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管理 > 中央地勘基金管理中心

中央地勘基金管理中心

發布時間:2021-12-03 23:20:43

❶ 四川省米易縣白馬釩鈦磁鐵礦區田家村—青杠坪礦段深部及外圍普查

(1)概況

勘查區行政區劃隸屬於攀枝花市米易縣白馬鎮管轄,位於米易縣城北直距約20千米處。東南緊鄰成昆鐵路灣丘站,公路里程16千米;並有礦山公路(水泥路)與米易、青杠火車站、省道214線、西攀高速公路、國道108線相連。普查區屬攀枝花南亞熱帶氣候區。氣候乾燥,日照充足,夏季長,四季不分明。雨旱季明顯,多雷陣雨及暴雨,氣候垂直差異性顯著。

2009年至2013年,四川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403地質隊開展了勘查工作,勘查礦種為釩鈦磁鐵礦,工作程度為普查,勘查資金為10895萬元(四川省地勘基金投資:7410萬元;中央地勘基金投資3485萬元)。

(2)成果簡述

本次勘查共圈出礦體5個,其中主要為①號礦體。①號礦體:產於含礦岩體底部,呈似層狀產出,傾向270°左右、傾角50°~70°,淺部較緩,礦體內部有較多的岩脈穿插。經P22~P52線的54個鑽孔控制,本次資源量估算范圍內礦體長6200米,分布標高-175米~+1590米,厚度68.80~136.82米,平均107.61米,厚度變化系數20.65%;平均含TFe21.57%、TiO25.29%、V2O50.19%,TFe品位變化系數7.41%,屬厚度穩定、品位均勻的大型礦體。礦石可選性能較好。

本次勘查新增(333+334)資源量:鐵礦石14.90億噸、TiO27651.5萬噸、V2O5265.7萬噸;平均品位:TFe19.78%、TiO25.13%、V2O50.18%。

(3)成果取得的簡要過程

2009年至2013年,四川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403地質隊在原田家村礦段勘探、青杠坪礦段詳查工作的基礎上進行礦床深部遠景評價。勘查工作沿用白馬釩鈦磁鐵礦勘探階段採用的勘查類型和工程間距,以400米×400米間距的鑽探工程對礦段深部進行了系統控制,探求(333)資源量。項目於2011年8月完成了四川省地勘基金野外地質工作,2012年5月完成了中央基金野外工作。在完成上述工作後,四川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403地質隊於2013年10月提交了《四川省米易縣白馬釩鈦磁鐵礦區田家村—青杠坪礦段深部普查報告》。成果報告於2013年11月22日通過了中央地勘基金管理中心、四川省國土資源廳的評審。

❷ 國務院國土資源部有哪幾個各部門

國家海洋局 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
部內各司局:
辦公廳
國家土地總督察辦公室
政策法規司
調控和監測司
規劃司財務司
耕地保護司
地籍管理司
土地利用管理司
地質勘查司
礦產開發管理司
礦產資源儲量司
地質環境司
執法監察局科技與國際合作司
人事司
機關黨委離退休幹部局
國家土地督察局
北京局;上海局;沈陽局;南京局;濟南局;廣州局;武漢局;成都局;西安局
部屬事業單位
中國地質調查局:
天津地調中心;沈陽地調中心;南京地調中心;武漢地調中心
成都地調中心;西安調查中心;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航空物探遙感中心
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水文地質環境地調中心;發展研究中心;實物地質資料中心
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中國地質圖書館;中國地質科學院
機關服務局
油氣中心
咨詢研究中心
信息中心
財務審核中心
宣教中心
評審中心
人力中心
寶石中心
整理中心
經研院規劃院
中國大地出版社
國土資源報社
博物館法律中心
中央地勘基金管理中心
中國礦業報社

❸ 國土資源部下面有哪些部門

國家海洋局-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

部內各司局:

辦公廳

國家土地總督察辦公室

政策法規司

調控和監測司

規劃司財務司

耕地保護司

地籍管理司

土地利用管理司

地質勘查司

礦產開發管理司

礦產資源儲量司

地質環境司

執法監察局科技與國際合作司

人事司

機關黨委離退休幹部局

(3)中央地勘基金管理中心擴展閱讀:

主要職責: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負責土地資源 、礦產資源、海洋資源等自然資源的規劃、管理、保護與合理利用。在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中,國務院機構被分為四類:宏觀調控部門,專業經濟管理部門,教育科技文化、社會保障和資源管理部門,國家政務部門。

國土資源部放在教育科技文化、社會保障和資源管理部門一類中,與教育科技文化、社會保障一起作為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保障部門,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後勁所在。這充分突出了國土資源在國民經濟中基礎地位。

國土資源部將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等法律及法規,依法行政。

並按照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調整組織機構,把部政府職能切實轉變到宏觀調控、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方面來,完善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符合我國市場經濟要求的資源管理機制

❹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的機構設置

國家海洋局 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
部內各司局:
辦公廳
國家土地總督察辦公室
政策法規司
調控和監測司
規劃司財務司
耕地保護司
地籍管理司
土地利用管理司
地質勘查司
礦產開發管理司
礦產資源儲量司
地質環境司
執法監察局科技與國際合作司
人事司
機關黨委離退休幹部局
國家土地督察局
北京局;上海局;沈陽局;南京局;濟南局;廣州局;武漢局;成都局;西安局
部屬事業單位
中國地質調查局:
天津地調中心;沈陽地調中心;南京地調中心;武漢地調中心
成都地調中心;西安調查中心;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航空物探遙感中心
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水文地質環境地調中心;發展研究中心;實物地質資料中心
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中國地質圖書館;中國地質科學院
機關服務局
油氣中心
咨詢研究中心
信息中心
財務審核中心
宣教中心
評審中心
人力中心
寶石中心
整理中心
經研院規劃院
中國大地出版社
國土資源報社
博物館法律中心
中央地勘基金管理中心
中國礦業報社

❺ 國土資源部中央地質勘查基金管理中心怎麼樣

簡介:國土資源部中央地質勘查基金管理中心是國土資源部直屬事業單位。受財政部、國土資源部共同委託,負責中央地質勘查基金的組織實施及日常管理工作。
注冊資本:235萬人民幣

❻ 如何確認歸誰所有有誰來管——解答地質調查形成的 探礦權管理三大難題

編者按 《全國地質勘查規劃》提出實現新的找礦突破,到2010年基礎地質調查工作程度顯著提高,完成陸域國土25%面積的1:5萬區域地質調查。當前,地質調查形成的探礦權及其伴生問題已經成為礦政管理的熱點、難點,對其進行科學管理是加強、改善礦產資源宏觀調控的基礎性工作,事關地質找礦新突破的實現與《全國地質勘查規劃》對地質調查工作要求的落實。

受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委託,由國土資源部咨詢研究中心承擔的《地質調查形成的礦業權問題研究》課題首次較系統地研究了地質調查形成的探礦權管理,前不久順利通過專家評審。由此,編者約請課題負責人、國土資源部咨詢研究中心副主任張彥英就地質調查形成的探礦權「標准不一、權屬不清、責任不明」管理的三大難題行文解答,為礦政管理工作者提供參考、借鑒。

盡管國內外地質調查工作任務有所不同,工作程度也可能存在差異,但都有可能形成探礦權。我國地質調查實踐證明,過去7年的工作已經形成了許多探礦權。地質調查形成的探礦權,就是指依法取得的、在規定的范圍和期限內,依據中央財政專項資金開展地質調查所發現的有價值的找礦信息,勘查礦產資源的權利。

一、地質調查形成探礦權的機理:發現新的礦點,獲取新的找礦信息

要點:隨著物化勞動和活勞動的不斷投入,在測區范圍內,新發現的有價值的找礦信息和可供進一步勘查的礦產地或找礦靶區,對礦產資源的存在與否、可能產生的預期投資收益的可信度作出越來越客觀的評價,使探礦權得以形成或升值。

由中央財政專項資金安排、中國地質調查局部署組織實施的地質調查項目主要包括基礎地質調查和礦產資源遠景調查與潛力評價兩大類。兩者既有聯系又有區別,而且有不同的技術要求,其探礦權的形成也不一樣。

基礎地質調查中探礦權的形成——1:5萬區調除常規基礎地質填圖外,增加了區域礦產調查任務,這是地質調查形成探礦權的制度保障和主要機理。

基礎地質調查中1:5萬區調的地質數據,是制定資源勘查計劃、查明新發現礦產資源基地和挖掘已有礦產資源基地潛力的重要基礎資料。一般來說,基礎地質調查不大容易直接形成探礦權,而1:5萬區調形成探礦權的幾率相對較高一些,除常規基礎地質填圖外,增加了區域礦產調查任務,這既是中國特色,也是地質調查形成探礦權的制度保障和主要機理。

礦產資源遠景調查與潛力評價中探礦權的形成及升值——為找礦服務的目的性更明確、更突出,發現新的礦點、礦化點的可能性更大,形成新的探礦權的概率更高。

礦產資源遠景調查與潛力評價項目實施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探礦權形成或升值的過程。在已有1:5萬區調圖的區域進行遠景調查是利用已有圖件開展其他工作,而在尚未進行1:5萬區調的區域進行,則要按照1:5萬比例尺開展地質填圖,同時對未進行物探、化探的工作區域還要進行1:5萬~1:1萬比例尺的物探、化探工作。由於其工作內容、程序、手段和1:5萬區調相似,而工作靶區更集中,為找礦服務的目的性更明確、更突出,發現新的礦點、礦化點的可能性更大。所以,開展礦產資源遠景調查與潛力評價往往會發現、獲取更多的找礦信息,對成礦、控礦規律分析認識會更客觀,因而形成新的探礦權的概率會更高。

二、地質調查形成的探礦權管理現狀:逐步規范,但面臨三大難題

要點:地質調查形成的探礦權權屬不清,地方政府利用行政資源(權力),而從事地質調查的國有地勘單位則利用技術資源(手段)相互博弈。這是地質調查形成的探礦權難於管理的直接原因。

地質調查形成的探礦權管理,是隨著國家的《礦產資源法》及其配套法規的不斷完善而逐步規范的,當前主要面臨以下三方面問題:

1.底數不準,標准不一。如何判定地質調查是否形成了探礦權?

我們對地質調查的涵義及其形成探礦權的標准並未事先進行科學界定,基層對此也理解不一。對於是不是地質調查形成的探礦權,既不能以區域范圍,也不能以單位性質去判定。而是通過是否在地質調查范圍內,是否使用地質調查經費開展相應工作而發現可進一步工作的礦(化)點、致礦物化探異常,有望形成礦產預查地,是否已經具備探礦權依法審批登記的條件等來判定。

當前要防止地質調查主管部門過於牽強附會、而地勘單位卻有意隱瞞不報的兩種傾向。對於已有的探礦權是不是由地質調查形成作出客觀的判定,關鍵是要「認真」和「一以貫之」,實現記錄在案,有據可查。至於地質調查新開項目(圖幅),則應在立項時對項目范圍內已有礦點、礦化點先作初步界定和真實記載;對於地質調查是否新發現了有價值的、可供進一步勘查的礦點、礦化點或找礦靶區,則應在項目成果審查時逐一界定。

2.經費來源渠道多,權屬不清,主體復雜。地質調查形成的探礦權到底歸誰所有?《物權法》明確規定,依法取得的探礦權、采礦權受法律保護,而依法保護的前提是按照「誰投資誰受益」的通行原則明晰產權。現實是部分地質調查項目尤其是礦產資源遠景調查與潛力評價項目經費來源渠道多,這就使其形成或升值的探礦權產權主體復雜了。

此外,由於現行地質調查預算標准同市場價格存在差異(缺項),而且知識、技術、管理等要素可以按照貢獻參與勘查項目收益分配,這也使地質調查形成探礦權的權屬問題更加復雜。現實情況是,有些地方政府明確規定,不允許直接從事地質調查的國有地勘單位申報登記探礦權,全部由地方政府實際掌控,利用空白地的行政特許權或地質調查所取得的地質找礦信息,進行招拍掛收取價款;而直接從事地質調查的國有地勘單位則利用實際掌握地質找礦信息和目前國家尚未出台有關管理辦法的契機,搶先或變相實際佔有、處置了地質調查中形成的探礦權。

3.無主,無章,無序,責任不明。地質勘查形成的探礦權該由誰來管理?

隨著地勘工作運行機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市場經濟條件下地質調查形成的探礦權如何管理,該由哪個部門管理,這是一個新而敏感的問題。

長期以來,國家投資所有者主體虛位,而地質調查主管部門習慣於只注重地質找礦成果及地質資料、實物量的純業務管理。地質調查形成的探礦權資產管理目前實際上仍處於無主(直接管理責任主體)、無章(管理規章)、無序(程序、秩序)狀態。

三、地質調查形成的探礦權管理對策:明確權屬,統籌協調多方利益

要點:收益分配首先要堅持「誰出資誰受益」的原則;其次要允許知識、技術、管理等要素按貢獻參與項目收益分配並對直接作出貢獻的人員給予獎勵;再次,對不同性質的承擔單位要區別對待:全額預算事業單位不參與項目收益分配,企業或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可參與項目收益分配。

對地質調查已經形成的探礦權以及今後還有可能形成探礦權的處置,必須作出規范性規定,否則不僅會造成所有者權益的流失,還可能影響我國礦業權市場的正常運轉。

地質調查形成的探礦權歸投資者所有:權益歸屬國家並實行有償取得。

1.在公益性地質調查中,由於地質勘查資金的投入,才產出了具有使用價值、可以給未來使用者帶來收益的探礦權。它是活勞動和物化勞動創造的,既不是天然就有的,也不是礦產資源所有者原有產權的權益,這個價值定性很重要。

風險和收益完全屬於出資者。出資者按照地質調查規定的預算標准,已將地質調查經費支付給技術勞務的承擔者;只要技術勞務承擔者按照合同規定,完成了相應的工作任務,就可以按預算標准結算價款,至此雙方的經濟關系也就兩清了。這在經濟學上稱之為第一次分配,也稱初次分配。地質調查形成的探礦權,其權益歸屬國家並實行有償取得,不僅符合「誰投資誰收益」的基本經濟原則,也是國家現行法規所明確規定的。

2.承認知識、技術在地質調查形成探礦權中的突出作用:按事先約定的比例獎勵技術勞務的承擔者。

在地質調查形成探礦權的過程中,必須充分調動地質技術人員尤其是技術骨乾的主動性、積極性。為此,在堅持「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下,必須運用利益機制正確解決與技術勞務承擔者之間的關系。

具體辦法有兩種:一是通過協商把技術勞務的作用評估入股,共同投資找礦,風險和收益共擔;二是對地質找礦的收益,按事先約定的比例獎勵給技術勞務的承擔者。對地質調查形成的探礦權,採用第二種辦法較為可行,因為它的投資是國家公共財政投入,追求的是公益性成果,不宜事先許諾技術股權。

3.解決現行地質調查的預算標准同市場價格之間的差異問題:對企業或企業化管理的地勘單位,允許缺項部分參與收益分配。

現行的地質調查預算標准較之市場通用的工程價款缺少3項,即職工福利費、設備折舊費和合法利潤。這樣的預算標准對企業或企業化管理的地勘單位來說不合適,因為他們的設備折舊、職工福利等要依靠經營收入解決。鑒於此,可以把缺少的這3項視為參與了地質調查的投入,進而在地質調查形成的探礦權收益中分給他們相應的部分。

4.明確地質調查形成的探礦權管理主體:礦政管理由具有法定許可權的地質礦產行政主管部門直接統一管理,經營管理則由政府授權有關單位組織實施。

地質調查形成的探礦權,既是公益性地質調查形成的專業技術含量很高的中間性成果,又是具有較大的風險性不確定性、准資產性的用益物權。因此,建議由代表國家的政府授權委託地質調查的組織實施單位管理比較合適。但這種管理有可能影響地質調查公益性目標的追求,對此要有理性的認識和相應的管理規定。也可以考慮由代表國家的政府授權中央地勘基金管理部門管理,這樣在體制上機制上比較順,但要搞好相應的基礎工作。

5.地質調查形成的探礦權的確認及其轉讓:規范確認標准和確認程序,積極組織探礦權轉讓。

如何在眾多的公益性地質成果中確認具有排他性的探礦權?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地質調查已經形成探礦權的實際情況,結合當前探礦權進入市場的現狀,組織研究並提出《地質調查形成的探礦權的確認標准》,使其規范化並明晰確認程序。

同時,根據國家有關探礦權采礦權管理辦法及出讓轉讓管理暫行規定,對地質調查形成的探礦權要積極組織轉讓,可以委託原來承擔地質調查項目的地勘單位具體操作,由所在的大區地調中心管理監督,在地質調查項目所在省(區、市)的國土資源交易中心原則上實行競標,達成交易之後依法辦理轉讓過戶手續。

6.合理分配地質調查形成的探礦權收益:統籌協調各方利益,形成科學合理的收益分配機制。

對地質調查形成的探礦權轉讓所獲得價款的分配,建議對全額預算事業單位承擔的地質項目形成的探礦權轉讓價款收益,80%歸國家,20%獎勵承擔單位有貢獻的人員。對企業或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承擔的地調項目,其探礦權的轉讓和價款收益分別按不同情況作如下處置:

地質調查中新發現的探礦權轉讓後其價款收益的60%歸國家,40%歸承擔單位,後者用於獎勵找礦有貢獻人員的比例不得少於總收益的50%;同時,同等條件下承擔單位有優先取得權。礦產資源遠景調查與潛力評價中升值的探礦權,如果承擔單位在項目申報時已經擁有探礦權,必須事先明確該探礦權一旦升值之後,其收益應當按什麼比例進行分配;在同等條件下,承擔單位同樣有優先權。

對地質調查形成的探礦權收益國家所得部分可以考慮兩種使用方向:作為地質調查經費補充和中央地質勘查基金使用。

此外,地質調查形成的探礦權管理還要有專門機構負責,有必要制定統一規范的管理辦法,而且要正確處理戰略性礦產資源遠景調查與潛力評價工作和形成探礦權的關系,既要著眼於面上的地質礦產資源遠景調查與潛力評價,也不要放過已發現的找礦線索的初步評價。

(原載《中國國土資源報》2008年4月18日)

❼ 內蒙古大營特大型鈾礦床

苗愛生彭雲彪喬鵬王貴

(核工業二〇八大隊,內蒙古包頭01410)

[摘要]大營鈾礦床是鄂爾多斯盆地繼皂火壕和納嶺溝鈾礦床發現之後落實的又一個特大型砂岩型鈾礦床,該礦床的發現經歷了放射性礦產調查評價階段和普查階段。礦床賦礦層位仍為中侏羅統直羅組,與皂火壕和納嶺溝兩個鈾礦床不同的是大營礦床主含礦層位為直羅組下段的上亞段,其次為下亞段。礦體均受古層間氧化帶控制,具有與皂火壕、納嶺溝鈾礦床類似的鈾成礦特徵與控礦因素。

[關鍵詞]大營;特大型;古層間氧化帶;砂岩鈾礦床

大營鈾礦床位於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杭錦旗的東部,行政區劃上隸屬於鄂爾多斯市杭錦旗塔然高勒鄉管轄,面積約237km2,距杭錦旗約25km,礦區距109國道約5km,交通便利。為高原丘陵區的剝蝕堆積、堆積及河成地形組成的地貌景觀,地形切割強烈。

1發現和勘查過程

2002~2007年,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核工業二〇八大隊等單位在2000年圈定的孫家梁—沙沙圪台—皂火壕—大成梁—納嶺溝—杭東直羅組區域型層間氧化帶前鋒線的基礎上[1],完成了《鄂爾多斯盆地北部地浸砂岩型鈾礦時空定位與成礦機理研究》、《地浸砂岩型鈾礦快速評價技術及應用研究》等重大科研項目,在氧化帶前鋒線西端進一步圈定了烏力桂廟遠景區(大營地區),但因在鄂爾多斯盆地北部投入工作量所限,未對層間氧化帶前鋒線含礦性進行探索。2009~2011年,由國土資源部中央地質勘查基金管理中心投入,在東勝煤田杭東、車家渠—五連寨子地區開展煤炭勘查工作,中國核工業地質局提出建議,希望在勘查煤炭的同時由核地勘單位同步進行放射性測井和地質編錄,中央地質勘查基金管理中心同意由核工業二〇八大隊承擔該項工作,並給予了工作經費支持。接著,2011年9月至2012年12月經過普查落實了大營特大型砂岩型鈾礦床。

1.1調查評價

2009~2011年,中央地勘基金管理中心在東勝煤田杭東、車家渠—五連寨子勘查區開展煤炭勘查時,由核工業二〇八大隊承擔了《內蒙古東勝煤田杭東、車家渠—五連寨子勘查區放射性礦產調查評價》項目,對勘查區內66個煤田鑽孔進行了放射性γ測井及相應的地質、物探、水文地質編錄等工作,完成工作量57700m,在直羅組中發現了16個工業鈾礦孔、鈾礦化孔22個,圈定了長約20km、寬1~4km的鈾成礦帶,並進一步總結了大營地區岩性岩相、岩石地球化學和鈾礦化等特徵及控礦因素[2]

1.2普查

2011年9月至2012年12月,由國土資源部中央地質勘查基金管理中心出資,核工業二〇八大隊等5家單位共同承擔了《內蒙古杭錦旗大營礦區鈾礦預查、普查》項目,核工業二〇八大隊主持項目的技術工作。按照「區域評價,總體控制,局部解剖」的技術思路,結合核工業二〇八大隊多年來在鄂爾多斯盆地北部鈾礦勘查工作中積累的地質資料和寶貴的找礦經驗,對大營地區鈾成礦環境進行總體評價,對中侏羅統直羅組下段上、下亞段砂體中古層間氧化帶前鋒線及其含礦性進行評價,對上、下亞段砂體中鈾礦帶的空間展布特徵、規模及連續性進行總體控制,對鈾成礦局部富集地段進行解剖,開展大營鈾礦床的預查、普查工作。完成鑽探工作量近13×104 m,施工鑽孔186個,發現工業鈾礦孔112個,礦床達到了特大型規模,核工業二〇八大隊又一次在鄂爾多斯盆地北部取得了找礦的重大突破[2]

2礦床基本特徵

2.1構造特徵

大營鈾礦床位於鄂爾多斯盆地三級構造單元伊盟隆起的中北部(見本書《內蒙古皂火壕特大型鈾礦床》一文圖1),其沉積蓋層構造簡單,總體上受近東西向分布的大型褶皺和局部小型正斷層控制,褶皺發育於早白堊世之前,而斷層形成於早白堊世或者早白堊世之後,直羅組沉積之後盆地整體抬升缺失上侏羅統,在礦床北東部遭到一定程度的剝蝕[3]

2.2地層特徵

大營鈾礦床鑽孔揭遇地層與皂火壕、納嶺溝礦床類似,其賦礦層位同樣為中侏羅統直羅組下段[4],亦可分為上亞段(J2z1-2)和下亞段(J2z1-1)。與皂火壕、納嶺溝礦床不同之處在於該礦床不僅直羅組下段下亞段為含礦層[5],而且直羅組下段上亞段為礦床的主要賦礦層位(圖1)。

2.2.1直羅組下段下亞段(J2z1-1

該岩段主要岩性為淺灰色、灰色、綠色、灰綠色中粗粒、中粒、中細粒砂岩。砂體總體上呈北西-南東方向展布,呈多條厚—薄—厚交替出現的砂帶。厚度一般在40~80m,最小厚度為31.10m,最大厚度為94.70m,平均厚度為63.46m,厚度變化小,穩定性較好。在砂體頂部發育厚幾米至十幾米的淺綠色、灰色泥岩以及厚度不一的薄煤層、煤線或炭質泥岩,可作為與上亞段的分層標志及區域隔水頂板(圖2,圖3)。砂岩固結程度低,較鬆散,是區內鈾礦找礦的骨架砂體,發育大型槽狀交錯層理、平行層理,頂部的泥岩中偶見水平層理。砂體底部埋深大,一般在570~660m之間,最大可達875.80m,最小418.00m,平均埋深637.72m。

圖1 大營鈾礦床侏羅紀地層結構

(據焦養泉等,2012)

2.2.2直羅組下段上亞段(J2z1-2

該岩段岩性為綠色、淺綠色、淺灰色細砂岩、中細砂岩、中粗砂岩、泥岩、粉砂岩,砂體主要呈北東-南西向帶狀展布,向南西方向出現分叉,轉為北西-南東向弧形展布,呈現出厚—薄—厚相互交織的分布格局,由砂體展布形態與分布格局表明:一是礦床內上亞段砂體非均質性增強,二是礦床區內上亞段為一種特殊、近源的大型曲流河—曲流河三角洲沉積體系成因。砂岩厚度一般在30~70m之間,最小為18.50m,最大為91.40m,平均為52.35m,砂體內部的泥岩夾層數量增多,厚度變化相對較大。砂岩膠結程度較差,結構較鬆散,見平行層理和小型交錯層理。總體而言,該岩段砂體連續性好,為又一重要找礦目的層(圖2,圖3)。

圖2 大營鈾礦床D95號勘探線剖面圖

1—直羅組上段;2—直羅組下段下亞段;3—直羅組下段上亞段;4—延安組;5—泥岩;6—伽馬曲線;7—地層及岩性界線;8—層間氧化帶及前鋒線;9—灰色砂岩;10—工業鈾礦體;11—鈾礦化體;12—地層省略符號

2.3水文地質特徵

中侏羅統直羅組下段下亞段和下段上亞段為流河相沉積,河道砂體發育,形成了利於鈾成礦的隔水—含水—隔水的水文地質結構,根據直羅組下段的沉積作用特點、沉積環境和規模、含水岩組的垂向和水平方向變化規律,自下而上可分為2個含礦含水層:直羅組下段下亞段(J2z1-1)含礦含水層和直羅組下段上亞段(J2z1-2)含礦含水層。

直羅組下段下亞段含礦含水層厚度變化小,穩定性較好。岩性以粗砂岩、中粗砂岩、中砂岩為主,碎屑間孔隙較發育,連通性較好。含礦含水層頂板為同組泥岩、泥質粉砂岩、粉砂岩、薄煤層等,受地形、構造影響,由北東向南西緩傾。隔水底板為延安組頂部的灰色粉砂岩、泥岩、緻密高嶺土化細砂岩等,連續性、穩定性較好。

直羅組下段上亞段含礦含水層賦存層間承壓水,據礦床兩個水文地質孔取得的成果,地下水位埋深較大,分別為119.48m、123.51m,承壓水頭分別為462.42m、484.49m,對地浸開采較為有利。單孔涌水量分別為33.27m3/d、100.96m3/d,單位涌水量分別為0.0026L/s·m、0.026L/s·m,滲透系數分別為0.0119m/d、0.083m/d,導水系數分別為0.53m2/d、4.39m2/d。通過鑽孔岩心水文地質編錄認為直羅組下段下亞段含水層的富水性和滲透性比直羅組下段上亞段含水層的富水性和滲透性相對較好。

圖3 大營鈾礦床上亞段主礦體縱Ⅰ剖面圖

1—下白堊統;2—直羅組上段;3—直羅組下段上亞段;4—直羅組下段下亞段;5—泥岩;6—伽馬測井曲線;7—地層及岩性界線;8—層間氧化帶及前鋒線;9—灰色砂體;10—工業鈾礦體;11—鈾礦化體;12—地層縮略符號

2.4層間氧化帶發育特徵

2.4.1直羅組下段下亞段層間氧化帶發育特徵

平面上直羅組下段下亞段古層間氧化帶發育距離在5~15km之間,總體氧化方向由北東向南西。前鋒線位於烏力桂廟—大營東部一線,長約20km,呈不規則的蛇曲狀展布(圖4)。前鋒線南西部還原帶,砂體呈灰色,富含有機質、黃鐵礦等還原介質;過渡帶呈北東—南西—南東向帶狀展布,寬1.3~5km,最寬達12km,在唐公梁西部一直到大營東部,總體呈弧形分布,局部向北東部呈指狀突出。

圖4 大營鈾礦床直羅組下段下亞段岩石地球化學略圖

剖面上直羅組下段下亞段氧化帶為綠色古氧化砂岩,受地層傾向及砂體展布控制,過渡帶中砂岩多呈「上綠下灰」或「灰、綠」相間產出(圖2),呈層狀,砂體氧化深度多在575~730m之間,由北東向南西,綠色古氧化砂岩厚度逐漸變薄,變化趨勢與地層產狀大致相同。局部受河道砂體分叉及砂岩非均質性的影響,形成多層氧化現象。

2.4.2直羅組下段上亞段層間氧化帶發育特徵

平面上直羅組下段上亞段古層間氧化帶發育距離在4~20km之間,總體氧化方向由北東向南西。前鋒線位於烏力桂廟東部—大營東部一線(圖5),長約25km,呈不規則狀沿近南北—南東蛇曲狀展布,較下亞段氧化帶前鋒線形態復雜,且局部呈鋸齒、舌狀突出。前鋒線西部、南西部還原帶砂體呈灰色;過渡帶沿地下水運移方向發育寬度為2.0~5.0km,呈向西突出的彎月狀,北部呈北東向展布,中間呈近南北向展布,南部呈北西向展布。

圖5 大營鈾礦床直羅組下段上亞段岩石地球化學略圖

剖面上上亞段與下亞段氧化帶在形態上具類似的特徵,同樣由北東向南西,綠色古氧化砂岩厚度逐漸變薄,埋深加大,變化趨勢與地層產狀大致相同,砂體氧化深度多在515~700m之間(圖2,圖3)。

2.5礦體特徵

2.5.1直羅組下段下亞段礦體特徵

平面上,直羅組下段下亞段鈾礦帶總體呈北西-南東向展布,長15~20km,寬800~2000m不等,向兩端處於開放狀態,呈條帶狀,嚴格受層間氧化-還原過渡帶控制(圖4)。

剖面上,直羅組下段下亞段礦體在礦床北部多產於古層間氧化帶的上翼(圖2),發育於含礦砂體的中上部,礦體產狀與目的層砂體的產狀一致,向南西緩傾斜。在礦床南部直羅組下亞段礦體多產於古層間氧化帶下翼,發育於含礦砂體的中下部,呈近水平產出,與頂、底板的產狀基本一致。礦體以平整的板狀為主,少見卷狀礦體的卷頭部分,礦化體主要沿工業礦體周邊分布。礦體標高由北東向南西逐漸降低,礦體埋深受地形控制明顯,總體上顯示出由北東向南西逐漸增大的趨勢(表1)。

表1 大營鈾礦床礦體產出特徵統計

下亞段礦體厚度較穩定,在層間氧化帶前鋒線形態突變部位厚度大,翼部礦體厚度相對較薄,即厚度較大礦體主要集中於層間氧化帶前鋒線附近;礦體礦化分布總體較均勻,品位變化較小(表2);礦體平米鈾量總體變化較均勻,高平米鈾量主要分布於層間氧化帶前鋒線附近。

表2 大營鈾礦床直羅組下段礦體厚度、品位、平米鈾量變化特徵一覽表

2.5.2直羅組下段上亞段礦體特徵

平面上,直羅組下段上亞段鈾礦帶總體呈北東—南西—南東向展布,大致上呈向北東開口的U形,長約20km,寬400~2000m,礦體沿走向、傾向的連續性較差,礦體呈帶狀、透鏡狀,遠離層間氧化帶前鋒線分布或與前鋒線斜交,礦床北西部砂體中沉積韻律增多,砂體的非均質性增強,砂體中層間氧化帶呈多層指狀由北東向南西延伸,在不同韻律層中均有小型層間氧化帶控制的鈾礦體。而位於礦床東南部的主礦體Ⅲ-12總體上沿北西-南東向展布,呈寬緩帶狀,長6.40km,寬550~1350m,且向南東方向還未進行加密控制,有進一步擴大的空間,礦體沿走向、傾向連續性好(圖5)。

剖面上,直羅組上亞段礦體整體上較下亞段礦體連續且富集,以層間氧化帶控制的翼部礦體為主,下翼礦體較上翼礦體連續性好且規模大,遠離氧化帶前鋒線礦體富集減弱,連續性逐漸變差,且上、下翼礦體之間的距離加大(圖2,圖3);礦體以平整的板狀為主,在層間氧化帶前鋒線附近有見卷頭礦的跡象。上亞段礦體礦層埋深受地層傾向與地形控制明顯,總體上顯示出由北東向南西逐漸增大的趨勢。上亞段主礦體Ⅲ-12埋深、標高變化均較整個礦層小(表1),反映了礦體產狀變化穩定,受地層、地形影響不大,礦體標高變化不大,局部呈起伏的波狀分布。上亞段礦體及Ⅲ-12主礦體厚度變化具有規律性,在靠近層間氧化帶前鋒線部位厚度大,在層間氧化帶呈舌狀突出的兩側厚度大,翼部礦體厚度相對較小(圖3)。上亞段礦體品位較大,但主礦體較均勻,變化不大(表2)。上亞段礦體平米鈾量變化較大,局部地段出現高平米鈾量礦體,主要分布於古層間氧化帶前鋒線附近。

2.6礦石特徵

礦床內直羅組下段上、下亞段礦石均為砂岩,以淺灰色、深灰色長石砂岩和石英長石砂岩為主。岩石成岩程度不高,膠結疏鬆,一般具有粒序層理。礦石中碎屑含量高,佔全岩總量的85%~90%,碎屑成分比較雜,以石英為主。填隙物由雜基和膠結物組成,雜基據黏土礦物X 射線衍射分析,成分主要為蒙脫石,相對含量在60%左右,其次為高嶺石、綠泥石、伊利石。膠結物以水雲母為主。礦石中鈾的存在形式有分散吸附形式、鈾礦物及含鈾礦物(圖6至圖9)。

圖6 吸附鈾與鉀長石、黏土礦物共生

圖7 吸附鈾與綠泥石共生

圖8 鈦鐵礦(Ⅱm)、金紅石(Ru)、石英(Q)邊緣的鈾石(Coff)

圖9 與方解石(Cc)、綠泥石(Chl)共生的瀝青鈾礦(Pit)

3主要成果和創新點

3.1主要成果

1)大營鈾礦床是在鄂爾多斯盆地北部發現皂火壕特大型和納嶺溝大型砂岩鈾礦床之後,又發現和探明的一個特大型砂岩鈾礦床。

2)大致了解了礦床直羅組下段上亞段水文地質參數特徵,直羅組下段上亞段含礦含水層的地下水位埋深較大,承壓水頭高,含礦含水層滲透性較差;水文地質孔單孔涌水量在不同地段差異較大;水化學類型為Cl·SO4-Na或Cl-Na型,但礦化度較小,在0.9~1.6g/L之間。

3)大致查明了礦床古層間氧化帶發育特徵。直羅組下段下亞段古層間氧化帶總體呈北西-南東向展布,發育規模較大,古氧化距離為40km左右,最大埋深達830m,一般在575~730m之間;古層間氧化帶前鋒線呈北西-南東向展布。直羅組下段上亞段古層間氧化帶呈北西-南東向展布,發育規模大,古氧化距離為45km左右,古層間氧化帶前鋒線呈向西突出的弧形展布。

4)大致查明了礦體的空間展布形態、規模、厚度、品位及變化特徵。下亞段礦(層)體形態簡單,平面上呈北西-南東向帶狀展布,礦體控製程度低,連續性差,礦體厚度、品位變化相對較小。上亞段鈾礦帶總體呈北東-南西-南東向展布,大致上呈向北東開口的U形,長約20km,寬400~2000m不等。主礦體Ⅲ-12總體上沿北西-南東向展布,呈寬緩帶狀,長6.40km,寬550~1350m,展布穩定。

5)大致查明了礦石類型、物質組分、化學成分、鈾存在形式等。大營礦床礦石均以中粒、中粗粒砂岩為主。礦石工業類型以特徵礦物含量低的含鈾碎屑岩礦石為主;礦石礦物成分基本保持了圍岩的主要成分;鈾具有3種存在形式,以吸附態為主,鈾礦物以鈾石為主,另外,還有少量的含鈾礦物。

3.2主要創新點

1)首次在鄂爾多斯盆地東北部直羅組下段上亞段中發現了規模巨大的鈾礦體,進一步拓展了盆地北部鈾礦找礦層位,對盆地北部找礦具有很好的指示意義。

2)進一步豐富了鄂爾多斯盆地北部的鈾礦找礦標志。經對直羅組下段上、下亞段砂體頂板中薄煤層、煤線、炭質泥岩的分布范圍與氧化-還原過渡帶空間分布及礦體展布形態對比,認為砂體頂底板中煤系及目的層中炭屑在變質過程中形成烴類流體,可能直接為成礦提供了還原劑,對層間氧化及鈾成礦具有控製作用[6] ,因此,目的層砂體頂板中薄煤層、煤線、炭質泥岩的空間分布范圍可作為找礦標志。

4開發利用狀況

對礦床直羅組下段上亞段礦石開展了初步的實驗室靜態浸泡試驗、滲透試驗和柱浸試驗研究,其可利用性和經濟性有待進一步研究和評價。

5結束語

大營鈾礦床在普查階段雖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有如下一些問題亟需要解決:

1)礦床鈾礦體埋深大,相應的鑽探費用、地浸孔成建井費用將大幅度增大,在礦床詳查階段應開展地浸現場條件試驗與開發預可行性研究,並論證相應的工業指標。

2)在礦床施工了1個專門水文地質孔,含礦層滲透系數小,但1個專門水文地質孔代表性不強,在詳查階段應加強礦床水文地質條件的研究。

3)礦床勘查類型需要進一步做對比研究和鑽探工程驗證。

參考文獻

[1]陳安平,彭雲彪,等.內蒙古東勝地區砂岩型鈾礦預測評價與成礦特徵研究[R].核工業二〇八大隊,2004:126-157.

[2]苗愛生,彭雲彪,等.內蒙古杭錦旗大營鈾礦床普查地質報告[R].核工業二〇八大隊,2008:26-87.

[3]張抗,等.鄂爾多斯盆地斷塊構造及資源[M].西安:陝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89:10-37.

[4]李思田,等.大型陸相盆地層序地層學研究——以鄂爾多斯中生代盆地為例[M].北京:地質出版社,1995:21-43.

[5]苗愛生,王佩華,等.內蒙古達拉特旗納嶺溝鈾礦床(N21—N88號線)詳查地質報告[R].核工業二〇八大隊,2013:46-10.

[6]焦養泉,等.鄂爾多斯盆地北東部直羅組底部砂體分部規律及鈾成礦信息調查[R].核工業一〇八大隊,2013:56-85.

我國鈾礦勘查的重大進展和突破進-—入新世紀以來新發現和探明的鈾礦床實例

[作者簡介]苗愛生,男,1967年生,博士,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1993年參加工作,長期從事鈾礦地質勘查,現任核工業二〇八大隊地勘二處處長。承擔的重大項目曾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國防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二等獎,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鈾礦找礦一等獎、二等獎,2007年度「十大地質找礦成果」,2013年度「十大地質找礦成果」。第十屆中國青年科技獎和第十屆青年地質科技獎金錘獎獲得者。

❽ 對完善中央地質勘查基金運行機制的一點建議

自中央地勘基金啟動運行以來,社會各界特別是地勘行業十分關注,對《中央地質勘查基金(周轉金)管理暫行辦法》有不同認識和看法,在基金運行過程中遇到一些障礙和困難,需要進一步健全完善中央地質勘查基金運行機制。

中央地質勘查基金的設立是一項新生事物,其管理和運行機制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循,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完善。前提是必須准確把握設立中央地質勘查基金的定位和目標。《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中明確「建立礦產資源勘查投入良性循環機制」,「加大財政對礦產資源勘查的資金投入力度,注重發揮對社會資金的引導作用。國家建立地質勘查基金(周轉金)」,目的在於,一方面是在地質勘查投入總體不足的情況下,以基金形式加大投入;另一方面是通過基金加強重要礦產的前期勘查,適當提高工作程度,降低勘查風險,引導和拉動社會資金投資商業性礦產勘查,逐步形成多元的、良性循環的勘查投入機制,促進找礦突破,實施礦產資源(礦產地)戰略儲備。

在改革過渡時期設立中央地質勘查基金,既要堅持改革方向,又須面對社會現實。中央地質勘查基金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國家通過財政手段促進礦產勘查的一項政策措施,基金運作要實現國家目標,其運作方式要符合市場機制要求,其運行機制的建立要遵循以下原則:充分體現國家的意志;遵循地質找礦周期長、風險大的規律;按市場機制運作;基金保值增值,滾動發展;利益分配合理,有利於調動各方積極性;方便靈活,便於操作。

《中央地質勘查基金(周轉金)管理暫行辦法》總體上是按照財政專項管理引入市場機制的思路設計的。實行收支兩條線,項目立項、預算、資金管理完全按財政專項管理,項目組織實施引入市場機制,實行招投標、合同制以及項目監理等市場手段管理。運行一年多來,做了大量基礎性工作,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完善,建立了一套項目立項和組織實施的辦法。

從一年多來的試點情況看,這一模式的運行管理存在難以克服的障礙和困難。一是基金項目立項按照財政專項管理與項目組織實施的市場運作方式之間存在機制上的矛盾,基金管理機構同時承擔了預算項目申請人和項目合同管理一方當事人的雙重身份,運行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各種阻滯和摩擦。二是現行的中央地質勘查基金管理辦法與國家有關礦產勘查開發管理的法規政策之間存在的不相協調和沖突的問題,形成基金運行的障礙。以基金項目收益分配為例,按照現行礦業權出讓收入繳庫程序和分成管理的規定,礦業權出讓必須就地全額繳入國庫並按照規定的分成比例自動分庫,致使《中央地質勘查基金(周轉金)管理暫行辦法》規定的地勘基金項目礦業權出讓收入預先扣除成本和項目勘查單位的收益後在中央和地方之間分成的做法難以操作。基金項目權益管理辦法也就難以出台。據了解,由於處在基金運行關鍵環節的權益管理辦法遲遲不能出台,直接導致了首批試點項目合作探礦權評估作價、合同簽訂、項目續做等一些列工作無法開展,2008年項目立項工作也因此無法進行,對基金項目組織實施工作產生不良影響。三是目前的基金運行管理(財政專項預算管理)與國家其他地勘專項運行管理沒有本質上的區別,淡化了基金保值增值滾動發展的目標,有可能造成新的地質工作的重復,影響地勘基金的長遠發展和調控作用的發揮,進而失去了建立中央地質勘查基金的機制意義。

因此,建議完善中央地質勘查基金運行機制,改專項預算管理模式為基金管理運行模式。

建議中央財政向基金管理機構注入一定額度的資本金(一次性注入,或大體按1~2個找礦周期分年度注入),由資金管理機構通過組織實施地質勘查工作負責保值增值,滾動發展。在主管部門的監督管理下,基金管理機構按國家規定的投資方向和市場機制進行投資運作,組織實施勘查項目。按照這個運行模式,制定勘查工作技術方面、財務方面配套管理辦法,使資源、資產、資本管理三位一體,有機結合,形成礦產資源勘查投入良性循環機制,促進地質找礦突破,實施礦產資源(礦產地)戰略儲備。

(原載《國土資源部咨詢研究中心專家建議》2008年6月14日)

❾ 中央地質勘查基金

2006年,為了增強礦產資源對國民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保障能力,提高礦產資源管理宏觀調控水平,加大國家財政對礦產資源勘查投入力度,鼓勵和引導社會資金投入,建立礦產資源勘查投入良性循環機制,根據《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的有關規定,中央財政設立中央地質勘查基金。

一、中央地質勘查基金的特點

(一)重點支持國家急需稀缺礦種的高風險勘查

地勘基金主要用於支持重點成礦區帶、重點礦種的礦產前期勘查,對於可以全部由企業投資的商業性礦產資源勘查項目,中央地質勘查基金原則上不再投資。地勘基金支持的礦種范圍主要是以國家確定的重點成礦區帶的煤、煤層氣、鈾、鐵、銅、鋁、鉛、鋅、錳、鎳、鉀鹽、金等重點礦種為主,適當兼顧國家急需的其他重要礦產;工作程度原則上控制到普查,需要進行井田劃分且構造復雜的煤炭勘查區可以做到詳查。

(二)按照市場經濟原則運作中央地質勘查基金

中央地質勘查基金的項目,其立項全過程公開,在符合資質要求的前提下,各類勘查主體一律平等,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優選項目和勘查單位;採取開放式運作原則,鼓勵各種所有製法人單位根據《立項指南》要求申報項目,鼓勵地方財政資金、社會資本參與項目投資,共享收益、共擔風險;按照合同制管理原則,約定合作各方的權益、責任和義務。

(三)強調中央地質勘查基金對社會資金的引導和拉動作用

中央地質勘查基金投資在國家整個礦產勘查投資領域中畢竟只是一個方面,要加大勘查投入,提高礦產資源保障程度,根本的還要依靠勘查市場的繁榮與社會資金的投入。因此,中央地質勘查基金通過權威論證立項和開放運作,帶動地方資金、社會資本共同合作,發揮基金在商業性礦產勘查中的導向作用,提高財政資金的投資效益。

(四)中央地質勘查基金要求回報,但不以收益最大化為目標

中央地質勘查基金是一種產業發展風險基金,它不同於一般的投資行為,也不同於以往用於資助或補貼國有地勘單位的礦產資源補償費,更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財政撥款地勘費。按照公共財政的要求,國家公益性地質工作應由國家財政出資,而商業性地質工作由社會和企業出資。建立中央地質勘查基金,主要用於支持重點成礦區帶、重點礦種的前期勘查。作為公益性地質工作與商業性地質工作的銜接,地勘基金承擔高風險的礦產前期勘查任務。中央地質勘查基金與合作各方按照市場運作的方式,將項目勘查取得的礦業權有償出讓,取得收益後,按照各方投資比例進行分配,從而實現了礦業權的有償出讓和投資各方的收益。通過基金與社會資本的合作,降低社會資本的風險,拉動社會資金的投入,形成「共擔風險、共享收益」的機制,實現地勘投入多元化的同時,地勘基金也可以實現滾動發展和良性循環。

二、中央地質勘查基金的作用

產品屬於資源性產品,礦產資源勘查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先行性、基礎性工作。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礦產品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目前已經成為制約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因素。為了保持國民經濟的健康、快速發展,從「十五」開始,國家通過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等宏觀調控手段加大了對宏觀經濟的調控力度。礦產資源的勘查開發及其供給,關系著國家的產業政策、投資政策、價格政策等一系列經濟政策,對礦產資源勘查的投入又涉及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等。中央地勘基金的設立和運行,無疑影響著礦產資源勘查甚至開發的品種、數量、質量,影響著資源供給和相關產業發展,進而影響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因此,國家設立中央地質勘查基金的一個主要目的就是要在加大財政對礦產資源前期勘查投入的同時,增強國家對資源勘查開發的宏觀調控能力。

三、中央地質勘查基金的機制

(一)在基金投資方向上的創新

按照全球資源形勢的變化,不斷調整支持的重點,特別注意體現國家的意志,集中力量做好國民經濟發展急需緊缺、大宗重要礦產的勘查工作。

(二)在項目立項實施上的創新

地勘基金以「自上而下」立項方式為重點,「自下而上」項目為補充,著重安排適宜整裝勘查的項目,力求取得有宏觀影響的成果。

所謂「自上而下」立項,是指由地勘基金管理機構根據國土資源大調查和其他公益性地質工作成果,進行項目選區論證,提出尚未登記礦業權的礦產資源勘查項目,經國土資源部和財政部論證確定項目並發布公告,通過招投標等競爭方式優選勘查單位;「自下而上」立項,是指礦業權人按照地勘基金年度立項指南的有關要求編寫立項報告,經省級管理部門初審後向基金管理中心申報,經組織專家對項目進行論證後,報國土資源部、財政部批准立項。

(三)成果處置的創新

實行中央地質勘查基金退出機制,基金項目完成後,對不能取得礦產資源量、沒有進一步勘查意義的,地勘基金投資按規定程序經批准後予以核銷。對能取得礦產資源量、可供進一步勘查的,屬於地勘基金全額投資的項目,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通過市場競爭方式有償出讓礦業權;合作投資的項目,基金按照合同約定轉讓其權益,合作的其他投資方有優先購買權,即達到預定的前期風險勘查目的後,基金通過出讓礦業權或轉讓權益的方式退出,交由社會資金承接進一步勘查開發工作,在促進商業性礦產勘查的同時,推動礦產資源的有償使用。

(四)管理方式

《中央地質勘查基金(周轉金)管理暫行辦法》對中央地質勘查基金的管理機構職責分工、項目及預算管理、財務管理、成果管理及礦業權處置、監督檢查等方面做出了明確規定。地勘基金勘查項目實行合同制管理,通過合同約定各方的權益、責任和義務。基金將建立完善的監理制度,採取委託專業的勘查項目監理機構,按照勘查工作規范、技術規程等嚴格實施項目施工監理和成果檢查驗收,實施對項目全過程的經費、工期和質量監管,確保勘查基金有效投入和取得成果。

(五)收益分配

基金投資項目的收益分配,將充分兼顧中央、地方、有關合作方及項目勘查單位的利益。基金全額投資的項目,其礦業權出讓收入扣除留給項目勘查單位一定比例的收益後,由中央與地方按固定比例分成;合作投資的地勘基金項目,扣除應支付項目勘查單位的收益後,由合作各方按投資比例分享權益。留給項目勘查單位的收益比例,按照礦種、項目類型等反映找礦難度因素區別確定,實行找礦智力勞動權益化並且量化,充分體現勘查單位的找礦智力勞動收益。

❿ 中央地勘基金

中央地質勘查基金自 2006 年設立以來,圍繞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對礦產資源的需求,突出重點礦種和重點成礦區帶的整裝勘查。勘查工作程度為普查,煤炭勘查根據需要開展必要的詳查。中央地質勘查基金實施的指導思想,一是政策調控,充分體現國家意志。重點支持煤、鈾、鐵、銅、鋁、鉀鹽等國家能源和急需緊缺礦產勘查,有序開展鎢、錫、銻、稀土等優勢礦產資源勘查;二是著力化解風險,促進勘查市場繁榮。通過投資找礦潛力大、風險大、工作程度低的礦產勘查項目和實施退出機制,有力地促進了公益性地質工作與商業性礦產勘查的銜接。重點安排中國短缺、急需的大宗支柱性礦產的勘查。重點部署國家確定的 16 個重點成礦區帶的找礦勘查,特別加強大興安嶺、新疆、青藏高原等工作程度低、找礦潛力大的成礦遠景區的重要礦產勘查。優先安排國家煤炭規劃礦區和南方缺煤省份煤炭資源勘查,為中國大型煤炭基地建設提供有力的資源保障;加強青藏鐵路沿線等邊遠地區資源勘查,促進西部地區資源開發和經濟發展。

「十一五」期間,中央地質勘查基金實施 188 個項目,共投入資金 18.43 億元,完成鑽探工作量 108 萬米。共發現大中型礦產地 50 處,其中大型 31 處、中型 19 處(圖3-4)。20 個礦種新增了資源量,2010 年已控制的煤、鐵、銅、鉛、鋅和鎳等礦產資源量有較大幅度的提升。

圖3-4 中央地勘基金投資發現的大中型礦床分布示意圖

能源礦產勘查是中央地勘基金「十一五」投資的重點,共實施 43 個項目,投資占總投資的 42.4%。其中,煤炭勘查取得重大成果,提交 28 個大型礦產地。2007 年啟動的內蒙古東勝煤炭規劃區開展普查工作,先後開展艾來五庫溝 — 台吉召、杭東、車家渠 — 五連寨子 3 個整裝勘查項目(18 個勘查區)共 3446 平方千米,按照統一部署,統一設計、同步施工、綜合評價的部署原則,至 2010 年底基本完成普查任務,共投入鑽探 47.8 萬米,投資 6 億元,探明煤炭資源量近 500 億噸的特大型煤田。在雲貴交界、安徽淮北提交 2 處大型優質焦煤礦產地。其它固體礦產勘查進展明顯。在西藏、新疆、青海、甘肅、湖南等省(區)發現一批鐵、鎳、銅等礦種大中型礦產地和具有大型遠景的普查、詳查基地。

閱讀全文

與中央地勘基金管理中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炒股可以賺回本錢嗎 瀏覽:367
出生孩子買什麼保險 瀏覽:258
炒股表圖怎麼看 瀏覽:694
股票交易的盲區 瀏覽:486
12款軒逸保險絲盒位置圖片 瀏覽:481
p2p金融理財圖片素材下載 瀏覽:466
金融企業購買理財產品屬於什麼 瀏覽:577
那個證券公司理財收益高 瀏覽:534
投資理財產品怎麼繳個人所得稅呢 瀏覽:12
賣理財產品怎麼單爆 瀏覽:467
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規定 瀏覽:531
保險基礎管理指的是什麼樣的 瀏覽:146
中國建設銀行理財產品的種類 瀏覽:719
行駛證丟了保險理賠嗎 瀏覽:497
基金會招募會員說明書 瀏覽:666
私募股權基金與風險投資 瀏覽:224
怎麼推銷理財型保險產品 瀏覽:261
基金的風險和方差 瀏覽:343
私募基金定增法律意見 瀏覽:610
銀行五萬理財一年收益多少 瀏覽: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