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巴薩球衣前方的聯合國兒童文教基金會是免費的贊助嗎
巴塞羅那俱樂部球衣107年無胸前廣告的歷史有望在近日結束。新賽季中,巴薩球衣胸前將印上UNICEF(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字樣。好奇的球迷也許會問,巴薩這么做會有多少廣告費進帳?答案是:零歐元。
此項計劃屬於巴薩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公益合作,旨在喚起全世界更多的人去關心身處飢餓和貧窮之中的兒童。不僅如此,巴薩還承諾將每個賽季總收入的0.7%捐獻給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根據俱樂部財務主管索里亞諾公布的最新財務報告計算,巴薩每個財政年度捐款數額將在200萬歐元上下。
㈡ 請問境外的公益組織進入國內,要接受那些相關法律的調整,那些部門管理
來源:公益時報
3月23日,小母牛聯益慈善之夜在北京舉行,活動流程的第五項是聯益基金會(小母牛)專項基金的啟動儀式。事實上,類似像小母牛這樣努力在中國尋求本土化道路的國際NGO,經過與中國政府的多年合作,已經深諳生存之道。除了資金來源不同外,與本土NGO幾乎並無二致。他們很少或不再僱傭境外人員,並開始逐步嘗試脫離對總部資金的依賴,開拓新的支持渠道。
2013年3月底,國務院發布的《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實施任務分工的通知》指出:公益慈善等四類社會組織年底可直接登記。該舉措被期待為「社會組織發展的春天」。
遺憾的是,這其中並不包括活躍在國內的幾千家國際NGO,他們依舊「登記無門」。而對於相對幸運的基金會來講,雖然參照2004年頒布的《基金會管理條例》,允許其在中國內地設立代表機構,但登記注冊依然按照雙重登記制度的思路進行。
復雜的身份
國際小母牛組織是一家總部位於美國阿肯色州的非營利機構,致力於減少全球飢餓和貧困,保護地球環境。因最初向貧困家庭提供小母牛和養牛技術培訓而命名。自1985年進入中國以來,在中國深耕超過20年,小母牛項目幫助人群從幾十戶農戶到數萬戶,為貧困地區農戶提供從種畜到飼養技能的鏈條式服務,受助農戶實現自力更生後,在未來兩至三年內將最初接受的農畜後代或等額資助,以及所學知識、技能和經驗一並傳遞給其他貧困農民。
而北京聯益慈善基金會(以下簡稱聯益)2011年3月獲准成立,自詡是繼「壹基金」在深圳取得公募資格後,首家經北京市民政局獲批成立的民間公募基金會。
雖然這種國際NGO掛靠本土公募基金會,成立專項基金的案例並不多見,但實際上早在兩年前,四川海惠助貧服務中心(以下簡稱海惠)就已經開始嘗試與上海公益事業發展基金會(聯勸)達成協議,共同成立聯勸(海惠)專項基金。
海惠即為國際小母牛中國辦事處。作為最早進入中國的為數不多的NGO之一,1989年,國際小母牛中國辦事處在四川建立,掛靠在四川省畜牧局內。雖然由政府代管在行政上有一定優勢,但為了確保項目的規范化和專業性,國際小母牛組織仍決定單獨注冊建立小母牛項目辦。
探索注冊之路是艱難的,好在國際小母牛組織並沒有一味地去追求以國際NGO的身份注冊,考慮項目辦沒有外籍員工,而是嘗試找省級有關部門探討國際小母牛組織中國本土化之路。四川省民政廳民間管理局負責人很同情小母牛項目的處境,表示只要小母牛項目找到有關廳局(辦)作為掛靠或主管單位,就可進行國際小母牛組織的本土化注冊申請,只是注冊名字不能用小母牛,因為在這個圈子裡,大家都知道小母牛是國際NGO。
經過各種復雜的交涉後,2008年,國際小母牛中國辦事處終於以「四川海惠助貧服務中心」的名義在四川省民政廳注冊成民辦非企業單位(以下簡稱民非)。2011年2月,為參與上海市對口援疆工作中的社區扶貧項目和上海市郊的社區綜合發展,海惠的姐妹單位「上海海惠社區民生發展促進中心」正式成立,身份仍為民非。
「注冊的過程是比較曲折的,但好在我們並沒有一定要以國際NGO的身份來注冊,總部也考慮到國情和機構處境,允許我們以這樣的名稱(海惠)來申請。所以雖然我們是國際組織,但無論在注冊上,還是項目執行上,都在走本土化的道路。現在對外宣傳的牌子就是海惠-小母牛項目。」國際小母牛中國辦主任陳太勇告訴《公益時報》記者,注冊成民非或者乾脆在工商部門登記是大量在華尋求獨立身份的國際NGO的最終選擇。
針對兩個二級基金的成立,陳太勇就表示目的為了增加一個公募的支持平台。「2012年3月,就已經和聯益簽署了合作協議,但一直在策劃合適的活動方式和時機。」據了解,該天的活動邀請了聯益和小母牛雙方的企業合作夥伴,並在當晚舉行了慈善拍賣。
「基金會」的優勢與尷尬
對於國際組織來講,在華擁有合法身份的好處顯而易見:可以更安全地實施項目、可以與更高層級的部門展開合作,企業基金會被認可甚至可以為企業市場開拓帶來機會。
相對於「注冊無門」的其他類型國際組織,基金會顯然要幸運得多。2004年頒布的《基金會管理條例》對基金會的設立主體並沒有做境內外的限制,依照該條例,外國人可以在華捐資設立基金會,境外基金會也可以在中國內地設立代表機構。當然,登記注冊依然按照雙重登記制度的思路進行。而且,此類組織必須在民政部登記注冊方能取得合法身份。
2013年1月,研華文教基金會正式拿到了民政部批文,成立了基金會北京代表處。1997年,財團法人研華文教基金會在台灣正式成立,主要項目為產學合作、社會公益以及內部員工的企業文化建設。
「基金會在大陸開展項目是比較早的,但在2011年下半年才開始准備注冊,通過國台辦向民政部正式提出申請,從准備材料到調查審核再到被批復大約是一年半的時間。」基金會工作人員鄭妲新告訴《公益時報》記者,因為研華科技是台資企業,所以作為企業基金會的研華文教基金會主管職能部門是國台辦。
鄭妲新表示,辦事處的注冊成功得力於國台辦的大力支持。「上層部門的交涉和溝通會相對容易一些。」她認為對於有注冊需求的境外背景基金會來講,相比准備民政部要求的眾多資料,其職能主管部門是否負責更為關鍵。
「另外,研華科技在北京算是納稅數額比較大的台資企業,可能在注冊審核上也有一定考量。」鄭妲新補充。
據中國社會組織網顯示,目前正式在中國登記注冊的境外基金會(含中國香港和台灣地區)僅二十幾家。
致力於保護野生生物和自然棲息地的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協會(WCS)成立於1895年,總部設在美國紐約。1996年在上海建立了中國項目辦公室,2005年,中國項目總部轉移到北京。總部遷移後,WCS就開始籌劃向民政部門申請注冊。「2007年,做了第一次努力,申請遞到了國家林業局,因為國家林業局是我們的業務主管單位。」WCS工作人員甘敏芳告訴《公益時報》記者,此次申請得到的回復是對於協會類性質的境外機構注冊辦事處,沒有相應的法律可以參照。
「後來就不了了之,2011年有消息說民政部要修訂社會組織管理三條例(即《基金會管理條例》、《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和《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又陸續有開放登記的說法,我們就一直在等。」甘敏芳說。
但實際上,等待並沒有給這些國際組織帶來收獲。他們開始考慮曲線操作。「雖然仍缺少適用的法律條款,但境外的基金會是可以在中國設立辦事處的。WCS在美國和基金會的性質是沒有區別的,適用於相同的法律注冊條款、相同的免稅政策,所以總部批准我們也可以叫WCS foundation(基金會),以基金會的名義提出申請。」甘敏芳表示,2012年WCS開始做第二次努力,包括總部在內又把相關的資料重新准備了一輪。
「因為拿到證書沒有多久,具體的不同還沒辦法講,只能說有好處。包括邀請合作夥伴時,有民政部認可的基金會代表處的身份會顯得更正式,也更有公益色彩。包括一些項目的執行,之前是和高校合作,有了身份後合作夥伴的層級可以上升到教育部,這樣項目運作也會更方便。」鄭妲新介紹,2013年3月底,由研華文教基金會和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合作的某創新經營模式競賽已經開賽。
單一的資金渠道
改頭換面注冊民非、工商注冊、正式在民政部注冊基金會、掛靠本土公募基金會成立二級基金……為了達到生存和開展活動的目的,國際組織選擇了各種各樣的存在方式。但對於那些項目和合作夥伴相對單純的機構而言,身份則沒那麼重要。
湯森路透基金會是依託於新聞和專業信息供應商湯森路透集團成立的公益機構。其旗下網站 TrustLaw提供免費的全球法律服務,以及婦女權益和高效行政的信息及新聞資訊。在中國,基金會主要向社會企業家和NGO提供免費的法律服務,與友成企業家扶貧基金會、恩派(NPI)公益組織發展中心等均有合作。「我們就是一家企業基金會,沒有獨立的法人身份,暫時也並沒有申請注冊成立辦事處的打算。」基金會中國項目主管劉東偉認為身份問題對於基金會執行項目並無影響。
「因為我們沒有任何資金支持的項目,與合作夥伴沒有資金往來,不需要一個獨立帳號。」劉東偉介紹,基金會和企業CSR部門分開,在中國的全職員工只有他一人,因此基金會每年所需要支出的經費只包括他一人的工資和差旅,均來自公司財務。
同樣作為企業基金會的研華文教基金會,所有的資金也均源於企業。「研華科技股東分紅的百分之三,每年會滾動到基金會里,所以不需要開拓其他收入渠道。」鄭妲新表示。
事實上,因身份問題制約,在華國際NGO的資金來源均較單一,對總部的依賴程度很高。「WCS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資金來自美國,大約每年100萬美金左右。從2009年開始,國內開始有個人捐贈進來,但筆數很少,額度也不大,每年也就一二十萬的樣子。」甘敏芳說,2012年,WCS「野生生物衛士獎」的項目得到了阿拉善SEE基金會支持,是第一筆來自國內機構的資助。
「大部分的資金還是來自海外,以上一個財務年度(2011年6月—2012年7月)為例,機構53%的資金來自香港,30%的資金來自美國,剩下的不到20%是機構自籌。」陳太勇告訴記者,小母牛香港的籌款能力很強,每年的捐贈收入都有幾千萬,而海惠上一年包括承諾分期捐贈在內的捐贈總收入(自籌部分)為1500萬。「主要來自企業和企業基金會的捐贈。」
海惠在資金上對國際小母牛組織總部和其香港分會嚴重依賴,減少依賴的唯一辦法就是解決籌款問題。實施本土化戰略以來,海惠積極拓展新的收入渠道,包括成立二級基金在內,但效果卻並不明顯。據了解,聯勸(海惠)專項基金成立兩年來,包括捐贈物資摺合在內共籌款不足20萬。上文提到的小母牛聯益之夜舉行的慈善拍賣,截止到記者發稿,到賬約50萬。
「我們雖然沒有掛靠成立二級基金,但和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有項目的合作,也算是有公募的渠道。」甘敏芳說,同海惠一樣,雖然環基會積極幫助WCS尋找資金支持,但卻一直沒有獲得額外的捐贈機會。
發展趨勢與官方合作
事實上,國際NGO在華活躍的時間並不長,上世紀80年代後,較多地進入中國;以世界婦女大會在北京召開以及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等事件為契機,國際NGO開始迅速發展。除了扶貧、教育等傳統慈善領域,國際NGO更關注艾滋病防治、環境保護、婦女兒童、社會企業、公平貿易、農民工權利保護等較新的公益領域,一段時間內為中國公益事業發展帶來了國際經驗和國際視角。
以國際NGO最活躍的雲南省為例,21世紀初期,國際組織貢獻較大。根據雲南省國際民間組織促進會《境外非政府組織發展及管理研究》的統計,國際NGO在滇的項目資金投入2003年是3200萬元,2004年是5300萬元,2005年是8600萬元,2006年達到1.2億元。
而近幾年,在中國逐漸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背景下,發達國家的援助政策做出方向性調整,許多國際組織也相應靈敏地做出回應,逐步減少或停止在中國的資金支持。
同時,2008年發生在雲南的香港偽慈善家李國華猥褻孤兒院女童案件進一步為境外NGO管理敲響了警鍾。2009年12月29日,為了規范境外NGO管理,同時也為了進一步為雲南省內有關組織與境外NGO交流合作提供服務保障,雲南省政府辦公廳下發了《雲南省規范境外非政府組織活動暫行規定》,並於2010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境外非政府組織(以下簡稱境外NGO)在雲南開展項目及活動,均需到省民政廳登記備案,否則即為非法。極少數身份可疑的國際機構開始撤出中國。
因為身份各異的原因,在華國際NGO的規模一直難以統計。僅就在民政部登記的基金會來看,資金投入可圈可點。2012年1月16日,民政部在京召開境外基金會代表機構工作座談會。會上發布消息,自《基金會管理條例》頒布實施以來,民政部依法登記的19家境外基金會代表機構,累計在中國內地實施了1714個公益項目,總投入超過40億元人民幣,其中,2011年的公益項目支出為10.5億元人民幣。
值得一提的是,無論身份如何,幾乎所有現存的在華國際NGO都傾向與政府部門合作。據北京師范大學社會學系韓俊魁在2011年的調查統計,選擇經常與政府合作的境外在華NGO比例高達74.5%,若加上偶爾合作,這一比例達到93.6%。「從合法性上看,與政府合作會讓那些沒有登記的國際NGO繞開法律合法性的質疑展開活動,獲得的行政合法性讓其獲得了較大的騰挪空間。」
「我們所有的工作都要與政府部門打交道,因為我們的工作都是在保護區內進行,一定要和當地的林業部門合作開展項目。尤其是廣州方面的項目,與野生動物走私有關,必須和國家執法部門合作。」甘敏芳表示。
㈢ 寫使徒彼得生平,需要參考的書有什麼幫我列舉一些。謝謝!
英文部份:
Bradley, James E. & Richard A. Muller, Church History: An Introction to Research, Reference Works, and Material.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95.
Jaroslav Pelikan, The Christian Tradition: A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Doctrine, 5 Vols.,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71-1989.
How to Read Church History, New York: Crossroad:
Vol.1: Jean Comby, From the Beginning to the Fifteenth Century, 1989.
Vol.2: Jean Comby with Diarmaid MacCulloch, From the Reformation to thePresent Day, 1989.
Kenneth Scott Latourette, A History of Christianity, revised edition, Harper SanFrancisco, 2 Vols., 1975.
Williston Walker, A History of the Christian Church, fourth edition revised by Richard A. Norris, David W. Lotz, and Robert T. Handy, New York: Charles Scribner』s Sons, 1985.
中文部份:
布恆瑞(Boer, H. R.)著,《初早期基督教會簡史》,台北:真道之聲,1985。
華爾克(Williston Walker)著,《基督教會史》,謝受靈原譯,趙毅之修譯,增訂本,香港:基督教文藝出版社,1979年7月三版。
來德里(Kenneth Scott Latourette)著,《自有耶穌以來》,謝扶雅譯,香港:基督教文藝出版社,1970年8月初版。
谷勒本(Lars P. Qualben)著,《教會歷史》,李少蘭譯,香港:道聲出版社,1976。
約翰.佛斯德(John Foster)著,《教會發展史》,台南:人光出版社,1984年12月初版。
渡邊信夫著,《亞洲宣教史》,蘇慶輝譯,台北:石孜理文教基金會,2002。
Alistair McGrath(麥格夫)著,《宗教改革運動思潮》,香港:基道,1991。
莫南(Einar Molland)著,基督教會概覽,張景文.徐炳堅譯,香港:道聲出版社,1966。
陶理著,《基督教兩千年史 (A History of Christianity)》,李伯明、林牧野合譯,香港:海天書樓,1997。
《牛津基督教史 (The Oxford Illustrated History of Christianity)》,John McManners主編,張景龍等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6。
王貞文,《信仰的長河:歐洲宗教溯源》,台北:三民,2002。
㈣ 田家炳的基金會
設立
田家炳基金會是田家炳先生於 1982年創辦,在香港注冊成立的非牟利慈善機構,專事捐辦慈善公益事業。基金會資金來源主要是田家炳先生個人及其家族公司之捐獻,從不向外籌募。
宗旨
以「安老扶幼,興學育才,推廣文教,造福人群,回饋社會,貢獻國家」為創會宗旨,致力在中國大陸及香港捐資推動教育、醫療、衛生、文娛、康樂、交通等社會公益事業,實踐「取諸社會、用於社會」的理念;倡導並創造條件促進香港與內地的學術交流;建立一個理想和諧、充滿愛心的社會,宣揚中華傳統文化和推廣道德教育;協力為國家的繁榮昌盛作出貢獻。
主要工作簡報
(捐資項目統計至2006年2月止)
香港
積極支持各大慈善機構如東華三院、保良局、博愛醫院、仁愛堂、公益金、救世軍、鍾聲慈善社等興辦社會福利活動,以「田家炳」命名的受捐單位有圖書館、療養院、老人宿舍、老人日間護理中心、綜合醫療中心各1所,家務助理服務中心、老人中心各2所,青少年中心3所,幼兒園、幼兒園5所,小學4所、中學1所及本會主辦的中學1所。在大專院校方面計有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浸會大學、香港嶺南大學、香港公開大學、香港教育學院、香港科技大學、香港城市大學和香港理工大學,資助項目包括教學樓、游泳池、學術研究基金、大學基金、獎學金和貸學金等。
中國大陸
在中國大陸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均有獨資和襄資捐建項目數百宗。在全國60餘所高校捐資興建教育書院、教學樓、師資培訓中心和體育中心,另捐辦專業學校9所、中學110餘所、小學35所及幼兒園5所、醫院29所。其他項目包括國家教育部「高等師范教育面向21世紀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計劃」、北京市自然博物館「田家炳生物標本館」、南京市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田家炳天文科學交流中心」及全國鄉村學校圖書室1150間。在田家炳先生祖籍梅州市轄屬各市、縣、區之醫療、教育、交通及其他有關民生公益二百餘宗,受捐單位逾百。2009年5月,田家炳向四平市第一高級中學捐助三百萬,校名更名為「四平市田家炳高級中學」。其捐助學校包括湖南師范大學田家炳教育書院,吉林師范大學田家炳教育書院、浙江大學西溪校區田家炳書院(原杭州大學)、山東師范大學田家炳教育書院、河北師范大學,蘭州交通大學田家炳教學樓(第九教學樓)、西北師范大學田家炳教育學院(七號教學樓)、西南大學田家炳教學樓、重慶工商大學田家炳書院、重慶師范大學田家炳書院。河南師范大學田家炳教育書院,新疆師范大學田家炳教學樓、四川省西充縣田家炳實驗中學,日照田家炳實驗中學等。田家炳先生被聘為河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榮譽院長。
台灣/澳門
1984年在台灣捐出新台幣五千萬元,成立《田家炳文教基金會》,支持文化教育活動,並每年為全省大專院校品學兼優、家境清寒的學子頒發獎學金。2004年捐助台灣交通大學興建田家炳光電中心。2005年捐助澳門大學成立田家炳教育研究所。
其他
資助各院校開展教育科研工作和贊助教育機構舉辦大型國際學術研討會;在香港多所大學設立中國學者訪問基金;贊助各地田家炳中學舉辦各類交流考察活動。在內地,於全國各地田家炳教育書院/學院、田家炳中學設立獎生金,培育更多優秀學生。
推動中國德育
田家炳先生生平修身立品,推己及人,對德育尤為重視。先生認為中國的希望在教育,而教育必首重德育,以培養高尚完美的人格。為此先後資助在南京師范大學、華中師范大學、北京師范大學舉辦三屆「廿一世紀學校德育發展路向」研討會;2005年又捐資100萬元,委託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推行「田家炳基金會學校德育發展及研究計劃」,更具規劃、更有針對德育實效的推動中國的德育工作。
另又定期舉行「全國田家炳中學校長論壇」,匯集全國著名專家、學者和田家炳系列中學校長,分享及交流管理經驗,提升田家炳系列學校的管治效能和提高辦學素質。
未來展望
多年來,基金會的捐資項目已遍布全中國,且深得各省市區政府各級機構及社會人士的鼓勵、支持和肯定。田家炳先生除了出資捐助,更堅持到訪基金會資助的每所大學及中學,與師生交流處世為人的道理,親自實踐人格教育的理想。
在跨向廿一世紀的新時代,基金會仍將竭綿薄之力,繼續不分畛域地推動更廣泛的社會慈善工作,以造福民生,並以資助和發展國家的師范教育和基礎教育事業為首重工作。深盼各界賢達,鼎力協助,時賜良箴,不勝感盼之至。
縱觀歷史,田氏家族為民族精神、民族文化,作出了足以彪炳千秋的貢獻。從戰國時期齊國田氏歷代國君創立『稷下學宮』,進而倡導對中華民族產生極其深遠影響的『百家爭鳴』之風,到田家炳先生辛勤創業到無私助學,都深深反映了其體恤民族之苦,關切民族之生,關愛民族文明教化的千古憂思、綿綿大愛。中華文化的奠基時期,真正引領中華正氣,並對民族產生巨大正面影響的,即常被提起的『正能量』的,必有田家。
田家炳先生,堪與田齊君主相提並論。
齊田創立的稷下學宮正是『百家爭鳴』的發源之地,也是世界歷史上第一所真正意義上的大學。就連儒家學派的主要代表孟子、荀子其實都只是該『大學』中的一員。
齊威王初年,為聚集人才創建稷下學宮,將學者封為「大夫」。學宮綿延數代,一直延續至末代齊王田建時期。稷下學宮規模宏大,「為開第康莊之衢,高門大屋」。稷下先生們備受尊寵,到齊宣王時,「自如鄒衍、淳於髡、田駢、接子、慎到,環淵之徙七十六人,皆賜列第為上大夫,不治而議論」(《史記·田敬仲完世家》) 。以致稷下先生多達千有餘人,而稷下學士有「數百千人」。由於集中了一大批知名學者,便出現了《管子》等大批著述論作。
稷下學宮實行「不任職而論國事 ,無官守,無言責」的方針,學術氛圍濃厚,思想自由,兼容並包,各個學派並存。四方游士、各國學者紛至沓來,儒、道、名、法、墨、陰陽、小說、縱橫、兵家、農家等各家學派林立,學者們聚集一堂,圍繞著天人之際、古今之變、禮法、王霸、義利等話題,展開辯論,相互吸收,共同發展,世稱「百家爭鳴」。對此,司馬光在《稷下賦》中贊曰:「致千里之奇士,總百家之偉說。」
歷史證明,推動中華民族前行的動力,正是這種『百家爭鳴』的強大精神動力,而非任何一堂之言,一人之說。
行星
1993年9月,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決定將該台1965年12月20日發現的、國際編號第2886號小行星命名為「田家炳星」。
田家炳星(2886)沿著一個橢圓軌道繞日運行,它的軌道偏心率為0.156,軌道傾角(即小行星軌道面和黃道面之間的交角)很小,只有1度左右,幾乎是在黃道面上運行;它的軌道半徑長為2.366天文單位(一個天文單位為日地間的平均距離,約等於一億五千萬公里),這就是說田家炳星到太陽的平均距離為三億五千多萬公里;繞太陽運行一周需3.6年。
㈤ 提供一下台北鄧麗君文教基金會全部照片
網上基本上都有
㈥ 鄧麗君都做過哪些對社會有用的公益活動
做過台灣鄧麗君文教基金會,本基金會基於回饋社會的精神,故而不向社會大眾募款,目前基金會成立的基金來源,著重於(鄧小姐)生前錄制的歌曲所銷售的版費所得,同時得到寶麗金唱片公司、及日本金牛座(TAURUS)唱片公司的大力贊助,以將其銷售(鄧小姐)懷念系列產品的部份收入捐助本基金會。因此本基金會期待(鄧小姐)廣大的歌迷斷續本著愛屋及鳥的心情,持續給予本基金會支持。
㈦ 如何養花
積累深入,絕快不來
一日花課,各自領會
??
中
華
花
藝
綿密悠遠,澹中始漸長
耐人尋味的日常,可相伴到老
中華花藝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源自魏晉南北朝。此後,歷經隋、唐、明、清各朝代,逐漸的普及於各種生活層面。在發展過程中融入了中國詩詞、書畫等文化內涵,逐步繁衍形成一門專門並且健全的藝術類型。其風格主要體現花藝創作的自然美、線條和意境美等相融合的過程,體現了東方「知行合一」的哲學思想。
草木有花、有果、有葉、還有干還有枝。就算被認為天生麗質的花材,當你將「天生麗質」這一先入為主的觀念擯棄後,那麼你就能感受到了除了花朵之外的果、葉、干、枝等所具有的魅力了,在花藝中我們不會因為先入為主的觀念而迷失了真實世界。
授課老師
李幸芸|花藝家
字馨逸,卧雲山房主人
中華花藝文教基金會教授
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博士
華梵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
花藝創作得以自然呈現獨特的人文簡澹
與時尚美學精神
作品清麗精緻、可堪細品
李幸芸教授作品
㈧ 哪裡有插花師培訓
重慶中山中華花藝協會
台灣人中華花藝文教基金會
㈨ 張鈞甯參加過什麼社會公益活動
2002,參與拍攝台灣世界展望會——第13屆飢餓30人道救援行動公益廣告。
2007-10,台灣桃園縣政府衛生局疾病管制課——葯癮與艾滋防治宣導片。
2006年12月13日,台灣國際奧比斯防盲救盲基金會《愛-讓世界變精彩》愛心大使。
2007年2月8日,台灣心路社會福利基金會《串聯點點星》關懷早療兒活動志工老師。4月3日,台灣創世社會福利基金會《為植物人募款》活動代言人。12月17日,金馬&BAZAAR星光慈善義賣活動愛心藝人。
2014年10月14日,參與7-ELEVEN 《把愛找回來》關懷獨居老人公益活動。10月16日,宣傳「飢餓三十」公益活動。
11月17日~11月22日,作為台灣世界展望會第26屆飢餓三十代言人走訪海地。
2015年6月初,加入到范冰冰發起的「愛里的心」公益項目中,親赴西藏阿里地區與范冰冰、李晨一道為當地的先天性心臟病兒童送去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