
【公元200年】 東漢獻帝建安五年
汝南降賊劉辟等響應袁紹造反,侵略許地。袁紹使劉備往助劉辟,曹仁擊破備軍。官渡之戰時,曹操與袁紹相持甚久,袁紹遣劉備出襲濦、強諸縣,縣眾多舉而應之。使自許昌以南之地,吏民皆甚不安,曹操亦以之為憂。此時曹仁進言:「南方諸縣以為我軍目前有官渡之急,不能解救他們,而劉備此時卻以大軍壓境,他們的背叛是正常的事。但劉備剛剛統 袁紹的兵,還未能得其所用,一擊便可破了。」曹操同意其言,於是令曹仁遣騎攻打劉備,將其擊走,曹仁終於盡復收各個叛縣而還。後來袁紹遣別將韓荀想鈔斷曹軍西道,卻被曹仁破之於雞洛山。袁紹自此不敢再別遣分軍。曹仁又與史渙等鈔截紹運糧車,盡燒其糧。
【公元205年】 東漢獻帝建安十年
河北既定,曹仁從圍高幹於壺關。當時曹操下令:「城陷之後,盡坑敵軍。」結果連月不下。曹仁向曹操說道:「圍城攻郭,必須向敵軍宣示活門,這是為了替其開辟生路。如今主公向敵軍宣告城陷必死,那敵人勢將堅心死守。而且此城堅固糧多,要攻,則士卒疲傷,要守,則遷延日久;這樣駐軍於堅城之下,強攻死守之兵,不是良計。」曹操聽從其言,果然城池立降。於是收錄曹仁前後軍功,封都亭侯。
【公元209年】 東漢獻帝建安十四年
從曹操討平荊州,曹仁進封征南將軍,留屯江陵,拒守來攻的吳將周瑜。周瑜帶軍數萬,其前鋒數千人已至,曹仁登城遠望,募得三百人,便令部曲將牛金迎軍挑戰。但吳軍甚多,牛金眾少,於是被圍。曹仁與長史陳矯俱在城上,望見牛金等三百人垂危頻沒,左右之眾皆失色驚懼。惟曹仁意氣奮怒,呼左右取馬來,陳矯等知曹仁欲下城救牛金,於是一起拉著曹仁說:「賊眾強盛,勢不可當。何不放棄這數百眾人,而將軍卻要以身相赴!」曹仁不應,被甲上馬,帶領其麾下壯士數十騎出城。與敵軍距百餘步之遙,迫近城溝,陳矯等以為曹仁只是在溝上當住,為牛金支持作勢,誰知曹仁竟渡溝直前,沖入敵圍,牛金等乃得解救。但敵圍之中有餘眾尚未盡出,曹仁復又直還突入,將余兵從圍中拔出,又殺敵數人,把敵軍擊退。陳矯等初見曹仁沖出,皆惶懼無措,直到親見曹仁還城,不得不嘆道:「將軍真是天人!」三軍皆服其勇。曹操更加大彰其功,轉封安平亭侯。
【公元211年】 東漢獻帝建安十六年
西討馬超,曹仁為安西將軍,總督諸將拒守潼關,破馬超於渭水之南。其時河間蘇伯、田銀反,曹仁遂行驍騎將軍,都督七支大軍討破田銀等眾。曹操復以曹仁行征南將軍,假節,屯旅樊城,擔當鎮守荊州之重任。
【公元217年】 東漢獻帝建安二十二年
曹仁與夏侯敦、張遼居屯巢。
【公元218年】 東漢獻帝建安二十三年
曹仁年少時放盪而不修行檢,及至長成為大將,則變得嚴整奉法守令,經常置律法於左右,依照條目行事。鄢陵侯曹彰北征烏丸之時,其兄曹丕致書訓誡曹彰說:「為將者要奉公守法,不是應該像征南(征南將軍,指曹仁)一樣嗎?」
【公元219年】 東漢獻帝建安二十四年
其時宛城有侯音作叛,聚眾數千人,曹仁反應甚快,即率諸軍攻破侯音,斬其首,屠宛城,再還屯樊城,拜為征南將軍。後來關羽進攻樊城,時漢水暴漲外溢,於禁等七支持軍盡遭淹沒,於禁更向關羽投降。曹仁以數千人馬守城,城也被淹沒甚深。關羽乘船支臨城,分數重包圍樊城,使樊城內外斷絕,糧食亦將盡,救兵尚不至。曹仁身先激厲將士,示以必死之志,眾將士皆感動而無貳心。後徐晃引兵救至,洪水亦稍減,於是徐晃從外擊關羽,曹仁從內潰圍而出,終於擊退關羽。
【公元220年】 東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延康元年) 魏文帝黃初元年
及至曹丕即位為魏文帝時,拜曹仁為車騎將軍,都督荊、揚、益諸州的軍事,進封陳侯,增邑二千戶,並前共有三千五百戶。又追賜曹仁父曹熾謚為陳穆侯,設置十家負責守冢。曹仁被召還屯軍宛城,當時孫權遣部將陳邵據守襄陽,朝廷詔曹仁往討。曹仁與徐晃共攻破陳邵,遂進軍襄陽,遣將軍高遷等將漢南一帶附化民徙置於漢北。
【公元221年】 魏文帝黃初二年
曹丕拜曹仁為大將軍。又詔使曹仁討斬叛將鄭甘,移屯臨潁,遷大司馬,總督諸軍據守烏江,還屯於合肥。
【公元223年】 魏文帝黃初四年
曹仁去世,謚曰忠侯,享年五十六歲。子曹泰嗣任,官至鎮東將軍,假節,轉封寧陵侯。曹泰死後,子曹初嗣任。又分封曹泰弟曹楷、曹范,皆封為列侯,而牛金則官至後將軍。
『玖』 對三國中曹仁的戰役
初平四年,曹仁攻徐州刺史陶謙的部將呂由,擊破敵軍,再與大軍會師彭城,大勝陶謙軍隊。
興平二年,曹操征呂布,遣曹仁別攻句陽,成功拔城,更生擒呂布手下將領劉何。
建安四年,曹軍進軍臨河,曹仁與史渙渡河擊眭固。
建安五年,官渡之戰,破劉備軍。
建安十四年,在江臨拒周瑜。
建安十六年,破馬超於渭水之南。
建安25年,曹仁與徐晃共攻破陳邵,遂進軍襄陽。
『拾』 江蘇有哪些基金會可以幫助有病的困難學生
先秦兩代:管 仲 (?~前645) 名夷吾,字仲,謚敬仲。潁上縣北管谷村人。春秋時傑出政治家。 出身貧寒,早年與鮑叔牙游,合夥經商,因母老家貧,常受鮑叔牙資助,成為摯交。齊襄公亂政時,助公子糾與公子小自爭位,失敗後,經鮑叔牙推薦,被齊恆公任為上卿,尊稱「仲父」。治齊40年,對內政、經濟、軍事進行全面改革,制訂一系列富國強兵方略。提出「倉 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把禮、義、廉、恥看作國之四維,以為「四維不張,國乃滅亡」(《管子·牧民》)。特許於庶民中選拔人材,破格提升,重視獎勤罰惰。並合理劃分行政區域,將行政組織同軍事編制相結合,統一軍政領導,增強國防力量。從此,國力大振。對外以「尊王攘夷」相號召,「九合諸候,以匡天下」,使齊桓公成為春秋時第一個霸主。著有《管子》一書,共86篇,今存76篇。
庄 子 (約前369~前286) 名周,字子休。戰國時蒙(今屬蒙城,一說河南商丘和山東曹縣)人。著名哲學家、文學家。和梁惠王、齊宣王山時,與惠施是朋友。嘗為蒙漆園吏, 後棄官隱居,編織草鞋、濮垂釣,曾借貸於監河候。楚威王厚禮延請,許其為相,庄嘲而不納,「終身不仕」。妻死,鼓貧而歌。莊子為繼老子以後道家學派代表人物。其哲學思想對玄學、佛學、理學影響極大。所著文章,尤其是寓言,內容豐富,氣勢磅礴,筆鋒犀利,寓意深刻,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唐玄宗賜號為「南華真人」,著作《莊子》亦稱《南華真經》,計52篇,現存33篇(內篇7,外篇15,雜篇11)。內篇集中代表莊周思想;外篇、雜 篇則是以後莊子學派言論匯編。《史記》有傳,蒙城有莊子祠,蘇軾為之記。
甘 羅 戰國末期下蔡(今屬潁上縣甘羅鄉)人。秦左丞相甘茂之孫。12歲為秦相呂不韋家臣。秦使張唐去燕國為相,唐因曾為秦昭王討伐趙國,恐路討趙國時趙王挾恨報復。呂不韋親請張唐,仍不肯出使。甘羅別出奇討,先以利害說服張唐,又逢願為秦為大使赴趙,說服趙王,先割五城與秦,以廣河間,再聯秦攻燕,取得上谷(今河北懷來東南)30城,獻11城給秦。由於是甘羅深受嘉許,封為上卿。死後葬於潁上城東35華里的潁水河畔,今穆崗子南側。
陳 勝(?~前208) 字涉。陽城(今屬固鎮縣人,一說河南登封東南)人。雇農出身。 秦二世元年(前209)被征屯戍漁陽(今北京密去西南),因洪水誤期,按秦律當斬。遂與吳廣在蘄縣大澤鄉(今宿縣東南劉村集)發動同行戍卒九百人起義。各地紛紛響應,隊伍發展至數萬人,並在陳縣(今河南淮陽)建立張楚政權,陳勝被推為王。旋派兵攻取趙、魏之地,又派周文率主力軍進攻關中。後周文戰敗,秦將章邯以優勢兵力反撲,圍攻陳縣。陳勝率軍反擊 ,失利退下城父(今渦陽東南),為叛徒庄賈殺害。
范 增(前277~前204) 西漢居巢(今巢湖市人,一說桐城)人。好奇計。秦末勸項梁立楚王後裔為懷王。秦軍圍巨鹿,楚懷王派宋義、項羽等救趙,為末將。後為項羽重要謀士, 輔佐項羽稱霸諸候,被尊為「亞父」。封歷陽候。屢勸項羽早除隱患,父掉劉邦,曾設「鴻門宴」,計不為項羽所用。後項羽中劉邦的反間計,疑增,削其權力,遂憤而離去,途中背發且疽病,至彭城而卒。今巢湖市有「亞父山」。
英 布(?~前195) 秦時六縣(今六安縣)人。少受黥刑,又稱黥布。初為驪山役徒,修築秦始皇陵墓。秦末率驪山刑徒起義,響應陳勝、吳廣。尋歸附項梁,從項籍救趙,渡河擊秦軍,獲巨鹿大捷。常為軍中先鋒,威震一時。秦亡後,項羽封其為九江王,都六(今六安 縣城北)。楚漢戰爭中歸漢,以淮南之眾與韓信、彭越會師,滅項羽於垓下。封淮南王。漢 高祖十一年(前196),因韓信、彭越相繼被殺,遂舉兵反漢,戰敗逃亡江西,為長沙王吳臣誘殺。
張 良(?~前189) 字子房。秦城父(今屬亳州市)人。其祖為韓貴族。秦滅韓後,結交刺客,在博浪沙謀刺秦始皇未遂。後更改姓名,隱於下邳,遇黃石公,得《太公兵法》。 前208前,聚眾歸劉邦,不久游說項梁立韓貴族成韓王,良任司徒。韓王為項羽所父,復雜劉邦,為劉重要謀士。劉邦率軍人咸陽,留戀宮廷生活,良與樊噲力勸劉邦封閉宮室府庫, 還軍霸上。楚漢戰爭時,提出不立六國後代,聯合英布、彭城、籠絡韓信等策略,並主張追擊項羽,徹底消滅楚軍,皆為劉邦所採納。曾與韓信整理編次春秋戰國以來各家軍事著作。 漢朝建立,封留候。
文 翁(前156~前101) 名黨,字仲翁。西漢廬江郡龍舒(今舒城縣)人。漢景帝末年為蜀郡守,開湔江口,灌溉繁縣農田1700頃,發展水利事業和農業生產。同時建立學校,興辦教育,選送蜀郡俊秀之士張叔等18人去京師從博士學習,歸屬後教授生徒。公元前141年在成都城南建文學精舍講堂,入學者免除徭役,成績優良者為群郡縣吏。
桓 譚(前23~後56) 字君山。東漢市國相(今淮北市)人。年少博學多通,遍習五經。常與劉歆、楊雄等著名經學家辯析疑義。擅長音樂,喜彈琴。王莽時任掌樂大夫。漢光武帝 即位,譚受大司空宋弘舉存,拜議郎給事中。因反對讖諱神學,極言「讖之非經」,被光武帝目為「非聖無法」,幾遭處斬。後免死罪,出任六安郡丞,途中病死。時年70餘歲。所著《新論》早佚,清人嚴可均《全漢文》存少數篇目。其哲學思想對後世無神論思想發展較有影響。卒後,相有冢。1987年淮北市在相山下修建「桓譚紀念亭」,置「桓譚紀念碑」。
桓 榮 字春卿。生於西漢成帝陽朔鴻嘉年間(約公元前24~17)。譙國龍亢(今屬懷遠 縣)人。東漢經學大師。據《續漢書》載:「榮本齊人,桓公之後,以謚命氏,遷於龍亢, 至榮六葉」。幼家貧,少赴長安求學,拜朱普博士為師,刻苦自勵,15年不回家園,終成學 業。漢建武十九年(43)60餘歲方為光武帝劉秀賞識,拜議郎,請其教授太子劉城市。榮將「 浮辭繁長,多過其實」的40萬字的《尚書》刪減為23萬字教育太子,深受宮廷及儒家推崇。 二十八年拜太子少博,三十年拜太常。永平二年(59)拜五更。不久封關內候。80餘歲病卒。
范 滂(137~169) 字孟博。漢汝南細陽(今屬太和縣)人。少勵清節,為鄉里所重。舉教廉,任清詔使,晉光祿勛主事,遷汝南太守宗資屬吏。剛正無私、不畏豪強,常結交太學生以反宦官。延熹九年(166)與李膺、杜密等受宦官誣隱入獄。次年釋放。建寧二年(169)再次被宦官誣隱,死於獄中。
華 陀(?~208) 又名旉,字元化。東漢末年沛國譙(今亳州市)人。幼好學,通曉五經,尤精醫學。沛國相陳珪、太尉琬多次薦舉他做官,皆拒絕。一生行醫,足跡遍及豫、皖 、蘇、魯,後世譽為「神醫」。發明中葯麻醉劑——麻沸散,治腸胃積聚等病使用麻沸散, 給患者麻醉後施行腹部手術,是世界醫學史應用全身摩醉進行手術治療的最早記載,比西方早1600多年。其重視預防疾病,強調體育鍛煉以增強體質。又模仿虎、鹿、熊、猿、鳥動作與姿態,創造「五禽之戲」。功法流傳後世,形成內容豐富、分支繁多之「導引學派」。曹操患頭風症,多次請其醫治,留做侍醫,拒不從,遂為所殺。
左 慈 字元放。廬江郡(郡治今潛山縣)人。東漢末年著名方士。舊方誌稱其在「天柱 山精思學道,得石室丹經」。為曹操軍吏時,常在酒宴中攝取菜餚作樂,曾當眾多賓客之面 ,即時釣蘇州松江鱸魚,取得四川生薑,並寄語川中購緞人增加購數,靈驗如神。郊行中, 手持醇酒一壺,肉脯一斤,自飲自嚼,可使隨行百官皆醉飲。曹操欲父之,或入壁,或途中隱形,百捕不得。後不知所終。
劉 馥(?~208) 字元潁。三國時魏沛國相(今淮北市)人。建安五年(200)為揚州刺史 ,單騎赴任,重建「合肥空城」,建立州治。百姓樂其政,「流民越江山而歸者以萬數」。 創立學校,廣屯田,興修芍陂、茹陂、七門吳塘,灌溉稻田,高築城壘,多積木石草苫,並養魚養畜,積極備戰。建安十三年(108),孫權率兵10萬圍攻合肥百餘日,而不能破。
三國魏晉:
曹 操(155~220) 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含亳州市)人。少機警,有權術,任俠放盪,不治行業,年20,舉孝廉為郎,授洛陽北部尉,遷頓丘令,征拜議郎。鎮壓黃巾起義 ,遷濟南相,並擴充軍人。初平三年(192)占據兗州,誘降青州黃巾軍之一部,編為「青州 兵」。建安元年(196)迎獻帝都許昌,興辦屯田,整訓部伍。十三年,進位丞相。先後擊敗呂布、袁術、袁紹等豪強割據勢力,征服烏桓貴族,統一中國北方。赤壁之戰中被劉備、孫 權聯軍擊敗。注重用人唯才,抑制豪強,加強集權,使社會經濟得以恢復發展。二十一年(216)封魏王。4年後病逝於洛陽。精通兵法,著有《孫子略解》、《兵書接要》等。文學上也有較高成就,其詩今存20餘首樂府詩。昂揚之精神,宏偉氣魄與慷慨不平之感情,形成其特有的風格,對五言詩發展貢獻較大。散文有40餘篇。詩文皆為後世傳誦。曹丕稱帝後,追尊為魏武帝。
周 瑜(175~210) 字公瑾。廬江龍舒(今屬舒城縣,一說今屬廬江縣)人。三國時吳國名將。出身士族。洛陽令周異子。建安三年(198)被喜術任命為居巢長。後投奔孫策。曾率兩千餘兵,相繼攻破皖城、尋陽、豫章、戶陵等地,助孫策在江東建立孫吳政權。策死,與 張昭同輔孫權,建安十三年(208)任前部大都督。曹操佔領刑州後,統帥水軍、步兵數十萬 ,試圖南下消滅東吳。周瑜與魯肅審時度勢,指出曹操冒險用兵四忌,親率吳軍與劉備聯軍 大破曹操於赤壁,又敗曹仁於南郡。戰後授偏將軍,領南郡太守,屯軍江陵。十五年,領軍 進取西蜀,因箭傷復發,(含江西峽江)。精於音樂,有誤,周良顧」之語。長子主,拜都騎尉,早卒。次子業都尉,後封都鄉候。
小 喬 歷史名媛。祖籍不詳。東漢末,隨父喬公(軼名)避曹操亂,定居於廬江皖縣( 今潛山縣)。建安四年(199)孫策、周瑜率軍破皖城。策納大喬,瑜納小喬。今潛山縣城北郊 有「喬公故址」和二喬傾倒妝殘脂剩粉的「胭脂井」。
桓 范(?~249) 字元則。三國時沛國要(今淮北市)人。有文才。建安(196~220)末入函相府,與王象等共撰《皇覽》。延康元年(220)為羽林左監。明帝時曾任中領軍、尚書、 征虜將軍、東中郎將、兗州刺吏等。正如(240~249)間任大司農,為曹爽謀劃,號稱「智囊 」。司馬懿起兵討魏時,范勸爽挾魏帝到許昌,爽不聽。曹爽被司馬懿所殺,范亦被誅,著 有《世要論》12卷,或稱《桓范新書》。
曹 洪 (?~232) 字子廉。曹操堂弟。操起兵討董卓,至滎陽,為徐榮所敗,洪以己馬贈操,又將家兵千餘人並募兵數千人,與操會合,使操軍復振。後從征張邈、呂布,以功任鷹揚校尉,遷揚武中郎將。獻帝都許,任諫議大夫。以征劉表有功,遷厲鋒將軍,封明亭 候。文帝即位,為衛將軍,遷驃騎將軍,進封野王候。明帝時,任後將軍,更封樂城修,復任驃騎將軍,卒謚恭。
曹 仁(168~223) 字子孝。曹操從弟。少好弓馬,漢末從曹操為別部司馬。從破袁術 ,攻陶廉,擒呂布,平黃巾軍,迎獻帝都許昌,皆有功,以儀郎督騎封都亭候。從平荊州, 行征南將軍留屯江陵。周瑜來攻,仁令部將牛金出戰,牛被圍,仁率數十騎解圍,眾服其勇 。轉封安平停候。曹操討伐馬超,仁任行安西將軍,督諸將拒潼關。文帝即位,拜車騎將軍 ,都督荊、揚、益諸州軍事。進封陳候,任大將軍、大司馬。卒謚忠。
魯 肅(172~217) 字子敬。臨淮東城(今屬定遠縣)人。出身土族,喜讀書、好騎射。 曾贈三千斛米與居巢長周瑜,並結為友好,後被周瑜薦與孫權。孫權問以天下大計,肅道 「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為將軍計,惟有鼎立江東,以觀天下」,為孫權敬重。建安十三年(208)曹操率兵南下,肅與周瑜堅決主戰,建議孫權聯結劉備,共拒曹軍,為孫權採納。任贊軍校尉,助周瑜大破曹軍於赤壁。周瑜死後,任奮武校尉,代領其軍。後拜漢昌太守、偏將軍。從孫權破皖城,拜橫江將軍。善治軍,長於文辭,思主弘遠,《吳書》稱其有過人之明。
呂 蒙(178~219) 字子明。東漢汝南富陂(今屬阜南縣)人。少依孫策部將鄧當,當死 ,代統領其部。從孫權征戰,任橫野中郎將。後隨周瑜、程普等大破曹操於赤壁。孫權勸其 多讀史書、兵書,遂發奮,後「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漢建安二十二年(217),魯肅卒,代領其軍,奉命守陸口。二十四年,率主力抵襄陽、樊城,為大都督,直趨江陵,戰 艦偽裝商船,士卒扮為商人,晝夜兼程至公安,迫使蜀守將傅士仁歸降,佔領荊州。旋因病卒。
曹 真(?~213) 字子丹。東漢市國譙(今亳州)人。曹操族子。少孤,為曹操收養。授虎豹騎。以鎮壓靈丘黃巾軍有功,封靈壽亭候。建安二十二年(217),以偏將軍從曹洪與劉備部戰於下辯,升中堅將軍,次年九月,領中領軍。延康元年(220),為鎮西將軍,進封東鄉候。黃初三年,任上軍大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後任中軍大將軍。七年,曹睿即位,受遺詔輔政,封邵陵候,授大將軍。太和四年(230)升太司馬,每次出征,與將士同甘苦, 軍賞不足,動用家財,獎勵士卒。後因病回洛陽。卒謚元候。
曹 丕(187~226) 字子桓。即魏文帝。曹操次子。東漢建安十六年(211)為五官中郎 將、副丞相。二十二年立為太子。曹操死,嗣位為丞相、魏王,旋代漢稱帝,國號魏,都洛 陽。在位期間,效法漢文帝實行清靜無為,與民休息政策,制訂「九品中正法」,使世族門閥統治開始確立。好文學,為當時文壇領袖。其詩「燕歌行」為現存最以早一首七言詩。所 著《典論·論文》為我國較早之文藝理論批評專著。現存詩歌約40首。有《典論》5卷、《 列異傳》3卷,文集23卷,已散佚。明人輯有《魏文帝集》。謚文帝。
曹 植(192~223) 字子健。建安傑出詩人。曹操第三子,曹丕弟。少聰敏,頗得其父寵愛,幾次欲立其為太子,因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勵」而失寵。初封東阿王,不久改封陳王。曹丕即帝位後,屢次將其貶爵徒封,鬱郁不得志而終。其詩歌藝術性極高,對``五言詩發 展起極大推動作用。今傳《曹子建集》10卷。
嵇 康(223~262) 字叔夜。三國魏譙郡 (含濉溪縣臨渙)人。孤貧,及長與魏宗室結 為姻戚。官至中散大零星,世稱嵇中散。博學多通,好老莊及氣功。善鼓琴,工書畫,與阮 籍齊名,為「竹林七賢」之一。其哲學思想,主張「元氣陶鑠,眾生稟焉」,提出「越名教 而任自然」之說,反對儒家繁瑣禮教,在政治上表現為剛腸疾惡,鋒芒筆露。其朋友山濤( 巨源)投靠司馬氏任吏部尚書,勸康做官,憤與山濤絕交。對當時的黑暗政治深為不滿,因而直接觸犯了利用禮教圖謀纂奪的司馬昭政治集團,被誣陷處死。今傳《稽中散集》10卷, 另有畫《獅子擊象圖》、《巢由洗耳圖》等。
王 蕃(227~266) 字元和。三國時吳國廬江郡(治今潛山)人。歷任尚書郎、散騎中常侍等職。博覽多聞,兼通術藝,在天文、數學領域多有成就。他根據張衡的渾天說和自己觀察天象的經驗,製作「渾儀」(即天球儀)。「渾儀」圓周為一太零九寸五分,靈巧而實用, 撰有《渾天儀圖記》,分周天為365.25度,立黃道與赤道交角為24度(今測定為23.5度),為我國天文家作出重要貢獻。在數學上,研究出圓周率為π=3.1555,為當時一項重要數學成 就。為人高尚耿直,名重一時。甘露二年(266)被吳主孫皓以「酒醉失禮」殺害。
劉 伶(約221~292) 字伯倫。晉沛國(今淮北市)人。魏末曾任建威將軍。晉武帝時對策,申述「無為而治」之義被黜。司馬氏擅權,伶縱酒放浪以示對黑暗統治的滿及對禮法的 蔑視。黨乘鹿車;攜壺酒,使人荷鍬相隨,道:「死便埋我」。與阮籍、嵇康等合稱「竹林 七賢」。有《酒德頌》較革教員。另有詩《北芒客舍》等。
恆 溫(312~373) 字元子。彝子。年輕時「豪爽有風概,姿貌甚偉」。曾為琅琊太守 ,尚明帝長女南康公主,拜駙馬都違法,遷徐州刺史。繼任荊州刺史,封安西將軍。晉永和 二年(346)率兵西倀,直指成都,收復蜀地,威名大振,升征西大將軍,封臨賀郡公。永和十年(354)率步騎四萬,自浙川以征關中,發江陵水軍,水陸並講,連敗前秦軍。十二年, 任征討大都督,統領司、冀、州軍事。二次北伐,抵伊水,與姚襄距水面戰,大敗姚軍、收 復濟陽。封南郡公。後加授並、司、冀三州都督,不受,加封侍中大司馬,太和四年(369) 任平北將軍,領徐、兗二州刺吏。率兵五萬,第三次北伐,進攻前燕。糧道被前秦斷截而敗歸。威安元年(371)前秦符堅率兵攻晉,屯兵洛澗。溫率兵自廣陵迎敵,大破秦軍。後廢司 馬奕,立司馬昱,掌朝中大權。有文集20卷傳世。
桓 伊 字叔夏,小字子野。東晉 (今濉溪縣臨渙)人。桓景之子。初為大司馬參軍, 授淮南太守,進督豫州十二郡和揚州之江西五郡軍事,任建威將軍、歷陽太守等。與謝玄共 破王鑒、張蚝等,以功封宣城縣子。又進都督豫州諸軍事、任西中郎將、豫州刺史。與謝玄 、謝琰在淝水之中大敗符堅,以功封永 縣候,進號右軍將軍。太元九年(384)後,遷都督 江州、荊州十郡、豫州4郡軍事,任江州刺史,征拜護軍將軍。善音樂,為江左第一,並以 吹笛著名。杜牧《潤州》詩中有「月明更想桓伊在,一笛聞吹出塞愁」之句。琴曲《梅花三 弄》即據其笛曲改編。卒於官,贈右將軍,加散騎常侍,謚號烈。
戴 逵(約325~395) 字安道。東晉譙郡 (今濉溪縣臨渙)人。後居會稽剡縣。博學多能,「善屬文,能鼓琴,工書畫,少時曾以白瓦屑和雞蛋汁作鄭玄碑,時稱絕妙。曾就學於范宣。所畫人物、山水、走獸「情韻連綿,風趣巧拔」,「荀勛、衛協之後,實為領袖」( 謝赫《古畫品錄》)。《歷代名畫記》著錄其畫作《阿谷處女圖》、《孫綽高士像》、《胡人弄猿畫》、《董威輦詩圖》、《濠梁圖》、《孔子弟子圖》、《金人銘》、《三馬伯樂圖 》等。擅長雕刻及鑄造佛象。首創乾漆夾 雕塑法。曾塑「五世佛」,與顧愷之壁畫「維摩詰象」和獅子國(今斯里蘭卡)送來的玉佛,並稱「三絕」。畢生以藝術創造為樂,不趨榮華 ,遠避權貴。太襯王聞其善鼓琴,使人召之,逵曰:「戴安道不為王門憐人。」孝武帝「 束帛」聘為散騎常侍、國子博士,固辭不就,遠去吳地避之。另著有《釋疑論》、《竹林七 賢論》2卷(已佚)、《閑游贊》、《水贊》、《琴贊》、《高興賦》、《流火賦》、《酒贊 》等。 何尚之(382~160) 字彥德。南朝宋廬江縣(今霍山)人。少輕薄,及長,以操行見稱 。與謝混相知。初為臨津令,補劉裕府主簿。從征長安,以功賜爵都鄉侯。宋文帝時任尚書 令。孝武帝時官至左光初,開府議同三司,元嘉二十二年(445)造玄武湖,勸阻文帝在湖中建方文、蓬萊、瀛州三山,以免勞民傷財。曾立宅建康南城外,聚生徒講學,一時四方名士 紛紛慕名而來,謂之「南學」。著有文集十卷行於世。
南北朝: 何尚之(382~160)字彥德。南朝宋廬江潛縣(今霍山)人。少輕薄,及長,以操行見稱 。與謝混相知。初為臨津令,補劉裕府主簿。從征長安,以功賜爵都鄉侯。宋文帝時任尚書令。孝武帝時官至左光初、開府議同三司,元嘉二十二年(445)造玄武湖,勸阻文帝在湖中建方文、蓬萊、瀛州三山,以免勞民傷財。曾立宅建康南城外,聚生徒講學,一時四方名士紛紛慕名而來,謂之「南學」。著有文集十卷行於世。
何敬容(?~549) 字國禮。南朝梁廬江潛縣(今霍山)人。出身世家,20歲時,選尚齊武帝女長城公主,拜駙馬都尉。入梁後,歷任秘書郎、太子舍人、尚書殿中郎、太子洗馬、中書舍人、秘書丞、楊州尚書、官至宰相。任吳郡太守時,為政勤恤民隱,辨訟如神,視事4年,治為天下第一。任宰相時,善理政,改變了宋以來崇尚玄學、清談文義、不問政務的頹 廢風氣。後因妾弟費慧明夜盜官米,為其解脫,被劾免職。復官不久,侯景攻入建康,他被圍於台城,次年卒。
五代十國:
朱 溫(852~912) 原名朱全忠。碭山人。唐乾符四年(877)與次兄朱存參加黃巢起義。黃巢建 立大齊政權時任州防禦使,後叛巢降唐,破巢軍,唐昭宗賜名為「全忠」。天復元年(901) 晉封為梁王。唐昭宗賜號「回天再造竭忠守正功臣」。天佑 四年(907),殺唐朝末帝李 , 代唐稱帝,改名晃,建都汴,國號梁,為後梁太祖。乾化二年,(912)被其子朱友珪慘殺。 葬於河南伊闕縣,號宣陵。
朱友貞(888~923) 後梁末帝,朱溫子。朱溫即帝位,封為均王,任左天興軍使、東京 馬步軍都指揮使。梁乾化二年(912)郢王朱友珪殺死其父朱溫,即帝位,朱友貞為東京留守 、開封尹。次年,與趙岩等密謀推翻朱友珪 。鳳歷元年(913)即帝位。36歲卒。
楊行密(852~905) 初名行愍,字化源。唐末廬州合肥(今長豐縣)人。唐末起兵據廬州 。中和三年(883)任廬州刺史。後又擊敗畢師鐸和秦彥,殺宣州刺史趙鍠 。龍紀元年(889)任 宣州觀察使。景福元年(892)又殺孫儒,入揚州,任淮南節度使,占據淮南、江東等地。後 遷檢校太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天復二年(902)受封為吳王,天佑二年(905)卒。
宋:
陳 翥(982~1061) 字鳳翔,號虛齋,別稱閉戶先生。出生於世宦之家。14歲入庠, 不惑之年,「盾破功名」,將自家數百畝山地用作泡桐的生產和研究,寫成中國和世界上 最早論述泡桐的專著《桐譜》,對泡桐的種類、習性、種植、採伐、用途等都作了較為全面 的介紹。著作甚多,內容涉及天文、地理、儒、釋、道、農、醫、卜算,計26部、182卷。 曾纂修《陳氏宗譜》。現僅有《桐譜》傳世。
包 拯(999~1062) 字希仁。宋廬州合肥(今合肥市)人。天聖間舉進士,歷任大理監 事,建昌知縣,轉和州稅監、天長知縣、端州知州。遷殿中丞、監察御史。後任天章閣待制 、龍圖閣直學士,權三司使。嘉 六年(1061)任樞密副使。知開封府時,以廉潔著稱,執法 嚴峻,杜絕吏奸,不畏權貴。其事跡為舊小說和戲曲取為題材,流傳日廣,被作為「清官」 形象,為歷代民眾所稱頌。遺著有《包孝肅奏議》。中華書局於1963年出版了《包拯集》。 梅堯臣(1002~1060) 字聖俞,世稱宛陵先生。讓子。少時應進士不第,以叔詢蔭調河 南主簿。與錢惟寅、歐陽修為忘年交。歷任德光、建德、襄城縣令,監湖州稅。召試賜進士 出身,改太常博士,補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預修《唐書》,書成未奏而卒。 所作詩歌深遠古淡,間出奇巧,對宋代詩風轉變影響極大。著有《宛陵集》60卷、《唐載記 》26卷、《毛詩小傳》20卷、《孫子注》13篇、《續金針詩格》等。
高太後(1032~1092) 乳名滔滔,即宣仁太後。宋英宗皇後,神宗生母,高瓊曾孫女, 高遵惠之女。其弟高士林,涉獵經史,頗有才幹,長期任內殿崇班,英宗欲提拔之,拒。神 宗繼位,念其舅家皆勛臣名半,欲為其營建府第,高亦不許,神宗多次勸說,始允賜高家一 遠離望春門外空地,而一切費用全由其付給。哲宗9歲繼位,高以太皇太後名義聽政,任用 司馬光,文彥博為相,廢除王安石新法,割安韁、葭蘆、浮圖、米脂四寨給四夏。
李公麟(1049~1106) 字伯時,宋寧熙二年(1069)舉進士,歷南康長恆尉、泗州錄事參 軍、御史檢法至朝奉郎。元符三年(1100)辭官還鄉,先後穩居春秋山、龍眠山等地,號龍眠 居士。好古博學,長於詩,工書法,尤擅長繪畫。其畫法受顧愷之影響,又師法於吳道子, 所創「掃去粉黛,淡毫輕墨」的白描畫法對後世影響極大。亦善畫山水,間有花鳥雜畫之作 。南宋機師古、元代趙孟 、張渥、至明、清的仇英、丁雲鵬、陳老蓮、肅雲從等著名畫家 ,無不祖述其白描畫法。主要作品有《西園雅集圖》、《羅漢圖》、《揭缽圖卷》、《五百 應真圖》、《考經圖卷》、《五馬圖》、《龍眠山莊圖》等。
方 臘(?~1121) 舊名朕。出身貧苦,以種田和箍桶為業,曾到浙江青溪縣(今淳安) 幫工。因不堪花石綱之擾,利用明教組織發動飢民「仗義而行」。宋宣和二年(1120)秋,在 浙江青溪漆園(今淳安葉家村洞源)中誓師起義,自號「聖公」,年號「永樂」,建立農民政 權。同年十一月下旬在青溪、息坑全殲兩浙都督蔡遵、顏坦所部5000餘人。十二月三日集中 2萬人馬攻克睦州,旋又連克歙縣、休寧、杭州。半年內攻佔6州52縣。宋王朝派童貫率15萬 軍隊鎮壓,義軍因兵力分散、又因洪載等人叛變,接連失利,杭州、青溪相繼失守,後退守 幫源洞。三年四月下旬,宋軍攻入幫源,因叛徒告密,方臘等義軍將領被俘,八月在汴京就 義。余部在呂師襄等人領導下轉戰溫州、台州等地,直至次年秋。
呂本中(1084~1145) 字居仁,號紫微。世稱東萊先生。宋壽州(今屬壽縣)人。呂好問 之子。初授承務郎。宋元符(1098~1100)中任洛陽主簿。宣和六年(1124)任樞密院編修官。 靖康元年(1136)賜進士出身,擢起居舍人兼中書舍人。八年,任中書舍人兼權直學士院。敢 直諫,因忤秦檜被罷官,提舉太平觀。卒謚文清。其詩深受江西詩派影響。小詞俚俗清新。 曾作《江西詩社宗派圖》。著有《東萊先生詩集》20卷、《紫微詩話》、《童蒙訓》2卷、 《官箴》。
宗 杲(1107~1163) 字縣晦,號妙喜,原姓溪。南宋高僧。13歲入惠雲寺,次年為衲 於郡中景德寺。後持行,向張商英求銘。張稱其為「英爽衲子」,字「妙喜」。宋宣和六年 (1124),在汴州參謁禪師園悟克勤。禪師道:「薰風向南來,殿閣生微涼」。遂豁然領悟。 得園悟許可,與之分座講法,以雄辨聞名。紹興七年(1137),居徑山能仁寺。十一年,因不 滿秦檜投降金人和議政策,被誣與張九成「謗訕朝政」,奪去衣牒,充軍衡州、梅州、福建 洋嶼等地。二十六年赦免,恢復僧服,往明州阿育王山。三十二年,孝宗聞其名召對,賜名 「大慧禪師」,並御書「妙喜庵」三字賜之。後在雲居山唱看話禪,開禪宗參話頭之先。圓 寂後謚「普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