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管理 > 廣東省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廣東省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1-11-26 07:11:31

『壹』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哪些股票

1、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盡管農業在國民經濟中比重已經下降到9%左右,但它仍然是國民經濟中的基礎產業,當前同樣面臨著結構性失衡的問題,需要使用改革的方法來解決。2、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問題倒逼的結果。問題與發展相隨,也是改革的肇因。近年來,我國糧食連年增產, 供求總量基本平衡,實現了建國以來糧食產量「十二連增」,農民收入「十二連增」,但結構性問題日益凸顯。3、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符合農業發展規律。農業本身具有其特殊性,農業的產業性質和其他的產業有很大的不同。農業受自然的影響,生產方式落後,生產周期比較長,利用國際資源和市場方面敏感。同時,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和其他產業的關聯度很高,牽一發而動全身。國家通過重新調配整頓原有的和制定實施新的政策措施,使農業內部結構適應農業發展的新環境新要求,以使農業發揮更大經濟社會生態功能。這一過程也是農業自我適應和自我修復過程。因此,農業結構性改革是符合農業發展規律的必然選擇。

『貳』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不成功的關鍵

第一,調結構,要調整優化農業的產品結構、生產結構和區域結構。一號文件提出要「樹立大農業、大食物」的觀念,也就是不能單純以增加產量論英雄,要念好山海經,要唱好林草戲,要合理開發更多農業資源。特別是提出要統籌糧精飼發展,要為消費者提供品種多樣的產品,這是調結構。
第二,提品質,下大力氣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水平,要適應城鄉居民食品結構升級的需要,大力推進標准化生產、品牌化營銷,特別是要提高消費者對國內農產品的信任度,這一點確實是至關重要的,對農業的發展來講。
第三,促融合,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因為傳統上的農業就是提供農產品,實際上農業是接二連三的,不光是提供產品,不光有生產的功能,它還有生態的功能,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農業,要深度挖掘農業的多種功能,要把農業生產與農產品加工流通和農業的休閑旅遊融合起來,培育壯大農村新產業、新業態,更好地滿足全社會對農業多樣化的需求。
第四,去庫存。現在糧食、油料,很多農產品的庫存相當龐大,去庫存有一個過程,我們在去庫存的過程當中也會把握好節奏,要防止打壓現在的市場,因為現在農產品價格很多已經在下行了,如果把握不好節奏,可能下行的速度會更快一些,特別是玉米,剛才陳主任已經講了,因為糧食是商品,有的庫存時限是有要求的,玉米庫存有關部門正在加緊制定計劃。
第五,降成本。這個潛力是非常大的,就是著力降低農業的生產成本、流通成本、營銷成本。比如說減少化肥農葯不合理的使用,把生產成本降下來,通過開展專業化、規模化的服務,降低農業的服務成本,實現節本增效。
第六,補短板。大力彌補制約農業發展的薄弱環節,比如說農業基礎設施還比較薄弱,農業在生態環境方面、可持續發展方面還有很多薄弱環節,一號文件提出要持續改善農業的基礎設施,加強農業資源的保護和修復,實施山、水、林、田、湖生態修復和保護工程,要擴大退耕還林還草的規模,要治理面源污染,推動綠色發展,這是講的關於農業結構性改革的六項重要工作。
有一點需要強調,推進農業供給側的結構性改革,不是說糧食不重要了,還要進一步鞏固和提升糧食的生產能力。當然糧食生產要尊重市場規律,要順應供求的變化,要實時調整糧食的種植結構,特別是玉米非優勢產區,要把產量壓下來,要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的戰略,真正加大對糧食主產區的支持力度,進一步強調調動農民種糧和地方抓糧的積極性。

『叄』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什麼時間提出來的

我國農業發展迫切需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農產品供求關系由偏緊向偏松轉變也越來越明顯,農產品市場價格結束了以前連續多年明顯上漲的階段。糧食麵臨產量高、庫存高和進口規模大等供給偏多的新難題。受供求關系變化決定性影響,農產品市場價格運行雖然繼續波動,但總體上越來越多的農產品市場價格開始下跌,過去認為的牛羊肉價格只會漲不會跌的態勢卻出現了逆轉。隨著農產品市場形勢的變化,越來越多的農民面臨農產品銷售不暢問題,農產品加工企業感到利潤微薄甚至虧損,「稻強米弱」和「麥強面弱」等格局已經持續多年,農業生產資料經營企業也感到形勢正在發生深刻變化。
我們怎樣來認識農業及其相關產業發展形勢的變化?是我國農業生產綜合生產能力嚴重過剩,還是我國農業供給結構出現了明顯的矛盾?
不可否認,目前我國糧食等主要農產品供給數量極其充裕,甚至可以說是階段性相對過剩。糧食十二連增,2015年糧食總產量超過6.2億噸,創歷史最高水平,這是國內糧食供給的最主要來源。同時,2015年糧食進口規模估計將明顯地超過1億噸,這也是國內糧食新供給來源,還有我國托市收儲的糧食庫存水平居高不下,近年來收進的多而出庫的少,這些都是我國糧食供給總量偏多的表現。除糧食外,我國還有很多農產品的現實供給也相對偏多。棉花和油料生產在市場力量作用下已經開始調減。一些地方的蔬菜和水果等放在地里沒有收獲。我國的部分畜產品生產近年來也有所調減,生豬生產連續多年普遍虧損,2015年雖然豬肉價格所有反彈但後繼乏力。
盡管對於我國農產品目前的供給數量是偏多還是不足,仍然存在著很多爭議,但市場上供給不缺是不爭的事實。有人提出我國農產品供給數量不缺,為什麼還大規模進口?心存這個疑問的必須要明白:在開放經濟中農產品進口也是供給的重要來源。
無論從我國農產品市場運行情況來看,還是從我國糧食等主要農產品供給來源來看,無不表明我國農產品供給側結構性調整與改革的迫切性。
當然,如何對待當前我國農產品供給數量充足?這與產業政策中的去過剩落後產能是否一樣處理?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重申農業發展仍然是短板,產業政策上仍然要加強現代農業基礎建設,保障農產品供給和口糧安全,仍然要繼續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保證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因此,理解供給側結構改革與農業發展的特殊性,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我國農業發展必須加快轉型升級
未來相當長時期內我國可能會面臨農產品供給充裕與市場價格下行壓力。我國農業總體上缺乏國際競爭力。對外開放力度不斷加大,實施自由貿易戰略,國外競爭力強的農產品還可能更大規模地進入到國內市場。經過多年國內農業生產能力建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我國多數農產品人均佔有量明顯地高於人均消費量。我國糧棉油等大宗農產品已經形成的高庫存需要市場出清。農產品供給國內外形勢的變化,以及我國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帶來的食物消費結構升級,都要求我國農業必須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過去,當面對國際農產品市場過度競爭的時候,我們往往會強調國內農產品供給自給率,希望通過包括關稅的和非關稅的邊境措施來限制進口。這一思路看來越來越不可行。新形勢下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已經調整為「確保口糧絕對安全和穀物基本自給」,這意味著除稻米、小麥和玉米等少數主糧外,國家不再對國內農產品自給率設限,並且把適度進口作為新形勢下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舉措之一。這意味著未來我國農業發展必須面對國際激烈競爭,無論是國內農業生產能力提高,還是農業走出去,或者利用國際市場,沒有國際競爭力的將難以生存和發展。
過去,我國農業發展比較注重數量增長。只有農業增產才認為農業形勢好。目前看來片面地追求農業增產已經不合時宜。過度消耗土壤肥力和地下淡水資源、濫用化肥農葯獸葯來追求增產,這種做法得不償失,不具有可持續性,必須盡快改變。
過去,農民生產農產品的銷售和收益,政府承擔很大的責任。托市收購政策已經實施多年,弊端日益顯現。我國已經用目標價格改革試點取代了棉花和大豆托市收購政策。榨糖甘蔗、油菜籽托市收購政策已經放棄。未來玉米、稻米和小麥的托市收購政策都有可能會進一步調整和改革。從我國越來越強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來看,仍然指望政府更大規模更大范圍地收儲糧食等農產品的可能性越來越小。
政府不再對農產品市場運行進行直接干預,農產品供給主要由市場力量來決定。盡管政府會加大糧食省長負責制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的力度,但這可能會從供給側轉向需求側,供給側交給市場,由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通過創新在國際競爭、資源環境壓力和農產品消費結構升級背景下走出我國農業發展的新路子。
積極探索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基本路徑
從供給側解決我國農業發展難題,關鍵是結構調整、方式轉變和深化改革,這要求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及其他涉農主體要能夠圍繞著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任不斷創新,改變習慣性做法,共同推動我國農業發展轉型升級。
面對國際農產品市場激烈的競爭,我國農業必須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和國外國內兩種資源,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要盡可能地選擇錯位競爭戰略,克服我國農業成本價格競爭劣勢。國內農產品生產,不僅要在質量安全保障性等方面優於進口,而且在蘊含的鄉土等文化內涵方面要明顯地勝過進口。客觀地說,目前我國多數消費者對國內生產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的信心還不是很足,農產品蘊含的本土文化尚未發掘,即使同等質量下國外農產品價格高,國內消費者都可能選擇國外農產品,便何況國際上競爭力強的農產品國外價格比國內生產的低,國內生產的農產品遭遇沖擊不難想像。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入手,以更好地滿足消費者更高層次需求為目的,農產品供給者必須改變單純地局限於農業生產的傳統做法,需要將一、二、三產業融合,注重電子商務和物聯網發展,延長農產品供給產業鏈,增加附加值。
針對我國農業過度消耗資源和濫用現代化學投入物等問題,一要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加快退耕還林還草還濕力度,不追求稀缺的農業資源任何時候都發揮農產品供給保障功能,只求有限的農業資源在關鍵的時候發揮最重要的功能;二要緊緊地依靠科技創新和組織創新科學地利用農業稀缺資源和有效地配置現代農業生產要素,特別要強化社會化服務,加快節水技術、測土配方施肥,以及病蟲害和疫病統防統治等的應用步伐,在農業發展方式轉變上實現新的突破。
針對我國農村改革對現代農業發展所可能帶來的不利影響,需要審慎對待。一些地方的農用地流轉租金過高,導致農業成本上升,農業風險加大,這對於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極其不利的,最終必會得到糾正。我國很多地方生產糧食的耕地流轉租金每畝都超過600元,不僅高於糧食的每畝純收益,而且甚至也高於糧食的每畝物化成本。之所以出現農村土地流轉租金過高,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爭搶流轉土地和國內托市收購政策及其國內農產品價格持續多年上漲等因素都有關。從農業供給側推進結構性改革,要求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必須更加冷靜深刻理解農村改革,更加註重選擇土地股份合作制等組織形式發展現代農業。

『肆』 什麼是供給側及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農業的發展方式需要轉變,來提升經濟效益,已經不符合時代的潮流,讓農民生產出的產品。供給側改革,除了國家的宏觀調控之外農業供給側改革的核心、單純追求產量增長的生產方式,這才有了農產品供給側改革:通過自身的努力調整、打農葯,農民也得轉變發展觀念,改善供給結構。通過施化肥,包括質量和數量,實現產地與消費地的無縫對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要從供給入手,多生產綠色有機食品,農民還得要調整種植結構,要想得到有效的推進,符合消費者的需求

『伍』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什麼意思

釋義:農業供給側改革的核心是指通過自身的努力調整,讓農民生產出的產品,包括質量和數量,符合消費者的需求,實現產地與消費地的無縫對接。

注音:nóng yè gòng gěi cè jié gòu xìng gǎi gé

『陸』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什麼意思

就要做到無公害或者綠色供給側指的就是供給農產品的一方,想養什麼就養什麼,現在應該要充分了解客戶需求。客戶喜歡安全的,也就是做農業的。改革就是要改變以前的狀況,以前都是自己想中什麼就種什麼,在包裝等方面都要做到位,或者看什麼掙錢就做什麼,為客戶提供優質安全放心農產品,有機。客戶喜歡優質的就要使用改良品種

『柒』 什麼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農業供給側改革的核心是指通過自身的努力調整,讓農民生產出的產品,包括質量和數量,符合消費者的需求,實現產地與消費地的無縫對接。
概念首提
中國中央農村工作會議2015年12月24日至25日在北京召開。會議強調,要著力加強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農業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使農產品供給數量充足、品種和質量契合消費者需要,真正形成結構合理、保障有力的農產品有效供給。「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新鮮表述,通過中國最高級別的「三農」會議,首度進入公眾視野。[1]
核心內容

改革的過程就是農民要把控好自己生產質量和規模,這個事情核心的操作主體是農民,畢竟種子是農民種的,管理是農民管的,要是有些人為了自身的利益,投機取巧,生產品質一般甚至假冒偽劣產品,改革也就沒法完成。
供給側改革的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點是國家宏觀調控。對於過去賣不掉的東西,中國採取的策略是用政策方式刺激它,比如家電賣不出去,就有家電補貼政策,但是這種刺激消費的政策,會導致某個產業產能過剩,以至於消耗過度,污染加重。
農業的發展方式需要轉變,要從供給入手,改善供給結構,這才有了農產品供給側改革。
供給側改革,要想得到有效的推進,除了國家的宏觀調控之外,農民也得轉變發展觀念。通過施化肥、打農葯、單純追求產量增長的生產方式,已經不符合時代的潮流,農民還得要調整種植結構,多生產綠色有機食品,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來提升經濟效益。

閱讀全文

與廣東省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炒股可以賺回本錢嗎 瀏覽:367
出生孩子買什麼保險 瀏覽:258
炒股表圖怎麼看 瀏覽:694
股票交易的盲區 瀏覽:486
12款軒逸保險絲盒位置圖片 瀏覽:481
p2p金融理財圖片素材下載 瀏覽:466
金融企業購買理財產品屬於什麼 瀏覽:577
那個證券公司理財收益高 瀏覽:534
投資理財產品怎麼繳個人所得稅呢 瀏覽:12
賣理財產品怎麼單爆 瀏覽:467
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規定 瀏覽:531
保險基礎管理指的是什麼樣的 瀏覽:146
中國建設銀行理財產品的種類 瀏覽:719
行駛證丟了保險理賠嗎 瀏覽:497
基金會招募會員說明書 瀏覽:666
私募股權基金與風險投資 瀏覽:224
怎麼推銷理財型保險產品 瀏覽:261
基金的風險和方差 瀏覽:343
私募基金定增法律意見 瀏覽:610
銀行五萬理財一年收益多少 瀏覽:792