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的發展歷史
我國有13.2億人口,其中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有3.2億。隨著我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廣大少年兒童受到越來越好的撫養和教育,他們當中絕大多數人正在茁壯地成長。但是,由於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不平衡,社會還有一些因種種原因而處於困境的少年兒童。例如:
---全國有90多萬孤兒,在孤兒院撫養的有9萬多人。
---全國有10餘萬艾滋病致孤兒童,這一數字還在增長。
---全國農村有數千萬留守的兒童。
---全國城市有不少社會閑散的兒童。
---全國每年還有數量頗多的問題少年。
這些少年兒童對我國社會的穩定與和諧社會建設構成潛在問題。
為對我國的孤兒、流浪兒等有特殊困難的少年兒童提供救助,長期從事青少年工作的魏久明同志,從1996年夏季開始著手創辦基金會,申辦工作得到泰國中華總商會主席鄭明如先生的支持,但後來因亞洲金融危機爆發而中斷。
2008年,魏久明同志同曾共事多年青少年工作的李啟民、袁正光等同志一道,再次啟動基金會的申辦工作。在籌辦過程中,得到上海鑫成企業發展有限公司袁祥先生和中國民政部社會福利中心的熱情支持。經民政部審查報送國務院,國務院於2009年9月10日批准建立「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
2010年1月12日,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在人民大會堂重慶廳舉行成立大會。這是繼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和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之後,我國誕生的又一家以少年兒童為救助對象的全國性公募基金會。
全國人大常委會周鐵農副委員長、全國政協孫家正副主席, 原全國人大常委會顧秀蓮副委員長以及中央有關部委和基金會業務主管部門的領導、基金會理事、監事、顧問、為基金會捐助資金的企業家、從事慈善事業的人士以及新聞媒體近200人出席了成立大會。
❷ 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屬於什麼性質
是全國性公募基金會
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2010年1月12日在京成立。 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是我國具有民間色彩的全國性公募基金會。基金會由魏久明和曾經共同從事過青少年工作的李啟民、袁正光等人共同創辦,並得到了上海企業家袁祥先生的支持,他捐贈了2000萬原始基金。
基金會的宗旨為,募集社會資金,開辟民間 救助通道,對社會上無人監管撫養的孤兒、愛心滿世界流浪兒童、輟學學生、問題少年和其他有特殊困難的少年兒童等進行救助。
(2)慈善救助基金會簡介擴展閱讀:
對困難少年兒童實施生存、醫療、心理、技能和成長救助;創辦「兒童村」,建立「少兒服務之家」,設立學習「自強奮進獎」,開辟「慈善救助通道」;對少年兒童問題進行調查研究。
開展海內外少年兒童慈善救助交流活動;在國內外募集慈善救助資金和物資;以資助和能力建設等方式支持民間慈善公益組織實施少年兒童服務項目。
對捐贈者高度負責。按照「公平、公正、公開,安全、有效、求實」原則,及時溝通信息,報告資金使用情況,是兒慈會工作的責任。
❸ 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怎麼樣靠譜嗎
本人不知道靠不靠譜,但可以提供一些資料,希望對您有幫助…… 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2010年1月12日在京成立。這是繼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和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之後,我國誕生的又一家以少年兒童為救助對象的全國性公募基金會。 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是我國具有民間色彩的全國性公募基金會。基金會的宗旨為,募集社會資金,開辟民間 救助通道,對社會上無人監管撫養的孤兒、流浪兒童、輟學學生、問題少年和其他有特殊困難的少年兒童等進行救助。 簡介 基金會由魏久明和曾經共同從事過青少年工作的李啟民、袁正光等人共同創辦,並得到了上海企業家袁祥先生的支持,他捐贈了2000萬原始基金。 2009 年9 月10 日基金會獲國務院批准後,浙江新湖集團捐贈5000萬元,支持把基金會辦成「資助型」基金會,通過資助民間公益組織實施慈善救助項目,培育我國民間慈善救助隊伍,讓基金會的工作和民間慈善救助組織成為我國社會福利保障體制的組成部分。
❹ 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的標識說明
由基金會英文簡稱的五個字母化成五張笑臉,組成活潑歡樂跳躍的兒童形象;用五種柔和的色彩,使兒童形象明快、陽光;寓意對五類有特殊困難的少年兒童,通過五種渠道,開展五方面的救助;幫助他們享有正常的健全生活和美好的未來。
❺ 慈善公益組織的介紹一
1、 國際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聯合會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ed Cross and Red Crescent Societies) 是獨立的非政府的人道主義團體。它是各國紅十字會和紅新月會的國際性聯合組織。總部設在日內瓦。
2、國際紅十字會
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堅持公正和不偏不依的立場,在世界各地工作,以幫助那些受武裝沖突或國家內部動亂影響的人們。紅十字國際委員會是一個人道組織,其總部在日內瓦。它的使命是由整個國際社會所賦予的,即:落實國際人道法規則的監督者。它是國際紅十字與紅新月運動的創始機構。
紅十字國際委員會與國家始終保持對話,但它在任何時候又保持自己的獨立性。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只有能獨立於任何政府和權威以外,才能為武裝沖突的受害者的利益工作。而服務於戰爭受害者則是人道工作的核心
3、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成立於1948年,總部設在瑞士,是世界上成立最早、規模最大的世界性自然保護組織。其宗旨是:利用科學途徑促進自然資源的利用和保護, 保護未被特殊保護的土地或管轄的海域,使其自然資源得以保護;使其眾多的動植物品種和數量得以保持在適當的數量范圍內;保護倖存的、有代表性的或特殊性的動植物群體的土地和新鮮海域;制定特殊措施以保證植物和動物群體品種不受傷害或滅絕。
4、 國際綠色和平組織
綠色和平是一個非牟利的組織,並在四十個地方設有分部,遍布歐美、亞洲及太平洋等地。
綠色和平獨立於任何政府、組織和個人的影響,並嚴格不接受政府、財團或政治團體的資助。
所有費用全賴於熱心市民和獨立基金的直接捐助,以維持獨立性。
作為一個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致力於阻止任何威脅地球環境和生物多樣性的活動,並發起了一系列的環保運動,如制止氣候變暖,保護原始森林,停止海洋污染,阻止捕鯨,反對基因工程,停止核威脅,減少有毒物質和促進可持續貿易等。
5、野生動物保護組織
野生動物保護組織(WCS)是一個保護野生動物為宗旨的公益組織。他們通過教育,建立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動物園等行動,改變人們對自然的態度,讓人們意識到動物和人類一樣擁有同樣的生存權利。
6、世界自然基金會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是世界最大的、經驗最豐富的獨立性非政府環境保護機構。在全球擁有470萬支持者以及一個在96個國家活躍著的網路。從1961年成立以來,世界自然基金會在6大洲的153個國家發起或完成了12000個環保項目。
7、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
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IFAW)致力於在全球范圍內通過減少商業剝削和野生動物交易, 保護動物棲息地及救助陷於危機和苦難中的動物來提高野生與伴侶動物的福利。 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積極尋求途徑,喚起公眾參與,制止對動物的殘酷虐待,推動政府機構制定使人與動物和諧共處的動物福利和保護政策。
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以宣揚公平,仁慈對待一切動物為宗旨。改善動物的生存環境,保護瀕臨滅絕的種群,杜絕對動物的殘暴虐待,倡導對所有生命的尊重和愛護。
8、中華慈善總會
中華慈善總會(CCF)是經中國政府批準的民間慈善機構,全國性社團法人。
9、中國福利會
中國福利會由孫中山夫人宋慶齡於1938年6月14日在香港創建。其前身是保衛中國同盟,1945年改名為中國福利基金會,1950年8月15日,改名為中國福利會。中國福利會的工作方針是:在婦幼保健衛生、兒童文化教育方面進行實驗性、示範性工作,加強科學研究,同時進行國際交往和合作。
10、中國收養中心
中國收養中心的主要職責和任務是:負責接收外國政府或外國政府委託的收養組織轉交的外國人來華收養兒童的申請及其它證明文件;負責接收送養人和被收養人的證明文件;為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規定的外國收養人尋找和安排收養對象,並簽發《來華收養通知書》和《同意送養通知書》;跟蹤了解並掌握中國被收養兒童在外國生活、成長的情況;協助中國政府有關部門處理中國被收養兒童的涉外權益保護案件;保管涉外收養關系當事人的檔案材料,包括外國收養人、中國送養人和被送養人的各種原始證明材料,以及中國被收養兒童在國外生活、成長情況的資料;負責涉外收養工作的對外聯絡、咨詢、協調和服務;辦理其它與涉外收養工作有關的事務。
❻ 上海市慈善基金會的機構簡介
上海市慈善基金會成立於1994年,屬非營利性法人。主要業務范圍是籌集基金,舉辦各類慈善活動和發民社會慈善事業。十一年來,本會堅持「依靠社會辦慈善,辦好慈善為社會」的宗旨,實施「安老、扶幼、助學、濟困」的慈善項目。截止2005年9月,累計募集款物13.18億元,其中募集基金12.36億元,物資0.86億元;出資實施慈善項目6.34億元,占可使用基金的62%(其中工作及人員辦公經費占總支出的5.6%);救助各類困難群體56餘萬人次,每年直接受益者超過13萬人次。經評估,目前基金會總資產達4.088億元;社會價值資產達59.4億元,信用等級為AAA級。
2009年6月20日,依照國務院頒布的《基金會管理條例》和《上海市慈善基金會章程》的有關規定,選舉產生了24名第四屆理事會成員。並經投票選舉馮國勤任第四屆理事會理事長,萬明、任文燕、宋儀橋、陳安傑、金閩珠、周劍萍、施德容、覺醒、夏秀蓉、郭開榮、崔善江任副理事長,金閩珠兼任秘書長。聘任了10名監事會成員,羅世謙任監事長。會議還一致贊成和擁護授予前三屆連任理事長、德高望重、深受大家愛戴的陳鐵迪為名譽理事長,新聘請了顧問和名譽副理事長等。理事會下設募捐委員會、救助委員會、宣傳文化委員會、資產管理委員會等四個專業委員會和眾仁服務中心。這些部門之下分設籌款工作部、對外聯絡部、慈善物資管理中心、醫療工作部、慈善教育培訓中心、宣傳文化部、《至愛》雜志社、慈善事業發展研空中心、資產管理部、眾仁花苑、眾仁樂園、金山眾仁護理院和眾仁兒童康復中心。基金會在全市19個區縣設立了分會。2004年底,上海市慈善基金會成立了慈善義工總隊。
基金會還設有審計室、監事會、法律顧問團、會計顧問團等機構,對業務和財務工作進行監督檢查。每年由獨立的審計機構對基金會的財務進行審計檢查,通過《解放日報》將審計結果向社會公布。捐款人可通過上述各種渠道查詢捐贈資金的使用情況,也可獲取受助人的名單和通訊方式直接聯系。
❼ 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的介紹
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2010年1月12日在京成立。 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是我國具有民間色彩的全國性公募基金會。基金會由魏久明和曾經共同從事過青少年工作的李啟民、袁正光等人共同創辦,並得到了上海企業家袁祥先生的支持,他捐贈了2000萬原始基金。
❽ 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的建設宗旨
基金會的宗旨為,募集社會資金,開辟民間 救助通道,對社會上無人監管撫養的孤兒、愛心滿世界流浪兒童、輟學學生、問題少年和其他有特殊困難的少年兒童等進行救助。
❾ 郭明義救助基金會
真巧,那天的新聞我也看了,正好我在發簡訊,電視里一說我直接就記下來了。我一直也有你的顧慮,怕紅十字會什麼的沒有把我們捐的錢落到實處,這回知道郭明義也有基金會了,把錢放在他的基金一定會很好的得到利用。這是他的基金會賬戶號:6222020711001184649 我昨天剛捐了500元,錢不多,就算我的一片心意吧,希望能夠幫到生活困難的人們。
❿ 慈濟基金會的簡介
1991年,慈濟美國分會發起美金「一人一元」的勸募活動,將所募款項透過紅十字會援助孟加拉颶風災民,從此開啟海外救援工作。1994年,慈濟基金會成為一個覆蓋全台灣的財團法人。
2008年2月27日,中國國台辦正式批准在中國大陸成立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並成為首個由非大陸人擔任法定代表人的民間基金會。
2010年7月19日,聯合國上午十一點鍾召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大會,會中正式通過「佛教慈濟基金會」(Buddhist Tzu Chi Foundation)成為「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非政府組織的特殊咨詢委員」(NGO in Special Consultative Status with ECOSOC)。慈濟致力於社會服務、醫療、教育,被譽為「台灣的良心」。 將近二十年的時間,慈濟踏上了大陸的土地,從1991年開始累積至今日於2010年8月20日下午舉行『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在大陸江蘇省蘇州書院成立的正式掛牌典禮。2010年八月二十日的志工早會上,證嚴上人由衷地感恩。「結緣也二十年了,這一念心充滿了感恩啊!雖然我無法親自到當地,可是在遙遠的此方,我也以最虔誠的心來祝福,來感恩。」
「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1966年由證嚴上人創辦於台灣省花蓮縣;慈濟為興辦醫院向省府申請「財團法人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在1980年1月16日獲立案通過;然而,因為照顧的對象遍及全台,為此又向內政部申請全台性的財團法人登記,於1994年終於完成全台性的財團法人登記。
「財團法人台灣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是立足台灣、宏觀天下的慈善團體,四十年來在台灣致力於社會服務、醫療建設、教育建設、社會文化等志業。 慈濟的主要志業:「四大志業、八大法印」,即慈善、醫療(如慈濟醫院)、教育(如慈濟大學、慈濟技術學院、慈濟小學、慈濟中學)、人文(慈濟人文志業中心、大愛電視、經典雜志、檀施會、慈濟月刊、外語期刊)、國際賑災(如援助川緬)、骨髓捐贈(慈濟骨髓資料庫)、社區志願者(慈濟各分支會所)、環保(如慈濟環保站)四項, 統稱為「四大志業」;
另投入骨髓捐贈、環境保護、居住小區志工、國際賑災,此八項同時推動,稱之為「一步八腳印」。
慈濟推展其志業時,普遍以證嚴法師的「普天三無」為原則,即所謂「普天之下沒有我不愛的人;普天之下沒有我不信任的人;普天之下沒有我不原諒的人。」希望以此理念,推動所謂「佛法人間化」理想。而在此理念下,該基金會之慈善事業運作並不分種族,不分宗教及不分國度。團體中也不乏其他宗教、種族的志願者。 1966年證嚴法師經歷「一攤血」事件及「三修女」的來訪,決心「消滅貧窮」,在花蓮普明寺成立慈濟功德會。功德會成立初期,便開始從事社會救助事業,故證嚴法師常言:「慈濟以慈善起家。」
從感恩戶(即「慈濟照顧戶」)的個案調查、復查,賑災的勘災、造冊、發放等,皆是由多年的關懷、多次的賑災經驗中,逐漸建立一套完整的機制。除了讓被照顧者安身外,也要安心。進而再啟發被照顧者的善心,達到「善的循環」。 證嚴法師在經過多年的社會救濟後,證嚴法師發現「因病而貧」、「貧病相依」現象。1972年「慈濟貧民施醫義診所」在花蓮市開設。開啟了醫療志業中之「醫療站」、「義診」之關懷方式。
1979年5月法師在靜思精舍之慈濟委員聯誼月會中,提出了興建佛教慈濟綜合醫院的構想。而為了啟建醫院,向台灣省政府社會處申請成立「台灣省私立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獲立案通過,始得已籌募慈濟醫院之款項。法師及慈濟委員一方面在全台灣發起「福田一方邀天下善士,心蓮萬蕊造慈濟世界」之募款、募心活動,另一方面也向政府尋求建院用地。1980年10月19日,時任台灣省主席的林洋港先生拜訪精舍,詢問法師是否放棄建院想法,法師便向拿出帳冊向主席說,如果建院失敗,將會退還所募之款項,主席見言:從來沒有一間寺廟會將捐款退回。便向蔣經國總統回報此事,三天後10月22日總統親臨精舍。法師便向總統再度提出尋求建院用地的構想,總統允諾,指示花蓮縣府設法協助建院用地問題。後歷經三次換地,兩次動土,終於在1984年4月正式興建。1986年8月17日正式啟業。
這也源於而慈濟醫院秉持救人為先的觀念,成為全台灣醫院立下免繳住院保證金之先例,爾後衛生署要求全國醫院也比照辦理。在台灣,慈濟醫院各分院已有六間及一間診所;而馬來西亞也有洗腎中心及義診所。 1993年8月美國紅十字會組織抗原室李政道
博士拜訪證嚴法師,說明國際骨髓資料庫的隸屬情況。
同年10月,「慈濟基金會骨髓捐贈資料中心」成立於花蓮慈濟醫院。
1998年籌設臍帶血庫,因容量限制,於2008年11月已停止收集。
2002年更名「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常簡稱慈濟骨髓庫 )。 慈濟醫院於1986年啟業後,因台灣東部資源匱乏、交通困難,西部的醫生不便前來,造成早期慈濟醫院,醫護人員不足之情況。
證嚴法師感於東部專業醫療人員不足,及增加東部高等學校就學率,於1989年開辦「慈濟護理專科學校」,培養東部護理人才,於1999年改製成為慈濟技術學院。
1992年5月31日,慈濟大專青年聯誼會於台北分會成立,證嚴法師開示「慈青悲智行,聯誼啟慧根」。慈青回到學校在各校成立「慈青社」,法師期許能夠成為校園清流,將善的種子植入校園。
1993年創立慈濟醫學院,於2000年獲准升格成為慈濟大學。
2000年有感於教育要從小紮根,因此創立了慈大實小及慈大附中,完成幼稚園至博士班的教育完全化。
慈濟在台灣各地的學校有慈濟大學、慈濟技術學院及花蓮、台南兩地各有慈濟中學、小學。在美國有19所人文學校及5所人文班;在馬來西亞有大愛兒童教育中心;在泰國有清邁慈濟學校。 人文志業初期原名「文化志業」,於2004年更名。期許人文可以成為「人品典範,文史流芳」。
1967年,克難功德會成立第二年,「慈濟月刊」雜志創刊發行。當時慈濟月刊僅為一大張,共四頁之報紙。1986年9月,「慈濟道侶半月刊」正式發行。1998年8月,經典雜志創刊。2004年3月慈濟道侶並入慈濟月刊中;道侶改以叢書形式出刊,有生命及幸福兩系列。
1996年1月,慈濟萬維網正式上線。
影音節目方面,1986年4月,「慈濟世界」廣播節目播出。 1995年12月,慈濟節目在其他電視頻道委託演出。1998年1月1日,正式於中視電視台中成立「慈濟大愛電視台」。2005年1月1日,位於台北關渡的慈濟人文志業中心正式啟用,慈濟大愛台、慈濟廣播部、期刊部、經典雜志遷入人文志業中心。
慈濟人文相關志業有大愛一台、二台、大愛廣播、靜思人文、慈濟月刊、經典雜志等。八大法印
八大法印原名「八大腳印」,證嚴法師認為過去稱八大腳印,實為八種妙法,故在2007年正名為八大法印。 1991年孟加拉水患,慈濟美國分會發起美金「一人一元」的勸募活動,將所募款項透過紅十字會間接援助,成為開啟國際賑災之先例。
隔年,1992年中國大陸華東、華中水患,慈濟人於發起街頭募款,正式踏入大陸地區,開啟國際賑災之志業。當時的兩岸關系仍屬緊張,此舉讓當時的台灣民眾頗不諒解與諸多批評。證嚴法師認為人道主義應超越於政治現況,期望以大愛弭平對立。
1992年進入中國大陸援助水患災民時,和大陸領導階層達成「一個目的」、「二個原則」、「三個不為」、「四類物資」、「五種協助」。此五點成為日後慈濟國際賑災的五點共識。
一個目的:賑災。
二個原則:直接、重點進入災區,深入最無人關懷之處。
三個不為:不談政治、不刻意傳教、不搞宣傳。
四類物資:溫飽的物質、復耕的物質、衛生的物質、解決居住的問題。
五種協助:造名冊、請提供車輛、維持秩序等等。 1990年8月23日朝,證嚴法師於台中新民商工演講。行經夜市區,見其收攤後街上留下大量垃圾。演講精采處,見大家用雙手熱烈鼓掌,便說:「請大家把鼓掌的雙手,用在撿垃圾、掃街道、做資源回收,讓我們這片土地變成凈土;垃圾變黃金,黃金變愛心。」會中有一名女孩——楊順苓,因受法師的演講,在會後一個月期間內到處撿拾資源回收物,並將資源變賣所得善款以「慈濟人」的名義捐出。環保志業因此而開啟。
1992年01月,台灣各地慈濟人踐行法師理念,在各地區設立「環保教育站」。
慈濟大愛台有部分資金來自於慈濟資源回收溢注之基金。故有「垃圾變黃金,黃金變愛心,愛心化清流,清流繞全球」之口訣。
2008年大愛感恩科技成立,以環保志願者回收之寶特瓶抽絲製造成紗,可用來製成慈濟賑災使用的毛毯及衣物。 1997年賀伯台風席捲台灣,造成台灣重大災情。證嚴法師毅然改變慈濟會員原有的人脈推動模式,推展「社區志願者」計劃,要求慈濟委員、慈誠隊員改以社區為單位,於各地推展健康照顧、環保志願者、社區綠化等工作。期待左鄰右舍能發揮「敦親睦鄰、守望相助」的精神,散播「人人是志願者」的理念,讓人人心中充滿愛。
法師指示慈濟人落實「四門四法四合一」,分為「合心、和氣、互愛、協力」四組,即以社區做為根本,再由各社區聯合組成小區,以此方式有效率地將資源統合。以此模式,慈濟人經常能走在最前,做到最後。 正式參與慈濟團體者,如慈濟委員、慈誠隊員、慈青等,應依循證嚴法師所定十戒:
不殺生 不偷盜 不邪淫 不妄語 不飲酒 不抽煙、不吸毒、不嚼檳榔 不賭博、不投機取巧 遵守交通規則 孝順父母、調和聲色 不參與政治活動、示威遊行 [編輯] 提倡素食 慈濟推動齋戒,證嚴法師:「近來天災接連而來,相信大家都很心疼、擔心,多少也有些恐慌。然而,我們更需要的是具體防範的力量,這必須回歸到人與心。在古代,一旦發生天災人禍,必定舉國上下全民齋戒、不殺生,清除身口意的污濁,祈求上天降福。」、「齋就是素食、不殺生,常起慈悲心念,同時斷絕心中貪瞋痴等惡念;戒是持戒,守好人生的規矩,力行三好──說好話、做好事、發好願,清凈身口意。」我們天天推動愛灑人間,為天下祈福,此刻,也期待大家以齋戒、不殺生的具體行動,表達一分虔誠的力量,持續愛灑人間,帶動社會愛的共鳴。 基金會並不強制會員茹素,唯參加慈濟活動時,則需素食。慈濟大學學生亦無須信仰佛教,無須素食。為鼓勵素食,位於花蓮市慈濟醫學中心、慈濟大學的同心圓餐廳與慈大附中的妙膳廳,提供教職員生早餐新台幣10元吃兩樣東西,午、晚餐20元吃到飽的餐飲,唯推行環保,員生需自備環保碗筷。因物價上漲,慈濟基金會不得不調整供膳部份的價錢,原為10元的早餐漲了5元,20元的午餐也漲了5元,同時原來吃到飽的中餐及晚餐也開始進行供量的限制。原來每天中餐晚餐都會提供五樣的菜,但從97學年度開始,同心圓餐廳每周擇一日只供兩樣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